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和境外的区别,境外,国外有什么区别

滴滴海外是什么 滴滴海外有什么区别吗
时间: 11:58:49来源:作者:佚名(0)
  滴滴海外是什么?滴滴海外有什么区别吗?滴滴海外是滴滴出行官方推出的一款基于海外出行的功能,那么滴滴海外和滴滴出行又什么区别吗?滴滴海外是什么呢?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滴滴海外是什么?  滴滴海外是滴滴出行旗下,基于主APP为出境乘客提供移动出行服务的产品。“滴滴海外”一期与美国领先移动出行平台Lyft合作,服务覆盖了全美近200个城市。中国乘客在Lyft提供服务的所有美国地区都可以通过“滴滴海外”来呼叫5座或者7座专车(Lyft或者Lyft plus)。  为方便中国用户使用,“滴滴海外”界面均为中文显示,整体叫车发单流程与国内保持一致。在车费方面,“滴滴海外”支持汇率换算,产品为乘客直接显示人民币金额,并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双渠道支付。而“滴滴海外”在美的所有计价方式均与Lyft当地计价方式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滴滴海外”还为用户提供7乘24小时的人工在线翻译服务。如乘客在叫车过程中,与接单车主沟通不畅,可直接点击APP内的“翻译”按钮呼叫人工在线翻译。电话接通后,乘客、翻译、车主即可进入三方通话状态,翻译可帮助乘客与车主进行交流。  滴滴海外和滴滴出行又什么区别吗?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乘客、车主联系顺畅,使用“滴滴海外”的乘客需在国内为自己的手机号码开通国际漫游。乘客在美国使用“滴滴海外”时,遇到问题可直接点击APP内的“客服”按钮与滴滴7乘24小时的人工双语客服取得联系。  如乘客需要电子版商业发票,可在APP内直接发起开票申请。“滴滴外海”电子版商业发票包含了详细的行程、费用明细。此外,所有在美国使用“滴滴海外”的乘客享受与美国Lyft乘客同样的保险。了解最新滴滴的资讯,扫描或关注微信号:azpc6com[表友吹水]
国内买和国外买表有区别吗?
在论坛上看到的都是在国外买的表,有没有在国内买的,除了价格上其他有区别吗?
身边没人最近出国,决定就在商场里买了,准备入手8500,黑面,公价39000,找了熟人八折,但不知道为什么订货要一个月
感觉还是吃亏了。。。。。。
soda007 表行掌柜 发表于
22:37:01 |
国外买当然是为了好价格
弥敦道 表行伙计 发表于
23:04:06 |
支持,国内买的就是安心,价格虽然贵点,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假货、二手货、海关没收、以及保修等等问题。我也是国内专卖店买的,8500、42、灰面,打九折。
回复 1楼 lidapeng 的帖子
lidapeng 入门学徒 发表于
23:15:23 |
还是很纠结。。。。。。
wyhy000 爱表大亨 发表于
00:26:00 |
商场还要定货,还需要1个月?国内卖O的表店多了,专柜也多,为什么需要1个月时间,我感觉卖你表的表店很点问题,我这指问题是有可能给你水货,商店里卖表的有时候水也很剩的,如果是水货8折的价格就高了。质量方面水和行是一样的。
10goldenfish 表行伙计 发表于
15:12:44 |
国内公价是没折扣的,O的价格基本全球统一的,价格区别就是各国的税和汇率差异。你说的价格是T3免税的价格,所以你的肯定是水的啦
肯定是水货啦
小米粒 表行掌柜 发表于
15:35:46 |
国内专柜都统一最低9.5,要是在专柜8折拿货,这个折扣就非常诱人了。HK也就8.5的汇率,表行统一9.5折,公价也没差多少,算下来也差不多8折。
如果不是专柜的话,就不清楚了,但8折算很低了,要考虑清楚,是不是有问题呀。
我爱小皮 爱表鉴赏家 发表于
15:41:56 |
8折很诱人的折扣了。。。
carl123 表行掌柜 发表于
15:49:12 |
价格有区别啊,打个比方,假如是一块10万的表国内9折,美国7折,2折的差价就有2万。而且一般情况很多品牌都不只差2折。
比如海洋宇宙计时款,国内5万多一点,打九五折,美国专柜只要3万左右。
[ 本帖最后由 carl123 于
15:51 编辑 ]
wyhy000 爱表大亨 发表于
16:02:38 |
如果是正规商家卖你的,真是水货也没什么,只要表没问题附件齐全,并开发票就可以了。水和行就是区别在价格上,不过还有点要注意保卡上要有O的受权商盖章,没的话万一遇到保修就麻烦了,O的规矩就算你是真表,如果没有正规销售的也不给予保修的,当然最近有点地方这方面管的松了些,有熟人还是能给保修的。
u2k 爱表大亨 发表于
19:13:15 |
请问O在哪国买最便宜?
huangtao10 爱表大亨 发表于
19:57:12 |
这个现在差价小了很多了。。。
lidapeng 入门学徒 发表于
21:03:35 |
熟人的朋友是在我们当地两家O表的代理,为什么要订货一个月?我今天也问了,因为要统一上海进货才能顺便帮忙带过来,只要商场开的票就只能最低9.5折,7.5是拿货价格,到我手要8折,就是说去掉了商场的环节,还据说O表相对紧张,商家都在囤货。。。。。。
还有个问题想咨询下,行货和水货到底有何区别?
wyhy000 爱表大亨 发表于
21:49:14 |
O的话,行货和水货有点小区别的,区别不是在于手表,在于保修,水货里其实还分行货和并行货,不关水还是行,只要保卡有正规经销商盖章都能保修,反之则有些困难了。对于O来说相对小日本这里便宜些。
叱咤红人 爱表大亨 发表于
21:54:21 |
没看明白。以上哪种会没有保卡?
回复 14楼 wyhy000 的帖子
wyhy000 爱表大亨 发表于
22:20:13 |
原帖由 叱咤红人 于
21:54 发表
没看明白。以上哪种会没有保卡?
红版,保卡都有的,只是要看保卡上是否有O正规授权的经销商盖章,如果没正规经销商盖过章国内不给保修的。
wyhy000 爱表大亨 发表于
22:21:30 |
明天我带上我的保卡,拍照,让大家猜猜,看谁能说出来!
[s:120] [s:120] [s:120] [s:120]
叱咤红人 爱表大亨 发表于
22:32:24 |
原帖由 wyhy000 于
22:20 发表
红版,保卡都有的,只是要看保卡上是否有O正规授权的经销商盖章,如果没正规经销商盖过章国内不给保修的。 哦!这个和万国一样,只不过万国国内维修中心管理的比较松。
暴力熊帅蒙了 表行伙计 发表于
22:33:59 |
去日本买,能省一万:'(
叱咤红人 爱表大亨 发表于
22:45:41 |
楼上的昵称让我想起去年的篮球新秀——布雷克·格里芬
今日发帖排行表行伙计帖数:1表行伙计帖数:1爱表大亨帖数:1
经典表款作业1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射手 于 20172 本帖最后由 nexit 于 3
感觉还是hold不住哈,手腕太小4 本帖最后由 飘飘小小霄 于 20175 本帖最后由 zcllcz 于 6看了半年的论坛,为自己选了三款热点:&&&&&
国外和国内的公开课有什么区别
来源:检察日报
  《绿海副刊》:国外供网民免费观看的大学视频公开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状如何?
  吴旭:最早做这个项目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大约从2001年开始,最初是为了和印度理工合作,做课程共享。现在面比较全,哈佛、耶鲁、牛津等名校的课程都很丰富,以前主要是人文类,但现在很专业,连微积分都上去了。国外视频公开课的宗旨是提供免费的、优质的教育资源。
  《绿海副刊》:国外和国内的公开课有什么区别?
  吴旭:首先是做网站的关注重点,是重内容还是重应用的差别。之前这类网站的核心,是垄断内容,比如有独家的名师名课等,现在发现应用也很重要,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互联网传播模式,而需要关注怎样在移动的互联网推广。国内目前走在重内容阶段,推出的是名校名师,国外已经开始关注公开课的资源使用是否方便。
  《绿海副刊》:二者在课堂教学的气氛上是有点不一样的吧?
  吴旭:是的。国外的课程,是很注意互动的,比如哈佛的“公正课”,教师设置火车司机必须选择撞死一个人或者五个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类问题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去思考、去争论,最精彩的课程状态是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这是目前教学文化上的差异。国内的课,内容很好,但难免参与度很低,学生会欣赏,但是欣赏之后会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另外,目前国外是没有为了公开课而刻意安排的,MIT上传的视频公开课,都是在全校受欢迎程度排在前五名的,是平时上课的实况。学校会提前和授课教师沟通,得到许可后,在课堂现场录制,教师不会刻意准备,MIT的课程都是一个学期里陆续录成的。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录制,都是安排好课堂内容,然后去录的,有些过于死板。我觉得,在讲课时,真实是能打动人的。
  《绿海副刊》:除此以外,还有哪些是国内大学视频公开课可以借鉴的?
  吴旭:我认为,课程的推出是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还是从推广者的意愿出发很重要。“公正课”受关注,是因为学生都在思考公正的实质。哈佛的“幸福课”讲人的幸福感,比讲经济学原理更受关注,这很让人惊讶,因为经济学原理是想要去华尔街工作的人必听的,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年轻人对幸福的思考和需求。不问需求,不管你想要什么,反正我要提供这些给你的态度,是单方面的输出。我觉得好的视频公开课应该是经过学生检验的,学生最渴求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对国内的视频公开课提个建议,是不是可以推出某些本科基础课的全面课程,因为在国外“免费的、优质的”宗旨下,是不能做到全面的。这也许可以成为国内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的独特之处。
(责任编辑:卜范龙)
12-02-15·
12-02-15·
12-02-13·
12-02-10·
12-02-10·
12-02-10·
12-02-10·
12-02-10·
12-02-09·
11-11-20·
搜狐出国会客厅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来到美国求学,语言考试是横面前的一道坎儿…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搜狐教育培训大视野
教育·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2011《搜狐王牌留学服务团队评选》五强团队及十佳顾问盛大颁奖…
11月14日,2011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新鲜出炉。搜狐出国……[]
艺伎学校坐落在日本热海商业街小巷深处,门口挂满灯笼,上面写着艺伎表演的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7ce30c2b40f662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老外看中国!有哪些国外几乎没有的本土特色设计?
优秀网页设计联盟-SDC-网页设计师交流平台-听讲座,聊设计,找素材,尽在优设网
& / & & / & 正文
Hi,我是优设小编
老外看中国!有哪些国外几乎没有的本土特色设计?
铺天盖地的二维码、丧心病狂的小红点,还有繁花似锦的安卓ROMs…这些在中国遍地皆是的设计,到了国外境遇如何?外国产品经理如何看待中国的本土设计?今天微信一位国外产品经理对比了国内外设计的十大不同之处,读起来有莫名的喜感,值得一看喔。
今年夏天,我收拾好所有行李,从旧金山搬到了广州工作。记不清是因为怎样的机缘巧合,我成为了微信(一款红遍中国的通讯应用)的产品经理。
搬到一个新国家意味着要学习如何做很多不同的事情:讲一门语言、饮食、购物、出行。几个月后,我惊讶地发现我已经开始习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的数字生活中。我将我所有的应用替换成本土应用,一方面原因是出自我对科技产业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我能一定程度上“入乡随俗”。从那时起,我也同样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
有一天,为了好玩,我开始在我的笔记本创建了个列表记录这里的应用和那些我在美国已用惯的应用之间的不同之处。当我完成时,我惊讶地发现那个列表已经长到可以写一篇博文了。
输入很困难
小而美、门户、平台
通用的聊天页面
定位、定位、定位
一切皆可下载
关于朋友圈
超爱使用Assistive Touch
夸张的卡通形象
污染状况插件
Android ROMs
一、输入很困难
拼音模糊匹配
这里的人们使用各种方式输入汉字:拼音、手写、部首和九宫格。偏好哪种方式似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龄和地域,然而最受欢迎的还是拼音输入法。
但是在这里网站或App并不需要以上的输入方式,他们更乐于使用拉丁字母作为搜索内容,并且也能得到中文结果——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有的搜索功能甚至还使用了智能纠错和模糊音。当你习惯了这些,就会感觉没有这些功能的操作系统或App很难用。
当然,当这些应用都不遗余力去处理各种中文输入时,他们也就无暇做好英文输入的模糊匹配了。(比如:stemming算法,soundex算法,优雅地处理变音符号,标点符号和大写符号)
语音信息、语音搜索、语音助手
可以直接语音说话时,打字快有什么用?
在中国,语音信息在通讯软件(特别是微信)中超流行。因为它省去了打字的麻烦,也不用学习各种复杂的输入方式,这对于老一辈不懂电脑的人非常方便好用。
不过就个人而言,我总觉得收到语音信息有些不方便。因为我必须停掉手头上的事情来听,而不是瞥一眼就行。还有就是回复语音也挺别扭,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担心被认为是“手机狂魔”)。
但这里的人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发送语音信息。典型的姿势就是用拇指按住“录音”按钮,同时小角度倾斜手机对准嘴巴说话。
语音搜索同样也被广泛的跨应用支持。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百度的Andrew Ng指出他们的搜索有10%是来自语音的。
二维码遍地开花
我出国前曾在旧金山做过用户调研,通过采访来收集美国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在每一次访谈中,我都会展示出一个二维码然后问他们这是什么。“是不是你将它拍下来,然后它就可以引导你到一个神秘的网站?”一个女大学生略带嘲讽的说。有些人说他们用系统相机应用拍完之后没有什么反应,之后就没有再尝试了。“我觉得这些是优惠券之类的东西”,有些人如此推测着,他们还担心这可能会对手机造成什么影响。我把这些反馈展示给我的同事来强调二维码在美国并没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中国人,或许你已经猜到,他们对于二维码并不陌生。二维码被印在大多数的广告、宣传册、餐厅菜单、名片、优惠券,甚至在火车座位后背和休息室门后。
大部分应用都内置了二维码扫描功能。你发现的二维码有时只在特定的应用里才有意义,所以通常会出现一行字写着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或其他应用的二维码。它们包含的链接如果使用外部扫描器扫描的话并不总能深层链接到对应的应用。
通常使用的术语是“扫一扫”,“扫一下”(就像用扫帚)。我更喜欢用“扫描”这个动词,这会让人联想起三录仪(译者注:“三录仪”是一种手持式的多用途仪器,是星际旅行里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必备仪器)和医疗设备。
正如我稍后将描述的一样,这些代码被用来网站营销、添加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到通讯录、付款和登录网站。
二、小红点
中国的App大量使用一种叫做“小红点”的UI元素。这不可能出现在IOS的原生UI控件中,我也想不起来有哪款美国应用使用过。
这些其实就是你们(译者注:作者的美国老乡)习以为常的标准化“红点标记”,但没有数字。在App的层级菜单、级联以及底部标签栏图标末端,它们无处不在。如果一款应用过了段时间没有使用,再次打开时闪现的“小红点”就会亮瞎你的眼。
“小红点”提示:
A.标记的地方已有加载好的新内容
这表明新的内容无需用户操作,或者确切的数字并不重要。通常用于社交媒体动态,或者电影、音乐和电商应用的信息流更新中。
B.新功能可供使用
当你发现这个时,通常还有一个红色的“NEW”/”新”在旁边。
C.用户屏蔽或者收起的部分应用通知
例如,用户可以在微信里将一个对话设为静音,当这个对话有新信息来的时候将会将有具体数字的标记替换为小红点。
一款App会同时使用带数字和不带数字的红点标记。如果一个UI元素有两个子类展示样式,带数字的那个应该优先显示。
我觉得很有必要想出一个考虑周到的引导方式,将用户引导到更深的层级中。它还加深了很多应用的上瘾度,比如有这么多的数字标记涌入你眼前等待你去消除。
一个有趣的事实:在QQ里面,你能推拽任意一个数字标记(不是不明确标记),然后它就会像烟雾一样消失。(译者注:参见)
三、封闭系统、门户、平台
Richard Gabriel的经典论文《“越差的越好”的崛起》,第一次将软件设计中两种对立观点进行对比:
贝尔实验室开发的UNIX和C就是“越差的越好”的例证。它倾向于小的,有些粗糙,可交互工具的集合。而“做正确的事”/“越好的才会越好”的例证则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Common Lisp, Scheme和Emacs。这种方法倾向于用更大、更全面、更整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美国热门应用倾向于更注重简约的任务驱动型,在向“越差的越好”致敬。而中国的应用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每个应用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表面上并不相关的功能(有的能巧妙地结合起来,有的只是随意粗暴地捆绑在一起),以此来吸引用户眼球和渗入用户的日常习惯。
脑海里浮现的一些例子:
微信之于WhatsApp,就像Emacs之于VIM(Linux文本编辑器)。除了短信,它还有视频通话、新闻、支付、收藏夹、游戏中心、附近的人、听歌识曲和收发邮件。它的公众帐号平台(后文会提到)竟能允许硬设备与服务进行通信,而无需独立开发App。
百度地图含有天气、查找好友、旅游指南和一个完整的“钱包”模式。腾讯地图让你发送音频明信片。两者都有二维码扫描功能,毋庸置疑,必须有本地化团购导航。
新浪微博,中国版的Twitter,则做得更多。它的“发布”按钮允许用户发布多达10种类型的内容,从“长微博”到“餐馆点评”通通都有。当然,它也有一个跟“钱包”相关的功能。
在美国像雅虎一样包罗万象的“门户网站”主页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消声灭迹,但在这里这样的网站却很长寿,如新浪、网易、hao 123和腾讯新闻。尽管“普通”的App已经具备了类似门户网站的功能,但门户网站本尊的App看起来也挺吃香。
“发现”成为新的汉堡包菜单
(译者注:汉堡包菜单即我们常说的“三道杠”,因为长得像汉堡包得名。见下图:)
美国的App标准化了几种方式来组织他们未归类的项目(如设置和帮助)。它们往往在最右边(三个点的省略号图标)的“更多”选项卡或者在汉堡包菜单里,在Facebook的案例中, 则出现在一个汉堡包图标表示的“更多”选项卡中。
汉堡图标是好是坏?让数据说话!
中国的App有时也这样使用“更多”。但更多的时候往往不是这样,他们是在底部第二或第三的标签,上面写着“发现”。“发现”提供了不一样的乐趣,虽然不那么重要却增强了应用的核心功能。“发现”的图标通常是罗盘。
非常多的应用商店
许多App都内置应用推荐页(特别是游戏),软件下载有时是链接到App Store,有的则是绕过App Store通过OTA安装。纯粹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也会通过类似的方法提供一些热门的App下载。
对于Android平台,有超过10个的大型应用商店,开发者需要单独发布和更新。即使IOS平台,依然有多种的软件商店-我看到一个叫“苹果助手”的广告,它就需要安装自定义配置配置文件来使用。Cydia依然很流行,而越狱iPhone也比比皆是。
四、登录页面
手机号码和验证码
美国的网站和应用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登录:
1)传统的电子邮件和密码;
2)通过Facebook或Google认证登录。
这些天我们还证实了社交应用像Facebook也采用了手机号码加验证码的注册激活方式。您输入您的手机号码,通过短信收到一个确认码。
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App都提供手机号码注册/登录功能(除非选择性不使用)。这同样适用于网站,甚至那些没有App的网站。
二维码登录
许多网站还允许用户通过App内设的工具扫描二维码登录。一经扫描,对应账户成功登录,二维码过期。
当你不希望用户用实体键盘输入自己的密码时,这是理想的解决方案。有人告诉我说过去在中国,有很多人因为在网吧使用实体键盘录入密码而被盗号。
第三方登录
许多应用还提供通过微信,QQ,新浪微博,或人人网第三方认证登录。在手机上,它会切换到相应的应用程序。在网站上,你可以选择传统的登录方式或用第三方服务的移动应用扫描二维码来登录(译者注:在我国网站端的第三方登录也做得很顺溜)。
登录界面添加一点小细节,往往效果出奇的好,比如这组案例:
更安全的措施
银行网站(以及支付宝)需要一个特殊的浏览器插件实现自己的密码字段。我的银行甚至给了我包含某种加密密钥的USB闪存盘。我不知道该怎么做,除了把它藏起来(免得弄丢啦)。
通常情况下,用户登录需要填写验证码,而美国的网站或者App只需要注册的时候使用。
五、通用的聊天界面
Wechat开始将“公众号”的概念推广至品牌和公众人物身上。他们有点像IRC和AIM曾经的智能机器人——SmarterChild为银行、电话公司、博客、医院、商场和政府机关服务。许多的机构慢慢开始利用公众号来替代本地化App或网站来为用户服务。
[译者注:SmarterChild是在AOL Instant Messenger和Windows Live Messenger(以前MSN信使)基于网络提供的一个聊天机器人。]
你可以发送任何类型的信息(文字、图片、语音等等),他们会以自动回应的方式或传送到客服人员的面前执行人工操作,之后反馈给你。这种方式会让你觉得就像与朋友聊天一样处理事情,唯一的不同点:你这位朋友,它的底部拥有可操作的快捷菜单栏(尽管他可以进行切换,显示普通的文本)。
除此之外,任何一个特殊功能,你都可以在正常的聊天中使用到。你发出的语音信息甚至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器将语音信息(前文提到过)转换成文字。
公众号也可以推送新闻给他们的用户。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让用户们在移动设备的屏幕上就像是在使用RSS阅读器一样。
这一模式的成功导致许多应用程序都开始模仿聊天窗口式的用户界面,新浪微博自然地应用到了它自己的公众号当中,自然QQ也这么做了(而在许多其他应用程序内,可以在“客户支持中心“中找到。)。Grata是一家可以为客户提供设计公众号服务的公司,它可以帮客户将服务植入进任何的App中。
应用制造商们不仅仅“借鉴”了一个常规聊天界面的设计思路,实际上他们复制了整套UI,甚至是底部三个按键的菜单布局以及推送给订阅者的富媒体内容的呈现方式。
动态表情和符号
在Emoji大规模普及之前,笑脸表情在大多数西方的应用程序中是直接使用传统的文本来进行拼合而成【 译者注:常见的文字表情 :) 】,能使用的大概有15个左右。
但是在这里,QQ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表情符号,80个生动的表情非常富有表现力,甚至比emojis更加有趣。表情的范围除了涵盖了基本的情绪外还有一些特殊表情,比如
让你在每一个情境下都能找到合适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任何App只要提供了聊天功能就不得不借鉴QQ,事实上QQ的表情也已经被Wechat和其他应用”借“用过许多次。
同样包括大表情和动画表情也是必须的。虽然,出乎我意料的是在美国似乎人们对它的热情远远不如亚洲人。
六、买东西
由于与中国国内银行合作的复杂性导致在线支付在中国的起步并不容易,在这里并不是简单地填写完信用卡号码就好了,会要求用户在有30多家银行的列表中选择,之后绑定自己的账户。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特点,网站想要支持所有的银行就变得很复杂了。所以很快财付通和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很快就被网站广泛接受采用。
单点登录移动支付
现在许多的手机应用程序可以与你的银行账户和其他应用进行绑定,来免去使用多个应用时繁琐的操作过程。
我在美国有这样的一次体会,也是我唯一一次使用Venmo预定支付酒店。当时我被困在机场,Venmo内有这么一个选项可以让我直接完成预定,而不是再通过其他应用程序进行预订,重新输入我的信用卡信息。
但是在这里,这个功能自然不用多说。关键的区别在于用户不必下载单独下载一些奇怪的钱包/支付类应用程序来内置到他们已有的应用程序中完成支付。(译者注:按一下就购了!)
每个应用程序内都喜欢有一个钱包
围绕支付这项功能的界面通常被称为”钱包“,此外界面中还有其他功能:
1、当你在其他应用内消费时自然而然就会去想到”钱包“(如需要消费程序内购时)
2、在现实生活中消费,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完成支付。同样,你也可以在手机上生成一个二维码来让他人扫描完成支付(这种方式挺方便的)。
3、给朋友发红包(红包,在中国传统中用于赠送礼金)
4、为服务买单。比如大多数应用程序会提供购买机票、彩票、电影票,类似Uber的出租车服务(比如嘀嘀打车)。还可以为手机充值和支付你的水电费。腾讯的应用还能够在京东(腾讯电子商务合作伙伴)上购买Q币进行消费。
大多数应用程序在设计钱包时都会采取类似的三栏式网格布局和五颜六色的图标来对功能进行集合。即使我的银行类App也是类似的界面,让界面保持平衡。
兄弟别怕!我有一个盾!
任何接触到钱的应用程序都要让用户相信自己交易的安全性,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安全中心“的页面,它的图标采用了一个巨大的盾牌图标。当然,美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做了同样的事情,直到2000年初(还记得”Hacker Safe“吗?),到了今天,这样的承诺似乎有点让人无法安心。
也有一些受欢迎的应用程序以某种方式提高你手机的运行速度和释放内存,让他更安全,他们让人想起了Windows XP中那些恶意软件。当然,这类应用程序在手机上基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是正如你所看到的,这是真正的交易————因为他有块巨大的盾牌。
六、定位,定位,定位
应用程序从来都不羞于询问你是否允许定位你当前的位置,他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来让你使用它,无论是界面中出现的会自动填充“选择你的城市”下拉菜单中还是天气功能。
许多应用也会将你与附近的陌生人联系起来,其实这并没有那么可怕。许多应用会将你附近的陌生人显示出来,这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在美国有Highlight和Skout这类应用,但他们从未成功地像在这里一样成为主流受到广泛接受。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或者人口密度以及都市化程度造成的,但是它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可以广泛的推行。
定位有专攻
陌陌,这个程序很明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这一需求,每个月有超过6000万的活跃用户,并且现在它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它可以满足你寻找附近的陌生人通过聊天、互动来认识对方。类似的应有还有微聚、比邻等等。
内置日常应用功能
除了那些流行的独立应用程序,更加吸引人的是每个常用的软件中还内置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
Wechat和QQ,作为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中”附近的人“功能通过一个简单的列表向你展示附近的人,也经常让你看到他们上传的新照片。
微博与Twitter不大一样,它允许用户查看附近的人发送的微博以及热门的用户和用户群。而各大音乐、电影和电视应用甚至会告诉你附近的人正在听什么和看什么。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百度地图的“热门地点”功能,服务器通过收集所有用户的数据来反馈当前各区域的人口密度。
我想,如果美国那些流行的应用程序添加上这些功能-即使已经是经过千百次推敲打磨之后再加入。那么也会马上成为晚间新闻的头条和在博客圈上被一些组织和其他用户谩骂。
八、一切皆可下载
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允许你下载内容之后离线使用。包括音乐程序(QQ音乐、多米音乐、百度音乐等)和视频应用(爱奇艺、PPTV、腾讯视频、百度视频等)。你可以在地铁上看到许多人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用自己的手机在追剧或看节目,这是我在美国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可能是因为在这里用户们下载节目的能力吧。
专业的新闻类App,你可以下载数以百计的新闻内容后再阅读。同样,地图类App也提供了离线地图包允许你离线使用。甚至翻译类App像百度翻译和有道词典也开始提供离线数据包(但很粗糙)让用户离线也可以翻译文字内容。
许多应用程序会大量宣传自己可以离线使用。当你下载电影或歌曲时,通常会为你提供内容质量的选择,并告诉你将会使用多少的存储空间,数据单位会精确到KB,假设在美国会直接显示进度条甚至完全忽略它。很多时候应用程序还会为你提供设备存储空间的总使用情况。
九、关于朋友圈
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微信的“朋友圈”功能。
乍一看,感觉就像是谁匆匆山寨了Facebook的新动态,又糊上了Picassa的图标。但使用之后,我才惊奇地发现其独创性和颠覆性。实际上,它和Facebook的新动态不同。
每个朋友的每条帖子都会出现,没有过滤和重排,如果你讨厌谁,你可以屏蔽他,没有折中选项。
当你在别人的帖子下面点赞或评论时,只有发布者和你们共同的朋友可以看到——而不是各自的所有朋友,像Facebook那样。这意味着只有发布者本人才知道总共有多少人点了赞或发表了评论。这就减少了用户参与互动的顾虑。
没有企业/新闻
当你关注一个企业或新闻网站的官方账号时,他们的帖子将会在一个单独的地方出现,而不是混在你的所有消息中。虽然一个人可以重复转发公众号的内容到朋友圈,但也是需要耗费一些功夫的。
没有自动发送
第三方软件可以推送消息到朋友圈,但每一次操作都需要人为点击分享,选择转发微信,手工确认发送。
腾讯通过Zynga那种社交游戏不知赚了几大车银子。然而,他们很聪明地把这些游戏放进了微信的“游戏中心”里,从而避免了喧宾夺主。
虽然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种,但设计理念是以照片为主。朋友圈没有提供Instagram里的那种滤镜,目的是为了让消息的发布更加快速、即兴、原汁原味。
有了这些设计决策,以及它与QQ的无缝连接,人们很快迷上了刷朋友圈。从发消息转到朋友圈,再到评论和互动,再回到发消息,成为人们每天重复无数次,早已驾轻就熟的动作。
超爱使用ASSISTIVE TOUCH(译者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圆点”)
我见过大概有一半的iPhone用户都开启了ASSISTIVE TOUCH功能。这是一个一直悬浮在屏幕上方的按钮。这种按钮虽然有点烦人,但它模仿了硬件“Home”键,还提供了多指操作手势,方便了那些由于肢体损伤而无法正常使用触屏的人。
没有人能准确告诉我,为什么一个双手完好运动神经健全的人要开启这样一个奇怪的设置。有人说是为了保护手机实体键不被用坏,也有人说只是为了无聊的时候有东西摆弄。
夸张的卡通形象
我见到过很多夸张的卡通形象,经常在加载和出错时出现。
污染状况插件
一些应用附带了本地污染状况的查询功能。
有不少引用在每次启动时都打开一个全屏的广告。无需等候加载,他们通常都在后台预加载好了,或者甚至是嵌入应用的。有的广告是有关应用中的付费内容或商品的,也有的是关于一些特殊活动或促销。但也有很多与应用毫不相干,就如同你在广告牌或地铁里看到的那些广告一样。
好多应用都推出了多款主题/皮肤,换肤功能在中国甚为流行。而在美国我几乎想不到有那款IOS应用有这功能的。
在一个Google被禁用的地方,人们只能从Nexus设备中获得“被净化”的、从而也是打折的Google体验,而原生操作系统的占有率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惨不忍睹。为了填补这片空白,一些安卓系统的替代品出现了,包括小米的米ui,阿里巴巴的Yun OS,和锤子。
它们都是精心设计的,包含了独特的设计理念,但我还没来得及用我的安卓设备一一测评(也许这就是我下一篇帖子的主题)。我真心推荐观看锤子的发布会,哪怕就当娱乐一下也行。
感谢,,,Zach Xiong,和为此文的修订工作所做的努力。
1. 在看到Facebook也做上了二维码(就在原来的查看照片/截图功能那里)之后,我怀疑他们访谈了问卷调查的同一批人。当然了,他们也可能有过这样的讨论:“如果手机用户在网页上看到一个二维码,他们会想干点啥?”
2. 有几个中国朋友提出,二维码起初在中国也是个笑话,一直到2011年前后。他们把这一概念的落地开花归功于微信的出现。
3. Twitter客户端是个值得注意的例外。它仅在第一个选项卡上使用了一个晦涩难懂的图形来代表订阅源,显得相当拘束。
4. 很多官方账号都受到限制,仅能显示这种类型的通知。
5. QQ邮箱用户可以在微信中直接浏览邮箱。
6. Facebook和Path有表情,亚洲的应用如微信和LINE也有表情,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表情可以由用户生成。第三方应用(在LINE中是官方账号)可以生成表情,然后被转发。我在微信上看到很多这种表情在实质上与Reddit的热门动图版块相类似。
7. 随着大量账号被用来推销商品(往往是一些奇怪的化妆品或维生素),微信也开始有点垃圾消息的问题。但有时这种消息又真能满足某些人的需要。那些不会单独安装一款购物软件的老百姓确实会时不时查看“附近的人”,特别是当他们闲得无聊的时候。
还有料?当然,关注优设哥微信获取:youshege
【Facebook设计总监的好文合集】
帮新手跳开设计雷区的好文分析!
非常靠谱的14个致命拷问!
Facebook设计总监的管理之道!
原文链接:
译文地址:
译者:、、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
================关于优设网================
“优设网“是国内人气最高的网页设计师学习平台,专注分享网页设计、无线端设计以及PS教程。
【特色推荐】
设计师需要读的100本书:史上最全的设计师图书导航:。
设计微博:拥有粉丝量87万的人气微博 ,欢迎关注获取网页设计资源、下载顶尖设计素材。
设计导航:全球顶尖设计网站推荐,设计师必备导航:
———————————————————–
想在手机上、被窝里获取设计教程、经验分享和各种意想不到的”福利”吗?
添加 优秀网页设计 微信号:【youshege】优设哥的全拼
您也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添加:
我们的团队
大家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外境外班和pyp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