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车祸致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的治疗,没动手术,头部完好,无外伤,住院两周左右,恢复良好,伤残鉴定会是几级?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车祸致额叶挫伤,内部出血,没做手术,多久
匿名用户&&&&
| &&&&浏览1230次 &&&&| &&&&提问时间: 04:10:05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车祸致额叶挫伤,内部出血,没做手术,多久
车祸致额叶挫伤,内部出血,没做手术,多久能好
患者年龄:37
患者性别:男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您好;建议看看中医,中医辨证施治,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脑外伤的救治-脑水肿-健康讲堂-健康知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重要提示】我院从日起执行广州市公立医院新的收费标准(详见医院公示或电询020-),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电话:020-
【QQ咨询】:
& 脑外伤的救治
(主讲人:李业海)
什么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无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 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占所有患者的一半左右。其它常见原因有爆炸、坠落、工矿等事故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跌落伤更多见于儿童。 && 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成年人,好发于15-44岁,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发生机理&&&& 颅脑损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其发生和发展取决于致伤因素和损伤性质: &&& (1) 致伤因素:外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频次;&&& (2) 损伤性质:致伤物不同、头部受力强度和部位不同、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和密度不同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不同。
加速性损伤:运动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的头部(打击伤)
减速性损伤:运动的头部撞击于静止的物体(坠落伤)
挤压性损伤:头部两侧同时挤压所致脑损伤。如婴儿的产伤,头颅变形引起颅内出血
挥鞭样损伤:头部运动落后于躯干所致的脑损伤
如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暴力沿脊柱传导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颈交界处损伤,重者当场毙命。胸部挤压伤:又称创伤性窒息,胸内压↑→静脉压↑→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分类?&&& 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三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中心问题是脑损伤,因此学习时,既要根据头皮、颅骨、脑三者的各自解剖特点、受伤机理分别分析,也要系统全面的整体理解。&& 颅脑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分的损伤复合存在。称为多处伤。(1)按解剖部位和层次分类:头皮、颅骨、脑、各类血肿&(2) 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闭合性和开放性&(3) 按损伤的先后因果分类:原发性(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弥漫性轴突损伤)和继发性(血肿、水肿)&(4) 按累及范围分类:局灶性-脑挫伤、垂体柄损伤、颅神经损伤等;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缺氧性脑损伤、弥漫性血管损伤&(5) 按伤情轻重分类:&&& 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1)昏迷0-30分钟;2)仅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3)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 中型:(轻度脑挫裂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SAH,无脑受压)1)昏迷在12小时以内;2)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重型:(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1)深昏迷,昏迷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 特重型:(指重型中更急更重者)1)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2)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6) 按昏迷程度分类:Glasgow 昏迷计分法&&&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至6小时;&&& &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有人将其中的3-5分者列为特重型。
头皮损伤头皮损伤分为:&&& 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 2.帽状腱膜下血肿& 3.骨膜下血肿 &&&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一、头皮血肿的临床特点血肿类型 &&&&&&&&& 临床特点 皮下血肿: &&&& & 血肿体积小,位于头皮损伤中央,中心硬,周围软,无波动感 帽状腱膜下血肿: &血肿范围广,可蔓延全头,张力低,波动感明显 骨膜下血肿: &&&& 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张力高,大者可有波 动感,常伴有颅骨骨折
头皮血肿的处理 ① 小的血肿不需特殊处理 ;② 较大的血肿早期可冷敷和加压包扎, 后期可穿刺& 抽出积血 ;③ 头皮血肿继发感染者,切开排脓 ;④ 儿童巨大头皮血肿出现贫血或血容量不足时,可输血治疗。
二、头皮裂伤多由锐器所伤,按裂伤形态可分为:&&& 单纯头皮裂伤&&& 复杂头皮裂伤&&& 头皮撕裂伤 头皮裂伤的处理& ① 尽快止血,加压包扎伤口;& ② 争取短时间内行清创缝合术,可延24小时内缝合;& ③ 对有缺损者可行减张缝合或转移皮瓣,感染严重者分期缝合;& ④ 抗感染和注射TAT。
三、头皮撕脱伤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 ,撕脱范围较大,严重时可撕脱整个头皮,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处理原则:  ①尽快覆盖创面、压迫止血、止痛、抗休克;②争取在12小时内行清创、缝合;③抗感染和注射TAT。手术方法:   ①头皮瓣复位再植;②清创后自体植皮;③晚期创面植皮,指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或连同骨膜一并撕脱者。
颅骨损伤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是指颅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 颅骨骨折的伤者,不一定合并严重的脑损伤;没有颅骨骨折的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颅骨骨折图
颅骨骨折的分类&&& ① 按部位分:为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 &&& ② 按形态分:线型骨折与凹陷性骨折;&&& ③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颅骨骨折分类
颅盖骨折大多系外力直接作用颅骨所致,可单发或多发,发生率高,一般需要依靠X线摄片确诊,但要警惕合并颅内出血及脑损伤。&&& 注意合并症:&&& 临床上颞骨骨折易并发硬膜外血肿;&&& 枕骨骨折多并发额颞叶对冲性脑挫伤;&&& 气窦处骨折易并发颅内积气。&&& 颅盖线形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颅底骨折颅底线型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 根据发生部位分:&&&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 &&& 颅后窝骨折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颅底骨折三大临床表现:&&& ①脑脊液漏&&& ②迟发性的局部瘀血&&& ③相应的颅神经损伤症状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示意图
颅中窝骨折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经蝶窦);&&&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伴中耳鼓膜破裂时,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经耳咽管鼻腔流出;&&& 面听神经(Ⅲ-Ⅷ颅神经)易受损;&&& 颈内动脉海锦窦漏中颅窝骨折临床最常见;&&& 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
颅后窝骨折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又称Battle征。&&& 骨折在基底部,有枕下淤血肿胀。&&& 骨折在枕骨大孔处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害。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脑脊液漏诊断。&&& 颅底骨折X线拍片时只有三分之一颅底骨折成阳性,三分之二的颅底骨折拍片显示不清。&&& CT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颅底骨折的处理绝大多数颅底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治疗:&&& ① 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 体位: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③ 禁止堵塞、冲洗鼻、耳道,经耳鼻给药,禁止用力咳嗽、喷嚏、擤鼻;&&& ④ 禁止腰穿。
颅底骨折的手术指征视神经管骨折视力减退,疑为骨折片、血肿压迫视神经,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探查减压;&&& 脑脊液漏>1月未停止者,可考虑手术修补漏口。
凹陷性骨折粉碎性凹陷骨折:&&&&& 多发于成年人,颅骨全层深入或内板深入颅腔,甚至刺破脑膜、脑组织。乒乓球样骨折:&&&&& 一般发生在小儿,凹陷之颅骨一般不刺破硬膜。凹陷性骨折机理(图)
凹陷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诊断(1)X线切线位片,了解凹陷深度。(2)CT显示骨折情况,有无脑损伤。
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1)合并脑损伤,大面积骨折片凹陷使颅腔缩小引起颅内压增高,CT示中线移位明显有脑疝可能者;&& (2)引起脑功能障碍→偏瘫、癫痫、失语等;&& (3)凹陷性深度成人>1cm,儿童>0.5cm;&& (4)开放性骨折;&& (5)静脉窦处骨折,手术应慎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颅内高压者,仍应手术治疗。 凹陷性骨折手术示意图
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一)接触力:物体与头部直接碰撞,由于冲击,凹陷性骨折或颅骨的急速内凹和弹回,导致局部的脑损伤。(二)惯性力:来源于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与颅底摩擦以及受大脑镰、小脑幕牵扯,而导致多处或弥散性脑损伤。
脑外伤后神经反应(脑震荡)意识障碍的原因:外力作用于头部的瞬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干扭曲或拉长,网状结构受损。&&& 以前认为其只有功能改变而无结构变化,现在已完全否认。其结构改变是多方面的:神经细胞、轴突等,有人将其归于最轻型的弥漫性轴突损伤。&&& 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和治疗临床表现:&& (1)短暂的意识障碍(<30分钟);&& (2)逆行性健忘;&& (3)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CT检查颅内无异常。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1)卧床休息,注意病情观察;(2)对症治疗,镇痛、镇静等。
弥漫性轴索损伤惯性力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造成大脑半球白质、小脑和脑干广泛性轴索损伤。&&& 显微镜下:为轴索断裂的结构改变,出现大量的轴索回缩球。其它组织学改变如小胶质细胞群集,弥漫性非特异性星形细胞增生,变性等。
DAI分级Adams等据此将DAI分为三级:&&& Ⅰ级: -有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和小脑白质轴突损害的组织学证据;&&& Ⅱ级: -除有 Ⅰ级的表现以外,还有胼胝体的局灶性病变; &&& Ⅲ级: -除有Ⅱ级的表现以外,还有脑干上段背外侧象限的局灶性病变。
DAI临床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较长。&&& CT示: 大脑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域、三脑室周围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MRI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检出率。
影像标准(1) 确诊标准(符合任一条即可):&&& ①& 大脑半球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直径&2cm);&&& ②& 第三脑室周围小出血灶(直径&2cm);&&& ③& 胼胝体出血;&&& ④& 脑干出血;&&& ⑤& 脑室内出血;(2) 诊断参考指征:弥漫性脑肿胀
脑挫裂伤病理:&&& 主要是大脑皮质的损伤,好发于额颞及其底面,伤灶日后形成疤痕产生癫痫;与脑膜粘连形成脑积水;广泛性脑挫裂伤数周以后形成外伤性脑萎缩。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与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轻者可无原发昏迷,重者深昏迷,一般以&30分钟为参考时限。&& (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依损伤部位和程度而定,有偏瘫、肢体抽搐、失语等。&& (3)头痛、呕吐:与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要注意排除血肿。&& (4)生命体征:多有明显改变;&& (5)颅内高压引起脑疝。&& (6)脑膜刺激: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头痛、畏光,脑膜刺激征(+)。&&& CT可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脑受压、中线移位情况。
治疗(1)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观察,对症,呼吸道,体位,血气,电解质,营养;亚低温冬眠---高热、躁动、抽搐者宜行;降颅内压;神经营养。(2)手术治疗:&&& 大多不需手术,有脑疝、持续颅内压高、伴血肿者应及时手术-内、外减压术;有脑积水者行分流术。
原发性脑干伤临床特征: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主要表现为:&& (1)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时间长;&& (2)瞳孔: 大小多变、不等或极度缩小,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 (3)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瘫,对侧肢体瘫,根据损伤平面不同,受损的颅神经有别;&& (4)病理反射阳性: 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等,&& (5)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累及延髓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紊乱。
治疗和预后治疗: 急性期给予激素、脱水、降温、供氧,纠正呼吸循环紊乱,尽可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恢复期可用促醒药物,高压氧治疗,功能锻炼等。&&& 预后: 部分轻症者可获救,重症者疗效甚差,占颅脑损伤死亡者的1/3,桥脑、延髓平面受损者救治希望甚微。
下丘脑损伤&&& (1) 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重要的皮质下中枢,与机体内脏活动、内分泌、物质代谢、体温调节以及维持意识和睡眠有重要关系。因此临床表现复杂。&&& (2) 表现伤后早期意识和睡眠障碍、高热、低温、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 (3) 治疗和预后:与原发性脑干损伤基本相同,但更复杂更困难。
颅内血肿发生率:颅内血肿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重型颅脑损伤的50%。分类:&&& (1)按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特殊部位血肿;&&& (2)按时间: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血肿(4-21天);慢性血肿(22天以上)。主要危害: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急性血肿幕上20ml,幕下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骨折或颅骨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板障出血;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 出血来源:脑膜中动脉;脑膜前动脉;硬脑膜窦;脑膜静脉;板障静脉。临床表现&1. 外伤史:局部软组织肿胀,X片示骨折线跨脑膜中动脉沟或静脉窦。&&& 2. 意识障碍:典型意识障碍类型有中间清醒期。&&& 3. 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继之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随之散大。&&& 4. 锥体束征:血肿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偏瘫、病理征阳性。&&& 5.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燥动等。&&& 6.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体温上升;晚期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CT表现和治疗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治疗:以直接手术清除血肿为主,也可钻孔引流,保守治疗要慎重。
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40%。&&& 出血来源:分两型分两型,复合性血肿出血多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静脉出血,单纯血肿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常合并脑挫裂伤,病情多较重。临床表现有:&&& ①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②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 ③ 局灶性体征-根据受累部位,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 ④ 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
CT表现和治疗CT表现:&&& 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治疗:&&& 手术-开颅血肿清除、内外减压;&&& 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出血量少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形成机理: &&&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外伤或无外伤史。&&& 新生的血肿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血肿腔凝血机能减弱,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使血肿再扩大,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
临床表现(1)慢性颅内高压症状。&& (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精神症状(临床以误认为"老年状态")
CT表现和治疗CT示:颅骨内板下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少数为高、等或混杂密度。治疗——首选方法为钻孔冲洗引流术
脑内血肿&&& 多伴有脑挫裂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CT示脑挫裂伤附近或脑深部圆形的或不规则高密度影。&&& 发生率: 约占颅内血肿的10%;&&& 出血与血肿的界定:直径&3cm,脑干出血直径在&1.5cm为血肿。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很难甚至不可能鉴别,欧洲多中心资料报告,40%有中间清醒期,14%症状不典型,15%有典型症状。局灶体征:瞳孔散大,长束征,视乳头水肿,脉搏进行性减慢。
治疗手术与否根据临床状况、血肿量、医生经验决定,脱水剂、抗癫痫药、镇静剂和抗生素是需要的。
特殊部位的血肿(1)创伤性脑室内出血(2) 多发性血肿 (3) 后颅窝血肿(4) 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多见于邻近脑室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部分可能是因头受撞击时脑室突然扩张形成负压使室管膜下静脉变形破裂所致;&&& 可能是DAI的一个表现;出血量与预后关系不大。脑室内血肿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堵塞发生脑积水,急性颅内高压症状,高热等。缺乏局灶性体征,CT示脑室内血凝块可伴有脑室扩大。量大时可行脑室穿刺引流。
CT示 脑室内血凝块可伴有脑室扩大。&& 治疗 量大时可行脑室穿刺引流。
多发性血肿同部位不同类型;&&&&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 不同部位不同类型。&&&& 病情较单发血肿更重更复杂。
后颅窝血肿&包括 硬膜外、硬膜下和小脑内,枕部直接暴力所致。&病情凶险,需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定义:&&& 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原因可能与缺血、水肿、血管失调节、血压、血气、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等有关。多见于伤后24小时内,6小时内发生率最高。
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硬膜均有破口,脑组织与外界相通。&&& 发生失血性休克,颅内感染。&&& 清创修补硬膜使之成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相仿。
药物治疗1. 抗感染。2. 止血。3. 护胃。4. 控制脑水肿(脱水剂、激素)。5. 神经营养。6. 营养支持。7. 补充电解质等
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者、开放性颅脑损伤需急诊手术。&&& 颅内血肿有以下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1)意识障碍加深,病情渐恶化者;&& (2)颅内压>2.0Kpa(200mmH2O)并呈进行性升高;&& (3)幕上血肿>40ml,幕下血肿>10ml,或CT示中线移位>1cm者。手术方式1. 开颅血肿清除术。&& 2. 去骨瓣减压术。&& 3. 钻孔探查术。&& 4. 脑室外引流术。&& 5. 钻孔引流术。
病例1患者罗XX,女,13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伴意识障碍4小时余”。入院情况:神志昏迷,GCS评分7分,右侧眼球突出眶外,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脑浆流出。入院诊断:1.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右侧额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额骨粉碎性骨折,前颅底骨折,右眼眶多发性骨折,右眼球挫伤,右眼视神经挫伤,头皮裂伤);2.肺挫伤。急诊行“右额叶血肿清除术+右额及前颅窝底颅骨凹陷整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神清、语利、切口愈合好,共住院9天。
病例2患者黄XX,男,45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伴意识障碍12小时”入院。入院情况:神志朦胧,双侧熊猫眼征,右侧眼睑下垂。入院诊断: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右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形成,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骨、眶骨、颧骨骨折,颅底多发骨折,头皮裂伤)。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整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神清、语利、切口愈合好,右眼睑下垂消失,共住院15天。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邮政编码:510510
咨询:020-(手机:)&&24小时接诊电话:
邮箱: 传真:86(020)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服务性质:非营利性网站 粤卫网审(2013)10号脑外伤的救治-颅骨骨折-健康讲堂-健康知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重要提示】我院从日起执行广州市公立医院新的收费标准(详见医院公示或电询020-),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电话:020-
【QQ咨询】:
& 脑外伤的救治
(主讲人:李业海)
什么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无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 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占所有患者的一半左右。其它常见原因有爆炸、坠落、工矿等事故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跌落伤更多见于儿童。 && 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成年人,好发于15-44岁,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发生机理&&&& 颅脑损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其发生和发展取决于致伤因素和损伤性质: &&& (1) 致伤因素:外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频次;&&& (2) 损伤性质:致伤物不同、头部受力强度和部位不同、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和密度不同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不同。
加速性损伤:运动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的头部(打击伤)
减速性损伤:运动的头部撞击于静止的物体(坠落伤)
挤压性损伤:头部两侧同时挤压所致脑损伤。如婴儿的产伤,头颅变形引起颅内出血
挥鞭样损伤:头部运动落后于躯干所致的脑损伤
如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暴力沿脊柱传导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颈交界处损伤,重者当场毙命。胸部挤压伤:又称创伤性窒息,胸内压↑→静脉压↑→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分类?&&& 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三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中心问题是脑损伤,因此学习时,既要根据头皮、颅骨、脑三者的各自解剖特点、受伤机理分别分析,也要系统全面的整体理解。&& 颅脑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分的损伤复合存在。称为多处伤。(1)按解剖部位和层次分类:头皮、颅骨、脑、各类血肿&(2) 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闭合性和开放性&(3) 按损伤的先后因果分类:原发性(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弥漫性轴突损伤)和继发性(血肿、水肿)&(4) 按累及范围分类:局灶性-脑挫伤、垂体柄损伤、颅神经损伤等;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缺氧性脑损伤、弥漫性血管损伤&(5) 按伤情轻重分类:&&& 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1)昏迷0-30分钟;2)仅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3)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 中型:(轻度脑挫裂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SAH,无脑受压)1)昏迷在12小时以内;2)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重型:(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1)深昏迷,昏迷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 特重型:(指重型中更急更重者)1)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2)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6) 按昏迷程度分类:Glasgow 昏迷计分法&&&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至6小时;&&& &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有人将其中的3-5分者列为特重型。
头皮损伤头皮损伤分为:&&& 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 2.帽状腱膜下血肿& 3.骨膜下血肿 &&&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一、头皮血肿的临床特点血肿类型 &&&&&&&&& 临床特点 皮下血肿: &&&& & 血肿体积小,位于头皮损伤中央,中心硬,周围软,无波动感 帽状腱膜下血肿: &血肿范围广,可蔓延全头,张力低,波动感明显 骨膜下血肿: &&&& 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张力高,大者可有波 动感,常伴有颅骨骨折
头皮血肿的处理 ① 小的血肿不需特殊处理 ;② 较大的血肿早期可冷敷和加压包扎, 后期可穿刺& 抽出积血 ;③ 头皮血肿继发感染者,切开排脓 ;④ 儿童巨大头皮血肿出现贫血或血容量不足时,可输血治疗。
二、头皮裂伤多由锐器所伤,按裂伤形态可分为:&&& 单纯头皮裂伤&&& 复杂头皮裂伤&&& 头皮撕裂伤 头皮裂伤的处理& ① 尽快止血,加压包扎伤口;& ② 争取短时间内行清创缝合术,可延24小时内缝合;& ③ 对有缺损者可行减张缝合或转移皮瓣,感染严重者分期缝合;& ④ 抗感染和注射TAT。
三、头皮撕脱伤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 ,撕脱范围较大,严重时可撕脱整个头皮,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处理原则:  ①尽快覆盖创面、压迫止血、止痛、抗休克;②争取在12小时内行清创、缝合;③抗感染和注射TAT。手术方法:   ①头皮瓣复位再植;②清创后自体植皮;③晚期创面植皮,指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或连同骨膜一并撕脱者。
颅骨损伤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是指颅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 颅骨骨折的伤者,不一定合并严重的脑损伤;没有颅骨骨折的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颅骨骨折图
颅骨骨折的分类&&& ① 按部位分:为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 &&& ② 按形态分:线型骨折与凹陷性骨折;&&& ③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颅骨骨折分类
颅盖骨折大多系外力直接作用颅骨所致,可单发或多发,发生率高,一般需要依靠X线摄片确诊,但要警惕合并颅内出血及脑损伤。&&& 注意合并症:&&& 临床上颞骨骨折易并发硬膜外血肿;&&& 枕骨骨折多并发额颞叶对冲性脑挫伤;&&& 气窦处骨折易并发颅内积气。&&& 颅盖线形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颅底骨折颅底线型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 根据发生部位分:&&&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 &&& 颅后窝骨折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颅底骨折三大临床表现:&&& ①脑脊液漏&&& ②迟发性的局部瘀血&&& ③相应的颅神经损伤症状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示意图
颅中窝骨折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经蝶窦);&&&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伴中耳鼓膜破裂时,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经耳咽管鼻腔流出;&&& 面听神经(Ⅲ-Ⅷ颅神经)易受损;&&& 颈内动脉海锦窦漏中颅窝骨折临床最常见;&&& 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
颅后窝骨折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又称Battle征。&&& 骨折在基底部,有枕下淤血肿胀。&&& 骨折在枕骨大孔处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害。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脑脊液漏诊断。&&& 颅底骨折X线拍片时只有三分之一颅底骨折成阳性,三分之二的颅底骨折拍片显示不清。&&& CT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颅底骨折的处理绝大多数颅底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治疗:&&& ① 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 体位: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③ 禁止堵塞、冲洗鼻、耳道,经耳鼻给药,禁止用力咳嗽、喷嚏、擤鼻;&&& ④ 禁止腰穿。
颅底骨折的手术指征视神经管骨折视力减退,疑为骨折片、血肿压迫视神经,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探查减压;&&& 脑脊液漏>1月未停止者,可考虑手术修补漏口。
凹陷性骨折粉碎性凹陷骨折:&&&&& 多发于成年人,颅骨全层深入或内板深入颅腔,甚至刺破脑膜、脑组织。乒乓球样骨折:&&&&& 一般发生在小儿,凹陷之颅骨一般不刺破硬膜。凹陷性骨折机理(图)
凹陷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诊断(1)X线切线位片,了解凹陷深度。(2)CT显示骨折情况,有无脑损伤。
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1)合并脑损伤,大面积骨折片凹陷使颅腔缩小引起颅内压增高,CT示中线移位明显有脑疝可能者;&& (2)引起脑功能障碍→偏瘫、癫痫、失语等;&& (3)凹陷性深度成人>1cm,儿童>0.5cm;&& (4)开放性骨折;&& (5)静脉窦处骨折,手术应慎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颅内高压者,仍应手术治疗。 凹陷性骨折手术示意图
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一)接触力:物体与头部直接碰撞,由于冲击,凹陷性骨折或颅骨的急速内凹和弹回,导致局部的脑损伤。(二)惯性力:来源于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与颅底摩擦以及受大脑镰、小脑幕牵扯,而导致多处或弥散性脑损伤。
脑外伤后神经反应(脑震荡)意识障碍的原因:外力作用于头部的瞬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干扭曲或拉长,网状结构受损。&&& 以前认为其只有功能改变而无结构变化,现在已完全否认。其结构改变是多方面的:神经细胞、轴突等,有人将其归于最轻型的弥漫性轴突损伤。&&& 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和治疗临床表现:&& (1)短暂的意识障碍(<30分钟);&& (2)逆行性健忘;&& (3)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CT检查颅内无异常。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1)卧床休息,注意病情观察;(2)对症治疗,镇痛、镇静等。
弥漫性轴索损伤惯性力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造成大脑半球白质、小脑和脑干广泛性轴索损伤。&&& 显微镜下:为轴索断裂的结构改变,出现大量的轴索回缩球。其它组织学改变如小胶质细胞群集,弥漫性非特异性星形细胞增生,变性等。
DAI分级Adams等据此将DAI分为三级:&&& Ⅰ级: -有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和小脑白质轴突损害的组织学证据;&&& Ⅱ级: -除有 Ⅰ级的表现以外,还有胼胝体的局灶性病变; &&& Ⅲ级: -除有Ⅱ级的表现以外,还有脑干上段背外侧象限的局灶性病变。
DAI临床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较长。&&& CT示: 大脑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域、三脑室周围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MRI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检出率。
影像标准(1) 确诊标准(符合任一条即可):&&& ①& 大脑半球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直径&2cm);&&& ②& 第三脑室周围小出血灶(直径&2cm);&&& ③& 胼胝体出血;&&& ④& 脑干出血;&&& ⑤& 脑室内出血;(2) 诊断参考指征:弥漫性脑肿胀
脑挫裂伤病理:&&& 主要是大脑皮质的损伤,好发于额颞及其底面,伤灶日后形成疤痕产生癫痫;与脑膜粘连形成脑积水;广泛性脑挫裂伤数周以后形成外伤性脑萎缩。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与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轻者可无原发昏迷,重者深昏迷,一般以&30分钟为参考时限。&& (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依损伤部位和程度而定,有偏瘫、肢体抽搐、失语等。&& (3)头痛、呕吐:与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要注意排除血肿。&& (4)生命体征:多有明显改变;&& (5)颅内高压引起脑疝。&& (6)脑膜刺激: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头痛、畏光,脑膜刺激征(+)。&&& CT可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脑受压、中线移位情况。
治疗(1)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观察,对症,呼吸道,体位,血气,电解质,营养;亚低温冬眠---高热、躁动、抽搐者宜行;降颅内压;神经营养。(2)手术治疗:&&& 大多不需手术,有脑疝、持续颅内压高、伴血肿者应及时手术-内、外减压术;有脑积水者行分流术。
原发性脑干伤临床特征: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主要表现为:&& (1)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时间长;&& (2)瞳孔: 大小多变、不等或极度缩小,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 (3)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瘫,对侧肢体瘫,根据损伤平面不同,受损的颅神经有别;&& (4)病理反射阳性: 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等,&& (5)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累及延髓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紊乱。
治疗和预后治疗: 急性期给予激素、脱水、降温、供氧,纠正呼吸循环紊乱,尽可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恢复期可用促醒药物,高压氧治疗,功能锻炼等。&&& 预后: 部分轻症者可获救,重症者疗效甚差,占颅脑损伤死亡者的1/3,桥脑、延髓平面受损者救治希望甚微。
下丘脑损伤&&& (1) 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重要的皮质下中枢,与机体内脏活动、内分泌、物质代谢、体温调节以及维持意识和睡眠有重要关系。因此临床表现复杂。&&& (2) 表现伤后早期意识和睡眠障碍、高热、低温、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 (3) 治疗和预后:与原发性脑干损伤基本相同,但更复杂更困难。
颅内血肿发生率:颅内血肿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重型颅脑损伤的50%。分类:&&& (1)按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特殊部位血肿;&&& (2)按时间: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血肿(4-21天);慢性血肿(22天以上)。主要危害: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急性血肿幕上20ml,幕下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骨折或颅骨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板障出血;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 出血来源:脑膜中动脉;脑膜前动脉;硬脑膜窦;脑膜静脉;板障静脉。临床表现&1. 外伤史:局部软组织肿胀,X片示骨折线跨脑膜中动脉沟或静脉窦。&&& 2. 意识障碍:典型意识障碍类型有中间清醒期。&&& 3. 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继之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随之散大。&&& 4. 锥体束征:血肿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偏瘫、病理征阳性。&&& 5.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燥动等。&&& 6.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体温上升;晚期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CT表现和治疗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治疗:以直接手术清除血肿为主,也可钻孔引流,保守治疗要慎重。
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40%。&&& 出血来源:分两型分两型,复合性血肿出血多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静脉出血,单纯血肿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常合并脑挫裂伤,病情多较重。临床表现有:&&& ①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②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 ③ 局灶性体征-根据受累部位,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 ④ 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
CT表现和治疗CT表现:&&& 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治疗:&&& 手术-开颅血肿清除、内外减压;&&& 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出血量少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形成机理: &&&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外伤或无外伤史。&&& 新生的血肿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血肿腔凝血机能减弱,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使血肿再扩大,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
临床表现(1)慢性颅内高压症状。&& (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精神症状(临床以误认为"老年状态")
CT表现和治疗CT示:颅骨内板下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少数为高、等或混杂密度。治疗——首选方法为钻孔冲洗引流术
脑内血肿&&& 多伴有脑挫裂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CT示脑挫裂伤附近或脑深部圆形的或不规则高密度影。&&& 发生率: 约占颅内血肿的10%;&&& 出血与血肿的界定:直径&3cm,脑干出血直径在&1.5cm为血肿。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很难甚至不可能鉴别,欧洲多中心资料报告,40%有中间清醒期,14%症状不典型,15%有典型症状。局灶体征:瞳孔散大,长束征,视乳头水肿,脉搏进行性减慢。
治疗手术与否根据临床状况、血肿量、医生经验决定,脱水剂、抗癫痫药、镇静剂和抗生素是需要的。
特殊部位的血肿(1)创伤性脑室内出血(2) 多发性血肿 (3) 后颅窝血肿(4) 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多见于邻近脑室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部分可能是因头受撞击时脑室突然扩张形成负压使室管膜下静脉变形破裂所致;&&& 可能是DAI的一个表现;出血量与预后关系不大。脑室内血肿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堵塞发生脑积水,急性颅内高压症状,高热等。缺乏局灶性体征,CT示脑室内血凝块可伴有脑室扩大。量大时可行脑室穿刺引流。
CT示 脑室内血凝块可伴有脑室扩大。&& 治疗 量大时可行脑室穿刺引流。
多发性血肿同部位不同类型;&&&&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 不同部位不同类型。&&&& 病情较单发血肿更重更复杂。
后颅窝血肿&包括 硬膜外、硬膜下和小脑内,枕部直接暴力所致。&病情凶险,需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定义:&&& 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原因可能与缺血、水肿、血管失调节、血压、血气、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等有关。多见于伤后24小时内,6小时内发生率最高。
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硬膜均有破口,脑组织与外界相通。&&& 发生失血性休克,颅内感染。&&& 清创修补硬膜使之成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相仿。
药物治疗1. 抗感染。2. 止血。3. 护胃。4. 控制脑水肿(脱水剂、激素)。5. 神经营养。6. 营养支持。7. 补充电解质等
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者、开放性颅脑损伤需急诊手术。&&& 颅内血肿有以下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1)意识障碍加深,病情渐恶化者;&& (2)颅内压>2.0Kpa(200mmH2O)并呈进行性升高;&& (3)幕上血肿>40ml,幕下血肿>10ml,或CT示中线移位>1cm者。手术方式1. 开颅血肿清除术。&& 2. 去骨瓣减压术。&& 3. 钻孔探查术。&& 4. 脑室外引流术。&& 5. 钻孔引流术。
病例1患者罗XX,女,13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伴意识障碍4小时余”。入院情况:神志昏迷,GCS评分7分,右侧眼球突出眶外,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脑浆流出。入院诊断:1.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右侧额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额骨粉碎性骨折,前颅底骨折,右眼眶多发性骨折,右眼球挫伤,右眼视神经挫伤,头皮裂伤);2.肺挫伤。急诊行“右额叶血肿清除术+右额及前颅窝底颅骨凹陷整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神清、语利、切口愈合好,共住院9天。
病例2患者黄XX,男,45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伴意识障碍12小时”入院。入院情况:神志朦胧,双侧熊猫眼征,右侧眼睑下垂。入院诊断: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右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形成,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骨、眶骨、颧骨骨折,颅底多发骨折,头皮裂伤)。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整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神清、语利、切口愈合好,右眼睑下垂消失,共住院15天。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邮政编码:510510
咨询:020-(手机:)&&24小时接诊电话:
邮箱: 传真:86(020)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服务性质:非营利性网站 粤卫网审(2013)1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部撞击后颅内出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