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材料在奥氏体不锈钢是食用级长时间保留会长大么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系统[系统通知] 系统[系统通知] 系统[系统通知]
查看: 2567|回复: 12
奥氏体不锈钢如何提高它的硬度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奥氏体不锈钢如何提高它的硬度,又不影响它的耐腐蚀性?
在线时间 小时
如304L,316L的硬度为什么没有标准,一般锻件硬度是多少?如何提高硬度?
在线时间 小时
304L、316L固溶处理后一般硬度在130~140HBS左右。5 F6 I4 G4 n8 N
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无法通过热处理来实现,只能通过冷加工变形来实现,但是,经过冷加工后奥氏体不锈钢会产生马氏体组织,出现一定的磁性并降低钢的耐蚀性。
在线时间 小时
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不能通过HR进行硬化,只能加工硬化,马氏体可以通过淬火+回火方式进行HR硬化,奥氏体不锈钢冷加工硬化后会产生微磁性,可通过固溶处理消磁,此外不锈钢可以通过渗氮提高表面硬度
在线时间 小时
回复 4# sdkjh 的帖子
沃斯田鐵不銹鋼尤其不能長時間在400-800度使用,因為會產生敏化現象
在线时间 小时
原帖由 wwjxgz 于
19:08 发表 3 {7 d2 p# o# X- }! q5 g& V0 @
304L、316L固溶处理后一般硬度在130~140HBS左右。' d$ E# d* |9 l8 Y
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无法通过热处理来实现,只能通过冷加工变形来实现,但是,经过冷加工后奥氏体不锈钢会产生马氏体组织,出现一定的磁性并降低钢的耐蚀性。
固溶处理前的硬度你检查了吗,另外,304L硬度能降到130吗,我的问题跟楼主相反,怎么能保证不锈钢的低硬度
在线时间 小时
只能表面处理。如离子氮化、QOQ、或者涂层。
在线时间 小时
看能否用喷丸处理
在线时间 小时
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是可以通过。表处理来提高的!!如QPQ处理等、
在线时间 小时
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硬度,可用冷作硬化的方法来提高硬度。
在需要提高硬度增加耐磨性时,可在其表面渗碳化钨,成为超耐磨材料,耐磨寿命可提高5--8倍。
在线时间 小时
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来增加其硬度,可以通过冷作硬化或变形处理才能提高表面硬度值。或者通过奥氏体不锈钢经过离子化学热处理后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了其表面硬度,如氮化等.
在线时间 小时
表面渗碳、渗氮处理可以表面提高硬度
在线时间 小时
無法使用熱處理6 d/ W* q& r! g$ Z) U
必須使用冷加工達到提高硬度
移动客户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金属材料及热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3833|回复: 15
Mn13是什么材料?
主题帖子积分
技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技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大侠请赐教个问题:Mn13是什么材料?其磁特性如何,是否就是奥氏体钢材?可以进行磁粉探伤吗?请知道的快帮助了,谢谢!!!
主题帖子积分
Mn13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见附件,可以进行磁粉探伤。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是一种耐磨材料
主题帖子积分
技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技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引用第1楼nbjwbzj于 09:01发表的&&:
Mn13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见附件,可以进行磁粉探伤。首先对你的帮助表示谢意!不过我看到的怎么是一片黑呀,什么也没看见哦,能否给看看怎么了,不行的话能否重新发一下呢?在此谢谢了
主题帖子积分
1楼的给的资料很详细
签名被屏蔽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 积分
谢谢,资料很有用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Mn13高锰钢又称Hadfield钢
& & 材料名称:耐磨钢铸件
& & 标准:GB 5680-85
& & Mn13特性及适用范围:
& & 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以及无磁性,即使零件磨损到很薄,
& & 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而不致破裂,可用于铸造各种耐冲击的磨损件,
& & 如球磨机衬板、挖掘机斗齿、破碎机牙板等。一般用于结构简单,
& & 要求以耐磨为主的低冲击铸件,如衬板、齿板、破碎壁、轧臼壁、辊套和铲齿。
& & Mn13钢板可定宽定长。特殊厚度可做到最薄1.0,最厚100。并可代订Mn13方钢圆钢。
& & Mn13是高锰无磁抗冲击耐磨钢。适用于高冲击磨损行业。抛丸机,路面机械,特种工程,矿山、冶金、煤炭、机械、电气等地。
& & Mn13是最好的冲击磨损材料。
& & Mn13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加工硬化特性。能在很大外力冲击接触下,Mn13钢板表面自己产生加工硬化,硬度迅速提高到HB500以上,Mn13立刻产生高耐磨表面层。而Mn13钢板内部还保持着奥氏体的高冲击韧性的特点。适合于长时间受高冲击物料磨损的耐磨部件。
& & Mn13机械性能:
& & 屈服:400-500, 抗拉:850-950,伸长率:30-50
主题帖子积分
技工,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5 积分
技工,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5 积分
破碎机的衬板一般用这个
主题帖子积分
助工, 积分 3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助工, 积分 3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引用第6楼wushengwenhou于 10:49发表的&&:
Mn13高锰钢又称Hadfield钢
& & 材料名称:耐磨钢铸件
& & 标准:GB 5680-85
& & Mn13特性及适用范围:
& & 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以及无磁性,即使零件磨损到很薄,
主题帖子积分
副教授, 积分 175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78 积分
副教授, 积分 175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78 积分
高锰钢的一种,耐磨性好,几乎不能机加工,一般铸造成形。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Mn13属于高碳高锰钢。
国内已有Mn13轧制钢板,是上海尧率开发的,现在只有太钢生产。
钢板性能远高于铸件,目前广泛用于抛丸机行业。
国内Mn13轧制钢板最大经销商上海尧率,每月库存保证300吨。
专营高锰钢Mn13轧制钢板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主要用于耐磨需要
主题帖子积分
工程师, 积分 9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 积分
工程师, 积分 9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 积分
资料很详细,学习了。
主题帖子积分
工程师, 积分 9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 积分
工程师, 积分 9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 积分
可以百度一下。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6楼说的很详细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工程师, 积分 1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01 积分
中级工程师, 积分 1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01 积分
 Mn13[1]是抵抗强冲击、大压力物料磨损等耐磨材料中的最佳选择,具有其它耐磨材料无法比拟的加工硬化特性,在较大冲击载荷或较大接触应力的作用下,钢板表层产生加工硬化,表面硬度由HB200迅速提升到HB500以上, 从而产生高耐磨的表面层,而钢板内层奥氏体仍保持良好的冲击韧性。高锰钢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外来冲击载荷越大,其自身表层耐磨性越高;二是随着表面硬化层的逐渐磨损,新的加工硬化层会连续不断形成。高锰钢的特殊性能,适于制作长时间经受高冲击物料磨损的耐磨构件,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建材、铁路、电力、煤炭等机械设备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锰钢已成为磁悬浮列车、保险柜、防弹车、凿岩机器人、新型坦克等先进设备中首选的耐磨材料。许多新型材料和现代表面工程技术在性价比上仍无法与高锰钢相比。
/gold/Words from a man of the lowly position carry little weight.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高强度耐磨的吧 一般做衬板用的
Powered by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残余奥氏体和逆转奥氏.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残余奥氏体逆转奥氏体目前,利用沉淀硬化效应已经开发了包括沉淀硬不锈钢和超马氏体不锈钢在内的一大批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但这类钢有一个共同特点:要么是韧性不足、冲击韧性较低要么是塑性变形能力不足、加工成形有一定难度,只能用于制作形状相对简单的零部件;要么是有脆化倾向、氢脆敏感性或应力敏感性较强,裂纹扩展速度较快等。近年来,参照金属材料强韧性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适当控制钢中的韧化相,可以有效地改善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而奥氏体组织是最有实用价值的韧化相。
1. 奥氏体的种类
在室温条件下,奥氏体有以下几种:
稳定奥氏体(stable austenite A)
通过添加大量扩大奥氏区合金元素,使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室温的奥氏体不锈钢和高锰钢。
过冷奥氏体(undercooled austenite AO)
在共析温度以下,处于亚稳定状态的奥氏体,一旦条件具备就会发生分解转变,最终可能转变成珠光体(P)、贝氏体(B)、马氏体(M)或混合组织。
残余奥氏体(retained austenite AR)
淬火时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被称为残余奥氏。在淬火过程中,随着马氏体的形成,引起体积膨胀,处于马氏体片间的奥氏体切变阻力增大,难以再转变成马氏体。此外,在马氏体中脊附近存在着孪晶,残留奥氏体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晶团的压应力,奥氏体中位错密度显著升高,切变阻力增大,也难以完成马氏体转变。因此,残余奥氏体通常存在于马氏体片间和马氏体中脊附近。
逆转奥氏体(reverse austenite An)
沉淀硬不锈钢和超马氏体不锈钢已经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后,在特定时效或回火温度范围内,会产生马氏体逆转变,形成逆转奥氏体。
从定义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沉淀硬不锈钢和超马氏体不锈钢,或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成品中不可能存在稳定奥氏体和过冷奥氏体组织,可用作韧化相的只有残余奥氏体和逆转奥氏体组织。
2. 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是所有可淬火硬化钢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显微组织,是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过程中因体积膨胀,受空间限制,致使部分奥氏体残留下来。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的共同点是:都具有面心立方的晶格结构;当继深冷时,都会陆续转化成为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的主要区别有:
(1)因为γ-Fe比α-Fe能溶解更多的C,所以残余奥氏体的碳含量高于钢的平均碳含量;
(2)残余奥氏体中储存能量较高,不稳定、相对于逆转奥氏体更容易转变;
(3)残余奥氏体受胁迫,第2类(在晶粒或亚晶范围内处于平衡的内应力)和第3类内应力(存在于一个原子集团范围内处于平衡的内应力)较大、位错密度较高;
(4)残余奥氏体晶粒为等轴晶,被马氏体分割,形貌各异,有薄膜状、片状、颗粒状和块状等。
钢中残余奥氏体优缺点参半:钢中存在适量(5~15%)残余奥氏体,能缓冲工件的淬火应力,减轻变形开裂倾向,提高钢的冲击韧性、降低钢的脆性转点;对于在交变应力或在冲击应力下工作的工件,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可以吸收形变能,起减振和提高疲劳寿命作用,是有实用价值的韧化相之一。缺点是由于残余奥氏体较软,钢中存在过量的量残余奥氏体势必降低钢件的淬火硬度、强度、耐磨性能和疲劳强度;残余奥氏体是不稳定相,在室温下长期存放或使用会逐渐转变为马氏体,使工件体积膨胀或内应力增加,引起工件加工变形甚至开裂。因此对尺寸精度、强度、硬度、耐磨性能要求较高的工件;形状复杂,需要机加工、精磨、抛光成形的零部件,不宜选用残余奥氏体作为韧化相。建议采用深冷处理,使残余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
淬火后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一般说来,增加钢中降低MS点的元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残余奥氏体量的含量,碳素钢中碳含量和淬火温度对AR量的影响见图1。实践证明,淬火后超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中留有5~15%的细小弥散状残余奥氏体,可使钢获得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对于Fe-Cr-Ni-Mo和Fe-Cr-Ni-Co-Mo系钢,可用A.R.I(残余奥氏体保留指数)来预测淬火后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A.R.I从19提高到22时,钢的抗拉强度随残余奥氏体量同步增长,升到22时AR约为10%,可获得最佳强韧性,再继续提高A.R.I抗拉强度开始下降,如图2。近年来利用这个经验公式,已经研制出一批A.R.I接近22的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超马氏体钢。经适当热处理后,超马氏体钢的抗拉强度(Rm)最高可达到2160MPa,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塑性,断面收缩率Z=50%,伸长率A=10~15%。
A.R.I=Ni%+0.8(Cr%)+0.6(Mo%)+0.3(Co%)
图1 碳钢淬火温度对AR量的影响
图2 成分对残余奥氏体含量和Rm的影响15
残余奥氏体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奥氏体钢和珠光体耐热钢专用焊接材料的研制及性能分析--《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奥氏体钢和珠光体耐热钢专用焊接材料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摘要】:随着工程中奥氏体钢与珠光体钢异质材料焊接的广泛应用,异质接头失效的事故也是频频的发生,导致焊接接头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珠光体和奥氏体异质接头熔合线两侧存在碳迁移现象。本文对电厂动力锅炉系统通过模拟接头的实际工况制备试件来分析典型的奥氏体与珠光体异质接头,来测定碳迁移情况。分析发现了在珠光体和奥氏体异质接头中由珠光体钢一侧的碳元素向奥氏体钢一侧扩散。为了抑制异质接头中碳迁移的现象,本文选取了A402、A102、Ni317、R307四种常用于异质钢焊接过程中的焊材,制备了焊接试样,并且将焊接试样分为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三组进行实验。通过对各试样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对各组试样的组织和碳迁移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了对碳迁移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一种抑制碳迁移现象的超低碳新型焊条便诞生了。通过将超低碳新型焊条进行与以上四种常用焊材相同的实验步骤,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之前四种焊材试样进行了组织、断口和碳迁移的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蠕变断裂的主要因素是碳迁移,A402、R307、A102焊条所焊试件经过蠕变试验以后,断裂的位置均发生在奥氏体与珠光体熔合线附近,通过对断裂部位的组织及碳分布和断口进行分析,发现以上三种试样在蠕变试验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碳迁移现象,并且蠕变断裂的断口均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发现在碳迁移层中存在由碳铬化合物和渗碳体组成的有害硬脆相。但是由Ni317和自主研制的新型超低碳焊条所焊接的试样几乎没有发生碳迁移现象,并且蠕变断裂的断口表现为塑性断裂的特征,熔合区部位只存在少量的碳扩散,而这是由于两侧的碳元素浓度梯度的差异而发生的。通过对新型超低碳焊条与其它四种焊条所焊的蠕变试样的比较,发现新型的超低碳焊条的蠕变断裂时间要比A402、R307、A102要长,比Ni317的蠕变断裂时间稍短。由此可知:自行研制的超低碳焊条对碳迁移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工程上焊接珠光体和奥氏体异质钢常用焊材的高温力学性能,虽然比镍基材料稍差,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工程已经可以满足需要了。由于在价格上比昂贵的镍基材料要低得多,比常规的奥氏体焊材的价格还低,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TG422.1【目录】:
摘要4-5Abstract5-10第1章 绪论10-22 1.1 引言10-12
1.1.1 异质钢的焊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10-11
1.1.2 焊接异质钢的意义11
1.1.3 异质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11-12 1.2 奥氏体不锈钢与珠光体耐热钢焊接的焊接性及焊缝失效机理12-14
1.2.1 焊接异质钢存在的问题12-13
1.2.2 异质钢焊接接头的早期失效13-14
1.2.3 异质钢接头的失效机理14 1.3 异质钢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14-16
1.3.1 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14-15
1.3.2 金相组织中所存在的不均匀性15-16
1.3.3 异质接头应力和性能具有不均匀性16 1.4 碳迁移现象16-21
1.4.1 异质接头中的碳扩散现象17-18
1.4.2 碳扩散动力学计算18-20
1.4.3 珠光体耐热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应力20
1.4.4 存在于异质钢焊接接头界面的应力20
1.4.5 珠光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异质焊接接头的热强性20-21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1.5.1 课题研究创新点21-22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2-25 2.1 实验材料22 2.2 焊接工艺22 2.3 实验设备和方法22-25
2.3.1 试样制备22-23
2.3.2 蠕变实验23
2.3.3 时效处理23
2.3.4 显微分析23-25第3章 典型异质接头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分析25-50 3.1 几种典型的用于焊接珠光体耐热钢与奥氏体不锈钢异质钢的焊材25-26 3.2 A102 焊条焊接的试样在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26-32
3.2.1 A102 试样在焊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26-28
3.2.2 A102 时效处理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28-30
3.2.3 A102 蠕变组织和碳分布30-32 3.3 A402 焊条焊接的试样在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32-37
3.3.1 A402 试样在焊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32-34
3.3.2 A402 试样时效处理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34-35
3.3.3 A402 试样的蠕变组织和碳分布35-37 3.4 NI317 焊条焊接的试样在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37-42
3.4.1 Ni317 试样在焊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37-39
3.4.2 Ni317 时效处理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39-41
3.4.3 Ni317 试样蠕变组织和碳分布41-42 3.5 R307 焊条焊接的试样在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42-47
3.5.1 R307 试样在焊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情况42-44
3.5.2 时效处理状态下 R307 的组织和碳分布44-46
3.5.3 R307 蠕变组织和碳分布46-47 3.6 四种典型的异质钢焊材所焊试件高温力学性能的比较47-50
3.6.1 四种典型焊条所焊试件的蠕变寿命比较47-49
3.6.2 四种典型焊条所焊试件的蠕变断口比较49-50第4章 用于焊接异质接头的超低碳型焊接材料研究50-59 4.1 合金元素的影响50-51
4.1.1 碳元素的影响50
4.1.2 铬元素的影响50
4.1.3 镍元素的影响50-51
4.1.4 锰元素的影响51 4.2 新型焊材的研制51 4.3 实验焊条的研制51-52 4.4 超低碳焊条焊接的试样在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52-57
4.4.1 焊态下超低碳焊条试样组织和碳分布52-54
4.4.2 时效处理状态下超低碳焊条试样组织和碳分布54-55
4.4.3 蠕变状态下超低碳焊条试样的组织和碳分布55-57 4.5 超低碳焊条与其它四种典型异质钢焊条的比较57-59
4.5.1 碳迁移的比较57-58
4.5.2 微观金相组织比较58
4.5.3 高温力学性能比较58-59第5章 结论59-60参考文献60-64在学研究成果64-65致谢6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萌盛;[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3期
;[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2001年03期
周旭辉,胡传顺,朱健,胡希海;[J];电焊机;2002年11期
靳红梅;任世宏;李永红;张建晓;;[J];电焊机;2009年04期
杨厚君,章应霖,吕文广,曹晟;[J];电力建设;1998年03期
潘春旭,沈棣华,张志慧;[J];电子显微学报;1994年02期
李勇;;[J];广东电力;2007年07期
黄文长;潘春旭;付强;;[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04期
邹德安,李萌盛;[J];电力建设;1999年02期
李萌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祖方遒,王立跃,郑云清;[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江苏;[J];安徽化工;2003年03期
林寿恩;[J];安装;1997年03期
陈泰炜;[J];安装;1998年06期
滕小红;[J];安装;2000年03期
齐玉宏;[J];安装;2000年05期
曾乐樵;[J];安装;2001年02期
李玉安,曾智明,刘建飞;[J];安装;2001年S1期
方新生;[J];安装;2002年03期
王诚,何锋,唐彬;[J];安装;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覃素志;;[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海军;侯祖春;张慧;;[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润军;吴天笑;田鑫;;[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王润军;郝建国;田鑫;耿延朝;;[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郭春凤;卢胜奎;;[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张建强;赵璇;姚兵印;李太江;刘福广;;[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伟;孙昕辉;文海龙;叶镝;;[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赵卫民;王勇;吴开源;;[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姚润钢;魏战江;朱炳琨;;[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赵熹华;王宸煜;张若冰;黄金河;程军;;[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建;[D];复旦大学;2011年
张占伟;[D];天津大学;2009年
陈延清;[D];天津大学;2010年
李建军;[D];天津大学;2010年
李立英;[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徐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马朝晖;[D];东北大学;2009年
马成勇;[D];天津大学;2003年
王立刚;[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刘卫红;[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素芳;[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高飞;[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任立臣;[D];湘潭大学;2009年
高海亮;[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张德远;[D];西华大学;2011年
郭小燕;[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李章龙;[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吴建英;[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宋剑竹;[D];长安大学;2011年
杨晓蒙;[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毅,余圣甫,许晓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3期
余圣甫;雷毅;黄安国;谢明立;李志远;;[J];材料导报;2004年08期
于启湛;陈字刚;从国志;;[J];金属科学与工艺;1990年01期
李萌盛;[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3期
张汉谦,刘满才,王林娥;[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3期
余勇,张凯,王迎君;[J];电焊机;2004年05期
胡义良;杨晓成;;[J];电焊机;2008年03期
王来,黄明亮,亚生江,王富岗,于承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薛继仁,史春元,于启湛,于凤,谷源平;[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潘春旭,沈棣华,张志慧;[J];电子显微学报;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长征;[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1期
G.G.BI.N.B曹冬根;;[J];国外金属热处理;1988年02期
戴起勋,火树鹏,陈原野;[J];江苏工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戴起勋,王安东,程晓农;[J];钢铁研究学报;2002年06期
谢长生;[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1期
邓海金;[J];特殊钢;1992年05期
戴起勋,程晓农,王安东;[J];钢铁研究学报;2002年03期
戴起勋,火树鹏,陈康敏;[J];钢铁研究学报;1995年03期
张晓燕,何力,伍玉娇;[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何力,伍玉娇,张晓燕,唐军;[J];现代机械;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玉喜;荣凡;周荣;朗宇平;蒋业华;;[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范荣团;黄胜;郭桂英;;[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2年
任大鹏;王小英;陈世勋;姜桂芬;;[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刘国刚;;[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4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马玉喜;;[A];2009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译;[N];中国冶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瑞东;[D];燕山大学;2003年
姜雯;[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娄建新;[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蒋志俊;[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杰;[D];燕山大学;2012年
李晓英;[D];燕山大学;2013年
贺延明;[D];燕山大学;2014年
常帅;[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李亚菲;[D];燕山大学;2013年
杨金荣;[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氏体不锈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