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择偶的角度英语怎么说来说你外在不是很理想其中包括附加的外在条件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英语怎么说来说你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从择偶的理论到择偶理论_从社会学方法论的争论看择偶研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从择偶的理论到择偶理论_从社会学方法论的争论看择偶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09:31:0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从择偶的理论到择偶理论_从社会学方法论的争论看择偶
官方公共微信青年爱情择偶倾向研究――以在呼和浩特地区的实证调查为例
学校代码: 论文分类号:学1 01 35号:20084001 全日制031研究生类别:幽喜之钾貉犬学硕士学位论文’青年爱情择偶倾向研究一一以在呼和浩特地区的实证调查为例The researchonyouth love mate?-―--―The survey in Hohhotarea学科门类:教育学。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申请人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王春光 陈中永教授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 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 益。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 日期: 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 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易.日期力/、竹夕旧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爱情择偶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对爱。情的态度、情感体验是以性生理的发展为前提的,是与其它心理、生理的发展相伴随和相适应并逐渐形成的。对自身资源的评估、对择偶对象 资源的期望以及自身爱情择偶类型倾向是青年爱情择偶时启动的重要心 理成分。建立正确的爱情择偶倾向,形成正确的爱情择偶心理结构不单有利于青年身心健康的成长,也是确保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生活的 需要,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文明、团结与稳定。本研究在指出,前人基于征婚广告对青年爱情择偶倾向研究缺乏生 态效度、对青年爱情择偶倾向影响因素缺乏自身资源和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系统研究基础上,具体探究了青年爱隋择偶倾向的心理结构、发展状况、青年期望择偶资源与自身资源以及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的关系,具体 研究如下:研究一,主要是通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收集爱情择偶有关因素的核 心词汇,通过与专家进行讨论合并整理词条,形成爱情择偶核心词汇频 度表,并对词汇的内容做了分析初步建构青年爱情择偶心理结构,包括 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共17个因素和4种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纯真 的爱、虚幻的爱、成熟的爱和朋友的爱。研究二是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编制青年爱情择偶心理的测查工具。具 体步骤是通过得到的维度和词语项目,在学生和社会人士中征集有关题 项的句子。再根据每个维度的含义,添加原有词语中未体现的含义的句 子,使每个维度的含义尽量完整。然后通过专家讨论,确定预测问卷的 项目并编制预测问卷,再利用预测问卷进行3次小样本施测,并根据被试 和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无任何异议后通过预试问卷对被试施测。对p-k预试问卷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题项进行筛选并 探索各结构的因子,确定其维度与项目,通过结构方程对青年爱情择偶 自评问卷、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卷和青年择偶问卷的结构进行验证、 比较和修正。结果表明各问卷的各项拟合度指标较好。通过对各问卷的‘信度检验表明各问卷有良好的信度,最终确定正式问卷。 研究四用正式问卷对800名被试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72份,应用 SPSSl7.O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描述统计,了解青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心理的现状、主要特点;再根据五种爱情择偶类型倾向利用聚 分三种综合资源特征的人群,然后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五种人群 偶类型倾向;在利用相依样本t检验分析五种人群间三种资源上 各人群内维度间的具体差异i最后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五种人群 偶倾向得到的结论如下: 青年爱情择偶心理结构合理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编制的青年爱情择偶问卷、青年爱情择偶问卷和青年爱 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 以作为青年爱情择偶研究的有效测量工具。 低社会适应人群倾向于迷恋的爱,期望对象是低生理、低社会 和低心理的人。 社会适应良好人群倾向于纯真的爱和朋友的爱,期望对象是低 生理、低社会、低心理的人或是低生理、低社会、高心理的人。 生活型普通人群倾向于虚幻的爱,期望对象是低生理、低社会、 低心理的人或是低生理、低社会、高心理的人。 知识型普通人群倾向于迷恋的爱和朋友的爱,期望对象是高生 理、高社会、高心理的人或是低生理、低社会、高心理的人。 低心理适应人群不倾向于任何爱情择偶倾向但相比稍倾向迷恋的爱,期望对象是低生理、低社会、低心理的人和高生理、高社会或是低心理的人。爱情择偶类型,爱情,爱情择偶l 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love isagradual process of 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Teenagers’attitude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love is basedonsex―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icalasaprecondition.It is adapttothe other somepsychologicaldevelopment,graduallyformedviewpoints about love accompanied byproblems.With other psychological,physiological,and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totheadaptedtotheformation,Assessment of their own resources tend wellan asmate with the others,asconfirmation of their own type of love is the love started when mating psychological component..Establi sh the right love matetoimportanttopropensityform thecorrect structure to ensure aof love,mental health conducivethegrowth of youth,but alsohealthy,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living..In this reacher,pointed out that the previous marriage ads based on thelack of young love mate tendency of ecological validity,impact factors tend love the lack of mate choice and love their ownresourcestosystem basedonthetypeof orientation,specifically explores the tendency of young love,thetodevelopment of mate choice,youth Tendmate with their own resources and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of love,of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e,through the open questionnaire survey vocabulary of relevant factors of Lovetocollect thecoremating,Through theexperts wordindependently and discuss merger finishing words,form the frequency table Love mating,Initially set the psychological love mating,Summary and Conclusion of three factors and 4corestructureof young 17major dimensions,a total oftypesof love.。Research two、three,according the wordsto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dimension andcoproj ect,from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y inllecting the relevantitems in the sentence.Accordingto the meaning of each dimension,Add in the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original meanings of words each dimensiontonot reflectin thesentences,Make the meaning ofcomplete.Throughexpert discussion,ensure theproj ect andprepare forecast questionnaire survey,Reuse prediction questionnaire conductasmall sampletest(three times),tested in accordance with expert advice andtestmakechanges,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pilotand conductedto Pre―testtothequestionnaire.Conduct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questionnairetoresults by Application of SPSS 1 7.0 Software.Further amendmentsthequestionnaire,determineMateself-assessmentits dimension and questionnaireproject,T―testloveand verify Love type tendency、Youngquestionnaire、Youth mating questionnaire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Verified with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A formal questionnaire was●determined.Research four,withaformalquestionnaireto800subj ectsSurveying,(572 valid questionnaires),Use SPSS 17.0 software applicationstatisticalto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Understand the psychology oflove by describing the status of statistics,the main features,Application of clustering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five kinds of love type tendency fivecomprehensiveresourcecharacteristicsintothecrowd;,Throughthedescription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ive people love type tendency;Samplet-testanalysis by dependency between five peopleonthree kinds of resourceswithin the difference and the crowd;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mensions, Application chi―square analysis five people love mating tendency.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young loverepresentation.m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2)This study work out Love Mate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Younglovetype tendencyquestionnaire、Youtharematingquestionnaire,thesecan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usedas areaching psychometric requirement,whichbemeasurement youth love symmetry effective tool in dealing with theYoung Love Mate.(3)Low social adaptation crowd tendto crushonlove,expectationobj ect- 1Slow physiology,low social and low psychological.(4)Social adaptation of pure good people tend to 10ve and friends love. eXpec‘a‘10n obje吼is low physiology,low social,lowpsychologicalor10wphysiology,low social,high psychological..(5)The life ordinary people tendtounreal love,expectation obiect is loworphysiology,low social,low psychologicallowphysiology,10w social,high(6)Knowledge ordifiary people tendeXpec‘a‘10ntocrushonlove and friends love.orobjec‘is high physiology,high society,high psychological10wphysiology,low social,high psychological【/,)Low psychology ADAPTS the crowd donottendto any10veaspouse‘endency∞mpared with but love,expectation tendency obJect is lowphysiology,low social,low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high socialorKeywords:Love typeLoveLoveMate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引言…………………………………………..1 1.1研究缘起………………………………….1 1.2研究意义………………………………….2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4 2.1概念………..……………………………4 2.1.1爱情…………………………………4 2.1.2择偶…………………………………4 2.1.3爱情择偶……………………...…:…..4 2.2择偶理论………………………………….5 2.2.1择偶的社会学理论………………………5 2.1.2择偶的心理学理论………………………6 2.1.3择偶的进化论理论………………………92.1.4择偶的社会进化论理论………………….102.2国外实证研究………………………………11 2.2.1择偶观………………………………1 1 2.2.2择偶标准…………………………….1 1 2.2.3择偶的影响因素……………………….12 2.2.4择偶量表………………‘…………….12 2.3国内实证研究………:……………………..13 2.3.1择偶观………………………………1 3 2.3.2择偶标准…………………………….14 2.3.3择偶的影响因素……………………….15 2.3.4择偶的量表…………………………..15 2.4对已有研究评价………………’.j…………..1 5 2.4.1理论研究评价…………………………1 5 2.4.2实证研究评价…………………………16 3问题提出………………………………………1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概念界定………………………………… 3.2具体问题………………….j……………. 3.3具体内容………………………………… 4研究程序…………‘…………………………… 4.1研究对象………………………………… 4.2研究方法………………………………… 4.3测量工具:……………………………….. 4.4研究程序………………………………… 4.5统计分析………………………………… 4.6结论……………………………………. 5研究一: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5.1研究目的…………………………………. 5.2被试……………………………………. 5.3研究方法:……………………………….. 5.4研究工具:……………………………….. 5.4.1开放式调查问卷。…………………….. 5.4.2访谈提纲………………………….;.. 5.5词语处理方法……………………………… 5。6调查的结果及内容分析………………………. 5.6.1调查的结果………………………….. 5.6.2调查的结果的内容分析…………………. 5.7预试爱隋择偶问卷的理论构想…………………. 5.8讨论……………………………………. 5.9结论……………………………………. 6研究二:预试问卷的编制…………………………. 6.1预试问卷的编排……………………………. 6.2预试问卷施测……………………………… 6.2.1施测方法与程序………………………. 6.3数据录入………………………………一. 6.4初测问卷的结果分析………………………… 6.5讨论…………………………………….19 19 19 20 20 20 20 20 2l 21 22 22 22 22 22 22 22 23 23.2324 25 28 2930 303l3l 33 33 4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6结论…………………………………….44 7研究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与正式问卷的确定……….....46 7.1问卷的效度………………………………..46 7.1.1内容效度…………………………….46 7.1.2结构效度…………………………….46 7.1.3模型的修正…………………………..51 7.1.4二阶因子模型…………………………52 7.1.5模型拟合数比较……………………….57 7.2问卷的信度………………………………..58 7.3正式问卷的确定…………………………….60 7.4讨论…………………………………….60 7.5结论………………………..J………….65 8研究四:青年爱隋择偶倾向的研究…………………..66 8.1具体问题…………………………………66 8.2具体内容…………………………………66 8.2.1被试………………………………..66 8.2.2材料……………………………….:68 8.2.3程序………………………………..68 8.2.4统计处理…………………………..…69 8.3青年自身资源及期望资源的描述统计与比较……….69 8.4人口学变量与期望资源的关系………………….72 8.4.1性别、年龄变量在期望资源上的比较……….72 8.4.2性别、出生地变量在期望资源上的比较……..74’J.●I8.4.3性别、婚姻状况变量在期望资源上的比较……768.4.5性别、学历变量在期望资源上的比较……….77 8.4.6性别、年级变量在资源期望上的比较……….798.4.7性别、恋爱次数变量在资源期望上的比较……808.4.8人口学变量与期望资源关系描述的总结……..82 8.5人口学变量对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的影响…………..82 8.6自身资源与期望资源的关系……………………84 8.6.1男女、生理资源高低组对资源的期望……….84 8.6.2男女、社会资源高低组对资源的期望……….86 8.6.3男女、心理资源高低组对资源的期望……….878.7根据爱情择偶类型划分的人群及各人群的爱情择偶类型倾向………...……………………………………888.7.1根据爱情择偶类型对自身资源的综合特征进行分类.........................................。..........888.7.2五种人群的爱情择偶类型倾向……..‘……..92‘8.8五种人群在三种资源上的比较………………….95 8.9五种人群内资源间的差异比较…………………1018.9.1五种人群内各自在三种资源上的差异比较…..101 8.9.2五种人群及其本人群内资源间的比较结果…..102 8.10五种人群内各资源纬度间的比较……………一..1038.10.1人群内生理资源纬度间的比较…………..1038.10.2人群内社会资源纬度上间的比较…………106 8.10.3人群内心理资源纬度间的比较…………..1088.10.4不同人群及其内部资源及内部各维度问的比较结果...................................................1 178.1l五种人群与资源期望的关系………………….1 198.12期望择偶与人群特点总结果………………….1218.13讨论…………………………………..123 8.14结论…………………………………..125 9总讨论……………………………………….1269.1青年爱情择偶的心理结构…………………….1269.2问卷编制的科学性………………………….1269.3人口学变量与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的关系………….127 9.4五种人群的爱情择偶类型倾向………………….1299.5五种人群与资源期望的关系…………………..1 30 9.6五种人群的爱睛择偶类型倾向及其择偶资源期望……131 9.7创新、不足与展望………………………….133 lO结论………………………………………..1 36 附录…………………………………………..137 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 71 致谢…..j…………………………….:………174 }I ‘ ’‘ k‘l―r于爱情从心理学上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开展起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 一些成果,可以总结成两类:一类主要是社会学理论的流派,他们的研究目的并不在 于给爱情找到一个完美的定义,而是基于不同的理论观点,强调爱情并不是完全自由 的,是要受到社会结构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他们也关心爱情产生的社会过程 和社会后果。另一类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完成的,他们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爱情进行 研究,发展出一些关于爱情的类型划分和模型并开发出许多测量工具。 择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时男女之间的关系 并不仅仅依赖于爱情或是心理需要,主要是依赖于物质资料。婚姻与家庭的目的主要 与狩猎、种植、繁衍后代、和其他部落殴斗等有关。到近代达尔文认为人在择偶时会 选择强壮的美丽的,因为这些会影响到后代族类的适应性,所以择偶是一种“物竞天 泽”,是L种本能用来维护其物种的生存而已。从人类的婚姻史上可以看出直到近代, 当事人的择偶是没有或很少有自由的。我国封建社会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之说, 当事人对自己的婚姻几乎没有选择权和决策权,而是由父母长辈或他人来决定的,即 以买卖婚、交换婚、指腹婚、童养媳等形式存在着。“同意婚"也叫自由婚,是近 代社会由资产阶级提出,该婚姻形式确定了婚姻当事人对择偶的决定权,标志人类开 始从择偶不自由向择偶自由迈进,而今天在我国婚姻当事人已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 人享有了自主权和决定权。 有关择偶的心理学研究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创造力的 心理学家们根据经验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择偶理论,如:Edward(1969)的“交换理 论"、Winch(1985)的“需求互补理论"等;研究者大都以西方人作为研究对象,关 注择偶的心理特点与机制,揭示其规律,其理论的正确性也得到了后继实证研究者的 支持(Howard,1987;Li,2005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心理学家将焦点逐渐 转向择偶影响因素的研究(Buss,2001:Schmitt,2004;),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对择偶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心理学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 多集中在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模式的研究。其中多以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为 主,研究侧重于对征婚广告资料中的男女择偶条件的统计和心态分析,用来推测中国’L..人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变迁等因素,或是以便于访问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工 作单位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发问卷,通过对未婚青年人择偶条件的考察,揭示其 择偶观、择偶模式的现状和变迁,探索当代青年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这些研究增进 了对当代中国人择偶心理的认识做出了贡献,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择偶 研究的状况仍旧落后于西方心理学界,多是对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和量表的翻译修 订,不关注理论建设,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1.2研究意义爱情择偶倾向的研究在应用上,爱情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 对爱情的态度和对情感体验是以性生理的发展为前提的,是和其它心理、生理的发展 过程相适应的。爱情择偶倾向是爱情择偶观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择偶观中的意向性 是比较接近爱情择偶发生的心理机制具有某种动机性。当这些观点趋于系统化就形成 了某种爱情择偶观,爱情择偶的价值观是一种重要的人生观。青年时需要不断地巩固 和完善并加以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青年人在恋爱过程中,不但对爱情要有正确的认 识,而且要遵守社会道德,培养高尚的情操,通过爱情体验,使双方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真正领略爱情的高尚、纯洁和忠贞从而稳步晌走进幸福婚姻的殿举。因此,爱情择偶倾向的研究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首先,建立正确的爱情择偶的价值观是确保健康、文明、和谐生活的需要。爱情 生活是社会精神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是,人们对很多爱情现象的认识并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爱情。尤其 是当涉及爱的权利和义务、性的权利和义务、婚姻中爱情的位置、道德、世俗规范、 名利、贞操观念等问题时,许多人就会迷失方向或从中找不到自己。这就需要有正确 的爱情择偶价值观的指导,从而引导爱情生活向健康、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其次,建立正确的爱情择偶价值观,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爱情也意味 着对社会、对家庭、对配偶、对子女的责任,能使青少年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时候应该 恋爱,怎样处理发生在异性之间的友情与爱情,从思想上和本质上认识爱情。巩固和 发展积极的爱情观。 最后,正确的爱情择偶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千百万个家2 1引言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对爱情择偶的教育和普及,能使人们懂得爱的价值,爱 的内涵,和爱的深遂哲理,从爱情中汲取力量,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充实和美 满,实现个人的自我,为社会贡献应有的价值。‘这就需要一方面对恋爱中的青年进 。行指导,以避免恋爱中青年的因为激情会过分干扰其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可以为正 处于爱情择偶状态的来访者进行测评、咨询、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其爱情质量。 爱情择偶倾向的研究在理论上,通过实证的角度对爱情心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 更加全面的对人类爱情择偶有所认识并丰富以往的理论。 总之对爱情择偶的研究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爱情择偶观,最大限度的避免爱情带来 的困扰从而使青年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和谐发展。 同时呼吁更广的人群对爱情机制的研究做个抛砖引玉之功效。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2.1概念 2.1.1爱情对于对爱情的心理学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意见,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见 解。watson(1924)和Freud(1956)都是以性为中心来定义爱情的,认为爱情是由性引 发的一种情感;Rubin(1970)和Skolnick(1978)是从想法和态度方面来定义爱情的, 爱情是由特定的想法引起的体验;Swenson(1972)和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与他 人互动被回报的一种行动(转引自王娟,2006)。2.1.2择偶早期的心理学家从自君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择偶给出了很多定义。Darwin(1871)从进化的视角出发,他认为“性别选择”是物种成员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男性、女 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适应性问 题”,在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Freud(1922) 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社会选择的因素,强调了先天的性意识 对个体发展的意义。Edward(1969)认为择偶是一种交换行为,双方将自身的资源与期 望对象交换,以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Trivers(1972)将择偶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 法和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体验。Winch(1985)认为,当择偶表现为心理需求和个人动 机时,择偶是人们各种需求的相辅相成,Buss(1985)认为择偶是双方从个体生理、心 理特征、认知层面建立起来的相似性的情感反应。Feingold(1990)用情感、认知和行 为的术语来定义择偶。Eshleman(1994)认为择偶是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选择,比如 才能、品德等等。2.1.3爱情择偶以上的种种定义都是各位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论基础出发从不同方面对爱情、择 偶进行了阐述,使我们对爱情、择偶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定义关注爱情、择偶的角 度不大相同,有的关注起源,有的关注的目的、有的是对爱情、择偶的描述。我们应 该明白,在探讨爱情、择偶的定义过程中,心理学和相关学科存在很多争辩和困惑, 但是为了本研究的方便。从前人所述的关于爱情的种种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可以给爱 情、择偶、爱情择偶作出如下操作性定义:4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爱情,是在特定时空内人与人之间基于生理、心理和文化等因素的一种情感。 择偶,想要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并对他人所具有的综合特质的选择。 爱情择偶,是基于爱情基础上的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并对他人所具有的综合特质的 选择。 爱情择偶倾向,是基于爱情基础上的想要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并对他人所具有的综 合特质的选择。 本研究的题目之所以叫做爱情择偶是出于对基于爱情的择偶即受法律保护的婚 姻自主制度下的择偶而非包办性和强迫性的择偶。2.2择偶理论从西方的文献来看,社会学家、进化论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对择偶的行为和 观念的研究提出一些理论和原则,揭示了择偶的社会制度、性别差异、历史变迁和心 理机制并形成了多种理论。??’2.2.1择偶的社会学理论(1)交换理论交换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社会学家把霍曼斯和布劳的社会交换理 论应用于家庭研究,提出了关于择偶的比较系统的交换理论是主流的理论取向。基本 观点是:一切社会行为均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择偶也是这样,择偶双方都是理性的, 希望通过“交换”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而实现“互惠”。双方在婚姻市场中。如果双方 都觉得联姻的收益要大于单身的收益,择偶行为将会发生,如果双方的互惠不能实现, 那么恋爱关系将会终止。2这种交换而且是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选择。在交换中, 社会地位、种族优势、经济条件、生理条件、个性人品、情感等资源都可以作为择偶 双方的交换资本,同时,无形资源的价值是主观评估的,而各人的评价标准又不完全 一致,交换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流动的频繁,以及社会 地位的提升,在择偶中不再局限于对已有的政治经济资源作直接衡量,还会加入对期 望对象发展潜力的评估,?因而,有学者扩展了交换理论认为:择偶双方对期望交换的 资源未必都是确定的、已有的和外在的,还可能是模糊的、预期的、内隐的、潜在的 和可转换的;婚姻是~种不能被轻易取消的长期合约,由于双方对期望对象的履约前 景和能力难以预测只能基于目前的有限信息和资源和不确定的基础进行博弈。交换理 论认为双方是理性地获得利益最大化的交换结果,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才能做出一个 有解释力的模型。然而,尽管在择偶的过程有理性的成分,但是理性也具有多样性和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变性,同时人们择偶的行为也要受到环境制度、文化习俗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人在择偶时有利他主义的倾向。而且人们在同常的生活中是“社会人’’而 不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在做各种选择的时候并不能保证绝对的理性。可以说择 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有限理性和感性重复博弈的选择结果。有时候,人们在择偶中, 付出的爱并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另外~些研究也说明,对公平的强调多出现在短期的 关系中,而对长期关系中的行为往往是“非市场化”的,由于交换理论忽视了个人情 感因素在择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择偶过程的解释简单化、买卖化、理性化和非人 性化。 (2)择偶梯度理论 择偶梯度理论指男性倾向选择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或者比自己地位稍差的女性 为伴侣,而与此相反,女性往往更要求配偶在受教育、薪金收入和职业阶层等方面高 于自己,也就是婚姻中常说的“男高女低”模式’‘该理论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影响。对 于文化背后的变量如经济、地理等的研究不够具体所以对不同地域的择偶现象的解释 不够客观。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天性就像白板,没有先天的择偶机制。在男权社会中, 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处于劣势的女性则很难独立生 存,所以会寻找资源丰富年纪大些的男性以求得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依靠。这一现实经 文化确认后,便以社会化的力量传递,使男性习得寻找年轻、有吸引力的女性的经验; 从而使女性习得寻找年龄大些有经济保障的男性的经验。4认为人的择偶是受社会化 后天影响的,考虑到生存的资源因素有其合理意义,但过分强调后天而忽略先天及文 化等因素是其理论的明显不足。2.1.2择偶的心理学理论(1)父母偶像理论 父母偶像理论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男孩子由于其“恋母情结" 会选择具有其母亲个性品质的女子作为他的恋爱对象,而女孩子则因其“恋父情结" 容易选择具有父亲个性品质的男子作为她的恋爱对象。5父母偶像理论来源于佛洛依 德的精神分析的一部分,考虑到了择偶问题的潜意识的深层心理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父母偶像理论过分强调了先天的性意识对个性发展的意义,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 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社会选择的因素,而且由于在现实中缺少充分的证据,所以6一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该理论遭到许多质疑,许多人认为它仅仅是理论家抽象思维的产物。 (2)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角色相配是挑选配偶的指导原则,人们对配偶的角色想象与期望指 示着人们倾向于寻求符合这期望的对象。6角色是指适合于一种特定地位(如丈夫、 妻子等)的一套社会期待。这些期待已经被内在化,并被用来指导和影响个人行为及~被未来的伴侣所要求的行动。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会习得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j-其中也包括对未来伴侣的角色期待。于是角色理论便提出,婚前人们对配偶的角色期 待指导着他们的择偶行为,他们倾向于以期望作为标准去寻找或塑造配偶;两个对配 偶角色有着截然不同期望的人是不太可能互相挑选的,即使勉强凑在一起,也是问题 重重。因此双方角色期待的一致性是恋爱和婚姻保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7一般来 说,人们倾向于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亚文化和家庭的规范等对角色提出期待。8角 色理论类似于父母偶像理论强调后天的经验和想象不断内化伴侣的形象来选择将来 的伴侣,不同的是父母的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有其合理性。‘但其过于笼统 没有对生理、文化、环境等的主客观因素深入阐述。(3)互补需要理论罗伯特?温奇(Robert Winch,1976)提出了互补需要理论。罗伯特温奇认为, 当择偶表现心理层次和个人动机倾向时,它是互补的且非对抗的,也就是说,个体在 作择偶的选择时,总是寻找那些个性互补的对象,如有支配欲的个体会选择比较顺从 的。基本假设是:择偶时从特殊需要模式中获得最大满足,男女双方特质是异质互补。 男女在择偶时会在候选者范围内寻找能给予其需要以最大满足的对象,虽然择偶同许 多社会属性如年龄、种族、宗教、教育、住宅的临近、社会经济地位或先前的婚姻地 位等相一致,但是当择偶表现心理层次和个人动机时,它势必是互补而非同一的。9 虽然该理论在理论上是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受到较多批评:这个理论在实证 研究中的资料证明与该理论并不完全一致,而且理论不适用于包办婚姻没有考虑到社 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4)择偶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罗伯特?H?库姆斯提出的。认为人在生长过程中, 会通过社会化的作用,将某种价值观逐渐内化于个性之中,而价值论者强调,这种价 值观就是择偶的依据,只有当人们具有或者他们认为自己具有类似的价值取向时,彼 此问的吸引才会发挥作用,并促进沟通的加强和情感的满足。10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同类婚’’,和“邻近性”原则。同类婚:是指人们总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结婚,这种相似性除了价值观外,还有其它的因素如年 龄、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等;邻近性:是指在坚持婚配相似性的基础上,进 一步强调了地理因素的作用。该原则认为相爱的双方要么住得比较近,要么工作地点 比较近。其原因有二:首先具有相同特征(包括种族、阶级、宗教、伦理和教育水平) 的人倾向于居住在同一个社区,这体现了社区的同性聚类;其次居住相近的人往往有 较多熟识、结交的机会,并且交往的成本较低。¨与需求互补理论相反,择偶价值理 论认为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人相互更具有吸引力。这些相似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 和地理的。价值观的相似对择偶的影响更为重要。这样“门当户对"传统的择偶规的 合理性就可以得到解释。但对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 在对择偶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将上述理论中的价值、角色和需要等因素综合 起来,创立了过滤理论、发展过程理论和刺激一价值一角色理论。.(5)过滤理论,过滤理论是由艾伦?克尔科霍夫和基患?戴维斯提出的认为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 结成终身相托的婚姻伴侣,必须经过四个连续的过程:①时空的接近;②对当事人的 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等重要因素的评估;③相似性;④需要的互补性。这种过滤 的过程是从一大群可能的对象中考虑到社会和个人的因素逐渐排除,最后选出一位可 以结婚的对象。在择偶的早期,社会因素是主要考虑的因素,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 价值观等因素将变得更为重要。 (6)发展过程理论‘发展过程理论是查尔斯?博尔顿提出的,认为“也许择偶不仅应当按照形成互动 情景的变项来研究,而且应当作为关系形成的一个过程和某种社会环境中个体间交易 达成的过程来研究,后者是关系转折点的决定成分,它产生了婚姻成立时的承诺”。12(7)刺激一价值一角色理论刺激一价值一角色”理论是伯纳德?莫斯登提出的,认为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 刺激因素开始占较高比重,之后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所增的幅度很小, 最后会趋于平稳的水平;价值因素虽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 时,该因素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于平稳,且最后 平稳时所占比重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比重要高;同样,角色因素开始最低,到“角 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上升。8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这三个理论按照一系列可变的标准、阶段或模式化的规律考虑到了择偶发生发展过 程。把择偶关系的发展看作为一个过程,是过滤和发展理论的一大突破。但是这些理 论未考虑到个人以外的因素(如家庭和亲属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社会的变 迁等)对择偶的影响,因此在对择偶的解释过程中显得单薄。2.1.3择偶的进化论理论(1)Triver亲代投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女的生育期都是限的,女性的生育期比男性更易受年龄限制。因此, 女性对子孙有更大的亲代投入,更强调男性的资源投入和保护。¨由于性别的差异导 致在繁殖后代过程中出现对亲代投资上的差异,高投入的一方往往在更大程度上成为 “选择者”。被选择的一方为了获得繁殖机会通常会进化出更具优势的外显特征以回应“选择"。屿(2)性策略理论’Buss在亲代投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性策略理论,认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男性、 和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达到最终的生育成功,他们各自会面临着不同的“适应问 题”,在解决各自不同的适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策略,男 女分别进化了不同的“性策略”,有短期性策略(short―term期性策略(10ng―term sexual strategy)。msexualstrategy)或长(a)好基因模型(good―gene theory) 该模型认为,在择偶过程中,好的基因表现为特定的外貌吸引力,从而可以作为 一种“生存能力指标”,具有这种外貌吸引力的个体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如果选择 具有这种外貌吸引力的个体,他们的后代可能会通过遗传获得更好基因,从而获得更 强的适应能力。对外貌吸引力的选择偏好这种心理倾向可能会伴随基因遗传至后代。17(b)二元模型(dual-model theory)是男女在择偶过程中既强调对亲代投资,同 时也注重基因因素,认为亲代投资和遗传基因这两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二元模型是对 以上三个模型的整合。博 进化论取向上的关于择偶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和国际关于择偶的趋向, 它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将当代进化论与对心理现象的加以系统阐述,把适应和自然 选择作为核心概念解释人的心理行为,认为人的心理行为也是进化的结果,是祖先在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基因形式传递给后人的一种定式。旧它试图从人类的生 物性角度进行的解读,但是人类择偶观和择偶行为明显存在着各种差异,多种因素在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影响人类择偶观和择偶行为,而且,人是一种文化性的生物不能完全从动物性角度来 揭示人类的择偶行为,使得其对人的社会性、文化性等因素的研究方面显得有些不足。2.1.4择偶的社会进化论理论(1)社会变迁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变迁角度来考察,指出: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参与劳动的比例的 上升,男女教育程度的缩小,当事人对配偶的智力和教育要求增高,女性赚钱能力对 男性来说也趋于重要。男女择偶标准的差异日趋消失,当事人择偶时从以物质需求的 互相补充、支持、辅助为主,转向以个人吸引力及相互满意程度为主,而家庭背景、 种族,贞洁等已不再重要。20社会变迁必然会导致人们择偶标准的变化,然而很多社 会变迁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变化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群 体的变化都是不同的。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文化、风俗对择偶都会有影响,择偶 标准也是人们根据自身条件和自己所处的当地情况而有所不同。 (2)家庭的现代化理论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古德,他把家庭制度看作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依变量,当 世界处于迈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家庭也从扩大的血亲家庭制度向夫妇式家庭 制度转变。2’扩大家庭的特征是:家庭的延续高于个体的需要和选择,家庭对个体具 有绝对的支配权。在这种制度下,婚姻作为使现存家庭持续并保持稳定的工具,必然 要受到扩大家庭的影响,以至于不能让年轻人自由选择。家庭的现代化理论在婚恋观 上则注重个体的幸福而不是家族的延续、肯定个体拥有择偶权和选择居住地的权利、 提倡两性问的真诚相爱、重视双方的角色关系等。 家庭的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变迁理论的发展,论述了社会变迁、家庭制度和婚恋 观三者间的相互联系,关注社会变迁对择偶的影响。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随着传 统家庭对个体控制力的削弱,择偶可以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理想类型。传 统型择偶以家族的利益为重,择偶动机基于情感以外的其他因素,比如传宗接代、实 现家族的政治或经济利益等,由于当事人无法摆脱家族的严格控制,择偶的主动性不 强;现代型择偶以当事人的利益为重,择偶动机基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爱情是 择偶的首要目的,择偶主权回归当事者本人。由于这个理论对于社会变迁如何影响人 的个体心理的内部机制研究深入不够是其局限所在。10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2.2国外实证研究2.2.1择偶观著名的进化心理学家(David Buss,1989)主持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国际性跨文化研 究,这项研究遍及六大洲和五个岛屿的37种文化共计10047名参与者,迄今为止,该 研究的结果是人类择偶研究领域最全面的数据资源。在这项著名的国际性择偶研究 中,女性都偏好年长的男性,这一特征也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研究也发现,女性更 倾向于选择那些社会地位高的配偶,这一点也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从Buss的跨文化择 偶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37种文化的217中中,男性和女性对配偶的可靠性有同样的 重视和偏好,另外还有15种文化中,女性更加看重配偶的可靠性。在情绪稳定性上, 有更明显的性别差异,有23种文化的女性明显更看重稳定性。女性比男性更加看着可 靠性和稳定性,这在研究涉及的37种文化中均有体现。?Navnforth和Dunbar(1990)龆认为拥有较少资源的男性倾向为伴侣提供家庭承诺, 再婚或有子女的男性和女性相对要求得较少,而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阶层的男性 和女性则要求得较多。Darin(1999)对网络择偶启事的研究表明:在异性恋中,女性 寻找比她们大的男性,而男性寻找比他们年轻的女性。Sprecher和Sul l ivaN的研究发 现男性确实更加在乎躯体表现,而女性在乎潜在成功。23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兰蒂?特霍西尔(RandyThornhi 11)。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两性均认为身体对称性好的异性更具吸引力。特霍西尔解释,这是一种基 因优势,表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同时说明她/他的身体非常健康。相比而 言,男性观察女性的方法略有不同,他们对女性脸部对称性的重视要超过身体。 Okamip(2001)的研究表明女性在择偶启事中,更倾向提供生理吸引力方面的信息 并且寻求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保障的男性,而男性在择偶启事中则更愿意展示自 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且寻找有生理吸引力的女性。 一项(Schmitt,David,2004)在世界53个民族中的研究表明:东欧、南美、西欧 和南欧人们的择偶次数是非常频繁的;在非洲、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人们的择偶次数 很少;男性一般比女性择偶的次数要多;在大多数的民族当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屈 服于短期的异性的求爱,但在性别平等的国家差异不显著;择偶双方尽量地接纳彼此 间相似的人格特征。2.2.2择偶标准(Buss,1973)24概括了择偶标准的指标因素有身材特征、年龄、种族、宗教、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智力、个性、社会态度、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Fi sher,1980)25在一部题为“苏联 婚姻市场’’的著作中对一般择偶标准的研究发现,这些标准包括他(她)爱你、你爱 他(她)、性格、教育、健康、民族、职业、经济状况。 一项对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择偶观变迁的研究表明,就两性而言,对伴侣的人品是 否可靠、感情是否稳重诚实、气质优雅与否的评价在各个时期仍保持较高水平,相互 吸引和爱慕、美貌偏好有所上升而男性对女性的贞操、善于烹饪和持家要求降低,对 其经济状况则更加看重(Buss等,2001)。2.2.3择偶的影响因素Buss(1989)在一项涉及37种文化的研究中,考察了个人资源、社会资源和年龄在 不同的文化中对择偶者的影响。(Buss,1990)的研究证明,在后工业时代,由于社会 结构、劳动分工和人们角色的改变择偶偏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显著地差异。 。Buss通过对美国1939-1996年间6次择偶偏好调查结果的比较研究发现,20世纪的 社会变革在择偶偏好方面有相当程度的反映。节育手段的出现与普及、女性受教育程 度的上升和工作机会的增加、女权运动影响的日益扩大、以及借助于大众传媒而广泛 流传的审美标准都对择偶偏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它同样受到社会变革、文化变 迁的影响。∞ Hatfield和Sprecher的研究也发现不同文化下择偶偏爱具有一定的差异,西方国 家对于配偶的要求要比集体主义文化国家的要求高。27 Hynieh和MichaelaI(2006)研究传统择偶的价值观念对定居北美的中国移民的影 响。研究结果认为,父母比孩子较易受到中国传统择偶偏好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其本 身的中国价值观念有关;孩子的择偶偏好与中国传统择偶观念和父母的教养有关,父 母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亚洲移民家庭价值观念的代际转 换。2.2.4择偶量表1939年在一项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包含18项指标的择偶偏好 量表。勰以后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对不同人群的研究中,并在跨文化的研究中得到检 验。此外,其他~些衡量指标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形成 了一些更为简化的指标,如择偶偏好的两维度量表翱、三维度量表∞、四维度量表3。等。 60ugh(1973)编制了一个76项婚姻偏好问卷,以已婚夫妇作被试测量人们择偶时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的性别差异。在Gough研究的基础上,Buss和Barnes(1986)把Gough的76个项目进行T 因素分析,发现男女择偶偏好在九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它们依次是:“性情”、“喜 欢孩子”、“社会适应”、“社会激情”、“个人才能"、“持家能力”、“职业地 位”、“宗教"和“政治取向”。Buss等人根据此维度修订的量表,此量表得到了广 泛地运用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 Lee(1977)在对小说和非小说文学作品的研究发现爱情的几种类型,然后基于卡。二,.片分类任务证实了这些类别,要求被试把1500张简单描述与爱情有关的事件、观念或情绪分成几堆。对分类结果进行因素分析,他区分出6种主要的爱情择偶类型即:激 情型、游戏型、友谊型、占有型、利他型和实用型,Lasswell和Robsenz(1980)以李 氏理论为基础开发了爱情问卷(LoveStoriesQuestionnaire)。Triagular Love斯腾伯格(1986)编制爱情三元量表(SternbergScale,STLS)包括72个项目,其中一半考查感情,另一半考查行动,考查行动的36个项目与考查感 情的36个项目是相同的,只是在每个项目前加上“我的行动反映了…",各有3个分 量表,亲密、激情和决定承诺分量表各包括12个项目,这些项目穿插安排,以免被试 猜到测量目的,事先也不告诉被试测量爱情三元理论或别的理论。斯腾伯格(2001) 又开发了爱情故事量表(LoveStoriesScale)包括个25故事,每个故事有8句陈述,共200个项目,其中最有区分性的故事是恐怖(恐吓者、牺牲者)、幽默(喜剧者、观众)、 神秘(侦探、神秘人物)、警察(警官、嫌疑者)、色情(主动者、被动者)、复原 (助人者、恢复者)、剧院(演员、观众)。2.3国内实证研究2.3.1择偶观徐安琪(2000)主持的“中国城乡婚姻家庭”专题调查组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对 中国人的择偶偏好进行了50年的比较研究,发现除了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政治因素明 显减弱外,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外貌逐渐被重视,年轻人、 文化程度较高者既重视期望对象的经济社会地位,也看重人品个性和双方的情投意合 这一点也为许多其他研究所验证。32 乐国安33等人通过对404例天津和432ffl]Boston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结果发现: (1)男性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相貌和身材信息,而女性更关注期望对象的资源与承 诺信息,但天津男女征婚者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更为强烈;(2)男性随年龄增长,会 倾向于更大程度地寻找比自己小的女性,而中美女性则较稳定;(3)Boston人的配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择年龄空间较天津人广;(4)在个性特质方面,天津人更关注承诺性,Boston人更 关注精神性与“享乐性"。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张翼(2005)主持了“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 问题研究"课题。根据调查资料他指出:农村流动人口越来越倾向以经济、户口迁移 和社会地位为主的择偶目的。2.3.2择偶标准国内学界对于择偶标准的考查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学重建之时,_些实证报 告在不同程度上验证了西方学者的一些相关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 李银河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征婚广告的研究。她发现当时最受国人重视的择偶标准主 要是年龄、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等。捌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主持了一项针对成都地区青年择偶意愿的调查,结果显 示城市青年在择偶时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个性品德、事业心、外表、理家能力、经济 条件、家庭背景、职业,该研究认为青年择偶主要从内在条件、社会阶层、经济阶层、 才华、外在条件、家庭、文化背景、成长环境这八个角度来进行考虑(黄希庭,1994)。 另外,黄希庭教授还主持了一项针对四川地区工人、大学生、知识分子i军人四个青 年群体的择偶标准的调查研究(黄希庭、张进辅1991),其结果发现,被青年人看重 的9个标准依次是人格、爱情、性格、责任、未来幸福、健康、才能、兴趣和发展前 途最不被看重的个标准是海外关系、宗教、人种、门第、兄弟姐妹数量、财产、社会 地位、双亲态度、年龄。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城市青年对个性品德等内在条件和爱情 等感情因素非常看重,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他们对经济因素也很重视。吴鲁平黼1992 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城市青年择偶时重视的标准依次为“爱情因素”(包括性格和 对自己有无感情两项指标),“经济社会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工作能 力、社交能力五项指标),“生理特征因素”(包括身高、年龄、外貌三项指标)。 吴雪莹,陈如对发表在1996年初至1996年12月的全国有关报刊杂志的征婚启事中 抽取份进行了研究,发现征婚者自我描述中,提到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身高、婚姻 状况、职业、教育程度、性格品德、容貌、住房、收入、健康、爱好、家庭背景、事 业心。而对配偶的要求中提到的条件依次为性格品德、婚姻状况、年龄、容貌、身高、 户口、教育程度、职业、感情、住房,健康、事业心。14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2.3.3择偶的影响因素徐安琪(2000),她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从人口特征、个人 资源和择偶方式三个大的方面探究择偶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择偶取向的因素是 多元复杂的,诸如性别、地区、家庭的经济住房背景、结识途径、般配意识以及期望 对象的吸引力等都可能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她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被访者当 初的择偶取向的多元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不高也表明许多错综复 杂、难以测量的因素尚未进入分析框架,是否符合实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36。2.3.4择偶的量表国内对量表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对爱情观量表(LAS)在中国学生群体中进行修 订(曹慧,史占彪,张建新等,2007)。2.4对已有研究评价2.4.1理论研究评价(1)择偶的社会理论从横向上的宏观,即一定历史时期以内人们的择偶偏好会 受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宗教、价值观等的影响,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择偶行为的影响。(2)择偶的心理学理论从横上的微观,即一定历史时期以内人们的择偶偏好, 从个人属性和双方互动过程等角度,去挖掘择偶的模式。 (3)择偶的进化论理论从纵向上的宏观,即在人类进化史上人们的择偶偏好。 (4)择偶的社会进化论理论从纵向上的微观,即一定历史时期以内人们的择偶. 偏好会受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变迁对个人择偶行为的影响。 基于不同学术传统、不同理论立场的学者,对于处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 期内发生的人类爱情择偶的研究难于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是由于爱情择偶的复杂性,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择偶倾向,这些择偶问题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 模型和大量的文献资料,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但由于择偶问题非常复杂 很难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这些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综合起来这 些理论的缺点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第一,宏观取向的择偶理论,关注的是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如何 制约并影响着人们的择偶行为,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人类配偶选择的观念、原则、过程 等方面的问题但爱情择偶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问题,用纯经济 学、心理学或生物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虽然有助于理解爱情择偶问题,但这种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脱离科学性的轨道,最终无法构建实用性的,接近生活实际的理论,而且这种用宏观 理论解释微观世界的方法,虽然可以从总体上解释爱情择偶,但难以构建动态的、微 观的、精细的和实用性的理论。 第二,纵向角度的择偶理论对择偶的社会变迁、社会历史形态所作描述性的考察 并没有挖掘其社会变迁背后由人所导致的深层本质性问题。 第三,微观趋向则侧重于人格因素、心理过程、心理结构等来讨论人类择偶问题, 尤其是进化心理学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对择偶的机制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若干理论模型,但是在宏观问题上未能将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择偶问题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四,这三种角度也并非没有交叉重叠,而且不同视角之间也存在交叉。其中的 相同或者相似部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和成分侧重不同,但是未能全面深入探讨因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这种通过文献分析所进行的纯理论的思辨与解释、分析、推 理、缺少实证研究的定量研究的支持。而且难以从入的生理及心理开发出有效的科学 的测量工具,从而影响了理论的应用价值。此外由于人类择偶行为的复杂性不可能全 面系统的来解释人类的择偶行为,从而使得这些理论局限于状态描述及因素分析。这 些理论能够解释“是什么"的问题,无法解释“为什么’’的问题,这在实践中恰恰是 人们所需要的。2.4.2实证研究评价(1)从研究时间上看,国外择偶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的主体、择偶理论、研 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社会学和心理学者 对择偶偏好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对当代中国人择偶偏好心理的认识做出 了贡献。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择偶研究的状况仍落后于西方心理学界。 (2)从研究范式上看,心理学一般是通过自我报告、国家公开的婚姻统计资料、 报纸、杂志和网络的择偶启事这四种方式来研究择偶这一重要课题,主要是以社会学 和进化心理学这两个领域的理论作为研究支撑点。37目前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报告研究范式要比行为研究范式效果显著,实验研究范式在研究人们择偶时,不 能测量择偶者在性格、智力、幽默和人格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所以择偶问卷和择偶启 事是当今择偶研究中运用最多的两种研究范式。 (3)从数据收集上看,心理学家们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报刊杂志上的择偶启事、择偶问卷和国家公开的婚姻统计资料,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很多的心理学家将报16 2爱情择偶研究综述刊择偶启事作为研究蓝本,其中,择偶启事作为研究人类择偶标准与机制的“天然材 料”,为心理学家提供了最为便利而又丰富真实的资源。20世纪90年代,网络择偶启 事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相比传统报纸和杂志择偶启事,网络择偶启事最直接、明 显的特点就是可以获得大量的、多样的样本,并且相对可以节省时间。国内运用国家 公开的婚姻统计资料研究人们的择偶偏好,国外的研究并不多见。权威量表很少,大 多对国外量表的翻译修订,方法上大多还是沿用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即以问卷、访 谈等为主,缺少实验室环境的实验支持。 (4)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选题范围过于狭窄,大多集中在择偶标准、择偶观 和择偶行为模式的研究。其中大多以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为主和侧重于对征婚广告资 料中的男女择偶条件的统计和心态分析,来推测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变迁等因 素,而且研究者对某一时代青年群体择偶标准的现状描述多,对择偶标准的变迁特别 是纵向研究较少。即使对择偶标准变化的研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与以往相比”、“随 着社会的发展”等粗浅描述上的比较,难以对青年群体择偶标准背后深层的社会原因 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5)从研究对象上看,首先,大多是以大学生和征婚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研 究指标体系单一、区域局限大,缺乏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缺乏综 合性、多样性,且样本容量较小。大学生群体文化层次较高,不论是择偶标准还是择 偶方式的认知都是理想化的,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结果难免缺乏推论到全体青年的效 ?度。其次,对征婚广告的研究多而对普通择偶者的研究少,由于征婚启事往往因男性 多、文化、职业层次高、离婚及丧偶者比例大,而与一般样本相比存在偏差,再加上 对自己的陈述可能有隐藏及虚假程度。因此,对征婚广告的研究与对普通样本的研究 往往具有差异。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大学生和征婚青年群体以外的其他青年群体。因 此,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性别、职业、阶层、地域、民族、风俗习惯、身体状况等 情况进行的,尤其缺乏对中年人择偶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对老年择偶的研究也较为浅 显且极少。对女性择偶现象研究较多,对男性的关注偏少,对城市青年学生过多,对 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的择偶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对其他职业群体分析也鲜有发表。 (6)从研究方法上看,该领域权威学者之前在对择偶进行研究时,大多将视线 集中在对男女的横向比较,或者不同年代的纵向比较,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的跨文化一 致性研究,这些方面很少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结合研究.使得研究难以深入发展。 (7)从研究的原则上看,研究中缺乏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许多研究者将择偶 标准依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设定,把择偶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另外由于择偶标准丰富,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众多研究中使用的择偶标准指标较混乱,缺乏统一性,相互之间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在理论与经验的结合上,绝大多数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铺垫和研究假设准备,尤其忽 视有关择偶的纯理论阐述和构建,从而导致在经验研究上的简单化、重复化和机械化。 对西方择偶婚恋理论引进不够,不能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引入也未能结合中国文 化的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和本土化。造成多数研究只是单纯验证西方理论,缺少本土的 设计和学术建构的自觉性。不同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借鉴,各自为政,社会学 和心理学过于醉心于量化研究;民俗学、文学过于沉迷于理论探讨,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经验的结合(李煌,徐安琪)。 (8)从研究的体系上看,数十年来对人类爱情择偶的研究还局限在社会心理学 领域,被作为一种“相互吸引"来研究。目前国内对择偶问题的研究有逐年递增的趋 势,但是大部分这方面的研究还是集中在社会学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对择偶的研究仅 占总体研究的8%左右(管雷,2004)。进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 确实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目前对择偶的研究逐渐成为进化心理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国内外均有很多专家学 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化心理学的发展由此也变得举足轻重,进化心理学用功能 性、跨文化、领域特殊性的视角来解释择偶的适应性目的。但由于受社会学的影响进 化心理学的择偶研究也带了很浓的社会学意味,同时进化心理学家有一种严重的泛模 块化倾向对这些模块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则完全被忽视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往对爱情择偶的研究统计描述比较多、.假设检验式的相 对较少。对历史、文化影响的分析缺乏;不关注理论建设;与其它科学的结合较少; 对学术前沿的新成果新技术引进也不多。18 1.青年择偶期望资源、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青年自身资源的测量学研究。 研究工具的开发以实际生活中青年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与个案 : 访谈了解他们在爱情择偶过程中所看重期望对象的各个因素、爱情择偶类型倾向和自 身所具有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从而编制出有效的青年爱情自评择偶问卷、青 年择偶问卷和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卷。 2.青年爱情择偶倾向发展状况及爱情择偶倾向、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的研究。 对实际生活中的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青年的自身资源、爱情择偶类型倾向与 择偶期望资源的关系。3.3具体内容.第一步,通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收集爱情择偶有关因素的核心词汇,通过专家独 立进行和讨论合并整理词语,形成爱情择偶核心词语频度表,初步确定青年人爱情择 偶心理结构的维度。 第二步,根据研究得到的维度和词语项目,在学生和社会人士中征集问卷句子。 根据每个维度的含义,添加原有词语中未体现的含义的句子,使每个维度的含义尽量 完整。通过专家讨论,确定最终预测问卷的项目编制预测问卷后,再利用预测问卷进 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修订,确定其维度与项目,通过结 构方程模型对修订后的青年爱情自评问卷、择偶期望资源问卷和爱情择偶倾向问卷进 行验证,确定正式问卷。 第三步,通过正式问卷进行施测,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青年人自身资源、 爱情择偶类型倾向与择偶期望资源的关系。1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研究程序4.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分层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市地区普通青年人。4.2研究方法本研究欲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开放式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被试的自身资源、 爱情择偶类型倾向和择偶期望资源。 (2)访谈法: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本研究欲采用个体访谈的方式来加 强对被试自身资源、爱情择偶类型倾向和择偶期望资源的了解。 (3)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对青年爱情择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研究。4.3测量工具:自编青年爱情自评问卷、自编青年自评择偶问卷和自编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卺ojj厶4.4研究程序第一步,通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收集爱情择偶有关因素的核心词汇,通过专家独立进行和讨论合并整理词语,形成爱隋择偶核心词语频度表,初步确定青年人爱情择偶心理结构的维度。 第二步,根据研究得到的维度和词语项目,在学生和社会人士中征集问卷句子。 根据每个维度的含义,添加原有词语中未体现出各维度含义的句子,使每个维度的含 义尽量完整。通过专家讨论,确定最终预测问卷的项目后,编制预测问卷,再利用预 测问卷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修订,确定其维度与项目,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修订后的青年爱情自评问卷、青年自评择偶问卷和青年爱情择偶 类型倾向问卷进行验证,确定正式问卷。 第三步,通过正式问卷进行施测,并探讨爱情心理与其它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考察人口学变量对爱情心理的影响。20 4研究程序4.5统计分析全部数据EbSPSSl7.0与Lisrel8.7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l7.O进行探索性因素 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部分描述统计;使用Lisrel8.7进行验 证性因素分析。4.6结论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研究一: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5.1研究目的.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收集青年人现实社会中与爱情择偶相关词汇、词条和 句子,初步确定青年在爱情择偶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和趋向态度等各方面的内容并对 内容概念进一步的明确和界定。从中挑选出具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内容作为自编青年爱 情自评问卷、自编青年自评择偶问卷和自编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卷的题项。5.2被试以呼和浩特市的在校大学生和呼和浩特市火车站的流动人群为调查对象采取分 层随机抽样的形式选取被试进行访谈和测量,共发放开放式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0 份。其中,大学生180人,社会人士100人。个别访谈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中的部分被试 (160人)为对象。其中,大学生80人,社会人士80人5.3研究方法: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5.4研究工具: 5.4.1开放式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开放式调查问卷(见附录一)。问卷共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 关于择偶倾向的调查,涉及爱情择偶的概念与内容、影响因素、自身生理方面和期望 对象的生理方面、自身心理方面和期望对象的心理方面、自身社会方面和期望对象的 社会方面等几个开放性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爱情择偶倾向中对不同因素偏好程度等 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求被试对问题的直接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写出相关的概念、对内 容的认识和理解并列举相关的因素。5.4.2访谈提纲访谈提纲的内容与开放调查问卷的基本相同,也涉及爱情择偶的概念与内容、影 响因素、自身生理方面和期望对象的生理方面、自身心理方面和期望对象的心理方面、 自身社会方面和期望对象的社会方面和不同因素的偏好程度等几个开放性问题,是根 据被试对调查问卷的回答情况在具体问题上进一步深入提问,以收集被试关于相关概 5研究一: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念的具体信息的认知。5.5词语处理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有关爱情择偶因素的词汇、词条和句子依照以下三个步骤迸彳亍处 理。 (1)词语删除和简化。删除标准:删除上位概念而非具体描述的词语,例如有感 觉、有缘分等:删除意义极其不明确的词语,如长相一般、家庭条件还行。简化标准:根据词条将收集的词语简化为最简单的语义单元,例如将信赖分为信任和依赖两个词语。该步骤由内蒙古师范大学5名心理学研究生和2名汉语言文学研究生分别独立完 成,保留一致性在70%以上的变化(县P70%以上的评判者一致认为的变化)。 (2)词语合并。将语义相同的词语合并为一个词语。该步骤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心 理学院4名研究生和2名汉语言文学研究生讨论完成。 (3)词语保留。根据词语提名次数,删除词语合并后提名频数为1的词条;添加以 往理论与访谈中获得而问卷没有的重要词语,确定最终保留的词条。该步骤由内蒙古 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5名研究生和1名研究生导师讨论完成。5.6调查的结果及内容分析5.6.1调查的结果开放性的问卷共收集词条1326个,合并相同词条后为523个,经过处理后最终保‘留75个词条。提名次数和频率如表5―1所示。表5-1词语提名次数和频率分布表 词条 年龄 容貌 头发 身材 权利 事业 负担 亲戚 权势次数98 120 95 6 42 56 42 64 39’频率%35 43 34 23 15 20 15 23 14词条住房次数56频率%20 19 33。 12 24 26 44 21 23词条 身高 健康 穿着 职业 精神 有钱朋友次数112 126 75 131 70 84112频率%40 45 27 47 25 31 40 23 35肤色 胖瘦 声音 眼睛 住房职业53 92 33 67 73 115 59 64社交 来源地经济 收入64 98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2调查的结果的内容分析经过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8名研究生和2名研究生导师的讨论、概括和总结,青年 人的爱情择偶主要考虑自身的和期望的方面,包含以下4个维度包含17个人因素:具 体结果参见表5-2。表5-2青年爱情择偶词语内容分析表 维度因素 年龄 身高 内容分析单元 大、小 高、低‘。生理方面长相容貌 生理健康头发、皮肤、五官、身材、胖瘦 健康程度、有精神、无重大疾病、身体健全、声音、 身体比例和谐24 5研究一: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人际关系 工作职业学识学历朋友的数量、亲戚的多少、亲朋好友的关系程度 收入、工作单位、职业性质、发展空间 知识量、学历、知识的多少、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家庭背景 心理方面 善解人意住房、家庭负担家庭收入地理位置亲朋社会地位 温柔、体贴、理解、助人、热情、善良、真诚、宽容 一尊规守法i有丰十会道德感、遵守公共秩序、有礼貌 情绪情感稳定、生活态度积极 坚强、勇敢、执着、独立有爱心、幽默、乐观遵守规范心理健康 上进心 积极乐观 纯真的爱虚幻的爱要期望对象对其有超越世俗规范的爱情的信心。 想要期望对象对其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和决定生活在其中并 努力维持。爱情择偶类型倾向 朋友的爱成熟的爱想要期望对象对其有强调情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道德感。 想要期望对象对其有在生活上世界观、生活态度、情感和性 等的理解交流、支持分享。5.7预试爱情择偶问卷的理论构想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爱情择偶问卷和访谈时人们会考虑的一些因素,拟 定出一些维度并请专家(心理系的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评阅之后,本研究初步 构建出爱情择偶的维度。爱情择偶的维度可以从青年自身的和对期望对象的生理资 源、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同时从青年人对爱情期望来考察青年 自身的爱情择偶类型倾向。 生理资源即与身体和生理健康有关的一些要素,其要素包括相貌、身材、身高等 对异性吸引力的外在特征,还包括身体健康水平、性生理功能和生殖功能。 心理资源即与性格特点、情绪情感、心理健康和气质人品等的人格特质。其要素 包括智能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人际适应能力、情绪情感、还包括道德品质和家庭责 任感等。 社会资源即与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等的综合实力。其要素包括学历、职业、职务、 收入水平、拥有的物质资源及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家庭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员和亲友的地位、职业、财产数量、社会影响力等。 根据理论构想可初步得出青年爱情择偶结构模型(见图5-1),该结构模型以及 模型中的每个维度及所涉因子的概念命名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5研究一: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图5-1爱情择偶结构模型I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8讨论●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的在校大学生和呼和浩特市火车站的流动人群为调查对象采 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形式选取被试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青年人现实社会中 与爱情择偶相关词汇、词条和句子,初步确定青年在爱情择偶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和 趋向态度等各方面的内容并对内容概念进一步的明确和界定。从表5―2可以看出的青 年对自身资源、期望资源的理解具有不同的层面而各层面所包含的因素有各不相同, 通过对具体的因素进行内容分析。通过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并请专家(心理系的教 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评阅之后,本研究初步构建出爱情择偶的结构为7个维度包 含17个人因素。 本研究对实际生活中的青年爱情择偶倾向通过实证的问卷和访谈深入了解,建构 的青年爱情择偶结构与以往的基于经验所建构的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具有生态效度, 不同于基于资料的统计、和征婚广告资料整理提出的青年爱情择偶结构,虽然类似于 社会交换理论、进化心理学所提出的爱情择偶结构涉及到各种资源,但又有不同本研 究中的青年爱情择偶结构对以往理论提到的资源进行细化并指出有哪些纬度,同时又 考虑到了人的青年爱情择偶心理会受其成长过程中各自的文化经验模式的影响所形 成的独特的爱情择偶心理类型倾向。这是本研究所独特的于以往爱情择偶心理结构在 建构上的不同具有与以往理论的不同,是基于实证调查基础上探索出来的。这将有助 于对青年爱情择偶心理结构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本研究所建构的青年爱情择偶心理结构,可以发现自身资源各维度与期望择偶 资源的各维度是相同的,这可能反映出青年在择偶时会考虑到所有的因素。但在自身 资源的评估和择偶资源的期望会有侧重点上的有些不同,从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结果 中就可以粗略的看出有所差异。另外爱情择偶类型倾向也与以往的研究在类型上有所 差异,但考虑到本研究的内容分析来源于实际的调查本着科学性的原则,初步认定为 四种。 鉴于自身资源各维度与期望择偶资源的各维度是相同的基础上而侧重点上的不 同和爱情择偶类型倾向也与以往的研究在类型上有所差异,本研究将在接下来的研究 中将通过编制有效的测量问卷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测量学和统计学的知识,来这些问题 进行验证、修正和探讨。 5研究一: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5.9结论爱情择偶的结构初步认为,包括自身及期望的生理资源、社会资源、心理资源、 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等7个纬度及各纬度下的因素共17各,其中自身资源与期望资 源在因素上初步认为是相同的,爱情择偶类型倾向包括纯真的爱、迷恋的爱、朋友的 爱和成熟的爱,但各结构及相应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研究二:预试问卷的编制6.1预试问卷的编排.?根据开放式问卷及访谈的调查结果所得出的词条,并参照己有的有关文献,同时 还特别征求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导师的宝贵意见及开题时各位老师、同 学所提供的建议),将词条按理论构想的结构分为生理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和 爱情择偶类型倾向的所属框架。对问卷和访谈意义明确的和代表性的词条和句子通过 转化或收录转为实际生活中具体事件和解释,同时添加原有词语中未体现出其含义的 句子,使每个维度的含义尽量完。随后,请内蒙古师范大学10位心理学研究生和2名 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语意和表达上进行了检查,对于表述不清晰或难于理解的项 目进行了修改和删除,使得项目在文字上更简洁,每个项目只表达一个方面的意思。 根据收集的意见,将问卷中表达不清晰,言辞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改和替换。然后,对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了3次的随机分层小样本的试测,人数分别为120、50、和 80人,并在试测中让被试对问卷中具体内容是否有代表性、语义是否明确和语句的情 感表达是否中性给予意见,并征求其它修改建议,每次试测后都对被试集中提出的问 题在代表性、项目表达的单一性上、作答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修改,直到最后在试测中 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意见为止。 最后整理编制出预试青年爱情自评择偶问卷包括青年爱情自评问卷、青年自评择 偶问卷和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卷问卷,题项共249项(请参阅附录2)。其中,青年 爱情自评问卷139项,本研究为了方便测量把青年爱情择偶类型倾向问卷共29道题, 放在了青年自身资源自评问卷中,青年爱情自评问卷包括3个分问卷和青年爱情择偶 类型倾向问卷其中,生理资源15道题、 社会资源22道题、心理资源73道题。青年自评择偶问卷110项包括3个分问卷:生理资源期望15道题、社会资源期望22道题、和73 道心理资源期望题。所有题项,采用并列直进式,问卷的评定标尺采7点式计分标准。 为了避免心理定势和不认真作答的影响,问卷中有8个条目为逆向题,在计分时作相 应分数转换和12对测谎题。要求被试对249个项目进行从l(描述的一个极端情况)到 7(描述的另一个极端情况)评定,4为两个极端的中等程度。并在指导语中作相应的说‘明。 6研究二:预试问卷的编制6.2预试问卷施测6.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明角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