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能人类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长吗

  作 者:王锦慧 著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 数:251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
  开 本:大32开
  定 价:¥25.00
内容简介/开发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
  如何通过加强金融管理,改革现有金融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而使金融发展更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等等,就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特别是现代金融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王锦慧的《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以金融效率作为对象,从金融效率的视角研究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为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添砖加瓦;在实践中,为优化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和提高金融效率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指导。
目录/开发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银行、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金融功能
  第二节 金融功能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银行、资本市场增长效应机制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银行效率的界定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资本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资本市场效率的界定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加强金融管理、提升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银行效率、资本市场效率增长效应比较分析
  第二节 加强金融管理、提升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32:0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特区经济》2016年02期
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
【摘要】:基于91个国家的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对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无论是流入开放还是流出开放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影响。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32.7【正文快照】:
一、引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贸易开放相比,金融开放无需物流成本,是一国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途径。金融开放是大多数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政府寄希望于金融开放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增长[1]。20世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其务;[J];西安金融;2001年10期
;[J];浙江金融;2001年10期
;[J];金融信息参考;2001年01期
张俊喜;;[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2期
高建良,王旭红,鲁丽梅;[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于小喆;[J];吉林财税;2002年05期
,孙智勇;[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11期
许鸿英;[J];浙江金融;2002年05期
,张燕晖;[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胡智;[J];理论导刊;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玲;;[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周宇;;[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陈红泉;;[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贾南;[N];国际金融报;2004年
张俊喜(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N];深圳商报;2001年
聂庆平;[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祁敬宇;[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FN记者  姜欣欣;[N];金融时报;2006年
夏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徐坚;[N];经理日报;2005年
孙立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钟欣;[N];南方日报;2008年
谢卫群;[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凤舞;[D];浙江大学;2011年
张煜;[D];吉林大学;2007年
张小波;[D];重庆大学;2011年
赵智;[D];四川大学;2006年
满媛媛;[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日09:08&&&&&&&&
&&&&&&&&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有效配置存款和新增资金,通过交易和对冲来分散风险。长久以来,金融体系的这些基本功能未曾发生变化,对于提振企业投资、扩张和参与贸易的信心以及经济的发展、多元化和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当全球经济面临重大未来挑战之时,银行和广义的金融体系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一些将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重大趋势已经开始形成:新兴市场的城市化进程将改变经济繁荣的平衡;翻新成熟市场的老化基础设施和新兴市场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新建基础设施需要大规模投资;新兴富裕群体将会令已经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面临更大压力;新型绿色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大投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意味着养老、医疗和长期看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这些深层次的变化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构成,而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当我们重新设计金融体系时,如何应对这些长期挑战至关重要。
  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业理所当然也是必须地,要面对公众的合理批评,并要应对因失去公众信任而对其商业模式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公共政策方面的反响强烈而持久,使得监管产生重大变化,并要求银行对其社会目标、价值观和文化进行批判性的自我检查。这些检查和改革的范围广、程度深。金融危机发生6年后,西方银行业仍在不断演化。虽然有时监管改革进程并不连贯,并且需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在管理日常运营的同时优先执行改革措施,金融业已经在应对现行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但我们也知道,更多改变将会到来,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
  尽管我们在银行的稳健经营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在某些领域政策仍在不断发展变化。对于银行而言,讨论主要集中在坏账吸收、杠杆率和破产处置计划,对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套利并无意义。宏观审慎监管计划需要扩展到金融业的所有领域,重要的是业务活动对于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而不是个别或几个机构的内部风险。
  与这些宏观审慎措施相对应,在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并提供服务的方式上,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准确地说出我们目前处在监管改革的哪个阶段并非易事,但一个合理的估计是,完成这一改革仍需要8至9年。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运营良好的金融体系最终需要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密切合作。金融体系为支持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也符合各国政府的切身利益。&
&&&&银行的行为和审慎监管
  对于未来的金融体系而言,系统、金融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治理至关重要。银行业的监管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监管机构发生了变化,新的并且不断演化的全面监管金融体系的格局已经形成。
  对于银行自身而言,其内部治理变得更加严格,更加注重承担的风险和业务本身。我们更加强调期待员工达到的各项标准。所有银行都在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汇丰也不例外,这对我们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作为一家以国际联结为优势的全球性机构,汇丰有责任在保障金融体系的诚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我们在全球所有有业务运营的地方都要执行最高的合规标准。作为一家国际性银行,这是我们履行基本职责的唯一途径,即保障金融体系不被滥用的同时,减少跨司法管辖区经营所带来的复杂性。
  针对银行资本、流动性和产品监管的宏观审慎措施有能力制约银行的某些活动,在很多情况下也应该这样做。但是这些监管措施也可以采用一些让银行能够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来进行。
  制度约束
  这次危机证明金融体系并不是自我监管的。有时候金融体系需要的不是轻触式的柔性干涉,而是需要用制度制约驯服过度的扩张以及对风险错误定价的倾向。与此同时,那些愿意为银行提供资金的投资者理应得到与其投资相应的回报。新的银行资本与流动性要求的提出,对于降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借贷能力已产生显著的叠加效应,从而限制了银行发挥其在扩大信贷供给和推动增长方面的传统作用。而不确定性和额外增加的复杂性,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银行管理自身经营活动和风险的模式。
  到目前为止,各国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监管方面的变化对市场的全部影响尚未完全表现出来。市场一直冀望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能分担一部分原来由私营部门承担的压力,但现在证明这种为实体经济融资的方式既不可持续也不太有效率。随着我们迈进监管改革的下一个阶段,政策制定者们需要确信,其所提出的监管制度将会建立一个能够满足21世纪的各种社会期待的金融体系。
  总体吸收损失能力。总体吸收损失能力的提出是个非常新的例子,刚刚由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澳大利亚凯恩斯提出,随后将提交G20在布里斯本作进一步讨论。这是监管改革进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全球重要性银行应当能够在不中断对经济的关键功能并且不危及纳税人的钱的前提下进行重组,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也须格外小心谨慎。
  银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如澳洲央行行长史蒂文斯最近作出的评论,“肯定会有一些位于相关正态分布图末端的极端事件,但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要求任何私营企业来承担相应的损失,不管代价如何,都不太合理。”测量并调整这些风险是一国政府作为人民的代表所应承担起的工作——风险的提示也许来自压力测试和经济学家,但最终政府应根据各自国家的风险接受度来作出政治判断。鉴于此,或许我们需要问的是,西方力图使整个金融体系都私有化的目标是否可行,或者说是否适用于所有国家。
  或许值得探讨一下,“私有资金”这一概念在实践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西方的政府希望银行能够在不影响纳税人的情况下破产。他们希望通过要求持有大量银行股票、次级债,甚至是高级债的机构投资者来吸收这些损失,以达到这一政策目标。然而可能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些机构投资者管理着的正是纳税人以及更大范围社会群体的存款和养老基金。这一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当这些人的养老金而不是缴纳的税金蒙受了不可恢复的损失的时候,这将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争议。对于拥有高效的累进式的税制,且大部分存款流向养老金的国家,可能实际上更倾向于用财税收入来吸收这些风险,而不是牺牲养老基金。这些都是政府首脑及各政府部门应考虑的政策问题。
  显然我们都同意一点,最好是能在一开始就避免银行的破产,而不是顺着监督管理会失败的假定思路走下去。有些国家并没有做这样的假定。我不确定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建议,是否考虑了各国对待银行业风险的不同做法以及这些做法在金融体系架构和金融监管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设定一套适合北美和欧洲银行业模式的政策建议,但不去考虑亚洲和新兴市场的银行业独有的特点,这是很危险的。在那些储蓄率很高的国家,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存款,他们不太需要用发债来满足总体吸收损失能力(TLAC)的监管要求,即使发债,也没有多少投资渠道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风险的前提下配置富余资金。许多国家的资本市场仍在发展中,如果对银行债务水平实行这么高标准的要求,可能会使市场产生扭曲。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批发融资模式被证明在危机中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与保护金融系统的初衷恰恰相反,这些提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那些正需要增加金融支持的地区的经济发展。
  杠杆率指标。杠杆率指标带来类似的问题。过高的杠杆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杠杆也是银行经营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立一个包含以杠杆率作为衡量银行资本指标的政策框架是完全合理的。但是该框架必须透明、简单易行,并且能够作为一项适度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如果我们要解决杠杆率的问题,就像上世纪80年代我们解决通胀那样,我们需要对系统内杠杆率总体上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如果我们不这样去做,那么就只是用更高的杠杆率替代对风险的适当理解,从而不必要地限制了银行对富有成效的低风险投资活动的支持能力。
  成就型监管
  如果监管得当,除了能达到稳定目的以外,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信心并吸引投资者进入金融体系;鼓励新参与者和新产品;为该行业的人员和公司设定清晰的计划。
  银行体系的某些能力受到了制约,我们需要寻找其他源头来填补这些能力上的空白。针对银行无法有效服务的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基础设施融资领域,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传统上,这两大领域均依赖银行融资,然而,有些情况下它们的风险状况超出了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任何经济体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我们需要找到新的途径帮助他们寻找融资渠道。证券化是希望所在,但这并不容易。由于缺少标准化,信用级别较低并且尚无不同市场间历史数据用于参考,中小企业贷款的证券化面临挑战。建立在适当激励机制、充足投资者尽职调查、
  充分信息披露和良好数据积累基础上的健全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
  巴塞尔委员会、IOSCO(国际证监会组织)以及其他业界机构近期对证券化的关注令人鼓舞,但我们仍需找到对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来说正确的监管以及宏观审慎的激励方式。我们也要考虑鼓励股权融资——作为去杠杆化的一部分。在英国,我们设立了企业成长基金,它目前在英国范围内支持创新并创造就业岗位。
  基础设施。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渠道的寻找眼下更显紧迫。对于全球增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到2030年,全球对新增基础设施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万亿美元~70万亿美元,但现行体系只可能完成45万亿美元。填补这一缺口预计将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和每年新增价值达6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打造活跃的市场。提高证券化水平也意味着要把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广做深,使投资者能够直接接触到这些投资机会。有些地区的资本市场十分发达,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相对滞后,我们非常期待看到这些新兴市场的发展。在这些有待增长的市场,投资者需要对市场背后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有信心,但他们也要确定市场上有足够的流动性来保证在想要出售投资性资产的时候,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适的价格完成交易。
  作为承销商和做市商,银行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出于各种需要,我们似乎正在用风险权重、杠杆率和业务限制等各种规定,逼迫银行不得不降低交易头寸,从而阻碍了银行发挥这一作用。金融体系处理大额交易的能力正在不断被削弱,这会导致市场的波动性更大。提高杠杆率、增加资本要求以及减少做市商数量的沃尔克规则,这些政策的叠加效应在各中央银行开始升息后,将会导致严重的放大和波动效应。流动性已经降低,流动性是指快速买入卖出大额交易而不对价格造成大幅波动的能力。由于监管变化对做市商数量和能力的负面影响,我们面临一旦加息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争相抛售的风险。
  由于政府和企业希望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我不认为降低银行处理能力是个明智的想法。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途径以较为经济的成本来保持市场持续活跃,否则,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代价都将是非常巨大的。
  有待探讨的问题
  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应对系统失灵,特别是机构的倒闭,但我们是否花了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在稳定状态下一个生机勃勃的金融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了创造一个运转良好且安全的金融体系来应对本世纪要面临的挑战,我们本来应该做些什么?而且还能够再做些什么?总而言之,当改革进程结束后,我们想看到金融体系呈现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我认为对于这些关键性问题,业界恐怕无法回答,只能从监管机构、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那里找到答案。金融危机对我们西方而言是个极其沉痛的教训。但这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打开我们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引擎盖”,去发现其设计缺陷,并着眼未来进行再造——而不是冒着风险,让它的某个“部件”停工,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全球的共同利益,使人类既享受经济全球联通所带来的益处,又与追求本土利益达成平衡,我们要携手共同努力。
  (作者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您现在的位置是: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本帐户视角的实证研究
□ 孙佳钧 何家宏
摘 要:文章借鉴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在探讨了资本帐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丈章运用198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资本帐户开放与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资本账户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文章借鉴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在探讨了资本帐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198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资本帐户开放与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资本账户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帐户开放;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深化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影响,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仅迅速实现了国内金融自由化,而且在对外的资本项目领域也快速解除管制,但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阻碍和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拟探讨的问题是资本账户开放与否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有重要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理论以来,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方兴未艾。近几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进行了研究。韩廷春、夏金霞(2005)利用Ganger因果检验,认为1981年-200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显。杨晓华(2005)利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认为金融业的深度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作用。周波(2007)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78年一2005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间的数量关系。宋勃、黄松桥(2007)选择货币化指标(M2/GDP)和金融相关比率(FIR)作为衡量中国金融深化的指标,分析得出中国的金融发展处于早期阶段,金融发展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目前,国内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方面。多数文献则重于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忽略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于这种关系的影响。本文借鉴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分析资本帐户自由和不自由两种情况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
  二、资本帐户开放与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制度变迁、需求变动等。其中一国的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储蓄能力的大小、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资本的投入结构等。储蓄能力与一国的收入水平及储蓄倾向有关。而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与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有关。资本的投入结构与一国的需求结构及产业政策有关系。其中。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通过金融深化,可以促使整个经济体系更有效地分配资金。提高投入产出比,带动经济增长。
  资本帐户开放与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影响。在资本帐户不开放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金融深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不仅在于资本的稀缺,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的扭曲造成了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正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鼓励储蓄,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从可贸易部门来看,金融发展增加了本国可贸易部门获取足够外来资金支持的投资项目从而增加了资金的存取和借贷机会。如果资本帐户由封闭转向开放,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增加了国内的投资机会。并使得资本得以重新配置,从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另外。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认为。资本帐户开放后,它给可贸易部门提供一种可以直接跳过国内金融系统进行融资的机会。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实际上。资本帐户自由化也可能扩大不可贸易部门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和选择余地。也就是说,资本帐户开放能促进所有能从国际资本市场获得更多收益的部门的发展。因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而当资本帐户已经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国内公司可以使用其它外来资金资源,国内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这种关系将会变得很微弱。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认为,不是所有的部门都能够因为他们的资金需要而融资,甚至在大多数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借方和贷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借方需要抵押参与金融业务的项目或一些万一违约能被占有的担保品和金融合同来获得融资。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因为国内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抵押的能力将随着货物和产品的类型而改变。当公司生产可贸易到国际市场的出口货物时。可以轻易的将他们的出口收入作为国际贷款的抵押品,很显然可贸易部门公司有比不可贸易公司具备更多的“国际抵押品”,从而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得其与本国的金融市场关系变得不再密切。因此。资本帐户开放的国家的国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较小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国国内金融发展与可贸易部门相关性小。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您的位置: &
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进经济增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