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江铁军精神神昭示我们要牢记服务人民

弘扬革命传统 传承铁军精神
& &&阅读:182 次
&&& 缅怀先烈爱国魂,薪火相传再接力。16日至17日,由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武夷学院、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南平市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暨新四军赤石暴动胜利75周年活动在武夷山市举办。
&&& 16日上午,各界代表100余人来到赤石暴动烈士陵园,向73位长眠在此的烈士们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敬意。下午,在武夷学院分别举办了纪念新四军赤石暴动75周年座谈会和纪念新四军赤石暴动报告会。与会的专家学者、赤石暴动牺牲烈士后代代表、新四军老战士代表等分别从赤石暴动的历史、新四军精神及其意义等方面发言,他们表示,南平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福建最早开展武装斗争、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新四军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被誉为“红旗不倒”的地方。新四军赤石暴动所昭示的伟大精神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其内涵,展现影响力,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云刚为武夷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捍卫抗战历史记忆——纪念抗战全面爆发和新四军成立80周年》的报告。
&&& 17日,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座谈会暨重走抗战路启动仪式在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举行。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刘书闽生动地讲述了新四军的战斗史,他说,纪念不仅仅是为了追思,更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
&&&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上海、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新四军研究会相关负责人,南平市领导张国旺、马必钢,武夷学院院长吴承祯参加活动。(徐陆锋 李茜 罗光耀)感谢您的浏览! - 新华网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本页面5秒之后将带您回到新华网首页。
您还可以:铁军精神征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铁军精神征文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新四军铁军精神由来,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意义,对中国梦建设的意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铁军精神的力量
以滨湖新区为代表的新城区建设“一天一个样”,这一变化持续...
上窑山重重迭迭
林荫道弯弯曲曲
竹林小鸟叽叽喳喳
小桥流水叮叮当当
以上四句朴实无华的写真,颂的是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单星同志告诉我,这是周克玉上将和张宝康少将、蔡宜乔少将,考察纪念林和景区时,大家边走边看,有感而发,你一句,我一句,随口吟咏的。我听罢顿时击掌:&咏的好,咏的好!& 新四军纪念林,建在淮南市上窑山山麓,这是一处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03年开园至今,不觉已逾七个年头。七年多来,纪念林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环境不断优化,其影响力、吸引力越来越大。今年六月,我公差到淮南,宋长汉、单星同志邀我去看看。我欣然前往,再度徜徉其中,品味欣赏,接受心灵的洗礼。好一座纪念林,好一处植物园,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清风徐来,弱枝摇曳。那情景,仿佛让我从喧闹的都市,一下子进到另一个世界,心潮澎湃,留连忘返。畅游归来,我好生感慨。我向同行的市委党史研究室老主任秦中明、现任主任张兰荣讨教:到底是铁军精神塑造了新四军纪念林,还是新四军纪念林激活了半个多世纪前凝成的铁军精神?他们笑着对我说,老主任,这个问题,还是您自己回答吧!于是,我尝试着做了一篇如下的答卷。
一、&&是铁军精神塑造了恢弘的新四军纪念林
新四军纪念林,是宣传新四军、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天辟地的新事物。早在2002年10月,淮南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暨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名发出倡议:兴建一处新四军纪念林,藉以纪念新四军建军65周年,弘扬铁军精神,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同时,也为绿化淮南、创建园林城市做点贡献。至于建林所需资金,倡议提出自筹解决,尽量不给市财政增加负担。他们很坦诚、很有信心地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
倡议提出后,很快得到新四军老战士们的积极响应,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和赞扬。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当即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手,联络全市离退休老干部,筹集资金,在上窑林场森林公园大门附近这片新四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选择了一处荒山乱石岗,雅号&花果山&,着手建林。
为筹建新四军纪念林,单星等一批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和市党政军领导带头捐款。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全市上上下下,各行各业,彼此呼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争先恐后。8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原老市长段金波,自己行动不便,派女儿来捐款。86岁离休老干部吴祯祥同志,拄着拐杖,到几里外的淮南矿业集团新四军研究会捐款。刘兆福、苏长运两位新四军老战士病危住院,得知兴建新四军纪念林时,心里十分高兴,硬是让家人来捐款,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许许多多新四军老战士的赤诚之心,教育、感动了很多人!在中小学生的捐款中,仅硬币就达数公斤。单星同志曾经很动情地对我说,为建这座纪念林,全市有一百多个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千余名老红军、新四军老领导、老战士,不知其数的离退休老同志,机关干部、职工,个体经营者,数万名中小学生捐款捐物,参与建林。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慷慨解囊,投资建林。真是&聚沙成塔&啊!经过八个月的打造,一座占地65亩的新四军纪念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诞生了。纪念林蔚为大观,林内栽植的观赏树木,有银杏、松柏、广玉兰、香樟、红枫等。碑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题词,叶挺、陈毅等领导人的诗词等。纪念林建成,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声誉鹊起,不径而走。
在新四军纪念林的启迪带动下,全市又有近30个单位由捐款建林进而直接参与荒山秃岭的改造,植树造林,绿化荒坡。他们在纪念林四周和附近,先后建成了绿化区、绿化点。其中,有夕阳林DD桂园,这是全市离退休老同志的绿化区;学子林DD学生第二课堂,这是市教育界的绿化区;淮化苑DD是淮化集团的绿化区;记者林,是市新闻界的绿化区。还有组织人事部门的绿化区。这些绿化区,绿化点,虽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但都聚焦新四军纪念林,以林为中心,如百鸟朝凤,绿叶护花,众星捧月。转眼间,昔日的荒芜地,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林。您若站在上窑山顶,放眼四周,纪念林景区全景,尽收眼底;放眼远眺,碧波荡漾的高塘湖,滔滔东去的千里淮河,美不胜收。
多情如我,如果把新四军纪念林比作一部经典乐章的序曲,那么,把单一的纪念林,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林区,则是以和声为主的第二部乐章。第三部曲是什么呢?是在纪念林区的基础上精心拓展,把花木林区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景区。
纪念林区的建设,又很快引起连锁反应。市财政局争取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开发了沉睡多年的500亩竹园,鹅卵石铺路,羊肠小道,曲径通幽,流水潺潺,供游人游览,此处大有古人笔下那&隔篁竹,闻水声&的天然意境。还修建了一泓清水的翠竹池和思源茶馆。思源茶馆别出心裁,按照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和八块抗日根据地命名,设立11个厅:淮南厅,淮北厅,皖江厅,鄂豫皖厅,苏北厅,苏中厅,苏南厅,浙东厅,云岭厅,盐城厅,黄花塘厅。每个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所在的根据地创建情况和军部驻地情况。游人至此,品茗小憩,饮水思源,定能感受到新四军的存在,学到新四军的历史知识。市规划局、外事办公室、商务局联手,由思源茶馆向西,兴建了数千棵多品种的梅园。园内有古栏深井、甘泉亭、三友亭,以及古今名人咏梅石刻。市级几大班子和市农委,又紧临梅园,兴建了义务植树绿化区,使新四军纪念林景区向纵深延伸,相得益彰。几乎与此同时,修建了柳池、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以及新四军前身DD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兵器广场和&双拥园&。&双拥园&又与盆景园相邻为伴。这样,就使纪念林的红色景区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如孔雀开屏。
为了使新四军纪念林景区日趋完美,上窑林场的职工们,自力更生,改造西大洼棚户区,把一个杂乱无序的棚子区,建成了一个依山临水、崭新的小康型住宅楼区。楼区的中心,有一个静静的荷花池,池水深深,清澈见底。此地距离思源茶馆有1公里之遥,两地有一条柏油车道相连,故而名曰&思源新村&。宋长汉、单星同志带我去看时,很多职工都已入住,一户两层,两百多个平方,宽敞明亮,门前,种花种草,以红砖斜边。据说,一户也只拿出十六、七万元。如此的好事,城里人是享受不到的。交谈中,一位退休的老职工笑嘻嘻地对我说,他打算过些日子,把家里的楼房建成&农家乐&,为来新四军纪念林景区游玩的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呢!我说,好!好!我下次来,就到贵府就餐罗。主人十分高兴地说:欢迎!你可一定要来哟!
斗转星移。经过七年多的精心布局,精心建设,乱石狼藉的&花果山&变了样,荒山秃岭换新颜。以新四军纪念林为主体的红色教育区,包括纪念林、纪念树、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陈列馆、兵器广场五个部分,已经形成。这个红色教育区,东西长3.1公里,有两千多亩绿化面积,有树,有碑,有桥,有水榭楼台,浑然一体。它像一串荧光闪亮的珍珠,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正是新四军纪念林这根红线。在市林业部门的辛勤劳动和精心呵护下,景区内大批固定设施和景区环境,长年保持井然有序。整个景区,鲜活,鲜亮,生机盎然,宛若青春期的少女,以其抚媚多情的容姿,清纯典雅的气质,俏立于淮南市的东大门,顾盼南来北往的嘉宾,微笑着,频频摇动玉臂。我感慨地对宋长汉、单星同志说,你们精心策划的新四军纪念林,已经成为淮南市的一处新的闪光点,一个迎宾的窗口,一张不可多得的城市名片。你们真是了不起!我真的好佩服!二位告诉我,新四军纪念林的景区建设,没有结束,还在拓展中,还要巩固、完善和提高;下一步,还将建一座较高档次的迎宾馆,取了个名字,叫&思源书院&吧,等建好了,请你来住上两天哟。说得我心里好痒痒的。从他们的描述和闪烁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心中构建的,那幅更加绚丽的蓝图,也仿佛让我读出了他们对纪念林景区的明天,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期待。新四军纪念林及其景区,早已植根于他们的心中,也早已植根于淮南全市人民的心中!我敢说,淮南全市人民无不为有这样一处红色基地而自豪。
由单一的纪念林而众星拱卫的林区,由郁郁葱葱的林区而众口铄金的景区,这就是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创建、发展、前进的轨迹。纪念林创建成功的经验,再次启迪人们,一种革命精神,会产生无形的感召力、巨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这种精神,就是铁军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那永远的铁军精神,塑造了这个无中生有、极富时代气息的新四军纪念林,而这座纪念林又以其巧夺天工,红妆素裹,装点着能源大都DD淮南市。
二、是铁军精神赋予纪念林丰富的文化内涵
新四军纪念林发展之快,由单一的纪念林而发展为红色旅游景区,这已令我感叹不已。然而,更让我怦然心动的,是纪念林及景区内那精湛的可圈可点的文化内涵。
在这块让人赏心悦目的热土地上,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她展示了以弘扬铁军精神为主题和反映新四军战斗足迹的碑林文化。新四军刚组建时,才1万多人,至抗战胜利时,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1万多人。这支铁军,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永载史册的重大贡献。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就盛赞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经过8年血与火的锤炼,新四军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光荣传统。这就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解放、为革命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绝对服从党指挥的自觉精神;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有我无敌、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限忠于人民、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独立自主、大胆放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创业精神;坚强的革命信念、热爱真理、崇尚科学、自觉为共产主义而永远奋斗的精神。& 为了弘扬铁军精神,纪念林采取碑林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成功的打造,实现了以林为体、以碑为魂的有机组合。在纪念林的至高处,建有四百平方米的平台,中央耸立着造林打穴时挖掘出来的近20吨重的巨石,正面镌刻着&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九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在这块主碑的背面铭刻着新四军简介。在北上大道的一侧,矗立着一块大碑,上面刻着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彭冲所概括的新四军精神。在林中道路的两侧和中央平台的四周,总共设置了50多块石碑。其中有毛泽东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词,有刘少奇的&浩气长存&的题词,有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有叶挺将军&抗战到底&的题词和诗篇《囚歌》,有项英&为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到底&的题词,有陈毅的诗篇《青松》,有&新四军军歌&、&新四军颂&。在台阶两侧的碑廊,有序排列着26块碑刻,用简洁的文字,记载着新四军成立后经历的重要战役、重大事件,诸如蒋家河口战斗、繁昌保卫战、半塔自卫反击战、黄桥战役、云岭保卫战、银屏山战斗、淮北反&扫荡&作战、苏北反&扫荡&战斗、塘马战斗、侏儒山战役、淮南津浦路西反&扫荡&战斗、高邮战役、二次进军淮上、常家坟战斗等等。这些碑文,反映的正是新四军那厚重的历史、辉煌的战绩,颂扬的正是新四军那宝贵的革命精神、光荣的革命传统。碑林文化,具有知识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运用这个鲜活的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切身感受到的载体,宣传新四军,宣传新四军精神,事实告诉我们,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宣传教育的效果。
她展示了以花卉林木为载体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文化。在纪念林景区,有竹园,有梅园,有盆景园。整个景区,有上百种树木、花卉有规则地分布其间,当中有银杏,有松柏、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红枫,还有红杏、桂花和腊梅。其中以银杏的数目为最。在林木花卉中间,加之以碑为魂的奇石文化,以池塘为依托的水文化,各类风格并存的建筑文化,小桥溪水、竹影婆娑的竹文化,从而构成了一幅精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谐趣互增的生态文化园。这种生态文化,正是今天的我们,特感兴趣的一种文化载体;无疑也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现象。
她展示了丰厚的激励人生的名人名言文化。在新四军纪念林景区内,有数十块镌刻着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碑刻,如&八荣八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浩气长存&、&居安思危&等等。这些名人名言,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昭示历史,昭示真理,引领人们向上、奋进,激励人们陶冶情操。记住一句名言、警句,往往能让人受用一辈子,也或许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就是名言文化的感召力和精神推动力。在教育界绿化区,矗立着一尊陶行知先生塑像。陶行知是革命战争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的教育思想当年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普遍的实践。以他的朴实纯真的、大众化、平民化的教育思想创办起来的各类学校,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名言名句,激励着多少人,鼓舞着多少人,它不仅为人们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学习动力和知识源泉,更让人们明白了做事做人的道理。可以说,纪念林在推崇名人名言文化上,独具匠心,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让观者在移步赏景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受到激励。
新四军纪念林,实际上成了人民大众感知感悟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谁都能晓得什么是新四军,什么是铁军精神;谁都能得到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因为,这个精神家园的主题,就是铁军精神。这个精神家园,属于淮南市,属于安徽省,也是属于全国的。
三、&&&是铁军精神鼓舞着纪念林的策划建设者
新四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积累起来的一种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哺育了几代人。新四军纪念林,就是在铁军精神的推动下建成的。纪念林的筹划、建设,靠的是人,是一批有志于弘扬铁军精神的人。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一支肩负建林工作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三根顶梁柱:一是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以宋长汉同志为首的筹建小组,负责谋划、规划、筹款;二是市委党史研究室。现任主任张兰荣,老主任秦中明,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在建林初期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了精心打造纪念林这座以史育人的平台,
几乎是全力以赴,非但参与谋划、规划、筹款,还负责新四军史料的征集、整理和文字稿的撰写;三是市林业局及其上窑林场。他们负责树木、花卉的栽培和管护,并负责全方位的服务。这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精心谋划,精心施工,精心管护。他们怀着对新四军、对革命先烈的深厚感情,视建林为神圣使命,发扬钉子精神,数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说,如果没有宋长汉、单星等一批倾心倾力的老同志,就没有这座纪念林;如果没有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同志的参与,纪念林难得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市林业部门的领导和林场职工的精心培护,纪念林难得有今天这样的景观。我感慨地对单星、张兰荣同志说,你们这三家单位,是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是一个协同作战的群体,是一个配合默契的群体,是一个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群体。他们听了欣欣然,点头称是。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这个群体中,有几位七老八十、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些年来,他们为纪念林和景区的建设,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付出的是智慧,是心血,是精力,是才干,是精神。
高曙同志,是1941年参加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他在担任淮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期间,就非常关心党史工作,热心研究宣传新四军。在他离休之后,离而不休,由他牵头,于日组织了市新四军研究会,此举得到在淮南的老领导、老战士的积极响应。在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影响和带动下,凤台县、潘集区、淮南矿业集团等新四军研究会先后成立,组织成了以老领导、老战士为主体的庞大的宣传新四军的队伍。在他的领导下,十多年间,抢救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一批书刊,宣传了新四军,存史予后人。在他的领导下,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那十几年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事。高曙老是淮南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一位好领导,他以他的智慧和忘我精神,积极发挥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的作用,倡导兴建新四军纪念林和新四军历史陈列馆,他为新四军纪念林和陈列馆的命题,立意和谋划,为研究宣传新四军、弘扬铁军精神,以史资政,以史育人,功德无量。日这天,新四军纪念林举行揭牌仪式。高曙会长说的一番话,真情道出了新四军纪念林建造的深远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这里既树木,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多年前,高曙老曾呈书上级,恳求辞去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职务,被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光宇同志劝阻。光宇老对他说,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你要继续做下去,你年纪大,还能大过我吗?高曙老只好作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与高曙老,是忘年之交。当我得知他于日与世长辞,未能与之悼别,伤痛不已,唏嘘良久。
宋长汉同志,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是一位受人敬重、不言自威的老市长。年届八十,高挑身材,清瘦的面孔,清净的心态,清朗的言谈,清新的思路,他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是一位清心寡欲、品高神逸的高人。长汉同志离休后,仍为淮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带领一批资深的老同志,先后在淮南焦岗湖畔、港河南岸、革命老区定远县朱家湾,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西院内,兴建三所小学教学楼,和一所老年大学教学楼及其道路、篮球场等辅助设施。同时又扶贫边远的高皇镇苏咀孜村,改善那里的行路难,更新灌溉设施和改造低洼地百余亩等。进而又奔忙于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帮助市交通局在跨地区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协调工作。这些工作,得到受益地区和单位的欢迎,也为市委、市政府所肯定。这些年,他为新四军纪念林和整个景区的兴建,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笑对皱纹深》一诗中,道出了建林的辛劳:&往返上窑山,整日忙建林。七年数百趟,何止万里行。树木皆繁茂,我等白发增。奉献无遗憾,笑对皱纹深。&在他写的另一首诗中,抒发了自己这样的心情:&老兵写新传,营造纪念林。弘扬铁军史,重在育后人。&明白晓畅,文字精妙。让我说句不是调侃的话,新四军纪念林已经把长汉同志?铸成了一位&林苑诗人&!单星同志是这样评价宋长汉同志的:&纪念林的兴建,是以宋长汉同志为首的筹建小组,发扬团队精神,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甘当办事员,动脑、动嘴又动手,亲自操办每件事务,功不可没。&这些年,长汉同志一边悉心照料有病的妻子,一边坚持不懈地做着新四军纪念林和陈列馆的工作,一边不停地笔耕,为纪念林景区、为纪念林陈列馆,撰写了那么多史论结合、言简意赅,用以宣传新四军,宣传纪念林,宣传铁军精神的文字。在妻子面前,他是一位模范丈夫;在事业面前,他是一位全身心投入的&拼命三?&。
单星同志是市新四军研究会现任会长,是一位事业心特强、激情四溢的老同志。在几老当中,他的年龄最大,85岁啦。可他不显得苍老,身板挺直,面色红润,看上去不过&古来稀&;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条分缕析,走起路来,步履矫健,脚底生风,仿佛才年过半百。单老是新四军老战士,14岁入伍。解放战争时期,任过团政治指导员,在苏北黄庄战斗中荣立二等功,在淮北青阳卓海战斗中身负重伤。1950年秋,转业淮南地方工作。1993年10月离休,离休前担任市政协副主席。离休后,他怀着深厚的感情选择了研究和宣传新四军。他说:&我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过来的幸存者。新四军是我的第二家庭,是我成长的学校,我有责任弘扬新四军精神&。1992年6月,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以来,他一直担任常务副会长。他和退下来的原市级老领导,搞调研,拟方案,提建议,东奔西走,募集资金,献计献策,用铁军精神感动社会各界,为革命老区、老矿区、贫困村以及老龄事业、青少年教育事业,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近年来,在高曙会长生病期间,他实际上在主持研究会的工作,为研究、宣传新四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单星老是个有心人,是个热心人,是个执著的人,新四军纪念林和景区建设中的每一步,都有他留下的深深的足印。在筹建新四军纪念林期间,细心选址,精心设计,挖洞穴,栽树施肥浇水等一项项繁重的工作中,处处都有单星等老同志的心血。在纪念林和景区的建设中,单星等老同志,事必躬亲,精心构思,使得每个景点,每处布局,都寓意深远,都能打动人心。我毫不夸张地说,为打造新四军纪念林这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功莫大焉!
宋长汉同志有诗赞曰:&七老八十诸老翁,离而不休劲未松; 尤为公益齐忙碌,不管春夏与秋冬。&诗中颂扬的&诸老翁&,除了长汉同志自己,再就是单星单老,柴慎显柴老,丁朝群丁老。单星同志年长些,恐怕算是几老当中的明星了!写到这里,我倏然想起了曹操的几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老翁&者,&老骥&是也!
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时,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执行会长沈培新同志,在致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的一篇《感言》中写道:&人生难得做几件大事。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发起、设计、建设的新四军纪念林,就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影响、很有现代精神、很有创新意识的成功大事。开创了宣传新四军的形式创新,开拓了继承新四军的精神风貌。集学习、研究、宣传、服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这篇一百多字的感言,充分肯定了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深刻揭示了新四军纪念林的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着对高曙、宋长汉、单星、柴慎显、徐杰、许波、丁朝群等一批老同志深深的感激之意。
四、新四军纪念林激活了永恒的铁军精神
一座赏心悦目的纪念林,变成了一本新四军历史活的教科书。
占地65亩的林苑栽有雪松、广玉兰各65棵,寓意2002年为新四军成立65周年;沿进入林地的主路拾级而上,有37个台阶,寓意新四军于1937年成立;林中建有两条道路,一为&东进长廊&,一为&北上大道&,寓意纪念新四军东进北上,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林中栽种一千多株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并配有苍松翠柏,象征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新四军精神万古长青;林中栽有四十年树龄的大银杏树24棵。&二&和&四&寓意淮南市和周边地区当年曾是新四军二师、四师战斗过的地方;二十四棵银杏分成三组,每组八棵,寓意新四军是由八省健儿组建,坚持抗战8年,创建8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林中还栽有十棵幽香四溢的大桂花树,寓意新四军从1937年成立到1947年撤消番号,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纪念林以这种形象化、大众化的无声语言,以这种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的新颖视角,解读那远去的新四军历史,宣讲新四军的战斗历程和辉煌战绩,形象直观,情景交融,以无声的语言,叫人难以释怀,永远铭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多么了不起的创意!游人一走进这座纪念林,仿佛走进了新四军历史知识的宝库,仿佛在捧读、欣赏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纪念林以这种特有的形式和方法,彰显着新四军的丰功伟绩,丹青不朽,万古流芳;赋予了新四军精神以新的永久的蓬勃的生命力。新四军纪念林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把先贤的革命精神和现时代的改革精神结合起来的伟大作品,是一部把凝固的历史书变成活的教科书的伟大作品。
一座纪念林陈列馆,成了宣传新四军历史的基地和枢纽。
在景区内,新建了一座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她是纪念林的延续和发展,是纪念林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纪念林史文化底蕴的延伸和升华。陈列馆以国歌为序曲,长城为背景,新四军华中抗战为主线,铜像为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讲述新四军抗日斗争的辉煌历史。室内矗立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新四军将领叶挺、项英、刘少奇、陈毅的铜像。展现当年中共中央牢牢把握抗战全局,指挥若定。新四军孤悬华中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军民团结,英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筑起华中抗战的长城。新四军抗战八年,创建了华中八块抗日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当我们怀着崇敬之情,目睹一组组数字、一幅幅画面、一尊尊烈士铜像、抗日英雄集体铜雕和悼念战友的诗篇、碑文,以及饱含亲情、催人泪下的烈士家书,会使我们怦然心动,深知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成千上万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烈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侮的!这座纪念馆,她能更多地让今天的年青人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生动实际的教育,知道何谓新四军,何谓铁军精神;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前辈,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建设国家、建设国防、爱我中华的历史重任。可以说,这座陈列馆使新四军纪念林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内容,更加集中,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它为宣传新四军历史,缅怀新四军英烈,搭建起了一座永久的平台。
一座纪念林,变成了露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
纪念林为铁军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力,她又反作用于纪念林,使之成为宣传新四军的阵地,弘扬铁军精神的基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缅怀先贤的圣地。有资料说,每年到纪念林参观、学习、游览的人数多达万人以上,且呈逐年增加之势。每逢双休日,到纪念林游览、参观、缅怀者,比肩接踵。倘逢重大的节庆日,前往纪念林举办各项活动的党团员、机关干部职工、青年学生、新婚男女,更是一批接着一批。据说,大前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淮南市潘集中学租赁了29部大客车,由校长率领,老师、学生加起来一共两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纪念林游览、参观、学习,那场面很是壮观。师生们来到这里一看,视野开阔了,心情开朗了,对新四军历史有了更多的感知,对铁军精神有了更多的感悟。报道说,学子们参观后纷纷表示,要继承新四军的光荣传统,牢记过去,珍爱今天,要自强不息,今天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孩子们这一次参观学习,无疑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引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更加热爱新中国,更加热爱社会主义。
今日的新四军纪念林,已经拥有多顶桂冠:被淮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少先队安徽省工委命名为&民族精神代代传&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四军纪念林,你是一块绿色基地,更是一块红色丰碑!
新四军纪念林,你是铁军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的典范,是生态建设与以史育人结合的典范,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典范。&
新四军纪念林,你虽然座落于淮南,却早已融入举国有志于弘扬铁军精神的有识之士的心中,早已融入千百万参观者、游览者、缅怀者的心中!更是早已融入新四军老战士和诸多新四军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心中!
新四军纪念林,你是我心中的一朵鲜艳的红玫瑰!(本文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焦点阅读:
合肥拟执行差别化房贷政策的消息,牵动着众多购房人的神经。...
COPYRIGHT &2013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新出网证(皖)字16号
未经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电话:1
本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无法取得作者本人联系方式而未开稿费的,请作者本人见图后速与本网编辑部联系,以便补发稿费。编辑部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铁军精神的表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