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简答题考试中简答题错字扣分吗

2015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字版-WORD版下载)
14:37:00 | 点击2292次 |
文章正文: 2015年高中学业水平历史试题及答案(文字版-WORD版下载) 【word文字试卷下载】《2015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地址: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广东省2015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5.6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皇帝制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的是  A.妇女 B.奴隶 C.成年男子 D.外邦人  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俾斯麦 B.华盛顿 C.查理一世 D.沃(尔)波尔  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共产党宣言》 C.《四月提纲》 D.《权利法案》  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  A. B. C. D.  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它开始于  A.1956年 B.1966年 C.1976年 D.1978年  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  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  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倡导建立合作组织  14.古代中国享誉世界的业是  A.丝织业 B.造纸业 C.制瓷业 D.冶铁业  15.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A.汽车时代 B.网络时代 C.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  1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  20.“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21.20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最高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实行  A.人民公社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 D.土地私有制  23.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A. B.浦东 C. D.  24.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78年12月 B.1986年9月 C.1991年11月 D.2001年12月  25.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26.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是  A.装 B.列宁装 C.长袍 D.马褂  27.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王阳明(守仁) C.朱熹 D.董仲舒  28.唐朝怀素的主要成就是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29.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  A.赋 B.小说 C.散曲 D.词  30.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塔)戈拉 D.梭伦  31.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崇尚古典文化 B.倡导理性  C.主张政治革命 D.批判教会腐败  32.近代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孙中山 B.林则徐 C.严复 D.胡适  33.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4.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  A.上帝创世说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理论 D.自由放任说  35.提出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的物理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普朗克 D.伽利略  36.下列有关《人间喜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是雨果 B.具有现代主义的风格  C.描绘的是18世纪美国的社会生活 D.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37.“默片时代”最为著名的喜剧大师是  A.猫王 B.卢米埃尔兄弟 C.卓别林 D.莎士比亚  38.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 B.“神舟” C.“嫦娥” D.“银河”  39.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  A.扶助农工 B.平均地权 C.推翻满清统治 D.反对帝国主义  40.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42.中国传统四合院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3.“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4.恩格斯曾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 C.光荣革命 D.十月革命  45.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巴黎和约》  46.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  A.1919年5月 B.1927年4月 C.1937年7月 D.1945年5月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8.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实力衰落 B.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  49.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农战结合 B.对外开放 C.重商 D.海禁  50.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5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52.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他们对“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极为不满,成立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到“敌视”的原因是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违背了工人的利益  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53.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54.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5.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以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在此影响下,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A.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趋势 B.瓦解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破坏了经济全球化的局面 D.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5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57.“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58.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59.“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这是对某幅画的评论。由此可知,该画的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60.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  A.“一边倒”政策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C.“双百”方针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列宁曾在《真理报》上说:“四万万落后的亚洲人得到自由了,对于政治生活已经有觉悟了。此事对于文明的欧洲是不发生关系的,甚至法国至今还未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欧洲这种冷淡的态度,用甚么可以去解释呢!原来在西方各处都受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之统治,这资产阶级四分之三已经腐朽。”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了辛亥革命 B.批判了帝国主义  C.宣扬了俄国二月革命 D.赞颂了法国大革命  6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有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中美关系解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3.“西欧人采用了多种‘疫苗’来抵御共产主义,如社团集体谈判、经济计划、凯恩斯主义需求与福利国家等,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则又为其添加了一种新的‘疫苗’:跨境经济一体化。”由此可知,这段话的作者  A.认识到冷战对西欧的影响 B.担心冷战阻碍经济全球化  C.认为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 D.主张加强西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  64.下列概念中,可以概括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历史特征的有  A.理性时代 B.专制社会 C.农耕时代 D.科举社会  65.1898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于优奖。”清政府在这一谕令中  A.提倡发展工商业 B.主张向西方学习  C.主张重农抑商 D.否定洋务运动  66.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危机发生后各国陆续调整了经济政策  B.危机迫使各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危机爆发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彻底失败  D.危机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  67.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该计划  A.以重工业为主要建设内容 B.实施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处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 D.导致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68.《明史?儒林传序》认为明代“科举盛而儒术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程朱理学受到批评  C.科举考试忽视儒学 D.科举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  69.“在文艺复兴初期,人们有一种感觉,认为一切都是古人说得对,以至于真正的问题就是应该对古代膜拜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  B.这里的“古人”指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人  C.作者认为应该膜拜古人而不是上帝  D.作者认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们盲目崇古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论有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C A B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C D A B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D A A B D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B A D C A B D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A D A C A B C D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D C A B D B C D B C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B CD AC BC AB AD AC BD AD CD 【word文字试卷下载】《2015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地址:/zixun/43541.htm2015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字版-WORD版下载)欢迎您发表评论,谢谢。
资讯来源:
【相关教育考试资讯】1. 图2. 3. 4. 5. 6. 图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16. 17. 18. 19. 20.网页游戏人才_南宁兼职
网页游戏人才_南宁兼职
南宁兼职网,南宁大学生,年轻人的兼职信息网,南宁网页游戏人才招聘网
网页游戏人才,南宁兼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习题详情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堂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小题1】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4分)答:&&&&【小题2】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小题3】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理解。(6分)答:&&&&&&&&朝廷准备殿试。(2)苏轼名列前茅。(3)苏轼杜撰论据。(4)苏轼受到推崇。(一个要点得1分。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堂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中主要是写苏轼,这是主旨。再谈到其他人物,自然就成了陪衬,特别是其他人物也是围绕着核心人物选材。这种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探究题目,需要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又要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或社会认识。同时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四个段落表示四个部分,分别归纳概括文段要点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堂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堂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小题1】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4分)答:____【小题2】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____【小题3】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理解。(6分)答: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应 试林语堂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小题1】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4分)答:____【小题2】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____【小题3】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理解。(6分)答:____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简答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