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名人教育孩子坚持看书 梁启超名人名言

更多知识&&资讯 &&
待解决问题
江门有哪些历史名人?
离问题结束还有:
我来帮他解答!
补充提问细节,以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已有答案 (共2条)
&陈献章(年),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新会白沙乡(今江门市郊)人,世称白沙先生。他十九岁中乡试,二十六岁到江西临川,在吴与弼门下学习。学成后回新会,闭门苦读,在白沙设馆讲学。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广东布政使彭韶上疏荐他,宪宗准奏,但他借口母老久病不去。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对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负欺君之罪。陈白沙只好就道到京。不久,即上疏请准终养母亲天年。宪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以归,后来屡荐不起。他在诗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的:“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他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在讲学中,极力宣传他的理学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薄税敛,减摇役,省刑罚”,以减轻农民负担。在理学上,他主张一要:“自觉”,二要“知疑”,三要“静坐”。他说:“学无难易,在人自觉耳。才觉退,便是进也。”又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此外,他主张,。以自然为宗”,“以静坐为主”,并且要求学生端庄静坐来澄清自己的胡思乱想。他的学说,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赞同,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理学家。&
&&&&陈献章精诗文、工书法、善画梅。他的诗格调颇高,张翊评论他的诗,‘专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他的《冬夜》诗反映出他的思想、生活。其诗曰:“长夜气已凄,木棉被重裘。端坐思古人,寒灯耿悠悠。是时病已间,背汗仍未收。学业坐妨夺,田芜废锄耕。高堂有老亲,遍身无完绸。丈夫庇四海,而以俯仰忧。口腹非所营,菽水吾当求。明旦理黄犊,进我南冈舟。”陈白沙病死于家乡,被溢为“文恭”。明万历二年,朝廷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即江门的陈白沙词。
&&&&江门有很多陈白沙的遗迹,如钓鱼台、碧玉楼、白沙墓等,过去曾一度破坏,现已修复,供游人参观游览。其平生著述,由他门人在他死后辑成《白沙子全集》。
&&&&王兴(年),广东恩平人,少不知书,任侠亡命,早年是一个被草泽推为魁桀的人物。因身材短小,勇敢精细,绰号“绣花针”。
&&&&明朝末年,清军南下施行强迫剃发易服等暴政,人民纷纷起来反抗,王兴亦于此时率领农民起义抗清,被在肇庆的明朝永历皇帝任命为广肇会宁恩阳地方总兵官,挂虎贲将军印。1645年12月,明朝宗室在广州建立明朝政权,称绍武帝。肇庆和广州的这两个明朝小朝廷为争所谓“正统”,虽然大敌当前,仍然同室操戈,在三水一带打了起来。绍武帝秘密派人联络王兴,许以爵位,劝他进攻永历帝,王兴坚决不肯,坚持团结一切抗清力量,致力抗清斗争。其识见与度量,远远超过当时那些为个人及宗派私利而同室操戈的人。
&&&&王兴率军转战于恩平、罗定、阳春、三水、新会、电白等地,屡挫清军。清军统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派人持书向他劝降,他斩使焚书,以示誓死抗清之意。抗清后期,王兴退守台山文村,坚持至日,弹尽粮绝。王兴宁死不屈,与妻妾等十六人自杀殉职。“事与雎阳,今古为烈”(见墓碑文),不愧为民族英雄。遗体葬于广州河南南箕村,后辗转迁葬广州越秀公园内。
&&&&陈开(年),广东鹤山县维墩村人,出身贫苦,天地会领袖。他本以驾船为业,&日,他领导天地会众,在佛山石湾附近的大雾冈首先举起义旗。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率众响应,当时,起义军以农民为最多,头裹红巾,蓄发易眼,表示反清,故称“红巾军”或“红兵”。&陈开在佛山竖旗起义后,建号“大宁”。起义军举起“顺天行道,反清复明”的旗帜。几个月后,各地红巾军进军神速,攻克了广东四十多座府州县城。两广总督叶名琛调动反动武装力量进行残酷镇压,他们“竟将所竖红旗之乡,尽付于火“,英、法、美等外国侵略者,也用米盖住火药,运进广州城,支援封建统治者去镇压红巾军。&红巾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不得不先后撤退。&1855年初,陈开等率军西上,到达广西桂平,进攻洵州府城,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9月27日,攻克浔州(今桂平县),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成。1861年,清兵分两路夹攻秀京,8月21日,清军攻陷浔州。陈开突围后,行至大滩,不幸被清朝官吏诱擒,解送浔州,被杀害,他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坚持武装斗争十余年,占领了大小城池几十处,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在农民革命史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梁启超(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茶坑村人。自幼接受祖父和父母的儒家教育,聪明好学,富于进取精神,十二岁考上了秀才,十七岁中举。
&&&&1890年起,他在康有为主办的万木草堂就学四年,并协助康编纂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改》两书,接受了康的变法维新思想。1895年春,随康进京参加会试,积极协助康发动“公车上书”,并与麦孟华一起上书都察院,坚决反对割让台湾。接着,他主办〈中外纪闻〉。1896年8月,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并在该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宣传变法维新的著名文章。他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以通俗、流畅而又富有感情的笔调,揭露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恶嘴脸,论述了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97年冬,他在湖南时务学堂担任总教习,培养了一大批变法维新的骨干。蔡锷就是当时他在时务学堂执教时的学生。&
&&&&1898年夏,光绪帝宣布变法后,梁被赐予六品衔,负责办理译书局事务。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他逃亡日本,立即在横滨创办《清议报》。1902年又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君主立宪,受到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民报》的批驳。但他在宣传中,详尽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要求用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来代替经已腐朽的封建制度,在当时的知识界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那救亡图存的爱国立场是前后一贯的。&
&&&&辛亥革命后,他于1912年回到国内,接受现实,赞成民主共和。1913年秋,他加入熊希龄内阁,任司法总长,由于在袁世凯的牵制下,他改革司法的抱负无法实现,几个月后便呈请辞职。1915年,袁世凯开历史倒车,企图复辟帝制,他面对袁的威逼利诱,坚持公开予以揭露,并暗中和蔡锷筹划,发动反袁的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组阁,他担任了几个月的财政总长。1918年底去欧洲游历,并列席旁听了巴黎和会。他在游记中指出:巴黎和会是一次强盗们的分赃会议。1920年春,他从欧洲回国后,埋头文化教育和著书立说。晚年在清华研究院任导师,创办文化学院,又曾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29年1月在北京病故。
其著述甚丰,达一千四百万字,辑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在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法学、新闻等各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李铁夫(年),原名玉田,号昭龙,鹤山县陈山村龙门里人。十八岁时赴英属加拿大,数年后入阿灵顿美术学校,这期间加入兴中会,自此取名铁夫。1908年,李铁夫到美国,协助孙中山将兴中会改为同盟会。他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主盟人达六年之久。
&&&&李铁夫是我国到西方学习美术并达到高深造诣的第一人。他在美国先后加入过“国际绘画学院”、“美国美术学院”等机构,给他影响最深的是当时英美的两位权威画家沙金和切斯。切斯曾赞美李铁夫作品的色彩说:“在当时的美国可首屈一指。”去国四十多年后,李铁夫于1932年回国,打算建立一所高等美术学院,但不愿与腐朽的官僚同流合污。这以后他留在香港。1935年,香港钟声慈善社为他举行了一次展览会。日寇侵港后,他经澳门入内地,辗转桂林、重庆等地,1946年归广东,一度回到故乡鹤山。“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这是他还乡的感叹。他后又留居香港。新中国建立后,他以八十岁高龄热情地回到广州,担任了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1952年逝世。他死前已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了国家。上海出版的《李铁夫画集》,刊载了他作品的主要部分。
&&&&1988年,为纪念这位经历坎坷而节操高洁的艺术大师,在他的家乡建造了一座典雅的铁夫画阁,画阁陈列的李铁夫代表作,大多是广州美术学院画家们的临摹本。
&&&&谢缵泰(年),广东开平人,生于澳洲雪梨市。1887年随父到香港,就读于皇仁书院。1895年在香港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他业余时间潜心研制飞船,终于在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船的设计工作。
飞船,是指使用轻于空气的气体作升力的航空器。据谢缵泰设计的图则等资料,这艘飞船的外壳用铝制造,除船的首尾均装设推进器外,还有三个用时计控制的强力甲板推进器。用以控制方向的钢翼平时藏在船身内,以减少阻力,增加航速,需用时只要一按电钮,钢翼即从旁伸出。这是中国人设计的第一艘飞船。由于建造飞船,“工大费绌”,谢缵泰无力按图则建造,不得不把图则等资料交英国飞船专家莫克西代为发表,以供世人研究。莫克西对谢缵泰设计的飞船极为赞赏,认为自己设计的飞船,不及谢缵泰的精巧。
&&&&广东开平人,是旅美三十余年的机器学家,甲午中日战争后,余锟和即专心致志研制飞船,欲借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洗雪国耻,1910年他终于在美国制成飞船一艘,并试飞成功。这艘飞船长一丈二尺,阔五尺,上悬用纺绸制造,外涂黑漆的气球一个。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飞船。
&&&&冯如(年),广东恩平莲塘乡杏圃村人。日在家乡出生,十二岁随其伯母之胞弟吴英兰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他“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十六岁时,冯如回乡结婚,翌年再赴美国,在纽约的一间工厂当工人,学会了制造三十多种机器。
&&&&1907年9月,冯如在旅美华侨的支持下,租得美国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铺位为厂房,开始制造飞机。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于日制成一架可以飞行的飞机,在奥克兰市皮得蒙特山试飞,取得飞高15英尺,航程2640英尺的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个飞行家,也是第一个飞机设计师。随后,冯如以寇蒂斯型飞机为蓝本,将飞机加以改进,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在1910年1月制成一架在当时来说性能优越的飞机。冯如驾驶这架飞机在奥克兰市表演飞行多次,获得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飞高220米的优异成绩。孙中山曾到场参观,备加赞赏。
&&&&日,冯如宣布试制飞机成功和正式成立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的广东飞行器公司,并迁回祖国的广州,致力发展祖国航空事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广东光复,冯如即连同自制的飞机及助手一起参加革命,被任命为飞机队飞机长。日,冯如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失事牺牲。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立有“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君之墓”。故乡建有冯如科学馆、冯如纪念中学,以纪念他。在冯如的影响下,旅美华侨飞行家陈桂攀、林福元、谭根等紧跟冯如之后,携带飞机回国,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效力。
20:50:00回答者:
  梁启超:维新运动先驱
  梁启超是新会人,出生于1873年,清代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12岁考取秀才,17岁中举人,有“神童”之称。1895年,他赴京参加会试,跟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维新变法,遭到清政府等保守派的残酷镇压,后逃到日本。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他晚年弃政从文,先后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以其丰富广博的知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
  从江门市中心出发,大约20分钟车程就到了会城镇茶坑村梁启超故居。进门见到的是一池碧波,左边空地上立着梁启超全身雕像。先生身着西装,系着领带,两眼平视远方,仿佛思考着民族的兴亡。雕像旁边一排青砖黑瓦的房子便是梁启超少年时代生活读书的居所。故居里面陈放着梁启超一家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展现了梁启超一家人生活的变迁。在展出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梁启超与子女的书信。信中,梁启超言教身传,始终把子女的学习摆在首位。在梁启超的教育下,他的9个子女都成了各个行业中的佼佼者,9个子女中出了三个院士。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为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为考古学家,五子梁思礼为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三人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院士”指的就是梁启超的三个儿子。
  一排房子中有一间是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房,叫着“怡堂书屋”,书屋墙壁中央挂着一副对联,“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对联表明了梁启超先生的追求,也表明了梁启超对儿女以及对整个国家的期盼。梁启超先生一生勤奋学习,所学无所不及。在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知识中,他接受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观点,大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之法来维新救国,决定用先进的西学来教育启迪民智,于是便发生了后来的维新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但是梁启超等人的民主思想与爱国热情,对推翻封建帝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陈白沙:学贵自得,自然为宗
  陈白沙,明朝学儒,新会人,明代的理学家、教育学家和诗人,一生勤于学习,讲学,开创了一种追求自得与真实的思想。他不赞同明朝程朱理学,觉得程朱理学太教条,束缚了人的思维,而主张“学贵自得,以自然为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陈白沙生前被人们称为“大儒”,他辞世后60年,当时的皇帝祭祀孔庙时,追谥他为“文恭公”,在广东历史中仅有陈白沙获此殊荣,故有“岭南第一人”之称。
  陈白沙的原名叫陈宪章,他曾在江门白沙村居住,后人称之为陈白沙,并在白沙村兴建了陈白沙纪念馆(现江门市区)。纪念馆以白沙祠为中心,由前院、古祠、展览中心、白沙故居等组成。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象一个公园,里面亭台轩榭,绿树成荫,还有水池荷叶,环境幽雅,十分舒适。
  到达陈白沙纪念馆的时候是中午,纪念馆原馆长梁炳元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行人搬了几张凳子在馆内水池边榕树底下坐,听老馆长讲述了陈白沙生平的事迹。陈宪章是遗腹子,小时候聪明好学,读书特别用功。母亲宁氏特别疼爱他,为了培养他,宁氏仿效孟母择邻而居,从新会搬迁到白沙村,并专门请老师教他,为他以后追求学问打下了基础。陈宪章20岁考取举人,21岁在国子监读书,24岁时考进士落榜,后来回到白沙村,决定不再考试。他觉得当时的考试等于“金笼养鹦鹉”,还不如自己潜心研究学问。
  为了更好地研究孔孟之道,陈宪章到江西拜一名姓吴的先生为师。吴老师对他要求很严,一天早上,陈宪章起床晚了一点,吴老师责怪他,“这么晚起床,何时才到孔孟门下?”从此,陈宪章更加勤奋学习。一年后,陈宪章告别老师,回到白沙村,继续用功学习。读书读到疲劳时,他用冷水洗洗继续再读,吃饭时候也不出门,家人在墙上开了一个洞,为他送饭。他主张“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经过10多年的苦心潜读,陈宪章突破了朱程理学的束缚,开创了心学,一切以自然为宗。他一边读书,一边讲学,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同,创造了“江门学派”.
  39岁时,陈宪章再次赴京,到国子监读书。一名官员为了检验他的学识,以“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为题,要求陈宪章作诗。陈宪章对诗后,这名官员读后大惊,感叹地说:“龟山不如也!”此事件使得陈宪章名声大振。
  陈宪章50多岁被推荐到京城做官,他考虑到母亲宁氏年迈,需要人照顾,委婉地拒绝了皇帝的要求。皇帝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允许他回乡侍候母亲,被传为佳话。
  陈垣:毛泽东称之为“国宝”
  陈垣()是20世纪中国着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学术界一代宗师。他在宗教史、中外交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元史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饮誉海内外,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毛泽东曾称他为“我们国家的国宝”.
  陈垣故居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故居是一排三幢青砖平房,前后草木葱郁,干净整洁。周围用栅栏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院子。在院子中央,立着陈垣先生的半身雕像,上面写着“陈垣校长像”,落款处为启功敬题。陈垣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雕像是北师大广东校友会为了纪念老校长而立的,立雕像的时间为2002年。作为陈垣的学生,国学大师启功欣然在雕像上题字,以表对老师的崇敬和怀念。
  在陈垣的卧室,我们看到了一张陈旧的书桌。据当地人介绍,年轻时,陈垣就是在这里读书。年轻时的陈垣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很有研究。此书是清代着名学者纪昀总篡,共有200卷,这部书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乾隆以前存在的历史经籍。陈垣曾花了几年时间多次阅读此书,使他掌握了乾隆以前的古籍文献的基本情况。看着书桌上的灰尘,让我们回想起陈垣年轻时苦读的情景。
  故居专门设有一个展览室,里面陈列着介绍陈垣的文字和图片。陈垣出生在石头村,6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少年时的他就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等书,并从张之洞所撰的《书目答问》中摸到了由目录学入手的读书治学之门,他以教育和史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在长达70余年的教育生涯里,他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学者。陈垣从事教学工作70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做过46年的大学校长。据统计,陈垣一生共发表论着373种,加上书信、诗赋、题跋等,总数约1000种。仅史学类的着作就有18部,包括史学、宗教史学等。1951年11月,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在向别人介绍陈垣时,毛泽东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陈少白:终身革命而不做大官
  陈少白1869年出生于江海区,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功臣。他早年与孙中山一起从事革命工作,并拜盟为兄弟,因此有“国叔”之称。1895年参与组织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后,他到日本组织成立了兴中会横滨分会。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宣传革命。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
  陈少白的故居位于江海区南华里。故居始建于清末,是陈少白父亲陈子桥所建,后来陈少白又主持重修过。故居分为主楼和居楼。进故居里面是一片草地,右边为主楼,左边为居楼。主楼为亚字结构,名曰“亚字楼”,结构十分对称。窗户上的玻璃均为彩色的,西式风格,表明了故居主人对新思想、新观念十分推崇。居楼是平房,大约有10多间房,为陈少白与家人的住处。正对着门口的一间居楼,是陈列室,里面陈放着有关陈少白事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江海区有关人员一边引着我们观看图片,一边向我们讲述了陈少白与孙中山的关系。1890年,陈少白在广州读书期间认识了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孙中山与陈少白一起共同参加革命,两人感情深厚,结为兄弟。陈少白不仅与孙中山情同手足,而且成为了孙中山重要的臂膀,经常为孙中山出谋划策。1900年,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兴中会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由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中国日报》的开办,对唤醒民众,建立民主共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请陈少白担任总统府顾问。但是淡泊名利的陈少白几个月后就辞官回到了“故居”居住。在孙中山的邀请下,陈少白又重新出山,从事革命工作,但是他始终没有接受任何官名。1934年12月,陈少白在北京病逝,当时的全国知名政要包括蒋介石等人均为之写了挽联,对其“终身革命而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表示景仰。
  少白故居旁边有一条河涌,中间有一座桥。走过桥便是少白家的花园,花园中有一口大锅特别引人注目。据说,大约在1892年,陈少白曾遭到清兵追捕。当清兵追到少白家中,少白无处可藏,见到有人在花园烧水,于是躲藏在大铁锅里面,让人在上面盖上蒸笼,从而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革命的艰难和危险以及少白不屈的革命精神。
16:50:31回答者:
相关已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10 zwbk.org 中文百科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285号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9个儿女都各有自己的成就 | 近代名人——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9个儿女都各有自己的成就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9个儿女都各有自己的成就
发布时间:
上周六晚,东方卫视明星跨界时尚真人秀《女神新装》迎来了决赛前的最后一轮大逃杀淘汰赛。曾创作过多款服装爆款,备受观众和业内好评的颖儿和她的设计师刘思聪意外被淘汰,令网友们大喊“心疼”。
  蜀主刘备,先祖为汉室宗亲,但早沦落为涿郡百姓,“与母贩履织席为业”。适逢汉末黄巾大起义,结识关、张、赵诸位虎将,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开创蜀国。史载他为布衣时,在房屋东南角篱笆边“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来往的人看见后“皆怪此树非凡”,相互传颂此家必出贵人。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让·弗郎索瓦·商博良提交了研究论文,并宣布了对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读发现。这标志着世界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现代埃及学的诞生。
  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小玮,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公司做助理,平淡而乏味的日子一直让小玮为之烦恼。可是因为所学专业限制,即使跳槽也很难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在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使长大成人的9个儿女各有自己的成就,并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爱国心。他们从不依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默默无闻地奉献。  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  梁启超的9个子女依次为: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梁启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1868年-1923年)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梁启超的第二个夫人王桂荃(1885年-1924年)所生。  长女梁思顺(1893年—1966年):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顺出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她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育,爱好诗词和音乐。梁启超在世的时候,思顺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并尽心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深受梁启超的喜爱。在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她曾担任梁启超的日语翻译。梁启超逝世后,她精心保存了父亲的许多信件,后来成为《梁启超年谱长编》的重要素材。她还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她操守高洁,在1938年丈夫周希哲去世后,她独自抚养4个孩子,虽然十分困难,但她却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抗战胜利以后,她又拒当“国大”代表,并向解放区捐赠衣物。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长。梁启超抱着两个女儿思庄和思忠合影  长子梁思成(1901年—1972年):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1923年和林徽因一同赴美留学,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他去了条件十分艰苦的东北大学,并在那里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率先运用现代科学对我国的建筑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开拓了道路。爆发后,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为外国读者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建筑史图录》,让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深感国家建筑人才的缺乏,因而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指导整修了怀仁堂。  梁思成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工作,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他被推荐为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同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因他在中国建筑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委员。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在动乱中受尽屈辱和折磨的梁思成含冤去世。梁思成
  次子梁思永(1904年—1954年):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永出生于澳门,但其也是在日本度过的。1923年,梁思永自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东亚考古,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期间,梁思永曾一度回国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夏天,梁思永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同年秋季,他到黑龙江参加了昂昂溪遗址的发掘。1931年春,他参加了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同年秋季,他又参加了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还第一次从地层学证据上明确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与商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1934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永跟随史语所撤退到长沙,后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中,全面了龙山文化,该成果一直影响到目前对龙山文化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三子梁思忠(1907年—1932年):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梁思忠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又到了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可惜此后不久,年仅25岁的他却因患腹膜炎服错了药、贻误了治疗时机而去世。一九○五年,梁启超与思顺、思成、思永。  次女梁思庄(1908年—1986年):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1925年,遵照父亲梁启超的嘱咐,梁思庄被大姐梁思顺带到加拿大,先是在渥太华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0年,她获得了麦基尔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她又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她立即投身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梁思庄重返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西文编目组长、主任。1943年—1946年,她在因战争而南迁的成都燕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1946年,燕京大学迁回北京后,她继续担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组长,后任图书馆副主任。1952年,原燕京大学院系调整后,梁思庄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对各种西文工具书和书刊资料十分熟悉;她擅长西文图书的分类编目,被公认为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她奠定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并且在目录学领域有独创;她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1980年,已届古稀之年的梁思庄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并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赴菲律宾参加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1981年4月,积劳成疾的梁思庄患上了脑栓塞。此后,她因病卧床5载,于日去世。梁思庄  四子梁思达(1912年—):著名的经济学家  1935年,梁思达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调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处,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他曾经参加中国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三女梁思懿(1914年—1988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梁思懿于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三年后进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来,为了参加革命,她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自1935年下半年开始投身于运动。她思想活跃,积极进步,曾任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是燕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她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了平津流亡学生集训班,南下进行抗日请愿,后来被派往上海,在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从事女工工作。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了美国,在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在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后,她立即离美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女部主任、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后调至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她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四女梁思宁(1916年—):光荣的革命军人  梁思宁生于上海,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她被迫失学。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陈毅元帅曾对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陈毅元帅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即梁思宁。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自此蒙冤35载,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党籍。离休后,梁思宁一直住在济南某部队干休所内。  五子梁思礼(1924年—):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出生于北京,1941年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日回国后,他被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他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此后,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枚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并在以后改进的型号中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他参加了日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他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  梁思礼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此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担任过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梁思礼
  梁启超妻子  两位夫人分别是:  李蕙仙(),祖籍贵州省贵筑(今贵阳),生于北京固安县,  顺天府尹李朝仪之女、清末著名维新派大臣、礼部尚书李端棻之堂妹,变法维新领袖之一的梁启超之发妻。 1891年与梁启超。1896年随梁到上海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并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她但任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李蕙仙与丈夫一起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坛、文坛的惊涛骇浪,她总是给梁以安慰和鼓励,助梁施展才华,替梁抄录,做梁文的第一位读者。李于日病逝于北京。梁启超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李蕙仙与梁启超生有3个子女,他们是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和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  王桂荃(),四川广元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给梁启超生下了子女8人,后来长大成人的有考古学家梁思永、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梁思忠、社会活动家梁思懿、经济学家梁思达、新四军战士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梁家的孩子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戊戌政变失败后,梁、李两家族人纷纷逃亡国外,王桂荃到日本后,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行的东京话。她是李蕙仙得力的助手,也是她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行者,又是家庭的主要力。由于她说得一口好日语,所以凡属家务方面的对外联系,大部分都是由她来办。1968年王桂荃,在“文革”中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与世长辞。  1889年,17岁的梁启超在广州乡试中中了举。当时的主考官看中了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了他。在梁家,李惠仙相夫教子、敬老扶幼,与梁启超相敬如宾,感情非常融洽。  1898年6月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和康有为顾不上家小,仓惶逃往日本。他虽然很繁忙,但是家书不断。他还把自己的和服照片寄给李惠仙,说:“衣冠虽异,肝胆不移。见到了我的照片就像见到我本人一样。”甚至后来1915年护国战争时,梁启超去参加护国军,对一家老小更是放心不下。李惠仙反而鼓励他说:“上自高堂,下至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为国死,毋反顾也。”李惠仙可以称得上是深明大义的贤内助,梁启超深情地称她为“闺中良友”。  1899年梁赴美,在檀香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一位何姓华侨举行的宴会上,梁启超结识了华侨的女儿何慧珍。钦佩和仰慕梁启超才华的何慧珍向梁启超表达了纯真的爱慕之情。几位要好的朋友都希望梁启超和何慧珍能够结合。但梁启超毕生反对女人缠足和男人纳妾,还付诸行动,成立“不缠足会”、“一夫一妻世界会”。此时的梁启超提笔给远在日本的发妻李惠仙写信,详细地向妻子讲述了自己对何慧珍的感情。通情达理的李惠仙十分理解丈夫对知音的渴求,不但同意梁启超的选择,而且还准备亲自操办此事。然而最终,梁启超还是以自己的理智战胜了情感,斩断了与何慧珍的情缘。  1901年,梁启超的长子,也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梁思成诞生。苦盼六年的梁启超后继有人,自然非常高兴,但望着孩子单薄的身体,他和李惠仙都有些担心。于是为了香火旺盛,1903年,梁启超在李惠仙的准许下纳李惠仙的侍婢王桂荃为妾,王桂荃后来一连给梁启超又生下了六个子女。在李惠仙生前,梁启超很少公开提到王桂荃,可能是因为他违背了自己定下的“一夫一妻制”的原因。他要求孩子们叫王桂荃“王姑娘”或者是“王姨”,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对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们管李惠仙叫“妈”,管王桂荃叫“娘”。  1924年李惠仙去世,梁启超悲痛欲绝。1929年,梁启超也因病逝世。他和李惠仙合葬在北京香山,留给了王桂荃他的孩子。之后的岁月里,王桂荃一人照顾全家上下,梁家孩子们从王桂荃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勤奋品格和坚忍不拔。1968年,85岁的王桂荃在“文化大革命”中与孩子们四散分离,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与世长辞。她是中国寻常女性的缩影,但她又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女人。“文革”后,梁家的子女们在香山梁启超、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一棵母亲树,立碑纪念这位培育了数名栋梁之材的平凡母亲。
一大群儿童席地而坐,待毕摩为儿童们颂经驱邪后,便在成人的指点下,在活动场地搭一间茅草房,房中再扎上一个草人,象征传说中妖魔的“宫殿”,由一老者扮演妖魔的使者,另一老者持两个鸡蛋,数个木片,一把刷子和一只烂草鞋,在孩子周围转一周后,面向东北方大声说:“万恶的魔鬼你们胆敢散发瘟疫疾病,我们今天就要征伐你们。”在孩子们的呐喊助威声中,将鸡蛋和木片朝东北方和西北方掷去。魔鬼的使者“害怕”了,回答说:“没有了,不敢了,以前有过,以后再也没有了,保证你们今后山寨吉祥,儿童平安。”此时,由老者点火焚烧妖魔的“宫殿”,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举着大刀、长矛一起冲向魔鬼“宫殿”,连续三次冲杀后,草房及草人被杀得东倒西歪。
相关内容:
  活着的人没有自己的目标那就形同行尸走肉,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可言,人活着必须要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下面是职场励志美文《活着要有自己的目标》。欢迎阅读!
  活着要有自己的目标
  一个女人要想活得潇洒,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要想获得成功,那就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得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 ...&  近日,新西兰移民局调查发现有两百多名中国学生涉嫌签证造假,目前已向其中9名涉案学生发出离境通知,其他大部分学生仍滞留在新西兰。此事引起了新西兰政府和当地媒体的强烈关注,表示对签证中伪造材料采取“零容忍”政策,未来将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进行管控。为帮助广大有意留学新西兰的中国学子理清此 ...  这是一组荒诞不经的帝王出生神话。为了吓唬老百姓,这些帝王和帝王的吹鼓手们也真费尽了心机。中国古代的帝王为表明自己权力的“君权神授”、自己乃真龙天子的权威性,无时不在刻意修饰神化自己。这种神化自其出生便已开始,他们或公然声称,或通过臣子宣传,对自己进行不遗余力的包装。他们的神化之笔虽各有差异,但雷 ...网友齐问:“中国红怎么了?”上周六晚,东方卫视明星跨界时尚真人秀《女神新装》迎来了决赛前的最后一轮大逃杀淘汰赛。曾创作过多款服装爆款,备受观众和业内好评的颖儿和她的设计师刘思聪意外被淘汰,令网友们大喊“心疼”。此次《女神新装》的主题是“镜花水月,大家闺秀”。与其他女星更富有创意性的设计不同,选择以《 ...佘诗曼5月28日41岁生日,她上载短片宣布正式成立工作室,作为送给自己的最大生日礼物。佘诗曼佘诗曼5月28日41岁生日,她在facebook上载短片宣布正式成立工作室,作为送给自己的最大生日礼物。阿佘的一班好友汤盈盈、文颂娴、梁靖琪、郭少芸、周家怡、姚乐怡等特别为寿星女开派对庆祝,更集体穿上粉红色衫 ...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一年四季,除了影响较大的“火把节”、“彝族年”、“选美节”等外,还有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彝语叫“阿依蒙格”。各村各寨都在开春的时候择出吉日举行活动,一般情况是一年一次,个别村寨认为年头不好,也有举行两次的。选出的吉日叫“史诺”,日子选出后,事先通知各家各户作好准备,其中稀饭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启超如何教育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