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与小学教育脱节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脱节 - 潘丹丹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脱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的许多年轻家长都外出打工,孩子往往都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因而农村“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与孩子父母相比较而言,祖辈们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虽然祖辈们在抚育隔辈人方面有好的教育传统、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爱、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时间,但是隔辈人所持的教育观念依然是陈旧落后的。他们过于重视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只管孩子吃饱穿暖,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父母工作忙,孩子交给祖辈们养育。祖辈们只想着孩子吃饱了、穿暖了、不生病就行,根本想不到孩子因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精神上的需求,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
农村多数家长仍以务农为主,经济收入并不高。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而且现在幼儿园的收费较高,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三年的幼儿教育费用是一笔很大开支,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农村,除了一些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基本上都附属于小学,不独立存在。&由于近几年我国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即使农村很多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惧于一系列处罚措施的施行,农村人口的确在减少。正是这样,近几年每个农村学校的学生数在逐年减少。为了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农村的小学不断合并,不再是每个村一个学校而是几个村一个学校。这样一来,农村的幼儿园数量也随之减少。很多幼儿不得不去离家很远的幼儿园上学。
农村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采用理性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理念,所以出生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家长们更加需要多方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农村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大多数家长基本不买书、报纸,更不会想到要买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他们得到一些育儿知识主要是通过电视。另外,网络在农村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些家庭已经安装了电脑。所以,农村的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及时掌握现代育儿的理念及方法,逐渐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传统旧观念。
py3661030 | 阅读全文(61)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潘丹丹的blog /38072/index.aspx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教育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教育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22:27:3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教育
官方公共微信中国美术欣赏论文[幼教论文]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中国美术欣赏论文下载
很抱谦,您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IFrame,请与管理员联系,也可。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栏 目 导 航
[幼教论文]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本文主要针对现今幼儿园与小学出现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使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后进入小学能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确保他们的身心都能在新的环境中,得到稳定而又健康的发展。&&&&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一、 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 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2、 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
已经是会员的,点卡用户将从您的卡中扣除一点。
成为会员步骤如下:→。
投稿人:jhhj
最后编辑:df5gg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
&&版权申明:以上论文为网友投稿或收集于网络,论文资料仅供参考,如果你是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来源: 作者:李秀;陈宝华;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针对这个时期的教育就是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就在于避免幼儿园与小学脱节,让幼儿在正式入学前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克服和解决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现象。让家长认识到,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并且让家长懂得如何着手帮助儿童应对这个过渡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这样做将有利于家庭教育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一、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每个家长都应该认识......(本文共计3页)
       
         &
相关文章推荐
《辅导员》2011年Z3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
出版:学术评论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福建省福州市查看: 19|回复: 0
如何避免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脱节?
主题帖子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017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9825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017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98255 积分
  和朋友聊天至深夜,朋友的孩子是我的学生——从幼儿园小班带到中班。
& & & &   朋友是个非常有心、又很有见地的妈妈,我们因为经常聊孩子的事情成了朋友。小家伙已经上一年级了,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懂事、漂亮的孩子。从上幼儿园时的状态看,孩子的整体素质应对学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初上小学的一段时间,果然没有太大问题,本身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在适应课堂环境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半年过去了,再和朋友聊天时,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妈妈,为孩子学习真是煞费苦心,几近疲惫。
& & & &   半夜时分,朋友电话里非常无奈的说着:“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脱节的,是完全的两种学习状态。”说真的心里很不舒服。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启蒙阶段。当我们还秉持着“给孩子上最佳人生底色”的快乐教育的时候,真的忽视若干年后孩子将独立面对小学教育的这一现实?在幼儿园里能歌善舞,乖巧玲珑的优秀小苗,上小学以后为什么会让爸爸妈妈如此着急?着急到开始怀疑自己一项优秀的孩子“是不是记忆力不好啊?是不是智商不高啊?是不是遗传基因不好啊?……”挂了电话,辗转反侧。难道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受的教育都没有意义了吗(主要是私心,那些我带了3年或者2年的孩子们,我在他们身上花的心血,我对他们的影响真的毫无意义吗?)
& & & &   天亮醒来,打起精神去上班,一路上都在想,似乎有一点儿想通了。上小学孩子换了一种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同伴、老师、课业、考试、思考问题的方式)都需要她来适应。幼儿园养成式的快乐与发展教育,是符合孩子特点的启蒙阶段的教育。在幼儿园里为孩子奠定一个优秀的整体素质基础,对孩子上学,以至于今后的每一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正如朋友所说,也要面对现在的学校教育。这个是需要我们社会、学校、幼儿园、家庭、老师们共同努力的工作了。比如:孩子出现短暂的不适应、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突出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持怀疑的态度。坚信一定有更适合孩子地方法,我们还没有找到;没有找到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各个角度去尝试。给朋友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训练孩子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这里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有时候孩子是很聚精会神地在听了,但是注意的效果并不精准,注意的指向性过于分散,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   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适应持怀疑的态度看我们的孩子。什么智商啊,记忆力啊……先天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不如动用后天的力量创造奇迹。何况绝大多数孩子的先天资质并不是很差!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效应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期待效应”。即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本书《卡尔·维特教育全书》;让我们从多方面帮助孩子尽快度过入学适应期吧!
& & & &   德国人卡尔·维特出生后被认为是个痴呆的婴儿,但他的父母却凭借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把不满14岁的卡尔培养成为了一名哲学博士,他们教育卡尔的经验是:
& & & &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咪”。
& & & &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 & & &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 & & &   4、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偶尔做一些有违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 & & &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增长见识。
& & & &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 & & &   7、鼓励孩子学习的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绝不敷衍。
& & & &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 & & & 本文由“张张老师”发表于e度社区,详细请查看原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