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是指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儒、释、道”三家传承下来的圣贤文化。
以孔子、孟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强调人要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五伦”关系,即“(母)慈(女)孝兄和弟睦义妻顺仁忠诚信”,这就是“人道”。处理好五伦关系,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五伦关系处理得好,人就做得好。人会做人,凡事可为。处理不好五伦关系,事事会受阻,诸事都不顺,怎能有成就。处理好五伦关系的标准是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孝(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孝敬老人多真诚关怀),悌(夫妻恩爱,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领导、忠于职守、忠诚敬业),信(信守承诺、信守合同),礼(注重行政、商务、民俗礼仪,尊重他人,懂得感恩),义(有民族大义、深明道义、恩义,有社会、家庭责任感),廉(廉洁处事,不占他人便宜),耻(违法乱纪、弄虚作假、坑蒙拐骗、骄奢淫逸、嗔痴慢疑可耻)。
以古印度佛陀——释迦牟尼为创始人,以中国佛教十三宗为代表的佛家文化强调人要处理好与自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不断修行自己的心性、心胸、心量与心念,心性改变命运,这就是“命道”。我们的心性什么时候修炼好了,我们的命运自然就会变好。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强调人要处理好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即人应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这就是“天道、地道与物道”。否则,违背了天道就会导致天怒人怨,进而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共同之处都体现在“以人为本”四个字上,主要研究人的命运与幸福。其精髓就是:“命自我立,福自我修。”立命修福之法就在于“仁爱”二字。对父母的爱称之为“孝”,对兄弟的爱称之为“悌”,对夫妻的爱称之为“情”,对领导的爱称之为“忠”,&对朋友的爱称之为“信”,对普通人的爱称之为“礼”,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的爱称之为“义”。
“大道至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道与德”;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孝”。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孝”的文化,正所谓“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一个孝字全家安,一个安字智慧生,一个慧自富一生!
中国传统文化,它是“道与德”的文化,“道”指规律、指方向,“德”指依道行驶也,二者合称“道德”。道德的本意就是要人们的一切活动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道,符合命道,符合天道、地道与物道。它奉行“天人合一”,把天道变成人道,既符合天道,又符合人道;既符合自然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以中华炎黄子孙必须遵从。有句话说得好,“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我们今天谈致富,经济运行自有其规律,有些钱可以赚取,有些钱就不可以去赚,如果我们脱离开天道和人道,违背自然规律去发展,到头来只能是“大逆不道”,自取灭亡。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仁者爱人,宽容、感恩,谦让、吃得小亏,和谐相处,共同致富。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以武为本,以斗为贵,征服自然,其核心价值观是极端竞争、过度斗争、掠夺与战争,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结果贫富差距拉大,两极严重分化,最终导致不和谐、不平衡,甚至毁灭。这就是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本质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思维。和谐思维,就是要强化和谐理念,养成和谐的思维方式,把致富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就是要用和谐的思维理念来强化我们的服务意识,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某类产品需求或做好某项服务的前提下,取得社会对我们应有的回馈和回报,而非强取豪夺;同时要用和谐的思维方式来破解致富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化解冲突,和解纷争,拯救危机。
和谐致富是相对于极端竞争、过度斗争甚至暴力致富而言的。和谐性、共生性、共赢性的思维理念是相对于矛盾性、斗争性、压倒性的思维理念而言的。不和谐的思维理念将会导致不和谐的心态,产生不和谐的思维方式,做出不和谐的举动,甚至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诋毁对方,尔虞我诈,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掠夺财富,最终激化矛盾,扩大危机。
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环境影响下塑造价值观念相似的一类人。在一个充满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和谐性思维、和谐相处的理念自然受人尊从,必然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无限空间。在一个充满极端竞争的环境氛围中,斗争性思维、掠夺性理念自然受到追捧,必然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有限市场。因为不论在什么地域什么时候,人都必须先要适应环境,而后改造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永恒的自然法则。中国是个讲美德的国家,也以美德而成名。中国人在华人圈子内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理念,否则,不合辙就得出辙、不相融就被相斥,更何谈富贵之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重点是儒家、释家、道家“三家”思想尤其是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即《周易》、《尚书》、《礼记》、《春秋》、《诗经》。以及《孝经》、《佛经》、《六祖坛经》、《大乘佛法》、《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黄帝内经》、《三字经》、《曾国藩家书》、《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等。然而,作为普通人,只要挤时间重点学习、领会掌握、带头践行《弟子规》和《了凡四训》,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开始管住自己,就很不容易了。
《弟子规》是道,是德行,是中华民族第一规,是中国人做人的一种标准,也是一种活法,它同《三字经》一起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只脚。它由清代康熙年间李毓秀所作,贾存仁修订。全文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情,。“三岁小孩能背过,八十老翁难做到。”读后能使人放下身心,自觉践行做人处事的规矩和礼仪。学习《弟子规》要有诚敬之心,即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分诚敬,就会得一分利益。落实《弟子规》的关键是要改过,改过就是修行。
《了凡四训》是理,要明白修身养性、行善积德之道理。它由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亲身的经历、学问与修养,为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知晓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的种种效验而作。袁了凡,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文章篇幅短小,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训,讲述了命运犹存、造命在天、立命在人、命随人愿之理。它作为修身之铭言,为人处世之准则,是滋育身心、明理处事、自救救人的最佳读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9:12  责任编辑: 邓晨曦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内生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自己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是否为本国人民所认同、所遵循、所自豪,是否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羡慕、所敬仰。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因求同存异而源远流长,因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因推陈出新而独领风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体系,概括出由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构成的文化经典,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汇集成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同时,这些核心思想又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在自然观上,强调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征服自然和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在政治观上,追求一个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大一统”观念,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注重各民族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精神,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汇集成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具有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的百折不饶精神,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既包含积极入世、主动进取的有为精神,也包含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还包含有正直独立人格和主动创造精神等。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孔子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舍生取义,推崇大丈夫精神。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塑造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饱经沧桑而自强不息,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
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古人逐渐明确了君主的权力来源和政治责任,在执政中注意顺民心、重民意,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强弱、兴衰和存亡,先后提出“敬德保民”、“重民轻神”、“恤民为德”、“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人理想追求上,主张“修齐治平”。《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古人把正心诚意的修养,道德修养的至善,看成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追求,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不断地克己复礼,修身养性,不惜为之奋斗一生。而在社会理想上,追求大同理想,追求“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达到“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引起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一方面,欧美文化开始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泛滥成灾,有相当多的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还无端地蔑视、反感传统文化,以至于思想混乱,道德失范,理想动摇,信仰苍白。表现为一些领域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大肆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人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极大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实迫切需要大力倡导优秀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从而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内生力量。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最可宝贵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重新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解读“中国道路”、传播“中国价值”,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破解当下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钥匙。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精神,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批判和克服当前日益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格修养,注重道德教化和品德熏陶的精神,批判和克服当前日益突出的道德滑坡和精神颓废倾向;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理论和智慧,批判和克服当前日益蔓延的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文章来源: 湖北日报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图文】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2.9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自&新浪网&)
&&&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2分)
&&& (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分)
&&&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参考答案】
&&& (1)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 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3分)
&&& 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
&&& (2)示倒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 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2分)言之有理即可。
&&& (3)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2分)
&&& 示例二:《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以工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 示例三;《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2分)扣住本质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发表评论_【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
评论列表_【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
推荐文章_阅读答案
【原文】 雨后 是什么味道 ①艳阳高照的天气已经持续好多天了,此时此刻人人都盼望能...
【原文】 一种美丽叫放弃 梦秋 ①每一次默默的放弃,放弃某个心仪已久却无缘份的朋友...
【原文】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原文】 南乡子 [唐]李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
【原文】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
【原文】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原文】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
【原文】 望月怀远①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
最新文章_阅读答案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您当前位置: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让我认识到,“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启蒙老师。我们得向启蒙老师致敬,向精神不死“国学之教父”南怀瑾老师致敬。南怀瑾老师的国学精神,像明灯一样依然点亮我们的“中国心”。所以我们希望国学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  我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暑假破土发芽,生生不息的成长。  暑假每天我们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自觉行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诵读的时间,让朗朗的诵读声,蔚然成风。暑假不仅是让孩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再熟读成诵。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说话和行动有没有展现,特别是与孝教父母、勤于学业和出门礼仪等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方面。孩子们的一点点的努力,通过融入到经典诵读而书香弥家。  《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每个孩子要启蒙、要学习、要背诵,最重要的要践行,而且不会随暑热过去而消散。我们老师要和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和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饭用度一样。我希望国学的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它的目的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个源头。孩子对这种国学的关注,我觉得它是跟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opyright 2011 南京教师培训 &&& 备案号: &&&
主办单位: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