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改稻田为桑田地起硫化氢适合晒田吗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吗?
1& 金岸怡风博友的质疑
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95页中说:“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实际上水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浅水环境中的氧含量,在浅水田中,水稻根本不会出现所谓的“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的现象。农民在种水稻时,只有在田里水深了的时候,排出多余水的做法;也有在水稻分蘖足够时,排水以控制水稻继续分蘖的做法,而没有“定期排水”防止所谓“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的做法。如果在种水稻时真的搞“定期排水”的话,那岂不是毫无意义的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吗?
2& 博主的意见
博主在农村长大,大学时学的专业又是农学,所以对水稻栽培有些了解。就博主所知,教材中关于稻田需要定期排水的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水稻虽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特点,如从叶通到根部的气腔(通气组织)、根细胞比较能耐受无氧呼吸等,但长期淹水对水稻根系的生长是不利的,可以出现“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的现象。所以水稻栽培管理讲究“干干湿湿”,适时“晒田”,讲的就是定期排水,以满足水稻生长对水、气两方面的需求。农谚中有“漏田结大谷”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
现将博主找到的几个参考资料贴在下面,说明博主所言不虚:
1、水稻虽有通气系统可从地上部分运送氧气到根部,但仍不够。水稻田要及时中耕和露、晒田,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土壤的氧气。——潘瑞炽、董愚得编《植物生理学(上)》P142。
2、在水稻栽培管理中,注意勤灌浅灌、适时烤田等措施,使稻根有氧呼吸旺盛,促进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促进新根的发生。——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学》(链接:)
3、近代研究表明晒田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排水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耕作层中氧的含量增多,还原性有害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的含量因被氧化而减少,促进根系向下伸展。同时由于土壤中的氨态氮被氧化为硝态氮,水稻吸收氮素的强度暂时降低,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减弱,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加,也有利于控制茎叶长势,使茎秆粗壮,株型挺直。另外,晒田还有利于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矿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经过晒田的水稻复水后,稻苗能够吸收到较多的养分,利于形成壮秆大穗,增加产量。(链接:
金岸怡风博友认为:一般种水稻都是浅水,不存在“长期淹水”的问题;“适时晒田”只是为了控制水稻分蘖,而不是为了防止“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长期淹水”和“定期排水”没有关系。博主是不赞成的。长期保持浅水对水稻生长仍然是不利的,露、晒田(烤田)就是通过不同程度的排水实现的,上面三个资料都明确指出其对改善根系呼吸的作用。水稻长期淹水时确实有“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的现象发生,博主当年实习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尽管已过去近30年,但依然记忆忧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  
你现在的位置: &&&&&&&&&正文
水稻晒田的意义及标准
作者:枣阳市农业局&&王夕珂&&&&文章来源:湖北省枣阳市农业局&&&&点击数:5054&&&&更新时间:
水稻晒田的意义  
晒田后由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使原来存在渍水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得到氧化,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促进有机物的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晒田期间,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但复水后又会急剧提高。因此,晒田在调节土壤养分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能够起到先控后促的作用。晒田期间稻株总根数和白根数增多,复水后的根数增加更多。由于晒田引起根系下扎,使稻根在土壤下层的分布比例增加。由此可知,晒田可以提高根系的质量,扩大根系的活动范围,增进根的吸收能力。晒田后叶色由青绿变成淡绿或黄绿,株型由披散变为挺直,分蘖受到抑制,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增强。&&&&&&&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晒田的适宜时期,一般多选择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天进行晒田,时间一般为5~7天。晒田程度应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稍重晒,反之则轻晒。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晒田。&&&&&&&   
、水稻晒田的标准   
地势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烂泥田,或因稻草还田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发生强烈还原作用的田块要早晒、重晒,以使田土沉实,达到进人不陷脚的程度。同时还需要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   
水稻生长正常的高产田要及时晒。这类稻田一般土壤肥力高,通透性好,晒田主要是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当每 667m2 茎数达到预计穗数或稍前时,即应开始排水干田,到田面硬实,出现小裂纹时可灌一次浅水,待自然落干后继续晒,直到幼穗分化期。&&&&&&&   
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稻田要早晒、重晒。一般当茎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即开始晒田,达到田面出现小的龟裂,下田不陷脚,使苗色逐渐落黄。中间可过水一、二次,以延长晒田时间,使田面不至于干裂过甚而妨碍水稻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前期生育不良、茎数不足的稻田以及肥力差、土壤渗透性强的漏水田,一般不必晒田。另外,中、重度盐碱荒地不宜晒田  
所有频道&&&
技术指导员
科技示范户
技术明白纸
?&?&?&?&?&?&?&?&"稻田养鱼"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7个词条
摘要: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稻鱼兼作,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后,吃掉田中的大部分杂草和害虫,并翻松了表土,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并且可使稻谷增产,现在有鱼凼式、半旱式(垄稻沟鱼)等稻田养鱼模式
摘要:稻鱼共生理论系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草鱼种使稻鱼共生于稻田中,形成稻鱼共生生态系统。稻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动地发挥了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能量朝着有利于稻和鱼的方向流动,获得了比较好的良性
摘要: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鱼,达到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又收鱼利的效果,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生产形式。稻田养鱼的养殖对象已发展为以鱼类为主的水生经济动物。
摘要:养鱼稻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保持水稻高产、稳定、粮渔协调发展,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措施。农药对稻田主要养殖鱼类的急性毒性是指鱼类接触污染物在短时期内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
摘要:科学的施用肥料和农药,是稻田养鱼成功的关键,施肥技术 施肥要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农家肥为主,少施化肥”的原则。农药施用技术 养鱼稻田防治稻病稻虫,要立足于综合防治,并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摘要:稻田养蟹同稻田养鱼一样,可达到蟹稻互利、增产增收的目的,为防治稻的病虫害,必须施用农药,施用不当会对河蟹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农药对蟹具有较剧烈的毒性,故在养蟹稻田中施药时,要求既能有效地防治
摘要:稻田养鱼把“三关”:科学晒田关;合理追肥关;安全用药关。
摘要:稻田养鱼防逃防害:围网安装在距田埂40厘米处,在进排水口两处要斜成三角形,使进排水口到围网的距离在100厘米以上,这样可使水流速度减慢,减少鱼因逆水而上,更重要的是猫一般不下水,从而减少了猫捕食鱼的机会。
摘要:北方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大水不淹,天旱不干,土质较好,保水力强,水质不受污染的稻田。
摘要:稻田“湖靛”即微囊藻,是由几种蓝藤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细胞外面包裹着一层质胶膜,不易被鱼类消化。藻体死亡后,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及其他毒物。毒物在水中积累多了,就会毒死鱼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稻田养龙虾挖田设计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