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成效达到优秀标准贫困户帮扶措施及成效有哪些

11-18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附五 2015幼儿园评估标准细则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附五 2015幼儿园评估标准细则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幼儿教师对园内工作提的一些建议及改进措施
幼儿教师对园内工作提的一些建议及改进措施
09-05-24 &匿名提问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职初期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加。各类型幼儿园教师都出现新老接替的问题。07年6月我们城关幼儿园经过人事调整后,师资队伍有了明显的变化,至2008年2月止,0-3年的职初教师占到我园教师队伍的31%,是我们特有的一个团队。职初期教师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充满热情和活力,善于表现,富有个性;他们思维灵活、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其存在的不足也相当明显。比如,职初期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浮躁、心高气傲,心理承受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工作经验,最初工作的几年会感到无所适从,她们对孩子有爱心少教育,对工作有热情少方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想法少有质量的反思,这一些问题反映在她们平时的许多不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影响着她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由此我们意识到青年教师的成长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又是幼儿园的财富,更是一种发展的可能。于是,我们试图为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此加速她们的专业发展。针对进职初期幼儿教师专业的研究和探索薄弱的局面,我们从问题入手,开展了“职初期幼儿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能加快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有助于职初教师掌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能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全园教师业务素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职初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以不同身份、角色参与其中,自身行为、观念将受到冲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业务能力。这对所有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对职初教师更是一个锻炼、提升、学习的过程。2、是对每个幼儿的负责。在不断调整自身不适宜教育行为的同时,受益最大的是幼儿。教师的支持与关爱、接纳与尊重,能充分保障幼儿自主学习的权利,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树立自信、确立自我价值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乐学和会学。3、提高我园的教育质量。经过研究,将促进职初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教师能从观念上得到改变,以适宜的行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园的整体保教质量必将会因此而获得质的飞跃。二、课题研究理论支撑及现状分析(一)理论支撑: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处表达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渗透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思想本身就蕴涵着潜在的因素,因为同样的理念和思想存在并转化为教师个体的行为,其表现出来的形式及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3、休伯曼(Huberman,M.)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入职期(入职的第一至三年),是“求生和发现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表现出对新职业的复杂感情,一方面是初为人师的积极热情,另一方面是面对新工作的无所适从,却又想尽快步入正轨的而急切的希望获得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二)研究现状: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庞丽娟教授《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维度与指标,也是教师教育能力、教育态度等的重要表现。庞教授在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观察、问卷、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揭示了教师教育行为具有稳定性,重知识、规则性,控制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特征、内涵和标准作了阐述: 第一,要有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持,有专门的幼教技能作保证。第二,要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第三,要有“专业自主”的外界环境和自身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决策。并提出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老师的经验;在教室里(实践中)检验已有经验。这些研究理论性非常强,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纲领。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约翰o杜威认为教师是实践性的职业,最主要的培训途径是做中学;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重要理念;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指出,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途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陈大伟把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归结为四类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个性化)。并指出,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教师并非孤立的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风格,教师向他人学得更多,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学文化和教师文化。生态取向的主要注意力是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合作互助中促进教师发展。4、上海市在“二期课改”期间,对职初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期,国内的北京市、浙江的宁波市等,也组织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围绕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问题,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积累了各自宝贵的经验。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日益重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进行了较多对理论和实践的有益的探索。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行为方面为本课题提供了概念、途径、策略等值得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成果,在职初教师的培养方面,也提供了机制的建立、管理的突破等实践经验的参考。职初期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她们以后的整体业务素质,如何提升她们教育行为的适宜性,从外因、内因两方面着手促进职初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这是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我园一直在新教师的培养问题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所开展的读书成长、叙事研究、课后反思、课例研究、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名师引领等方式,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也到了教师的欢迎,这些手段正在改变着教师工作和成长的方式和环境。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园开展“职初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宜性”课题研究,不但有可供借鉴吸收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有较坚实的实践基础。三、概念的界定1、职初期幼儿教师:是指入职0——3年的幼儿园新教师。2、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外显性活动和动作,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不仅包括在幼儿园上课时的教育行为,还包括游戏、日常生活等一切与幼儿交往过程中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教育行为又分为适宜行为和不适宜行为两种。2、教育行为适宜性: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是能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的,传导给幼儿优良的品质(包括学习积极性、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参与意识等)、坚定的意志能力,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等向着积极方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职初期教师以何种适宜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四、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要求职初教师把握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的适宜行为,并贯彻于教育过程之中,促进职初教师专业素质的主动发展。 2、以教师的适宜行为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品德、态度以及个性品质。3、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互动作用,促进全园教师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的提升,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4、完善幼儿园教师成长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五、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是应用性研究,为解决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确定的。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教学活动中,职初期教师不适宜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重点解决两个问题:①调查职初期教师不适宜教育行为的表现情况及现状。②提高职初教师对教育适宜行为的认识,学习在一日生活里教师适宜行为的建立。包括生活活动中,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与幼儿交往;游戏活动中,教师如何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游戏纵深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提高。2、提高职初期幼儿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①以问题为抓手的培训活动。●操作性的岗前培训。对新教师在工作初期可能碰到的最大的问题进行“预诊”,形成培训内容,利用园内教师的优质资源开展系列培训。培训有文本式的、案例式的、实践操作式的,经过这样的系列培训,使新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既有全面的了解又有突破式的深入,在很大程度对新教师在工作初期可能产生的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燃”的作用。●技能性的在岗培训。开展自弹自唱、主题绘画、特色才艺的评比,加速新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与理解,注重比赛与实践工作的联系。●遵循教师学习方式的理论培训。这是在职初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逐步深入的一个问题。 做法一:用理论做“透视”。即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解析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比如,邀请教研员作讲座,然后幼儿园组织青年教师行动跟进,让她们选择有关观点与原理,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做法二:为理论进行“举证”。即运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来诠释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比较好地完成举证任务,就必须建立起理论与实例的联系,这是将理论内化的一个过程。做法三:体验当“专家”。即从接受学习走向自我解构。在学习了相关理论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问题与体会也来作讲座,促使教师对学过的理论进行梳理,努力去理解它的内涵,并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对理论再学习、再理解的过程。做法四:把理论“做出来”。即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展现理论。将每一个理论点加以细化,采用“学习—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要求教师按理论或成功经验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让理论成为实践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②以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与心理需求为核心的教研支撑。●教研方式上的变化。职初教师在参与教研大活动时,往往存在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准备教研大活动时要多一些换位思考。●日常文本上的变化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每位新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设计的思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她们的成长。设想将每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应该思考的点直接呈现于备课纸上,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在为新教师明确思考方向的同时,更在日复一日中培养她们的思考习惯。③以信任、互助为基调的人文环境。  ●“轻轻地走进你的心”,宽松、细腻的交流方式。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爱。”以激励为导向的评价方式。④以问题为突破口的个性化指导。成立新老教师一对一的问题跟踪指导小组,关注每个新教师自身的特点,并给予具体、针对性的指导。3、总结提升职初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方式、途径、指导原则、指导策略等。六、研究方法与对象(一)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进行认真收集、查阅、分析、整理,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调查研究法。调查本园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现状,摸清各职初期幼儿教师素质的基本情况,针对性的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帮助教师获取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激发教师积极工作的内动力。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职初期幼儿教师教育适宜性问题,不断提出方案或计划,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成果的应用、操作、实证。4、观察研究法。主要是通过自然观察、实验观察和现场参与性观察,了解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有关指标的变化,分析现阶段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5、案例研究法。通过案例研究法帮助教师分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活动设计中的启发性提问以及活动后如何反思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二)研究对象:本园0——3年职初期幼儿教师16名。七、研究步骤(一)第一阶段:2008年3月-2008年5月   调查、研究、学习阶段1、主要内容:(1)调查本园职初期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存在那些不适宜行为;教师的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幼儿生理、心理的影响。(2)制定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指导原则。(3)对我园管理方式、各项制度、师德氛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分析,找出教师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2、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1)调查法:每周五调查、收集本周教师教育行为表现情况。(2)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采用刘晶波老师《师幼互动的研究》一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听课观察记录对案例和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存在那些不适宜行为,及适宜与不适宜行为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影响。(3)调查法:通过教师的个案记录和备课笔记分析出教师不适宜行为形成的原因。(4)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已有的成果及未涉及的领域,找到我们研究的切入点,使我们的研究有创新意义。4、学习内容:(1)庞立娟老师《教师与儿童发展》中的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等理论。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准确把握师生互动中的原则、特征等去进行研究奠定基础。(2)学习、研讨《教师与儿童发展》中的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及新世纪教师角色的要求。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位置及作用,使教师能以正确的身份组织、开展教育活动。(3)学习研讨国外的研究成果,学习北京市第五幼儿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成果,转变教师观念,并在工作中运用。5、研究成果:①职初教师教育行为的特点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影响。②职初教师存在的不适宜行为评述;找出产生不适宜行为的原因。③制定出职初教师适宜行为的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二)第二阶段:2008年6月-2009年8月  研究阶段1、研究途径与方法:(1)研究途径:通过一日生活主要是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几个方面来重点突破,在一日生活里的教师适宜行为。(2)研究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研究。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与内容,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研讨、观摩、实践、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行为,并对研究及时进行总结积累。2、步骤(共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2008.6——2008.10(1)主要内容:生活活动中,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与幼儿交往。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以适宜的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②教师以适宜的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2)研究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制定《生活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行动研究计划。②案例分析法:学习优秀教师行为案例。找出自己的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利用教师的教育随笔和个案记录等方式,记录自己的互动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③对教师的困惑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讨。④对在生活中教师适宜行为进行对照总结。第二方面:2008.11——2009.3(1)主要内容:在游戏活动(包括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中教师适宜行为。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与幼儿共同选择游戏内容。②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指导游戏。③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评价游戏。④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指导幼儿户外游戏,提高幼儿体能。(2)研究方法:①制定《游戏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行动研究计划。②把两种游戏中教师的常见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适宜与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并制定措施。③观摩研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教师的角色与行为是否适宜。④实践,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游戏的方法与行为。(3)研究成果:论文:《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适宜行为》、《指导幼儿游戏的适宜行为》。第三方面:2009.4——2009.8(1)主要内容: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的适宜行为。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②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激发幼儿的积极性。③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评价幼儿的学习活动。(2)研究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制定《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行动研究计划。②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发生的案例为研讨切入点组织教研活动,找出职初教师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③对职初期教师的困惑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讨。(3)研究成果:初步整理出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的案例汇编草稿。(三)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总结阶段1、主要内容:对以上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在提升理性思考的同时,丰富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理论与实践,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适宜行为进行总结。2、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经验总结法。把阶段性总结进行总结归纳,收集科学的措施与方法。3、研究成果:撰写课题报告(题目待定)、汇编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案例集。八、研究条件分析:1、本课题执笔者王阳仙老师是本园副园长兼教科室主任,是我园的科研带头人,善于研究孩子、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过12项省、地、市级课题研究,有24篇论文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具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基本功。2、本园园长林筠亲自兼任课题负责人,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并给于大力支持,保障机制到位。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资料购买、教师奖励等,保障教育科研活动正常进行,同时保证科研时间,园领导统筹安排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科研业务培训,并要求各教研组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预期任务。3、本组另2名成员均为教研组长,她们拥有较先进的教育观念并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打下了良好的人员基础。4、教研员周雁在理论和实践上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导。有了以上基础,相信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组负责人:林  筠  课题组成员:王阳仙、王宇珊、戴冬娇课题组顾问:周  雁具体分工:1、林筠负责课题研究的监督、指导工作,提供经费及相关培训机制保障。2、王阳仙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工作的开展,整理撰写研究成果,并负责研究的督促、指导工作。3、教研组长王宇珊、戴冬娇协助研究工作的开展组织,负责随时整理课题成员的教育笔记、经验及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等工作。4、幼教教研员周雁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十、研究的预期成果:1、职初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并形成有我园特色的年青教师成长培训模式。2、课题报告及相关论文。3、案例汇编:《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案例集》(题目暂拟)。十一、研究中注意事项:1、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幼儿年龄特点、研究背景和幼儿的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来探讨教师的行为是否适宜。2、研究方法中,要通过教师的个案记录、备课笔记、教育随笔等的分析研究,那么就要求教师的记录、处理方法、分析等一定按照真实情况来写,才有价值。3、在研究过程中,注意随时搜集、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好的方法与行为、典型案例、教育随笔、个案记录、照片、录象、活动记录等),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4、在研究职初期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宜行为的同时,我园将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新教师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从而对我园的管理进行反思和改进,使之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教师形成适宜行为。十二、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总额:8100元(捌千壹百元整)  开支项目:  1、资料费(包括购置、复制、抄录费):1500元  2、调查(差旅)费:1000元      3、会议费(按有关规定):600元  3、计算机使用费(包括购软件): 1500元  4、印刷补助费(主要指成果承印):1000元  5、成果鉴定费(会务和专家鉴定):500元  6、其他:2000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职初期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加。各类型幼儿园教师都出现新老接替的问题。07年6月我们城关幼儿园经过人事调整后,师资队伍有了明显的变化,至2008年2月止,0-3年的职初教师占到我园教师队伍的31%,是我们特有的一个团队。职初期教师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充满热情和活力,善于表现,富有个性;他们思维灵活、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其存在的不足也相当明显。比如,职初期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浮躁、心高气傲,心理承受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工作经验,最初工作的几年会感到无所适从,她们对孩子有爱心少教育,对工作有热情少方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想法少有质量的反思,这一些问题反映在她们平时的许多不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影响着她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由此我们意识到青年教师的成长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又是幼儿园的财富,更是一种发展的可能。于是,我们试图为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此加速她们的专业发展。针对进职初期幼儿教师专业的研究和探索薄弱的局面,我们从问题入手,开展了“职初期幼儿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能加快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有助于职初教师掌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能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全园教师业务素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职初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以不同身份、角色参与其中,自身行为、观念将受到冲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业务能力。这对所有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对职初教师更是一个锻炼、提升、学习的过程。2、是对每个幼儿的负责。在不断调整自身不适宜教育行为的同时,受益最大的是幼儿。教师的支持与关爱、接纳与尊重,能充分保障幼儿自主学习的权利,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树立自信、确立自我价值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乐学和会学。3、提高我园的教育质量。经过研究,将促进职初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教师能从观念上得到改变,以适宜的行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园的整体保教质量必将会因此而获得质的飞跃。二、课题研究理论支撑及现状分析(一)理论支撑: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处表达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渗透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思想本身就蕴涵着潜在的因素,因为同样的理念和思想存在并转化为教师个体的行为,其表现出来的形式及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3、休伯曼(Huberman,M.)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入职期(入职的第一至三年),是“求生和发现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表现出对新职业的复杂感情,一方面是初为人师的积极热情,另一方面是面对新工作的无所适从,却又想尽快步入正轨的而急切的希望获得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二)研究现状: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庞丽娟教授《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维度与指标,也是教师教育能力、教育态度等的重要表现。庞教授在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观察、问卷、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揭示了教师教育行为具有稳定性,重知识、规则性,控制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特征、内涵和标准作了阐述: 第一,要有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持,有专门的幼教技能作保证。第二,要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第三,要有“专业自主”的外界环境和自身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决策。并提出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老师的经验;在教室里(实践中)检验已有经验。这些研究理论性非常强,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纲领。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约翰o杜威认为教师是实践性的职业,最主要的培训途径是做中学;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重要理念;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指出,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途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陈大伟把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归结为四类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个性化)。并指出,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教师并非孤立的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风格,教师向他人学得更多,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学文化和教师文化。生态取向的主要注意力是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合作互助中促进教师发展。4、上海市在“二期课改”期间,对职初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期,国内的北京市、浙江的宁波市等,也组织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围绕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问题,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积累了各自宝贵的经验。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日益重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进行了较多对理论和实践的有益的探索。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行为方面为本课题提供了概念、途径、策略等值得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成果,在职初教师的培养方面,也提供了机制的建立、管理的突破等实践经验的参考。职初期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她们以后的整体业务素质,如何提升她们教育行为的适宜性,从外因、内因两方面着手促进职初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这是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我园一直在新教师的培养问题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所开展的读书成长、叙事研究、课后反思、课例研究、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名师引领等方式,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也到了教师的欢迎,这些手段正在改变着教师工作和成长的方式和环境。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园开展“职初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宜性”课题研究,不但有可供借鉴吸收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有较坚实的实践基础。三、概念的界定1、职初期幼儿教师:是指入职0——3年的幼儿园新教师。2、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外显性活动和动作,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不仅包括在幼儿园上课时的教育行为,还包括游戏、日常生活等一切与幼儿交往过程中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教育行为又分为适宜行为和不适宜行为两种。2、教育行为适宜性: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是能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的,传导给幼儿优良的品质(包括学习积极性、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参与意识等)、坚定的意志能力,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等向着积极方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职初期教师以何种适宜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四、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要求职初教师把握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的适宜行为,并贯彻于教育过程之中,促进职初教师专业素质的主动发展。 2、以教师的适宜行为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品德、态度以及个性品质。3、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互动作用,促进全园教师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的提升,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4、完善幼儿园教师成长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五、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是应用性研究,为解决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确定的。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教学活动中,职初期教师不适宜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重点解决两个问题:①调查职初期教师不适宜教育行为的表现情况及现状。②提高职初教师对教育适宜行为的认识,学习在一日生活里教师适宜行为的建立。包括生活活动中,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与幼儿交往;游戏活动中,教师如何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游戏纵深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提高。2、提高职初期幼儿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①以问题为抓手的培训活动。●操作性的岗前培训。对新教师在工作初期可能碰到的最大的问题进行“预诊”,形成培训内容,利用园内教师的优质资源开展系列培训。培训有文本式的、案例式的、实践操作式的,经过这样的系列培训,使新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既有全面的了解又有突破式的深入,在很大程度对新教师在工作初期可能产生的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燃”的作用。●技能性的在岗培训。开展自弹自唱、主题绘画、特色才艺的评比,加速新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与理解,注重比赛与实践工作的联系。●遵循教师学习方式的理论培训。这是在职初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逐步深入的一个问题。 做法一:用理论做“透视”。即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解析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比如,邀请教研员作讲座,然后幼儿园组织青年教师行动跟进,让她们选择有关观点与原理,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做法二:为理论进行“举证”。即运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来诠释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比较好地完成举证任务,就必须建立起理论与实例的联系,这是将理论内化的一个过程。做法三:体验当“专家”。即从接受学习走向自我解构。在学习了相关理论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问题与体会也来作讲座,促使教师对学过的理论进行梳理,努力去理解它的内涵,并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对理论再学习、再理解的过程。做法四:把理论“做出来”。即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展现理论。将每一个理论点加以细化,采用“学习—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要求教师按理论或成功经验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让理论成为实践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②以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与心理需求为核心的教研支撑。●教研方式上的变化。职初教师在参与教研大活动时,往往存在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准备教研大活动时要多一些换位思考。●日常文本上的变化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每位新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设计的思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她们的成长。设想将每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应该思考的点直接呈现于备课纸上,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在为新教师明确思考方向的同时,更在日复一日中培养她们的思考习惯。③以信任、互助为基调的人文环境。  ●“轻轻地走进你的心”,宽松、细腻的交流方式。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爱。”以激励为导向的评价方式。④以问题为突破口的个性化指导。成立新老教师一对一的问题跟踪指导小组,关注每个新教师自身的特点,并给予具体、针对性的指导。3、总结提升职初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方式、途径、指导原则、指导策略等。六、研究方法与对象(一)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进行认真收集、查阅、分析、整理,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调查研究法。调查本园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现状,摸清各职初期幼儿教师素质的基本情况,针对性的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帮助教师获取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激发教师积极工作的内动力。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职初期幼儿教师教育适宜性问题,不断提出方案或计划,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成果的应用、操作、实证。4、观察研究法。主要是通过自然观察、实验观察和现场参与性观察,了解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有关指标的变化,分析现阶段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5、案例研究法。通过案例研究法帮助教师分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活动设计中的启发性提问以及活动后如何反思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二)研究对象:本园0——3年职初期幼儿教师16名。七、研究步骤(一)第一阶段:2008年3月-2008年5月   调查、研究、学习阶段1、主要内容:(1)调查本园职初期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存在那些不适宜行为;教师的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幼儿生理、心理的影响。(2)制定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指导原则。(3)对我园管理方式、各项制度、师德氛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分析,找出教师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2、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1)调查法:每周五调查、收集本周教师教育行为表现情况。(2)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采用刘晶波老师《师幼互动的研究》一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听课观察记录对案例和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存在那些不适宜行为,及适宜与不适宜行为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影响。(3)调查法:通过教师的个案记录和备课笔记分析出教师不适宜行为形成的原因。(4)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已有的成果及未涉及的领域,找到我们研究的切入点,使我们的研究有创新意义。4、学习内容:(1)庞立娟老师《教师与儿童发展》中的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等理论。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准确把握师生互动中的原则、特征等去进行研究奠定基础。(2)学习、研讨《教师与儿童发展》中的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及新世纪教师角色的要求。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位置及作用,使教师能以正确的身份组织、开展教育活动。(3)学习研讨国外的研究成果,学习北京市第五幼儿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成果,转变教师观念,并在工作中运用。5、研究成果:①职初教师教育行为的特点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影响。②职初教师存在的不适宜行为评述;找出产生不适宜行为的原因。③制定出职初教师适宜行为的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二)第二阶段:2008年6月-2009年8月  研究阶段1、研究途径与方法:(1)研究途径:通过一日生活主要是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几个方面来重点突破,在一日生活里的教师适宜行为。(2)研究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研究。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与内容,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研讨、观摩、实践、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行为,并对研究及时进行总结积累。2、步骤(共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2008.6——2008.10(1)主要内容:生活活动中,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与幼儿交往。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以适宜的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②教师以适宜的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2)研究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制定《生活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行动研究计划。②案例分析法:学习优秀教师行为案例。找出自己的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利用教师的教育随笔和个案记录等方式,记录自己的互动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③对教师的困惑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讨。④对在生活中教师适宜行为进行对照总结。第二方面:2008.11——2009.3(1)主要内容:在游戏活动(包括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中教师适宜行为。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与幼儿共同选择游戏内容。②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指导游戏。③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评价游戏。④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指导幼儿户外游戏,提高幼儿体能。(2)研究方法:①制定《游戏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行动研究计划。②把两种游戏中教师的常见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适宜与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并制定措施。③观摩研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教师的角色与行为是否适宜。④实践,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游戏的方法与行为。(3)研究成果:论文:《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适宜行为》、《指导幼儿游戏的适宜行为》。第三方面:2009.4——2009.8(1)主要内容: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的适宜行为。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②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激发幼儿的积极性。③教师如何以适宜的行为评价幼儿的学习活动。(2)研究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制定《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的研究》行动研究计划。②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发生的案例为研讨切入点组织教研活动,找出职初教师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③对职初期教师的困惑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讨。(3)研究成果:初步整理出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的案例汇编草稿。(三)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总结阶段1、主要内容:对以上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在提升理性思考的同时,丰富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理论与实践,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适宜行为进行总结。2、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经验总结法。把阶段性总结进行总结归纳,收集科学的措施与方法。3、研究成果:撰写课题报告(题目待定)、汇编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案例集。八、研究条件分析:1、本课题执笔者王阳仙老师是本园副园长兼教科室主任,是我园的科研带头人,善于研究孩子、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过12项省、地、市级课题研究,有24篇论文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具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基本功。2、本园园长林筠亲自兼任课题负责人,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并给于大力支持,保障机制到位。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资料购买、教师奖励等,保障教育科研活动正常进行,同时保证科研时间,园领导统筹安排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科研业务培训,并要求各教研组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预期任务。3、本组另2名成员均为教研组长,她们拥有较先进的教育观念并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打下了良好的人员基础。4、教研员周雁在理论和实践上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导。有了以上基础,相信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组负责人:林  筠  课题组成员:王阳仙、王宇珊、戴冬娇课题组顾问:周  雁具体分工:1、林筠负责课题研究的监督、指导工作,提供经费及相关培训机制保障。2、王阳仙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工作的开展,整理撰写研究成果,并负责研究的督促、指导工作。3、教研组长王宇珊、戴冬娇协助研究工作的开展组织,负责随时整理课题成员的教育笔记、经验及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等工作。4、幼教教研员周雁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十、研究的预期成果:1、职初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并形成有我园特色的年青教师成长培训模式。2、课题报告及相关论文。3、案例汇编:《职初教师教育适宜行为案例集》(题目暂拟)。十一、研究中注意事项:1、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幼儿年龄特点、研究背景和幼儿的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来探讨教师的行为是否适宜。2、研究方法中,要通过教师的个案记录、备课笔记、教育随笔等的分析研究,那么就要求教师的记录、处理方法、分析等一定按照真实情况来写,才有价值。3、在研究过程中,注意随时搜集、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好的方法与行为、典型案例、教育随笔、个案记录、照片、录象、活动记录等),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4、在研究职初期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宜行为的同时,我园将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新教师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从而对我园的管理进行反思和改进,使之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教师形成适宜行为。十二、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总额:8100元(捌千壹百元整)  开支项目:  1、资料费(包括购置、复制、抄录费):1500元  2、调查(差旅)费:1000元      3、会议费(按有关规定):600元  3、计算机使用费(包括购软件): 1500元  4、印刷补助费(主要指成果承印):1000元  5、成果鉴定费(会务和专家鉴定):500元  6、其他:2000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摘要】本研究使用自编问卷对95名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人口变量因素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到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的幼儿园教师占 74.7%;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工作特征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反应明显。压力是有机体面对力所不及或扰乱自身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反应状态。〔1〕刺激事件又称为压力来源,它要求有机体在面对某种内在或外在情景时作出某些行为、情绪、认知层面的适应性反应。行为压力反应包括过度进食,出现攻击性行为等;情绪压力反应包括急躁、愤怒、忧郁、崩溃等;认知压力反应包括注意力范围变窄,思维僵化,判断、记忆及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等。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工作压力就是教师职业压力,〔2〕是因外界赋予教师职业的要求﹑期望和职责所带来的压力。〔3〕也有人称其为“职业紧张”。〔4,5〕还有研究者直接使用“教师压力”一词,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挫折感及沮丧等。〔6〕本文采用“教师工作压力”这一概念,强调教师工作压力是指与教师工作有关的因素引起的教师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应。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主要包含教师工作的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个方面。压力源是指引起压力的外在客观环境或时间。压力反应则指主观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反应。现今,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社会上对此还存在各种偏见,致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逐渐成为高压力人群。虽然每个职业都有压力现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个职业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将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阻碍,对职业群体的发展十分不利。〔7〕因此,本研究尝试编制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希望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一、研究方法本研究借鉴并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分为五个维度(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并针对每个维度编写问卷题目,形成“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初始问卷”。研究者请相关专家检验初始问卷的内容效度,并对每道题目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定和筛选,形成了“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预测问卷”。研究者使用“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预测问卷”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删除不符合统计学要求的题目,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该问卷共有29道题目,分为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五个维度。问卷的信度、效度以及项目区分度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本研究使用“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选取大连市9所幼儿园的10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评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 95%。其中示范性幼儿园教师25人(26.3%),部队幼儿园教师23人(24.2%),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师24人(25.3%),特色幼儿园教师23 人(24.2%);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23人(24.2%),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54人(56.9%),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18人 (18.9%);教龄在10年以下的幼儿园教师36人(37.9%),教龄在10~20年的幼儿园教师43人(45.3%),教龄20年以上的幼儿园教师 16人(16.8%);已婚幼儿园教师46人(48.4%),未婚幼儿园教师49人(51.6%)。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0分析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人口变量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二、结果与分析1.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本次调查发现,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2.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本研究采用极大方差旋转,得到因素负荷矩阵,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均与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五个维度中的某一因素有较高相关。在工作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过分强调幼儿安全问题、班级幼儿数过多、工作量大等方面;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幼儿园教师主要承受家庭住址与幼儿园距离较远、幼儿家长的要求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幼儿园管理方面,幼儿园的聘任制管理、领导频繁的检查、听课等活动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经验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会加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疲劳程度、头疼气闷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态、离职倾向、脾气的变化等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3.人口变量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通过对问卷总分的均数比较发现,不同幼儿园类型、不同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压力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分析发现,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中专和本科教师,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最大,已婚幼儿园教师比未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按重要性排序,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依次为工作特征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反应明显。(1)工作特征因素在工作特征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最大;已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未婚教师。(2)家庭及社会因素在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最大;已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未婚教师。(3)幼儿园管理因素在幼儿园管理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最大;已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未婚教师。(4)职业发展因素在职业发展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中专和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教龄在10年以下或20年以上的教师;已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未婚教师。(5)压力反应因素在压力反应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反应最高;专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其他学历教师;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反应最高;已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反应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三、讨论与建议1.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在我国,幼儿园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这一情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本人的关注。要减轻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工作压力。2.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不但要为幼儿传授知识,还要照顾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幼儿的安全,承受着幼儿家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幼儿园教师大部分为女性,她们既有工作负担,又有家庭负担,家庭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工作,增加工作压力。幼儿园园长的某些消极管理方式也会给幼儿园教师带来工作上的压力。另外,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社会整体中处于劣势,她们的期望与现实差距很大,这无疑会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3.人口变量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1)工作特征因素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殊,幼儿园教师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还要担当父母的角色,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繁琐的工作任务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10~20 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儿园骨干教师,任务重,工作压力较大。20年以上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经验丰富,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难题,相对来说,工作压力较小。10年以下教龄的幼儿园教师资历尚浅,工作任务相对较轻,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幼儿园领导应多关心和支持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自己应该注意科学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从而减缓因工作量大等工作特征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2)家庭及社会因素家庭负担会分散幼儿园教师的精力,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家庭状况,适当安排工作,有效减轻幼儿园教师因家庭负担造成的工作压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既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又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园教师连最低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都没有。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等因素使得幼儿园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也有较高期望。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园教师不堪重负。为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不仅是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必然要求。(3)幼儿园管理因素幼儿园工作“四多”给幼儿园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幼儿园教师案头工作多。许多幼儿园教师反映案头工作花费了他们许多精力,而且许多案头工作内容重复,缺乏针对性,占据了他们思考问题、吸取知识、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案头工作多是导致幼儿园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原因。幼儿园教师业务学习也多。按照上级规定,幼儿园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这些进修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另外,几乎每个月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幼儿园都有对外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示范性幼儿园,这类活动更多,幼儿园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开课多,比赛多,这进一步加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体系左右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划一,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时间和数量的积累,将评价结果与幼儿园教师的奖惩挂钩,没有实现评价的真正目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势必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方式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管理者缺乏民主意识,漠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增加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4)职业发展因素在职业发展因素方面,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中专和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学历越高,在业务上发展的要求越高,但是幼儿园又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与机会,无疑会增加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儿园的骨干,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们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这部分教师还要带领年轻教师成长,因此,和其他教师相比,10~20年教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幼儿园管理者要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关注高学历教师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减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5)压力反应因素在压力反应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最高,10~20年教龄教师的压力反应最高,已婚教师的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压力反应也明显高于未婚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是消极的,在消极的压力反应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教师的施教水平。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减轻幼儿园教师的消极压力反应。另外,本研究发现,有44.1%的被调查教师的离职倾向较大或很大,这说明幼儿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理解与关心,以便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MUNRO N.Teacher exodus as stress mounts〔J〕.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1992,30.〔2〕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王重鸣,王剑杰.职业紧张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J〕.心理科学,):263-267.〔5〕徐长江.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6〕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7〕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面向21世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从基础抓起。幼儿教师,也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教兴国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面对改革的新形势,新的挑战,应该把握改革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建构适合幼儿教育的素质结构,更好地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在实际的工作中 们发现:  一、思想素质是幼儿教师的灵魂所在。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挥官。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是,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与其它行业相比,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都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工作环境差,工作比较辛苦。面对社会上名誉、地位、金钱、享乐等的种种诱惑, 们应该有明确的认识。首先,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明白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战略决策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对培养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选择幼教工作是 们一生最幸福的职业,们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有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思想,有甘作人梯、甘当蜡烛的精神。只有这样,们才能在这个平凡而朴实的岗位中真正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为振兴国家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其次, 们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们选定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应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能够把握当今幼教改革的方向,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作为 们教育的目标,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幼儿教育的一日生活,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导 们的工作,熟悉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教育原则、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思想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  二、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素质有些是先天而来,而更多的素质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下习得。由于们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身体非常稚嫩,思想单纯,明辩是非的能力差,心智处于吸纳阶段,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该身心健康。首先,健康的身体是 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 们体弱多病,怎么可以工作?怎么与孩子亲密接触?如果们心理不健康,性格古怪,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影响孩子?怎样给幼儿好的人际环境?因此,幼儿教师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全的人格。同时,对工作还有爱心有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真正给幼儿予关爱,注重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以自己的处世态度,与人交往的态度做幼儿的榜样,教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让幼儿在一个愉快、健康、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质。幼儿教师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老师,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从何来,惑怎样解,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经验。幼儿教育在知识上本来就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的特点,加上幼儿天生好奇多问,教师更应该以广博的学识满足其求知欲。如,幼儿看见一只蚕宝宝,往往会望着它问:它从哪里来?它有妈妈吗?它吃什么?它住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如何回答?如何引导?如果们对幼儿的问题不能解答,们怎么做老师?就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好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较宽较广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再者,为了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展得更丰富多采,培养幼儿的多种智能,教师还应具有多种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舞蹈能力等。目前,各幼儿园电脑、英语、书法等兴趣班教学也成为热门,为了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望和求知欲,教师应该具备多样的技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和反思能力。一个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专业成长,因此,教师还应具有把教育观念、知识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能力,实现 们的最终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如果 们具备了很强的能力,而们在教育实践中操作能力很差,教学效果不好,会导致幼儿的发展水平低,幼儿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各种知识水平能力的综合运用,如果一个老师满腹经纶而不善教学,那有何用?此外,反思也是当今幼儿教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回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得到提高,实践中又得到新的依据和理论,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如班上有个特别爱学习,也特别聪明的男孩子,它的什么都好,可就是一到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打小朋友,经常欺负班上的孩子,老师对他批评教育以后,仍然收效甚微。对这样的孩子,老师应该怎样教育纠正其行为?老师经过反复多次的思考和无数次的探索,采取了很多的方法教育孩子,最终孩子的行为习惯改正了。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了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中, 们经常会遇上类似“难题”, 们要善于捕捉,善于反思,善于探寻,最终得出最合适的答案,获得教育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好的经验。  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主要方法。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每一个教师满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是完全不行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飞速地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要更好的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如参加新知识的培训,参加各地幼教研究的研讨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技能技巧的学习等等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自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通过看书、多媒体等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果 们老是一些陈旧的、受淘汰的知识,也是用处不大的。  二、园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直接途径。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运用于实践,实现们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经常观摩学习,直接获取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研究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如通过上研究课或者优质课,大家一起从选材到教学形式以及教具的使用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试讲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修改,然后再付诸实践,再修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大家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反思总结也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每月工作小结或者每期工作总结中,教师可以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百年树人”的工作,们不仅在工作岗位上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为人师表,加强自身的修养,有是非观,有正义感。一言一行以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表里如一。同时,注重心理素质的磨砺,淡薄名利,以平静、正常的心态对待一切,让自己真正作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幼儿园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30间幼儿园300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1)绝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都感受过不同程度的挫折,而且比十年前多了;(2)教师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3)教师所受挫折主要来源于工作方面,其次是健康方面;(4)幼儿教师的积极心态处于中等水平,与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和单位级别有关,但差异不显著。因此,治理者在治理上应防止不公平、不适当;幼儿园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熟悉挫折,树立积极的心态,积极学习缓解压力、自我调适的方法,不断完美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幼儿园教师、挫折、积极心态。 1、前言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发达、变革急剧的时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的独生子女的政策和早期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直接表现为精挑细选幼儿园,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因此而增加,她们能否接受挑战、战胜挫折,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了解幼儿教师对不同挫折事件的挫折感受和应对情况,提高其耐挫力,培养其合理应对方式,就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对300名在职幼儿园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受挫折的程度及其原因,借以找出规律,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措施,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抗挫折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整个广州市省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比例很少,而市级园占的比例最大,我们按这样的比例对省级园54人、市级园218人、未达标园33人,共31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5.2%。 2.2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辅以访谈法收集资料,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的统计手段有描述统计、交互分析、c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3研究的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的挫折感受,10个项目;(2)教师的积极心态,10个项目;(3)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4)了解挫折的可能来源——健康、工作、生活、学习四个方面的情况,2个项目。 3、结果与分析 3.1幼儿园教师构成分析 从教师结构基本情况一览表(略)可以得知,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年青化、高学历化的特点,幼儿园教师的气质多为胆汁质和多血质外向型68%,活泼开朗、急躁、直率、热情、反应迅速、喜欢与别人交往,这同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是一致的。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学历占43.0%,本科以上的学历有3.3%。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的趋势,也体现了大教育观和继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3.2幼儿园教师挫折感受大小程度及其差异分析 97%的幼儿园教师曾经感受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只有3%的教师从来没有感受过挫折。曾经感受过非常大的、较大的、大的程度挫折的教师有48.7%,几乎占了一半人。这说明教师的挫折感受程度普遍较高,应当引起社会、幼儿园治理者、教师本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为较深的挫折体验,会带来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忿怒、焦虑等。当然适度的焦虑可以增进工作和思考的效率,但若焦虑水平过高,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此外,人们应对挫折的行为方式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如:攻击、幼稚不成熟的行为、刻板性的反应、用非现实的幻想方式应付挫折、情绪性的压抑等,这些行为,对个体的内心轻易产生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形成不正常的心理适应。 将教师挫折感受的程度与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进行交互分析,并对交互分析的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差异都不显著,但从交互分析的结果可得到如下趋势:教师的年龄越小,挫折感受相对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挫折感受的程度有递减的趋势;普通教师比园长挫折感受强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强烈;团员比园长、群众挫折感受强烈;省级园的教师比市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教师挫折感受强烈。 3.3幼儿园教师十年来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及其差异分析 教师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许多、多一些、一样多,三者合计占了70%,反映了近十年来幼儿园教师所受挫折处于增长趋势。这可能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客观现实有关。 与十年前比,不同年龄的教师,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差异显著;不同政治面貌和单位级别的教师,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差异非常显著。具体地说,有更多的年轻教师(18~30岁)认为自己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51%),其他年龄段趋于相同;与党员和群众相比,更多的团员教师认为自己所受的挫折多了(53.8%);单位级别越高,感受到挫折增多的教师越多(省级园教师比例为49%)。幼儿园教师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及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43.3%的教师认为主要是个人内在因素造成挫折,即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达到目标。这体现了教师的思想境界,当碰到挫折的时候,能从自身找差距、找原因。另有32.7%的教师认为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挫折的发生,即由于社会或文化环境中的某些风俗习惯、法律、宗教、政治、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因素,使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和抑制,使自己不能如其所愿而造成挫折。对个别教师的访谈表明,内在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自己制定的目标,由于自身能力的问题而不能达到造成了挫折;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挫折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外界给予的。 来自于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的挫折,由多到少依次是:工作、生活、学习、健康;由大到小依次是:工作、健康、生活、学习。可见,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为教师挫折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对个体影响第二大的是来自健康方面的挫折。 根据卡方检验,幼儿园教师挫折来源的排列不存在政治面貌、 位级别和职务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其中,认为来自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轻和年老教师明显多于31~40岁的教师;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较大和较多的中专学历的教师明显多于大专学历的教师。 被调查的幼儿园教师中,有96.7%的人积极心态得分在25-39分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教师积极心态得分在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教师的积极心态普遍较好,这可能与教师职业的特征有关,即工作压力虽然大,但相对比较稳定,下岗和失业的机率较低。 但还可以看出,教师积极心态的高低与教师类别仍然有一定的关系:职务高的教师比职务低的教师积极心态要高一点;单位级别高的教师比单位级别相对低的教师积极心态要高一些;中共党员教师的积极心态要比其他人高,这体现了中共党员的先进性;但团员的积极水平低于群众,提醒治理者要重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团员的积极性,提高年轻团员积极心态水平和追求理想的愿望。 4、结论与建议措施 4.1、结论由以上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4.1.1幼儿园教师的挫折感受普遍较高,普通教师比园长挫折感受强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强烈;团员比园长、群众挫折感受强烈;省级园的教师比市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教师挫折感受强烈。 4.1.2幼儿园教师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与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及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4.1.3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为教师挫折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对个体影响第二大的是来自健康方面的挫折。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轻和年老教师明显多于31~40岁的教师;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较大和较多的中专学历的教师明显多于大专学历的教师。 4.14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心态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不存在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的差异。 4.2、建议和措施 4.2.1建议 幼儿园教师挫折心理调查结果表明:首先要关注年轻教师的挫折心理,年轻教师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轻易受到挫折,受到挫折后,应让他们吸取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使年轻人变得聪敏起来,不气馁,不消沉,不逃避,注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坚定信心,克服障碍,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其次:工作方面的挫折成为幼儿园教师最多和最大的,所以要加以关注,尤其是幼儿园的治理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教师应该把握调适和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其三: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心态处于中等水平,要提高教师的积极心态水平,就要通过树立教师正确的“挫折”熟悉和“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抗挫折能力和不断完善人格。现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措施: 合理应对挫折的措施:1、正确熟悉“挫折”,是抗挫折的基础2、把握“调适方法”,是抗挫折有效的途径。3、懂得缓解压力的方法,是抗挫折的关键4、树立积极的“心态”,是抗挫折的动力。5、做好防范挫折的措施,是抗挫折的桥梁。 通过调查发现,园长比老师所受的挫折相对少,即职务高所受的挫折向职务低呈递减的趋势。而且幼儿园年轻教师在健康、工作、生活、学习这四者当中,工作方面所受的挫折是最大和最多的,这必须引起治理者们的高度重视,对年轻教师做好以下防范的措施: (1)防范挫折——在治理上防止不当、不公平、不适当,在治理上下工夫,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2)对受挫折的教师采取宽容态度——一项措施、制度的落实,要多方面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且要有所预备,对受挫折的老师要宽容、要理解、还要多关心; (3)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容忍力——首先在认知成分方面,既对现实有正确的熟悉,对失败、挫折、困难与逆境持辨证的看法。其次在情绪与情感因素方面,注重培养乐观主义的态度;其三在意志成分方面,要加强自觉性、坚韧性、坚定性、顽强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些都是提高教师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4)改变引起挫折的环境——当教师在某一种环境中受非常大的挫折时,可以考虑适当调换环境,消除并放下包袱。 失败是对事物的批判,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对人格的宣判,不是永恒的状况,不是致命的错误,是一种强有力的成长。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既是难免,只有“有心”去经营自己的生命,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难题,才能创造成功、创造佳绩。让我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挑战自己、战胜困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