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右后叶委缩,肝右叶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张 ,请问是肝硬化吗

肝右叶切除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gān yòu yè qiē chú shù2 英文参考right lobe hepatectomy3 手术名称肝右叶切除术
4 分类普通/胆道手术/手术/5 ICD编码50.3 036 概述肝右叶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用肝部分切除治疗,于1958年由黄志强教授首先创用。40余年的实践证明,肝部分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症,兼收解除肝管梗阻(结石,尤其合并存在的肝胆管狭窄)和去除化脓性病灶的双重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肝胆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这一已得到一致的肯定。
应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理论基础,在于对肝胆管结石和(或)狭窄的深入,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所得的认识。由于结石和(或)狭窄等阻塞因素的存在,使肝内胆管反复化脓性感染,不仅加重结石和狭窄的阻塞,并加重肝实质的损害,导致,;感染急性发作时又易发生、、胆源性、胆管致,病变晚期则可发生、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肝部分切除术去除阻塞和感染已造成严重损害的那一部分肝,它所带来的好处远优于,是外科治疗肝胆管结石联合手术措施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军医大学一院肝胆外科年间手术并长期(平均8年)随访的66例采用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优良疗效者58例为96.6%。该院另一组1975年7月~0例中,270例获1~13年随访,远期疗效优良者为84.6%。手术病死率为1.8%,说明在肝胆管结石、狭窄外科治疗中,肝部分切除术的重要地位与。
用以处理右肝管及其主要分支内结石的肝右叶切除术,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因结石阻塞和急性胆管炎反复发作,肝右叶与其相邻的周围组织如膈、右曲、右、肝腔等有广泛而的粘连;②长时间的右肝管或其主要分支的梗阻和复发性感染常导致右范围损害,门管区化,导致相应肝组织的萎缩;③左叶肝组织的代偿性增大,使肝失去正常的和左右叶间的比例,并逐渐发生以下腔静脉为轴心的顺时向的旋转变化,从而使有病变的肝右叶被推挤至右后方,使显露及手术分外困难;④肝右叶未表现纤维化及萎缩者,由于远较肝左叶大而厚,加之,致手术费时、大、创面宽、或渗血多,术后并发症亦多。因而,肝胆管结石病施行肝右叶切除时,既要求定位准确,又要求手术技术娴熟,而且对手术证的选择也应严格掌握,从多方面考虑和衡量,力求手术安全顺利,争取近远期效果优良。肝右叶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比左叶低,因而应用肝右叶切除的机会亦相应减少。第三军医大学一院320例肝叶切除术中,肝右叶切除术只有34例,仅为肝叶切除总数的10.6%,不及肝左叶切除的1/8。
7 适应症当前对肝胆管结石病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掌握,较之30多年前更为积极、灵活和广泛,这是由于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和对各种手术方式疗效的及手术技术的发展的结果,主要手术指征为:
1.局限于一侧或一叶的肝胆管结石,难以用一般技术得到清除者。
2.一侧或一叶肝胆管结石和(或)狭窄,伴有肝组织的纤维化,萎缩者。
3.一侧或一叶肝胆管结石和(或)狭窄,伴有多发性肝脓肿或肝管积脓,胆(内、外)瘘形成者。
4.泛发型肝胆管结石,以一侧较为集中或肝损害较为严重者,可一侧行肝部分切除,另一侧行结石清除术。
5.位于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者。
6.局限于一肝段的肝胆管狭窄和(或)结石者。
7.一侧或一叶肝胆管狭窄、结石或囊性扩张病伴有癌变者。
8.肝门部胆管结石和(或)狭窄为了显露、肝门,需切除增生、肿大
的部分肝左内叶者。8 禁忌症1.肝胆管结石病,处于重症急性胆管炎状态,尤其合并菌血症,感染性休克时,宜先行减压、引流手术,不宜贸然施行肝部分切除术。
2.晚期病例,并发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人,在未得先期减压、引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以前,不宜首先施行肝部分切除术。
3.长期梗阻性、慢性、紊乱、并有明显的障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在未有效地纠正和引流以前,首先完成肝部分切除术有很大的危险性。
4.因一侧胆管的长时间的梗阻、肝纤维化,萎缩,致一叶或一侧(半肝)肝组织已达“自行切除”状态的病人,若不合并结石或感染,已不需行肝部分切除。9 术前准备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狭窄尤其是有重症胆管炎反复发作、长期梗阻性黄疸和胆外瘘的病人,局部和全身情况往往都较差,在进行各种、诊断的同时,即应开始进行周到的手术前准备。
1.补充血容量,水盐和,尤其要对慢性失水和的纠正。
2.加强和改善病人的全身状态。给予高蛋白、低的饮食,并补充足够的热量、。梗阻性人要注射1</SUB1。有的病人还补液、。完全性胆外瘘功能不全的病人,常需应用静脉治疗。
3.检查凝血机制并纠正可能出现的异常。与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一并进行,对肝的储备与代谢功能进行评价。
4.注意保护肝功能。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和长时间的梗阻性黄疸,常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若已有胆汁性肝硬化,更要注意积极的护肝治疗。长期带有外的病人,若每日流量很多而颜色浅淡,常是肝功能不良的征象。白、比例的倒置,更说明整个肝的代偿功能处于不利的状况。若有脾肿大、,更应先做护肝治疗,待有一定好转后,再考虑分期处理。
5.胆汁学和性试验的调查,以便更合理地使用。一些复例,常需在术前2~3d开始全身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止手术或造影的激惹,激发胆管炎。若手术在胆管炎发作期进行,还应投用、()等以的混合感染。
6.保护和支持机体的应急,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后创伤。这些病人屡遭胆道感染和多次手术的打击,常有的耗损;而且多数有接受不同程度类药物治疗的历史,全身反应能力低下,应注意给予支持与保护。手术中应用氢化可100~200mg于静脉内滴注,术后2d内可再每日静滴50~100mg,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7.对带有外引流管的病人,瘘口局部的准备要及早进行。对过长的,应予剪除。对局部的炎症和皮肤糜烂,要勤换敷料并于必要时湿敷。对有溢出的瘘口,要应用氧化化锌糊膏涂布保护。待瘘口,皮肤健康时再行手术。
入院后应常规。
术前宜放置和导尿管。
8.分析以往资料,确定手术入路。
9.处理好腹壁。
10.术前做碘剂过敏试验。
10 麻醉和体位1.肝胆管结石病病人常有肝周围炎症,持续硬脊膜外阻滞,不易得到满意的松弛,而且牵拉,粘连,病人亦常有反应,有碍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之,静脉复合麻醉是最佳的麻醉方式,能满足充分供氧,,和心肺功能,并能获得满意的肌肉松弛和良好的显露。
2.一般取平均能顺利完成肝左叶手术,而肝右叶手术,尤其右后叶的肝部分切除术,由于粘连与肝变位,为充分显露肝右外后侧,应取右侧抬高45°的,并将右上臂抬高固定在头架上。
3.肝部分切除术,尤其肝右叶的肝切除术时的通道以颈静脉或上肢静脉为佳,以避免翻动肝脏时,因下腔受阻而引起的与血流改变所带来的危险。11 手术步骤1.病人右侧垫高45°,取右肋缘下由剑突至右腋中线的长的斜,切断肝圆和镰状韧带后以拉钩牵开右侧肋弓(图1.11.6.3.3-1)。
2.分离肝右叶与各组织间的粘连,向肝右方充分游离。其右后上方应抵近肝后下腔静脉之右侧壁(图1.11.6.3.3-2)。
3.切除后,分离并解剖肝韧带及肝门板,再进一步分离解剖胆囊板,使肝右叶肝门得以显露。
4.如能于肝横裂之右角以器械如心耳钳或下腔静脉钳闭伴行于右肝管入肝的肝右和门静脉右干,即可用以控制右半肝入流,减少断肝时出血,并保持手术野的清晰(图1.11.6.3.3-3)。若因粘连、挛缩无法选择性控制右半肝入肝血流时,则改用肝十二指肠韧带上间歇全肝入肝血流。
5.肝胆管结石是以炎症为主的良变,肝切除术要求将因结石而狭窄梗阻或扩张的肝管和纤维化、萎缩的肝组织切除,以兼收解除梗阻、去除病灶的目的。纤维化的肝组织常有明确的界限,断肝时应注意保护肝中静脉,只切断其右侧分支。接近肝后下腔静脉的结构,无须一一分离,可在距下腔静脉1~1.5cm处断肝(图1.11.6.3.3-4)。
6.肝断面应充分,大肝管断端在取净结石后,细心缝闭。以覆盖肝断面,并放置引流。
12 术中注意要点1.分离粘连严重的右冠状韧带、右后叶肝裸区时,应细心辨认。牵引或翻转时用力不应太大,以免撕裂肝后下腔静脉。
2.分离右后叶靠近下腔静脉时,注意勿和撕断右肾上腺静脉和肝短静脉,应在断肝时连同肝组织一并钳夹、切断,以减少出血的危险。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肝右叶切除术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三 0:29:51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 正文
B超发现脾大能诊断早期肝硬化吗?
南方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一位匿名求医心切的网友跟帖:我99年查出“”,因任何身体不适,所以就没有检查和治疗。从2005年下半年自觉,检查发现谷丙酶略高。3年来也有几次肝功能不正常,也都是吃了些保肝降酶的药。今年1月体检,脾增大到4.4cm,病毒DNA是5.76乘10的7次方,谷丙酶86,谷草酶91,肝穿发现已经是G3-4、S3-4。请问通过抗病毒治疗是否还有逆转的可能?
  活动性病情怎样发展?
  引起的都是活动性肝硬化,同时有和肝硬化的特点。从发展到肝硬化要经过不同的阶段:从早期肝硬化发展到晚期失代偿性肝硬化,要经过长短不定的时期,取决于炎症的轻重和治疗是否及时,见下表。
  活动性肝硬化病情的发展过程
  ?早期肝硬化 重度慢性肝炎有少数, 肝穿刺诊断
  ?轻度代偿性肝硬化 B超、CT或磁共振诊断
  ?中度代偿性肝硬化 有门静脉高压合并症
  ?轻度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功能失代偿B级
  ?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功能失代偿C级, 严重
  不同阶段的肝硬化,后果很不一样:轻度肝硬化患者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仍能长寿;晚期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就很严重了。
  简单的说,按肝硬化的发展可分为:早期肝硬化,只是重度肝炎有较重纤维化和少数肝细胞结节,肝穿刺才能诊断,积极治疗还是可逆的;凡是经B超、CT或磁共振诊断,没有明显症状的是轻度代偿性肝硬化,肝代谢功能还能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度代偿性肝硬化已经有门静脉高压的合并症;轻度失代偿性肝硬化可能有黄疸,血液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水和脑病,这些症状不是全都有,也较轻(B级);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上述症状很重(C级)。
  怎样诊断早期肝硬化?
  潜在发展的肝硬化可以是无症状的。可能有血清转氨酶间歇性小幅度升高,服消炎降酶药物易于复常。“大三阳”或“小三阳”,血清病毒水平在10的5次方以下波动者,常不被患者重视。病变常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偶尔就诊,也常不能确知其实际的病变状态。
  在有长期病变活动的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小三阳”的患者,可能有一些已经是早期肝硬化了。
  B超和CT都不可能诊断早期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只有肝穿刺才能诊断,但是肝穿刺的组织很小,还是有20%会漏诊。只有结合临床,如:白蛋白降低、谷草酶超过谷丙酶、转肽酶明显增高、血小板减少等等,只有其中某一条也不一定是肝硬化。
  诊断早期肝硬化很重要,因为这时积极抗病毒治疗病变还有相当的可逆性,还可以摘去“肝硬化”的帽子。
  B超发现脾大就能诊断肝硬化吗?
  B超如果只根据脾稍大、或肝脏“回声不匀”等似是而非的标准,可能诊断不正确。
  另一方面,B超诊断肝硬化很不灵敏。B超、甚至CT只能发现40%的肝硬化,多数肝硬化都会被漏诊。B超或CT诊断肝硬化的指标包括:肝左右两叶大小不均,肝表面不平,肝实质有结节,门静脉或脾静脉增宽,脾大,至少要有其中的几条才能拟诊肝硬化。B超或CT检查如果发现肝硬化,就已经不是早期肝硬化,而已经是实实在在的肝硬化了。
  代偿性肝硬化有什么表现?
  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也很不一定。
  轻的代偿性肝硬化,可以没有症状。也可稍感疲乏、食欲减退、或食欲如常,腹部不适、或右上腹部隐痛,无腹水。可能肝肿大、压痛和叩击痛。脾脏增大,常由B超发现。
  常见蜘蛛痣和肝掌,男性可有乳房发育。蜘蛛痣常提示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但即使出现多数也未必就是肝硬化;而许多轻度肝硬化并无蜘蛛痣。肝掌的掌面鲜红如染,尤其在大小鱼际,意义同蜘蛛痣。健康人缺少劳作者也可有之。
  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征:胃镜检查可有食道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而呕血或便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和其他肝血清生化试验异常。
  失代偿性肝硬化有什么表现?
  自感虚弱,轻微活动后易疲乏,日渐明显。食欲不振、腹胀、稀便、不消化。皮肤可有色素沉着,面色灰暗。手臂、肩部或它处淤斑多因血小板减少;自发的青肿和鼻衄常是由于凝血酶原缺欠。
  有些患者以腹水或黄疸就诊。就诊前已有较长期的慢性肝病史,但也有患者以腹水为首发症状。黄疸常表示肝炎活动,也可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黄疸。有严重肝坏死的活动性肝硬化,可有深度黄疸和其它肝衰竭的表现。明显腹胀, 出现腹水。常同时有踝部水肿。体重减轻。四肢肌肉消耗而腹围增大。体重减轻可被水肿所掩盖。
  可有发热,一般在38.5℃以内。可能是由菌血症、胆道感染或腹水感染所致。
  “我还能活几年呢?”
  有些病友一知道自己得了肝硬化,不问轻重缓急,就担心的不得了。
  正如上面介绍的,有不同阶段的肝硬化:早期肝硬化还有恢复的可能,当然会遗留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轻度代偿性肝硬化治疗后仍能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别人走100里路、能挑100斤,你也能走100里,但只能挑70~80斤。晚期失代偿的肝硬化,只要积极治疗也是可以延长生命的。
  不能把不同的肝硬化混为一谈,关键在于积极正确的治疗。
更多肝硬化专家文章推荐: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
(责任编辑:刘晓 )
文章关键词:
许多患者平时不注意,一检查出肝硬化,就吃不下、睡不着,问自己还能活多久?肝硬化其实较常见,也并不都那样可怕,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轻重有很大……
肝硬化患者往往会因为很多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并且肝硬化患者会出现的并发症也是比较多的,脾大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那么为什么肝硬化患者会……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在长期的作用下,所导致的对肝脏的慢性弥漫性损害。这种疾病已经是肝病发展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了,此时一定要及时的发……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肝炎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肝炎病毒携带者已达人口总数的7.2%,约1.0亿。这些人群中,约有10-15%会进展为肝……
肝硬化早期诊断应注意什么?对于肝硬化很多人都是十分害怕的,如果可以通过早期肝硬化诊断,及时的发现并治疗肝硬化,对于肝硬化的病情,控制是十……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肝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中西医治疗胰胆疾患,包括胰胆管镜诊断及内镜下微创治疗、内镜下胰胆结石取出术及晚期胰胆肿瘤的姑息治疗、...
擅长:肝病治疗、肝癌早期诊断、介入疗法、生物疗法、肝功能试验。
擅长: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疾病
广州军区总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擅长胸部以纵隔镜、胸腔镜为主的微创外科手术……请问:得了 肝内胆管结石 怎么办?
&#160; &#160; &#160; 同时伴有胆囊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炎。人都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唉,真是有道理啊!请好心的人帮帮我,这么多病,我该怎么一起治疗啊?
08-06-02 &
最好找一个大医院的专家看看,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用药可能会大相径庭,希望能到正规医院系统检查一下,从而对病人对症下药,病这个东西只要找到根很容易铲除的,最后祝愿早日康复!也希望大家能介绍不错的医疗机构供楼主选择,最好是物美价廉的,哈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在国内报道的47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病中,这种结石占15.4%。多数伴有胆总管结石。结石的分类多属胆红素结石。 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的医师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 肝胆管结石以左叶肝管居多,肝左外叶上、下段肝胆管汇合处的胆管略为膨大、结石多停留在该处,右侧肝胆管结石多见于右后叶胆管内。临床特点多表现为: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2)对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区。 肝胆管结石在全国11342例胆石病调查中占16%。肝胆管结石可伴有肝胆管狭窄存在。据全国4197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病例的分析,肝胆管狭窄的发生率平均为24.28%,最高地区平均可达41.94%。第二次手术的病例,46%以上伴有肝胆管狭窄,而狭窄的发生率与再次手术成正比。肝胆管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较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发病原因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潴留及胆道寄生虫有关。 目前,由于b超、ptc、ercp、ct和超声引导下的ptc广泛开展和普及,使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能较快的得到确诊,并能获得影像学胆系病程变化的全貌显示,但目前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仍不够满意,手术治疗后残留结石率仍高达30.4% ,故本病的治疗仍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且部分病例成为复杂而难治之症,许多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得了胆结石,首先要及时就医。目前胆结石治疗方法有很多:外科手术治疗、体外震波碎石等。对于特定的某一类结石,以上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都不可以避免残余结石和结石再生。“中医排毒疗法”具有清除体内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的特殊功效;同时又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疗程短,不需忌口等优点,您可以试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内胆管结石病及诊断 一、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该病多见于远东及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感染导致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见的是胆道寄生虫感染和复发性胆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人的胆汁培养均可检出细菌;感染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大肠菌属和一些厌氧菌感染时产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胆道感染时产生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结合型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而沉着。胆汁滞留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必要条件,只有在胆汁滞留的条件下,胆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积并形成结石。引起胆汁滞留有胆道炎性狭窄和胆道畸形;在梗阻的远端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胆流缓慢,有利于结石的形成。此外,胆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 (一)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特点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其临床特点有: 1、发病年龄30-50岁; 2、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厉害,周期发作; 3、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4、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6、合并有重症胆管炎时,全身情况比较严重,且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 7、检查时,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8、全身状况受影响明显,90%病人有低蛋白血症,1/3病人有明显贫血; 9、晚期有肝、脾肿大及门脉高压表现。 (二)诊断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技术有B超、CT和X线胆道造影。 1、B超诊断 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 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 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胆道造影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有多方位X线摄片; (2)某一肝段或肝叶胆管不显影时,应注意鉴别,结石梗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应作其它检查进行鉴别; (3)不要满足某一处病变的诊断,因可能会造成漏诊; (4)在分析胆道造影片时,尽可能取得最近的造影片,因病情可能有进展。 (三)早期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多因出现了胆管炎、胆管狭窄、梗阻、肝萎缩等严重病理改变才就诊,尽管肝胆外科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手术后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高的现状仍无显著的改善,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早期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包括: (1)慢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可排除其它疾病; (2)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应与肝内其它管道系统的钙化鉴别); (3)CT提示肝内有多发性结石影,且呈节段性分布; (4)ERCP证实某段肝胆管有结石者。 三、肝内胆管结石的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和感染;由于肝胆管系统与肝脏实质细胞的直接关系,重症肝胆管炎常伴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甚至导致大片的肝细胞坏死,成为了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内胆管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期并发症和慢性期并发症。 ( 一)急性期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急性期并发症主要是胆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及伴随的感染性并发症。感染的诱因与结石的梗阻和胆道的炎性狭狭窄有关。急性期并发症不仅死亡率高,而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二)慢性期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包括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肝脓肿,多发性肝胆管狭窄,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以及与长期胆道感染和胆汁滞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既增加了手术的困难,也影响手术效果。 四、肝内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 (一)肝内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仍是肝胆外科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祛除病灶和通畅引流。这三方面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解除结石和/或狭窄的梗阻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祛除病灶是手术治疗的核心,同时又常是解除梗阻的重要手段;而通畅引流则是防止感染复发和结石再生的措施,但又必须以解除梗阻和祛除病灶为前提。非手术治疗只有在完成了上述三个基本要求后才能奏效。 (二)肝内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的基本术式与选择 1、肝叶切除术 此术是1958年黄志强教授首先倡导使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病,以后广为应用。由于切除病变的肝组织,祛除化脓性病灶,增加了手术的彻底性,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肝叶切除包括治愈性肝切除和辅助性肝切除。治愈性肝切除的适应症包括某一肝叶(段)狭窄及结石、肝胆管多发性狭窄、或并发有慢性肝脓肿、或有肝胆管外瘘、或疑有癌变者。辅助性肝切除的目的是以切除肝方叶或肝中叶下段肝组织使肝内胆管得到充分的显露,增加处理肝门部胆管病变或胆肠吻合的空间。 2、胆肠吻合术 胆肠吻合术的基本术式是胆管空肠Roux-Y吻合,其桥攀应不少于50cm。胆肠吻合术的基本前提是祛除病灶和解除结石或胆管狭窄,否则不应进行胆肠吻合。胆肠吻合口要求低位,大口径(如盆式吻合),粘膜对粘膜吻合等。 3、胆管引流术 胆管引流术仅适应于某些特殊的病例,如急诊病人、或合并有门脉高压症的过渡性手术、或不能耐受肝叶切除等复杂手术的高龄病人、或全身情况差的病例。由于需要长期带管支撑引流,可促使结石进一步形成,疗效较差。 胆石症 胆石症为什么会成为热点话题? 绝非危育耸听,胆石症真的是一种时髦病,我们看到不少人捧着药罐子天天喝药,还有人四处求医,打探治疗胆石症的秘方。胆石症又不是一种只有现代人才得的病,古埃及的法老们就为胆石症所困扰,可见其历史悠久。但是胆石症在当今如此之多,以致于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只要经常感到上腹沉重、腰背及右肩酸胀、打呃、嗳气,就应该警惕患上了胆石症。还有许多被医生诊断为胃病的患者经年不愈,其实也是胆石症在作祟。还有不少胆石症发作的病人被误诊为心绞痛、冠心病。胆石症可以说是都市人的流行病。据统计,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胆石症,在中年妇女,胆石症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5%。在西方国家及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医院中,因胆石症住院手术的病人已经超过阑尾炎,成为名副其实的外科第一疾。 什么是胆石症? 简短地说,胆石症就是胆囊结石。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或胆道运动功能失常,导致胆汁中的固体成分沉淀,在胆汁流速缓慢、胆汁浓度较高的胆囊里,形成结石。胆结石小的如米粒,大的甚至如核桃,可以是一粒、两粒,也可达数千粒。前几年我们做了一例胆囊切除术,胆囊内的结石竞有1720粒。一般情况下,结石一旦形成就会越积越多,越长越大。如果有结石卡在口径比较细的胆囊管.就会引起相当剧烈的上腹疼痛,疼痛可以放射到后背及右肩部,病人还常伴有恶心及频繁的呕吐(干呕),用“死去活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胆绞痛。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囊化脓、穿孔,黄疸、胰腺炎等。 可不可以服药把胆石排出来 病人每次发作胆绞痛都可以说是机体的生理反射机制在努力想把胆石排出来,或者说挤出来。挤到哪里去呢?挤到胆管中。在胆道系统中,胆囊好比一个水库,胆总管是胆汁的排出通道,就是胆汁的总出口。我们见到一些病人在几次三番的胆绞痛发作后,石头侥幸从胆管中挤出来,并随大便排出体外,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由于胆管的开口很窄小,更多见的情况是石头卡在这儿不能排出,这样病人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更剧烈的腹痛、发高热及黄疸,甚至发生败血症、休克、死亡。由此可知,病人绝不可以服用药物排石,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招来更大的麻烦。 可不可以用药物将结石溶化掉? 药物溶石的历史很久远,人们研究过形形色色的溶石药物,以目前疗效最确切、毒性相对较小的熊去氧胆酸来说,如果坚持服药一年,大约10%-30%的病人的结石可完全消失。且不说耗时费力,药物价格不菲;也不说这种药物有相当毒性,最麻烦的是一旦停药,大多数病人的胆石又会重新出现,使以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此法只适宜用于少数症状很重、体质状况又不容许做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至于目前市面上很多号称能溶石的药物,我们没见到科学证据。 体外超声波碎石怎么样? 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有选择的病人中,平均经1-2年的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结石可以破碎,被排出体外,约半数病人的结石可以排净。但停止治疗之后很多病人的胆囊结石又会重新出现。而且在排石过程中,随时有碎石掉到胆管中排不出去,从而诱发危险的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因此采用此种方法应该慎重,权衡利弊。 可不可以把结石掏出来? 回答是可以的。譬如说把胆囊切开一个小口,改进胆道镜取出结石、也可以用钳子直接取出结石,再把切口缝上。其实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疗胆结石的手段,只是由于弊病甚多,被胆囊切除术取代了。今天可以说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完全没有实用意义了。 切除了胆囊,胆管就会长结石,结果更可怕,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根据。事实是保留有结石的胆囊,倒会增加胆管结石的机会。不少胆管结石的病人,石头都是从胆囊中掉出来的,我们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在一些胆囊结石非常多见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很少的西方国家,绝大多数胆管结石是继发性的,在我国城市地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那么为什么有些病人在胆囊切除术后一段时间内又发现了胆管结石呢?可能的原因是:1、切除胆囊时没有发现同时存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确实是新生出来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切除有结石的胆囊只会减少胆管长结石的危险,而不是相反。 切除胆囊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首先绝不应轻易切除胆囊,就是说胆囊切除术应该有明确的适应证,只有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保留有病变、有石头的胆囊对病人的危害超过胆囊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好处时,才应去做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后,由于失去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人的消化功能在短时间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绝大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不会感到有什么异常。从临床看,那些手术前胆囊结石症状轻微,甚或没有症状者,以及手术前胆囊功能基本正常者,手术后容易出现这种消化功能失常;而那些术前症状重,胆囊已经丧失正常功能的人,手术后的消化功能反倒会改善。 得了胆囊结石一定要开刀切除胆囊吗?打孔手术是不是更好些? 回答是不一定。如上所述,胆石症的发病率非常高,有些人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我们称之为安静结石。对这些人不妨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有症状时再说。由于胆囊结石的根本发生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肝脏代谢有问题,产生的胆汁易于成石;另一个是胆囊本身有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治疗这两个问题的手段,因此即使将胆囊中的结石拿出来,用不了多久还会长出新胆石。在现今医学发展的水平下,惟有切除胆囊才能根除胆石症带来的麻烦。这就是为什么胆囊切除术是最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手段的原因。有人形象地将此比喻为“砍倒了树,鸟才不会再来”。虽然不符合生理,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打孔手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俗称,是90年代新兴的手术方式。它与传统的开刀切胆囊在本质上没有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开刀的切口较小,病人恢复快,痛苦小,因而深受病人欢迎。可以说绝大多数病人均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切除胆囊。不过具体到每一位病人,究竟适合用哪种方法,应该由医生做出决定。一般说来,现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安全性及适应证方面仍然比不上开刀手术,特别是那些情况复杂的胆囊结石和有胆道合并症的病人,仍然以开刀手术较为安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是外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由于认识上 解剖上 病理上 技术上多方面的原因 致使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还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要特别予以重视和认真对待   1.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难点 由于肝胆管结石的病理十分复杂 在思想认识上它是区别于胆囊结石的另一病种 不能按照治疗胆囊结石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肝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可以采用口服或穿刺滴注溶石药治疗 并取得一定效果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尚无理想的溶石药;胆囊结石切除胆囊 可以得到彻底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就不能广泛切除胆管 加以肝内胆管结石肝内外病灶分散 往往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和扩张 从技术上讲有时难以一次在手术中完全予以处理 有时病人处于急性胆管炎 休克等危重状态 急症手术 术前情况不清或仅允许进行应急措施 遗留肝内病变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手术治疗非常困难等原因 致使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经常发生术后残余结石和胆管狭窄 国内统计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发生率高达40%~70% 遗留肝内胆管狭窄的比例更大 以致约30%的病例需要再次行胆道手术 严重的是很多病人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 病理情况更加复杂 胆管狭窄更易发生 又需再次手术 因此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2.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原则 随着医疗实践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进步 系统方法提高了处理肝胆管结石 必须坚持整体性 综合性与辩证性原则的认识 影像学检查和肝门解剖立体成像的概念 使传统的肝外手术转为肝内手术成为可能 对肝内胆管结石治疗 运用肝外科技术 处理肝门部和肝内大胆管 以达到良好的显露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原则 即取净结石 去除病灶 矫治胆管狭窄 恢复和建立胆道的生理功能与通畅胆流 避免和防止胆道感染及结石的复发   3.作好术前准备 避免急症手术 按照治疗原则进行系统规划与整体设计 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 尽量不在急症时 特别是病理情况不甚清楚情况下进行手术 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 给予适当抗生素 经鼻胆道管进行胆管减压 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度过急症期 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诊断清楚胆石部位 胆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 肝内外胆道的病理状况 肝功能及全身情况 根据病变和实际可能 制订治疗方案 力求作好第一次手术 如为已行多次手术的病例 更应慎重考虑 周密设计 争取成为最后一次手术   4.组合手术与后续治疗  (1)组合手术: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要求 很难用某一手术方式 在一次手术中彻底解决 必须采取多种手术方式组合起来 进行互补 以满足治疗的需要 例如位于左叶结石或左叶肝纤维化 肝组织萎缩 可行肝左叶或肝左外叶切除 如同时合并肝门胆管狭窄 行肝门胆管成形术 如胆管组织缺损 可以胆囊瓣或圆韧带修补 如缺损较大 还可以胃或空肠带血管蒂瓣修补 只要肝外胆管下端无狭窄 尽量以胆管成形术来保留肝外胆道及胆总管末端括约肌的功能 如为肝左 右叶广泛结石 且合并肝门胆管狭窄 可以自肝管切开 向上显露肝内1~2级肝管 解除胆管狭窄和取净肝内结石 现在用超声碎石镜直接进入肝内胆管进行碎石 因为有电视监视 可以到达3~4级胆管进行碎石 并且它是边碎边吸 大多数病例可在术中全部清除结石 加上术后胆道镜治疗 提高了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如果肝外胆管狭窄已不能利用 或为再次手术患者 处理肝内结石及解除胆管狭窄以后 则宜行肝门胆管或肝内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 重要一点是如肝内遗留病灶 特别是肝内胆管狭窄未予解除而在狭窄以下行胆-肠吻合术 则术后不但未解决胆汁通畅引流 而且会增加肠胆反流 发生胆道感染或严重胆管炎 或使结石复发 是临床上常见的再手术的原因   (2)后续治疗:即在手术中置入肝内或肝外胆管内导管 这种导管可以是单纯导管 也可以是气囊导管 导管置入的位置根据肝内外有无残留结石 有无胆管狭窄和导管的功能而定 有些肝内 外胆管狭窄或吻合口内的支撑导管 气囊导管 皆需要保留较长时间 一般6~12个月 对于需要长期置管病人 可用U形管 以减少胆汁的丢失   胆管内导管术后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①进行感染胆汁的引流;②支撑胆肠吻合口;③支撑和扩张胆管狭窄;④通过导管进行滴注药物 抗炎 止血 溶石;⑤通过导管以声频液压震荡碎石;⑥经导管窦道用胆道镜取残余结石或碎石治疗;⑦经导管进行胆道造影 观察肝内外胆管的病理情况 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和是否拔除导管 这些措施是手术治疗的继续和补充 只有组合手术与后续治疗很好的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效果 回答医生:万成东 - 两性心理 - 向我咨询 0 |
22:45  投诉1、手术治疗:目的是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手术的方法主要有:①高位胆管切开取石;②胆肠内引流;③消除肝内感染性病灶等。  2、中医治疗:在手术和其它综合治疗的同时,患者可配合针灸和服用消炎利胆类中药,以控制炎症,促进结石的排出。  3、残石的处理:一旦患者在术后经T管造影被发现有胆道残留结石时,可在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经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网篮等取石。如结石过大可采用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或其它方法将残石碎裂成小块后再取出。回答医生:陈玉龙 - 威县人民医院 - 向我咨询 40 |
22:50  投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得了痔疮,平时若无症状(便血、疼痛、脱出等),就无需治疗,但要禁酒,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多食瓜果蔬菜,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忍便不解,更不要临厕努责,适当休息,避免久站、久坐,每日温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多作提肛锻炼。如果仅是偶尔有症状,也不重,应采用非手术疗法(熏洗、外用、内服等)。若症状重,影响了工作及生活,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建议到正规公立医院肛肠科看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用中药治疗啊,中药治疗结石请登录,4付中药就可以治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我是石家庄平安医院肿瘤科大夫 &#160; &#160;肝内胆管指位于肝脏内部的胆管系统,在肝脏内部成树枝状分布,有小逐渐变大,最后汇集成左右两支,分别叫左右肝管,这时胆管已走出肝脏,汇集秤肝总管,再同胆囊管汇合承胆总管。胆汁由肝脏细胞分泌后,经历上述管道系统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再发挥其帮助消化的功能。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结石分布在肝内胆管的某一分支内,也可分布在某一区域肝叶、肝段的胆管内,临床上发现左侧多于右侧。当肝内胆管的结石顺着胆管进入肝外胆管时就成为肝外胆管结石,所以肝内胆管结石常伴发肝外胆管结石。
&#160; &#160;肝内胆管结石常有患侧肝区和胸背部的持续性胀痛、发热和黄疽。如果胆管内发生化脓性炎症,变会出现发热、寒颤、败血症、休克。如果胆管内结石引起的梗阻不能及时解除,便会导致细菌及如肝脏,导致肝内脓肿。晚期还会因胆汁淤积在肝脏内,而发生肝硬化。 体检时常发现右上腹明显触痛和叩击痛。定位诊断可依靠B超、CT、PTC和ERCP。
&#160; &#160;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则可根据当时情况和结石所在部位进行选择,可采用切开胆管取石、胆管与肠道吻合引流、以及部分肝切除手术。 &#160; &#160;经口服的溶石或排石药物对结石的治疗作用有限,特别是在结石已发生梗阻胆管石,继续使用溶石药和排石药可能会延误病情。至于在手术中向胆管内注入各种结石溶剂的方法在临床中由于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而较少采用。
&#160; &#160;有时在手术后仍保留了T管的情况下,发现胆管内仍有结石或是手术中发现结石位于肝脏内较深的部位,也可通过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取石网篮等方法,清除胆石。 &#160;  希望您的朋友早日康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进展较快。近年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已较成熟,确诊率逐年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中药排石等都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困难,有必要进行探讨。 1 病因 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约16.1% 〔1〕 ,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细菌感染、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都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不结合胆红素,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并无胆管狭窄。 2 肝胆管的解剖 左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右肝内胆管分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左肝内胆管分为左内叶肝管及左外叶肝管。肝内胆管结石易发生于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狭窄伴管腔扩张、堆积结石。还多见于右前、后肝管汇合成右肝管开口处,胆管结石堆积 〔1〕 。正常胆道在PTC、ERCP时直径0.7~1.0cm,管径&0.06cm考虑硬化性胆管炎,管径&1.0cm考虑胆道梗阻,病因为胆管结石、肿瘤、乳头良性狭窄等。肝内胆管轻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下。重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上。 3 临床表现 (1)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疼痛不明显,发热、寒战明显,周期发作。(2)放射至下胸部、右肩胛下方。(3)无黄疸。(4)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易发生胆管炎,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5)肝大、肝区叩击痛。(6)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及明显贫血。(7)肝内胆管结石广泛存在者,后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4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方法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B超、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胆道子母镜、MRCP、胆道镜等。 4.1 B超 B超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首选B超。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正确率70%~80%。但肝内胆管分支较多,不仔细扫描易漏诊,而且还要与肝内钙化点相鉴别。B超对肝内钙化点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困难在于,如果肝内点状、团状回声,其后若有声影,并不是典型的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那么单纯依靠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比较困难。应结合其它手段综合判断。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典型的图像是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其远端胆管明显扩张,可为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及并发的胆管狭窄所致。有报道 〔2〕 术中B超的应用(术中于肝脏面、膈面全面超声扫描)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率达91%,残石率降至9%。 4.2 胆道X线检查 4.2.1 静脉胆道造影法 造影剂经静脉注射或滴注进入血循环,8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10%与红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循环至肝,与肝细胞小分子蛋白结合,由胆汁排出。常用造影剂有胆影钠、胆影葡胺、碘甘葡胺等。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过敏反应、肝肾功损害等。轻度副反应率5%~20%,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较差。随着ERCP及PTC的应用,临床较少用此法。 4.2.2 术中胆道造影 可分为术中穿刺胆总管法,经肝内胆管法、“T”形管法等。对肝内胆管结石,采用非手术治疗者不适用,但适用手术切除胆囊,术中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其中“T”形管法是胆囊手术中,切开胆总管,清除胆总管结石,作“T”形管引流。术后可经“T”形管注入泛影葡胺,观察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是否存在,图像清晰,对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意义。 4.3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4.4 CT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没有B超、PTC等敏感,因此不作为首选方法。特别是对结石&0.5~1.0cm,不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诊断困难较大。对肝内胆管结石&1.0cm,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4.5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的临床应用 ERCP可选择性胆管造影,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ERCP时,注入造影剂要充足,充分显示肝内胆管,才能明确诊断肝内胆管结石。(2)在ERCP胆管显影后,可头低足高位、俯卧位,使肝内胆管充分被造影剂灌注和显影。(3)可使用带气囊的导管,在ERCP胆管显影后,把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气囊充气或充水,堵住乳头,使造影剂不会流入肠道,肝内胆管充分显示。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价值较大。 最近,有学者报告 〔3〕 ERCP双重造影可提高胆囊结石的诊断。方法是在ERCP胆管显影后,注入适量的空气。对肝内胆管及其2级分支充盈良好,预计对肝内胆管结石应有较好的影像显示。对未切除胆囊的患者,注入空气约5~10ml,若胆囊已切除的患者,注入空气约2~3ml。 胆道子母镜是通过母镜的活检管道放入较细的子镜。母镜的活检管道直径5.5mm,子镜的外径4.5mm。只用母镜行ERCP,然后对十二指肠乳头做高频电切(ECT),一般是小切开0.5~1.0cm或对十二指肠乳头行扩张,便于子镜进入胆总管,可直接观察胆总管、1~2级肝内胆管。可判断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数量,肝内胆管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胆道子母镜较贵重,易损耗,不易普及。 胆道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种方式。术前胆道镜是光做PTC,每周更换较粗的导管,5~6周后窦道形成。然后从窦道进镜,直视肝内胆管,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中胆道镜是在手术中切开胆总管,从切口进镜 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后“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镜(一般术后6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治疗。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4.6 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不同于ERCP的全新的检查方法,属无创性检查,不需要做十二指肠镜即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但MRCP影像清晰度略逊于ERCP,有待于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诊断价值,但价格较贵,不易普及。总之,B超、ERCP、胆道镜等方法诊断价值较大,简便易行,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RCP和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高于B超。在B超检查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后,应常规进行上述方法的检查,可排除B超的误诊,也可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出结石。 4.7 辅助检查方法 4.7.1 胆道测压 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现在已有电子胆道测压仪精确的测量胆管内的压力,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4.7.2 核素闪耀扫描 常用核素 99m Tc,静脉注入后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排泄入胆道。扫描时可分层、定点,获得三维图像,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 4.7.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观察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移位、受压、中断及异常血管影。对于鉴别诊断肝胆管癌、胆囊癌效果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而且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设备,操作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5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 5.1 中药排石疗法 中药排石疗法适用于较小的结石或泥沙状结石的排出,而且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内胆管狭窄,因此疗效较差。但对接近肝门部肝内胆管的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或泥沙状结石,排石效果较理想。中成药“排石颗粒”、“排石冲剂”,也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排石治疗。 5.2 溶石疗法 5.2.1 胆固醇结石的溶石疗法 甲基叔丁醚(MTBE)体外溶石试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能力是辛酸甘油酯的50倍。国外已有临床试验报告。辛酸甘油酯的溶石周期为10~14天,而MTBE仅需4~4.5h,MTBE对机体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现正在研究改进型。 5.2.2 胆红素结石的治疗 国内研制的桔皮1号、2号可用于胆红素结石的治疗,效果好。 5.2.3 灌注溶石剂的途径 以往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溶石治疗依靠“T”形管进行灌注。此法方便、易行。现在可以在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窦道插管的条件下灌注溶石剂,也可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插入鼻-胆导管,经鼻-胆导管注入溶石剂进行治疗。 5.3 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的应用 术前经PTC(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建立窦道,每周更换扩张管,当窦道扩张到5~6mm时,经窦道送入胆道镜。术中可切开胆总管送入严密消毒的胆道镜;术后经“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送入胆道镜。不论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均可行取石治疗。 Burhenne等设计了取石钳、取石网,在X线下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成功率90%。由于取石术仍然是非直视下的手术,带有盲目性,因此未被普遍接受。而胆道镜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直视下的手术,便于发现结石及并发的胆内胆管狭窄,配合网篮取石,成功率较高。当发现胆内胆管狭窄时,不能直接看到结石,但从狭窄口有云絮状物漂流出来,此称“云雾征”,说明狭窄口后面可能有结石。可用网篮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碎石方法较多,有激光碎石、液电碎石、气弹碎石、超声波碎石等。以气弹碎石效果较好,且不损伤胆道壁。但气压弹导碎石仪的碎石杆是金属制硬杆,过度弯曲会导致碎石效果下降。以液电碎石应用最普遍,效果也不错,但如使用不当会导致胆道壁损伤。肝内胆管结石粉碎后可通过狭窄口取出结石。另外激光碎石会造成胆道壁热损,超声碎石会造成胆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据报道 〔4〕 气道碎石仪有德国WOLF、瑞士LITHC-LAST生产的。由空气压缩泵、气压脉冲释放系统、手柄和探针三部分组成。在胆道镜直视下,发现结石后,沿胆道镜器械孔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机的探针,插至胆道镜前10mm,对准结石中央,按压手柄开关,撞击探针,使探针往返运动而击碎结石。每次碎石1~3s,1~3次结石即可粉碎。然后用取石网取出碎石或冲洗出结石。对肝内二级以上胆管的结石,由于胆管位置深,行程曲折,探针过度弯曲后会使撞击的能量消耗,效果不理想。 5.4 胆道子母镜的应用 母镜的基本结构、性能同普通的十二指肠镜。按ERCP操作要领,把母镜置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做高频电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把乳头开口切大到1.0cm。从活检管道插入子镜,把子镜送入肝内胆管,寻找 肝内胆管结石,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或将结石粉碎后取出。 5.5 外科手术取石 5.5.1 胆肠吻合术 最常用的方式是空肠-胆管Roux-Y吻合。手术时显露二、三级肝内胆管,取清结石,解除胆管狭窄,作扩大的吻合口。吻合口尽量向左或右肝延伸。 5.5.2 肝叶切除 结石位于一侧肝叶,不易清除,可做肝叶切除术。 5.5.3 皮下盲襻建立 盲襻的建立不仅起引流作用,还可避免再次手术。使再次手术机会减少。 6 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胆道镜等方式取石后,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在肝内胆管不同分支复发。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难题。复发的原因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相同,主要与继发的细菌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把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而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致结石复发。另外,部分患者,再次发生肝胆管狭窄,而致结石复发。以左肝管多见。总之,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在国内报道的47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病中,这种结石占15.4%。多数伴有胆总管结石。结石的分类多属胆红素结石。 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的医师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 肝胆管结石以左叶肝管居多,肝左外叶上、下段肝胆管汇合处的胆管略为膨大、结石多停留在该处,右侧肝胆管结石多见于右后叶胆管内。临床特点多表现为: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2)对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区。 肝胆管结石在全国11342例胆石病调查中占16%。肝胆管结石可伴有肝胆管狭窄存在。据全国4197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病例的分析,肝胆管狭窄的发生率平均为24.28%,最高地区平均可达41.94%。第二次手术的病例,46%以上伴有肝胆管狭窄,而狭窄的发生率与再次手术成正比。肝胆管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较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发病原因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潴留及胆道寄生虫有关。 目前,由于b超、ptc、ercp、ct和超声引导下的ptc广泛开展和普及,使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能较快的得到确诊,并能获得影像学胆系病程变化的全貌显示,但目前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仍不够满意,手术治疗后残留结石率仍高达30.4% ,故本病的治疗仍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且部分病例成为复杂而难治之症,许多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得了胆结石,首先要及时就医。目前胆结石治疗方法有很多:外科手术治疗、体外震波碎石等。对于特定的某一类结石,以上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都不可以避免残余结石和结石再生。“中医排毒疗法”具有清除体内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的特殊功效;同时又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疗程短,不需忌口等优点,您可以试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内胆管指位于肝脏内部的胆管系统,在肝脏内部成树枝状分布,有小逐渐变大,最后汇集成左右两支,分别叫左右肝管,这时胆管已走出肝脏,汇集秤肝总管,再同胆囊管汇合承胆总管。胆汁由肝脏细胞分泌后,经历上述管道系统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再发挥其帮助消化的功能。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结石分布在肝内胆管的某一分支内,也可分布在某一区域肝叶、肝段的胆管内,临床上发现左侧多于右侧。当肝内胆管的结石顺着胆管进入肝外胆管时就成为肝外胆管结石,所以肝内胆管结石常伴发肝外胆管结石。 &#160; &#160; 肝内胆管结石常有患侧肝区和胸背部的持续性胀痛、发热和黄疽。如果胆管内发生化脓性炎症,变会出现发热、寒颤、败血症、休克。如果胆管内结石引起的梗阻不能及时解除,便会导致细菌及如肝脏,导致肝内脓肿。晚期还会因胆汁淤积在肝脏内,而发生肝硬化。 体检时常发现右上腹明显触痛和叩击痛。定位诊断可依靠B超、CT、PTC和ERCP。 &#160; &#160; 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则可根据当时情况和结石所在部位进行选择,可采用切开胆管取石、胆管与肠道吻合引流、以及部分肝切除手术。 &#160; &#160;经口服的溶石或排石药物对结石的治疗作用有限,特别是在结石已发生梗阻胆管石,继续使用溶石药和排石药可能会延误病情。至于在手术中向胆管内注入各种结石溶剂的方法在临床中由于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而较少采用。 &#160; &#160; 有时在手术后仍保留了T管的情况下,发现胆管内仍有结石或是手术中发现结石位于肝脏内较深的部位,也可通过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取石网篮等方法,清除胆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得了痔疮,平时若无症状(便血、疼痛、脱出等),就无需治疗,但要禁酒,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多食瓜果蔬菜,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忍便不解,更不要临厕努责,适当休息,避免久站、久坐,每日温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多作提肛锻炼。如果仅是偶尔有症状,也不重,应采用非手术疗法(熏洗、外用、内服等)。若症状重,影响了工作及生活,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建议到正规公立医院肛肠科看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胆管炎饮食(1)少食高脂肪类食物 猪肉、牛肉、羊肉、奶油、黄油、油炸食物(特别是荷包蛋)、动物内脏、鱼子,以及多油糕点等,均属高脂肪类食物,胆囊炎病人应尽可能地少食此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分泌大量的胆汁。于是,胆囊就会发生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因此,为了减轻有病胆囊的负担,安排合理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B3GG3STQE17KETFPX35TW8CSWEMNAC7E  胆管炎饮食(2)适当摄取优质蛋白质。如果一个人长期不食动物性食物,那么,人体难免会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而发生营养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更不利于胆囊炎病人的康复。因此,适当摄取优质蛋白质是完全必要的。瘦肉、鸡鸭肉、鱼肉、蛋类、豆制品等均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GC71QCBB4BUYY8YEG0PCUMP2PQKM54C2  胆管炎饮食(3)补充能量 生命的延续和新陈代谢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类食用的米饭、面、水果等均含有大量的能量。对于胆囊炎病人来说,以上食物均不受限制,可按需进食,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TR32KEYHRTPJDDTMF55ANTJUP4AYSP50  胆管炎饮食(4)忌食刺激性食物 胆囊炎病人在饮食上不仅要注意食物细软,易于消化,少食多餐,更要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或避免对胆囊的刺激。总之,患胆囊炎的病人,其饮食安排不仅适用于急性发作时,即使在静止期或恢复期也应如此,以防复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胆结石简易方。  【组成】核桃仁120克,纯香油30-60克。  【用法】煎炒后,拌冰糖90克,一日分三次服用。  【备注】一位老患者得了胆结石症三年,花数千元也没有完全治好。而服用此方10天后,B超检查胆内结石不见了。治疗胆结石偏方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的原则是以“理气开郁、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为主。国内常用的中药方很多,都是以上述原则加以演化。最好是根据各人的具体病情,给予辨证施治,但通用的成方也有一定的效用。现举遵义医学院的处方为例:  排石汤:枳壳9g,木香5g,元胡15g,栀子12g,虎杖30g,金钱草30g,大黄15g。适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症病人。  一般每天服1帖,分2次服用。对青壮年病人,可每天服2帖,分4次服用。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中药治疗有调节胆道功能、刺激胆汁的分泌、控制感染,并排出结石的作用。  (2)针刺疗法:针刺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止吐等作用,但是单纯用针刺治疗,疗效似嫌不足,一般需同时配合中药内服。体穴取阳陵泉、中脘、丘墟、太冲、胆俞等。每次留针半小时,每天2~3次。耳穴可取神门、交感、胆囊、胰、十二指肠等。  应用口服排石汤和用针刺来刺激胆汁分泌和调整胆道的舒缩活动,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的效果,但是中医中药对于较大结石,排出就较困难;胆囊中的结石由于胆囊管细小,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胆管结石大于1.5cm或胆囊结石大于0.5cm,一般就不适合用中医中药来治疗。 胆总管结石的症状有哪些?胆总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占大多数,来源于胆囊结石,后者结石直接生成于胆总管中。胆管未被全部阻塞前可以无明显症头,但由于饮食等因素导致结石阻塞胆总管,病人会突然出现下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本病较胆囊结石发病急,症状严重,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有何危害?由于结石阻塞胆管引起梗阻,导致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从而使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出现肝脓肿,另外,由于胆管结石刺激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所以一旦发现,均应积极进行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案是什么?有何优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较多,传统的滚石、碎石、排石疗效不好并发症较高,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由于创伤小,应采用十二指肠镜(经口)取石治疗。它有许多优点:(1)不需要全身麻醉,尤其对于高龄、有手术禁忌症者更为适合。(2)不开腹,创伤小,痛苦小。(3)治疗过程快(20-30分钟即可完成),住院时间短(3-5天)。(4)治愈率高,并发症小,90%左右的病人可以经过内镜治愈。如果病人既有胆囊结石又有胆总管结石,可以先采取上述方法(经内镜取净胆总管中结石),再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打眼”)切除胆囊,彻底治愈疾病。整个治疗过程住院时间7-8天,治愈率在90%以下。如果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我们采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打眼”的方法),一次性手术治愈疾病,成功率在95%以上。它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也标起着手术技术的成熟。阶梯性采用上述方案,使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总成功率99%以上,从而就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胆总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占大多数,来源于胆囊结石,后者结石直接生成于胆总管中。胆管未被全部阻塞前可以无明显症头,但由于饮食等因素导致结石阻塞胆总管,病人会突然出现下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本病较胆囊结石发病急,症状严重,治疗困难。 胆总管结石有何危害? 由于结石阻塞胆管引起梗阻,导致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从而使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出现肝脓肿,另外,由于胆管结石刺激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所以一旦发现,均应积极进行治疗。 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案是什么?有何优点?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较多,传统的滚石、碎石、排石疗效不好并发症较高,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由于创伤小,应采用十二指肠镜(经口)取石治疗。它有许多优点: (1)不需要全身麻醉,尤其对于高龄、有手术禁忌症者更为适合。 (2)不开腹,创伤小,痛苦小。 (3)治疗过程快(20-30分钟即可完成),住院时间短(3-5天)。 (4)治愈率高,并发症小,90%左右的病人可以经过内镜治愈。 如果病人既有胆囊结石又有胆总管结石,可以先采取上述方法(经内镜取净胆总管中结石),再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打眼”)切除胆囊,彻底治愈疾病。整个治疗过程住院时间7-8天,治愈率在90%以下。 如果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我们采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打眼”的方法),一次性手术治愈疾病,成功率在95%以上。它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也标起着手术技术的成熟。 阶梯性采用上述方案,使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总成功率99%以上,从而就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我院微创外科自91年开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经历了10余年的经验积累,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打眼”)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成功率在95%以下。此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已经广泛被国内外采用,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我院自98年首创“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将三种微创方法完美结合,手术后不留置T型管,更达到了治愈复杂性胆管结石的最小创伤,术后一周左右即可出院,到目前共收治胆管结石患者近万例,治疗成功率达99%以下。 如何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针对胆结石发生的病因,预防胆结石,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 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要适量。 2、 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所以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3、 改变静坐生活方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时减肥。 4、 要养性,少发火。长期家庭不和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5、 克服不进早餐的不良习惯,以避免脂肪堆积,进而导致胆结石。 6、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感染是我国胆囊结石的主要病因)。 7、 定期体格检查,一旦发现结石应及时治疗。 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在健康成人中可不进行治疗,合并糖尿病或需长期应用静脉营养的病人可做预防性胆囊切除;  2.非手术治疗是以减轻症状为主,很难将结石排出或排净,勉强排石有把胆囊结石变为胆囊管、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3.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两类:  A:清除结石而保留有功能的胆囊①药物溶石治疗:可溶解胆固醇类结石,适用于肝功正常、胆囊功能良好、<1cm的阴性结石。此法疗程长、药费贵,停药后结石复发率高;②体外冲击波碎石,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直径小于2cm的单发阴性结石;③胆囊置管用甲基叔丁醚溶石,用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与肝脏接触面较大易于置管的病人,可溶解胆固醇结石;④经皮胆囊镜碎石取石;以上四种方法虽有一定效果,除有合并症或副作用外,尚有一共同的问题就是结石复发,其复发率约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B: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过去都用开腹手术,近几年用腹腔镜监视下切除胆囊,有切口小、痛苦轻、出血少、对脏器功能干扰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合并有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内瘘和胆囊癌的病人仍应用开腹手术治疗 肾炎种类很多,根据最初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按照时间来划分,则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炎等是原发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称为继发性肾炎。[编辑本段]慢性肾炎根据病理分类  肾炎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若按时间长短分型,可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炎又可分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炎等;继发性肾炎有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mem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此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经常反复发作肉眼血尿,病程可迁延多年。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  (1)临床特点;①占肾活检病例的5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占30%;②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③50%有前驱感染史;④70%患者伴有血尿;⑤病情由轻转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2)病理特点:①系膜区细胞增多;②基质增宽;③有C1q沉着;④内皮细胞无增生;⑤基膜无改变;⑥上皮细胞无改变。  (二)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生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三)膜性肾病(MN)(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  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是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均匀一致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不伴有明显细胞增生的独立性疾病。  膜性肾病(MN):  (1)临床特点;①大部分年龄大于40岁,男性多于女性;②30%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③大部分肾功能好,5 -10年可出现肾功能损害;④20-35%可自行缓解,60-70%早期MN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有效。有钉突形成难以缓解。⑤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 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  (2)病理特点:①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着;②基底膜增厚与变形  (四)膜增殖性肾炎 (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少年。一般起病急,有前驱感染表现,易与急性肾炎混淆,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  (1)临床特点;①70%有前驱感染史;②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血尿;③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较早;④50-70%病例有血清C3降低。5.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   (2)病理特征:①基底膜增厚;②系膜细胞增生。   (五)局灶节段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好发年龄为20-40岁,几乎所有病例都是隐袭发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并常伴有高血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1)临床特点;①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起病隐匿;②3/4患者有镜下血尿,25%可见肉眼血尿;③常有血压增高;④可发展至肾衰;⑤多数对激素不敏感,25%轻型病例或继发于MCD者经治疗可能获临床缓解。  (2)病理特点: ①节段性:一个或几个肾小球硬化,余肾小球正常;②局灶性:一个肾小球部分硬化;③多伴有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④可与MCD合并;⑤可与MsPGN合并。 据国内统计以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多,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编辑本段]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是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如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突然,高烧,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2.起病 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3.水肿 约半数病人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4.高血压 起病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5.肾功能损害 呈持续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的病理改变是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但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为主,少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素药物。   一、一般治疗 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前应卧床休息。予低盐(<3g/d)饮食,尤其有水肿及高血压时。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入量应保持正常(每日每公斤体重1g),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予高质量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仅明显少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才限制液体入量。   二、治疗感染灶 首选青霉素(过敏者更换为对革兰氏阳性菌高度敏感的大环内酯类、头孢第一代抗生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0~14天,但其必需性现有争议。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肾炎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小于(+),尿沉渣红细胞少于10个/高倍视野)可作扁桃体摘除,术前、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三、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降血压。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25mg,每日2~3次),必要时才予利尿剂如呋塞米20~60mg/d,注射或分次口服。利尿后高血压值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啶20~40mg/d,分次口服或血管扩张药如肼酞嗪25mg,每日3次。但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及安体舒通)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少尿时应慎用,以防诱发高血钾。   四、中医药治疗 本病多属实证。根据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湿热,分别予以宣肺利尿,凉血解毒等疗法。本病恢复期脉证表现不很明确,辨证不易掌握,仍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养阴,但不可温补。   五、透析治疗 少数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皆可)。由于本病具有自愈倾向,肾功能多可逐渐恢复,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透析。[编辑本段]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但如采用正确及时的中西医结合微化中药渗透阻断肾脏纤维化治疗,效果乐观明显。  【慢性肾炎病理说明】慢性肾炎的病理改变是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由于慢性炎症过程,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相应肾小管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较轻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在硬化的肾小球间有时可见肥大的肾小球,一般可有如下几种类型:①系膜增生性肾炎;②膜增殖性肾炎;③局灶增生性肾炎;④膜性肾病;⑤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由于病变逐渐发展,最终导致肾组织严重毁坏,形成终末期固缩肾。  【慢性肾炎预后情况】 慢性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肾炎是否遗传】肾炎是否遗传肾炎会不会遗传要看何种肾炎。有些肾炎是有遗传性的,尤其是遗传性肾炎,它能由父母亲遗传给子女的,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能够遗传给后代。  关于这种遗传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目前也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多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遗传性肾炎这种病起病时症状一般不明显,小儿时常仅尿检查有轻度蛋白尿和血尿,常常在剧烈运动后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一般蛋白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个别病例可有重度蛋白尿。很少发生血压增高,往往到了晚期血压才有轻度升高。病情多持续缓慢地进展,男性病情多严重,常在壮年时即死于慢性肾衰,女性病情较轻,可有正常寿命。  【慢性肾炎发生与快餐有关】据调查一项研究调查发现,目前香港共有肾炎患者5400多人,慢性肾炎是香港“十大杀手”之一。近几年肾炎患者人数有上升趋势,每年平均增加7%,相信成因与港人喜欢吃快餐食品有关。  香港肾科学会主席李锦滔医生指出,香港1995年约有2700多名肾病患者,此后每年患者数目逐渐递增。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等病的患者都可能因病情恶化变成肾衰竭或尿毒症,而肾衰竭病人中有5成是糖尿病、慢性肾炎导致的,相信与港人喜欢吃快餐和高糖份食品等因素有关。  据了解,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及香港5地中,患肾衰竭人数最多的是美国,香港排名第2,即每100万人有139人患肾衰竭。[编辑本段]慢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缓慢进展的肾小球病)可由多种病导致肾小球受损并经过数年后发生肾功能减退的一种疾病。病因还不清楚。大约50%的慢性肾炎综合征病人没有症状史,但是有患基础的肾小球病的证据。  症状和诊断   因为该综合征可多年无症状,多数人未做过检查。疾病逐渐发展,医生也不能确切说出疾病什么时候开始的。在对病人做常规医学检查期间可以发现该病,而这个人除存在有蛋白尿和尿中有红细胞外,没有任何症状,感觉良好,肾脏功能正常。在另一部分病例,病人可能有肾衰竭,引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瘙痒和疲劳。发生水肿。常见高血压存在。  因为多数肾脏疾病的症状相同,所以肾脏活检在疾病早期鉴别这类疾病是最可靠的方法。疾病的晚期阶段肾脏已缩小并有瘢痕,这时要得到有关病因特殊变化资料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很少做活检。  预后和治疗   尽管已经尝试了很多治疗方式,仍无法阻止该病的发展。使用药物降低高血压或限制钠盐的摄入对疾病有帮助。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对减少肾脏恶化的比例有一定益处。肾衰竭必须采用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60; 肝胆胰精英堂 &#160;ercp的精英汇集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内胆管扩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