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破坏性冲突冲突规范的特点有有哪些

当前位置: >>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答案00163
2012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
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 B.领导 C.协调 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 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 B.可靠度 C.效度 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 人物是( C )2-77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5.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 其中他 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 B.商业 C.管理 D.财务 6.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 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 B.社会关系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 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8. 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 喜怒哀乐 “不行于色” 演员应该 ; “喜形于色” 这是 , ( D ) 3-88 A.自我知觉 B.首因效应 C.人际知觉 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 3-93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1.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 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 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 IQ 分布在( B )4-101 A.70 以下 B.70~79C.80~120 D.120 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 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 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A.情境因素 B.保健因素 C.激励因素 D.工作因素 14.1943 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B )5-127 A.德鲁克 B.马斯洛 C.弗洛姆 D.波特尔 15.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达到调节人的行为之目的的激励理论是( B )5-136 A.期望理论 B.强化理论 C.公平理论 D.挫折理论 16. 卢梭索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 4 种类型。 其中, 心理契约时间长、 绩效要求不明的是 D ) ( 6-142 A.交易型 B.过渡型 C.平衡型 D.关系型 17.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与成分不包括( B )7-176 A.认知 B.意志 C.情感 D.行为意向 18.K 团体的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去甚远,团体凝聚力很强,这对 K 团体生产效率的影响 是( B )7-159 A.大幅提高 B.降低 C.影响不大 D.没有关联 19.某企业两个部门的领导,在私人聚会中商议两部门协商合作的事宜。这种沟通方式是 ( C )7-170 A.向上沟通 B.向下沟通 C.平行沟通 D.垂直沟通 20.大学生小王毕业求职,有两家企业提供的职位都很理想,小王感到左右为难,只能取舍 一个。这种冲突形式是( A )7-202 A.双趋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1.认为组织在进化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创业管理、个人管理、职业管理、行政性 组织管理、矩阵式管理的理论是( C )8-211~212 A.古典组织理论 B. “交叠群体”组织理论 C.组织生命周期论 D.行为组织理论 22.在组织中,某员工既与所隶属的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能够参加项目小 组的工作。那么,这名员工所在的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C )8-215 A.职能式组织结构 B.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C.矩阵式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23.根据伯恩斯和史托克的组织理论,下列选项中,关于有机组织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8-210 A.工作明确界定 B.集权 C.高度专业化 D.横向沟通 24.纵向扩大员工的工作,增加员工在工作计划、决策参与、进度控制、考评奖励方面的内 容, 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中, 增大其工作自主性, 获得成就感、 责任感和满足感。 ( C ) 这是 8-219 A.工作职务轮换 B.工作扩大化 C.工作丰富化 D.弹性工作 25.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层是( C )9-230 A.物质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精神文化层 D.道德文化层 26.工厂的厂规厂纪和评比活动,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 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的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是( A ) 9-235 A.心理强化 B.从众心理 C.认同心理 D.心理定势 27.明茨伯格将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归纳为三个方面,共 10 种。其中,谈判者属于( C ) 10-246 A.人际关系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 C.决策制定角色 D.组织协调角色 28.政治思想领导主要处理的问题是( A )10-248 A.人―人关系 B.事―物关系 C.人―事关系 D.社会自然科学问题 29. 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下属成熟度不同, 领导风格也各异。 低工作―高关系是 ( C ) 10-260 A.命令型领导风格 B.说服型领导风格 C.参与型领导风格 D.授权型领导风格 30.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员的数量是( A )8-213 A.控制跨度 B.人员比例 C.管理层次 D.组织规模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主 要有( ABCD )2-67 A.经济人假设 B.机械的管理模式 C.工人不能参与管理 D.劳资关系协调缺乏社会基础和规律 E.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32.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它包括的种类有( ABCDE )3-82 A.真动 B.似动 C.诱动 D.自动 E.运动后效应 33.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J.L.Holland)根据人的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提出了性格与职业匹 配理论,把性格类型划分为( ABCDE )4-115 A.实际型 B.艺术型 C.社会型 D.企业型 E.传统型 34.人的情感智力可以用 EQ 来表示,情商(EQ)包括( ABCDE )6-149 A.自我意识 B.自我控制 C.自我激励 D.移情能力 E.社交技巧 35.组织文化的作用包括( ACDE )9-231 A.行为激励作用 B.硬约束作用 C.行为导向作用 D.行为协调作用 E.社会辐射作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哪些?1-58 答: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7.简述需要的定义及特征。5-123 答: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 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38.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7-180 答: (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2)相似性与同质。 (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4)能力与专长。 (5)仪表。 39.简述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8-212 答: (1)工作专门化。 (2)部门化。 (3)命令链 (4)控制跨度。 (5)集权与分权。 (6)正规化。 40.简述选拔领导人才的主要方法。10-266 答: (1)民主推荐。 (2)岗位竞聘。 (3)业绩考核。 (4)素质评价。 (5)岗位模拟测试。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试述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策略和方法。7-203 答: 一、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 1、提倡和谐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建设性冲突,消除破坏性冲突。 2、要提倡民主, 倡导和鼓励员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3、要加强信息沟通,提倡意见 交流,增加透明度,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 4、要健全 EAP 系统,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做“平衡心理差异” ,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等工作。 二、解决团体冲突的策略: 1、强制(或竞争)策略,是坚持性高,又不合作的牺牲对方的策略; 2、退避策略,是两个维度都低的逃避对抗的策略; 3、克制策略,是合作性高,而坚持性低的牺牲自己,满足对方的和解顺应策略; 4、统合策略,是两维均高的求同存异策略; 5、妥协策略,是两维适中的双方让步双方权宜接受的策略。 三、解决团体冲突的方法: 1、协商谈判法(即求同存异法) ,用求大同存小异或者求大同存大异的方式缓和冲突; 2、 寻找外援法或仲裁调解法,即由上级或第三者出面调停的办法; 3、权力、权威法,即采用 诉诸权力或武力,强制性调解或解决方法; 4、拖延与回避法,延缓解决问题,避免直接冲 突; 5、合并与兼并法、转移目标法、教育与认知重构法、调整政策或策略方法、解体与重 组法等。 4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3-96 答: 为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干扰以及克服社会知觉的障碍,还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 他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 (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例如, “聪明品质”对“热情助人者”有积 极意义,而对“冷酷无情的盗贼”或“虚假热情的骗子”是消极意义) ;注意显著信息(如 “身残心不残”“人穷志不短” 、 )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印象形成中消极信息 作用大于积极信息)的影响。 (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以一定的信息标准将人的特征归类) 、运用图式(即经验中 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事件的认知系统) 、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 来印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即提出“先小后大”要求的得寸进尺策略)“门面”效应(即 、 提出“先大后小”要求的讨价还价策略)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 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 息整合法则, 如平均整合法则 (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加起来, 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的印象) 、 叠加整合法则(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叠加在一起形成总体印象) 、加权平均整合法则(即对 极重要或次要的品质印象予以不同的加权比例,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印象)等,来纠正信 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五、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 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3.案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与日新月异的技术 变革, 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处在一个由相对稳定向相对不稳定转变的过程中。 企业自身亦必须 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通用电气(GE)改革, 是迄今为止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1980 年韦尔奇(Welch)接任总裁时,GE 是一个非常保守的 机构,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被公认为美国企业的领导者。面对变化日渐迅速的环境,官僚制 度捉襟见肘。GE 的官僚制度似乎无法针对顾客的需求,然而顾客却是企业的生命。在这种 体制下,创新如同旱地行舟,有志难伸。公司精细的管制,从每月详细的预算审核,到耗时 六至八个月的前期研究分析和策略规划审查,层层管制。如此烦琐的程序,使得原本不论多 好的创意,在完成这一长串正式报告的考验之前,都会被视为一文不值。一旦提案的创意通 过这种层层考验,通常它的最佳商机已经错过。这种结果非常令人沮丧:甚至 GE 自己的创 业产品灯泡也在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在消费性电子市场和小家电方面,GE 也不再是制造及 技术的领导者。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如日本的东芝和日立,正在蚕食 GE 部分关键事业的 地盘。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 (1)组织变革的含义。8-220 答: 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 根据组织系统所出现的 弊端进行分析、诊断,对组织结构、功能进行不断调整,改变旧的管理形态,建立新的组织 管理形态的一种组织行为和管理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通用电气在改革中遇到的组织变革阻力以及如何克服阻力。8-224 答: 一、 组织变革的阻力 1、来自个体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习惯及对它的依赖。 (2)对安全与未 知的恐惧。 (3)经济原因。 2、来自组织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结构惯 性与人际关系网。 (2)群体惯性与组织规范。 (3)经济利益。二、变革阻力的克服: 1、教育与沟通。 2、参与变革决策。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合作。 6、 强制。2012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163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B )1-40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 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 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C )1-50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3.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测验法、个案法和( D ) 1-58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经济分析法 D.实验法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其阐 述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C )2-63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 )2-67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6.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 原因的方式和过程是( D )3-89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7.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 ( D )3-84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C )3-93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9.按能力的倾向划分,有一般能力和( A )4-100 A.特殊能力 B.个人能力 C.认知能力 D.创造能力10.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为例,业务技术能力、人际关系与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要 求与差异也非常明显。上层管理者偏重于( C A. 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管理能力 )4-102 D.协调能力11.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会计等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 辨力较强的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B )4-110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12.弗鲁姆在他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类关系:努力与成绩关系、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和( A.奖励与他人需要的关系 C.奖励与组织需要的关系 D )5-133B.奖励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D.奖励与个人需要的关系13.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B )5-127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14.属于对员工进行忠诚管理的策略是( D )6-145 A.平均的待遇 C.赞美员工 B.集权管理 D.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15.心理契约关注的焦点是( D )6-142 A.组织对于个人的义务 C.心理契约的主观性 B.心理契约的可复制性 D.交易责任和关系责任16.小陈是一名画家,他总是疏远他人,思考别人是否干扰了自己。根据霍尼的学说,小陈 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 C )7-177 A.逊顺型 B.进取型 C.疏离型 D.竞争型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 “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B )7-158 A.团体的风气 C.外部的压力 B.团体的同质性 D.团体成员的荣誉感18.一个团体在进行某项决策时,只面向一个或几个成员建议的解决办法是( A )7-189 A.缺少反应 B.集中反应 C.独裁法则 D.一致法则19. “交叠群体”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 C )8-211 A.梅奥B.德鲁克C.利克特D.韦伯 B )8-213 D.20~30 人20.研究表明,通常有效的管理幅度是( A.3~6 人 B.7~12 人C.12~20 人21.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机构。其中,打破部门界限,可以 快速组合、解散群体,决策权下放给成员的组织结构是( A )8-217 A.团队结构 B.无边界组织结构 C.虚拟组织结构 D.柔性组织结构22.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 B )2-71~72 A.法约尔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23.有效的组织文化,能够使成员在满足于物质激励的同时获得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 誉感,从而产生深刻持久的激励作用。组织文化发挥的这种作用是( B )9-231 A.行为导向 B.行为激励 C.行为协调 D.社会辐射24.某电机工厂,为了激发全体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设计了厂标,创作了厂歌、厂服等等。 该工厂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运用的管理心理机制是( B )9-235 A.心理强化 B.认同心理 C.模仿心理 D.从众心理25.美国 IBM 公司提出“IBM 意味着最佳服务” ,这个信条教育引导了员工的言行和态度, 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注意把自己的形象和组织的形象联系起来。IBM 公司利用了组织形 象的( A )9-237~238 A.规范和导向功能 B.凝聚和整合功能 C.激励功能 D.社会辐射功能26.同一商标可以随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产品,日本索尼公司的著名商 标“SONY”同时拥有电视机、摄影机、音响设备等多种商品。这体现了 CIS 的( C )9-240 A.管理功能 B.识别功能 C.应变功能 D.传播功能27.某企业的王总,常常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恩惠和信 息。王总在企业中充当的角色是( D A.谈判者 B.传播者 )10-246 D.联络者C.发言人28.由下属自行确定工作目标并解决问题,领导者不参与、不干涉集体活动,完全凭下属的 自觉性完成工作的领导方式是( D )10-249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授权型 D.放任型2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成熟度不同,领导风格也各异。其中,说服型领导方式的 领导风格是( B )10-260 A.高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一高关系 B.高工作一高关系 D.低工作一低关系30.根据利克特的领导系统理论,重要问题的决策权在最高领导层,兼用奖励和偶然的处罚 激励下属,能够听取下属意见的领导作风是( C )10-256 A.专制集权式领导 B.仁慈集权式领导 C.协商民主式领导 D.民主式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 韦伯是著名的古典管理学家之一, 也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其主要著作有 ( ABDE ) 2-69 A. 《一般经济史》 B. 《社会学论文集》C. 《车间管理》D.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E.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32.空间知觉主要包括( ABCDE )3-80 A.对物体大小的知觉 C.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E.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 33.波特与斯蒂尔斯就目标管理中目标应具备的属性,提出了六条标准。此外,现代目标管 理提出目标的性质还应包括( ABCDE )5-122 A.创造性 B.战略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E.层次性 B.物体的方向位置的知觉 D.立体知觉34.团体行为规范的类型主要包括( ABCE )7-163 A.团体绩效规范 C.社交约定规范 E.资源分配规范 35.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包括( BCDE )9-229 A.工作制度 C.产品包装 E.纪念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B.企业面貌 D.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B.团体形象规范 D.心理健康规范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36.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45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 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37.简述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4-109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 教育等都有重要意义。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 (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 38.简述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6-141 答: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 (1 )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 (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 成长与发展; (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 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39.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8-221 答:促使组织变革的起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外在压力:①社会政治压力;②技术进步压力;③市场压力 (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①企业战略;②组织成员特征;③组织成长。 40.简述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10-266 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1)以貌取人; (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 (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 (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 (5)从众效应。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l0 分,共 20 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事项。5-137 答: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 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 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 , 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1 ) 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 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 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 2 ) 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 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 ) 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 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4 )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 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 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42.联系实际说明 CIS 战略系统与组织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 CIS 战略系统设计导入的步骤 与环节。9-240~241 答: (1)CIS 设计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①CIS 设计制定了目标组织文化模式; ②CIS 的内部实施过程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 ③CIS 的对外实施是组织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 (2)CIS 设计与导入的步骤: ①提出 CIS 计划。这是导入 CIS 的前提,无论是谁(企业领导者、企业顾问或其它人士)提 出,最终都要使得企业最高领导者对 CIS 有所了解并对企业内外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②调擞敕治觥Mü搜芯浚业狡笠滴侍獾墓丶冢浅晒κ凳 CIS 的保证。调查内 容主要是企业现状和企业形象两方面。 ③ 确定企业理念。在分析调查结果以后,立足企业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企业 的目标、哲学、宗旨、精神、道德、作风等。 ④ 行为与视觉设计。在企业理念指导下,设计相应企业行为识别要素与视觉识别要素。 ⑤发布 CIS。就是将已制订成熟的 CIS 方案向内部员工、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公开。 ⑥CIS 实施。 如果不能坚决地贯彻实施, 再好的 CIS 方案和计划也无济于事。 在实施过程中, 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否自觉从我做起。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l5 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3.案例:某公司招聘公关部经理,有甲、乙两人应聘。甲气质特征是安静、稳重、反应缓 慢,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以转移。乙则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的外倾性 明显。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4-109 (1)甲、乙两人各为哪种气质类型?简述这两种气质的优缺点。 答: 甲属于粘液质,该气质类型的优点是镇静踏实,缺点是反应较迟钝;乙属于胆汁质,该气质 类型的优点是外向开朗、反应快、效率高,缺点是暴躁任性、自我控制力差。 (2)甲、乙两人谁更适合该岗位?您认为他若在该岗位上应如何从气质上扬长避短? 答: 乙更适合该岗位。公关经理是一个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表,较强 的关系管理能力,灵敏的新闻嗅觉和市场洞察力,所以相对而言,乙更适合该岗位。但是, 因为其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在工作中容易暴躁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因此要 发挥其特长,充分运用其外向型的性格,拓宽人脉,加强对企业正面形象的宣传,同时,需 要及时监督其行为,以使其戒骄戒躁,克服性格的弱点,避免其不当行为影响正常的工作。中国自考人(.cn)--700 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2011 年 10 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卷
2009 年 10 月份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在 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于(C)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B) A:行为心理 B:组织心理 C:个体心理 D:群体心理 3. 1911 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C) A:古利克 B:厄威克 C:泰罗 D:韦伯 4.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之为(A) A:个性 B:精神 C:素质 D:品德 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7.对人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的区别的根本点是(D) A: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身体姿态 B: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面部表情 C: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外部行为 D:对人的知觉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归因模式是(A) A:两因归因模式 B:成败归因模式 C:三度归因模式 D:内外归因模式 9.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称作(C) A:性格 B:气质 C:态度 D:动机 10.勒温的参与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B) A:信息 B:价值 C:人际关系 D:情境 11.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是(B)A:动机 B:需要 C:挫折 D:目的 1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C)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13.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A)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4.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塞利士对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如果群体行为有良好的计划性,群体成员大多数从事判断性工作,而且是单独操作,那么该群体的类型是(D)A:冷淡型 B:乖僻型 C:保守型 D:策略型 15.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叫(A) A:群体规范 B:工作制度 C:行为准则 D:群体压力 16. “口服心不服”的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出于(B) A:知觉的歪曲 B:行为的歪曲 C:判断的歪曲 D:情感的歪曲 17.下级将准备好的工作绩效报告提供给上级审阅的沟通方式属于(A)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工具式沟通 18.在面对面沟通过程中,适当的空间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 A:沟通者的性别 B:交谈的话题 C:亲密的程度 D:文化规范 19.易于同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的性格和气质一般是(B) A:迟钝、刻板、敏感多疑 B:态度和善、性情宽厚、体谅他人 C:孤僻、刻板而固执 D:高傲自大、目空一切 20.一般说来,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其中最深层的是(C) A:感情交往 B:礼仪交往 C:思想交往 D:功利交往 21.在 PM 领导行为理论中,管理效果最差的领导类型是(A) A:pm 型 B:PM 型 C:P 型 D:M 型 22.关于决策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决策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B: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C:在一切的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D:在现代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决策取决于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和知识经验 23.克拉克等人认为组织文化是(C) A:我们处理周围事物的方法 B:引导行为的强有力的工具 C:主要依靠符号获取和传递的思想、感受和反应的方式 D:以一整套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的 24.将年度考核优秀的比例定为 10%的绩效考核法属于(D) A:排序法 B:目标对照法 C:代表人物法 D:强迫选择法 25.绩效考核中,考核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或其他事物而迅速改变自己对被考核人的评价意见或看法,从而引起的考核误差叫做(A)A:暗示性偏差 B:对照效应偏差 C:近因偏差 D:印象性偏差 26.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同病相怜”等体现了绩效考核中的(D) A:对照效应偏差 B:从众效应偏差 C:晕轮效应偏差 D:相似性偏差 27.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8.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D) A:“经济人”假设 B:“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29.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有四类,注意群体规范属于(C) A:进行力场分析 B:让组织成员参加变革 C:利用群体动力 D: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30.在组织变革的阻力中,由于变革结果未知性造成的阻力属于(A) A: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 B:经济原因造成的阻力 C:组织本身原因造成的阻力 D: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阻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ABCD)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因素 C:文化传统因素 D:阶级和阶层因素 E:经济因素 2.激励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基本类型,即(ABC)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状态型激励理论 D:自我感知型激励理论 E:综合型激励理论 3.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的几个方面是(ABE)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控制过程 D:协调过程 E:情感过程 4.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缺点是(ABCDE) A:行政管理部门与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容易混淆 B:领导的决策指挥与职能部门的建议可能不一致 C:容易造成多头领导的现象 D:层次多,扩大了机构的规模 E:小型企业不适合这种结构 5.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有(ABCE) A:人员导向型 B:组织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环境导向型 E:系统导向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1P3-4) 2.简述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 (4P100--101) 3.简述群体应具备的特征。 (7P156) 4.简述弗德勒提出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 (11P287) 5.简述绩效考核的程序。 (14P377--379)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举例说明性格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3P63--65) 2.试分析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1P5) 五、案例分析题(15 分) 1.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 10 年前的产值已达 10 亿元,3 年前,居安思危的企业老总,从北京高薪请进一个“高手”构建组织文化,重新编印了企业画册,统一了员工制服,健全了企划部、公 关宣传部等部门,招聘了一大批具有表演和公关才能的靓女俊男等等,“看上去很美”。但一边 是花巨额的钱搞所谓的组织文化构建, 一边是员工不但老样子还更养成了务虚不务实做表面功夫 的习性。 两年不到, 火旺的企业终于支持不下去了。 这样的组织文化实际上已经变味为时髦的 “皇 帝的新装”。 结合案例资料,请回答: (1):组织文化的作用是什么?(13P341--345) (2):培植组织文化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13P352--354) (3):案例中的建筑工程公司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走入了什么误区?(13P350―351 2008 年 10 月份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管理学越来越认识到, 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最重要的资源, 最宝贵的财富,管理的核心是(D)A:物 B:资金 C:科技 D:人 2.在心理学研究历史上,霍桑实验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D) A:科学技术的因素 B:群体规范的因素 C:目标管理的因素 D:人际关系的因素 3.提出雇主和工人双方协调和合作是有基础的, 这个基础就是实行科学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是(B)A:亚当?斯密 B:泰罗 C:巴贝奇 D:罗特利斯博格 4.按照“社会人”的假设,在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A)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 C:正式群体 D:物质刺激 5.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的理论被称为(C) A:社会学习论 B:心理分析论 C:特质论 D:个性类型论 6.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被称为(A)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经验 7.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不包括(A) A:过去的经验 B: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D:对象的组合 8.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或品质的知觉,这被称为(B)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定型效应 9.表现为对自己身体、 外貌、 衣着、 风度、 所有物等的认识, 其行为常常表现为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这被称为(C)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物质自我 D:精神自我 10.阿尔波特及其同事尝试将价值观分为六种,其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信任的是(D) A:唯美的 B:宗教的 C:政治的 D:.社会的 11. 1961 年提出“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勒温 B:费斯汀格 C:墨菲 D:凯尔曼 1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属于人的高级需要的是(A) A:尊重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交往需要 13.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体现了社会要求的(D) A:利益分配平均化倾向 B:利益分配绝对化倾向 C:利益分配模糊化倾向 D:利益分配合理化倾向 14.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非正式群体的分类中,主张依据非正式群体与组织是否保持良好关系为主线来分类的学者是(C)A:道尔顿 B:里维斯 C:塞利士 D:莫雷诺 15.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是(B) A:完成组织任务和协调人群关系 B:完成组织任务和满足成员的各种心理需要 C:协调人群关系以及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D:满足成员的各种心理需要和协调人群关系 16.已知 a 群体:强凝聚力积极诱导;b 群体:弱凝聚力积极诱导;c 群体:弱凝聚力消极诱导;d 群体:强凝聚力消极诱导。其按照生产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A)A:abcd B:adbc C:bacd D:abdc 17.冲突的过程划分为 5 个阶段,其中阶段Ⅱ是(A) A:认识和个性化 B: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 C:行为意向 D:结果 18.从管理的角度看,平行沟通获得较好效果的条件是(B) A:上级的支持 B:上级的知识和支持并存时 C:上级的知识 D:上级正式规定并制度化后 19. 20 世纪 40 年代开展“群体动力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C) A:贝尔斯 B:伯恩 C:勒温 D:西格尔 20.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应该(B) A:具有正式领导者的功能 B:具有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功能 C:具有非正式领导者功能 D:具有正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功能 21.领导有效性的品质理论中的传统品质理论的缺陷是(C) A:将有效领导者与某些品质特征相联系 B: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领导者的品质特征 C:遗传决定论,忽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D: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来探索成功的领导模式 22.提出“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观点的是美国著名的决策研究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A:麦克利兰 B:吉伯 C:布莱克 D:西蒙 23.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的是(D) A:过程管理 B:制度管理 C:人员管理 D:目标管理 24.组织设计的核心是(C) A:形象设计 B:人员设计 C:结构设计 D:功能设计 25.日本组织文化的显著特色是(B) A:以人为中心 B:家族主义 C:和魂洋才 D:软硬结合 26.根据组织形象的层次,可以将组织形象识别相应地分为( A) A:组织理念识别系统、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B:组织形象定位系统、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C:组织理念识别系统、组织形象定位系统、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D:组织理念识别系统、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组织形象定位系统 27.绩效考核的总方针、总原则是( D) A:客观公正 B:民主公开 C:严格认真 D:实事求是 28.考核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或其他事物,而迅速改变自己对被考核者的评价意见或看法,从而引起的考核误差被称为( B)A:晕轮效应偏差 B:暗示性偏差 C:对照效应偏差 D:首因偏差 29.不属于组织变革中的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是( C) A:因变革破坏一些人的职业认同感 B:因变革的后果未知使人们对变革前途产生怀疑和担心 C:因变革引起对个人经济收入影响 D:因变革引起一些人地位和职权的变化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 30.组织变革的第三阶段是(A) A:再冻结 B:变革 C:解冻 D:发现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有( ABCE) A:心理技术学 B:霍桑实验 C:群体动力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需要层次理论 2.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有(BCD) A:自我形象管理 B:自我思想管理 C:自我心理管理 D:自我行为管理 E:自我态度管理 3.管理学家道尔顿以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将非正式群体分为(ACE) A:垂直型 B:保守型 C:平行型 D:策略型 E:随意型 4.在管理中采用高耸的还是扁平的组织结构,应考虑的因素有(BCDE ) A:管理者的素质状况 B:工作任务的相似程度 C: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 D:职工的经验和思想水平 E:工作任务需要协调的程度 5.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有(ABCE) A:人员导向型 B:组织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环境导向型 E:系统导向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 (3P63--65) 2.简述如何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 (7P173) 3.简述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10P234--236) 4.简述按照传统组织理论构建的科层制度的主要缺点。 (12P312--313) 5.克服考核中的心理偏差的措施有哪些? (14P387--391)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试述在管理实践中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8P207-208) 2.联系管理实际论述如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 (12P322--324)?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5 分) 1.米乔特(1962 年)做过一个实验,他用一个黑色的长方形 A 和一个灰色的长方形 B,先使 A沿着直线移动,一直触及 B 后停止 A 的移动,然后 B 开始移动,逐渐离开 A。实验者操纵 A 与 B 的移动速度,使两者作不同的变化,这时被试者也随之作不同的归因。若 A 移向 B 的速度大于 B 离开 A 的速度,被试者将之归因于“B 的离开是受到 A 的影响”;反过来,若 A 移向 B 的速度小 于 B 离开 A 的速度,则被试者归因为 B 的移动是一种“逃避”行为,是 B 出于对 A 的“恐惧”。 结合案例回答: (1)被试者的归因偏差类型是什么?(4P93) (2)常见的归因偏差还有哪些? (4P92--93) (3)联系管理实际谈谈如何在管理中克服归因偏差。 (4P93--94)2007 年 10 月份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1958 年,专著《管理心理学》的出版,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该著作的作者是(D1P8)A:梅奥 B:闵斯脱博格 C:斯腾 D:黎维特 2.在心理科学中,研究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是(A1P5)A:社会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是(B2P34) A:“社会人”假设 B:“经济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4.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的学者是(A2P23) A:古利克 B:厄威克 C:泰罗 D:韦伯 5.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表现为活泼好动、 敏感、 反应迅速的气质类型是(C3P53)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在能力的个别差异中,属于质的差异的是(B3P71) A:水平差异 B:类型差异 C:早晚差异 D:兴趣差异 7.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C4P89) A:社会心理学家凯利 B:心理学家韦纳 C: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D:社会心理学家阿希 8.构成自我意识的三种心理成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4P100) A:自我需要 B:自我知觉 C:自我管理 D:自我控制 9.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作为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是(D5P110) A:认知要素 B:评价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向要素 10.价值观包含着价值要求,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鲜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这是指价值观的(D5P106)A:动力作用 B:标准作用 C:调节作用 D:定向作用 11.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是(B6P124)A:动机 B:需要 C:挫折 D:目的 12.属于挫折产生的内部原因的是(C6P151) A:婚姻关系破裂 B:人际关系紧张 C:生理缺陷 D:强烈的噪音 1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行为是(B6P131) A:由生理需要决定的 B: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C:由安全需要决定的 D:由社交需要决定的 14.二人或二人以上, 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 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是(A7P155) A:群体 B:集体 C:组织 D:工作团队 15.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的是(D8P183) A:个性上属于独立型的人 B:自尊心强的人 C:情绪稳定的人 D:对社会评价敏感的人 16.出现群体冲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的情形是(A8P197) A:群体规模大,任务专门化 B:群体目标的统一 C:群体成员负责活动的明晰度高 D:不同群体的相互独立 17.在面对面沟通过程中,适当的空间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9P220) A:沟通者的性别 B:交谈的话题 C:亲密的程度 D:文化规范 18.以达到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有共同了解为目的的信息沟通是(C9P215) A:直接沟通 B: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单向沟通 19.按人际关系的性质分,师生关系属于 B(10P229) A:社会性人际关系 B:自然性人际关系 C:合作型人际关系 D:竞争型人际关系 20.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吸引的“磁力”核心是(C10P240) A:互利互惠 B:共同语言 C:真、善、美 D:名、利、权 21.在 PM 领导行为理论中,管理效果最差的领导类型是(A11P280) A:pm 型 B:PM 型 C:P 型 D:M 型 22.根据弗德勒模型,在群体情况极有利或极不利的情况下,有效的领导形态是(A11P288) A:任务导向型 B:关系导向型 C:人际导向型 D:权力导向型 23.在组织设计中,职务设计要从两个主要维度来考虑,即专业化和(D12P321) A:集权化 B:等级性 C:技能性 D:自主性 24.非正式组织不具备的特性是(B12P302) A:它是由于共同的思想、相互喜爱而自发形成的 B:它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 C: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D:这种组织一经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 25.在关于组织文化的各种学说中,精神文化说认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是(C13P326) A:制度 B:行为规范 C:价值观 D:服务 26.组织文化要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现组织中全体员工的信仰、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是指组织文化建设的(A13P349)A:价值原则 B:目标原则 C:参与原则 D:成效原则 27.绩效考核中,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原有主观印象会给绩效考评的结果带来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造成的考核偏差是(C14P387)A:情感偏差 B:对照效应偏差 C:印象性偏差 D:首因偏差 28.为了考核员工对组织整体贡献的大小,组织通常采用(A14P370) A:综合考核 B:单项考核 C:自我考核 D:临时考核 29.在克服变革阻力的措施中,使领导者真心实意地听取下级意见的措施属于(C15P398) A:进行力场分析 B:利用群体动力 C: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 D: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30.将组织变革后的工作成果与期望的目标及变革计划进行对比,以发现问题。”这是指组织变革程序中的(B15P403)A:评价效果阶段 B:反馈阶段 C:选择方案阶段 D:实施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应坚持(BCD1P11) A:综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联系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E:科学性原则 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基本的强化手段包括(ABCD6P145)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消退 E:攻击 3.导致群体冲突的冲突源有(ACD8P1969) A:沟通 B:行为意向 C:结构 D:个人因素 E:认知 4.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有(ABCDE12P318) A: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B:责、权一致原则 C:等级原则 D:直线、参谋作用 E:管理幅度 5.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应包括(ABC15P410) A:解冻阶段 B:变革阶段 C:再冻结阶段 D:再解冻阶段 E:再变革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4P97) 2. 简述在群体规范形成的原因中,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皮尔尼克提出的“规范分析法”的内容。(8P178)3.简述参与式领导决策的主要特征。 (11P294) 4.简述组织文化的作用。 (13P341) 5.在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案时,选择考核的尺度要做到哪几点? (14P378)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试述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3P54) 2.举例说明如何克服在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 (14P390)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5 分) 1.案例:云海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问题。总裁黄东决定寻求过程咨询专家华晨的帮助。 和黄东交换意见后, 华晨知道黄总担心的问题是高级管理团队的会议效果不佳。 华晨要求参加今 后的团队会议。经过数周的观察,华晨认为问题有两个:一是总裁本人过于严厉,开会时大家不 敢畅所欲言; 二是会议议题过多, 许多事情都只是泛泛而论。 华晨采取了敏感性训练、 过程咨询、 道格式发展等措施来改善黄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几项改进会议议程的建议。 经过一年 的努力,高级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开放、信任,团队会议的效率也日益提高。 (1)运用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解释为何要对云海公司进行组织变革。(15P402) (2)除了上述案例中的措施之外, 结合管理实际谈谈还有哪些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措施。 (15P405) 2011 年 10 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卷
2011 年 10 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参考答案
中国自考人(.cn)--700 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突的根源是 特点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