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如何计算造假如何定罪

新中基巨额财务造假 虚增利润对投资者影响巨大
&&来源:&&&&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7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南纺股份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阴影未散,新中基又被发现巨额财务造假。
  根据新中基自己披露的公告,证监会认定新中基两项违法事实:其一,2006年1月,新中基通过隐蔽出资,设立了空壳公司天津晟中,先从新中基采购番茄酱,再销售给新中基的控股子公司天津中辰。其二,2007年至2010年,新中基利用非关联企业豪客贸易,先从天津晟中采购番茄酱,加上应缴税款与新疆豪客获得的纯利润后,再转手全部销售给天津中辰。
  在六年里,新中基虚增净利润也达到了2亿2038.82万元。根据该公司此前披露的年报,2006年到2013年期间,净利润累计巨额亏损21.81亿元。
  从证监会处罚书中看到,对新中基上述违法行为,对新中基时任董事长刘一;时任总会计师、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吴光成等七名公司高管累计罚款总额为121万元,并且对新中基给予警告。
  6年时间,虚增利润2亿,巨额亏损21.81亿元与罚款121万元这些数字差距天壤之别,许多投资者认为,这样的造假成本也太低了。不过,有法律人士表示,无论是新中基,还是南纺股份,基本上都是顶格或者接近上限的处罚。
  也有律师认为,根据处罚决定,在日至日之间买入并在日之后卖出或持有新中基股票的受损投资者有望提起索赔。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给股民造成的损失,应该谁来赔,怎么赔?
  联讯证券投研中心策略分析师康崇利对此进行分析。
  经济之声:5月份曝出,南纺股份连续五年虚增利润3.44亿元,6月份莲花味精被曝两年虚增利润近5亿。昨天,在历时两年的立案调查后,证监会披露的 “新中基连续六年财务造假”一案横空出世。受此消息刺激,新中基昨天低开低走,收盘下挫6.4%。大盘指数长期低迷不振,上市公司频现财务造假,这反映了A股目前正处在怎样的现状?
  康崇利:财务造假、虚增在上市公司当中是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潜规则。因为从年报、半年报、季报这些公布阶段,很多公司会通过一些手法,进行一些利润的隐藏,为了后续的某种行为进行一些准备。然后可能在随后的阶段再进行业绩利润释放,产生比较大的增长,给市场传递相应的正面利好,这是一种操作手法。一些公司例如新中基这种情况,可能还不太相同,之前只是隐藏利润,为后续的行为来做的一些铺垫,但是新中基实际上是真实的隐藏,它本身的业绩实际上比较差,做了这种虚增的收入,虚增的利润对投资者的投资损失影响是非常大的。
  经济之声:这种铤而走险大家觉得和违法成本太低有很大关系,现在也看到新一轮的退市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将对重大违法包括存在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会实施强制退市。新中基的违法行为是发生在退市意见生效之前,如果退市意见生效后,还会不会去追溯这些严重违规公司的责任?
  康崇利:从退市制度的公布上看,是有新老划断的格局。如果追溯也应该有法律手段,但是路径会比较复杂,时间相对比较长。由于这个政策刚刚出台,对于市场的上市公司也好,中小股东也好,各方都应该是有一个摸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些比较好的案例。目前这种新老划断其实与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存在一定趋同性,也是有这种新老划断。新加入事业单位可能不再受之前的这些保护,而且有一个时间的推移,与这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处。
编辑:王忻作者: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财务造假理论成本仅250万元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时间: 05:21
  独家访谈
  羊城晚报记者 严丽梅
  “今后三五年,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产能过剩带来的冲击,将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深层次的原因,投资者和监管层必须高度警惕。”昨日,国内著名财务问题专家、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黄世忠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如是称。其间,黄世忠受邀出席了全球最具规模国际会计师组织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在广州举办的华南区年会并做主题演讲。
  警惕“一枝独秀”
  羊城晚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公司铤而走险,今年被曝光的万福生科“造假门”事件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上市公司在财务舞弊方面有何新动向?
  黄世忠:万福生科造假,实际上就是隐瞒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企业技术进步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产能过剩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最终就会在报表上反映出来。本来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只要如实披露并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创业板公司。但是,有些公司可能面临业绩压力,再加上两三年后公司发起人股东持股流通套现的压力,导致少数上市公司铤而走险弄虚作假。
  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产能过剩带来的造假,在今后三五年,是上市公司造假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对于投资者、监管者来说,现在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某个行业全面呈现速度比较快的调整,但其中有上市公司还能报出很好的业绩,增长30%甚至是50%,除非这家公司在业务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否则,在整个行业都不好的环境下,只有你“一枝独秀”,那肯定有问题。
  我认为,现在大家不能只关注上市公司的报表,而应该关注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产品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这相当重要,比纯粹去看公司的报表更加重要。
  造假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
  羊城晚报:去年底,中国证监会通报了对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核结果。在沪深交易所关注的9503个问题中,会计信息失真占比最高,达27%,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升3%。这是否说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变得严重?
  黄世忠:我并不认为27%这个比例是多大的问题,以前这个比例可能更高。现在我比较忧虑的一点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发起人股东持股可以全流通,现在这些股份陆续上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前几年创业板发行市盈率畸高,要想支撑股价争取更大的套现利益,就要把业绩做好,这就有了财务造假的动机和冲动。
  所以,我认为,监管部门也好,注册会计师也罢,要对那些限售期满之后持股高管有重大套现行为或者高管频频辞职的公司要特别关注。
  与此同时,在我国,弄虚作假的成本又太小,被发现弄虚作假的概率肯定不到50%,按照监管法相关规定,财务造假最高对公司罚款500万元,按照50%的概率算下来,弄虚作假理论成本也就是250万元。
  再加上我国民事诉讼门槛太高,要受理这些案件非常难,举证难,要想把造假者告到倾家荡产,更难!导致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严重失衡。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优劣试金石
  羊城晚报: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情况主要看三张表,即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中,哪个最能反映公司真实业绩、风险和成长性?
  黄世忠:一家上市公司利润是否真实,利润质量高不高,首先应该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然后,通过这两者交叉印证利润是否真实。
  如果一家企业报告利润在上升,就要关注它的资产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利润上升了,但库存增加很多,周转率放慢,应收账款也增加很多,不良资产增加很多,该提的准备金又提得不够,这时,利润上升是否真实,值得警惕。存货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销售成本的增长幅度,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远远高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这是资产质量的预警信号,通常也是公司舞弊的预警信号。
  之后,就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交叉印证,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如果企业每年都在报盈利,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数,入不敷出,如果连续三年甚至是连续五年都如此,十有八九,那个利润、那个收入就有问题。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那些出过大问题的公司都有这些表现。
  在看上市公司三张报表时,现金流量表才是检验企业是绩优还是绩差企业的试金石。看企业三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现金流量表,基本可以判断这家企业是绩优还是绩差企业。
  相关链接
  高市盈率易导致造假冲动
  黄世忠:假定一家公司股本1亿股,正常利润4000万元,每股税后利润0.4元,假设公司是创业板小盘股,二级市场市盈率是50倍,股价就是20元,总市值20亿元。假定现在可以全流通,真实利润仍是4000万元,但虚增2000万元利润变成6000万元利润后,每股税后利润就变成了0.6元,若市盈率仍是50倍,股价就是30元,总市值就增大到30亿元。平白多出了10亿元,50倍的市盈率成为财富放大器。
  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在市盈率较高的情况下,股东也好,持股管理者也罢,都有弄虚作假的冲动。你看,虚增2000万元利润带来的是10亿元的财富增值。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7be380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成本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