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怎么观察蛋白在溶液中的分散溶液情况

当前位置: >>
使用显微镜观察类实验
2011 届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Ⅰ、使用显微镜观察类实验 1.本类实验的基本操作可概括为: ①选(取)实验材料; ②临时装片制作; ③显微镜观察(先低倍,后高倍) 。 2.本类实验的关键实验环节:2011.1①所选实验材料要求必须扁平,薄(一层细胞) ,否则多层细胞相互重叠无法观察,如观察叶绿体选幼 嫩藓类叶,观察细胞质流动选新鲜黑藻幼叶均很薄为单层细胞; ②正确的显微镜操作和使用技巧; ③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技术。补充: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 大倍数计算方法: 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 (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 凹面镜) 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 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 、镜头转换 器、粗、细准焦螺旋。 注:目镜 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 倍数越 ; 物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 旋转螺丝, 镜头 。呈 像 原 理 : 映 入 眼 球 内 的 是 。 物镜质 ( 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 即 , 而不是 。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 8―10cm 处, 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 5× 物镜 10×) 2、 眼注视 。 ,使 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 ,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 ; 光线过弱, 改用 中心。转动 。 (顺时用 , 光线过强, 改用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 3.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针) ,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 0.5cm) ,左眼观察目镜, (反时针) 旋转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 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动 , 直到物像清晰。 (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 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归纳: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 清晰 4. 高倍镜的转换。 找到物像后, 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1, 把转动转换器低倍镜移走, 换上高倍镜,只准用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5、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 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例 1: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例 2: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面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 1 转换为图 2,所列 A、B、C、 D4 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 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 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 三、显微镜使用的一些注意问题: 1、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 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 面积和体积。 例 3:显微镜目镜为 10× ,物镜为 10× ,视野中被相连的 64 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 转换为 40× 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 个 B.4 个 C.8 个 D.16 个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 数成反比。 3、视野: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工作距离越短。 例 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 4 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 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 的细胞最多例 5: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目镜――10×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15× ,物镜――15× D.目镜――15× ,物镜――45× 4、镜像亮度: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 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用高倍镜或物镜观察标本时,根椐实际情况 可使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来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 5、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前方如要移到中央,应将 装片或切片向左前方移动。 也就是同向移动。 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 动的方向相反。6、显微镜使用时的异常现象与原因: (1)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 (2)同一 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材料厚薄不均匀(3)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小;反射太强7.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例 6: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 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2 例 7: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显微镜视野 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例 8: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前方较暗后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 D.反光镜 7、生物绘图:点线绘图法。如绘细胞结构模拟图,用线绘制细胞壁及生物膜,用点的 密度来表示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明暗程度。注意图的各部分比例适当,细胞结构名称 拉水平线注明,一般标在图形右侧。 8、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移动玻片(是否在玻片 上) ,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上)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例 9: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发现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 然后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存在。则异物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装片上 例 10: (双选)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 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 四、练习: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 0.5cm 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 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2.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A.经过染色的 B.形态规则的 C.干净的 D.薄而透明的 3.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4.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 B.调节视野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图像清晰度 5.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各种操作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让低倍镜正对玻片标本 B.载物台上不放任何玻片,让低倍镜头正对通光孔 C.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对光时必须用平面反光镜 6.下列几种正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用显微镜的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眼睛注视目镜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B.眼睛注视着物镜与玻片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 C.眼睛注视着反光镜下降镜筒 D.升镜筒时眼睛必须注视着目镜 7.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8.下面是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出显微镜后,放在实验台中间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调整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4)把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夹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左眼注视目镜,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直到 看到清晰的物象。 (6)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然后 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看到清晰的物像。3 (7)观察完毕,直接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后还原,并放回原处。 指出上述操作中的错误,并改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无 小 有 大 倒立放大的虚像 乘积 长度和宽度 面积 二、 对光 2、 转动转换器 低 较大 目镜 遮光器和反光镜 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 镜 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3、通光孔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4、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 三、例题:1、A;2、C;;3、B 4、D;5、A;6、B;7、D;8、D;9、C;10 AD; 三、练习:1、B;2、D;3、B;4、B; 5、B;6、B;7、D; 14、2;“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改:高倍物镜改为低倍物镜 5;“左眼注视目镜”;改:双眼注视着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6;“先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改: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 后,直接转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7;“直接取下玻片标本”;改: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取下玻片标本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 P7)(一) 、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 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三) 、实验材料用具: 1、材料: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 保卫细胞) ,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 2、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 (四) 、方法步骤: 第一步: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思考题 1: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需要注意什么? 例 1:制作临时装片时,须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防止水溢出 C.增强透明度 D.防止实际材料被损坏 例 2:盖盖玻片正确方法是 A. B. C. D. 第二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第三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第四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思考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 倍镜观察? 思考题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为什么? 思考题 4: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第五步: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五)讨论: 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4 讨论 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 的可能的原因? 讨论 3.P8 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 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六)练习: 1.如图是制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字母表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E 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D 和图 G 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颜色最深的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 (5)显微镜的镜臂不能向后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 小片污物,影响了对变形虫的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该同学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作步骤。 (2) 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 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 如何清除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参考答案 思考题 1: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将实验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防止出现气泡; 例 1:A;例 2:B; 思考题 2: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 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思考题 3: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思考题 4: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讨论 1:(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讨论 2: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不同物种细胞结构不 同的原因是是遗传物质不同。 讨论 3: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 练习 1、 (1)B→D→C→A→E→G→F (2)避免盖玻片下面产生气泡 (3)清水;稀碘液 (4)细胞核(5)避免临时装片上的液体溢出,污染显微镜 练习 2、(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 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 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二、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 P26 )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的作用原理、作用对象与作用结果分别是什么? 思考题 2:在本实验中,盐酸起的作用什么?5 三、材料用具: 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 。 思考题 3:可以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吗?为什么? 2、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溶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等。 思考题 4:配制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时,所用的乙酸钠和乙酸溶液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三.方法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取一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 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思考题 5: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 0.9%的 NaCl 溶液中制片?用 9%的 NaCl 溶液代 替是否可以?为什么? 思考题 6: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的目的是什么? 2、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溶液中,用 300C 水浴保温 5min; 思考题 7:水解的目的是什么? 3、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10s; 思考题 8:冲冼涂片的目的是什么? 4、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滴 2 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 5min, 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 9:为什么要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思考题 10:为什么在盖上盖玻片前要吸去多余染色剂? 5、观察: (1)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思考题 11:为什么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2)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思考题 12: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四、实验结论: 思考题 13:通过该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题 14:如果用大肠杆菌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请你依据所学内容, 预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别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 8%的盐酸溶液中水 解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 DNA 解旋成脱氧核苷酸单链 B.使细胞中蛋白质全部水解,DNA 能游离出来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2、利用含有甲基、吡罗红绿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3、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的作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 B.甲基绿能使 RNA 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 DNA 呈现红色 C.可以用清水代替 0.9%的 NaCl 来制作装片 D.在高倍显微镜中可以看到,绿色主要呈现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呈现在细胞核。6) 4、 (双选)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5、 (双选)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 质呈红色。 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B.细胞核由 DNA 构成,细胞质由 RNA 构成 C.真核细胞中,DNA 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 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D.该实验的结果反映了 DNA 和 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参考答案思考题 1.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 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思考题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 DNA 和 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思考题 3.不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会影响实验观察; 思考题 4.这是一对缓冲物质,使所配溶液 PH 为 4.8。 思考题 5.保持细胞原有形态;不行,0.9%的 NaCl 溶液与人体细胞内液是等渗溶液,如用 9%的 NaCl 溶液代替,则口腔上皮细胞会失水导致形态发生变化。 思考题 6.固定装片 思考题 7.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思考题 8.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思考题 9.为避免影响吡罗红甲绿染色剂的 PH,进面影响染色效果。 思考题 10.为避免影响观察效果,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 11.使观察效果最佳 思考题 12.绿色主要在细胞核呈现;红色主要在细胞质区域呈现。 思考题 13.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思考题 14.细胞拟核区域呈现绿色;细胞质区域呈现红色。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拟 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练习:1、C;2、B;3、A;4、AC;5、AD 三、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 P47 ) 一.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 1:叶绿体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2:线粒体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 3: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染料?使用它染色的结果是怎样的? 思考题 4:健那绿染液是如何配制的? 三.实验材料: (1)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思考题 5:取藓类的叶、黑藻的叶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 6: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为什么? (2)观察线粒体时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思考题 7:藓类、黑藻的叶细胞中也有线粒体,为什么不选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7 四.方法步骤: (一)观察叶绿体: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 8:为什么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2.观察叶绿体: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思考题 9: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思考题 10: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出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二)观察线粒体: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 →盖上盖玻片 2.观察线粒体: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思考题 11: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1、小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时,他看到了细胞核和细胞壁。他还可能看到的构造是 A.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B.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只有叶绿体 D.上述细胞器均不能看到 2、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 ) A.藓类的叶片 B.黄杨叶的横切片 C.菠菜叶下表皮或沾在下表皮上的少数叶肉细胞 D.种子植物的叶片 3、下列细胞中存在有叶绿体的是 ( ) A.根尖细胞 B.根茎中的筛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茎内形成层细胞 4、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 ( ) A.绿色、棒状 B.红色、棒状 C.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红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5、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 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 为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叶绿体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 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 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 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 绿色的线粒体 7、观察蚕豆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能清晰地观察到叶绿体,而不易看到线粒体的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 思考题 1.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思考题 2.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思考题 3.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思考题 4.将 0.5g 健那绿溶解于 50mL 生理盐水中,加温到 30~40℃,使其充分溶解。 思考题 5.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8 思考题 6.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思考题 7.因为这些材料中有丰富的叶绿体,而叶绿体呈现绿色,影响实验效果。 思考题 8. 如果叶片放干了, 细胞或叶绿体会失水收缩, 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思考题 9.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 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 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思考题 10.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 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 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思考题 11.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五、课堂练习:1、C;2、D;3、C;4、C;5、D;6、C;7、叶绿体为绿色,而线粒体是无色的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 P6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 过 而失水, 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 使细胞壁和原生 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 (大或小) ,当细胞不 断失水时, 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题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 通过 而吸水,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 进入到细胞液中, 整个原生 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紧贴 , 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考题 3.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 二、实验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0.3g/ml 的蔗糖溶液,显微镜等。 思考题 4. 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是 否可以?为什么? 思考题 5.为什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其浓度用 0.5g/ml 可以吗?为什么? 三、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 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 6.为什么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2.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思考题 7.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 8.为什么先观察正常细胞而不直接进行第 3 步骤?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0.3g/ml 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 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思考题 9.为什么要重复几次滴入 0.3g/ml 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吸引? 思考题 10.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 11.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镜检。 思考题 12.此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 13.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结论: 思考题 1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 15.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 么? 五、课堂练习:9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 生质壁分离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 D.显微镜倍率不够 3、 将一植物细胞放入 KNO3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 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4、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 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 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5、 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 缩小 B.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 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 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6、 (双选)用一个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可做下列哪些实验的材料? A.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 D.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7、(双选)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 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 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原生质体进一步 缩小的是 A.转入 0.25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 0.50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 2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 4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8、 (双选)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 5cm 的长条(粗细相同) ,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 醇溶液中,4h 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1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 30g?L -1 B.当溶液浓度为 40g?L 时,细胞开始 发生质壁分离 -1 -1 C.在溶液浓度为 30g?L t~90g?L 的 范围内,细胞 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 20g?L-1 ,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参考答案思考题 1、小于;渗透作用;大 原生质层。 思考题 2、大于;渗透作用;原生质层 细胞壁 。 思考题 3、具有全透性。 思考题 4、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液泡呈紫色, 易于观察。不可以,因为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透明,不利于观察。 思考题 5、因为其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不行,因为如用浓度用 0.5g/ml 的蔗糖溶液,细胞会 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思考题 6、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思考题 7、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思考题 8、先观察正常细胞是为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思考题 9、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 思考题 10、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题 11、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但注意,这是观察不到的,观察只能看到 透明液体。 思考题 12、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思考题 13、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思考题 14、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思考题 15、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课堂练习:1、D;2、C;3、D;4、B;5、D;6、BC;7、CD;8、AC;10 五、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 P115 )一.实验目的: 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 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 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 细胞。由于各个细 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 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思考题 2.染色体容易被 察各个时期细胞内 (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 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三.实验材料、用具: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 ;显微镜;龙胆紫溶液,盐酸等。 思考题 3.龙胆紫溶液是什么染料?它呈酸性还是碱性?为什么? 四.实验步骤: (一) 、根尖的培养:实验前 3~4 天,让洋葱放在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清水,置于温暖处, 常换水。根长约 5cm 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用。 思考题 4.为什么要将装置置于温暖处,常换水? (二) 、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剪取洋葱根尖 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的 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 (1: 的玻璃皿中, 1) 室温下解离 min。 思考题 5.解离的目的是什么?解离后的细胞是否还活着?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 min。 思考题 6.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min。 思考题 7.染色的对象是什么?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 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 思考题 8.在制片中要压片,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 9.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三) 、观察: 1.低倍镜观察:把装片放在低倍镜下,慢慢移动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 思考题 10.分生区细胞有什么特点? 2.高倍镜观察: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 晰,仔细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3.统计各期细胞数: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仔细统计视野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记录 在记录表“样本 1”中;把视野移动到分生区一个新的区域再统计,然后记录在记录表 “样本 2”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填入必修一课本 P116 记录表中。11 思考题 11.处于哪一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思考题 12.如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四)绘图: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以两条染色体为例绘制) 五、课堂练习: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应选择下列哪种植物作为最佳实验材料?( 细胞周期时间(小时) 植物种别 (选项) A.物种 B.物种 C.物种 D.物种 分裂间期 10.6 18 18.5 分裂期 0.4 0.5 2.5 合计 11 18.5 21 ) )10.4 2.3 12.7 2. 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C.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使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口腔上皮细胞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为观察液泡的变化,用龙胆紫对其进行染色。 3.以下哪一组实验材料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在生活状态下: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②观 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④叶绿体中色素 的提取和分离 ⑤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双选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 丝分裂的实验中,在 光学显微镜下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A.细胞呈长方形,没有进行细胞分裂 B.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处于分裂期 C.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 D.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已分裂,同源染色体已分离 5、( 双 选 ) 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 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 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 6、在用洋葱根尖作材料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进行 操作才能实现; 在该实验中, 若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 则 无 法 同 时 观 察 到 有 丝 分 裂 的 各 个 时期 , 其 原 因 是 。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染 色 体 时 , 若 要 提 高 视 野 的 亮 度 , 应 调 节 和 。如欲把右图中的 A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 体操作是 。 在实验中通过什么处理, 在 右 图 中会 观察 到 分裂 中期 的细 胞 染色 体数 目较 正 常多 一 倍? 。等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参考答案思考题:思考题 1、分生区;分生组织。思考题 2、碱性染料 染色体(或染色质) 。 思考题 3、碱性染料;酸性,因为它是由龙胆紫溶解在 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的。12 思考题 4、因为细胞分裂和生长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2~3 15% 95% 3~5 思考题 5、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细胞已被盐酸杀死。 思考题 6、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也为解离液不进一步破坏细胞结构。思考题 7、染色体。 思考题 8、使细胞分散,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 思考题 9、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 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 (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 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 (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 胞分散开。 思考题 10、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 思考题 11、间期;间期的时间最长; 思考题 12、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细胞数量多的时期所历时间长。 绘图: (略) 课堂练习:1、D;2、D;3、C;4、AB;5、AB; 6、解离、捣碎、压片(写出任意一项即可) 解离后细胞死亡 光圈 反光镜 把装片向前移动 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材料(或把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下培养)六、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 P21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 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 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方法步骤: 1、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 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高倍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绘图: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四.课后讨论题: 1.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是是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未期呢?3.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 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13 五、课后练习: 1.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2.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3.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所用的材料和仪器是( ) 。 ① 处于繁殖期内雄蝗虫的精巢 ② 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永久装片 ③ 显微镜 ④0.04g/mL 的龙胆紫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4.有人取蚕豆花药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127 个初级精母细胞,出现不同四分体数目的细胞 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据表回答: 一个细胞的四分体数 初级精母细胞个数 2 1 3 1 4 1 5 7 6 102 7 10 8 3 9 2从 上 述 实 验 结 果 可 以 确 定 蚕豆 体 细 胞 的 染 色体 数 为 是 5.下图表示某动物的某个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图像。 请据图回答:条, 判 断 的 根 据 。(1)综合分析可以断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 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A 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_____个 DNA 分子。 (3)D 细胞处在________________期,B 细胞正在 进行__________分裂。 (4)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 __ 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5)图中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能量由__ _____提供, 它主要是由____ __(细胞器)产生的。 (6)在图中 B 细胞的下一分裂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期,并且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B 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___。 (7)若图示的细胞是由 A 细胞经连续的变化得到的:那么图中所示的细胞分裂可能发生在 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细胞连续变化的先后顺序_________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参考答案 _________。课后讨论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 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 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14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 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每条 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 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 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课后练习: 1.A 2.D 3.A 4.12 出现 6 个四分体的细胞数目最多(而出现其他数目四分体的细胞数目极少) 5. (1)4 (2)8 (3)有丝分裂 中 减数第二次 (4)A、C、D (5)ATP 线粒体 (6)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 染色体(4 分)精子细胞 (7)精巢 A→D→C→B→E→F二、常见考查问题 ⒈如何识别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镜头的长度和其放大倍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显微镜的放大 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放大倍数的含义是什么? ⒉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判定视野中异物位置的方法是什么? 3.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4.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5.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6、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7.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8.如何将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要想对视野左上方的某一细胞放大进行观察, 是先移 动装片还是先转换高倍物镜。 9.为何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为质壁分离实验材料?质和壁分别指的是什么? 10.选择 30G的蔗糖溶液的原因?如果改为 10G或者 50G的蔗糖溶液则现象如何? 11.当制作好临时b片后,想改变b片下的组织所处的液体环境,应如何操作? 12.制片时轻压盖玻片目的是什么? 13.解离根尖的目的,解离标准时什么?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14.显微镜观察视野中为什么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什么? 15. 能否通过观察一个细胞看到不同时期的图像, 要想观察不同时期的图像应该如何操作? 16. 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 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17.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 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18. 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 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 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15 三、题组训练 1.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而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高等植物细胞 C.结构 2 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D.结构 1、3、5 在完成其特有功能时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 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 溶液 质量变 化率 Ⅰ Ⅱ Ⅲ Ⅳ +8% -6% -4% 0%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3.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试剂,然后将装片倾斜 B.引流目的是让试剂渗到盖玻片下C.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引流法 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 4.(高考试题:2006 上海)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 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Ⅰ的浓度最低 B.Ⅱ的浓度较Ⅲ低 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5.(高考试题:2007 广东生物)2.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 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人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6. 模拟: (07 江苏苏锡常镇二调)6. 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 0.3g/mL 蔗糖溶液、 0.5g/mL 蔗糖溶液、0.3g/mL 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 m 表示开始用四 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 n 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 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7. (2008 年广东)观察在 0.3g/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 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①蚕豆的雄蕊 A.①② A.前期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桃花的雌蕊 B.③④ B.中期 C.后期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④小鼠的卵巢 D.②④ D.末期8. (2008 年江苏)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③蝗虫的精巢 C.①③9. (2008 年上海)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10. (2008 年上海)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16 11. (2008 年高考上海)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 A.龙胆紫染液 B.醋酸洋红染液 C.稀盐酸溶液 D.30%蔗糖溶液 12.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 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 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 5X 和 16X 字样、物镜标有 10X 和 40X 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 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 160 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 e 时期 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 640 倍高倍镜 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右下方 D.(2)×(3);左上方 13.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后高倍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观察的目标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放大光圈或换平面镜为凹面镜 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就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观察质壁分离时不需用高倍镜,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较大 14. 下列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 B、只有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原生质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充满了清水 D、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不一定不发生自动复原现象 15. 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 0、3g?ml-1 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 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A、纤维素酶 B、 0、5g?ml-1 C、清水 D、10%盐酸溶液 16.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不 A.没有使用龙胆紫染色 C.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太短 B.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D.紫色的液泡太大 B、染色时间越长,看到的细胞越清楚 D、同一视野中,用高倍镜比用低倍镜看到的细胞少 ( )17.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看到的根尖细胞都在进行分裂 C、解离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脂肪鉴定的三个实验中,共同点是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C.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18. 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 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细胞内 B.都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19.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 纸层 法分 叶绿 中的 素, 颜色 上到 依次 :橙 色、 、 色 绿 析 离 体 色 其 从 下 是 黄 黄色 蓝绿 和黄 色 C.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 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17 20.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 30%的食盐溶液代替 30%的蔗糖溶液 C.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做 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21. (多选)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 5×,物镜的放大倍数为 10×, 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长度、宽度均放大 50 倍 B.面积放大了 2500 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 10 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 2500 倍 2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 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是 , 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 (请 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B.细胞重叠, 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 操作是 。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 是 。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 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 (5)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像,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 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和 。 (6)围绕“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溶液浓度配制和操作正确的是 ①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15% ②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 95% 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 0.01 g/mL④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 1∶1 ⑤解离的时间为 10~15min⑥漂洗的时间为 10min ⑦染色的时间为 3~5min (7)戊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绘出如图 1―1―4 所示的 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填写图中字母)。 ②表示分裂间期的是图 。 ③已知洋葱细胞内有 8 对染色体, 则在图 B 所对应的时期中有 色体,此图表示有丝分裂 期。 ④图 A 中的 F 表示 分是 ⑤观察中,他发现大多数细胞处于 期,原因是 。 (8)秋水仙素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4℃)处理水培 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①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它将逐渐形成 。③使用的龙条染,该细胞结构的主要化学成②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 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18 ③按照你的设计思路, 以 数目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 2~3 mm。 第二步:按照 、 、 作 。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的步骤制2.下图 A 为二个渗透装置,溶液 a、b 为等浓度的同种溶液,液体 c 为清水;图 B 为&观察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看到的处于 0.3g/mL 蔗糖溶液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请回答:(1)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 因为图 B 中的 图 A 中的 2(半透膜), 为 ,这种物质能到达 4 处是因为细胞壁是相当于 。相 当 于图 A 中 的 a 溶 液 ,4 处 的 物 质(2)若要探究溶液浓度对渗透作用的影响,则要调整图 A 中的某一溶液浓度,调整后,a、 b、c 三种溶液浓度大小顺序最好为: ,并根据所学知识,在坐标图中 用曲线表示实验过程装置 1、装置 2 的液面高度变化趋势(二个渗透装置的起始液面高度定 为 0)。用& &实线表示装置 1 的液面高度变化,用&-----&实线表示装置 2 的液面高度变化 3、 分)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 (8 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表(一) 表(一) (十号表示作了相应处理,一号表示未作相应处理)学生 甲 乙 丙 丁 戊 操作步骤 解离 ― + + + + 漂洗 + ― + + + 染色 + + ― + + 制片 + + + + + 观察 + + + + +表(二) 时期 处理方法 加入过量的胸苷 秋水仙素 低温(2℃―4℃) ― ― (1)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分别是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间期 ― ― ― ― ― 。 (请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B.细胞重叠,分不清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上述操作中用到了盐酸和酒精,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它的作用是19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可能的原因 是 。 (4)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一个阶段, 如下表(二)所示, “―”表示停留时期。根据上面表格(二)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的胸苷抑制有丝分裂的最可能原因是 。胸 苷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当把过量的胸苷去除,细胞可以恢复正常分裂。 ②要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最好采用哪种方法处理,为什么? 。 ③秋水仙素和低温抑制细胞分裂的原理常被利用于 生产、生活或科学研究,就这两种方法各举一个在 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 (5)某学生用高倍显微镜取样观察并统计各时期的 细胞数量。各时期细胞数记录在右表中,若该实验 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细胞周期中每个时期分别所经历 的时间长短,请分析: ①表中的样本 1、样本 2、样本 3 具体是指什 么? 么? 。 。 。 ②这里的“计数细胞的总数 N”具体是指什 ③表中 M 的数值与样本 1、样本 2、样本 3 的关系是 分 裂 期 细胞周期阶 样本 样本 样本 总数 段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1 Ml A1 B1 Cl Dl 2 M2 A2 B2 C2 D2 3 M3 A3 B3 C3 D3 M A B C D N计数细胞的总数④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 720 分钟。 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 t 可用数学模型 t= 表示。 建立此数学模型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提出假设使研究对象得以简化, 在这里你所提出的 假设是 说明你的结论? 。 。 你怎样用表中的数据来 。 ⑤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 哪一阶段所需的时间最长?【答案】 (1)原生质层 细胞液 溶液 的 (2)a&b&c(或 b&a&c) 3.[答案]、 分) (8 (1)B、D、A (2)使组织细胞分离(解离) (3)观察部位不正确 (该同学看到的是伸长区细胞或成熟区细胞) (4)①抑制 DNA(或染色体)的复制 ②用 秋水仙素处理。 因为秋水仙素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中期,此时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 目清晰,便于观察计数 ③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可以产生多倍体,如无籽西瓜; (1 分) 家用电冰箱储存食物,低温抑制菌类繁殖。 分) (1 (答案合理即给分) (5) ①三个 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②3 个样本中的细胞总数。 ③M=Ml +M2 +M3 ④M/N×720 (分钟)。 温度、 营养、 空间等环境条件适宜, 细胞分裂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分) ⑤分裂间期。 M (2 /N×720 值最大。 或:统计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 0.3g/mL 蔗糖 细胞壁是全透性20 二、常见考查问题的答案 1、答: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而目镜和物镜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2 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 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伴随装片一起移动,如果移动择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 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再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移动,如果移动择污物在目镜,否则污物在 物镜上。 3 答: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4 答: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5 答: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6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7 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 其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8 答:像在那向那移。先移动装片再装换高倍物镜 9 答: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质是原生质,壁是细胞壁 10 答:30G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 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10G蔗糖溶液浓度小,看不到质壁分离。 50G蔗糖溶液浓度大,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11 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相关的液体,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12 答:目的:使细胞分散,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做得成功的装片,标本被压成云雾状 13 答: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标准:根尖酥软。漂洗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14 答:因为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时间长,所以间期细胞数目最多。 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 15 答:在一个视野里,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如果是这样,可 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 16 答: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17 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 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 色单体。 18 答: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21 22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饱和溶液分散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