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蔗糖酶的作用中无基质对照对实验影响大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脲酶的测定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脲酶的测定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城市生活污泥+$head_words:\\ 蚯蚓堆肥+$head_words:\\ 营养成分+$head_words:\\ 重金属修复+$head_words:\\ 植物生长","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城市生活污泥的蚯蚓堆肥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泥的蚯蚓堆肥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泥的蚯蚓堆肥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input type="hidden" class="share_summary"
value="城市生活污泥的管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包括土地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等。近年来,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土地填埋,原因是土地填埋浪费土地;填埋场容易产生渗滤液污染;污泥焚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并能导致空气污染。因此,污泥处置的最有效方法是土地利用。然而,污泥不加任何处置农用将对土壤及其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污泥农用前有必要进行稳定化处理。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利用蚯蚓进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利用蚯蚓处理污泥通常称为蚯蚓堆肥,蚯蚓堆肥是基于蚯蚓和其中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生成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态。  
本文通过利用大平2号蚯蚓(即赤子爱胜蚓Eisenia faetida)处理污泥,研究蚯蚓对污泥理化性质、营养成分、酶活性、重金属及其形态的影响,同时进行淋溶试验,研究污泥和蚓粪施用土壤后其营养物质及重金属在不同土壤的垂直分布。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污泥蚓粪施用后植物酶、叶绿素等植物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污泥蚓粪对植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揭示各种变化规律,分析其形成机理。研究蚓粪作为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蚯蚓处理使污泥的pH值、有机质、总氮和电导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NH4+-N和NO3--N的含量有一个消长的过程,NO3--N的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NH4+-N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两者随后趋于稳定;污泥经蚯蚓处理后TP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速效P则总体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污泥经蚯蚓处理后,相关酶的活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泥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污泥脲酶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总体来说,所研究的四种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的活性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污泥蛋白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其他相对较小。  
蚯蚓能吸收富集污泥中的重金属,其中对重金属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蚯蚓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高于其他重金属。蚯蚓处理使污泥中重金属的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重金属Cr、Zn、Pb、Cd、Cu、Ni分别减少28.0%、31.5%、32.8%、13.9%、23.9%和22.9%。目前的研究表明,蚯蚓能改变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除了重金属Pb,其他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最高的形态(交换态重金属)经蚯j哼l处理后占整个重金属形态的比例显著下降,Cr存在较高的残渣态和氧化态比例,表明重金属Cr生物有效性较低。因此,蚯蚓堆肥是污泥重金属修复的一种可行方法。  
和对照相比,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小分子有机物的比例增加,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12%。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中羧基和多糖类物质增加,产生了更多的结构稳定的芳香族类物质,产生了少量的蛋白质类物质。同时发现,蚯蚓的处理使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饱和结构的多聚化或联合程度变小,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形成了更多的小分子有机物。试验结果说明DOM的存在能明显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的吸附;根据不同处理的1/n和k的大小关系,发现随着DOM浓度的升高,DOM抑制土壤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增强;另外,在DOM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源自蚯蚓处理后污泥(蚓粪)的DOM更能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的吸附。  
污泥和蚓粪在淋溶作用下,不同的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蚓粪的淋溶作用增加的更为显著;酸性土最易导致NO3--N的淋溶。污泥经过淋溶作用,所有的土壤从上至下均表现为NH4+-N含量下降;对于蚓粪来说,酸性土表现为从上至下NH4+-N含量下降,而中性土和碱性土中层NH4+-N含量稍高.总体来看,污泥施用的淋溶土层中NH4+-N的含量远远高于蚓粪处理,无论污泥还是蚓粪,NH4+-N的累积淋溶量从大到小均为: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污泥施入土壤后NH4+-N的淋溶水平高于蚓粪施用。经过淋溶作用,所有处理土壤磷的含量升高,且所有土壤上层磷的含量均高于中层和下层。无论污泥还是蚓粪,磷的累积淋溶量从大到小均为: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土壤各层的Cd含量差别不大,且均高于淋溶前各自土壤Cd的含量.其他重金属Pb和Cr在土壤各层的分布没有规律,但淋溶后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淋溶前。  
施用污泥和蚓粪,都能使植物体内叶绿素的总含量增加。相同比例下,蚓粪的施用使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更为显著。污泥和蚓粪的施用随着比例的增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和对照相比,除了10%的污泥和10%的蚓粪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稍有增加外,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用污泥和蚓粪后,生菜体内硝态氮的含量大幅度增加,蚓粪施入后,生菜体内硝态氮含量低于污泥处理中生菜硝态氮含量;生菜体内硝态氮的含量在20%的污泥或蚓粪处理均低于其他处理(10%和30%污泥蚓粪处理)。重金属在生菜体内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Zn>Cu>Pb>Ni>Cr>Cd;不同比例的污泥和蚓粪施用对生菜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污泥和蚓粪的施用将对植物的生物富集系数产生影响,污泥和蚓粪的比例为20%左右时能有效提高大多数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  
蚓粪复合基质各处理促进辣椒幼苗成长的效果不同程度优于对照市售基质。污泥蚓粪与蛭石按8:1的体积比混合后作为辣椒育苗基质,其对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显著好于其他配比处理及对照市售基质。"/>
城市生活污泥的管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包括土地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等。近年来,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土地填埋,原因是土地填埋浪费土地;填埋场容易产生渗滤液污染;污泥焚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并能导致空气污染。因此,污泥处置的最有效方法是土地利用。然而,污泥不加任何处置农用将对土壤及其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污泥农用前有必要进行稳定化处理。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利用蚯蚓进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利用蚯蚓处理污泥通常称为蚯蚓堆肥,蚯蚓堆肥是基于蚯蚓和其中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生成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态。  
本文通过利用大平2号蚯蚓(即赤子爱胜蚓Eisenia faetida)处理污泥,研究蚯蚓对污泥理化性质、营养成分、酶活性、重金属及其形态的影响,同时进行淋溶试验,研究污泥和蚓粪施用土壤后其营养物质及重金属在不同土壤的垂直分布。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污泥蚓粪施用后植物酶、叶绿素等植物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污泥蚓粪对植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揭示各种变化规律,分析其形成机理。研究蚓粪作为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蚯蚓处理使污泥的pH值、有机质、总氮和电导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NH4+-N和NO3--N的含量有一个消长的过程,NO3--N的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NH4+-N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两者随后趋于稳定;污泥经蚯蚓处理后TP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速效P则总体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污泥经蚯蚓处理后,相关酶的活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泥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污泥脲酶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总体来说,所研究的四种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的活性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污泥蛋白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其他相对较小。  
蚯蚓能吸收富集污泥中的重金属,其中对重金属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蚯蚓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高于其他重金属。蚯蚓处理使污泥中重金属的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重金属Cr、Zn、Pb、Cd、Cu、Ni分别减少28.0%、31.5%、32.8%、13.9%、23.9%和22.9%。目前的研究表明,蚯蚓能改变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除了重金属Pb,其他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最高的形态(交换态重金属)经蚯j哼l处理后占整个重金属形态的比例显著下降,Cr存在较高的残渣态和氧化态比例,表明重金属Cr生物有效性较低。因此,蚯蚓堆肥是污泥重金属修复的一种可行方法。  
和对照相比,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小分子有机物的比例增加,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12%。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中羧基和多糖类物质增加,产生了更多的结构稳定的芳香族类物质,产生了少量的蛋白质类物质。同时发现,蚯蚓的处理使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饱和结构的多聚化或联合程度变小,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形成了更多的小分子有机物。试验结果说明DOM的存在能明显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的吸附;根据不同处理的1/n和k的大小关系,发现随着DOM浓度的升高,DOM抑制土壤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增强;另外,在DOM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源自蚯蚓处理后污泥(蚓粪)的DOM更能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的吸附。  
污泥和蚓粪在淋溶作用下,不同的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蚓粪的淋溶作用增加的更为显著;酸性土最易导致NO3--N的淋溶。污泥经过淋溶作用,所有的土壤从上至下均表现为NH4+-N含量下降;对于蚓粪来说,酸性土表现为从上至下NH4+-N含量下降,而中性土和碱性土中层NH4+-N含量稍高.总体来看,污泥施用的淋溶土层中NH4+-N的含量远远高于蚓粪处理,无论污泥还是蚓粪,NH4+-N的累积淋溶量从大到小均为: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污泥施入土壤后NH4+-N的淋溶水平高于蚓粪施用。经过淋溶作用,所有处理土壤磷的含量升高,且所有土壤上层磷的含量均高于中层和下层。无论污泥还是蚓粪,磷的累积淋溶量从大到小均为: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土壤各层的Cd含量差别不大,且均高于淋溶前各自土壤Cd的含量.其他重金属Pb和Cr在土壤各层的分布没有规律,但淋溶后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淋溶前。  
施用污泥和蚓粪,都能使植物体内叶绿素的总含量增加。相同比例下,蚓粪的施用使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更为显著。污泥和蚓粪的施用随着比例的增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和对照相比,除了10%的污泥和10%的蚓粪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稍有增加外,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用污泥和蚓粪后,生菜体内硝态氮的含量大幅度增加,蚓粪施入后,生菜体内硝态氮含量低于污泥处理中生菜硝态氮含量;生菜体内硝态氮的含量在20%的污泥或蚓粪处理均低于其他处理(10%和30%污泥蚓粪处理)。重金属在生菜体内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Zn>Cu>Pb>Ni>Cr>Cd;不同比例的污泥和蚓粪施用对生菜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污泥和蚓粪的施用将对植物的生物富集系数产生影响,污泥和蚓粪的比例为20%左右时能有效提高大多数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  
蚓粪复合基质各处理促进辣椒幼苗成长的效果不同程度优于对照市售基质。污泥蚓粪与蛭石按8:1的体积比混合后作为辣椒育苗基质,其对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显著好于其他配比处理及对照市售基质。
摘要: 城市生活污泥的管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包括土地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等。近年来,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土地填埋,原因是土地填埋浪费土地;填埋场容易产生渗滤液污染;污泥焚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并能导致空气污染。因此,污泥处置的最有效方法是土地利用。然而,污泥不加任何处置农用将对土壤及其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所...&&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AMF对金橘苗根围土壤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AMF对金橘苗根围土壤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摘要】:为合理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资源,揭示AM真菌对金橘根围土壤酶活性和植株生长影响的机制,以喀斯特非岩溶区酸性土(AS)和岩溶区石灰土(LS)为基质进行盆栽实验,研究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的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对金橘幼苗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类型土壤中分别接种G.m和G.e后,无论何种土壤,G.e处理金橘根围菌根侵染率各指标F、m、v均显著高于G.m处理(P≤0.05),其中酸性土中接种G.e处理的最高;此外,分别接种G.e和G.m后,金橘根围土壤蛋白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及植株生物量均比其相应的不接种对照显著增高。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趋势为:(LS+G.e)(LS+G.m)(AS+G.e)(AS+G.m),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变化则为:(AS+G.e)(AS+G.m)(LS+G.e)(LS+G.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G.e处理金橘根系土壤蛋白酶活性增幅最大,脲酶第二,磷酸酶最小。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均有(AS+G.e)(LS+G.e)(LS+G.m)(AS+G.m)的变化趋势,G.e处理均显著高于G.m处理(P≤0.05)。不论酸性土或石灰土,金橘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接种G.e处理显著高于G.m处理,表现出与AM菌根侵染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可见,AMF可通过增强金橘根围土壤酶活性,影响土壤中有效养分的转化和土壤肥力,最终促进金橘生长。G.e为筛选出的能与喀斯特地区石灰土和酸性土中生长的金橘共生良好的优势菌种,具有较好的运用潜力以克服喀斯特地区土壤肥力低而导致的作物收成欠佳的难题。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666;S1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根际促生专用菌肥研制及其对玉米促生作用的研究--《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根际促生专用菌肥研制及其对玉米促生作用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武威、白银、定西三个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其根际分离、筛选PGPR,并测定了PGPR菌株固氮酶活性、溶磷(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分泌IAA能力等促生特性,筛选优良促生菌株,并以筛选出的优良促生菌株研制成玉米专用固体菌肥,于2013年在武威黄羊镇进行田间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玉米根际分离出PGPR菌株共计262株,其中48株联合固氮菌株,108株溶解无机磷菌株,106株溶解有机磷菌株。PGPR菌株数量在根际分布呈“根表面根表土远根土根内‖趋势,表现出强烈的根际效应。
2.对分离的262株PGPR菌株的溶磷能力、固氮能力及其分泌IAA能力进行测定、筛选,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各14株,有机磷溶解量4.66~39.88ug mL-1;无机磷溶解量3.10~514.28ug mL-1;10株具有良好的固氮酶活性,固氮酶活性范围2.65~178.94nmolC2H4h-1mL-1。15株菌株具有分泌IAA能力,分泌量1.36~17.80μg mL-1。再将以上53株优良菌株交互测定固氮酶活性及其溶磷量,筛选出7株兼有溶磷、固氮、分泌IAA能力的菌株,编号分别为P2-1、P4-4、P4-12、P4-15、P4-17、4N4和2N2。
3.利用筛选出的7株PGPR菌株制备成混合接种剂(液体),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PGPR后对玉米幼苗株高和地下根系干重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照,对2个玉米品种在不同栽培基质中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影响各异。对先玉335而言,以载体为栽培基质,与对照相比,接种PGPR菌对其根长和根表面积作用差异不显著,对根平均直径及根体积的作用差异显著;以沙子为栽培基质,PGPR菌对其根长影响差异显著,对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金穗4号而言,以载体为栽培基质,与对照相比,接种PGPR菌对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作用均差异显著;以沙子为栽培基质,PGPR菌对其根长、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根表面积影响差异显著。
4.利用前期筛选的7株优良PGPR菌研制的玉米专用菌肥符合《微生物肥料》NY227-94标准。将其拌种与化肥配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肥配施化肥对玉米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籽粒产量与干草产量影响明显,其中以菌肥+85%化肥处理(B)效果最优,菌肥+70%化肥(C)与全量化肥(A)之间差异不显著;菌肥对玉米成熟期粗蛋白(CP)也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与处理A相比提高3.8%~4.2%。施用菌肥能够部分代替化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化肥投入成本和增加了增产效益,2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135.5元/hm2、1076元/hm2。
5.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有效土壤磷含量较全量化肥(A)差异显著,以菌肥+85%化肥处理(B)最优,有效磷提高幅度在6.3%~9.9%,较不施肥(E)处理分别提高71%~73%。对土壤中4种酶影响也较明显,对于过氧化氢酶菌肥配施化肥减量效果优于全量化肥,全量化肥优于单施菌肥处理,且处理B效果最佳;自拔节期以后菌肥配施化肥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显著高于全量化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及其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酶活性的峰值分别出现在拔节期和开花期。施用菌肥对玉米根际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细菌最为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S51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欣;刁治民;曹玲珍;雷青娟;谢红民;邓君;;[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张堃;姚拓;张德罡;辛国荣;师尚礼;;[J];草地学报;2010年03期
葛诚;[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4年03期
姚拓;[J];草原与草坪;2002年04期
韩文星;姚拓;梁启鹏;岳燕;;[J];草原与草坪;2008年04期
吴凡;崔萍;夏尚远;杨少波;辛磊;刘训理;;[J];蚕业科学;2007年04期
姚拓;[J];草业学报;2004年03期
姚拓,蒲小鹏,张德罡,李金花;[J];草业学报;2004年05期
席琳乔;姚拓;张德罡;;[J];草业学报;2007年03期
韩文星;姚拓;席琳乔;孙红阳;刘雯雯;孙丽娜;;[J];草业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晓燕;袁玲;;[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王嘉;王仁卿;郭卫华;;[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张璐;杜秉海;魏珉;丁延芹;王秀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黄书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王召娜;于雪云;杨合同;扈进冬;赵晓燕;;[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祥明;;[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常江;杜艳;姚艳娟;;[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虎成;徐坤;;[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马海燕;徐瑾;孙霞;朱翠英;郑成淑;;[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王妲;曲柏宏;;[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锦梅;[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贺春燕;[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李振东;[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张俊忠;[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焦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陈波浪;[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侯钰荣;[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王俊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瑞利;[D];南开大学;2010年
吉艳芝;[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雅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武少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素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莫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马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倪玲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潘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宁大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小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莹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春浩;;[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魏峰,侯祥保,魏琳娜;[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王军;詹振寿;谢玉华;邱妙文;陈永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罗亚平;蔡湘文;刘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周陈;李许滨;徐德彬;杨明开;吴建伟;魏成熙;;[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曹玉洪,陶有祥,夏桂英,吴高峰;[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蒲一涛,钟毅沪,郑宗坤;[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1期
张云翼;邹碧莹;;[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高俊扬;;[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徐金娥;滕忠才;张秀敏;;[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艳梅;[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朝光;[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程淑琴;[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周鑫斌;[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王明辉;[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王平;[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朝玉;张继余;张清霞;陈希群;李祥云;王圣健;;[J];作物杂志;2006年01期
袁军;;[J];农家科技;2006年03期
李小霞;;[J];农家之友;2007年10期
雨婧;;[J];农村实用技术;2008年01期
谭人玮;谢瑜琳;姚洁雯;;[J];北京农业;2009年32期
费淑莲;李明森;张学深;拱国庆;;[J];吉林农业;2010年03期
赵曦阳;;[J];乡村科技;2011年02期
蒋荣华;;[J];农技服务;2011年12期
李锋;陈旭;;[J];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1期
赵智;唐泽军;宋满刚;许理;;[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殿鑫;;[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董永春;涂悦贤;王春林;林举宾;;[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陈荣树;;[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王丽丽;;[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郎芳;;[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朱翠娟;杨忠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朝霞;高强;刘雅正;何春梅;张举仁;;[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吕娇;李淑敏;潘明阳;刘昕昕;;[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赛男 冯雪玉;[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赵贵成 吴元杰;[N];南京日报;2007年
冯国明;[N];农资导报;2007年
刘裕国;[N];人民日报;2007年
王晓玲 李卫峰;[N];塔城报;2007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盖小雷?记者
王天舒;[N];抚顺日报;2008年
叶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续剑锋;[N];期货日报;2008年
刘文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有洪;[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李绍长;[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刘华琳;[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张红;[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孙建华;[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王红丽;[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王晓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徐稳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郑存德;[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王锡平;[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俊凯;[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刘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陈延昭;[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郭志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赵官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张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孙剑;[D];吉林大学;2011年
胡楠;[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李兆君;[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梁小宏;[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蔗糖酶活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