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凯二号玉米种子高产品种西南地区适宜种植吗?

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杨扬, 王凤格, 赵久然, 刘亚维. 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47(22): YANG Yang, WANG Feng-ge, ZHAO Jiu-ran, LIU Ya-wei.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in China. Scientia Acricultura Sinica, 47(22): &&
Permissions
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联系方式:杨扬,E-mail:。王凤格,E-mail:。杨扬和王凤格为同等贡献作者。通信作者:赵久然,E-mail:
基金: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2011BAD35B09)、北京市科技计划(D002)
【目的】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获准进入市场并进行推广的凭证,是相关部门规范、治理种子市场的依据,也是农民选择品种和维权的参考。根据玉米品种管理等业务的需求对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品种数据的内在联系和隐含信息,可以为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加系统、清晰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梳理了42年来中国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信息,讨论了市场上玉米品种随年份和地域变化的趋势、审定品种中亲本自交系重复使用率以及品种审定与退出、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果】1972&#x年,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审定的玉米品种总数为6 291个,其中,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503个。2013年现存的审定品种数为4 882个,其中,国审品种数为332个。1 726个单位有审定品种记录,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分别占48.3%和46.6%,平均每个单位拥有的审定品种数分别为7个和3个。审定品种共使用了8 754个亲本自交系,其中19.4%的自交系存在重复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自交系依次为Mo17、昌7-2、丹340。在过去4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中,共有1 876个品次退出,已经停止推广的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13.3年;29.2%的审定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15.1%获得了授权。【结论】在近10年间,各级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年均增幅趋于平稳,品种保有量仍在逐年增加,审定数量上呈现北多南少、增加速度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审定品种数量目前以科研院所居前列,较大型种业公司的审定品种数量上升明显;审定品种中新命名的亲本自交系数量迅速增加,使统计上的亲本重复使用率逐年下降。列入停止推广的审定品种数量年际间趋于稳定,审定品种与品种权保护品种的重叠程度有所下降。
新品种权保护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in China
YANG Yang,
WANG Feng-ge,
ZHAO Jiu-ran,
LIU Ya-wei
Maiz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Maize DNA Fingerprinting and Molecular Breeding, Beijing 100097
【Objective】Variety accreditation acts as the permiting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maize varieties, the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eeds market, and the reference for variety selection and right protection in China.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according to demands of businesses such as maize variety management,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al link and implicit message of these variety data can provide more systematic and distinct reference to seeds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eeds enterprises and farmers.【Method】 The state and provincial authorized maize variety data of China in 42 yea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aterial search, collection and data verification, and the trend of change of maize varieties on the market in different years and regions, the repeated rate of parental inbred lines of all the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reditation, protection and withdraw from promotion of maize varieties were discussed.【Result】It is shown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 the total number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was 6291, among which 503 were of state level, while the present state and provincial accredited variety number was 4882, among which 332 were of state level. A total of 1726 breeding organizations have records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eeds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48.3% and 46.6%,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of 7 and 3 varieties for each organization. A total of 8754 different parental inbred lines have been used in hybridization match of al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19.4% of which were used repeatedly. The thre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bred lines were Mo17, Chang7-2 and Dan340. A record count of 1876 of al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in 42 years have been withdrawn from promotion and the average employment period of such withdrawn varieties was 13.3a. Applications for new variety property have been filed for 29.2% of al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in history and approved for only 15.1% of them.【Conclusion】During the recent 10 years, the number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at all levels increased steadily year by year, so was the maize variety inventory. In terms of trend, the northern area has more accredited varieties than the southern area and the number of accredited varieties in the eastern area increased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area. Of all breeding organiza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cted as the main entity in terms of the quantity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and the number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of large-scale seeds enterprises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number of newly-named parental inbred lines has increased rapidly, so the repeating rate of them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yearly number of accredited varieties withdrawn from promotion tends to be steady and fewer varieties are overlapped in both accreditation and property applications.
variety accreditation;
breeding organization;
parental combination;
varieties out of promotion;
new variety property
0 引言【研究意义】品种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内在因素, 品种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农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国地域辽阔, 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多样, 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良品种是确保粮食增产的基本保障措施, 也是国家对品种审定制度立法的初衷。品种审定是指国家或省级农业行政部门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选育单位和个人的申请, 对其提交的新育成或引进的品种进行相应级别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按审定标准审查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 决定其能否通过审定并确定适宜种植区域的行政管理措施。对主要农作物的强制审定制度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 ]。品种审定信息主要是指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品种审定公告信息, 内容包括审定品种名录、引种和认定品种名录、停止推广品种目录等。对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可以为科研单位进行品种选育、品种试验和品种检测提供数据支持, 为种子企业进行品种研发和市场布局提供信息服务, 为农业种植户进行品种选购、种子维权和种植管理提供信息指导, 同时也是种子管理部门进行品种管理、市场监管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信息基础。国家统计局2012年度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3.5× 107 hm2, 占粮食作物的31.5%, 比水稻高出4.4%; 玉米的总产量为2.0× 108 t, 占粮食作物的34.9%, 比水稻高出0.2%。玉米的两大生产指数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 而其播种面积实际上从2007年至今一直稳居粮食作物之首, 可见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3年度统计资料显示, 全国各省的玉米种子商品化率接近100%。2012年玉米种子市场价值为253.87亿元, 占六大农作物的41.5%, 比水稻高出10.6%, 使得玉米成为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粮食作物[, ], 也是中国主要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作物品种。因此, 玉米品种审定信息具有一定的种业市场代表性和产业研究价值。研究玉米品种审定信息的年份演变特征和地域分布规律, 是深入了解当前中国玉米种业市场情况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前人研究进展】根据《种子法》的规定, 中国实行国家和省级两级审定, 从1972年以后就有关于玉米品种审定的详细资料可查, 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对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的实践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范围的分析和评价, 但多年来, 系统的汇总、分析和利用这些资料的研究不多。胡宁霞[]对比“ 十五” 期间江苏省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作物构成和同期比重, 认为品种保护工作滞后的原因是惯性思维、法律意识薄弱、受益不显著等。李健英等[]分析了山西省2000&#x0年玉米品种审定概况、品种特点和种植推广情况, 认为品种数量不少但推广面积大的品种却不多。冯勇等[]分析了内蒙古审(认)定玉米品种的地区分布、单位类型、育种方法和应用状况, 总结出该区育种条件提升对策应该是加强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综合技术集成研究。李登海[]统计了“ 十五” 期间国审玉米品种的区域分布、育种单位类型和品种类型, 从发展种业公司、以高产为育种导向等角度探讨了玉米种业未来。王凤格等[]整理了全国玉米主要审定品种5年推广面积数据, 分析了不同省份、品种的推广情况和趋势。连灵燕等[]利用VB和SQL Server技术完成了国家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的结构建设、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杨国航等[]介绍了中国农作物审定品种退出机制的实施现状和必要性。李晓飞[]、杨忠萍[]从性质、目的、受理对象、法律依据、具备条件、流程、期限等内容比较了品种保护、审定、认定的异同。刘海燕[]、张雪清等[]从申请数量、品种权人、区域分布、自交系利用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玉米品种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研究切入点】目前, 对玉米品种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研究已经涉及到品种保护、品种推广等多领域, 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单个省份品种审定情况进行统计, 研究重点集中在分析品种审定信息与品种保护等环节的关系, 而针对全国范围内多年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梳理统计并深入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未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 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合法进入销售市场的主要途径之一, 停止推广公告是玉米退出市场销售的唯一法律依据。本研究以上述两类信息为基础数据, 研究了玉米审定品种的年份和地域分布规律, 统计了玉米审定品种的选育单位和亲本来源情况, 并分析了玉米品种审定与停止推广、新品种权保护之间的联系, 旨在通过对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为促进种子市场监管、规范依法经营行为、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品种标准样品征集、审定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等提供信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收集整理的玉米审定品种信息分为三部分:(1)通过审定的品种名录, 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撰的书籍资料[, , ]和权威网站发布的国家、各省历年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公告; (2)停止推广的品种名录, 数据出自于各级政府网站发布的退出种子市场品种名录公告; (3)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的品种名录, 数据源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网站发布的申请、授权公告。以上三类信息均为日前公布或公开发表的数据, 其具体内容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为1972&#x0年。品种审定信息按照级别划分为国家级品种审定和省级品种审定, 后者涵盖了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审定情况。品种审定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审定年份、审定省份、选育单位、杂交组合等; 品种类型包括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甜、糯、爆裂、青贮等), 以杂交种为主。数据来源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网站:(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子管理局:http://www.zzj./; (2)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3)中国种业信息网:.cn/; (4)玉米新品种信息网:.cn/; (5)农作物品种查询系统:http://202.127.45.197/; (6)种业商务网:/seed/sspz/; (7)第1种业:http://www./index.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 (9)各省种业信息网、农业厅局网站。1.2 数据预处理首先对品种审定信息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预处理, 具体内容如下:(1)参考日颁布的《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按照一定的品种命名规则, 对品种名称不统一的原始数据进行订正。(2)补充或修改其它缺失或有误的关键信息内容。(3)修正各表数据关联存在的逻辑错误, 保证不同品种名录之间的逻辑关系符合以下条件:审定名录包含了退出市场的所有品种; 品种权申请名录包含了授权名录的所有品种。由于云南省本身已有省级审定的品种名录, 其历年的品种审定还包括特定区域的审定(如“ 滇特(昆明、玉溪)审玉米2012001号” ), 在下文针对国家级和省级品种审定的统计中不再将该特定区域的数据列入。本研究以预处理后形成的3张品种信息表为基础, 分析了当前中国玉米种业市场品种的总体推广情况、不同年份和不同省份审定品种的差异。1.3 统计指标品次数:在指定级别的品种审定目录中, 统计实际列明的记录数, 不区分一个品种多省审定的情况。品种数:在指定级别的品种审定目录中, 统计品种名称不重复的记录数, 即剔除因一个品种多省审定而重复出现的记录。育种效率:在指定级别的品种审定目录中, 某一类育种单位审定品种数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 n为某类育种单位的总数量, Vi为第i个育种单位获得审定的品种数, E为该类育种单位的育种效率。用该指标代表某类育种单位实际育成并审定品种能力的平均水平。亲本重复使用率:对指定范围内不同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 判定重复使用相同自交系作为亲本的杂交种占所有杂交种的最大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2)式中, Pt为理论亲本数目, 表示参与统计的杂交种全由不同亲本自交系杂交育成时的亲本数, Pa为实际亲本数目, 表示参与统计的杂交种存在相同亲本自交系杂交育成时的不重名亲本数量, Rp为亲本重复使用率, 代表了假设存在重复使用亲本的杂交种都仅含有一个重复自交系的情况下, 含有重复亲本的杂交种所占的最大比例。退出率:在指定级别的品种审定目录中, 停止推广的品种占全部品种历史记录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3)式中, Vs为指定审定级别的停止推广品种的品次数, Vh为指定审定级别的所有历史品种的品次数, Ve为指定审定级别的现存品种的品次数, Rd为指定审定级别的品种退出率, Re为指定审定级别的品种现存率。实际使用年限:审定品种在市场上合法存在的限定时间长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Tu=Yo– Yi (4)式中, Yo为审定品种的退出年份, Yi为审定品种的审定年份, Tu代表了该品种的实际使用年限。2 结果2.1 玉米审定品种的时空分布截至2013年, 1972年以来省级以上审定的总品次数为7 468个。除去停止推广的品种, 现存省级以上审定的总品次数为5 590个。有774个品种存在一品多省审定的情况, 除去重复审定的品种, 省级以上审定的总品种数为6 291个, 现存品种中有489个出现一品多省审定的情况, 除去重复审定的品种, 现存省级以上审定的总品种数为4 882个。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的历年变化情况如、所示, 省级审定品种的空间差异情况如所示。图1Fig. 1 图1 国家审定玉米总品次的年际变化Fig. 1 Inner-annual variations of total record count of nationa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图2Fig. 2 图2 省级审定玉米总品次的年际变化Fig. 2 Inner-annual variations of total record count of provincia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图3Fig. 3 图3 各省审定的玉米总品次Fig. 3 Total record count of each province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经统计, 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已有24年的数据, 从1990年到2013年共审定了513个品次, 实际品种数为503个。省级玉米品种审定从1972年起有系统纪录, 至2013年共审定了6 955个品次, 实际品种数为6 065个。在2004&#x0年, 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逐年下降, 主要是因为国家从2007年开始实施从严准入、“ 精品制” 战略, 使其年均减少4个品次, 后5年平均通过数量为20个品次, 通过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 达到68个品次。在1999&#x0年的8年间, 通过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快速上升, 年均增加64个品次; 而在2007&#x0年通过数量趋于平稳, 年均通过数量为498个品次, 通过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 达到564个品次。历史上通过审定次数最多的前3个品种是掖单13(15次)、丹玉13(13次)和掖单4号(14次)。对当前市场上合法存在的玉米审定品种统计得出, 国审品种为339个品次, 实际品种数为332个, 通过审定时间最早的为1994年, 2003年以前(含)通过审定的品种仅存56个品次, 其余的为近10年通过审定的品种, 占现存国审品种的83.4%; 现存的省级审定品种为5 253个品次, 实际品种数为4 754个, 通过审定时间最早的为1975年, 2000年以前(含)通过审定的品种仅存311个品次, 其余的为近13年通过审定的品种, 占现存省审品种的94.1%。现存品种中通过审定次数最多的是郑单958(9次)、燕禾金2000(9次)和先玉335(8次)。计算各省历年累计审定品种的情况得出, 在历年的审定玉米品种中, 累计通过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吉林省, 占全部省级审定品种的9.5%, 其次为辽宁省(9.3%)、黑龙江省(7.4%); 有省级审定品种且数量最少的是江西省, 占全部省级审定品种的0.3%; 海南省、青海省、西藏没有审定玉米品种, 台湾、香港、澳门没有统计数据。现存审定品种最多的省份是辽宁省, 占全部现存省级审定品种的10.9%, 有省级审定品种且数量最少的省份是江西省(0.3%)。2.2 玉米审定品种的选育单位情况在历年的国家和省级玉米品种审定公告中, 共有1 726个育种单位或个人参与了审定品种的选育或申请。按照性质不同, 选育单位可分为科研院所(含大学)、种业公司、政府机构和个人四大类(), 四类育种单位育成的审定品种数比重分别为:科研院所48.3%, 排名第一, 种业公司46.6%, 政府机构2.2%, 个人2.9%。从四类育种单位的数量来看, 种业公司1000家, 占57.9%; 科研院所472家, 占27.3%; 政府机构占7.0%, 个人占7.7%; 用每个单位的审定品种数目代表育种能力:科研院所的育种效率最高, 平均每个单位审定品种为7个, 种业公司为3个品种, 政府机构和个人均为1个品种。如所示, 根据育种单位所处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 审定品种数最多的前3个省份或直辖市分别为辽宁省、吉林省和北京, 其审定品种数占比依次为11.8%、8.6%和7.9%; 对各省育种单位的数量进行统计, 辽宁省、四川省、吉林省和河北省位列前四, 其单位数占比分别为7.9%、7.2%、7.1%和7.1%; 对各省育种单位的实际育种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育种效率最高的省份或直辖市分别为北京、辽宁省和天津, 每个育种单位平均育成6个品种。此外, 外国种业公司有17家, 审定品种共有64个品次。图4Fig. 4 图4 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情况Fig. 4 Breeding organization situation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图5Fig. 5 图5 各省育种单位的审定品种数占比Fig. 5 Ratio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record count of each province breeding organization2.3 玉米审定品种的亲本来源统计玉米审定品种的亲本自交系数目的历年变化如所示。两级审定的玉米品种目录共登记了13 780个亲本自交系, 实际涉及的不重名亲本数量为8 754个, 其中有19.4%的自交系被不同审定杂交种重复使用,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个亲本自交系为Mo17、昌7-2、丹340、自330、吉853、黄早4、掖478、丹598、K12和8112, 其使用次数依次为100、80、77、75、67、61、58、43、39和36次。1972&#x0年亲本自交系数量的增幅较为平稳, 年平均增加41个; 2000&#x0年亲本自交系数量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 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 为804个; 2006&#x0年亲本自交系的年平均增加量逐渐下降到524个。图6Fig. 6 图6 审定品种的亲本数目的年际变化Fig. 6 Inner-annual variations of parent count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2.4 玉米审定品种的退出(停止推广)情况玉米品种的退出公告涵盖了国家和省级审定、省级引种、省级认定范围内的品种。对2005&#x0年发布的退出公告进行统计, 共涉及2 175个品次退出。由于国审品种存在多个推广区域, 而停止推广公告可能只涉及部分区域, 因此, 会出现针对同一品种发布多次退出公告的情况。除去这种情况后实际涉及的品次2 037个, 其中, 国审品次有174个, 退出率为33.9%; 省审品次有1 702个, 退出率为24.5%。退出品种数量的历年变化如所示, 从年逐年上升, 2012年达到583个品次。分析不同年份的品种退出情况, 具体如、所示, 对于国审品种, 1997年(含)以前审定的品种基本退出完毕, 2010年(含)以后审定的品种均未退出。1983年(含)以前的省审品种基本清退完毕, 2011年(含)以后审定的品种均未退出。不同省份的品种退出情况如所示, 退出品种数量最多的省份或直辖市是吉林省, 共有298个品次, 其次是天津、河北省, 退出率最高是天津, 为53.0%, 其次是安徽省、吉林省。图7Fig. 7 图7 停止推广品种的年际变化Fig. 7 Inner-annual variations of record count of stopped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2.5 玉米审定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情况在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中, 申请过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共有1 837个, 占审定品种总数的29.2%; 获得新品种权授权的品种共有946个, 占审定品种总数的15.1%。统计审定品种的审定年份和新品种权保护的申请年份发现:有336个品种的申请年份早于审定年份, 740个品种的申请与审定同年, 761个品种的申请年份晚于审定年份。统计审定年份与授权年份的先后:有16个品种的授权年份早于审定年份、33个品种的授权与审定同年、897个品种的授权年份晚于审定年份。显示了不同审定年份的审定品种中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的逐年变化。申请新品种权保护的审定品种中审定年份最早的是1990年, 到2003年, 审定品种的新品种保护权申请比例从3%一直增长到48%; 审定品种获得新品种权保护授权的比例从3%一直增长到43%; 从2003年起, 申请和授权比例逐年下降, 2013年申请比例下降到22%, 授权比例下降到1%。图8Fig. 8 图8 审定品种的品种权申请、授权百分比的年际变化Fig. 8 Inner-annual variations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related to plant variety property(PVP)3 讨论3.1 审定品种的年份与地域分布从年份上来看, 1999年前, 历年两级审定的玉米品种累计总品次呈直线缓慢上升趋势(虚线所示), 1980&#x0年平均每年增加56个品次; 2002&#x0年呈直线快速上升趋势, 平均每年增加487个品次。假设未来十年内历史累计总品次的发展趋势保持不变, 那么用OLS法构建年份与历史累计总品次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预测的累计总品次在2018年将突破10 000个。中的实线展示了近42年来现存玉米品种两级审定的累计总品次数, 该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前者基本一致, 但仅说明了现存品种数量随审定年份变化的分布情况。前30年(1972&#x0年)审定的品种仅占现存总品次的8%, 说明现存两级审定品种以2002&#x0年审定的品种为主。从目前情况来看, 市场上合法存在的玉米审定品种数量接近5 000个, 每年两级审定玉米品种的新增数量大于停止推广品种的减少数量。参照传统意义上的玉米种植区划[], 以省份为不可拆分的基本单元, 将中国划分为以下6个区域: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8.6%(2012年统计数据), 历年来省级审定品种的数量占全国省级审定品种的三分之一, 省级审定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位居全部区域的第二; 同样是中国玉米主产区的华北及黄淮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的玉米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1.9%, 其省级审定品种数量在六个区域排名第二, 占全国省级审定品种的四分之一, 品种更新换代速度位居全国第一; 西南地区(四川省、重庆、贵州省、云南省)的省级审定品种数量排名第三, 占七分之一; 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省、宁夏、陕西省)的省级审定品种数量排名第四, 占九分之一; 中南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的省级审定品种数量排名第五, 华东地区(安徽省、江苏省、上海、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排在最后, 两地区共占六分之一。华北和黄淮海地区的种植环境优越且相对简单, 适合该地区的育种新材料较多, 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最多; 而西南地区种植环境苛刻且条件复杂, 培育适合多样化环境条件的材料难度较大, 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较少; 华东、中南地区虽然不是玉米主栽区, 但作为特用玉米的主要消费区, 仍拥有一定的品种审定数量; 西北地区作为玉米主要的制种基地, 消耗了不少当地的玉米种植资源, 种植普通玉米的需求量不大, 所以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最少。由上述时空分布可见, 玉米审定品种数量基数大且保有量仍在逐年增加, 地域分布不均且情况复杂多变, 这使得玉米品种市场监管的工作量不断加大, 通过上述整理的现存审定品种名录征集标准样品, 并构建玉米审定品种指纹库, 实现市场监管的精细化、信息化, 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3.2 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与亲本自交系组成玉米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组成情况能够从大体上说明中国玉米育种界的概况:虽然从单位数量上来看, 种业公司占有绝对优势, 但从获得审定品种数量上来看, 科研院所(含大学)依然是育种的主力, 政府机构已基本退出品种选育领域, 而个人选育的审定品种仅零星存在。目前科研院所的平均育种效率大约是种业公司的2.5倍, 但不否认极少数种业公司的育种水平较高。从育种单位注册登记省份与其省级审定品种所在省份的关系来看, 两者相同的比例为72.6%, 说明各省审定品种基本以当地的育种单位培育的品种为主。审定品种登记的品种来源一项记录了亲本材料的选育过程, 可反映审定杂交种对亲本自交系的使用情况。实际亲本数量从2000年开始迅速上升, 2000&#x0年的14年中实际亲本数量占过去40年(1972&#x0年)实际亲本总数量的89.5%。但对比2000年前后的亲本重复使用率, 1972&#x0年为94.0%, 2000&#x0年下降为71.0%, 可见, 不同审定品种的亲本自交系的交叉使用程度在下降。假如不同名的亲本材料为有真实差异的自交系, 可能说明中国的自交系资源日渐丰富, 但亲本自交系使用背后的乱象是不争的事实[]。另外, 审定信息的品种来源中自交系名称命名的不规范, 也使得了解其系谱来源, 确定亲本信息的真实性难度很大。因此, 规范亲本自交系的名称命名并建立管理体系是有意义的。3.3 审定品种的退出与保护情况农作物审定品种退出机制的实施使玉米审定品种可分为三类:审定品种、退出品种和现存品种。品种退出机制从2005年执行至今, 两级玉米审定品种的整体退出率为25.1%, 1999年以前(含)审定的玉米品种中有79.8%被退出, 低于主要农作物的平均退出率90%[]。退出品种的审定时间已经推进到2010年, 说明审定品种的退出范围不局限于审定年份。从退出品种的实际使用年限的分布来看, 使用年限最长为36年, 最短为1年, 整体平均值为13.3年, 实际使用年限为10年的品种数量最多, 7— 11年为主, 长于农作物一般品种的最佳使用年限5— 6年[], 说明总体上玉米审定品种退出机制的成效是显著的, 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的加强。1999年4月中国新品种权保护工作启动, 1990&#x0年通过审定的品种大部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新颖性条件, 只有极少数申请并获得新品种权保护。审定品种和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品种的交集在1999&#x0年迅速上升, 2003&#x0年则缓慢下降至1999年的水平。审定品种与新品种权授权品种的交集在1998&#x0年期间呈现正态分布, 交集最大的年份是2003年, 以后呈逐年下降, 2009年以后审定的品种还只有极少数获得新品种权保护授权(可能与审查期延长有关)。审定品种与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的交集逐年下降可能有2个原因:首先, 审定品种申请保护亲本的增加, 直接保护杂交种的减少, 因为保护亲本得到的权益更大; 其次, 保护杂交种虽然在维权方面更直接, 但往往由于品种在区试时就被育种单位频繁交易, 达不到品种权的新颖性要求, 导致申请获得通过的难度加大。随着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重复品种数量的下降, 齐头并进地构建审定品种DNA指纹数据库与新品种权保护的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的必要性日趋显现。在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重叠的这部分品种中, 得到授权的品种数占申请品种数的51.5%, 高于新品种权保护授权率的总体水平。从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先后顺序来看, 在申请新品种权保护的审定品种中, 只有五分之一的品种申请早于审定, 五分之二的品种申请与审定同步, 五分之二的品种申请晚于审定(平均晚1.8年); 在得到新品种权保护授权的审定品种中, 94.8%的品种授权晚于审定, 平均晚3.9年。由此可见, 在历史上的品种管理工作中, 品种保护工作的执行时间总体落后于品种审定工作。为了防止“ 一品多名” 现象扰乱种子市场, 2013年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 品种审定将新增DUS测试并与区域试验同步进行, 这将促使未来的品种保护工作和品种审定工作趋于同步。4 结论在过去的42年(1972&#x0)中, 全国农作物品种推广工作共审定了6 291个玉米品种, 除去停止推广的品种, 仍有4 882个玉米审定品种合法流通于种子市场。玉米审定品种的时间演变规律为:近十年间, 各级审定玉米品种数量的年均增幅趋于平稳, 全国玉米审定品种保有量仍在逐年增加。玉米审定品种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玉米品种的审定数量北多南少、增加速度东高西低, 与玉米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从玉米审定品种的数量看, 目前科研院所仍是育种单位的主体, 但个别规模较大的种业公司实力也较强。从审定品种的来源看, 近年来亲本自交系按照名称统计的数量增加迅速, 但重复使用率在逐年下降。品种审定的退出机制执行9年以来, 共清退了25.1%的历史审定品种记录, 其特征有两点:一是停止推广对象以1999年(含)以前的审定品种为主; 二是列入停止推广的审定品种数量近7年趋于稳定。在新品种权保护工作开展初期的1999&#x0年, 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重叠程度在迅速上升, 2004年以后(含)二者的重叠程度逐渐下降。从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先后顺序来看, 大多数育种单位都采用先审定再保护方式, 不利于在审定品种推广初期进行维权。随着新的品种审定办法开始实施, 这两项工作将逐渐趋于同步。(责任编辑 李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孙世贤. 中国农作物品种管理与推广.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8-30. Sun S X. China's Crop Variety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
Beijing: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 18-3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吕波, 郑少锋, 唐力.
植物新品种保护格局下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结构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13(10): 92-99. L&#x000 B, Zheng S F, Tang L.
Research on maize seed market of China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3(10): 92-99.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
[CJCR: 1.233]
季广德, 孙世贤, 杨国航, 王守才, 周进宝.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的作用. 中国种业, 2011(3): 3-4. Ji G D, Sun S X, Yang G H, Wang S C, Zhou J B.
The function of national varieties accreditation of crop. China Seed Industry, 2011(3): 3-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0.3657]
胡小平, 郭晓慧.
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标准的视角. 中国农村经济, 2010(6): 4-15. Hu X P, Guo X H.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grain deman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utritional stand ards.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0(6): 4-1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2.952]
蒋和平, 孙炜琳.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05(3): 7-8. Jiang H P, Sun W L.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3): 7-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胡宁霞. 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比较引发的思考//蒋和平. 2005年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培训会议论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28-38. Hu N X. Thoughts on comparison between variety accreditation and
new variety protection//Jiang H P. Proceeding of Agricultural I. P. R.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Workshop in China in 2005.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6: 28-3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李健英, 解睿, 白琪林, 谢宝妹, 郭俊宏.
山西玉米育种与品种审定概况. Li J Y, Xie R, Bai Q L, Xie B M, Guo J H.
Maize breeding and
cultivar approval in Shanxi.
[本文引用:1]
[CJCR: 0.8386]
冯勇, 苏二虎, 赵瑞霞, 张来厚, 孙峰成, 刘志雄, 石海波.
内蒙古玉米品种审(认)定现状与育种对策. Feng Y, Su E H, Zhao R X, Zhang L H, Sun F C, Liu Z X, Shi H B.
Current situation of maize variety registration in Inner Mongolia and
its breeding strategy.
[本文引用:1]
[CJCR: 0.6043]
李登海, 柳京国, 杨今胜.
“十五”期间国审玉米品种审定状况及前景分析. 北京农业, 2007(17): 13-14. Li D H, Liu J G, Yang J S.
The status and
prospect analysis of national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10th FYP. Beijing Agriculture, 2007(17): 13-1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0.1475]
王凤格, 武文艳, 杨国航, 赵久然, 孙世贤.
近年我国玉米品种推广趋势及对品种管理工作的启示. 玉米科学, 2010(5): 29-34. Wang F G, Wu W Y, Yang G H, Zhao J R, Sun S X.
Analysis on rec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aize variety popularizat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varie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2010(5): 29-3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0.965]
连灵燕, 王建华, 孙世贤.
国家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的建设研究. 作物杂志, 2010(2): 95-98. Lian L Y, Wang J H, Sun S X.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gistered maize varieties database. Crops, 2010(2): 95-9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0.6276]
杨国航, 孙世贤.
农作物审定品种退出机制的实施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种子, 2011(8): 96-98. Yang G H, Sun S X.
The status and
necessity analysis of validation exit mechanism for the accreditation crop varieties. Seed, 2011(8): 96-9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3]
[CJCR: 0.445]
浅谈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之异同. 种子科技, 2012(1): 22. Li X F.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eties protection and
varieties accreditation. Se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12(1): 22.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JCR: 0.704]
植物品种保护、品种审定与品种认定. Yang Z P.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nd
variety certification.
[本文引用:1]
我国玉米品种权保护现状及建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7): 141-144. Liu H Y.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maize variety rights in China.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7): 141-14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0.3268]
张雪清, 李万良, 张岩, 高敬伟.
玉米品种权申请的统计与分析. Zhang X Q, Li W L, Zhang Y, Gao J W.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maize variety right application.
[本文引用:1]
[CJCR: 0.965]
孙世贤. 中国农作物优良品种: 年国家审(认)定品种.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45-206. Sun S X. China's Crop Varieties (National Accredited and
Recognitory Varieties During ).
Beijing: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1: 145-20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全国农作物审定品种名录.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706.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The Catalogue of Accredited Crops Varieties in China.
Beijing: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5: 1-70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孙世贤, 廖琴. 全国玉米审定品种名录().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251. Sun S X, Liao Q. The Catalogue of Accredited Maize Varieties in China (2000 ~ 2008).
Beijing: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8: 1-25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汪黎明, 王庆成, 孟昭东. 中国玉米及其系谱.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8-12. Maize Institute Of Shand 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ng L M, Wang Q C, Meng Z D. China's Corn and
Its Pedigree.
S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0: 8-12.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王凤格, 赵久然. 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技术——SSR标记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15-135. Wang F G, Zhao J R. DNA Fingerprinting Technology of Maize Varietie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SR Markers.
Beijing: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1: 115-13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农作物品种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种子世界, 2005(4): 1-4. Liao Q.
Crop varie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improvement opinion. Seed World, 2005(4): 1-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CJCR: 0.1227]
... 对主要农作物的强制审定制度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1,2,3] ...
... 对主要农作物的强制审定制度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1,2,3] ...
... 6%,使得玉米成为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粮食作物[2, 5],也是中国主要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作物品种 ...
... 对主要农作物的强制审定制度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1,2,3] ...
... 玉米的两大生产指数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而其播种面积实际上从2007年至今一直稳居粮食作物之首,可见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4] ...
... 6%,使得玉米成为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粮食作物[2, 5],也是中国主要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作物品种 ...
... 胡宁霞[6]对比#cod#x0201c ...
简要分析了山西省近年来玉米育种、品种审定及自育主栽审定品种的种植与推广概况,并针对山西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和生产现状,着重从自育品种的推广、抗病性和抗旱性育种目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促进山西省玉米育种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健英等[7]分析了山西省2000#cod#x02014 ...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审(认)定玉米品种的地区分布、单位类型、育种方法和应用状况分析,指出内蒙古玉米品种创新、育种方法、科研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目标、加强基础研究、改进技术的育种对策,以期为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冯勇等[8]分析了内蒙古审(认)定玉米品种的地区分布、单位类型、育种方法和应用状况,总结出该区育种条件提升对策应该是加强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综合技术集成研究 ...
... 李登海[9]统计了#cod#x0201c ...
... 王凤格等[10]整理了全国玉米主要审定品种5年推广面积数据,分析了不同省份、品种的推广情况和趋势 ...
... 连灵燕等[11]利用VB和SQL Server技术完成了国家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的结构建设、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 ...
... 杨国航等[12]介绍了中国农作物审定品种退出机制的实施现状和必要性 ...
... 8%被退出,低于主要农作物的平均退出率90%[12] ...
... 6年[12],说明总体上玉米审定品种退出机制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
... 李晓飞[13]、杨忠萍[14]从性质、目的、受理对象、法律依据、具备条件、流程、期限等内容比较了品种保护、审定、认定的异同 ...
植物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品种认定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但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且不可替代.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 李晓飞[13]、杨忠萍[14]从性质、目的、受理对象、法律依据、具备条件、流程、期限等内容比较了品种保护、审定、认定的异同 ...
... 刘海燕[15]、张雪清等[16]从申请数量、品种权人、区域分布、自交系利用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玉米品种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品种权申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反映玉米育种优势省份和优势单位及玉米育种研究基础与创新程度.
... 刘海燕[15]、张雪清等[16]从申请数量、品种权人、区域分布、自交系利用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玉米品种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 1 数据来源收集整理的玉米审定品种信息分为三部分:(1)通过审定的品种名录,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撰的书籍资料[17,18,19]和权威网站发布的国家、各省历年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公告 ...
... 1 数据来源收集整理的玉米审定品种信息分为三部分:(1)通过审定的品种名录,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撰的书籍资料[17,18,19]和权威网站发布的国家、各省历年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公告 ...
... 1 数据来源收集整理的玉米审定品种信息分为三部分:(1)通过审定的品种名录,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撰的书籍资料[17,18,19]和权威网站发布的国家、各省历年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公告 ...
... 参照传统意义上的玉米种植区划[20],以省份为不可拆分的基本单元,将中国划分为以下6个区域: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8 ...
... 由上述时空分布可见,玉米审定品种数量基数大且保有量仍在逐年增加,地域分布不均且情况复杂多变,这使得玉米品种市场监管的工作量不断加大,通过上述整理的现存审定品种名录征集标准样品,并构建玉米审定品种指纹库,实现市场监管的精细化、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1] ...
... 假如不同名的亲本材料为有真实差异的自交系,可能说明中国的自交系资源日渐丰富,但亲本自交系使用背后的乱象是不争的事实[22] ...
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杨扬, 王凤格, 赵久然, 刘亚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地区种植药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