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为大便弱阳性严重吗,心脏问题严重吗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震后挤压综合症的救治
栏目关注:
挤压综合征是在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的,临床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症的病因病机为躯干或肢体严重受压,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不断上升,致
  挤压综合征是在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的,临床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症的病因病机为躯干或肢体严重受压,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不断上升,致肌肉缺血性坏死;肌红蛋白、钾离子、酸性代谢产物等大量进入血流,导致肾功能障碍。所以本症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创伤后肌肉缺血性坏死和肾缺血两个环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挤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分为瘀阻下焦、水湿潴留、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四型。临床可分三级。本症的治疗方法有现场急救处理、伤肢早期切开减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钾的处理、中药疗法(根据辨证分别给予活血化瘀、通关开窍、清泄下焦;化湿利水、益气生津兼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固肾;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祖国医学称之为&压迮伤&。筋膜间隔区压力升高造成肌肉缺血坏死形成肌红蛋白血症,而无肾功能衰竭,只能称为挤压伤或。严重创伤亦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无肌肉缺血坏死、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则不能称为挤压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挤压综合征多发生为于房屋倒塌、工程塌方、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中,战时或发生强烈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出现。此外,偶见于昏迷与手术的患者,肢体长时间被固定体位的自压而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压迮坠堕内损候》指出:&此为人卒被重物压迮,或从高坠下,致吐下血,此伤五内故也。&清?胡廷光《伤科汇纂?压迮伤》载:&压迮伤,意外所迫致也。或屋倒墙塌,或木断石落,压著手足,骨必折断,压迮身躯,人必昏迷。&祖国医学认为,挤压伤可引起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紊乱。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出现在外部压力解除以后,这说明受压肢体产生的一些有害代谢物质在恢复了血液循环后进入体内。其病理变化归纳为:  1.肌肉缺血坏死根据近年来研究证明,挤压综合征的肌肉病理变化与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相似。患部组织受到较长时间的压迫并解除外界压力后,局部可恢复血液循环。但由于肌肉因缺血而产生类组织胺物质,从而使毛细血管床扩大,通透性增加,肌肉发生缺血性,体积增大,必然造成肌内压上升,肌肉组织的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形成缺血---水肿恶性循环。处在这样一个压力不断升高的骨筋膜间隔封闭区域内的肌肉与神经,最终将发生缺血性坏死。  2.肾功能障碍随着肌肉的坏死,肌红蛋白、钾、磷、镁离子及酸性产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在伤肢解除外部压力后,通过已恢复的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加重了创伤后机体的全身反应,造成肾脏损害。肾缺血和组织破坏所产生的对肾脏有害的物质,是导致肾功能障碍的两大原因,其中肾缺血是主要原因,尽管发生肌红蛋白血症,如果没有肾缺血,也不一定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缺血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但主要因素是创伤后全身应激状态下的反射性血管痉挛,肾小球过滤率下降,肾间质发生水肿,肾小管功能也因之恶化。由于体液与尿液酸度增加,肌红蛋白更易在肾小管内沉积,造成阻塞和毒性作用,形成尿少甚至尿闭,促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综上所述,挤压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创伤后肌肉缺血性坏死和肾缺血二个中心环节。只要伤势足以使这个二个病理过程继续发展,最终将导致以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辨证与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详细了解致伤原因和方式,肢体受压和肿胀时间,以及相应的全身及局部症状等。注意伤后有无&红棕色&、&深褐色&或&茶色&尿及尿量情况,若每日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尿闭。共5页:上一页12345上一篇:夏季儿童病因及处理下一篇:灾后注意皮肤病的防治相关资讯夏季谨防家庭害虫危害健康夏季午睡切不可随意夏日中午不宜复杂脑力劳动夏季养生一定要谨防水果病夏季防疾餐具消毒是关键气温升高夏季注意防湿疹骄阳似火,夏季防暑降温最夏季如何对付凉席?喝绿豆汤可防夏季室内辐射随机阅读
挤压综合征疾病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早期尿量 少,比重在1.020以上,尿钠 少于60mmol/L,尿素 多于0.333mmol/L。在少尿或无尿期,尿量少或尿闭,尿比重 低,固定于1.010左右,尿肌红蛋白 阳性,尿中含有蛋白,红细胞或见管型...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金标弱阳性)这个是什么情况,谢谢
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金标弱阳性)这个是什...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金标弱阳性)这个是什么情况,谢谢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脑血栓、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擅长: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心肌炎等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脑出血,脑积水,脑瘤
&&已帮助用户:211416
指导意见:弱阳性是没有诊断意义的, 不放心,建议当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对症治疗。祝您健康
问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全标)为弱阳性,是怎么回事?需要...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疤痕,痤疮,湿疹
&&已帮助用户:73788
病情分析: 从您叙述看,心绞痛可能,不除外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注意避免因心慌(快速心律失常一种)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是心肌受损指标, 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标志物。如果经济能力没问题,区住院做个造影,意见建议:做个动态心电图,如果经济能力不行,先做个动态心电图,查下血脂、血压、血糖,到心内科专科诊治
问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结果是弱阳性没有数字值吗这病严重吗...
职称: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痛经,前庭大腺炎
&&已帮助用户:233996
指导意见:你好;不严重的,建议您可以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的,平时注意休息,祝您健康。
问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值是0.6请问一下是怎么了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高血压、胸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26689
问题分析:肌钙蛋白I参考值小于0.2微克/L,您的肌钙蛋白I升高了,您的心电图有T波变化,Q-T间期延长,要考虑为:心肌缺血。意见建议: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清淡温软低脂低盐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和酒精制品,戒烟。适当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如消心痛、鲁南欣康;抗凝药物如拜阿司匹林等;营养心肌的药物如辅酶Q10。注意复查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问心肌酶谱测定和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得多久结果能出来?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荨麻疹,玫瑰糠疹,湿疹
&&已帮助用户:74795
问题分析:具体请就诊后谨遵医嘱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服药 ,建议早点就医,这样有助于对你的疾病有个明确的诊断, 并且,因为个体差异不同诊疗也不同,根据您提供的情况,无法全面意见建议:了解您的病情,建议面诊,完全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有问题可再留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问血清肌钙蛋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9607
血清(浆)肌钙蛋白-I(TROP-I)【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心肌钙蛋白I阳性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有助于对术后出现AMI、外伤后、肾衰病人、骨骼肌病、和癫痫病发作等的帮助诊断。血清(浆)肌红蛋白(MYOG)【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骨骼肌和心肌损伤时,...
问年龄3岁手足口足,验血后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结果是0.05...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痤疮、抑郁症、心理咨询
&&已帮助用户:55016
问题分析:你好,分析上述情况宝宝手足口病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建议积极给宝宝服用抗感冒抗病毒同时药物进行治疗,很快就可以好转的,你不必过于担心意见建议:按上述情况你可以给宝宝口服小快克,抗病毒口服液,发烧尼美舒利,板蓝根颗粒同时口腔里面喷西瓜霜喷剂可以帮助缓解疼痛症状,治疗期间注意给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祝宝宝早日恢复健康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肌钙蛋白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第五章尿液一般检验
第五章尿液一般检验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 “尿液一般检验”的下列问题: 1.什么是蛋白尿?形成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蛋白尿有哪些原因和主要特点? 2.维生素 C 如何影响试带法和班氏法尿糖定性试验? 3.简述亚硝基铁氰化钠检测尿酮体组成成分的灵敏度? 4.化学法尿血红蛋白测定应用什么原理? 5.哪些因素影响亚硝酸盐快速筛检尿路感染? 6.试带法尿白细胞检测能完全替代显微镜尿有形成分检查吗?为什么? 7.什么是试带法尿维生素 C 检测的真正目的? 8.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9. 比较不离心法和离心法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10.染色法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有哪些优势? 11.简述均一性和非均一性尿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2.尿白细胞形态如何?何为闪光细胞和脓细胞? 13.尿管型形成有哪些基本条件? 14. 尿 pH 和渗透压对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有哪些影响? 15.简述尿试带法检测尿液各项目的原理? 16.试述尿试带法检测与尿显微镜检查的关系? 17.试述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18.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如何分析尿红细胞?有何临床意义? 19.试述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显微镜检查的关系? 20.尿液理学变化有何临床价值?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量 尿量(urine volume)是指 24h 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 和肾脏的稀释与浓缩功能。尿量的变化还受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精神因素、年龄、环境(湿度和温度等) 、 活动量、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即使是健康人 24h 尿量的变化也较大。 【检测原理】使用量筒等刻度容器直接测定尿量。①直接法:将各次排出的全部尿液集于一个容器内, 然后测定尿总体积。②累计法:分别测定各次排出的尿体积,最后记录总尿量。③计时法:测定每 1h 排出 的尿体积或特定时间段内一次排出的尿体积,换算成每小时尿量。 【方法学评价】 直接法准确性较好,但容器需加防腐剂。累计法需多次测定,误差较大,易漏测,可 影响结果准确性。计时法常用于观察危重患者排尿量。 【质量保证】 尿量测定容器上应有清晰的容积刻度(精确到毫升) ;必须收集排出的全部尿液;测定 24h 尿量读数误差不能大于 20ml。 【参考值】成年人:l~1.5L/24h,即 1ml/(h?kg 体重) ;儿童按体重计算尿量,大约比成年人多 3~ 4 倍。 【临床意义】 1.多尿(polyuria) 是指 24h 尿量超过 2.5L。(1)生理性多尿: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因外源性或生理性因素影响所致的多尿,可见于食用水果等 含水分高的食物过多或饮水过多、静脉输注液体过多、精神紧张或癔症、服用咖啡因、脱水剂、噻嗪类和 咖啡等有利尿作用药物等。 (2)病理性多尿:①肾脏性疾病:因肾小管受损致使肾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引起多尿。常见于慢性肾 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 I 型、失钾性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衰早期等。肾性多尿患者 夜尿量增多,即昼夜尿量比<2∶l。②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当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严重分泌不足或缺乏(中枢性尿崩症) ,或肾脏对 ADH 不敏感或灵敏度减低(肾源性尿崩症)时,肾 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明显减少,出现多尿。24h 尿量可大于 5L,尿渗透压在 50~200mmol/L 之 间,尿比重常小于 1.005。多尿还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 病,因渗透性利尿作用引起的多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均增高。 2.少尿(oliguria)或无尿(anuria) 少尿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 17ml(儿童<0.8ml/kg)或 24h 尿量少于 0.4L;12h 无尿或 24h 小于 l00ml 为无尿;无尿发展至排不出尿称尿闭。生理性少尿多见于出汗 过多或缺水。病理性少尿常见于: (1)肾前性少尿(prerenal oliguria) :因肾缺血、血容量减低、血液浓缩或应激状态等造成肾血流 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的疾病。如休克、过敏、失血过多、心衰、肾血管病变、肾动脉栓塞、肿 瘤压迫;重症肝病、全身性水肿;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高热;严重创伤、感染(如败血症)等。 (2 )肾性少尿(renal parenchymal oliguria) :少尿因肾实质病变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所 致。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肾 血管性疾病,此时尿渗量大于 600mOsm/kg?H2O,尿比重大于 1.018。也见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性和糖尿病 性肾血管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导致肾衰时,因肾小球滤过率极度减低,此时尿渗量为 300~ 500mOsm/kg?H2O,尿比重小于 1.015;还可见于产生肌红蛋白尿的肌肉损伤、产生血红蛋白尿的溶血,发 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 (3)肾后性少尿(postrenal oliguria)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引起的疾病,见于肾或输尿管 损伤、结石、凝块或药物结晶(如磺胺类药) 、肿瘤、尿路先天性畸形、单侧性或双侧性上尿路梗阻;前列 腺肥大症、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癌等疾病。 二、尿色和透明度 【检测原理】通过肉眼或仪器判断尿色(urine color)和尿透明度(urine clarity) 。尿透明度一 般以尿浑浊度(turbidity)表示,可分清晰透明、轻微浑浊(雾状) 、浑浊(云雾状) 、明显浑浊 4 个等级。 尿液浑浊程度与其含有混悬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方法学评价】 尿色和尿透明度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尿液透明度还 易受盐类结晶的影响。故尿液外观表示很难统一,临床应用中仅作为参考。 【质量保证】 1.防止污染 采用无色、洁净且无化学物质污染的容器采集尿液,收集尿标本前 3d 需禁服溴化物、碘化物等药物,以防出现假阳性反应。 2.标本需新鲜新鲜尿标本有助于准确判断尿色和透明度。尿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素分解产氨、尿胆原转为尿胆素、细菌增殖和腐败等多种因素均可使尿色加深、浑浊度增高。 3.标准需统一 统一尿分析仪、化学试带或操作者判断尿色和透明度标准。【参考值】 淡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尿色和透明度随机体生理或病理因素发生变化。 1.生理性变化 某些代谢产物,如尿色素(urochrome) 、尿胆原(urobilinogen,UBG,URO) 、尿胆素(urobilin,URB)及尿卟啉(uroporphyrin)等和食物、饮水及尿量的变化影响尿色;药物对尿色也有 影响(表 5-1) ;盐类结晶及酸碱度等的变化改变尿液浑浊程度。 表 5-1 药物 乙醇 大黄蒽醌 苯酚磺酸酞 氮唑沙宗、去铁敏、酚酞 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莲素、牛黄、阿的平、吖啶黄 靛青红、亚甲蓝 山梨醇铁、苯、酚、利福平 左旋多巴、激肽、灭滴灵、氯奎等 番泻叶、山道年、非尼汀、苯茚满二酮等 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 氨基甲酸脂 2.病理性变化 苍白色 暗红色(碱性) 、黄褐色(酸性) 粉红(碱性) 红色紫色 黄色、深黄色 蓝色 棕色 暗褐色、黑色 橙色、橙黄色 红色、红褐色 绿棕色 尿色与浑浊度的病理性改变,因疾病不同表现各异(表 5-2,表 5-3) 。 表 5-2 尿色 无色/浅淡 色 深黄色 浓茶色 红色 红褐色 紫红色 棕黑色 浓缩尿、尿胆素增高、药物影响 胆红素增高 血尿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卟啉尿、药物影响 泡沫无色 泡沫黄色 隐血阳性、上清液无色 隐血阳性、上清液红色 隐血阴性 发热、脱水 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出血性疾病、月经血污染 溶血、肌损伤 卟啉病、临床有用药史 标本放置过久、黑色素瘤(罕 稀释尿 原 因 尿色异常及原因 检查特点 无气味 临床意义 多尿、糖尿病、尿崩症 药物对尿色的影响 尿色高铁血红蛋白尿、 血尿、 血红蛋白、 标本久置、碱化尿 肌红蛋白、黑色素、黑尿酸、药物 黄白色 绿蓝色 脓尿 胆红素、胆绿素、 细菌尿(铜绿 假单胞菌) 、尿蓝母、靛青红 乳白色 乳糜尿、脂肪尿 表 5-3 浑浊状态 云雾状 原因 磷酸盐、碳酸盐结晶 尿酸盐结晶 草酸盐结晶 红细胞 白细胞、脓细胞 细菌、霉菌、精液、前列腺液 膜状 絮状 乳状浑浊 蛋白质、血细胞、上皮细胞 脓尿、组织、凝块、黏液丝、黏 蛋白等 乳糜尿、脂肪尿 乳糜试验阳性 三、比重 放置后有沉淀物 尿浑浊、含丝状悬浮物 标本久置、黄绿色、碱 化尿、加热退色 乳糜试验阳性 尿浑浊及原因 检查特点 加乙酸后溶解,后者产生气泡 加热至 60℃,加碱后溶解 加 15%盐酸,浑浊消失 红色,加乙酸后溶解 黄色,加乙酸后不溶解 黄色,加乙酸后不溶解见) 、药物史 泌尿系统感染 肝胆疾病丝虫病、淋巴管破裂临床意义 可能有尿结石 可能有尿结石 可能有尿结石 血尿 尿路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 细菌感染 丝虫病、淋巴管破裂、肾病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指尿液在 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 标。尿液比重的高低与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的含量和溶解度有关,与尿液溶质(氯化钠等盐类、尿素) 的浓度成正比,同时受年龄、饮食和尿量影响。在病理情况下则受尿糖、尿蛋白及细胞成分、管型等成分 影响。 【检测原理】 1.化学试带(reagent strip)法 又称干化学法,有仪器比色法和目视比色法。试带上含有酸碱指示 剂和多聚电解质。 2.折射计(refractometer)法有座式临床折射计法和手提式折射计法。利用光线折射率与溶液中总 固体量相关性进行测定。 3.尿比重计(urinometer)法用特制的比重计测定 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密度)之比。 4.超声波(ultrasound wave)法 利用声波在不同特性物质中传播速度与密度关系的性质,通过测 定声波的偏移来计算比重。 5.称量法 在同一温度下,分别称取同体积尿液和纯水的重量,进行比较,求得尿比重。【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带法 ①操作简便、快速。②不受高浓度的葡萄糖、尿素或放射造影剂的影响,但受强酸和强碱以及尿中蛋白质的影响较大。③灵敏度底、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④只适合用作过筛试验,不能作 为评价肾功能变化指标。 2.折射计法可于 15℃~38℃温度范围内使用,使用前可以通过温度补偿装置进行调校;可用已知标准浓度溶液和标准的去离子水校准。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 滴尿) ,可重复测定,尤适合于少尿患 者和儿科患者。测定比重通常比尿比重计法低 0.002。折射计法被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学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CLSI)和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hinese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CCCLS)建议为参考方法。 3.尿比重计法 操作较繁,标本用量大,受温度及尿葡萄糖、蛋白质、尿素或放射造影剂影响,结果 难以准确,现已少用。 4.超声波法 有良好的相关性。 5.称重法 准确性高,曾作为参考方法,但操作繁琐,易受温度变化影响,不适用于日常工作。 易于自动化、标准化,但需特殊仪器;能应用于浑浊尿标本比重测定,且与折射计法【质量保证】 1.化学试带法 (1)检验前:①试带法对过高或过低的尿比重不敏感,应以折射计法为参考。②使用与仪器匹配、 合格、有效期内的试带。③每天用标准色带进行校准。 (2)检验中:如尿 pH 大于 7.0,测定值应增高 0.005。 2.折射计法 测尿前要按操作时室温进行温度补偿调校。仪器可用 10g/L、40g/L 和 100g/L 蔗糖溶液校正折射计,其折射率分别为 1.8 和 1.3479。 3.尿比重计法 (1)检验前:新购比重计应用纯水在规定温度下观察比重是否准确。在 15.5℃时,蒸馏水 SG 应为 1.000;8.5g/L NaCl 液为 1.006,50g/L NaCl 液为 1.035。 (2)检验中:①尿量充足保证比重计悬浮于液面中央而不碰壁。②比重计在尿液面读数应准确。③ 测定时液面应无泡沫。④校正测定温度、蛋白尿、糖尿。 【参考值】成人:随机尿 1.003~1.030;晨尿大于 1.020。新生儿:1.002~1.004。 【临床意义】 尿比重测定用于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1.高比重尿 尿少时比重可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肝病、心衰、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或大量排汗等。尿量增多同时比重增加,常见于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或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2.低比重尿 尿液比重常小于 1.015 时,称为低张尿(hyposthenuria)或低比重尿。如尿液比重固定在 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比重接近)者,称为等张尿或等渗尿(isosthenuria) ,提示肾脏稀 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可见于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尿崩症 时,常呈严重的低比重尿(SG<1.003) ,可低至 1.001。 尿比重易受生理和病理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于估计肾功能时,24h 连续多次测定尿比重,比一次测定 更有价值。 四、尿渗量 尿渗量(osmolality,Osm) ,指尿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总数量,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 无关,反映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蛋白质和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 较好的指标。 【检测原理】 溶液中有效粒子数量可以采用该溶液的冰点下降 (液态到固态) 或沸点上升 (沸点上升) 的温度(△T)来表示。检测方法有冰点减低法(常用浓度计法,又名晶体渗透浓度计法) 、蒸气压减低法 和沸点增高法。冰点指溶液呈固相和液相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1 个 Osm 浓度可使 1kg 水的冰点下降 1.858℃,因此摩尔渗透量: Osm / kg? H 2 O=观察取得冰点下降度数 1.858冰点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冰点减低溶液结冰曲线计算出尿渗量。 【方法学评价】尿比重和尿渗量都能反映尿中溶质的含量。尿比重测定比尿渗量测定操作简便且成本 低,但测定结果易受溶质性质的影响,如葡萄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及体细胞等增多,尿比重也增高。 而尿渗量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受葡萄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影响较小。在评价肾脏浓缩和稀 释功能方面,较尿比重优越。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的准确性高,不受温度的影响。 【质量保证】包括仪器的标化、标本的正确处理和操作条件的控制。 【参考值】尿渗量: 600 ~ l000mOsm/kg ? H20/24h 尿(相当于 SG 1.015 ~ 1.025 ) ,最大范围 40 ~ l400mOsm/kg?H2O/24h 尿。尿渗量/血浆渗量之比: (3.0~4.7)∶1。 【临床意义】 1 .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健康人禁水 12h 后,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应大于 3 ,尿渗量大于800mOsm/kg?H2O。若低于此值时,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等渗尿和低渗尿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 肾盂肾炎、多囊肾、阻塞性肾病等慢性间质性病变等。 2.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 肾小管坏死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量降低,常小于 350mOsm/kg?H2O。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浓缩功能仍好,故尿渗量较高,常大于 450mOsm/kg?H2O。 五、尿气味 通过嗅觉检查尿气味。 【参考值】微弱芳香气味。 【临床意义】正常新鲜尿气味源自尿中酯类及挥发性酸。如尿标本久置,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尿气味可受药物或食物影响,如服用二巯基丙醇、艾类等药物或进食葱、蒜、韭菜、咖喱或饮酒过多等出 现特殊气味;而进食太多的芦笋有硫磺燃烧气味。新鲜尿液出现异常气味的原因见表 5-4。 表 5-4 新鲜尿液出现异常气味原因 原因 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 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苯丙酮尿症 氨味 腐臭味 烂苹果样气味 大蒜臭味 鼠臭味 (王 第二节尿液化学检查 一、酸碱度 尿液酸碱度简称为尿酸度,分为可滴定酸度(titratable acidity)和真酸度(genuine acidity) ; 前者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滴定,相当于尿液酸度总量,后者指尿中所有能离解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氢离 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采用双指示剂法,膜块中含溴麝香草酚蓝(pH 6.0~7.6)和甲基红(pH 4.6~6.2) ,变 彩) 气味 色范围为黄色(pH 5.0)-绿色(pH 7.0)-蓝色(pH 9.0) ,多由仪器判读,也可由肉眼目测与标准色板比 较判断。 2.pH 试纸法 pH 广泛试纸是浸渍有多种指示剂混合液的试纸条,色泽范围为棕红至深黑色,与标准色板比较,肉眼可判断尿液 pH 近似值。 3. 指示剂(indicator)法 酸碱指示剂原理。常用 0.4g/L 溴麝香草酚蓝(bromothymol blue,BTB) 溶液,当指示剂滴于尿液后,显黄色为酸性尿,显蓝色为碱性尿,显现绿色为中性尿。 4.滴定法(titration)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通常用 0.1mol/L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将定量尿液滴定至 pH 7.4 时,由 NaOH 消耗量求得尿可滴定酸度。 5.pH 计法 又称电极法,银-氯化银指示电极通过盐桥与对 pH 灵敏的玻璃膜和参比电极(甘汞电+极,Hg-Hg2Cl2)相连。当指示电极浸入尿液后,H 通过玻璃膜,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经 电压计测得后转为 pH 读数。 【方法学评价】尿酸度测定方法学评价见表 5-5。 表 5-5 尿酸度测定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试带法 pH 试纸法 指示剂法 评价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满足临床对尿 pH 检查需要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筛检方法 操作简便,采用 pH 精密试纸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试纸易吸潮而失效 溴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为 pH 6.0~7.6,当尿 pH 偏离此范围时,检测结果不准确;黄疸尿、 血尿将直接影响结果判读 滴定法 pH 计 可测定尿酸度总量。临床上用于尿酸度动态监测,但操作复杂 结果精确可靠,需特殊仪器,操作繁琐。可用于肾小管性酸中毒定位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时 尿 pH 精确测定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应确保标本新鲜、容器未被污染。陈旧标本可因尿 CO2 挥发或细菌生长使 pH 增高;细菌和酵母菌可使尿葡萄糖降解为酸和乙醇,则 pH 减低。 2.检测中 (1)试纸法或试带法:应充分考虑试带检测范围能否最大限度满足临床对病理性尿液 pH 变化范围的 需要;应定期用弱酸和弱碱检查试带灵敏度;应确保试纸或试带未被酸碱污染,未吸潮变质,并在有效期 内使用。 (2)指示剂法:因一般指示剂不易溶于水,指示剂解离质点状态与未解离质点状态呈现的颜色不尽 相同,故在配制指示剂溶液时,应先用少许碱液(如 NaOH 稀溶液)助溶,再加蒸馏水稀释到适当浓度,以 满足指示剂颜色变化范围。 (3)pH 计法:应经常校准 pH 计,确保处于正常状态。本法对测定温度有严格要求,当温度升高时 pH 值下降。故首先应调整仪器测定所需的标本温度。新型 pH 计可自动对温度进行补偿。 3.检测后 生理条件下,少见尿 pH 小于 4.5 或大于 8.0。尿液 pH 大于 8.0 可见于:①标本防腐或保存不当,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尿素产生氨。②患者服用大量碱性制剂。 建立完善的尿液检测报告审核制度, 通过申请单获取临床信息, 通过电话、 实验室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 、走访病房等形式与临床沟通,探讨异常结果可能的影响因素,达到尿 pH 检测 实用的临床价值很有必要。 【参考值】 正常饮食条件下: ①晨尿, 多偏弱酸性, pH 5.5~6.5, 平均 pH 6.0。 ②随机尿, pH 4.5~ 8.0。尿可滴定酸度:20~40mmo1/24h 尿。 【临床意义】尿酸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 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同时,可经了解尿 pH 的变化来调节结石患者的饮食摄入,通过酸碱制剂的干预 来帮助机体解毒或药物排泄。 1.生理性变化 尿 pH 受食物摄取、机体进餐后碱潮状态、生理活动和药物的影响(表 5-6) 。进餐后,+ -因胃黏膜分泌盐酸以助消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小管的泌 H 作用减低和 Cl 重吸收作用增高,尿 pH 值 呈一过性增高,即为碱潮(alkaline tide) 。 2.病理变化 病理性状态下尿液 pH 变化见表 5-6。 表 5-6 常见影响尿液 pH 的因素 影响因素 食物 生理活动 药物 肾功能 疾病 尿酸性 肉类、高蛋白及混合食物(含硫、磷) 剧烈运动、应激、饥饿、出汗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钙、稀盐酸等 肾小球滤过增加而肾小管保碱能力正常 ①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②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低血钾 性碱中毒(肾小管分泌 H 增强,尿酸度 增高) 。③其他:如白血病、呼吸性酸中 毒(因 CO2 潴留) 。④尿酸盐或胱氨酸尿 结石+尿碱性 蔬菜、水果(含钾、钠) 用餐后碱潮 小苏打、碳酸钾、碳酸镁、枸橼酸钠、酵母、利尿剂等 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保碱能力丧失 ①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丢失 CO2 过多。②严重呕 吐(胃酸丢失过多) 。③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 炎、变形杆菌性尿路感染(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 。④ 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球虽滤过正常, 但远曲小管形成 氨和 H 的交换功能受损,肾小管泌 H 、排 H 及 H -Na+ + + + +交换能力减低, 机体明显酸中毒, 尿 pH 呈相对偏碱性。⑤草酸盐或磷酸盐或碳酸盐尿结石 其他 尿液含酸性磷酸盐 3.药物干预 尿内混入多量脓、血、细菌①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促进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排泄,对使用四环素类、呋喃妥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非常有利。②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中毒时从尿排泄,常用于氨基甙类、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③发生溶血反应时,口服 NaHCO3 碱化尿 液,可促进溶解及排泄血红蛋白。 二、蛋白质 蛋白质检查是尿液化学成分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 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相对 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如β 2 微球蛋白(β 2-microglobulin,β 2-M) 、α 2 微球蛋白(α 2-microglobulin,α2-M) 、溶菌酶等可以自由通过滤过膜,但滤过量低,在近曲小管 95%又被重吸收。因此,终尿蛋白含量很少,仅为 30~130mg/24h。一次随机尿中蛋白质为 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当尿蛋白超过 150mg/24h 或超过 100mg/L 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proteinuria) 。 (一)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 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 2 类: (1)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 :以 4~9 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 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 2-M、Fc 片段等。无相对 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 等)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 0.1,尿蛋白定性 3+~4+, 定量超过 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non-selective proteinuria) :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尿蛋 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 IgM、IgG 和补体 C3、清蛋白、Tamm-Horsfall 糖 蛋白(T-H 糖蛋白) 、分泌型 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 0.5,尿蛋白定性 1+~4+,定量 0.5~3.0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 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 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 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β 2-M、溶菌酶增高,尿 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 1+~2+,定量 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 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 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 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 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等,尿蛋白定性多为 1 +~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5.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 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 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 T-H 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 20mg/d,尿蛋 白定性±~1+,定量 0.5~1.0g/24h。 (二)生理性蛋白尿 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生理性蛋白尿(physiologic proteinuria) 。 1.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 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轻度蛋白质。常见于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 等暂时性功能性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而导致功能性蛋白尿。当影响因素消除,尿蛋白自 然消失。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1+,定量小于 0.5g/24h,多见于青少年。 2.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 proteinuria) :又称直立性蛋白尿(orthotic proteinuria ) 。在直立 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现象。直立体位时,可能前突的脊柱压迫 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使肾静脉扭曲造成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蛋白尿特点:卧位 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久立后,尿蛋白阳性;平卧后又为阴性。多见于发育期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accidental proteinuria) 由于血液、脓液、黏液或生殖系统排泌物,如白带、 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混入了尿液,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因无肾脏本身的损害,故又 称假性蛋白尿。 【检测原理】 1.试带法(reagent strip method) 采用 pH 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在 pH 3.2 的条件下,酸碱指 示剂(溴酚蓝)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进一步电离,当超越缓冲范 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酸碱指示剂同时也是灵敏的蛋白显色剂, 试带法可用于尿蛋白定性或半定量。 2.磺基水杨酸法(sulfosalicylic acid method,SSA) 又称磺柳酸法。磺基水杨酸是一种生物碱, 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下,磺基水杨酸根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 而沉淀。沉淀生成量或溶液反应后的浑浊程度,可反映蛋白质含量多少,为尿蛋白定性或半定量检查方法。 3.加热乙酸法(heat and acetic acid method) 为传统的经典方法。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加稀酸使尿液 pH 降低并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 4.7) ,使变性凝固的蛋白质在含有适量无机盐状况下进一步沉 淀,同时消除了因某些磷酸盐和碳酸盐析出所造成的浑浊干扰。 【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必要时也可用于肉眼观察。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同类型试带的灵敏度可有一定差异,一般为 70~100mg/L,可能与使用的 酸碱指示剂有关。试带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清蛋白 l/100~1/50,可漏检本周蛋白,故 试带法不适用于肾脏疾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基于考马斯亮蓝等染料结合蛋白质的原理,国外已研发 出一种新型蛋白试带,对清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具有同样灵敏度。另一种试带则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 检测清蛋白,排除了其他蛋白对反应的干扰。 (2)干扰因素: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见表 5-7。 表 5-7 干扰因素 标本因素 食物因素 药物因素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评价 尿 pH>9,可假阳性;尿 pH<3,可假阴性。最适尿 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 pH 值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 1 天应避免单一摄入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 剂等,尿呈强碱(pH≥9.0)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 操作过程 假阳性:试带浸渍时间过长,反应颜色变深。假阴性:试带浸渍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或浸渍 时间过长膜块中试剂流失 2.磺基水杨酸法 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均能发生反应;检测灵敏度达 0.05/L,有一定的假阳性。CLSI 将其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 荐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 干扰因素:假阴性见于尿液偏碱(pH>9)或偏酸(pH<3) ,因此检验前调节尿液 pH5~6。假阳性: ①尿中含高浓度尿酸、尿酸盐、草酸盐。②与含碘造影剂、大剂量青霉素钾盐有关。③尿中混入生殖系统 分泌物。 3.加热乙酸法 方法经典而准确,为蛋白定性确证实验,操作略繁。检测尿蛋白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与清蛋白和球蛋白均能反应,灵敏度为 150mg/L。 干扰因素:假阴性:①尿液偏碱(pH>9)或偏酸(pH<3) ,因此检验前调节尿液 pH5~6。②对于无 盐或低盐饮食患者,测定前应在尿中加入少许盐溶液。假阳性:见于尿液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 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初次就诊患者、现场快速检测、健康体检、疾病筛检等,可 采用化学试带法或磺基水杨酸法;当疾病已确诊、进行疗效观察或预后判断时,就不宜只采用试带法或磺 基水杨酸法,而需配合加热乙酸法,必要时还需进行尿蛋白定量和特定蛋白质的分析。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2.检测中 嘱患者正常饮食,其他无特殊要求。 ①坚持室内质量控制,可采用阳性和阴性 2 种浓度水平。②如采用试带法,应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保证浸渍时间恰到好处,时间过短过长均可造成结果偏差。试带应妥善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使用效期。③如采用加热乙酸法,也可因盐类析出产生浑浊而引起假阳性。故务必遵循加热-加酸-再 加热的操作程序。还应控制乙酸加入量(约为尿量的 1/10) ,否则可影响结果。④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 酸法,在操作时均需注意调节最适尿酸碱度。 3.检测后 建立完善的报告审核制度,检验结果与临床疾病有不符,应分析检测前、检测中可能存在的因素,以提高尿蛋白定性试验临床诊断性能。 尿蛋白结果阳性在临床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临床关注的问题。 应注重检测方法间的比较和比对,必要时阳性结果要用第 2 种方法核实。检测尿标本量多的实验室,可按 比例抽取阳性标本进行核对和定期进行方法比对。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的产生源于机体内、 外环境因素的变化。 ①功能性: 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寒冷刺激、过度兴奋等。②体位性: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如站立时间过长, “行军性”蛋白尿。③ 偶然性:见于尿中混入了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④摄入性:在输注成分血浆、清蛋白及其他 蛋白制剂,或摄入过多蛋白食品后。⑤妊娠性:见于妊娠期妇女,与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有关,分娩后可消 失。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前性蛋白尿:临床意义及特性见表 5-8。 表 5-8 肾前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及特征 疾病类别 浆细胞病 常见疾病 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单克隆免疫 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白血病 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急性肌肉损伤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挤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 特征 血清或尿中出现大量单克隆、 多克隆 免疫球蛋白或轻链、重链片段 尿中出现大量游离血红蛋白 尿中出现大量肌红蛋白, 严重者可致 急性肾衰 酶类增高 (2)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①肾病综合征。②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肾炎、膜增 生性肾炎、肾衰等。③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肾体积扩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基底膜增厚,引起清蛋白排泄率增高,初期为间歇性,以后发展为持续性,尿蛋白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胰腺炎 尿溶菌酶或尿淀粉酶增高 量越多病情越严重,为糖尿病肾病最主要的表现;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有免疫复合物沉着和基 底膜增厚。 2)肾小管蛋白尿:①肾小管间质病变: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Fanconi 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等。 ②重金属中毒:如汞、铋、砷等引起中毒性肾间质疾病。③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 马兜铃、木通等;有机溶剂如苯中毒等。④器官移植:如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3)肾后性蛋白尿:①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②泌尿系 结石、结核、肿瘤等。③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盆腔肿瘤等,泌尿 系邻近器官炎症或肿瘤刺激。 三、葡萄糖 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2.8mmol/24h) ,用普通方法检测为阴性。当血糖浓度超过 8.88mmol/L (1.6mg/L)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glucosuria) 。尿糖主要指 葡萄糖,也有微量乳糖、半乳糖、果糖、核糖、戊糖、蔗糖等。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浓度、肾 血流量和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 。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 method ) 。试带膜块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GOD) 、过氧化物酶、色素原等。葡萄糖氧化酶使尿中葡萄糖与 O2 作用生成葡萄糖酸内酯及 H2O2,过氧化物酶催化 H2O2 氧化色素原而呈现色泽变化,色泽深浅与葡萄糖含量 成正比。常见的色素原有邻联甲苯胺、碘化钾、4-氯-1-萘酚、4-氨基安替比林等。不同色素原反应后的呈 色色泽不同,有蓝色、红褐色、红色等。 2.班氏法(Benedict 法) 在高热和强碱溶液中,葡萄糖或其他还原性糖,能将溶液中蓝色的硫酸铜还原为黄色的氢氧化亚铜沉淀,进而形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根据沉淀有无和色泽变化判断含量。 3.薄层层析法(thin-layer chromatogaphy,TLC) 采用涂布吸附剂作固定相,醇类或其他有机溶剂作流动相,两相间可作相对移动。各组分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发生反复的吸附、解析或其他亲和 作用。 各组分因不同的展开速度而得以分离。 显色后观察斑点移动距离和溶剂移动距离, 计算比移值 (rate of flow,Rf) ;据 Rf 值可定性鉴定尿液成分,据斑点面积或颜色深浅可作定量测定。 【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1) 灵敏度和特异性: 试带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 虽然色素原不同可能导致方法不尽完全相同, 但大多不与非葡萄糖还原物质发生反应,故试带法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1.67~2.78mmol/L) ,简便快 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2)干扰因素 1)标本因素:假阳性见于尿标本容器残留(如漂白粉、次亚氯酸等强氧化性物质)或尿液比密过低。 假阴性见于标本久置后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或尿液酮体浓度过高(>0.4g/L) 。 2)药物因素:①当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维生素 C(>500 mg/L)与试带中的试剂发 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产生假阴性。②尿中含有 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等也产生假阴性。氟化钠产生假阳性。 2.班氏法 为非特异性测定葡萄糖的试验,可测定尿中所有还原性物质,包括:①还原性糖类如半乳糖、果糖、乳糖。②非糖还原性药物如水合氯醛、氨基比林、阿司匹林、青霉素、链霉素、维生素 C、 异烟肼等。灵敏度低于试带法,当葡萄糖浓度达 8.33mmol/L 时才呈现弱阳性。多种抗生素对班氏法也有 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与班氏试剂中铜离子反应有关。本法稳定,试验要求和成本低。 目前,利用班氏法原理已生产出药片型试剂(如 clinitest tablet) ,广泛应用于检测还原性物质, 检测便捷,有助于筛查遗传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 ,如对 2 岁以下儿童作尿糖试验要求应该包含铜还原试 验。 3.薄层层析法 可作为确证试验,但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临床或基础研究。如要检测和鉴定非葡萄糖的还原性糖,薄层层析法是首选方法。 不同化学物质对尿糖检测的影响见表 5-9。 表 5-9 不同化学物质对尿糖检测的影响 成分 葡萄糖 非葡萄糖成分: 果糖 半乳糖 乳糖 麦芽糖 戊糖 蔗糖 酮体(大量) 肌酐 尿酸 尿黑酸 药物: 维生素 C(大量) 头孢菌素等 左旋多巴(大量) 萘啶酮酸 葡萄糖苷酸 对苯甲酸 盐酸苯氮吡啶 水杨酸盐 X 射线造影剂 污染物: 过氧化氢 假阳性 可掩盖阳性结果 可延迟颜色反应 无反应 假阴性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橙色影响结果 可减弱显色 无反应 弱阳性 阳性、棕褐色 无反应 阳性 阳性 阳性 不确定 无反应 黑色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可抑制颜色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无反应 可能导致假阳性 阳性 阳性 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 阳性 铜还原片剂法(班氏法) 阳性 次氯酸(漂白剂) 氟化钠 【质量保证】 1.检测前假阳性 假阳性不确定 无反应①容器要清洁,不能含有氧化性物质。推荐使用带盖的一次性尿杯。②尿标本必须新鲜,标本久置,细菌繁殖消耗尿中葡萄糖,造成假阴性。③消除维生素 C 干扰:大剂量滴注维生素 C 后慎做尿 糖定性检查。虽然维生素 C 对试带法和班氏法的影响结果迥然不同,但排除其干扰的方法却是简单而相同: 将尿煮沸几分钟后检测。含维生素 C 氧化酶的试带可排除这一干扰。 2.检测中 强调室内质量控制,可采用阳性和阴性 2 种浓度水平。试带法采用酶促反应,其测定的结果与尿液和试剂膜块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有关。班氏片剂法更是强调严格操作和判读结果时间,故应 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规程,在规定温度下按规定时间比色;试带应妥善保存于阴凉、干燥处,注意使用有 效期。 3.检测后 建立完善的报告审核制度,如结果不符,应分析检测前、检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方面因素,与临床联系,以提高尿糖试验的临床诊断性能。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糖检测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疗效观察 等。尿糖检测时应同时检测血糖,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1.血糖增高性糖尿(hyperglycemic glycosuria) (1)代谢性糖尿: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糖所致。典型的代谢性疾病 是糖尿病。 (2)内分泌性糖尿:内分泌性糖尿常见的原因及检查结果见表 5-10。 表 5-10 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内分泌性糖尿常见原因及检查结果 原因 检查结果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食欲亢进、 肠壁血流加速, 餐后血糖增高,餐后尿糖阳性 葡萄糖吸收率增加 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正常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肝糖原降 解为葡萄糖加速Cushing 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糖原异生作用旺盛,葡 萄糖磷酸激酶和对抗胰岛素作用受抑制血糖增高,尿糖阳性2.血糖正常性糖尿(normoglycemic glycosuria) 又称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 ,因肾小管重 吸收葡萄糖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血糖正常性糖尿常见的原因及检查结果见表 5-11。 表 5-11 疾病 家族性糖尿 新生儿糖尿 原因 先天性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糖缺损 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不完善 血糖正常性糖尿常见原因及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尿糖阳性 尿糖阳性 妊 娠 或哺乳 期细胞外液容量增高, 肾滤过率增高而近曲 小管重吸收能力受抑制,肾糖阈减低尿糖阳性3.暂时性糖尿①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如含糖食品、饮料或静脉注射大量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可短暂、一过性增高,超过肾糖阈导致糖尿。②应激性糖尿:情绪激动、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时,延脑血糖中枢受刺激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呈暂时性高血糖和一过性糖尿。 4.其他糖尿 原尿中乳糖、半乳糖、果糖、戊糖、蔗糖的吸收率虽低于葡萄糖,但尿中总含量并不高。 当进食过多或受遗传因素影响时,机体糖代谢失调,这些糖的血浓度增高而出现相应的糖尿。 四、酮体 尿酮体( urine ketone bodies )是尿中乙酰乙酸( acetoacetic acid ,占 20% ) 、 β - 羟丁酸( β -hydroxybutyrate,占 78%)及丙酮(acetone,占 2%)的总称。机体首先形成的酮体是乙酰乙酸,然后外 周组织代谢乙酰乙酸成为β -羟丁酸和丙酮。 酮体是机体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 当糖代谢发生障碍、 脂肪分解增多、酮体产生速度超过机体组织利用速度时,可出现酮血症(ketonemia) ,酮体血浓度一旦超 越肾阈值,就可产生酮尿(ketonuria) 。 【检测原理】 1.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尿乙酰乙酸或丙酮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亚硝基铁氰化钠法不与酮体中β -羟丁酸成分发生反应。基于亚硝基铁氰化钠原理的尿酮体不同检测方法见表 5-12。 表 5-12 方法类别 试带法 基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尿酮体检测方法 检测过程 含甘氨酸、碱缓冲剂、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碱性条件下,后者与尿乙酰乙酸、丙酮起紫 色反应 朗格法 尿中先加固体亚硝基铁氰化钠后,后加少量冰乙酸,反复振荡使其溶解、混匀,再沿管 壁徐徐加入氢氧化铵液, 尿中丙酮或乙酰乙酸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 在与氨接触面上 形成紫色环 Rothera 法 尿中加 50%乙酸溶液,再加 200g/L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混匀,沿管壁徐徐加入浓氢 氧化铵溶液,尿中丙酮或乙酰乙酸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尿液表面出现紫色环 改良 Rothera 法 又称酮体粉法, 将亚硝基铁氰化钠、 硫酸铵、 无水碳酸钠混合研磨成粉。 在碱性条件下, 丙酮或乙酰乙酸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和硫酸铵作用,生成紫色化合物 片剂法 含甘氨酸(与丙酮反应)和其他物质,可检测尿液、血清、血浆或全血酮体。于片剂上 加尿 1 滴,片剂呈色在规定时间内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色 2.Gerhardt 法 高铁离子(FeCl3,Fe )与乙酰乙酸的烯醇式基团发生螯合,形成酒红色的乙酰乙3+酸铁复合物。本法只测定乙酰乙酸。 【方法学评价】 1.检测灵敏度:即便同是亚硝基铁氰化钠检测原理,因具体试剂和操作差异,各种方法灵敏度(表 5-13)和特异性不同,使用方便性和普及程度也不一。试带检测灵敏度:Chemstrip 对丙酮为 700mg/L、乙 酰乙酸为 l00mg/L;Multistix,Ames 对乙酰乙酸为 50~100 mg/L;Acetest 对丙酮为 20~250 mg/L。 表 5-13 化学成分 朗格法尿酮体不同检测方法灵敏度比较 改良 Rothera 法 片剂法 试带法 Gerhardt 法Rothera 法乙酰乙酸(mg/L) 丙酮(mg/L)50 20010~50 100~250 不反应80 1 000 不反应50~l00 200~250 不反应50~l00 400~700 不反应250~700 不反应 不反应β -羟丁酸 (mg/L) 不反应(2)干扰因素:①假阳性:尿中含较多量肌酐、肌酸,高色素尿,尿中含酞、苯丙酮、左旋多巴代谢 物等。②假阴性:最主要原因是标本收集和保存不当;其次,亚硝基铁氰化钠对湿度、热度或光线很灵敏, 或试带受潮失活。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丙酮在室温下可以快速挥发,乙酰乙酸在菌尿中会被细菌降解,因此应使用新鲜尿标本并尽快检测。如保存应密闭冷藏或冷冻,检测时先将标本恢复至室温后再操作。 2.检测中阴性和阳性对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为防止肌酐、肌酸过多引起假阳性,可加入少 许冰乙酸。试带应放阴凉、干燥处,注意使用效期。 3.检测后酮体成分的多样性、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病程酮体成分的变化性,均要求检验者仔 细审核结果,及时与临床沟通,做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参考值】 ①定性:阴性。②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 mg/L;乙酰乙酸≤20 mg/L。 【临床意义】在正常情况下,血酮和尿酮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当血酮(乙酰乙酸+β -羟丁酸)达 到 80mg/L 时,尿酮可达 1+;当血酮达到 130mg/L 时,尿酮可达 3+;而相对于血酮,尿酮体检测更加简 便、快速。因此,尿酮体检查常被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辅助诊断,强阳性试验 结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只有约 10%体内仅有β -羟丁酸积聚的患者可产生阴性结果。 1.不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 (1)早期诊断:糖尿病由于未控制或治疗不当,血酮体增高而引起酮症,出现酸中毒或昏迷,尿酮体 检查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尿酮体阳性) ,并能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 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尿酮体阴性) 。但当肾功能严重损伤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排出反而减低,甚至完 全消失。当高度怀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即使尿酮体阴性也不能排除诊断,应进一步检查血酮体等。 尿酮体测定不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或病程(循证证据水平 A) ,尿酮体测定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家 中测定和医院辅助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循证证据水平 E) (2)治疗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的主要酮体成分是β -羟丁酸(一般试带法无法测定) ,而乙 酰乙酸很少或缺乏,此时测得结果可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 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急性期早期增高,此时易造成对病情估计过重。 2.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如饥饿、饮食疗法、剧烈运动、寒冷等。 3.碳水化合物丢失 4.其他 如频繁呕吐(怀孕、疾病) 、肾脏重吸收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等。①氯仿、磷等中毒或全身麻醉后,尿酮体可阳性。②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等,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可出现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现象。③新生儿出现尿酮体强阳性,应怀疑为遗 传性疾病。 五、胆红素 胆红素(bilirubin )有未结合胆红素( 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 ) 、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CB)和δ -胆红素 3 种,血浆中以前两者为主。 正常人血 CB 含量很低(小于 4μ mol/L) ,尿中不能检出;当血 CB 增高,超过肾阈值时,CB 即从尿中 排出。 【检测原理】 1.重氮法 试带法多采用此原理。在强酸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重氮盐发生偶联反应呈红色。颜色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重氮盐有二氯重氮氟化硼酸盐、二氯苯胺重氮盐、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等。 2.氧化法 ①Harrison 法:胆红素被硫酸钡吸附而浓缩,与 FeCl3 反应,被氧化为胆青素、胆绿素和胆黄素复合物,呈蓝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呈色快慢和深浅程度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②Smith 碘环法: 胆红素被碘氧化成胆绿素,在尿液与试剂接触液面呈绿色环。 【方法学评价】 1.重氮法 (1)灵敏度: 2,4-二氯苯胺试带的灵敏度为 5~10mg/L;二氯重氮氟化硼酸盐试带的灵敏度为 2~ 5mg/L。 (2)干扰因素:尿蓝母产生橘红色或红色可干扰结果。假阳性:见于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 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假阴性:①尿维生素 C 浓度达 1.42mmol/L 和存在亚硝酸盐时,可抑 制重氮反应。②尿标本保存不当,尿胆红素遇光氧化。 2.氧化法 (1)灵敏度:Smith 碘环法最简便,但灵敏度低(胆红素 17.1μ mol/L) , ,目前已少用。Harrison 法灵敏度较高(胆红素 0.9μ mol/L 或 0.5mg/L) ,但操作稍繁。 (2)干扰因素:假阳性:尿中水杨酸盐、阿司匹林、牛黄等易使尿呈紫红色,可干扰 Harrison 法。 假阴性:标本未避光保存。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检测尿胆红素。 2.检测中 应规范化操作,作好 2 种水平室内质控,并定期用阳性标本检测试带,确保试带质量。 胆红素在强光下易变为胆绿素,1h 后下降约 30%。应使用避光棕色尿容器和新鲜尿标本试带应放阴凉干燥处,密封避光保存,注意使用效期。 Harrison 法检测尿胆红素, 尿中要有充足的硫酸根离子, 故当加入 FeCl3 后未见足够的 BaCl2 沉淀时, 可加适量硫酸铵,促使沉淀产生。 3.检测后 干化学法操作简便,目前多作为定性筛检试验,如反应颜色不典型或结果可疑时,应用氧化法(Harrison 法)验证。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 细胞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为阴性。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产生的机理及尿胆红素特性见表 5-14。 表 5-14 类型 Dubin-Johnson 综合征 Rotor 综合征 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机理及尿胆红素检测特性 机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细胞对 CB 向毛细胆管排 泄发生障碍 肝细胞对摄取 UCB 和排泄 CB 存在障碍 UCB 和 CB 增高 阳性 血清 UCB 或 CB CB 增高 尿胆红素 阳性 Gilbert 综合征 Crigler-Najjar 综合征功能性高胆红素血症, 肝细胞摄取 UCB 功能障碍 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先天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Ⅰ型患 者缺乏,在Ⅱ型患者则降低 六、尿胆原和尿胆素UCB 增高阴性UCB 不能形成 CB阴性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为中胆素 原、尿胆原(urobilinogen,UBG 或 URO) 、粪胆素原等,从粪便中排出为粪胆原(stercobilinogen) 。从 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大部分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腔,小部分尿胆原则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 排出为尿胆原。无色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照后成黄色的尿胆素(urobilin) 。 【检测原理】 1. 试带法 基于改良的 Ehrlich 醛反应原理。偶氮法是尿胆原与ρ -甲氨基苯重氮化硼酸盐发生偶联反应。呈色深浅与尿胆原含量呈正比。 2.改良 Ehrlich 法 在酸性溶液中,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ρ -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反应呈樱红色。呈色深浅与尿胆原含量呈正比。 3.Schleisinger 法 在无胆红素尿标本中,加入碘液,氧化尿胆原成尿胆素,后者与试剂中锌离子作用时,形成带绿色荧光的尿胆素-锌复合物。 【方法学评价】 1.灵敏度和特异性 Ehrlich 醛反应法,可用于尿胆原定性和定量。试带灵敏度:Ames 试带 2mg/L,URITEST 试带 1~2mg/L,COMBUR-TEST 试带 4mg/L;偶氮法试带 4mg/L。Schleisinger 法尿胆素测定,灵敏 度为 0.05mg/L,当尿胆原阴性时,测定尿胆素有意义。偶氮法不受胆红素干扰,对尿胆原较为特异。 2.干扰因素 (1)醛反应法:①标本因素:标本久置,尿胆原分解氧化成尿胆素;标本中大量胆红素引起色泽干扰。 ②药物因素:酚噻嗪类、磺胺类、普鲁卡因、氯丙嗪类药物可使尿色变化、尿胆原假阳性。假阴性与尿中 存在大量维生素 C 或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等有关。③内源性物质:卟胆原、吲哚类化合物等 可与 Ehrlich 醛试剂作用显红色,引起假阳性,可用氯仿抽提法鉴别和确证。 (2)偶氮法:当尿标本含甲醛浓度 2 000mg/L 或含亚硝酸盐 50mg/L 以上,检测灵敏度下降。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收集新鲜尿标本;为提高尿胆原阳性检测率,可于检测前嘱患者口服少量 NaHCO3 碱化尿液,留取午餐后 2~4 h 的尿标本。 2.检测中 服用 NaHCO3 的尿标本,检测前要先以乙酸调节 pH 至弱酸性。采用尿试带法应规范化操作,作好 2 种水平的室内质控,并定期用阳性标本检测试带,确保试带质量。试带应放阴凉、干燥处,密 闭、避光保存,注意使用有效期。 3.检测后 结合尿胆红素正确评价尿二胆检测结果。当尿胆原阴性疑为标本久置所致时,应作尿胆素定性试验进行验证。 【参考值】 ①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 稀释后阴性) 。②尿胆素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尿胆原检测已成为尿分析仪试带法组合分析项目之一。胆红素、尿胆原等检查有助于对 黄疸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表 5-15) 。 表 5-15 标本 血清 指标 总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液 颜色 尿胆原 尿胆素 胆红素 粪便 颜色 粪胆素 正常人 正常 正常 正常 浅黄 1∶20 阴性 阴性 阴性 黄褐 正常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 增高 增高 增高/正常 深黄 强阳性 阳性 阴性 深色 增高 七、血红蛋白 肝细胞性黄疸 增高 增高 增高 深黄 阳性 阳性 阳性 黄褐或变浅 减低/正常 增高 正常/增高 增高 深黄 阴性 阴性 阳性 变浅或白陶土色 减低/消失 梗阻性黄疸血红蛋白(Hb)为含血红素的色素蛋白,正常人血浆中含有 50mg/L 游离血红蛋白,尿中无游离 Hb。 当有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大量 Hb 释放入血液形成血红蛋白血症(hemoglobinemia) 。若 Hb 量超过 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则血液中存在的游离 Hb 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 1.00~1.35g/L 时,Hb 可随尿液 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 。因此,溶血时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尿取决于 3 个因素:血浆内游 离的 Hb 量、结合珠蛋白量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氧化呈色,借以识别微量血红蛋白的存在,其呈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常用色素原有邻 甲联苯胺和四甲替联苯胺等。 2.化学法 3.免疫法 与试带法反应原理一致。 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测定原理。【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基于化学法的原理,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色素原物质,运用干化学试带技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尿 Hb 测定方法。不同试带灵敏度有所差异,一般为 150~300μ g/L,除与游离 Hb 反应外,也与完整 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蛋白、高比重尿中,红细胞不溶解,此时结果只反映 Hb 的量。一般而言,Hb0.3mg/L 相当于红细胞数量 5~10/μ l 。试带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尿 Hb 的筛检试验 干扰因素主要来自:①假阳性:尿中含对热不稳定酶、尿液被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 过氧化物酶。②假阴性:尿中含大剂量维生素 C 或其他还原物质、甲醛过量、大量亚硝酸盐(反应延迟) 。 2.化学法 常用方法有邻甲联苯胺法、氨基比林(匹拉米洞)法等,都是基于亚铁血红素类过氧化物酶样活性来进行测定的。化学法操作简单,但试剂稳定性差,特异性较低。假阳性:尿中有铁盐、硝酸、 铜、锌、碘化物等或有过氧化物酶或其他对热不稳定酶。邻甲苯胺法灵敏度为 0.3~0.6mg/L。 3.免疫法 操作简便,灵敏度高(Hb 0.2μ g/ml) ,特异性强,不受鸡、牛、猪、羊、兔 Hb(500μg/ml) 、辣根过氧化物酶(200μ g/ml)干扰,可为验证试验。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2.检测中尿标本应新鲜,将尿煮沸约 2min 可破坏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或其他易热性触酶。 做好 2 种水平的室内质控或设置阳性对照,验证试剂 3%过氧化氢或试带,以确保所用试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检测后 正确分析审核检测结果,及时与临床沟通,对异常结果或不能合理解释的结果,要选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 Hb 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因此尿 Hb 测定有助于血管内溶血疾病的诊断。 引起溶血的疾病有:①红细胞破坏:如心脏瓣膜修复术、大面积烧伤、剧烈运动、急行军、严重肌肉外伤 和血管组织损伤。②生物因素:如疟疾感染、梭状芽胞杆菌中毒。③动植物所致溶血:如蛇毒、蜂毒、毒 蕈。④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如 DIC。⑤服氧化剂药物:如伯氨喹啉、乙酰水杨酸、磺胺、非那西汀。⑥ 免疫因素:如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寒冷性 Hb 尿症、血型不合的输血。 八、亚硝酸盐 尿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主要来自病原菌对尿硝酸盐的还原反应; 其次来源于体内的一氧化氮 (NO) 。 体液中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使精氨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 NO,而 NO 极易在体内有氧条件下,氧 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检测原理】亚硝酸盐还原法:尿 NIT 先与对氨基苯磺胺(或对氨基苯砷酸)形成重氮盐,再与 3羟基-1,2,3,4-四氢并喹啉(或 N-萘基乙二胺)结合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颜色深浅与 NIT 含量成正比。 【方法学评价】尿 NIT 阳性检出率取决于 3 个重要条件:尿中致病菌是否存在硝酸盐还原酶、尿在膀 胱内是否停留足够细菌作用的时间(4h) 、患者尿中是否存在适量硝酸盐。 1.灵敏度 2.干扰因素 0.3~0.6 mg/L。 亚硝酸盐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见表 5-16。 表 5-16 亚硝酸盐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因素 标本 食物 评价 高比重尿使试验灵敏度降低;假阳性见于陈旧尿、偶氮剂污染尿 尿中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正常饮食、 体内蛋白质代谢、 或由氨内源性合成。 不能正常饮食的患者, 体内缺乏硝酸盐,即使有细菌感染,也可出现阴性 致病菌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属(致病率最高) 、Klebs 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 菌属等。阳性诊断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符合率约为 80%。粪链球菌属感染时,则试验呈阴性。 药物 尿停留膀 胱内时间 【质量保证】 ①检测前:宜使用晨尿标本,及时送检,尽快测定。②检测中:做好 2 种水平的室内 质控,定时用阳性标本验证试带。试带贮存应干燥、避光,注意有效期。③检测后:仔细审核检验报告, 综合分析 NIT、试带白细胞酯酶结果,必要时进行显微镜镜检,以提高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性。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目前,尿亚硝酸盐作为尿化学检测组合项目之一,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与大 假阴性:利尿剂、大量维生素 C;假阳性:非那吡啶 晨尿标本较好,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长,细菌有充分作用时间,否则,试验呈假阴性 肠埃希菌感染的符合相关性很高,阳性结果常表示有细菌存在,但阳性程度不与细菌数量成正比。NIT 单 一试验影响因素较多,结果阴性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结果阳性也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解释 结果时可与白细胞酯酶、尿沉渣镜检结果综合分析。尿细菌培养法为确证试验。 单一测定 NIT 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比试带法检查白细胞 (≥25/μ l) 低, 而比显微镜白细胞检查 (≥ 100/μ l)高;白细胞≥100/μ l 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高于 NIT 阳性或试带法白细胞(≥25/μ l)检测。 NIT 阳性+白细胞≥25/μ l 组合试验诊断尿路感染,比 NIT 阳性+白细胞≥100/μ l 组合试验诊断尿路感 染可靠性大。NIT+白细胞组合,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89.8%和 92.0%,阴性预测值 98.6%。当白细胞≤ 25/μ l 时,NIT 阴性,灵敏度 83.5%,阴性预测值 97.0%。当白细胞≥500/μ l 时,NIT 阳性,灵敏度 40%, 阳性预测值为 100%。 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检查+显微镜检查组合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100%,此时亚硝酸盐特异性和 阳性预测值 100%。 九、白细胞酯酶 尿白细胞酯酶试验是尿液化学检测项目之一,与显微镜直接白细胞检测法有互补作用。 【检测原理】酯酶法:粒细胞胞质含有特异性酯酶,使试带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形成 紫红色缩合物,呈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 【方法学评价】 1.灵敏度与特异性 2.干扰因素 (1)假阳性:发生率较高,主要见于尿标本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见于尿中污染甲醛、在酸性尿环 境中呈红色或深色的药物或食物,如高浓度胆红素、非那吡啶等。 2)假阴性:见于尿白细胞少于 10~25/μ l;尿蛋白≥5g/L、葡萄糖≥30g/L、高比重尿液,尿中含 维生素 C、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正常人尿液 pH≥4.5,草酸多以草酸盐的形式存在,如尿标本中加酸化 剂使尿 pH ≤4.4,草酸盐被还原为草酸,则酯酶反应偏低或出现阴性。 【质量保证】 ①检测前:标本应新鲜,若久置后白细胞破坏,可导致试带法与镜检结果差异过大。 ②检测中:规范操作和质控。③检测后:仔细审核检验报告,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酯酶、亚硝酸盐结果, 必要时进行显微镜镜检,以提高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性。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肾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因此白细胞 酯酶检测呈阴性。此时,应以镜检白细胞结果为准。 灵敏度 5~15/μ l;特异性较强。只对粒细胞灵敏,而与淋巴细胞不发生反应。十、维生素 C 【检测原理】还原法:维生素 C 具有 1,2-烯二醇还原性基团,在酸性条件下,能将试带膜块氧化态 粉红色的 2,6-二氯酚靛酚还原为无色的 2,6-二氯二对酚胺。呈色反应由绿或深蓝至粉红色变化,呈色深 浅与维生素 C 含量成正比。 【方法学评价】 1. 灵敏度和特异性 试带法只能检测左旋抗坏血酸, 即还原型抗坏血酸, 灵敏度 (一般为 50~100 mg/L) 依试带不同而异。 2.干扰因素 假阳性:见于龙胆酸、L-多巴或尿 pH 大于 4.0 时的内源性酚及巯基化合物、半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钠等。假阴性:碱性尿液(因维生素 C 易分解) 。 【质量保证】 ①检测前:随机尿标本无需特殊处理。②检测中:作好试带质控。③检测后:仔细审 核、综合分析维生素 C 是否对隐血/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亚硝酸盐结果产生影响。尤当试带法酮体 阳性、葡萄糖阴性或葡萄糖试带法与班氏法结果出现矛盾时,要注意是否因尿维生素 C 浓度过高的影响。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有 22.8%的常规尿标本中可以检测出维生素 C,浓度范围从 71 mg/ L 到 3395mg/ L 不等, 平均 372mg/ L。尿维生素 C 水平与外源性摄入量有极大相关性。尿液维生素 C 浓度增高,可对隐血/血红 蛋白、胆红素、葡萄糖、亚硝酸盐试带反应产生严重的负干扰(表 5-17) 。检测尿维生素 C 并非用于尿维 生素 C 的定量,而用于判断试带法尿其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受尿维生素 C 相关浓度的影响, 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表 5-17 维生素 C 对干化学检测项目的干扰 检测项目 隐血/血红蛋白 胆红素 亚硝酸盐 葡萄糖 干扰试验项目所需尿抗坏血酸浓度(mg/ L) ≥90 ≥250 ≥250 ≥500 十一、其他化学成分 (一)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反应物 试剂膜块浸渍的 H2O2 试剂膜块浸渍的重氮盐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重氮盐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H2O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具 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 相对分子质量 47 000。 妊娠 1 周后血液 hCG 为 5~50IU/L, 尿 hCG>25IU/L, 第 8~10 周左右达到高峰,持续 1~2 周后迅速减低,以后逐渐下降并以 1/5~1/10 左右峰值水平维持至分 娩。hCG 是唯一不随胎盘重量增加而分泌增多的胎盘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母血,几乎不进入胎血循环。 hCG 可通过孕妇血循环而排泄到尿中,血清 hCG 浓度略高于尿液,且呈平行关系。 【检测原理】 单克隆免疫胶体金法:将羊抗鼠 IgG 抗体、羊抗人 hCG 多克隆抗体分别固定在纤维素试 带上,呈上下 2 条线排列;羊抗鼠 IgG 线在试带上方为阴性对照或控制线,羊抗人 hCG 在试带下方为测定 线。试带底端吸水剂中含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鼠抗人 hCGβ 链单克隆抗体(McAb) 。检测时,将试带条浸 入被检尿液后迅速取出,尿液将沿试带继续上行。作为载体和反应物的 McAb 与尿 hCG 形成复合物 (McAb-hCG) ,并将 hCG 带至固定于下端的羊抗人 hCG 测定线,此时 McAb-hCG 与羊抗人 hCG 结合,金颗粒 累积于此显紫红色线条,为 hCG 阳性。未搭载 hCG 的 McAb 继续上行至羊抗鼠 IgG 处,与之形成 McAb-羊抗 鼠 IgG 复合物,也显示紫红色线条,为阴性对照。判断方法为:试带上显示 2 条紫红色线条为阳性,显示 1 条紫红色线条并位于控制线处为阴性,若无紫红线出现,则提示试带失效。测定线显紫红色,控制线不 显色,也为试带失效。 【方法学评价】 (1)灵敏度和特异性:单克隆免疫胶体金法操作便捷、灵敏度高(hCG 0.8~20ng/L) 、特异性强, 是当前公认最理想的早早孕诊断法。尿液 hCG 检测常用检测方法及评价见表 5-18。 表 5-18 尿液 hCG 检测方法及评价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评价 灵敏度高,hCG1.6~4.0ng/L;β -hCG 单克隆抗体,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等无 交叉反应,故特异性高;可半定量,是妊娠早期筛检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法 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检孕卡法 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超过放免法,可定量检测 灵敏度高,检测血清 hCG 准确稳定,但操作繁琐、有放射性污染,不适于常规检查 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特异性差,不能定量,目前已少用 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低,作为一般早孕诊断(2)干扰因素:假阳性来自于 hCGα 亚基与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激素(LH) 、促甲状腺激素 (TSH)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所有与 hCGα 亚基反应的抗体均能与 FSH、LH、TSH 的α 亚基发生交叉反应。 更年期妇女、排卵期、双侧卵巢切除患者,因尿液 LH 含量增高,可影响到 hCG 的检测结果。 【质量保证】 (1) 检测前: 宜采集首次晨尿检测, 否则因尿液稀释可呈假阴性; 严重血尿、 菌尿标本不宜测定 hCG; 育龄期妇女应避开排卵期 LH 增高引起的干扰。 (2)检测中:使用单克隆免疫胶体金试带,操作时注意试带浸入尿液时,液面要低于两抗体检测线。 每次测定应设置阴、阳性对照,同时做原浓度和 2 倍稀释浓度尿液,2 种浓度尿液均为 hCG 阳性反应,可 视其为真正阳性反应。 (3)检测后:认真审核检测结果,查找可能引起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 【参考值】 ①非孕妇健康人:阴性。②正常妊娠妇女:阳性。③半定量:<2ng/L。 【临床意义】 (1) 诊断早期妊娠: 妊娠后 35~40d 时, hCG 水平在 200ng/L 以上, 60~70d 出现高峰, hCG 可达 6.4~ 25.6μ g/L,常用的检查方法即能显示阳性结果。 (2)异位妊娠诊断:正常妊娠时血清 hCG 水平随不同孕周呈规律性变化,而异位妊娠时血清 hCG 浓度 增高不如正常妊娠。但只有 60%~80%的异位妊娠患者 hCG 呈阳性,因此 hCG 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异位妊 娠。如 hCG 不是每 2 天成倍增长,超声影像检查无宫内妊娠征象,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 (3)流产诊断和监测:hCG 检测可作为保胎治疗和判断流产的参考依据。①先兆流产:尿 hCG 仍维持 高水平则发生难免流产可能性小;hCG 小于 200ng/L,并逐渐减低,则有流产或死胎的可能;若 hCG 大于 48ng/L 则难免流产。在保胎治疗过程中,如 hCG 不断增高,说明保胎有效,反之则说明保胎无效。②不全 流产:因宫腔内尚有残留的胎盘组织,hCG 检查仍可呈阳性;③完全流产或死胎时 hCG 由阳性转为阴性。 (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监测:①因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产生大量 hCG,与正常同孕龄者相比,血清及尿液 hCG 明显增高,此可作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辅助诊断。 ②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术后 3 周,hCG 应小于 4ng/L,8~12 周呈阴性;如 hCG 不减低或不转阴性,提示 可能有残留病灶。 (5)肿瘤标志物:男性尿中 hCG 升高可见于精原细胞瘤、睾丸畸胎瘤等。绒毛膜上皮癌 hCG 的分泌量 与肿瘤体积成正比。此外,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患者血液和尿中 hCG 也明显增高。当 hCG 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时,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有意义。 (二) 乳糜液和脂肪脂肪在肠道吸收后皂化形成乳糜液,正常情况下乳糜液进入肠道淋巴管,参与淋巴循环。若乳糜液未 引流入血而逆流至泌尿系统淋巴管中,引起该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曲张破裂进入尿液,则形成乳糜尿 (chyluria) , 若同时混有血液称乳糜血尿 (hematochyluria) ; 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则称脂肪尿 (lipiduria) 。 乳糜尿若合并泌尿道感染,则可出现乳糜脓尿(chylus-pyuria) 。 乳糜尿易于凝集呈白色透明胶状凝块。严重的乳糜尿静置后可分为 3 层:上层为比重最轻的脂肪层; 中层为乳白色或色泽较清晰的液体,常有小凝块混悬于其中;下层为红色或粉红色的沉淀物,内含有红细 胞、白细胞或微丝蚴等。 【检测原理】根据脂肪特性,用乙醚等有机溶剂抽提乳糜微粒(chylomicron) 、脂肪小滴,再用脂溶 性染料苏丹Ⅲ对乙醚提取物进行染色。乳糜尿经乙醚萃取后,尿液的乳浊程度减轻或变澄清。萃取物染色 后涂片,镜下可见脂肪颗粒被染成大小不等的橘红色球形小滴。 【方法学评价】尿中含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或尿酸盐时,肉眼观察类似乳糜尿,但可用加热或加酸方 法区别。离心沉淀方法也可初步区分乳糜尿、脓尿、高浓度结晶尿,方法简便实用。脓尿、高浓度结晶尿 经离心沉淀后,上清液澄清而沉渣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或无定形磷酸盐结晶;乳糜尿经离心后外观 无改变,沉渣中仅见少量红细胞及淋巴细胞。乙醚抽提处理后乳浊程度减轻或澄清并苏丹Ⅲ染色阳性者, 可确诊为乳糜尿。 【质量保证】 ①检测前:新鲜尿液及时送检。②检测中:按照 SOP 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溶解脂 肪、静置离心、隔水蒸干各操作步骤均需小心谨慎。③检测后:认真审核报告,及时与临床沟通。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乳糜尿:①累及淋巴循环的有关疾病:如腹腔结核、先天性淋巴管畸形、肿瘤压迫或阻塞腹腔 淋巴管或胸导管。②丝虫病:丝虫在淋巴系统中引起炎症反复发作,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使腹部淋巴管或 胸导管广泛阻塞,致使较为脆弱的肾盂及输尿管处淋巴管破裂而出现乳糜尿。 (2)脂肪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变性等疾病、骨折及脂肪栓塞等。 (三)本周蛋白 骨髓瘤细胞所合成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轻链与重链合成不平衡,因轻链产生过多,使游离 Ig 轻链 (light chain,LC)过剩。LC 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极限时,可自尿中 排出,即本周蛋白尿(Bence-Jones proteinuria)或轻链尿。此轻链即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 BJP) ,有κ 和λ 两种,轻链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2.3 万,二聚体为 4.6 万。BJP 在 pH 4.9±0.1 条件下, 加热至 40℃~60℃时可发生凝固, 温度升至 90℃~100℃时溶解, 而温度减低至 56℃左右, 又可重新凝固, 故称凝溶蛋白,是重要特性之一。 【检测原理】本周蛋白检测方法和原理见表 5-19。 表 5-19 本周蛋白检测方法和原理 方法 热沉淀-溶解法 对-甲苯磺酸(TSA)法 磺基水杨酸法 乙酸纤维素膜电泳和 SDS-PAGE 电泳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IFE) 基于区带电泳原理和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基于区带电泳原理和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原理 基于本周蛋白在 56℃凝固,100℃溶解的特性 基于对-甲苯磺酸法能沉淀 BJP,而不与清蛋白和球蛋白起反应的原理而测定 蛋白定性方法 基于蛋白电泳分离的检测原理 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基于可溶性抗原-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学原理【方法学评价】 检测尿游离 LC 最佳方法是电泳法和免疫固定电泳法,可以判断出 LC 是κ 还是λ 型或 两者均存在。本周蛋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见表 5-20。 表 5-20 本周蛋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热沉淀-溶解法 对-甲苯磺酸法 评价 灵敏度低(0.3~2.0g/L) ,假阴性率高,所需标本量大,已较少使用 操作简便,为灵敏度较高(BJP 3mg/L)的筛检试验。不与尿清蛋白反 应。尿球蛋白>5g/L 时,可出现假阳性 乙酸纤维素膜电泳和 SDS-PAGE 免疫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 对 BJP 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 97% 简单易行、标本用量少,在抗原抗体最适比例时,分辨率高、特异性强 用特异抗体鉴别区带电泳分离的蛋白,比区带电泳和免疫电泳更灵敏 在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高峰测定其复合物形成量,能定量检测κ 、λ 轻 链,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稳定性好 【质量保证】 (1)检测前:使用新鲜尿标本;尿液浑浊时需离心取上清液。使用热沉淀-溶解法时,若遇蛋白尿, 须先用加热乙酸法沉淀普通蛋白质,然后趁热过滤,取上清液检查。使用电泳法,需预先浓缩尿液 10~50 倍。 (2)检测中:凝溶法应严格控制 pH 在 4.5~5.5 范围,最适 pH 4.9±0.1。电泳法操作中,需同时检 测患者及正常人,以正确判断区带位置。 (3)检测后:肌红蛋白、溶菌酶、游离重链、运铁蛋白、脂蛋白或多量细菌沉淀物等也可出现类似于 M 的区带,因此当乙酸纤维素膜上出现波峰或怀疑有相关疾病时,应进行免疫电泳。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 BJP 检测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巨球蛋白血症及其他恶 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MM: 99%患者在诊断时有血清 M-蛋白或尿 M-蛋白, κ ∶λ 为 2∶1。 早期尿 BJP 可呈间歇性排出,50%患者大于 4g/24h,最多达 90g。②巨球蛋白血症:80%患者尿中有单克隆 轻链。③原发性淀粉样变性:80%~90%患者血清或浓缩尿中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④其他:2/3 μ 重链病患者尿中有 BJP。BJP 也见于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移癌、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 癌等患者尿中也偶见。20% “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查出 BJP,但尿含量低,多小于 60mg/L。 (四)微量清蛋白 微量清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是指在无尿路感染和心衰的情况下,有少量浓度处于 20~200μ g/min 亚临床范围的清蛋白存在的尿液。常规定性试验阴性,不能诊断为临床蛋白尿。患者尿清蛋白超过 参考值上限(30mg/24h) ,处于 30~300 mg/24h 范围内,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主要特点。 【检测原理】 (1)放射免疫法(RIA) :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免疫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标记抗原( Ag )和非标记 抗原(Ag)对特异性抗体(Ab)的竞争结合反应。*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 首先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 性,然后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加入酶反应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 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3)免疫比浊法: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液出现浊度。当保持反应 液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复合物随抗原量增高而增高,反应液浊度也随之增高,其结果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 即可计算出受检物的含量。 【方法学评价】微量清蛋白检测的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便潜血弱阳性严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