对口高考部的学生应该走读还是高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高三生备战高考住校OR走读,应该怎么选?
来源:南方网作者:
南方网讯 本届高三只剩最后一学期,从未住校的孩子突然向父母倾诉想住校感受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家长担心这种突然的改变会影响孩子备战高考的状态,有家长认为住校学习时间多、干扰少,更有利于备考。高三生住校OR走读,哪种方式更有利于高考备战呢?
  【讨论声音】
  话题起因
  网友昊君:
  请教大家,我儿子从没住校,都高三了昨天吃饭聊天时告诉我们下学期想住校。他之前是不肯的,现在都快高考了才转住校。做家长的很矛盾,怕他现在住校会不适应影响学习,所以反对,但现在孩子大了,也要听听孩子的意见,而他的理由也充分,说自己从来没住过学校,想试试。
  ★赞成住校
  网友拖泥:
  如果是我,肯定同意他住校。理由一,住校会有更多时间学习,干扰少一些;理由二,让小伙伴们一起拼,这是很值得回忆的战斗友谊;理由三,为大学集体生活做准备;理由四,他是男孩,男孩就该赶出家门。他主动提出来的,对他以后有帮助,应该支持。外面的苦也好,不适应也好,还得他自己体会。这跟学习成绩好不好无关。
  网友老虎:
  想住校是好事呀,与同学一起学习,过集体生活多好呀。其实小孩子的适应很强的,家长无需太忧虑。
  网友念春:
  支持!让他体会一下住宿生的集体生活,到时实在不适应再回家住就是了。其实学校的学习氛围比家里好,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在学习,自己能不努力吗?何况是孩子主动要求住的校,所以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网友青春:
  支持住校,同学之间除了学习上的交流之外还会有同龄人心灵上的交流。
  网友动心: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这个很重要。如果一直都很相信他的自我管理能力,那就相信他。子非鱼,安知鱼之所适。
  ★反对住校
  网友昊君:
  我和他爸爸意见不一致。他爸爸说:他老师说现在最好什么都不要变。
  网友长今:
  高三下学期了才来体验集体生活会不会晚了点。想住校早考虑,高三下学期才来决定住校,还是不好吧。最后几个月,其实在家里孩子情绪的变化什么的还能及时发现和疏导。最后的冲刺阶段万一不适应可能得不偿失,可能还是尽量不改变为好。高一高二,乃至高三上学期,我都会支持,只是这高三下学期了我不太赞成,同学之间情绪的变化相互影响会很大,如果是好的影响自然好,万一是坏的影响呢? 高三下学期我觉得最好是别做太大的改变,环境也好,饮食也是如此。自理能力的锻炼到了大学一样能得到锻炼。
  网友求索:
  我儿子说宿舍每天聊游戏很晚才能睡,我都想让他不住校了,休息肯定没家里好
  网友彩虹:
  个人觉得不变为好。我女儿初中时也是自愿住校,毕业时回想着早知不住校好,所以高中她选择不住校。其实突然的改变会影响情绪的,如果他不适应的话,那事情就更不好了。
  网友铃兰:
  其实如果是想适应集体生活也不差这一个学期,马上大学了就可住校了
  ★中立声音
  网友海:
  变了,有风险;不变,平稳。
  网友猪琛:
  俺觉得,首先肯定孩子的想法,同时了解学校的作息生活安排(如晚上学习的时间安排、宿舍的环境、宿舍作息安排等),然后把利和弊两方面的问题都摆出来,让孩子参考选择。
  网友北上:
  我家的高三才走读,在家晚自习,中途突然感觉很没意思,想同学了,我便建议他回校自习试试。他试了一个晚上,又感觉在家好,于是安心继续在家。有时感觉闷,我便陪他出去走一走,所以,我觉得家长还是可以多给孩子尝试和调整的机会,不要完全用自己的考虑和担心把孩子的想法阻止住了。
  网友念春:
  各人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还是由孩子自己选择为好。
  【老师声音】
  广东广雅中学梁颖彦老师
  住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同龄人之间会相互鼓励;住校生不易在考试时迟到;晚修有老师在,方便及时咨询问题或谈心。
  曾经有学生到后期改为走读,且不在学校晚修,想着在家里复习环境更好、更安静,结果高考时她后面的考生跺脚、翻卷有声音,她就静不下心来考试,所以我都会建议学生要主动适应环境,不要让自己对环境太挑剔,要适应在班上人多的时候也能静下心来复习和做题。
  不过,我还是建议高三生保持原来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尤其是在复习后期要保持常态,这点很重要。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张霜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热点聚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课程推荐
2017小学一年级英语预备班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预备班
小学一年级英语综合培优班
小学二年级英语综合培优班
家长扩展阅读推荐
学生扩展阅读推荐
学大教育文章版权及声明
齐齐哈尔教育动态
齐齐哈尔高中最新信息
齐齐哈尔教育导航
关于学大教育
用微信扫一扫美国高中:寄宿高中和走读高中的区别
江苏招生考试网
美国高中:寄宿高中和走读高中的区别。美国的中学的总体概况,根据年美国教育部的统计,美国的公立学校总数为84.735所,学生总数为45,366,227 名;私立学校的总数为27,223所,学生总数为3,262,849名,私立学校的数量占学校总数约30%的比例,私立学学校的学生总数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由此可见私立学校的学生师生比例要比公立学校低得多,私立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要比公立学校高。在美国中学教育分为城市学校(URBAN SCHOOL)、郊区学校(SUBERBAN SCHOOL)、乡村学校(CONTRISIDE SCHOOL)。
通常郊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会高,那是因为美国的富人大多住在郊区,郊区集中了大部分的私立学校的缘故。在私立学校中走读制的学校占主体,寄宿制的学校占不到1%的比率,原因很简单,美国人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时,如果附近的学校有非常好的公立学校,那肯定是首选,如果不能如愿,次选附近的私立走读学校,只有在附近没有可选的走读学校时才会考虑送其它州的寄宿学校。这点其实跟中国的家长心态是一致的,选学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学校的质量,而是公立/私立,是寄宿制/走读制,其实并不重要。
近年来,随着美国低龄留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同学对赴美读中学显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众所周知,美国的私立教育引领着全球的教育发展,而私立教育的成功模式已被全世界认可。全球着名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大学等顶尖大学均为私立大学。美国的基础教育部分也分为公立和私立教,总体来说私立学校的质量要比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对于美国本土的人来说,选择公立学校读书,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而选择私立学校是要交很高的学费。但是私立学校严格的师生比例,严谨的教学以及精英人才培养的理念,使得很多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的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因为,美国的家长跟我们的家长的期望是一致的――那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家长和同学来说,谈到美国中学,可能首先想到寄宿制中学,那是因为由于寄宿制中学具有接纳国际学生的住宿条件,所以在面向国际招生上做得比较早,宣传做得也比较好。我们从很多美国寄宿中学的网站上以及相应的招生活动上可以看的出来,进两年来,美国的寄宿制中学协会甚至有组织地到亚洲进行巡回招生,也使得中国的家长和同学有机会能与美国的校方直接见面。使得大多数家长在选校仅仅局限在200多所我们经常能在网上查得到的学校中,而这些学校随着近年来突然增多的来自中国的申请人,由于可容纳的名额有限,不得不越来越提高入学的门槛。
以2008年秋季入学为例,有很多去年不需要托福,SSAT等标准化成绩就能够入学的学校,都开始要求这类成绩并且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想考好这些标准化考试,需要提前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准备才能考出像样的成绩,否则即影响当前的学习,有无法考出好的成绩,出现两耽误的现象。其实,我们认为中国学生的潜力和学习能力是非常好的,只要有一定的环境提高英文水平以及适应美国的学习速度是很快的,那末提高英文水平和学习适应美国文化住在当地美国人的家庭里面是非常好的办法。也就是说其实对于中国学生过来说不一定非得局限在有限的寄宿学校中选来选去,而应该逐渐把选校的范围扩大到私立走读制学校的范围。
那么,选择私立走读学校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在美国好的学校中走读学校远远多于寄宿学校,家长应该把选校的重点放在选择学校上,而不要先考虑是否寄宿还是走读。全美的2万7千多所私立学校中的走读学校占90%的比例,可想而知好的学校还是走读制学校多了。只不过这类走读学校在招生时以就近的本土学生为主,不考虑主动招生国际学生或者外州,所以,中国的家长很难找到这些学校,即使找到了学校,如果美国没有亲戚朋友去安排寄宿家庭和监护人,学校也无法接受国际学生,这是,一直以来中国学生无法进入当地走读学校的原因。现在,有我们来为家长解除这方面的顾虑,我们不仅能为学生安排但地的寄宿家庭还持续负责监护和管理学生知道高中毕业,这样就为我们的同学增加了更多的选校的范围。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账号(jszkwx)
加入江苏高考QQ群,为您高考答疑
2017高考文科家长群&&&&&&&&&
2017高考理科家长群&&&&&&&&&
江苏省自主招生交流群&&&&&&&
江苏自主招生交流群2群&&&&&
2017高考理科家长群2群&&&&
2017高考文科家长群2群&&&&
热门推荐:高中生住校和走读各有何利弊? - 知乎140被浏览72645分享邀请回答5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校和走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