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前除草土壤干旱还是干燥太干旱怎么办

今年的小麦秋种,全县充分利用墒情充足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广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等配套技术,狠抓深耕(松)整地、适期播种、种子包衣、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总体播种质量好,出苗率高,缺苗断垄现象轻,当前苗情、墒情与去年接近,但都明显好于往年。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秋作物收获期间普遍雨量偏大、阴天偏多,部分大豆未能适期收获,小麦播期推迟。二是部分地块播量偏大,有旺长隐患。三是有个别地块缺苗断垄或杂草密度大或金针虫为害较重。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虫情和麦田墒情,今年的冬前管理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因地因苗施策,促弱控旺,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确保麦苗安全越冬。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查苗补种,疏苗移栽

小麦要高产,苗全苗匀是关键。小麦出苗后,要及早检查出苗情况,对个别有缺苗断垄现象的地块及早补种或补栽。补种的时间越早越好,但补栽的要于麦苗三叶期之后进行。补种的先将原品种种子温水浸种56小时,然后开沟播种并踏实;补栽的麦苗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节”为宜,补苗后浇水,再覆盖一层干土,以防跑墒防板结,促进麦苗早发根早缓苗。

二、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1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平原区麦田,要及早镇压23次,压碎坷垃,弥实裂缝,踏实土壤,提墒保墒,促根喷发下扎,并确保麦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提高吸收功能。

2旺长麦田于11月中、下旬适时采取控旺措施。一是叶面喷施化控剂,用20%壮丰安乳油或麦巨金乳油按亩用304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二是机械镇压,提倡用自走式镇压机,以提高镇压效果和镇压效率。也可采用石磙或铁磙进行镇压。镇压既可控制麦苗旺长,还可压碎坷拉,压实土壤,防旱防冻。

3播期偏晚的晚茬麦田,积温不够是影响年前壮苗的主要因素,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晚茬麦田冬前一般不要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23遍,以松土、保墒、增温促早发。

三、适时除草治虫,控制虫草为害

秋季小麦3叶后大部分杂草出土,草小抗药性差,是冬前进行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次防治基本能够控制麦田草害,对后茬作物影响小,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中,以播娘蒿、荠菜、藜为主的麦田,可亩用50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6g,或者亩用56%的2甲4氯钠可溶粉剂100~140g。双子叶杂草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10毫升,也可选用氟氯吡啶酯、麦草畏、唑草酮或苄嘧磺隆等。单子叶杂草中,玉米茬麦田以雀麦、节节麦为主。防除雀麦可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12.5g、或者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或者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g。防除节节麦可亩用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以上药剂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或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为防止药害发生,化学除草时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记载的防除对象和推荐剂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二是避免使用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及2.4-D丁酯等药剂。三是喷施除草剂时气温要高于10℃(日平均气温8℃以上)。

近几年,以金针虫为代表的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应注意适时防治。苗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氯吡硫磷(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喷灌麦茎基部。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2.0公斤撒施后划锄浇水。土蝗和蟋蟀发生严重的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确保麦苗安全生长。另外,要密切关注麦蚜、灰飞虱,纹枯病、全蚀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适时浇越冬水既可踏实土壤,足墒越冬,预防冬季冻害,又可达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为春季肥水后移创造前提条件。一般水浇麦田尤其是耕种粗放、坷垃较多或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地块,都应于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灌越冬水,早浇因蒸发量大板结重裂缝多,不利于正常越冬。黄灌区要提前引蓄黄河水,确保适期浇灌越冬水。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不浇越冬水,以控制早春旺长。

五、加强监管,严禁羊群啃青

我县部分地块每年冬前或冬季都有麦田羊群啃青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冬小麦越冬后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具有早春进行光合作用确保麦苗适时返青生长的强大功能。冬前或冬季放牧会使这部分绿色面积大量减少,既加重冬季冻害,又严重影响正常返青生长,减产非常显著。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进一步提高对羊群啃青危害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加强监管,坚决杜绝羊群啃青现象的发生。

}
2017年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 来源:金湖县作物栽培站 作者:陆兆红 浏览次数:次 字体:[ ]

 今年秋播期间持续晴好天气,十分有利于秋收秋种工作。总体上今年播期相对集中,晚播面积大幅度减少,播种质量有所提高,为明年夏熟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持续少雨,部分早播田块出苗不齐,特别是11月17日低温寒潮来袭,虽然带来降雨缓解了干旱,但持续低温不利于冬前麦苗生长和分蘖发生,苗期化除受阻,冻害风险增大,不利于晚播麦实现冬前壮苗。当前要千方百计抢播扫尾,切实加强一种就管措施落实,努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明年夏熟丰收打好基础。
一、突击抢种扫尾,适当提高播量。目前尚未播种的稻茬麦,要突击抢收抢种,并适当提高用种量,确保播种质量。一是要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稻秸秆要尽可能碎草匀铺,有条件的可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作业,墒情适宜时深旋埋草整地后机械播种。二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密补晚。晚播小麦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即“独秆栽培”。“小雪”节气以后过迟播种,应考虑低温条件下出苗率大幅下降的因素,基本苗要增加到35万左右,播种量掌握在25~30公斤。三是合理肥水运筹,科学促控。适当控制基肥氮素用量,重施拔节孕穗肥。
二、早施苗肥,抓平衡、促弱苗。“基肥不足苗肥补”。对于白田下种或基肥用量不足的麦田,要尽早补施苗肥或分蘖肥,确保基苗肥每亩施足纯氮9-10公斤以上,占一生总氮量的50%-60%。对旺长小麦,应抢晴抢暖喷施矮壮丰、矮苗壮或烯效唑等化控制剂,或在墒情适宜时采取适度镇压;一、二类苗3-5叶期根据苗情可适量施用壮蘖平衡肥,每亩尿素5公斤左右,促进大分蘖生长;晚播小麦在基本苗和基苗肥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盲目追肥,以防促进无效分蘖过多发生,重点应在返青后施好拔节孕穗肥攻大穗,最大限度减小晚播对产量的影响;基本苗和茎蘖数不足的田块,可根据苗情适当提前追肥。
    三、配套沟系、防止渍害。高标准配套田间内外三沟是我县小麦丰收的重要保证。对未开沟的田块要利用晴好天气突击开好田内沟,提高排涝降渍及抗旱能力,对已开沟未配套的田块要加深疏通,尤其要加开横沟,接通田内外沟系,保持沟系畅通无阻,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冬春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开沟时,沟土要均匀抛散,避免出现埋苗,造成缺苗。

    四、适度镇压、覆盖、灌溉,防冻害。对稻草还田量较大、表土层煊松的麦田要适度镇压,并遵循“干压湿不压、暖压冻不压、压大苗不压小苗”的原则,确保根土密接,提高保墒防冻能力。对麦田墒情严重不足的田块,要视天气状况和趋势,冬前适时进行灌溉补墒,宜采用喷灌或沟灌洇水方式,避免大水漫灌。
    五、科学化除,防止药冻害。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田块,在冷尾暖头、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及时喷药化除。目前由于气温较低,要慎用除草剂,避免低温用药造成药冻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干旱还是干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