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胶涂布机家用水泵自动开关关点了没反应是怎么回事

丁基胶涂布机的三、性能特点_开关_中国百科网
丁基胶涂布机的三、性能特点
    丁基胶涂布机 -三、性能特点 2、传送采用变频电机,运行速度平稳、速度可调节,涂胶均匀。 3、自动开关机功能,使用更加方便。 四、生产准备 成品丁基胶在常温下呈固体形态,须经过110-150℃得高温才能融化使用,因丁基胶导热较慢须加热20-30分钟(视气温而定)才能完全融化,所以要求每次使用该机之前要加热胶缸、胶头(110-150℃下保温)待胶融化后才能进行工作 五、使用方法 1、的调整(手动程序使用) 将手动、自动旋钮转到手动状态下。接通电源,能进行油泵启动、油缸进退、皮带传送、胶头、胶缸加热、出胶开关。 2、当油缸进退旋钮转到进时油缸推动活塞前进。转到退时则油缸带动活塞退回, 注意:当胶缸未加热时不能开动油缸进退,此时未被融化的丁基胶会损坏活塞。 3、胶头加热,胶缸加热旋钮旋至开时,加热开始。此时启动输送带转动以保护其不被烤坏。 4、涂胶时使用调整说明 丁基胶涂布机工作速度在14m/min左右,出厂时已调定好,如涂胶时出现断续可调大压力。出胶量少时,须调大压力或开大胶口螺丝。 若调整后仍感到快慢不合适,可调整液压的压力和胶缸、胶头的温度。出胶的快慢与压力和温度都有关系。如果输送带的速度、压力温度都调整合适了,不可加工出合格满意的产品,请与厂家联系。 如客户在使用时,对工作速度、效率不满。客户可自行调整,来控制输送带的速度以及相应调整压力、温度等,使设备生产出合格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5、脚踏开关在手动状态下可控制出胶开关和中间压轮(订做),主要用于圆形或弧形铝框。 6、丁基胶涂布机的前后压轮和出胶时间在出厂前均已调定好,如果因工作需要需进行调整时可通过面板上的人机界面来进行调整。 7、丁基胶涂布机装有定时开机和延时关机的功能,可以通过人机界面来设定时间,只要每次按一下启动键,系统就可以自动的开机关机。 8、在不使用自动开关机的功能情况下,如果要停止工作或下班时一定要在关掉加热约半小时左右后在关传送。 六、自动状态下的使用 1、当丁基胶充分加热后(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手动状态下踏动脚踏开关(胶缸在工进状态)可顺利挤出胶时,即可将手动转为自动, 2、将工件放置在输送带电眼的前方。将其扶正,当工件前段通过电眼时,工进才能得到启动,油缸恒压工进,以此完成出胶、压轮1下、压轮2下,当工件后端经过电眼后,压轮1抬起、出胶口关、压轮2抬起,铝框四边进行四个工作循环后,涂胶完成。 七、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丁基胶必须合格,并保证清洁无颗粒硬物,否则极易堵赛出胶口,若发现不出胶时可检查胶缸内有无原料,若无胶时可补充胶料。若不缺胶且温度正常,则可能已堵塞出胶口,这时刻拆下胶头后部螺旋杆,用细铁条做成挖耳勺状先挖出粗孔的胶再用1.5mm以下的钢丝进行疏通取出堵塞物既可。 使用中若较长时间停工待料,可使用较低温度保温,待使用时再升温,这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八、胶头的安装与清洗 胶头鱼开关轴的安装:先把胶头里的异物清理干净,把密封圈安装好,在八开关轴的小孔对准出胶口,用橡胶锤或木锤轻敲,然后用铁棒顶在开关轴的内空中心,用铁锤砸入。用12-14呆扳手转动开关轴,看是否转动,使其开关轴孔对准胶头出胶口。 1、胶头的安装: 将胶头放入胶缸座,放入滑动螺杆,把胶头盖放正,在紧螺杆时应对角紧,如紧螺丝偏位,会在胶头与胶缸接触处出现渗漏。 2、胶头与拉杆的安装: 胶头安装完毕后,用手锁住电磁阀,使打胶气缸处于工进位置,然后调整拉杆,使两杆端轴承与打胶头连接板、摆臂系统两孔距离一样。拧紧固定螺栓,松开电磁阀,使胶头处于关闭状态。 3、胶头的清洗: 首先把液压压力降为“0”,关闭液压胶缸进退打胶“进”。拆下胶头,把胶头放入汽油里浸泡,然后挖出里面的胶,用于1.5mm的铁丝疏通出胶孔,彻底清洗。 4、丁基胶打胶调整原则: 在调整打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胶头开关孔与胶头处于最大开启状态,胶头调整螺丝处于最大出胶量,然后逐步加大气压压力,一边调整压力一边进行打胶试验,先调整好其中一个胶头,以这个位基准,然后再调整另一胶头调整螺丝,直到合适为止。 注意: 打胶孔处于最大开启状态,所需压力也小,如有微杂物可顺利排出。压力降低,也可延长气液增压缸的使用寿命。 5、铝框打胶高低的调整: 首先拆下前中护板,胶缸底部连接处有四个螺丝,两边为锁紧螺丝,中间为上下调整螺丝。如铝框打胶台靠上,应把胶缸上升略调,逐步试验,直到合适为止,拧紧螺丝。相反则下调。 6、胶头间距的调整: 首先把胶缸选择开关打到退,压力降为“0”,关闭液压开关。把活动胶头上的四个固定螺丝松开,调节进给丝杆,直到合适为止。 九、气源处理器的调整 1、气源处理器是用过滤器、减压阀和油雾器组合而成。从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含有大量水分、油分和粉尘等杂物,处理器主要清楚这些杂质。 2、过滤器必须经常放水,排水时可按动水杯下方的排水阀即可。 3、减压阀设有自动锁装置旋钮,当要改变气动系统的压力时可提起旋钮,向“+”方向旋转,可提高系统压力。反之向“-”方向旋转,可降低系统压力,压下旋钮可锁定压力。 油雾器的油雾量是可调的,润滑油建议使用透明1号油(ISORG32)。 4、要经常保持各油气路的完好,不要把气管压破、挤扁,若发生气路堵塞,要清洗管路。 注:本产品如有改动,恕不另行通知!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丁基胶涂布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第二版)》
开&&&&&&本:16开页&&&&&&数:233页字&&&&&&数:I&&S&&B&&N:6售&&&&&&价:138.00元 品&&&&&&相:运&&&&&&费:卖家承担运费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5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此套资料包含:《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第二版)》正版图书58元+《最新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技术内部资料汇编》独家内部资料光盘80元+包邮费=138元&&&支持货到付款客服热线:010-(客服一线)010-(客服二线)&值班手机:(微信号)&QQ:全国大中型600多个城市可以货到付款!您收到时请将货款直接给送货人员,让您买的放心。图书内容介绍目录如下:(1)《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第二版)》正版图书本书以液压元件、基本回路与液压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主线,全面介绍液压元件和系统的使用、检测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技术,对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故障诊断步骤、方法作了介绍,同时阐述了液压油的特性、选用以及污染防治技术。本书力求贯彻少而精、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侧重了对工程技术人才在液压技术应用、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书中的许多实例是作者二十余年在科研、设计、制造、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经验总结。书中元件的图形符号、回路以及系统原理图全部采用了国家最新图形符号绘制。为了便于读者使用和查阅液压元件与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本书将其作为附录一一列之。&第1章&液压元件及传动系统概述&1&1.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1.1.1&液压元件在液压传动系统中的作用&1&1.1.2&液压元件的分类&1&1.1.3&液压元件的基本参数&2&1.2&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2&1.2.1&概述&2&1.2.2&基本符号、管路及连接&3&1.2.3&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4&1.2.4&泵、马达和缸&5&1.2.5&控制元件&6&1.2.6&辅助元件&7&1.3&液压系统的应用特点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9&1.3.1&液压系统的应用特点&9&1.3.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9&第2章&液压油的选用与污染防治&12&2.1&液压油的物理性质&12&2.1.1&液压油的密度&12&2.1.2&液压油的可压缩性&12&2.1.3&液压油的黏性&13&2.2&液压油的分类与选用&15&2.2.1&液压油的分类&15&2.2.2&常见的国产液压油&16&2.2.3&对液压油的要求&18&2.2.4&液压油的选择和使用&18&2.3&液压油的污染控制&20&2.3.1&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20&2.3.2&污染的原因&20&2.3.3&污染的测定&21&2.3.4&污染度的等级&21&2.3.5&液压油液品质的判断&23&2.3.6&液压油液的污染控制&23&2.4&液压油的使用与维护&24&2.4.1&液压油的存放&24&2.4.2&液压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5&2.4.3&液压油的使用与维护&25&第3章&液压元件使用与维修&27&3.1&液压泵使用与维修&27&3.1.1&液压泵使用与维护概述&27&3.1.2&柱塞泵常见故障及排除&28&3.1.3&齿轮泵常见故障及排除&32&3.1.4&叶片泵常见故障及排除&34&3.2&液压控制阀使用与维修&35&3.2.1&液压控制阀概述&35&3.2.2&方向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5&3.2.3&压力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42&3.2.4&流量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49&3.2.5&叠加阀常见故障及排除&52&3.2.6&插装阀常见故障及排除&53&3.2.7&伺服阀常见故障及排除&57&3.2.8&比例阀常见故障及排除&59&3.3&液压执行元件使用与维修&60&3.3.1&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60&3.3.2&液压缸常见故障及排除&63&3.4&液压辅助元件使用与维修&74&3.4.1&滤油器常见故障及排除&74&3.4.2&蓄能器常见故障及排除&76&3.4.3&油箱常见故障及排除&79&3.4.4&热交换器常见故障及排除&80&3.4.5&连接件常见故障及排除&83&3.4.6&密封装置常见故障及排除&85&第4章&液压基本回路及故障分析与排除&90&4.1&速度控制回路&90&4.1.1&调速回路&90&4.1.2&快速运动回路&96&4.1.3&速度换接回路&97&4.2&压力控制回路&98&4.2.1&调压回路&98&4.2.2&减压回路&99&4.2.3&卸荷回路&99&4.2.4&增压回路&101&4.2.5&平衡回路&103&4.3&方向控制回路&103&4.3.1&换向回路&103&4.3.2&锁紧回路&105&4.4&多缸动作回路&105&4.4.1&顺序动作回路&105&4.4.2&同步回路&106&4.4.3&多缸快慢速互不干涉回路&107&4.5&液压油源基本回路&108&4.5.1&开式油源回路&108&4.5.2&闭式油源回路&109&4.5.3&补油泵回路&109&4.5.4&节能液压源回路&110&4.6&基本回路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12&第5章&典型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实例&116&5.1&平板轮辋刨渣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116&5.1.1&液压系统工作原理&116&5.1.2&平板轮辋刨渣机调试过程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117&5.2&双立柱带锯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18&5.2.1&结构及作业流程&118&5.2.2&液压控制系统及工作原理&119&5.2.3&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21&5.2.4&双立柱带锯机液压系统的特点&121&5.3&丁基胶涂布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22&5.3.1&丁基胶涂布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原理&122&5.3.2&丁基胶涂布机液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23&5.3.3&丁基胶涂布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23&5.4&弯管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24&5.4.1&液压系统工作原理&124&5.4.2&故障分析与排除&126&5.4.3&液压弯管机的主要特点&126&5.5&立磨液压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27&5.5.1&立式磨机的工作原理&127&5.5.2&立磨液压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27&5.5.3&立磨液压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128&5.5.4&几点说明&129&5.6&剪绳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29&5.6.1&液压系统工作原理&129&5.6.2&剪绳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29&5.7&盘式热分散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31&5.7.1&工作原理&131&5.7.2&常见故障与排除&131&5.8&垃圾压缩中转站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33&5.8.1&垃圾压缩中转站实现的动作以及设计说明&134&5.8.2&调试过程中的常见故障与排除&134&5.9&机车防溜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36&5.9.1&系统工作原理&136&5.9.2&故障现象&136&5.9.3&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136&5.10&轮胎脱模机三缸比例同步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37&5.10.1&系统工作原理&137&5.10.2&系统故障原因与排除&139&5.10.3&系统特点&139&5.11&二通插装方坯剪切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140&5.11.1&剪切机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141&5.11.2&剪切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141&5.12&玻璃钢拉挤机液压比例系统的故障和分析&143&5.12.1&玻璃钢拉挤机液压比例系统的原理&143&5.12.2&玻璃钢拉挤机液压比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143&5.13&XLB平板硫化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144&5.13.1&XLB平板硫化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145&5.13.2&XLB平板硫化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145&5.13.3&XLB平板硫化机液压系统特点&147&5.14&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共性分析&147&第6章&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150&6.1&液压系统的安装&150&6.1.1&流体连接件的安装&150&6.1.2&液压元件的安装&153&6.2&液压系统的清洗&156&6.2.1&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标准&156&6.2.2&液压系统的实用清洗方法&157&6.2.3&液压系统的两次清洗&157&6.3&液压系统的调试&159&6.3.1&液压系统调试前的准备&159&6.3.2&液压系统的调试&160&6.3.3&液压系统的试压&161&6.4&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和保养&162&6.4.1&液压系统的日常检查&162&6.4.2&液压油的使用和维护&163&6.4.3&防止空气进入系统&163&6.4.4&防止油温过高&164&6.4.5&检修液压系统的注意事项&164&6.5&200t棉机液压系统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举例&165&6.5.1&200t液压棉花打包机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165&6.5.2&200t棉花打包机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保养&169&6.5.3&200t棉花打包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69&第7章&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173&7.1&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173&7.1.1&设计原因&173&7.1.2&制造原因&173&7.1.3&使用原因&174&7.1.4&液压油污染的原因&174&7.2&液压系统的故障特征与诊断步骤&175&7.2.1&液压系统的故障特征&175&7.2.2&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步骤&175&7.3&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177&7.3.1&直观检查法&177&7.3.2&对比替换法&178&7.3.3&逻辑分析法&179&7.3.4&仪器专项检测法&180&7.3.5&模糊逻辑诊断方法&181&7.3.6&智能诊断方法&181&7.3.7&基于灰色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181&7.4&150kN&电镦机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实例&182&7.4.1&设备简介&182&7.4.2&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现象&182&7.4.3&原因分析与故障排除&183&第8章&液压元件试验方法&185&8.1&液压泵试验方法&185&8.1.1&液压泵空载排量测试方法(GB/T)&185&8.1.2&试验装置及试验回路&186&8.1.3&试验项目和方法&188&8.2&齿轮泵试验方法(JB/T)&189&8.2.1&试验油液&189&8.2.2&试验装置及试验回路&189&8.2.3&试验测试点的位置&190&8.2.4&测量准确度和测量系统允许误差&190&8.2.5&稳态工况&190&8.2.6&试验项目和方法&190&8.3&叶片泵试验方法&192&8.3.1&试验油液&192&8.3.2&试验装置及试验回路&192&8.3.3&试验测试点的位置&192&8.3.4&测量准确度和测量系统允许误差&193&8.3.5&稳态工况&193&8.3.6&试验项目和方法&194&8.4&柱塞泵试验方法&194&8.4.1&试验油液&194&8.4.2&试验装置及试验回路&194&8.4.3&试验测试点的位置&195&8.4.4&测量准确度和测量系统允许误差&195&8.4.5&稳态工况&196&8.4.6&试验项目和方法&196&8.5&液压阀试验方法&198&8.5.1&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GB/T)&198&8.5.2&压力控制阀试验方法(GB/T)&202&8.5.3&方向控制阀试验方法电液伺服阀试验方法(GB/T)&205&8.6&液压缸试验方法(GB/T1)&211&8.6.1&试验相关术语&211&8.6.2&试验用油液&211&8.6.3&试验装置及试验回路&211&8.6.4&测量准确度&211&8.6.5&测量系统允许误差&211&8.6.6&稳态工况&212&8.6.7&试验项目和方法&213&8.7&超高压液压缸综合性能试验台&215&8.7.1&超高压液压缸综合试验台基本信息&215&8.7.2&试验回路及原理&215&8.7.3&试验项目和方法&217&8.7.4&系统特点&217&附录&218&参考文献&232光盘内容介绍目录如下:(2)《最新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技术内部资料汇编》正版光盘,独家资料第1章液压传动系统的选型 1.1适宜采用液压传动的场合&& 1.2不适宜采用液压传动的场合&&第2章液压缸设计 2.1液压缸选型原则&& 2.2液压缸参数计算&& 【问题1】液压缸最大负载力计算&& 【问题2】缸筒内径计算&& 【问题3】活塞杆外径计算&& 【问题4】液压缸油口大小计算&& 【问题5】液压缸缸筒长度计算&& 【问题6】缸筒形位公差的确定&& 【问题7】活塞参数计算&& 【问题8】液压缸校核&& 2.3液压缸结构设计&& 【问题1】缸体端部连接结构问题&& 【问题2】缸体材料选择&& 【问题3】缸体设计技术条件要求&& 【问题4】端盖设计&& 【问题5】活塞与活塞杆连接形成&& 【问题6】活塞材料选择&& 【问题7】活塞设计技术条件要求&& 【问题8】活塞杆结构设计&& 【问题9】液压缸排气&& 2.4液压缸安装形式&& 【问题1】轴线固定式安装技巧&& 【问题2】轴线摆动式安装技巧&& 【问题3】负载导向问题&& 【问题4】液压缸安装禁忌&& 2.5液压缸缓冲装置设计&& 【问题1】缓冲装置的适用性问题&& 【问题2】缓冲装置结构类型&& 【问题3】液压缸的缓冲计算&& 2.6液压缸工作介质要求&& 【问题1】环境温度要求&& 【问题2】黏度和过滤精度要求&& 2.7液压缸出厂检验问题&& 【问题1】检验用油要求&& 【问题2】检验项目要求&&第3章液压马达选用 3.1液压马达&& 【问题1】液压马达与液压泵通用性&& 【问题2】液压马达类型选择&& 【问题3】液压马达参数确定&& 3.2液压马达使用&& 【问题1】液压马达启动&& 【问题2】系统冲击&& 【问题3】液压马达转速限制&& 【问题4】液压马达连接&& 【问题5】多液压马达回路设计&& 【问题6】液压马达的泄漏&&第4章液压泵选用 4.1液压泵选用&& 【问题1】液压泵类型选择&& 【问题2】液压泵参数确定&& 【问题3】油温和黏度选用问题&& 4.2液压泵回路设计&& 【问题1】闭式系统设计&& 【问题2】液压泵回路设计禁忌&& 【问题3】自吸问题&& 【问题4】冷却问题&& 4.3液压泵安装&& 【问题1】液压泵安装&& 【问题2】吸油管连接&& 【问题3】泄油管连接&&第5章液压控制阀选用 5.1压力控制阀&& 【问题1】压力确定&& 【问题2】流量确定&& 【问题3】结构类型确定&& 5.2溢流阀&& 【问题1】溢流阀选用&& 【问题2】溢流阀回路设计&& 5.3减压阀&& 【问题1】减压阀应用场合限制&& 【问题2】减压阀超调&& 【问题3】减压阀流量确定&& 【问题4】减压阀安装&& 5.4顺序阀&& 【问题1】顺序阀选用&& 【问题2】顺序阀与溢流阀区别&& 【问题3】顺序阀职能符号与溢流阀和减压阀的区别&& 5.5压力继电器&& 【问题1】压力继电器选用&& 【问题2】灵敏度降低&& 【问题3】压力继电器回路设计&& 5.6方向控制阀&& 【问题1】方向控制阀中位机能选择问题&& 【问题2】手动与机动操纵方式&& 5.7电磁换向阀与电液换向阀&& 【问题1】使用场合&& 【问题2】电源使用问题&& 【问题3】电磁换向阀的安装&& 【问题4】电磁换向阀的使用&& 【问题5】电液换向阀先导控制油&& 5.8单向阀&& 【问题1】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 【问题2】单向阀开启压力问题&& 【问题3】单向阀安装&& 5.9流量控制阀&& 【问题1】节流阀口的结构形式&& 【问题2】节流阀流量调节问题&& 【问题3】调速阀流量调节问题&& 【问题4】流量控制阀连接问题&&第6章液压辅件设计及选用 6.1蓄能器&& 【问题1】蓄能器的有效容积计算&& 【问题2】蓄能器位置设计&& 【问题3】截止阀问题&& 【问题4】液位控制的问题&& 【问题5】蓄能器与液压泵间的连接问题&& 【问题6】蓄能器安装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7】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时的问题&& 【问题8】蓄能器充气问题&& 6.2滤油器&& 【问题1】滤油器的作用及性能&& 【问题2】滤油器通流能力确定&& 【问题3】过滤精度选择&& 【问题4】滤芯选择问题&& 【问题5】滤油器放置位置问题&& 【问题6】滤油器安装问题&& 6.3热交换器&& 【问题1】冷却器安装位置问题&& 【问题2】冷却器通流能力问题&& 【问题3】冷却面积确定问题&& 【问题4】传热面积计算&& 【问题5】冷却水管表面结露问题&& 【问题6】防止结垢问题&& 【问题7】冷却介质问题&& 【问题8】管式冷却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9】板式冷却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10】电磁水阀的使用电压应与系统控制电压一致&& 【问题11】加热器问题&& 6.4密封件使用&& 【问题1】一般密封件安装问题&& 【问题2】O形橡胶密封圈的使用场合&& 【问题3】O形圈的间隙挤出问题&& 【问题4】O形圈安装禁忌&& 【问题5】Y形密封圈的使用&& 【问题6】V形及组合唇形密封圈的使用&& 【问题7】其他唇形密封圈&& 【问题8】油封设计问题&& 【问题9】密封胶涂胶过程注意问题&& 【问题10】其他密封件使用问题&& 【问题11】液压缸密封间隙设计实例&& 【问题12】液压缸密封沟槽尺寸设计实例&& 6.5油管及管接头&& 【问题1】油管材质选择&& 【问题2】油管内径确定问题&& 【问题3】油管壁厚计算问题&& 【问题4】管接头选择问题&& 【问题5】布管问题&&第7章液压回路设计 7.1压力控制回路设计&& 7.1.1调压回路&& 【问题1】调压方式选择&& 【问题2】压力参数调节&& 【问题3】二级调压回路中的问题&& 【问题4】压力阀之间干扰问题&& 【问题5】溢流阀控制油路的泄漏问题&& 【问题6】液压泵的出口封闭问题&& 7.1.2减压回路&& 【问题1】减压回路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2】减压回路元件设置问题&& 【问题3】减压回路工作压力不稳定问题&& 7.1.3卸荷回路&& 【问题1】卸荷方式选择&& 【问题2】卸荷阀的选择&& 【问题3】卸荷回路设计&& 【问题4】卸荷回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7.1.4顺序动作回路&& 【问题1】顺序回路的实现方式&& 【问题2】顺序动作不正常&& 【问题3】压力调定值不匹配问题&& 【问题4】速度和顺序同时控制问题&& 【问题5】变载回路设计问题&& 7.1.5平衡回路&& 【问题1】平衡方式问题&& 【问题2】平衡回路冲击和干涉问题&& 【问题3】油缸下行过程中发生振动&& 【问题4】采用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问题&& 7.1.6保压与泄压回路&& 【问题1】保压方式问题&& 【问题2】不保压问题&& 【问题3】保压回路中出现冲击、振动和噪声&& 【问题4】泄压方式&& 【问题5】泄压回路设计中的“炮鸣现象”&& 7.2方向控制回路设计&& 7.2.1换向回路&& 【问题1】换向方式的选择问题&& 【问题2】换向回路中控制阀的选择&& 【问题3】滑阀没有完全回位问题&& 【问题4】换向阀选用不当引起的问题&& 【问题5】换向引起的液压冲击问题&& 【问题6】换向阀换向滞后问题&& 7.2.2锁紧回路&& 【问题1】锁紧方式选择&& 【问题2】锁紧回路换向阀中位机能不当&& 【问题3】双液压锁问题&& 【问题4】液控单向阀泄压方式不当问题&& 【问题5】锁紧回路泄漏问题&& 【问题6】液压缸下行油路压力过低问题&& 7.2.3液控回路&& 【问题1】液动阀选择&& 【问题2】控制油路无压力问题&& 7.3速度控制回路设计&& 7.3.1节流调速回路&& 【问题1】节流调速回路节流方式选择问题&& 【问题2】节流阀调速不稳定问题&& 【问题3】局部调整对全局的影响&& 【问题4】节流阀前后压差问题&& 【问题5】调速阀调速出现前冲现象&& 【问题6】调速阀前后压差问题&& 【问题7】调速回路中控制阀出现的问题&& 7.3.2容积调速回路&& 【问题1】双向变量泵调速换向问题&& 【问题2】大惯量频繁启动系统的节能问题&& 【问题3】大功率液压系统的调速问题&& 【问题4】容积调速回路溢流阀设置问题&& 【问题5】恒力矩驱动回路应用场合&& 【问题6】恒功率驱动回路应用场合&& 【问题7】液压马达超速运动问题&& 【问题8】液压马达不能迅速停住的问题&& 【问题9】液压马达的气穴问题&& 7.3.3快速运动和速度换接回路&& 【问题1】快速运动回路选择&& 【问题2】快进和工进换接回路的选择&& 【问题3】快进和工进运动的速度换接回路的噪声问题&& 【问题4】两种工进换接回路的选择&& 7.3.4多缸同步回路&& 【问题1】同步问题&& 【问题2】容积控制式同步回路的问题&& 【问题3】流量控制式同步回路问题&& 【问题4】伺服控制式同步回路问题&&第8章液压系统设计与计算 8.1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 【问题1】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问题2】系统负载分析和负载图的编制&& 【问题3】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问题4】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问题5】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问题6】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问题7】绘制液压系统工作图、编制技术文件&& 8.2机床液压系统设计应用实例&& 【问题1】负载分析&& 【问题2】确定液压缸的参数&& 【问题3】拟订液压系统方案&& 【问题4】选择液压元件&& 【问题5】机床液压系统主要性能的验算&& 8.3液压泵站的设计&& 【问题1】液压泵站整体结构问题&& 【问题2】液压泵与油箱安装问题&& 【问题3】油箱类型选择问题&& 【问题4】油箱容量的确定问题&& 【问题5】油箱结构设计问题&& 【问题6】油箱的内壁问题&& 【问题7】油箱中油管的设置问题&& 【问题8】液压泵站调压问题&& 【问题9】液压泵站注油禁忌&& 8.4液压集成回路的设计&& 【问题1】液压集成块尺寸标注问题&& 【问题2】材料选择问题&& 【问题3】集成块各部位表面粗糙度要求&& 【问题4】集成块孔加工问题&& 【问题5】组合铣床的液压集成回路设计问题&& 【问题6】通用集成块系列&& 8.5液压板式集成回路设计&& 【问题1】板式集成类型&& 【问题2】整体式油路板设计&& 8.6叠加阀式集成回路设计&& 【问题1】叠加阀绘制问题&& 【问题2】基块(底板块)的选用与设计&& 【问题3】叠加阀使用问题&& 8.7插入式集成回路设计&& 【问题1】回路等效转换问题&& 【问题2】插装阀使用问题实例&& 8.8液压系统设计&& 【问题1】系统中液压元件及辅件选择问题&& 【问题2】系统中液压元件及辅件设置问题&& 【问题3】系统中液压回路构成问题&& 【问题4】系统中液压管路配置问题&& 8.9液压系统图的阅读技巧&& 【问题1】液压系统原理图阅读步骤&& 【问题2】了解系统&& 【问题3】粗略分析&& 【问题4】整理和简化油路&& 【问题5】将系统分解成子系统&& 【问题6】分析子系统&& 【问题7】确定子系统的连接关系&& 【问题8】总结系统特点第1章&&基础知识&&1.1&&了解液压传动&&&&1.1.1&&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1.1.2&&液压传动的功用和特点&&&&1.1.3&&液压系统的组成&&&&1.1.4&&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1.1.5&&液压系统原理图&&&&1.1.6&&液压油&&1.2&&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修&&&&1.2.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1.2.2&&液压系统的换油工艺&&&&1.2.3&&液压系统的维修&&&&1.2.4&&液压系统维修与检测工具&&&&1.2.5&&液压系统的安装、清洗和试压运转&&1.3&&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基础&&&&1.3.1&&常用液压故障诊断方法&&&&1.3.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第2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2.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功用及原理&&&&2.1.1&&液压泵&&&&2.1.2&&液压马达&&2.2&&齿轮泵和齿轮马达&&&&2.2.1&&工作原理&&&&2.2.2&&结构与拆装&&&&2.2.3&&故障诊断&&&&2.2.4&&维修方法&&2.3&&柱塞泵和柱塞马达&&&&2.3.1&&工作原理&&&&2.3.2&&结构与拆装&&&&2.3.3&&故障诊断&&&&2.3.4&&维修方法第3章&&液压缸&&3.1&&液压缸的功用及原理&&&&3.1.1&&液压缸的功用&&&&3.1.2&&液压缸的原理&&3.2&&液压缸的构造与拆装&&&&3.2.1&&液压缸的典型结构&&&&3.2.2&&液压缸的拆装&&3.3&&液压缸的故障诊断与维修&&&&3.3.1&&故障诊断&&&&3.3.2&&维修方法第4章&&液压阀&&4.1&&液压阀的类型及原理&&&&4.1.1&&方向控制阀&&&&4.1.2&&压力控制阀&&&&4.1.3&&几种专用阀&&4.2&&液压阀的结构与拆装&&&&4.2.1&&常见液压阀的结构拆解&&&&4.2.2&&液压阀拆装的要求&&4.3&&液压阀故障诊断与维修&&&&4.3.1&&故障诊断&&&&4.3.2&&维修方法第5章&&辅助元件&&5.1&&常用辅助元件的功能与结构&&&&5.1.1&&管路和管接头&&&&5.1.2&&油箱&&&&5.1.3&&滤油器&&&&5.1.4&&密封装置&&&&5.1.5&&蓄能器&&&&5.1.6&&冷却器&&&&5.1.7&&常用仪表&&5.2&&辅助元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第6章&&挖掘机液压系统&&6.1&&挖掘机概述&&&&6.1.1&&挖掘机的功用及类型&&&&6.1.2&&液压挖掘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1.3&&液压挖掘机的结构&&&&6.1.4&&液压挖掘机的工作原理&&6.2&&三一挖掘机液压系统&&&&6.2.1&&液压泵的变量控制&&&&6.2.2&&行走控制&&&&6.2.3&&动臂控制&&&&6.2.4&&斗杆控制&&&&6.2.5&&回转控制&&&&6.2.6&&液压系统主要配置&&6.3&&柳工挖掘机液压系统&&&&6.3.1&&变量泵控制部分&&&&6.3.2&&先导控制部分&&&&6.3.3&&行走马达与回转马达油路&&&&6.3.4&&多路阀部分&&6.4&&WY100型履带式挖掘机液压系统&&6.5&&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6.5.1&&液压系统故障类型及判断顺序&&&&6.5.2&&液压系统故障初步诊断&&&&6.5.3&&液压挖掘机的常见故障&&&&6.5.4&&液压故障的判断、排除原则第7章&&轮胎式装载机液压系统&&7.1&&装载机的功用、组成及原理&&&&7.1.1&&装载机的功用及类型&&&&7.1.2&&装载机的主要技术参数&&&&7.1.3&&轮胎式装载机的总体结构&&7.2&&轮胎式装载机底盘液压系统&&&&7.2.1&&装载机底盘的传动方式&&&&7.2.2&&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7.2.3&&泵.马达行走驱动系统&&&&7.2.4&&转向液压系统&&&&7.2.5&&制动液压系统&&&&7.2.6&&底盘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7.3&&工作装置液压系统&&&&7.3.1&&手动型工作装置液压系统&&&&7.3.2&&先导型工作装置液压系统&&&&7.3.3&&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主要元件构造与原理&&7.4&&装载机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7.4.1&&装载机液压油的更换&&&&7.4.2&&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检查和调整&&&&7.4.3&&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7.4.4&&液压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拆解和维修第8章&&推土机液压系统&&8.1&&推土机的功用、组成及原理&&&&8.1.1&&推土机的功用及类型&&&&8.1.2&&履带式推土机的结构&&8.2&&推土机液压系统&&&&8.2.1&&底盘液压系统&&&&8.2.2&&工作装置液压系统&&8.3&&推土机故障诊断与排除&&&&8.3.1&&推土板升不起或上升力弱&&&&8.3.2&&松土器升降不起或上升力弱&&&&8.3.3&&推土板垂直倾斜动作无力&&&&8.3.4&&推土板自由下落&&&&8.3.5&&操作杆沉重&&&&8.3.6&&液力变矩器无力&&&&8.3.7&&动力换挡失灵&&&&8.3.8&&液力变矩器油温过高&&&&8.3.9&&转向不灵活第9章&&叉车液压系统&&9.1&&叉车概述&&&&9.1.1&&叉车的类型&&&&9.1.2&&叉车的编号规则&&&&9.1.3&&叉车的技术参数&&&&9.1.4&&叉车的基本结构&&9.2&&CPC30型内燃叉车液压系统&&&&9.2.1&&液压系统结构与原理&&&&9.2.2&&系统特点&&9.3&&大连CPCD50型叉车液压系统&&&&9.3.1&&行走机构液压系统&&&&9.3.2&&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9.3.3&&叉车的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措施&&9.4&&其他叉车液压系统&&&&9.4.1&&CPC20型杭州(或合力)内燃叉车液压系统&&&&9.4.2&&OYC.3&&型越野叉车液压系统&&&&9.4.3&&CCC3型侧面内燃叉车液压系统&&9.5&&叉车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9.5.1&&日常维护&&&&9.5.2&&故障诊断与排除第10章&&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10.1&&汽车起重机概述&&&&10.1.1&&汽车起重机的组成及特点&&&&10.1.2&&汽车起重机的编号规则&&&&10.1.3&&汽车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0.1.4&&汽车起重机的工作装置&&&&10.2&&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原理&&&&10.2.1&&北起QY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10.2.2&&浦沅16t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10.2.3&&徐工QY16C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10.3&&起重机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10.3.1&&日常维护&&&&10.3.2&&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及其排除方法附录&&常用液压图形符号第1章 绪论 1.1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1.1.1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1.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1.3 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1.2 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1.3 液压传动的特点 1.4 液压传动的应用第2章 液压元件的选择 2.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2.1.1 液压泵 马达的分类  2.1.2 主要参数及计算  2.1.3 液压泵 马达的结构特点及特性  2.1.4 齿轮泵和齿轮马达  2.1.5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2.1.6 柱塞泵和柱塞马达  2.1.7 螺杆泵 2.2 液压缸  2.2.1 液压缸的分类和特点  2.2.2 液压缸的结构  2.2.3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2.2.4 液压缸的校核 2.3 液压控制元件  2.3.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  2.3.2 液压控制阀的性能参数  2.3.3 方向控制阀  2.3.4 压力控制阀  2.3.5 流量控制阀  2.3.6 比例阀、二通插装阀和数字阀 2.4 液压辅助元件  2.4.1 液压蓄能器  2.4.2 滤油器  2.4.3 油箱  2.4.4 管件第3章 液压系统基本功能回路 3.1 压力控制回路 3.2 速度控制回路  3.2.1 节流调速回路  3.2.2 调速阀式节流调速回路  3.2.3 容积式调整回路  3.2.4 容积节流式调速回路 3.3 方向控制回路  3.3.1 换向回路  3.3.2 制动回路  3.3.3 锁紧回路和往复直线运动换向回路 3.4 多执行元件动作回路  3.4.1 顺序运动回路  3.4.2 同步运动回路  3.4.3 运动互不干扰回路 ……第4章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及步骤第5章 钢筋切断机液压系统设计第6章 抓取机械手液压系统设计第7章 全自动钢管打捆机液压系统设计第8章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设计第9章 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设计第10章 液压泵站设计与使用第11章 卷取机卷筒液压系统设计第12章 四轴卧式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第13章 小型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第14章 250g塑料注射成型机液压系统设计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138.00元138.00元105.00元70.00元70.00元49.00元55.00元100.00元100.00元100.00元100.00元10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基胶涂布机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