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法为什么在集气瓶装满水收集气体水不会向下流走

当前位置:
>>>下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
下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_____端进氧气。(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端进氧气。(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b;a;气泡的快慢试题分析:1、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这一性质来收集的。故氧气应从a端进入;2、因氧气密度小于水,故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b端进氧气;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应将a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气泡的快慢来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点评:题中装置功能较多,主要根据气体的性质来收集不同气体,或作别的用途,注意连接管口的不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主要考查你对&&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氢气的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氢气的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制取的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中考对制取氧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药品选用、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
&实验室里通常用稀硫酸跟金属锌起反应来制取氢气,也可以用盐酸代替硫酸,用镁或铁代替锌来制取氢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氢气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1.原理和药品: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装置:固液混合不加热(1)发生装置&A装置为简易装置,不便于加液体;B,C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使用B、C装置时应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日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D装置使用了分液漏斗,便于加酸,还可以利用活塞控制反应。 (2)收集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 3.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4.检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6.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入石灰石(或大理石);c. 塞紧双孔塞;d.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e.收集气体;f.验满。&7.注意事项:反应物不能用浓盐酸、硫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硫酸不会挥发,但会生成硫酸钙沉淀,沉淀的硫酸根附着在碳酸钙(或石灰石)表面,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酸的接触面积变小,最后反应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选择: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注意:(1)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橙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不能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得不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3)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因为反应太剧烈,产生的气体难以收集。反应速率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和接触面积有关。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各组物质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1.知识要点详解在初中化学中,主要应掌握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可以从制备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即:研究反应原理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气体收集装置:
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2)药品廉价易得; (3)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4)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5)气体尽量纯净;(6)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例如:①实验室制取H2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镁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2,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②制CO2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2CO3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2CO3,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④用KClO3、过氧化氢制O2时,要加少量的MnO2,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1)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检查装置气密;(3)装药品: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4)准备收集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5)制取气体; (6)收集气体并验满;(7)拆洗仪器。 注意: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1)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2)转化法: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Cu+CO2气体的干燥: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1)常见的干燥剂
(2)干燥装置的选择&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 “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 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如N2中混有 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技巧: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图C。&(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D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带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收集氨气可用图E。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图:&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976326626528396325858326472759062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排水法集氧,为什么要先把集气瓶装满水?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是为了收集到较纯的氧气、若集气瓶中含有空气,收集到的氧气就不纯了.因为氧气难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而且集气瓶装满水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是不能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氧气纯度就降低了、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时,放在水中的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气泡时,就能将导管口伸进集气瓶了.氧气进入集气瓶中,讲瓶中的水排出来,当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集满了,这时在水中将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就行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端进氧气。(2)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端进入。(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中装半瓶水,将___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就可以知道氧气的输出速率。
主讲:夏莉君
给视频打分
招商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A座4层409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答案带解析】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好,取出正放在桌面上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不要移动试管,以防液体溅出C.制作过滤器修剪滤纸时,使滤纸边缘和漏斗边缘相齐D.不慎将酸溅在皮肤上,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去中和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时用的是向上排气法.
收集氧气用向上排气法,瓶口应该正放在桌面上.故选A.
考点分析:
考点1: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就是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或者相互推导.这里的实验操作包括基本实验操作和具体实验操作等.前者例如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可能会炸裂;后者例如加热氯酸钾或者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要先把导管拿出水面,再移走并熄灭酒精灯,否则,会有水倒吸到试管里,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错误的操作,推断产生的后果;或者是给出实验后果,让学生反推之,寻找出产生该后果的错误操作所在.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或者相互推导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教材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实验或制取实验操作方法;然后,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并据此推断其产生的后果;或者是根据正确的操作,结合题中给出的实验后果,反推其产生的原因,找出错误操作所在.
考点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知识点的认识】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需要注意的是: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 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 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学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特别是上面所列的四条注意事项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熟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操作步骤及方法,以及上面所列的四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考点3: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等等.所需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要想过滤,首先要制过滤器,具体如图所示:,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后,展成圆锥形,用水润湿倒贴在漏斗内壁水即可.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过滤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考点4: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就是当发生常见的意外事故时的应对处理的方法.由于常见的意外事故各不相同,所以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说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创伤.实验时使用的玻璃仪器等,一旦破碎,很容易划破皮肤等.可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火灾.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火势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2)扑灭火源: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 3.爆炸.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或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但是,它们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或加热这些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还有,如果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如果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方式有误,或者处理不当,都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者.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尽可能均匀;(2)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冲作用的安全瓶;(3)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等等;(4)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另外,还要注意:(1)若单独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管口一般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管口的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烧热的试管,不要立即清洗,或者遇冷;以防试管炸裂.(3)用铁夹固定试管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夹碎试管.(4)刷洗玻璃仪器转动或上下移动刷子时;但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损坏玻璃仪器.等等 4.污染.实验尾气中如果含有CO、SO2、NO2等有毒气体时,就会造成空气污染.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酸性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点燃除掉; 还有,化学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有的还含有一些重金属盐,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还会腐蚀铁制下水管道.可先用废液缸和废物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 5.暴沸.蒸馏水或加热有机物时,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就会形成暴沸现象,甚至液体及蒸汽流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预先常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6.腐蚀.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不小心,就会使实验台、皮肤或衣物等受到腐蚀.如果较多的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较多的酸(或碱)溅进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若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实验情景或意外事故情景,让学生分析探究后,选择、填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或者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或者是逆向命题.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或事故情景,考查学生选择、填写相应的处理方法的能力,或者是根据实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操作能力,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并弄清其原理、原因等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事故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或者细心地思考、探究,并完成相关的实验问题等等.
考点5: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收集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分别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和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具体操作如图所示:.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有: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当瓶内收集满氧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备用即可.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否则,会使收集的氧气的纯度不高.不过,这样收集的氧气的纯度确实不如用排水法收集的高,但是比较干燥.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来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装置、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及其注意事项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收集方法,可能是组装收集装置,也可能是选配或者选择收集装置,还可能是评价装置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不过多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呈现.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和给出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收集方法,选配或者选择装置,以及评价装置或者推断氧气的收集方法和性质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收集方法、装置和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等;还要熟悉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氧气的性质来选取收集方法,组装、选配或者选择氧气的收集装置.也就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性质,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的性质,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另外,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可以来组装相关的装置,或者评价给出的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收集装置来推断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关的性质、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相关试题推荐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B.C.D.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 )A.煤气(一氧化碳)B.假酒(甲醇)C.霉米(黄曲霉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一定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B.所有的酸和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C.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时一定放出热量D.检测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要预先用水湿润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C.液体加热D.量取9.5mL液体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B.地下水资源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淡水缺乏而苦恼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下排水法排气管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