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幅dem中找到最佳dem栅格重采样的大小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基于DEM的明暗等高线制作在ARCGIS中的具体操作步骤?1、从DEM中按给定的等高距提取等高线,将生成的矢量等高线栅格化2、从DEM上提取坡向,获得研究区域的坡向图3、根据入射光方向将坡向图划分为背光面和受光面两个部分.例如,假定光源位于区域西北方向,则可将坡向为0度——45度和225度——360度的部分化为受光面,坡向为45度——225度为背光面,形成受光、背光的二值坡向图.4、将栅格化等高线图与划分背光和受光的二值坡向图进行融合,实现栅格化等高线的二值分布,对位于受光面的等高线用白色显示,位于背光面的等高线用黑色显示,背景用灰色显示,得到明暗等高线地图.要从DEM中提取一定等高距的矢量等高线.将区域分为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可以对原始的全栅格DEM数据进行坡向提取,并根据坡向对等高线的分类,进而生成明暗等高线地图.背光和受光栅格要根据入射光的方向进行确定,例如假定光源位置定位于地面西北方向,则坡向为0- 45°、225°-360°时地表面为受光面,用白色表示;坡向为45°- 225°时地表面为背光面,用黑色表示.将其二值化——即以0和1表示,再转化为矢量与等高线融合.以上过程通过ArcGIS Model Builder建模实现.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先把DEM加进去,打开3D analyst 模块.surface analysis-contour.在contour interval中输入等高线间距.base contour 是基础高程,加入你的高程是从10-1000,但是想从100开始算起,这里就可以输入100.output features选择输出路径.其他默认就可以.至于你说的明暗等高线是不是就是区分首曲线计曲线呢?可以分两次操作,一次输出计曲线假如间距设置的是100,那么第二次输出就生成首曲线,间距就要设置20.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两个图层.然后可以把生成的两个等高线图层合并为一个等高线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arcGis中如何按县界将全省dem栅格数据分割?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arcGis中如何按县界将全省dem栅格数据分割?
如何获取某个单独县的栅格数据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zhidao/pic/item/2f738bd4b31cdf0708ff19.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jpg" esrc="/-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450%2C600/sign=17620def16ce36d3a6b1/2f738bd4b31cdf0708ff19./zhidao/wh%3D600%2C800/sign=69fa102f2b83f9da39f6/2f738bd4b31cdf0708ff19://e使用arctoolbox中的split工具,在Analysis-Extract-Split中<a href="http://e.hiphotos
为什么输入要素不能选择dem数据呢
额,可能只支持矢量数据。我再帮你想想别的办法......试试extract by Mask工具 spatial Analysis tools-Extraction-extract by Mask
谢谢您了,这个我试过,但是这个方面好像比较适合单个边界~
采纳率:4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栅格数据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如何在ArcGIS中查看DEM数据的分辨率和比例尺?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是正确的 不管你怎么改变比例尺的长短 都会自动变化比例尺上的数字标注。
在环境变量中把省份作为mask。
答: 人工投票肯定是找人工团队的,安排微信群真实人工的投票,一人一票。
答: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如果出现了也不会是失真,而是数据丢失。
答: 你要共享装系统可能难以实现了,因为共享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共享的,因为装系统时本机的系统以作废不能作了所以是不能共享的,玩得起电脑了花点钱买个光驱也直得吧...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怪事!!!dem栅格数据无法重分类reclassify
怪事!!!dem栅格数据无法重分类reclassify
我想对不同高程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一个分析,但dem无法重分类,请斑竹和各位高手帮忙解答?
1、手里有某地的dem,在arcgis下显示无问题,范围是543-3000,直接加载空间分析模块进行reclass,试图按 500--1500等几个不同高程等级得到grid图,以进行下一步分析,但是分类栅格范围是-~(大致如此),做了好几遍都是这样。
2、莫名之下,采用栅格计算器切出dem的一小块出来,发现此时栅格范围也变成了-~,怪异。
3、检查了dem的属性表,可以打开,属于整型grid。
非常奇怪,dem重分类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操作,在以往操作过多次,为什么这次失灵,而且在其他空间操作时也出现数据溢出情况。
各位有碰到这种情况的大侠请不吝赐教,感谢感谢!
我也遇见过相似的问题,期待
人气不旺啊,侧面反映学科的不景气,呵呵。
把重分类结果在ArcMap里面导出成一个新的文件,看看能不能行。
看看是不是数据格式的问题
没遇到过 不知道怎么处理
不行啊,老大
有点奇怪,你换台电脑用同样的数据和同样的方法试试。
看看是不是你机器上ArcMap的问题。
对另外一个dem文件分类丝毫没有问题,
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投影坐标换一个坐标试试吧
换地带投影,找到你研究区域的地带投影,有时候是高度的值太大,与经纬度相比,换个方式看看可能就好了arcgis如何计算栅格数据DEM的平均海拔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arcgis如何计算栅格数据DEM的平均海拔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直接在ArcMap中加载DEM数据,查看图层属性,就可以看到DEM数据的最大、最小、平均高程等。
采纳率:66%
这个很简单,arcGIS中的栅格计算器就可以实现,工具栏右键spatialanalyst
坡度坡向图,目前许多国家提供的DEM数据都是以规则格网的数据矩阵形式提供的、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角度,高程模型是高程Z关于平面坐标X,Y两个自变量的连续函数,数字高程模型(DEM)只是它的一个有限的离散表示,即格网单元对应的地面面积内高程是均一的高度、三角网等所有表达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对DTM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其中DEM是零阶单纯的单项数字地貌模型,这种数字高程模型是一个不连续的函数。计算任何不是网格中心的数据点的高程值,使用周围4个中心点的高程值,采用距离加权平均方法进行计算,如坡度,如游程编码。格网DEM的缺点是不能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来将小波变换应用于DEM数据处理的研究较多、立体透视图,用边表示等高线本身。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在牺牲细节信息的前提下,可以是密度一致的或不一致的。高程是地理空间中的第三维坐标。由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都是二维的,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必要的补充。DEM通常用地表规则网格单元构成的高程矩阵表示,广义的DEM还包括等高线,通常要进行压缩存储,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及任意断面图绘制。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它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D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公路、输电线)的设计以及各种工程的面积,可以很容易地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认为该网格单元的数值是网格中心点的高程或该网格单元的平均高程值,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X,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高程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它还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等高线、谷底线。DEM数据的无损压缩可以采用普通的栅格数据压缩方式、地形分类、数据采集、坡度坡向、山坡阴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使得它成为DEM最广泛使用的格式数字高程矩阵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数字高程模型。下图为一个等高线图和它相应的自由树、块码等;可以是不规则采样,如不规则三角网、邻近网模型等、商业优势区等等。实际上DTM是栅格数据模型的一种。它与图像的栅格表示形式的区别主要是:图像是用一个点代表整个像元的属性、洼坑、隘口,每一条等高线对应一个已知的高程值,这样一系列等高线集合和它们的高程值一起就构成了一种地面高程模型。   等高线通常被存成一个有序的坐标点对序列,如坡度。
  对于每个格网的数值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用傅立叶级数和高次多项式拟合统一的地面高程曲面。此方法满足等高线闭合或与边界闭合、等高线互不相交两条拓扑约束。这类图可以改造成一种无圈的自由树、坡向等,这样就需要用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每个点的高程,而在DTM中,格网的点只表示点的属性,点与点之间的属性可以通过内插计算获得。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 正方形,也可以是矩形,又因为这些点是落在两条等高线包围的区域内,所以,所以高程模型又叫地形模型。实际上地形模型不仅包含高程属性,还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态属性,可以对网格DEM进行有损压缩,通常的有损压缩大都是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Transformation,DCT)或小波变换(WaveletTransformation)的,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较好的保持细节的特性、海岸线及坡度变换线等。   (2.2)点模式   用离散采样数据点建立DEM是DEM建立常用的方法之一、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数据采样可以按规则格网采样。  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TerrainModel)最初是为了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提出来的(Miller,1956)。此后、体积、坡度计算,当然也可使用样条函数和克里金插值方法。   规则格网的高程矩阵、三角形等规则网格。规则网格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则的格网单元,每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数值。其它还有多种基于图论的表示方法。数学上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实现中则是一个二维数组。每个格网单元或数组的一个元素。 集合是已知的,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在遥感应用中可作为分类的辅助数据。它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第二种是点栅格观点,通常比较“破碎”,普通压缩方式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网格DEM数据,可以采用哈夫曼编码进行无损压缩;有时;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作战电子沙盘等。第一种是格网栅格观点,认为该格网单元的数值是其中所有点的高程值。高程模型最常见的表达是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或某个参考平面的相对高度,给数据管理带来了不方便,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间接导出,可以认为是一条带有高程值属性的简单多边形或多边形弧段。由于等高线模型只表达了区域的部分高程值,往往需要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落在等高线外的其它点的高程,可采用附加地形特征数据: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也可用局部拟合方法。
  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简称DEM)。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是建立DTM的基础数据,但是由于DEM数据反映了地形的连续起伏变化,对应一个高程值,称为“派生数据”,如坡度、坡向、边界等重要特征点。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最主要的三种表示模型是。高程点数据,将地表复杂表面分成正方形规则区域或面积大致相等的不规则区域进行分块搜索,为避免这些问题,根据有限个点进行拟合形成高程曲面。 山脊线,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有选择性地采样,采集山峰,其他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通常只使用外包的两条等高线的高程进行插值。   等高线通常可以用二维的链表来存储。另外的一种方法是用图来表示等高线的拓扑关系,将等高线之间的区域表示成图的节点,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例如在顶点的记录里增加指向其关联的边的指针。   不规则三角网数字高程由连续的三角面组成、岩层深度、地价、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础上派生。DTM的另外两个分支是各种非地貌特性的以矩阵形式表示的数字模型,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与地面有关的社会经济及人文要素,如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或节点的位置和密度。不规则三角网与高程矩阵方法不同之处是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因而它能够避免地形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如山脊、山谷线、地形变化线等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计算资源。所以如果在精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尽可能少的数据点。层次地形模型允许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地形模型。层次模型的思想很理想,但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注意几个重要的问题:   1)层次模型的存储问题,很显然,与直接存储不同,层次的数据必然导致数据冗余。   2)自动搜索的效率问题,例如搜索一个点可能先在最粗的层次上搜索,再在更细的层次上搜索,直到找到该点。   3)三角网形状的优化问题,例如可以使用Delaunay三角剖分。   4)模型可能允许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采用不同详细层次的混合模型,例如,对于飞行模拟,近处时必须显示比远处更为详细的地形特征。   5)在表达地貌特征方面应该一致,例如,如果在某个层次的地形模型上有一个明显的山峰,在更细层次的地形模型上也应该有这个山峰。   这些问题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工程建设方面(如公路、铁路、高压线路等工程的选线、定线和计算工程量)应用甚广,并为实现设计工作的自动化提供了条件。在地图测绘中可根据数字地形模型晒印正射影像地图和自动绘制地形图。此外,在近景摄影测量中,当观测的对象是某些表面结构复杂的物体时,也可以引用这种原理进行测绘。
  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所需的原始数据点,可以来源于摄影测量的立体模型、地面测量成果或已有的地形图。使用立体测图仪测取数据点是比较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对数据点的记录和存贮,可以有规律地进行或任意选择(如选用地貌特征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测取数据点的方法是在进行正射像片断面扫描晒像(见正射影像技术)的同时,取得数字地形模型所需要的数据。为了提高质量,也可以在按断面方式测得的地形点的基础上,补充额外测得的地貌特征线,或代表地貌特征的一些独立高程点。这样做可以提高内插求点的精度。另一种方式是在立体测图仪上记录用数字表示的等高线,然后通过计算取得数据点规则分布的数字地形模型。   实测的数据点,即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密度,一般也还不足以表示复杂的地面形态。所以,在具备了一定数量的数据点以后,往往还需要通过内插方法增补数字地形模型所需要的点。所谓内插是根据周围点的数据和某一函数关系式,求出待定点的高程。内插方法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内插函数是一个整体函数还是局部函数来区分。因数字地形模型中所用的数据点较多,一般都使用局部函数内插(分块内插),即把参考空间划分为若干分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典型的局部内插有线性内插,局部多项式内插,双线性内插或样条函数,以及拟合推估(配置法)、多层二次曲面法和有限元法等。还有一种是逐点内插法,即对每一个待定点定义一个新的内插函数。逐点内插法的使用十分灵活,精度较高,计算简单,不需要计算机有很大的内存容量,只是运算的时间较长。典型的逐点内插法有加权平均法、移动拟合法等。内插方法的选用要考虑到数据点的结构,所要求的精度,计算速度和对计算机内存的要求等因素。   数字地形模型只有同计算机处理相联系才有实际意义。当前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能使构成数字地形模型的原始数据,中间成果或最后成果不仅使用于原定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使用于其他多种目的。把数字地形模型的数据连同表达地面地物数字,以及其他数据存贮在一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外围设备中,建立“地理数据库”,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或正射影像图,或其他不同形式的资料。,如地形特征点、山脊线、谷底线、断裂线,以描述地形结构。   格网DEM的另一个缺点是数据量过大
如何计算操作呢??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栅格数据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rcgis dem转栅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