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怎么坐车到达连轩岗梨园河煤矿矿

您现在正在浏览: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
发布时间:
10:34:15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 浏览次数: &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
(2009~2015年)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
(2009~2015年)
编制&单位: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参加编制人员:唐春发&陈&烨&张俊鹏&王春雁&
孙振峰 &王惠群&姜秀娥&王洪波
段晟骞&李&英 &张书屏&凌常青&
丁&峰&张&斌&陈行时&郑卫政&
王洪瑜&张东才&杨&文 &马丽玲 &
曲文军&王&卓&龚淑云&杨贺利&&&&&
数据库建设:&王月平&高&原&庄&倩&梁&伟
编制&时间:2010年3月~2011年6月
目&&&&& 录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
(二)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
(三)规划期与适用范围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首轮规划评估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四)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2015年规划目标
(三)2020年目标展望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规划勘查矿产及规划分区
(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三)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
(四)矿产资源勘查准入条件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规划开采矿产及规划分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三)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四)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五)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六)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二)新建、生产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
(二)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
(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监督
1、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1:250000
2、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1:250000
3、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1:250000
4、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 &&&&1:250000
5、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250000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
1、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目标,认真落实《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矿产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为哈尔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贡献。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编制《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指导全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2、编制规划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是编制《规划》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依据。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的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现状,是编制《规划》的资源能力依据。
3、《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从省情、市情和矿情出发,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强铜、铅锌、钼、钨等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和超贫磁铁矿的开发利用;提高依兰煤田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巩固煤炭、砖瓦用粘土、水泥用大理岩和建筑用石在我市矿业经济中的优势;推进双城临江、通河&方正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改善我市能源构成结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建设&低碳、节能的绿色矿山&。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
1、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规划》要以最大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出发点,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突出重点矿产、重点地区、重点任务。
2、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实现找矿突破。实施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矿山&。
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矿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招贤纳士,引进资金,进一步盘活、扩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市场,实施差别化的矿产资源利用政策,促进我市矿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4、从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的实际出发。规划编制要在对市情、矿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定位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本地区资源潜力与特点、基础设施与市场条件、开发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提高规划编制的科技含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展望至2020年。《规划》适用于哈尔滨市所辖8区10县(市),即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和五常市、双城市、尚志市、巴彦县、宾县、依兰县、延寿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
2006年3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了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第一部《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2005~2010年)》。首轮规划发布实施,强化了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宏观调控。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社会投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资金明显加大、项目不断增加。在市场配置机制下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活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取得明显成效,矿山地质环境有所改善。截至2008年底,首轮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不同程度的接近实现。2004年矿山总数821家,2008年730家,减少了11 %;大中型矿山由70家增加到173家,所占比例由8.5 %提高到23.7 %。2009~2010年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等12部委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我市矿山数量还将有较大幅度减少。首轮规划发布实施后,一是我市矿产资源勘查逐步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断加大,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得到提高,地质找矿取得突破。2006~2009年,在我市辖区内实施的矿产资源预查、普查、详查项目约70个,社会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其中部分勘查项目提出了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五常市平房屯超贫磁铁矿磁性铁平均品位(mFe)为9.04 %,估算资源量&矿石(332+333)2534.30万吨。该项目是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地方政府合作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一体化的一个先河。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山数量得到减少,重点矿种开采总量得到调控。三是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矿山&三废&排放和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西麓衔接处。其西&北部与大庆市、绥化市、伊春市接壤;东部与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毗邻,南部与吉林省交界。地理坐标:东经125&40&50&P~130&14&53&P;北纬44&03&32&P~46&40&20&P。2008年,全市国土总面积53068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45.3 %,山地占34.0 %,丘陵占20.7 %;耕地面积179.3万公顷,草地面积7.5万公顷。西部松嫩平原区土地肥沃,农牧渔业资源丰富。东部山区山峦叠嶂,林木苍翠。松花江北岸属小兴安岭山脉南端,南岸属张广才岭山脉。全市均属松花江水系,有松花江及其支流牡丹江、拉林河、呼兰河、阿什河、蚂蜒河、岔林河、倭肯河等大小河流上百条,地表水资源7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3.7亿立方米。2008年,全市人口约989.9万,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锡伯等11个民族。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城区面积7086平方千米,人口约475.1万。有京&哈、滨&洲、滨&绥、滨&北、拉&滨等5条铁路在此汇集,尤以京&哈、滨&洲、滨&绥线最为著名。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的大型机场之一,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0余条。全市公路体系健全,四通八达,京&哈、哈&绥、哈&同、哈&伊等高速公路呈放射状辐射省内外。松花江为重要的水运航道。
哈尔滨是我省和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动力设备、民用航空、轻型汽车、仪器仪表、量具刃具、亚麻纺织、轴承、制药等著称全国。生产的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3以上,飞机、汽车、轴承、仪器仪表、电缆电器、铝镁合金、亚麻等生产技术和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农牧渔业蓬勃发展,是全省重要的粮油、果蔬、奶制品、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房地产、旅游市场繁荣活跃,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誉贯全球。&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是国家级的地区经贸活动,哈尔滨已发展成为我国对俄罗斯和东欧及东北亚各国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6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9012.0元(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3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8821.0元);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16.4:35.3:48.3调整为13.6:37.6:48.8;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441.0亿元(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674.1亿元),其中采矿业产值9.6609亿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40 %,占当年全省采矿业总产值的0.38%。
1、矿产资源概况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种)66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7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3000亿元。发现矿产地(不含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338处,其中大型43处,中型51处,小型66处,矿(化)点及线索地178处。我市优势及潜在优势的矿产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钨、钼、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化肥用蛇纹岩、建筑用石等。
专栏1&&&&&&&&&&&&&&&& &哈 尔 滨 市 矿 产 资 源 概 况
查明资源储量
2008年 黑龙江省
矿产资源储量表
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石油、天然气
煤炭、煤层气、油页岩、天然气
铁、超贫磁铁矿、锰、铬
铁、超贫磁铁矿
铜、铅、锌、镍、钴、钨、钼
铜、铅、锌、钨、钼
铜、铅、锌、钨、钼
岩金、砂金、银
稀有、稀土、分散元素
铌、钇、铟、镉、硒、碲
铟、镉、硒、碲
铟、镉、硒、碲
硫铁矿、钾长石、化肥用蛇纹岩、泥炭、磷
硫铁矿、化肥用蛇纹岩、泥炭、钾长石
硫铁矿、泥炭、钾长石、化肥用蛇纹岩
菱镁矿、红柱石、萤石、硅石、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
萤石、硅石、冶金用白云岩
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石墨、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水晶砂矿、天然石英砂、石棉、滑石、白云母、金云母、沸石、玻璃用脉石英、玻璃用石英岩、陶粒用板岩、陶粒用页岩、高岭土、膨润土、水泥配料用粘土、饰面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珍珠岩、白粘土、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用砂岩、制灰用石灰岩、磨刀石用细砂岩
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石棉、沸石、陶粒用板岩、陶粒用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饰面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制灰用石灰岩、高岭土、磨刀石用细砂岩
熔炼水晶、石棉、陶粒用板岩、陶粒用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饰面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制灰用石灰岩
乙类非金属矿产
建筑用石、建筑用砂、
砖瓦用粘土
我市矿产资源的特点:
(1)重要矿产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分布在双城市万隆&临江&永胜和通河&方正县。煤炭、煤层气、油页岩分布在依兰、通河、方正三县的交界处。超贫磁铁矿、铜、铅锌、钼、钨、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主要分布在阿城区、宾县、通河县和五常市。
(2)能源矿产在矿业经济中地位显著。200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高达60609.00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2.74 %。与煤炭共伴生的煤层气和油页岩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市矿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2009年,大庆油田双城小区块(临江油田)开采原油约15&16万吨,矿业产值约38000万元。
(3)矿山数量多,矿业产值低。开发利用的矿产中,非金属矿山多,能源和金属矿山少;非金属矿山中,乙类非金属矿山多,甲类非金属矿山少;甲类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多,其它非金属矿山少;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矿产,中小型矿山多,大型矿山少。
(4)金属矿产小型矿床多、中型矿床少(未发现大型矿床),贫矿多、富矿少,矿床中共伴生组份多、选冶难度大。
2、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
哈尔滨市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始于解放后的上世纪50年代。该地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较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发现矿床的几率较高。
(1)区域地质调查。1966~1990年,完成了宾县、五常、巴彦、三站、依兰、木兰、大罗密、一面坡、向阳山、沙兰站等10个图幅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993~1995年,完成了山河林场、黑龙宫、帽儿山、尚志等4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2005~2007年,完成了亚布力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
(2)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1/20万和1/5万航空磁法、放射性测量已覆盖全区。山区、半山区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除巴彦、宾县、五常、木兰4幅外,全部完成。
(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1/20万水文地质调查覆盖全区。开展了哈尔滨城市供水水源地勘查、松花江干流工程地质勘查等工作。
(4)矿产资源勘查。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地质矿产勘查,先后发现了依兰煤矿、宾县弓棚子铜锌矿、宾县明礼铅锌矿、阿城五道岭钼矿、通河县西北河水泥用大理岩、阿城新明水泥用大理岩、宾县孙家窑水泥用大理岩、阿城玉泉水泥用大理岩、依兰县珠山化肥用蛇纹岩、宾县永丰陶粒用板岩矿、宾县永吉陶粒用板岩矿等一大批大中小型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0年,全市共有探矿权48个。
(5)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
2007~2010年,完成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有:①新发现水资源量大、水质优良的深层承压水靶区5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4处;②查明我市区域稳定性良好,证实哈尔滨地区处在一个大面积的&安全岛&中心,不易发生强地震;③查明松花江漫滩和西部沙化严重区及内蒙飘尘为我市的沙尘来源;④对全市的电力、给水、煤气和部分热力管线布设进行了系统集成;⑤根据本次城市地质调查原始数据及成果整合。同时,提出开展4个大型水源地详查、哈尔滨周边地热普查、城市可视化系统数据更新及维护等,城市地质调查建议项目7个。
哈尔滨市农业地质调查属&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一部分。至2009年,已完成哈尔滨(含呼兰和阿城)、双城、巴彦、木兰、宾县、尚志、延寿、五常等市县的农业地质调查,总面积为25519平方千米。获得了地表耕作层土壤、成土母质层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尘降、农药残留等与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多种介质54项地球化学指标近32.4万个高精度、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客观、全面地从化学元素的角度反映了哈尔滨市人居环境和农业经济区土地资源状况。为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特殊和高效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多,分布广。2008年,全市共有各类矿山开采企业730家,从业人数27371人。开发利用的矿产共计16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炭;金属矿产5种: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非金属矿产9种:熔炼水晶、玻璃用脉石英、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制灰用石灰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气矿产1种:矿泉水。
&&按企业性质:民营经济类型的矿山企业706家,占矿山总数的96.7 %;国营企业23家,占矿山总数的3.2 %;中外合资企业仅有1家,约占矿山总数的0.1 %。
&&按矿产类别:乙类非金属(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山多,有641家,占矿山总数的87.8 %;其次是甲类非金属矿山65家,占矿山总数的8.9 %;矿泉水企业、金属矿山及煤炭矿山分别为11家、8家、5家,分别占矿山总数的1.5 %、1.1 % 和0.7 %。
&专栏2&&&&&&&&&&&&& 各 类(矿 种)矿 产 开 发 利 用 概 况
占总开采量%
409.90万吨
甲类非金属
462.03万吨
乙类非金属
1266.08万立方米
1.2375万吨
注:年开采量合计,不含乙类非金属矿和矿泉水
&&按矿山规模:小型矿山数量大,多达558家,占矿山总数的76.4 %;其中乙类非金属小型矿山479家,占小型矿山总数的85.8 %。中型矿山124家,占矿山总数的17.0 %;其中乙类非金属中型矿山117家,占中型矿山总数的94.4 %。大型矿山48家,仅占矿山总数的6.6 %;其中乙类非金属大型矿山45家,占大型矿山总数的93.8 %。
&&2008年,哈尔滨市采矿业产值表明,煤炭在矿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值约占总产值的62.74 %;其次是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3种乙类非金属矿,产值约占总产值的
20.12 %;再次是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制灰用石灰岩等甲类非金属矿,产值约占总产值的11.07 %;钼、铁、铜等金属矿和矿泉水产值分别占5.97 %和0.11 %。
&&各县(市)、区采矿业产值:依兰县采矿业产值在全市矿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其显著,年采矿业产值高达60697.42万元,约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2.83 %;其次是阿城区,年采矿业产值是19146.84万元,约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19.82 %;再次是宾县,年采矿业产值是5818.74万元,约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02 %;占全市矿业总产值5 %~1 %之间的有哈市城区(不含阿城和呼兰)、巴彦县、双城市、五常市及尚志市;占全市矿业总产值<1 %的是通河县、方正县、呼兰区、延寿县及木兰县。
专栏3&&&&&&&&&&&&&&&&&&&&&& 各县(市)、区矿产开发利用概况
矿业产值万元
属矿(个)
属矿(个)
企业(个)
2008年,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矿山数量多(730家),矿业产值低(96609.35万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40 %)。
&&乙类非金属矿山多,共有641家,占87.8 %;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矿山少,共计78家,仅占10.7 %(其中,煤炭5家,金属7家,甲类非金属66家);矿泉水企业11家,占1.5 %。
&&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中&小型矿山多(共有75家,占96.2 %),大型矿山少(仅有3家,占3.8 %)。
&&甲类非金属矿,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多,共有47家(大型2家,中型3家,小型42家),占72.3 %;其它甲类非金属矿山少,仅有18家,占27.7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高达60609.00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2.74 %;砖瓦用粘土矿业产值10233.28万元,占10.59 %;水泥用大理岩矿业产值9790.10万元,占10.13 %;建筑用石矿业产值9073.32万元,占9.39 %;钼矿矿业产值5345.00万元,占5.53%。即煤炭、砖瓦用粘土、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和钼矿5种矿产矿业产值为95050.70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98.39 %。其它矿产矿业产值1558.65万元,仅占1.61 %。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努力建设低碳、环保、&绿色矿山&。矿山企业在&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边生产、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十一五&期间,恢复治理的矿山共37家, 治理面积58.9公顷,投入资金总计91.8万元。其中,砖瓦用粘土矿山33家,治理面积5.3公顷,投入资金26.8万元;煤炭矿山2家,治理面积28.6公顷,投入资金45.0万元;哈尔滨松江铜矿治理面积20.0公顷,投入资金10.0万元;阿城新明大理岩矿治理面积5.0公顷,投入资金10.0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了哈&牡公路阿城区亚沟&平山段及尚志段两侧、哈&同公路方正县大砬子段两侧、哈尔滨二龙山旅游区、阿城松峰山旅游环线、哈尔滨市玉泉国际狩猎场、通河县大通河、依兰县达连河镇、通河县铧子山、依兰县丹青河等废弃的建筑用石和建筑用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省级)11个,投入资金总额5743万元,治理总面积862.99公顷。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也有效地改善和恢复了高速公路两侧、自然风景旅游区周边和矿区的地质地貌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2008年,我市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总计2126.38公顷。其中,开采砖瓦用粘土、煤炭、建筑用石、金属矿产、建筑用砂、其它矿产占用破坏土地分别为857.79公顷、691.36公顷、466.28公顷、69.52公顷、33.11公顷、8.32公顷。依兰煤矿年排放矸石量1700万吨,综合利用200万吨,治理率为11.76 %。现有矸石山3个,总计矸石量11500万吨,占地130公顷。
总体上看,由于矿山数量多、分布广,个别地区破坏严重,历史欠账较多,地方财力有限,致使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5、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地球化学测量和重力测量等基础地质工作滞后,找矿靶区和远景区少,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基础薄弱。
(2)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少,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低,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山后备基地不足。在126处矿产地中,达到详查以上的23处,占18.3 %(详查16处、勘探7处);详查以下的103处,占81.7 %(预查16处、普查87处)。
(3)矿产开发布局不尽合理,矿山数量偏多,特别是乙类非金属矿山数量大(共有641家,占矿山总数的87.8 %)。
(4)矿产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矿产品&原字号&多,深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低。水泥用大理岩矿山47家,生产能力达到大型的仅有3家;依兰煤矿与煤炭共伴生的煤层气、油页岩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大理岩矿山全部生产水泥用大理岩,没有重碳酸钙粉等深加工产品。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煤炭、大理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开采产生的崩塌、水土侵蚀、地面塌陷、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等,恢复治理率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生产矿山边生产、边治理不彻底。
(四)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
&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能源、矿产资源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大。2009年,全市煤炭消费量2461.2万吨、石油加工量301.6万吨、水泥产量921万吨,分别是当年煤炭产量的7.85倍、原油产量的19.46倍、水泥用大理岩产量的2.62倍。即我市已发现、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明,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较低。规划期内,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矿产有:超贫磁铁矿、钼矿、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仅能部分保障的是: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而煤炭、石油、铁矿、铜矿、铅锌矿、硫铁矿、玻璃用硅质原料等大宗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短缺或严重短缺。
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实现找矿突破,逐步解决矿产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哈尔滨在省内的地缘和区位优势,依靠科研院所、大学、地勘单位、民营矿业公司、矿山企业等矿业部门在省会城市聚集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宽松政策、友好环境,最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探明我市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为省、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以绿色、环保、低碳为目标,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力度,促进&绿色矿山&建设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2015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得到加强,实现找矿突破
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重要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任务,新发现一批能源、金属矿产找矿远景区、找矿靶区与矿产地,矿山建设后备基地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加大重要矿产地的详查、勘探力度,提升资源储量级别和保有储量比例,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的能力有所提高。石油、天然气、地热、煤炭、煤层气、油页岩、铜、铅、锌、钼、金、银、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等商业性矿产勘查取得明显成效;阿城白岭铜锌矿、大砬子铁多金属矿等重要矿产地的勘查程度得到提高,哈尔滨松江铜矿等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突破。到2015年,拟投放探矿权70个左右,力争新发现矿产地20处。其中,能源5处(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石油、地热各1处);有色金属6处(铜、铅、锌各2处);贵金属2处(金、银各1处);非金属7处。预测新增资源量(333以上):煤炭5000万吨、油页岩1亿吨、铜(金属)7万吨、铅锌(金属)3万吨、金(金属)5吨、银(金属)200吨、超贫磁铁矿(矿石)3000万吨。
2、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得到有效调控
到2015年,我市煤炭、铁矿、钼矿、饰面石材、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矿产开采的调控指标如下:
专栏4&&&&&&&&&&&&& &&&&&&&&&&主要矿产开采调控指标
砖瓦用粘土
3、矿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优化
矿产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矿山数量控制在600家左右,比2008年的730家减少17.8%。在8个矿产重点开采区的支撑下,发展壮大3个矿产开发基地,逐步形成与全市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矿业发展新格局。
4、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别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尾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25 %以上,煤矸石利用率提高到70 %以上,废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30 %以上。
5、实施&绿色矿山&示范工程,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规和监督管理及预测预报体系基本建立,实施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矿山&三废&处理率、综合利用率和环境恢复治理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历史遗留矿山和新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分别提高到25 %和75 %以上。
2020年目标展望
1、基础地质工作进一步加强,矿产勘查程度显著提高
矿产勘查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资金投入显著增加。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及重要非金属矿产勘查进一步加强,矿山建设后备基地紧张的局面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较大幅度的提高。
2、矿业开发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
矿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科学合理;煤炭、煤层气、油页岩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大幅度增强;开采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既有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又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先进的采、选、冶技术和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3、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实现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监督管理实现系统化、网络化。矿山固体废物和矿山废水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尾矿、煤矸石和其它废石综合利用率、煤矿矿井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全面提高,建设&绿色矿山&目标基本实现。
1、鼓励勘查区。按照发挥优势,科学勘查,集中投入,早出成果的原则,共划出石油、天然气、地热、有色金属、金矿等鼓励勘查区19个。
&&石油、天然气鼓励勘查区2个:双城市万隆&临江石油天然气鼓励勘查区(Gk 2)位于双城市西部,面积1712.29平方千米;通河&方正石油天然气鼓励勘查区(Gk 16)位于通河县(松花江北岸)与方正县(松花江南岸)接壤的沿江平原区域,面积1483.01平方千米。
&&地热鼓励勘查区2个:团山&临江地热鼓励勘查区(Gk 1)位于哈尔滨城区西缘,由北至南跨越呼兰区、道里区、南岗区、双城市,呈北东向条带状,面积3401平方千米;方台&青岭地热鼓励勘查区(Gk 3)位于哈尔滨城区东缘,由北至南跨越呼兰区、松北区、香坊区、双城市,呈北东向条带状,面积1049.94平方千米。
&&有色金属鼓励勘查区11个:巴彦县&木兰县蒙古山
(Gk 4),通河县杨木顶子(Gk 5)、关松镇(Gk 6),宾县&阿城区头道川(Gk 9)、明礼(Gk 14)、弓棚子(Gk 13),阿城区三合屯(Gk 10)、五道岭(Gk 11),五常市哈大塘(Gk 12),延寿县生产沟(Gk 15),尚志市冷山(Gk 19)。总面积1428平方千米。
&&金矿鼓励勘查区4个:依兰县峪兴(Gk 7)、大砬子(Gk 8);五常市宝龙店(Gk 17)、蛤拉河(Gk 18)。总面积607平方千米。
2、禁止勘查区。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水源地、航电枢纽工程、铁路、国道、省道一定范围内;基本农田、古遗址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军事管理区为矿产资源禁止勘查区。共划出磨盘山水源地等禁止勘查区12个。禁止勘查区内不批准新的探矿权,逐步实现禁止一切矿产资源的勘查活动。
、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落实省级规划在我市辖区划出的宾县弓棚子勘查规划区块等,共计40个。
(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以国家专项勘查基金为主,开展重要矿产调查评价项目4个。
1、1/5万矿产地质调查(Kd 3)
规划期内,完成高丽帽、料甸、松江镇、全孝屯、中立屯、北安、玉泉镇、小岭、八家子、平山、南哈拉河、张家湾等1/5万矿产地质调查12个图幅,总面积约4355平方千米。调查评价的重点矿种是铜、铅、锌、钼、金、银。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滨东地区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调查评价(Kd 2),面积10000平方千米。调查评价的重点矿种是铜、铅、锌、钼、钨、金、银。
&&尚志市蜜蜂屯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调查评价(Kd 4),面积194平方千米,调查评价的重点是斑岩型铜(钼)矿床。
&&依兰县达连河地区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矿产调查评价(Kd 1),面积863平方千米。调查评价的重点是提高与煤炭共伴生的煤层气、油页岩的勘查程度及其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出让探矿权,积极推进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1、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的宏观调控方向
&&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地质矿产勘查的法律、法规及我省的有关政策规定、指导方针、勘查规划等,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鼓励国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和自然人投资开展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并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重点矿产勘查:根据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地质成矿条件,以铜、铅、锌、钼、金等为主攻矿种,积极推进商业性矿产勘查。规划期内,预实施矿产资源重点勘查项目43个。
&&鼓励勘查矿种: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油页岩、地热、铁、铜、铅、锌、钼、金、银、水泥用大理岩、钾长石、蛇纹岩、硫铁矿、硅石、水晶、饰面石材等。
&&限制勘查的矿种:石墨。
&&禁止勘查的矿种:砂金和泥炭。
2、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的鼓励措施
依照国家和我省的相关政策,制定国内外投资者在我市从事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并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求投资者或合作单位具有一定的资本保障;为投资者查阅有关地质资料提供必要的协助。
1、为保证勘查秩序得到有效规范,接受探矿权人的委托,凡承担勘查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核定颁发的固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得无证勘查。
2、要重点对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钼及重要非金属矿产如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玻璃用脉石英等开展勘查工作。
3、要严格执行年度最低勘查投入制度,对未完成年度最低投入的,要即时停止其勘查权,严禁圈而不探和倒卖矿权。
4、要严格实行一矿为主,综合勘查的资源最佳利用的政策,防止探富弃贫,探大弃小,探浅弃深,探中弃边的短期行为。
5、要严格执行国家业已颁布的有关勘查标准和规范,防止乱探滥查和长期申请短期操作行为。
6、要执行安全勘查的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确保好矿探出,人身安全,设备完好,秩序井然。
&&鼓励开采的矿产和鼓励开采区。确定鼓励开采矿产的原则是:已探明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好,符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和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符合本《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具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条件。规划期内,我市鼓励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页岩、铁、铜、铅、锌、化肥用蛇纹岩、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建筑用石、矿泉水等。共划出依兰煤层气油页岩等鼓励开采区8个。在矿业权总量指标调控下,对鼓励开采区优先投放采矿权;支持社会资金进入鼓励开采区投资,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提高回采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限制开采的矿产。限制开采石墨和砖瓦用粘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的有关要求和哈尔滨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坚决禁止占用和破坏耕地开采砖瓦用粘土。控制砖瓦用粘土的开采总量和采矿权投放数量,新设采矿权要经过严格的规划论证,不得随意扩大资源占有量和企业生产规模。
&&禁止开采的矿产和禁止开采区。禁止开采砂金和泥炭。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水源地、航电枢纽工程、铁路、国道、省道一定范围内;基本农田、古遗址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军事管理区为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共划出磨盘山水源地等禁止开采区12个。禁止开采区内不批准增设新的采矿权,逐步实现禁止一切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落实省级规划在我市辖区划出的宾县孙家窑开采规划区块等,共计7个。
为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实现市委、市政府&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目标,以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后续加工为依托,对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期内,我市要在开发建设依兰煤层气油页岩等8个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双城石油天然气、阿城&宾县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和依兰&通河&方正煤炭建材非金属3个矿产开发基地。在矿产资源重点开采区和矿业基地的建设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把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
1、矿产开发基地
(1)双城石油天然气矿产开发基地(Kj1),位于双城市西北部,面积932.26平方千米。即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大庆石油天然气矿业经济区&的东南隅(大庆油田双城小区块),属大庆油田南部的边缘地带。区内有砖瓦用粘土矿山7家,小型。2008年开采砖瓦用粘土4.501万立方米,产值270.0万元。截至2010年10月,大庆油田双城小区块共有探采石油井近300口。2009年,生产油井237口,开采原油约15&16万吨,矿业产值约3.8亿元,上缴地方税收(国税和地税)约7600万元。围绕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2010&2012年,双城市将全力打造&环哈南&和&长双哈经济带&,建成税收超亿元的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工业项目区和周家工业园区,同时加快临江石油开发区建设,用5年时间建成税收超3亿元的双城临江石油新区。
(2)阿城&宾县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Kj2),位于哈尔滨东部,面积1672.71平方千米(不包括:二龙山&长寿山和横头山&松峰山禁止开采区)。即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滨东建材非金属矿业经济区&,区内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市较重要的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生产基地,共有矿山企业274家。其中,铁矿、铜铅锌矿、铅锌矿、锌矿各1家,小型;铁锌矿2家,小型;钼矿1家,中型;天然石英砂1家,小型;陶粒用页岩1家,中型;饰面用花岗岩2家,小型;水泥用大理岩42家(大型3家、中型2家、小型37家);建筑用石209家(大型44家、中型104家、小型61家);砖瓦用粘土11家,小型;矿泉水1家,小型。2008年,开采铁(矿石)0.125万吨,产值50.0万元;开采铁锌(矿石)3.5万吨,产值352.94万元;开采铜铅锌(矿石)0.019万吨,产值8.7万元;开采钼(矿石)37.1万吨,产值5345.0万元;开采饰面用花岗岩1.349万立方米,产值363.0万元;开采水泥用大理岩596.87万立方米,产值9290.6万元;开采建筑用石545.159万立方米,产值6378.65万元;开采砖瓦用粘土8.89万立方米,产值332.0万元;开采矿泉水0.1万吨,产值23.62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22144.51万元。该矿业经济区距哈尔滨城区近,铁路、公路交通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缘和区位优势。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水泥用大理岩和建筑用石的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积极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促进以大型矿山企业为主体的联合重组,壮大水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要巩固和加强煤炭、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在我市矿业经济中的优势和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3)依兰&通河&方正煤炭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Kj3),位于依兰、通河、方正3县交界处,面积1695.32平方千米。区内煤炭和建筑用石资源较丰富,有2个矿产资源重点(鼓励)开采区,现有矿山39家。其中,煤炭5家(大型1家、小型4家);建筑用石12家,小型;建筑用砂12家,小型;砖瓦用粘土10家,小型。2008年,开采煤炭409.9万吨,产值60609.0万元;开采建筑用石16.08万立方米,产值83.57万元;开采建筑用砂1.91万立方米,产值10.35万元;开采砖瓦用粘土4.93万立方米,产值222.6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60925.52万元。依兰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要统筹规划,促进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的整装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依兰煤层气油页岩重点(鼓励)开采区为支撑,促进与煤炭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高煤炭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应用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程度,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与企业联合重组,走集约化、规模化开采之路。巩固和加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我市矿业经济中的优势和支柱性产业地位。加强建筑用石(砂)和砖瓦用粘土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高建筑用石(砂)和砖瓦用粘土开采规模和矿产品的档次。形成以煤炭、煤层气、油页岩、建筑用石(砂)生产加工一体化的矿产开发基地。
规划期内,要积极改善矿产开发基地的投资环境,努力保障矿山企业发展的必要用地需求;支持和鼓励大型矿山企业发展,引导小型矿山企业联合重组,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优先安排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专栏5 &&&&&&&&&&&&&&&&&&&&&&&&&矿&产&开&发&基 &地&& &
县、市、区
双城石油天然气
矿产开发基地(Kj1)
砖瓦用粘土
(石油、天然气)
(未含石油)
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Kj2)
铁、铜、铅锌、钼、
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石、
水泥用大理岩、砖瓦用粘土
依兰&通河&方正
煤炭建材非金属
矿产开发基地(Kj3)
煤炭、煤层气、油页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
占矿山总数和矿业总产值(%)
2、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
(1)西集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Zc1 Gc1),位于巴彦县西集镇,面积42.52平方千米。区内建筑用石资源较丰富,现有矿山8家。其中,建筑用石7家(大型2家、小型5家);砖瓦用粘土1家,小型。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17.08万立方米,产值75.08万元;开采砖瓦用粘土6.264万立方米,产值112.0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187.08万元。该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距哈尔滨城区近,公路交通运输便捷,具有优越的地缘和区位优势。要加强建筑用石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提高建筑用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哈尔滨城市和新农村建设。
(2)糖坊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Zc2 Gc2),位于宾县西北隅,紧邻哈尔滨松花江大顶子水利枢纽工程,面积47.15平方千米。区内建筑用石资源较丰富,现有建筑用石矿山6家(中型2家、小型4家)。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43.28万立方米,产值340.8万元。该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距哈尔滨城区近,公路、水运交通便捷,具有优越的地缘和区位优势。要加强建筑用石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提高建筑用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哈尔滨城市和新农村建设。
(3)巴彦&木兰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Zc3 Gc3),位于巴彦县东缘中部与木兰县西缘中部交界处,面积281.05平方千米。区内建筑用石资源较丰富,现有矿山7家。其中,建筑用石6家(中型3家、小型3家);建筑用砂1家,小型。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15.31万立方米,产值59.9万元。该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距哈尔滨城区较近,公路交通运输较便捷,具有较优越的地缘和区位优势。要加强建筑用石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提高建筑用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4)岔林河&大通河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Zc4 Gc4),位于通河县岔林河和大通河水库一带,面积655.79平方千米。区内建筑用石(砂)资源丰富,现有矿山24家。其中,建筑用石9家(中型1家、小型8家);建筑用砂15家,小型。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20.76万立方米,产值130.46万元;开采建筑用砂3.59万立方米,产值15.28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145.74万元。该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距通河、方正县城区较近,公路交通运输较便捷。要加强建筑用石(砂)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提高建筑用石(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5)通河&方正石油天然气重点(鼓励)开采区(Zc5 Gc5),位于通河县(松花江北岸)与方正县(松花江南岸)接壤的沿江平原区域,面积1483.01平方千米。区内现有矿山15家,均为小型。其中,水泥用大理岩1家,建筑用石5家,砖瓦用粘土9家。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15.64万立方米,产值253.0万元;开采砖瓦用粘土6.15万立方米,产值344.5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597.5万元。哈&同高速公路和松花江水运由西至东通过,交通便捷,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要加强建筑用石和砖瓦用粘土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高矿山开采规模和矿产品的档次。通河、方正县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至2010年10月,区内共完成石油钻井11口(通河县9口、方正县2口)。其中,方4井压裂后自喷求产,日产原油78.79吨,日产天然气22522立方米。2010&2011年冬季,计划在方正县布设石油探井2口,继续推进区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要以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作为改变我市能源结构构成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契机,提高能源矿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6)新兴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Zc6 Gc6),位于通河县东部,面积177.17平方千米。区内建筑用石(砂)资源较丰富,现有矿山9家,均为小型。其中,建筑用石3家,建筑用砂6家。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9.66万立方米,产值69.81万元;开采建筑用砂0.58万立方米,产值3.6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73.41万元。该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距依兰煤矿较近,公路、水运交通便捷。要加强建筑用石(砂)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提高建筑用石(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依兰&通河&方正煤炭建材非金属矿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
(7)依兰煤层气油页岩重点(鼓励)开采区(Zc7 Gc7),位于依兰、方正、通河三县交界处,面积309.06平方千米。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现有矿山11家。其中,煤炭5家(大型1家、小型4家);建筑用砂1家,小型;砖瓦用粘土5家,小型。2008年,开采煤炭409.9万吨,产值60609.0万元;开采砖瓦用粘土2.47万立方米,产值123.42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60732.42万元。要积极推进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的整装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开采规模和矿产品的档次。提高煤矸石和矿井废水的综合利用程度,逐步减少实心粘土砖产能,扩大空心砖和粉煤灰等替代粘土的新型墙体材料产能。加强砖瓦用粘土开采的监督管理,稳步提高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砖瓦用粘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8)平房屯超贫磁铁矿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Zc8 Gc8),位于五常市牤牛河与拉林河交界处,面积250.13平方千米。区内建筑用石资源丰富,现有矿山21家,均为小型。其中,建筑用石14家,砖瓦用粘土7家。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52.30万立方米,产值399.2万元;开采砖瓦用粘土12.69万立方米,产值286.25万元。合计矿业总产值685.45万元。该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距哈尔滨城区较近,铁路、公路交通便捷。要加强建筑用石和砖瓦用粘土开采的监督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生产规模和矿产品档次。提高建筑用石和砖瓦用粘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五常市平房屯超贫磁铁矿磁性铁平均品位mFe 9.07 %,估算资源量2534.30万吨。其属于跨规划期的勘查&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分四期),设计日处理矿石2万吨,日生产铁矿粉(品位60 %)0.4万吨,年实现产值12亿元,上缴税收2.04亿元。
规划期内,要加强对矿产重点(鼓励)开采区的监督管理,加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已有采矿权数量,使资源向优势明显、开采技术和设备先进的大中型矿山集中。要统筹规划重点(鼓励)开采区的矿产开采活动,严格遵守《规划》制定的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对于未开展大规模开采活动的区域,要科学划分开采区块;对于已进行大规模开采活动的区域,要优化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矿产资源重点(鼓励)开采区,优先安排国家、省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在用地和矿业权审批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促进大中型现代化矿山建设。
专栏6&&&&&&&&&&&&&&&&&&&&&&& 矿产资源重点(鼓励)开采区
县、市、区
西集建筑用石
重点(鼓励)开采区(Zc1 Gc1)
砖瓦用粘土
糖坊建筑用石
重点(鼓励)开采区(Zc2 Gc2)
巴彦&木兰建筑用石
重点(鼓励)开采区(Zc3 Gc3)
岔林河&大通河建筑用石
重点(鼓励)开采区(Zc4 Gc4)
通河&方正石油天然气
重点(鼓励)开采区(Zc5 Gc5)
建筑用石、
砖瓦用粘土
新兴建筑用石
重点(鼓励)开采区(Zc6 Gc6)
依兰煤层气油页岩
重点(鼓励)开采区(Zc7 Gc7)
方正县、通河县
煤炭、建筑用砂
砖瓦用粘土
超贫磁铁矿建筑用石
重点(鼓励)开采区(Zc8 Gc8)
超贫磁铁矿
占矿山总数和矿业总产值(%)
&&&& 65.21
(三)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1、调控主要矿产开采量
2015年我市煤炭开采量控制在450万吨以下,在2008年开采煤炭409.9万吨的基础上提高10 %。
2015年我市铁矿开采量达到150万吨,是2008年开采铁矿
3.644万吨的41倍。铁矿开采量增加部分,是超贫磁铁矿矿山铁矿石的预测开采量。
2015年我市钼矿开采量控制在30万吨以下,在2008年开采钼矿37.1万吨的基础上减少7.1万吨。
2015年我市水泥用大理岩开采量达到800万吨,是2008年开采水泥用大理岩405.44万吨的2倍。
2015年我市饰面石材开采量达到30万立方米,在2008年开采饰面石材23.29万立方米的基础上提高近30 %。
2015年建筑用石开采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在2008年开采建筑用石927.166万立方米的基础上提高18.7 %。
2015年我市建筑用砂开采量达到55万立方米,在2008年开采建筑用砂45.9万立方米的基础上提高20 %。
2015年我市砖瓦用粘土开采量控制在290万立方米以下,在2008年开采砖瓦用粘土293.02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减少3万立方米。
2、采矿权投放数量
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开发程度。加强采矿权管理,合理确定采矿权投放数量,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到2015年全市矿山数量控制在700家以内,在2008年的730家的基础上减少4.1 %。其中,能源、金属和甲类非金属矿产(水泥用大理岩除外)的采矿权数要有所增加,乙类非金属矿产的采矿权数要有所的减少。
1、调整优化矿山规模。按照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占有资源储量相适应的原则,制定我市大中小型矿床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科学合理制定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持以优并劣、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企业平等协商,采取收购、参股、兼并等形式,加大矿山整合力度,提高矿山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促进矿产资源向设备精良的优势矿山聚集。通过资源整合,使矿山数量有所减少,逐步改变我市矿山企业小、散、多的局面,形成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调整优化矿产品结构。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开辟新领域,增加新产品,提高矿产资源选冶及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减少原字号产品销售份额,研制生产高、精、新型矿产品,扩大新型矿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3、调整改进开采技术与工艺。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工艺,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和应用新的、先进适用的选冶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全面提高矿山采、选技术。已开发生产的矿山,以企业自身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提高金属矿产开采能力,充分利用尾矿、边角矿等各种资源,实施规模开采,集中选冶。加强非金属工程材料和建筑材料产品的加工技术研究,普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开展大理岩等非金属矿超细、提纯、改性技术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1、综合勘查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对共伴生矿产没有进行综合勘查设计的,不得批准或出让探矿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建设项目设计书,对共伴生矿产和低品位矿石、难利用的矿产资源必须制定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要统筹规划,促进依兰煤层气油页岩建筑用石重点(鼓励)开采区的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的综合勘查和开发。鼓励矿山企业引进或研发高效选矿技术和设备,或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低品位、难利用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2、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三率&指标,鼓励技术创新,选用安全、高效的采选技术。研究试验超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回采率。限制金属矿山使用房柱式采矿法,推广饰面石材线锯开采的新方法。
3、积极推进矿山尾矿及废物的综合利用。鼓励矿山企业逐步减少尾矿或进行无尾矿生产,促进各种废物尽可能就地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对金属矿山尾矿,开展有益元素的提取技术研究,通过开发应用新的选矿技术充分回收可利用资源;对煤炭和非金属矿山废物,开展深加工技术和矿物废料利用研究,开发替代能源、建筑材料、矿物肥料等新产品,拓宽应用领域。对矿坑水、洗选矿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4、建设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11~2015年,我市拟申报建设&哈尔滨铜锌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区内有宾县弓棚子铜矿和阿城区五道岭钼矿、小岭镇白岭铜锌多金属矿、苏家屯铁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包括:弓棚子铜矿区尾矿砂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弓棚子铜矿区井下伴生钨钼矿石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五道岭钼矿采空区处理、矿柱回收、深部开采示范工程、白岭铜锌铁2500吨/日低品位多金属共伴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部署,我市将把哈尔滨铜锌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的中小型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促进我省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组织申报与实施相关工作的函》,2011~2015年,我市拟申报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4个,其中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阿城)有限公司3个(矿山废石综合利用、矿山废物综合利用、矿山尾矿资源和废渣综合利用),中煤龙化哈尔滨矿业有限公司1个(利用煤矸石烧结矸石砖)。
1、采矿权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与开发矿种、拟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员及其他条件。
2、具备完整的、经资质机构评审备案的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等有关文件,具有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矿山设计部门提交的矿山设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符合要求的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3、生产工艺和产品符合国家《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开发的矿种、矿区及矿山规模符合省、市级矿产资源规划,与我市矿业布局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协调一致。矿山生产规模与其所占用的资源储量相适应。未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的矿山开采项目不准开工建设。
4、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达到规定要求。开采共伴生矿产必须有符合要求的综合利用方案和指标。对暂时难以回收利用的有用组分应有具体的保护措施。生产流程符合安全要求,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评价,建有可靠的安全生产设施。
1、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
本《规划》将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及古遗址等,确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共划出磨盘山水源地等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12个。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内,要逐步关闭现有生产矿山,并尽快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恢复。不再审查批准进入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核心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及古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矿产勘查(详查、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2、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
对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容易引发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并严重危害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区域,确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共划出阿城区阿什河等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13个。
《规划》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是我市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集中分布的区域。区内生产和新建矿山企业必须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报告&的要求,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治理。闭坑矿山,其采矿权人应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对被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并经省国土资源、财政和环境保护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3、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
对由于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地质环境极大破坏、现状评估影响严重的矿山集中区和&三线两区&的一定范围,确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本《规划》共划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5个。
&&呼兰建成区周边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Zz 1),面积约329.26平方千米。区内有矿山16家,属生产矿山,开采矿种为砖瓦用粘土,占用破坏土地约37.02公顷。
&&哈&肇公路沿线Zz 2),面积约990.44平方千米。区内有矿山39家,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石(砂)和砖瓦用粘土,其中生产矿山36家,停产1家,废弃矿山2家,占用破坏土地约73.32公顷。
&&哈尔滨建成区南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Zz 3),面积约336.93平方千米。区内有矿山19家,属生产矿山,开采矿种为砖瓦用粘土,占用破坏土地约63.78公顷。
&&哈&同公路沿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Zz 4)2011.30平方千米。区内有矿山47家,其中生产矿山38家,停产矿山3家,关闭矿山1家,废弃矿山5家,占用破坏土地约520.49公顷。
&&哈&牡铁路沿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Zz 5),面积约1600.72平方千米。区内有矿山41家,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石和砖瓦用粘土,其中生产矿山36家,废弃矿山5家,占用破坏土地约76.74公顷。
上述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涉及矿山开采的矿产为煤炭、建筑用石(砂)和砖瓦用粘土。要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减少矿山数量,提升开采规模和矿产品的档次。提高煤矸石和矿井废水的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减少实心粘土砖产能,扩大空心砖和粉煤灰等其它替代粘土的新型墙体材料产能。加强建筑用石(砂)和砖瓦用粘土开采的监督管理,稳步提高煤炭和建筑用石(砂)等矿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二)新建、生产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准入条件。新建矿山必须建立在省、市规划划定的矿产资源鼓励和允许开采区,以及通过环保措施可达到要求的限采区内。不准在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旅游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以及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新建矿山及矿山选冶企业;不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频发区采石、采砂及取土。
&&必须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严格执行新建矿山必需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同时&(同设计、同施工、同使用)制度。采矿权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应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等有关的资料。对矿山的采选活动将给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较大的,或未有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有效措施的,或遭受破坏后难以治理恢复的申请,一律不予批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和矿山用地的审批。对水、土、大气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必须控制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确定的指标之内。不得因采矿活动,诱发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不具备防治措施的新建矿山,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纳入矿山建设总投资预算,实行建设、生产、闭坑全过程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管力度,明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法人)的环境保护责任。依法签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书,按规定缴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确保防治工程及时到位。矿山投产后,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治理。
2、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加大矿山环境治理投资力度。采矿权人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监督实施。依法明确矿山企业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法定责任,促进矿山企业自觉有序地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奖惩分明。
&&严格控制矿山&三废&的排放指标。矿山&三废&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省规定的标准。加强对尾矿、废石、废渣等废弃物专门排放场所的管理,防止自燃、溢流、渗透和崩塌,保证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危害。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加强对煤矸石堆、废
石堆、尾矿坝,以及由于采矿活动可能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防治,避免或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加强执法力度。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对矿山各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及监控。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超标排放&三废&、肆意侵占污染破坏土地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安全生产要求超能力生产、未按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未采取防突措施、未经&三同时&审查验收的矿山企业,环境、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有关部门要及时收回所有证照。对拒不停产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及时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所有证照。
3、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严格执行矿山闭坑报告审批和环境治理成果论证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关于矿山闭坑的管理规定,加强监督。矿山关闭前,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采矿权人要按照批准的环境治理方案履行治理责任。按要求履行了闭坑程序,完成各项闭坑工程,治理结果是否合格,要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验收认定。达到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要求后,方能批准闭坑。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的征收和使用。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没有按预期要求达到治理标准的矿山,没收其履约保证金,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整治。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治理与恢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制定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治理规划,结合国家投入和地方财力,有计划的分期完成辖区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和《规划》目标,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分为近期(2009~2015年)和远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实施。
1、近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2009~2015年)
《规划》确定近期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矿山67家。其中,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中7家(生产矿山3家、关停矿山3家、废弃矿山1家);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中30家(生产矿山1家、废弃矿山29家);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中13家(生产矿山1家、废弃矿山12家);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以外的17家(生产矿山7家、关停矿山1家、废弃矿山9家)。治理总面积约107.40公顷。
2、远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2016~2020年)
《规划》确定远期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矿山300家。其中,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中19个;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中150个;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以外的131个。治理总面积约1271.76公顷。
1、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管理制度。根据规划目标和市场供需形势,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将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和县(市)区。包括矿业权投放数量、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整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
2、建立规划评估调整机制。对规划实施进行阶段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阶段计划制定和规划调整的主要依据。经阶段性评估,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内容,规划管理部门应适时提出调整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3、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机制。制定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将规划实施监管纳入综合考评和执法监察范畴,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会同规划管理机关负责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以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为重点,全面落实矿业权有偿取得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完善矿业权市场运行规则。明确矿业权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矿业权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繁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矿业权流转运行机制;重点建设矿业权一级市场,积极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强矿产资源需求预测,适时、适度投放矿业权,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规范矿业权二级市场,依法加强矿业权转让管理,引导矿业权人依法处置矿业权,实现矿业权的有序流转。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防止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和炒卖矿业权等行为发生。
1、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业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扩大找矿成果,加快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立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宣传并促使采矿权人树立采矿全成本意识,营造有利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市场环境。建立奖罚分明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激励机制。发挥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矿产资源保护项目建立、提供贴息贷款等财税制度的杠杆调节作用,支持、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石及尾矿,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鼓励研究开发、引进和应用先进采选冶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矿产资源二次开发利用。
3、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全面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成本约束机制。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凡在本市从事矿产开采活动的采矿权人,均需按规定缴存保证金,促进矿山企业增强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责任意识。对处于生产阶段的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以企业自身投入为主,国家鼓励性资金投入为辅;对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目前处于开发后期阶段经济效益较差的国有矿山企业,采取政府补贴和企业分担的资金投入形式;对历史上形成的废弃、闭坑、无明确责任人且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的矿区,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政府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治理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治理。
通过公示、标牌、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强规划宣传;建立规划管理公开制度,公开规划目标、规划要求、管理程序、审批结果,公开规划落实与执行情况,拓宽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渠道,保证规划的全方位落实。
&&最新图文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六次常务委员会审...
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在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办公地址:哈尔滨市一曼街173号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8:00
联系电话:0 传真号码:3 电子邮箱:
承办单位: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
黑ICP备:号 &
总点击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轩岗梨园河煤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