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较法研究 投稿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科学研究-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考试
考试思考题第一章1、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㈠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㈡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2、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㈠基于研究的目标和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㈡基于研究的方法分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分析,其本质是归纳和演绎过程,即从特殊情境到一般原理或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3、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㈠ 经验性教育、教育研究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性活动。㈡系统性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紧密相连,所以,对教育现象的考察,需要从多角度、系统的来进行。㈢有效性-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4、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对于教育研究的过程,典型的划分有4—8个步骤,基本的步骤有:㈠确定研究问题㈡查阅文献㈢收集资料㈣分析资料㈤得出结论教育研究是有系统的,在一个大的框架中遵循科学的方法步骤。但是,不同的研究类型在如何完成这些步骤时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章1、为什么要查阅文献资料?㈠帮助选题(对备选课题进行筛选或者对研究课题进行补正)。㈡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㈢丰富研究构思。㈣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教育科研选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㈠ 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上,较多偏重理论的思辨性研究。㈡ 在一般与重点关系上,往往抓不准当前重点的前沿课题,选题出现较大的不平衡。㈢ 在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上,一度热衷于引进国外的理论与方法,或热衷于效法别人的先进经验,忙于移植和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实际上却压抑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反思/实践性教师教育之反思)。3、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是自己可以改变的量。因变量就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量。4、抽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㈠简单随机抽样㈡等距抽样㈢分层随机抽样㈣整群随机抽样㈤多阶段抽样5、如何撰写研究方案?㈠题目(即课题名称)。要求: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㈡课题的提出。1、国内外研究述评(既有述也有评)。2、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已有的研究经历或研究成果。㈢课题的界定(操作性定义)。㈣理论基础(依据)。理论依据是指课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如果说“问题的提出”是交代课题研究在实践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理论依据”就是告诉人们进行该项研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包括研究的政策法规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学科教学法依据。㈤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对象:应根据课题来确定。选择研究对象——抽样: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来研究,然后运用统计手段,把研究结果推及总体。从中抽取的总体叫母体或全域,抽取的那一部分是样本。2、研究的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㈥研究目标/研究假设。㈦研究内容。㈧研究的步骤。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都要写进书面计划中。一般分为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㈨预计成果形式。㈩ 课题组组织及分工。第三章1、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㈠根据观察的情境和条件分: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实验室中的观察。㈡根据观察的方式分:直接观察/间接观察。直接观察:凭借人的感官;间接观察:借助仪器。㈢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分: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㈣根据观察实施的方式分: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2、试述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主要优点:㈠对事发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利于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㈡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所获资料的可靠性较高。㈢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现象的本来面目,避免研究者的偏见和期待效应。 主要缺点:㈠无法推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能发现事物的表面联系或偶然联系。㈡观察所获资料琐碎、不具体。㈢观察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观察者个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知识背景、情感色彩都会影响观察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㈣观察者的介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观察对象的心理、行为的变化。㈤受到被观察者活动空间、时间的限制,比较被动。3、教育现场观察研究一、教育现场观察㈠教育现场观察的含义及特点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进行的观察。其主要特点是:1、在自然场景下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或事件。2、观察者可以直接感受被观察者的情感和情绪。3、所获资料是丰富、直观、全面的。4、可借助有现场的感受对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㈡基本要求1、获准进入教育现场——争取得到积极的帮助和配合;2、观察与记录;3、整理和分析资料。㈢教育现场观察的优缺点主要优点:1、所获资料自然、直观、真实,可靠性高。2、能够获得观察对象的活动或变化规律。主要缺点:1、在观察过程中对观察结果的解释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2、需要观察者有较高的协调人际关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真正用于观察的时间不多。这些缺点,可以用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来弥补。4、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研究㈠全结构式教育观察及特点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指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施行于实验室的、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也有人认为这种观察是教育实验研究的一个步骤。其主要特点:1、在实验室中进行。2、有详细的观察计划。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4、可全面控制。㈡实施步骤1、确定观察内容的结构;2、确定观察场地、时间和对象;3、编制记录表;4、实施观察和记录;5、分析资料。㈢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优点和缺点主要优点:1、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客观。2、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并可充分利用数量表达。主要缺点:1、要求观察者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所需要的相关技术。2、要求实验室的条件比较高。5、教育观察的记录方法有哪些?一、描述记录法㈠日记描述法。
㈡轶事记录法。
㈢连续记录法。二、取样记录法取样记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记录法,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㈠时间取样法:以时间作为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持续时间。㈡活动取样法: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㈢事件取样法:以独立的事件作为取样标准第四章1、教育调查研究的种类㈠按调查的目的分:常模调查/比较调查。常模调查:了解教育的一般情况,或者寻找一般数据进行的调查。比较调查:比较不同群体、地域、时期教育情况的调查。㈡按调查内容的性质分:事实调查/征询意见调查。事实调查:要求调查对象提供现成的事实或数据。征询意见调查:要求调查对象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意见。㈢按调查范围分:综合调查/专题调查。㈣按调查对象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㈠确定调查课题调查应该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每次调查要达到什么目的,回答和解决什么问题,事前都要比较清楚。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价值性原则。要考虑调查课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3、量力性原则。调查课题和调查范围的大小,要视参加调查的人力物力条件而定。
㈡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应视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加以选取。有的调查课题有很多的调查对象,无法逐一进行调查,这时就需要用抽样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㈢草拟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实际是调查报告的梗概,其内容必须符合调查课题的需要。草拟调查提纲后,还要根据调查提纲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测验题目等等。㈣制订调查计划。调查计划包括:1、调查课题的目的;2、调查对象及范围;3、调查地点及时间;4、调查的方式方法;5、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6、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7、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㈤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查人员的选择要注意:1、熟悉调查课题的有关业务知识;2、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3、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3、调查问卷问题的形式⑴开放式。问题设计者只提出问题,事先对回答不做具体、明确的规定,不事先列出答案,由被调查者自己根据问题任意作答。开放式问卷一般在下列情况中使用:一是较为深层次的问题设计;二是在研究初期,对所研究的问题还不十分清楚。缺点:一是统计分析难;二是问卷回收率低;三是不宜在低年龄段中进行调查。⑵封闭式。问题设计者事先确定了可供选择的答案,由调查对象从问题的答案中选出一项作为回答的问题形式。封闭式问卷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问题形式。但在设计问卷时要注意:一是答案选项既不包含也不交叉;二是问题答案的意义应明确。⑶半封闭式。在设计问卷时,有时难以全部想到问题的答案,或者问题答案列出太多,也没有必要全部列出,常常在可供选择的答案中列出“其他”一栏。如:“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涉及的内容应包括:A学习基本知识;B训练基本技能;C培养基本能力;D培养学习态度;E其他
(请自己填写)”4、访谈法的特点优点:1、灵活性强。可视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2、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对于有访谈经验的人,可以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是问卷调查难以办到的。3、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4、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对调查对象的要求不高,可以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者特殊群体如幼儿。5、容易进行深入调查。访谈法的缺点:1、调查效率比较低。调查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2、分析处理难度比较大。虽然事先有访谈提纲,但所得到的信息比较分散。3、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面对面的调查也会产生一些偏差,如:双方的个人差异对访谈结果的影响;有意掩饰或有意误答;调查者的速记能力、访谈经验的影响,等等。5、访谈法的过程1、选择访谈对象⑴根据课题研究的范围选择访谈对象,尽可能选择典型对象。⑵访谈对象的代表性。⑶集体访谈要避免权威效应,同时也要注意他们之间是否矛盾,人数一般以6—12人为宜。2、拟定访谈提纲或计划⑴根据课题所要获取的信息设计访谈提纲。⑵妥善安排问题的顺序。⑶措词应谨慎。一是调查者能懂;二是尽措词得体;三是避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倾向。第五章1、教育实验研究的先决条件是什么?㈠有方案假设。对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尝试性答案或设想(如果,,,,则,,,,),即关于某一问题的理论设想。“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数学辅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集中识字加快学生的识字速度”、“阅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等等。
㈡有查新。前人是否有有关的假设和研究。“查新报告”。㈢研究的客观条件。经费、仪器、设备等。㈣研究的主观条件。实验者对方法技术的掌握、合作者的水平、对实验的态度与意愿等。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流程有哪些?㈠提出问题,建立假设㈡设计实验,制订方案㈢实施方案,收集资料㈣分析材料,揭示关系㈤验证假设,撰写报告3、怎样控制实验变量?自变量要可操作: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即对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任何操作做具体描述。因变量要可测量:选择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反映因变量。无关变量要控制:对外部因素(对象、时间、顺序等)和实验情境要控制。4、怎样检验教育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从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上来检验二、用实验系数进行检验三、用重复实验来检验四、与其他有关的已确定的定理定论对照进行检验五、下结论时要注意准确性第六章1、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特点。㈠研究过程和方法是“回头看”。㈡研究的条件是自然状况。㈢研究的结论与研究者的素质密切相关。㈣研究的方法易于掌握。2、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一、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二、是教师投身教育科学研究的最便捷的方式三、是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保证3、教育经验总结法选题的途径有哪些?1、组织安排。学校或上级领导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意图来安排的研究问题。如党建工作的研究、师德建设问题的研究等。2、课题总结。围绕立项课题的某一部分内容需要进行的回顾总结。3、工作反思。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对某方面的内容掌握了非常丰富的材料,或对某些取得成功或失败的问题有感悟,体会深,愿意总结出来为别人、别校提供启发和借鉴的。如教师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等等。4、如何传播先进教育经验?㈠直接推广1、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2、先进教育教学展览会3、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专题讨论会4、先进教育教学展示活动5、先进教育教学传帮带活动㈡间接推广1、书面经验交流2、录音录像播放3、组织专题研讨会第七章1、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2、教育比较法的分类。一、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单向比较:对事物的一个属性、一个方面进行比较。综合比较:对事物的多个属性、多个方面或全部属性、全部方面进行比较。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的历史形态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就是指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教育实验中通常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的方法,就属于横向比较。三、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同类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加以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异类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即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四、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定性比较:就是对两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本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事物的性质。
定量比较:就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准确地判定事物的变化。3、教育比较法的步骤。㈠明确比较的主题:就是说要知道比较什么问题。㈡提出比较的标准:就是把比较对象的材料,按可能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使比较的概念明确化,比较的数据精确化。㈢解释比较的内容:就是对所比较的事实、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说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分析形成这一事实的原因、理由和因素。㈣作出比较的结论:就是对比较对象的材料、情节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作出结论。4、教育比较法运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㈠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㈡注意比较对象的广泛性。㈢既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要比较事物的本质。㈣把比较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第八章1、如何辨别史料的价值?1、看史料中的记载是否违反客观规律或当时已经具有的科学知识。2、看史料的记载有否与已经确知的史实相矛盾之处。3、看史料的记载有否与常情常理相矛盾之处。4、看史料的作者其观点、立场、品行、风格如何等。2、文献的种类有哪些?1、零次文献。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也可视为第一手文献,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2、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3、二次文献。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4、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3、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3、针对性强。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第九章
教育行动研究1、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行动”和“研究”,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那里,是两个用以说明由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最早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情。2、行动研究使用的范围有哪些?㈠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使之得到创新。㈡作为职业训练的手段,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的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㈢在特殊情况下,对已确诊的问题加以补救,或使环境因素得到改善。㈣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3、分析行动研究的优缺点。㈠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适应性和灵活性。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㈡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为:1、研究质量不高,难以将结果推广到应用;2、研究者本身在观念方面、时间方面和能力方面存在限制;3、研究中主管人员不支持或群体间意见的不一致,造成协调上的困难;4、研究是自行应验效果,难于客观地诊断问题。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谈谈教育观察研究法
21:56:57 本文行家:
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一)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这种科学的观察,就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观察法,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二)观察法的特点1.能动性科学的观察是具有能动性的感性认识活动,它与一般所说的观察不同,即不是简单反射式的感觉,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与研究。它要求达到:(1)确定某个现象,得以发展的条件;(2)详细描述所观察的现象;(3)科学地分析和说明所研究的对象。也就是查明现象及其发展的条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关系,为此,在观察之前,应根据科研任务,制订好计划,包括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条件、观察范围和观察方法,以保证观察有目的地进行。这样的观察是自觉的,不是盲目的,是能动的,不是被动的。它要求观察者充分发挥观察中的主观能动作用。2.选择性科学的观察并不是一般地认识现象和事实,而是从大量客观事实中,选择观察的典型对象,选择典型条件、时间、地点,获得典型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只有把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经过选择的观察对象上,把观察始终和有意注意结合在一起,不为无关现象所分散,尽量排除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这样的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例如,进行某班级学生学习态度和精神现状的观察。根据观察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反映学习态度和精神的主要指标(如时效性、求知欲、创造力、自强、意志力、学习习惯等);主要指标中又应选择典型指标(如时效性)以及主要二级指标,选择几个主要时间、场合等等。只有把观察集中在经过选择的几名学生、几项主要指标、几个主要时间和场合等等对象上,才有可能达到科学观察的目的。3.客观性即要使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观察所获得的事实材料是认识事物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获得事实材料的观察是否具有客观性的品质。观察中获得的结果,实际上是观察者通过观察手段对观察对象的现象或过程的一种反映和描述。科学的观察就在于观察的客观性。首先,要确保观察在自然存在条件下进行,绝对不能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这样才能得到自然条件下的真实情况,否则所得到的事实材料反映反常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观察对象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观察,这就有可能使观察对象预先考虑给予观察者以一定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对观察者的陌生感,以尽量控制观察对象的异常状态。例如,某校对一名曾经失足的女学生进行观察。尽管失足已成为过去,又从工读学校回到原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但是,她的心灵已受到严重的创伤,对生活失去希望。为了唤起她的生活信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措施。同时进行教育措施与激发自信心相关性的研究。一方面绘制了为时一年的教育措施序列表,另一方面派两名好学生,与她生活在一起,进行一年的观察,绘制出她情绪升降变化的曲线图。在被观察者保持自然常态的情况下,观察记录了很有价值的资料。然而,由于观察者的不慎,被观察对象意识到自己被跟踪观察,一下子情绪变化的曲线就变得毫无意义,已经获得的教育效果也几乎化为乌有。观察只好终止。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她才恢复了常态。其次,观察要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观察者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否则就会掩盖了对观察对象的情况的真实反映。观察要取纯客观的态度,不许有丝毫主观的偏见搀在心头,若有一点,所观察的便会走了样子了。”第三,观察要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要对观察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反复的观察。一方面是被观察的现象或过程只有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观察才有客观性。对于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和过程,则不适于单独用观察法去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无法复核和确定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要长期、连续、反复地进行观察,否则就不易分辨事物现象或过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贯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片面的、哪些是全面的等等。反复观察的次数越多,越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例如,在进行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集中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有一个学生有洗手的异常行为。当时正是甲肝流行,该生的行为是适应卫生要求的正常行为,还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的强迫行为,只有反复观察才能得到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经过两个阶段(正处甲肝流行阶段和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的一个月以后)的反复观察。发现该生在每次开关教室门、收交作业本(他是课代表)、使用公共用具、与同学进行手接触后,都带有紧张的心理去洗手,并且一洗再洗,两个阶段的观察结果无区别。由此,才确认该生的洗手行为属强迫行为。通过与该生的交谈,说明他确有“明知何必反复洗手,却难以解脱不洗手就有一双肮脏的手”的心理重压。可见,只有经过反复观察,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三)观察法的局限性观察法具有许多优点:如运用方便,可以随时随地采用,可以保持观察现象的自然状态,不加人为干涉,可直接取得从生活中来的材料,可以不妨碍被观察一方的正常生活或正常的发展过程因此也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等等。但是,观察法也有如下的局限性:1.人的生理局限。主要表现为:人的感官使观察范围受到局限。感官是有一定阈值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听不到、看不到、感觉不到。人的感官也使观察的精度受到局限。人们常常只能凭感官对观察对象做出大概的估计。人的感官还使观察的速度受到局限。对于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事物的现象或过程,人们也常常观察不到。这样观察常常就只局限于了解表面的现象,不能直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难以分辨是偶然的事实还是有规律性的事实,这是观察法最主要的局限。2.观察仪器的局限。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凭借感官直接观察的同时,也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大大地提高了观察的广度、深度和精度,然而,观察仪器的认识功能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直观性,间接观察还不能完全取代直接观察,仪器设计的错误或不精确,制作和操作仪器的误差,都会导致观察结果的错误,观察仪器容易产生对观察对象的干扰等等。3.观察者对所获材料的解释,也往往容易受观察水平的局限而带上主观色彩。为此,在运用观察法时,除了尽力提高观察法的功能,如灵活移动观察位置、转换观察背景、延长观察时间以及增加观察次数等等,以改善观察结果,另外,还要结合统计方法,对多次观察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二. 观察法的作用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不仅在收集和积累各种事实、资料和仔细观察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阶段可以使用观察法,而且在查明研究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对事实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把所有关于研究现象的材料加以概括和综合,在教育实践中检验理论成果的正确性,以至到最后把获得的材料和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中去,都可以使用观察法。具体说,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有助于课题的选择与形成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上,第一手原始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科研往往从问题开始,进而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源于问题。然而,由于人们的一切认识,包括产生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发源于观察所得到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始于观察。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就往往善于观察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现象、问题,从中受到启示,形成教育科研课题。如有的教师通过对入学新生的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常常出现不适应性,如何使学生从不适应到适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此而提出并形成了大、中、小学、幼儿园如何衔接的研究课题。同样,关于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的研究,也是通过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种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表现进行观察后所提出来的。(二)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与验证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不是某个哲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而是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飞跃与升华。通过科学的观察,摄取尽可能多的教育客观事实,从而为某一理论的提出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理论一经提出,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又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因此,仍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验证。如果说,在理论的提出中运用的是探索性观察,那么,在理论的检验中则是验证性观察的运用。这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巴甫洛夫以“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还告诫青年,不学会观察,就永远也当不了科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自己观察获得的。由此可见,观察法在教育科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观察法的类型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根据是否借助仪器可分成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地点可分为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可分为量的观察与质的观察等等。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实际运用较多的观察方法。(一)抽样观察法包括时间抽样观察法、场合抽样观察法和阶段抽样观察法。1. 时间抽样观察法是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对象的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例如,进行课业负担现状的观察,在校内就选择下课时间、午休时间和下午课余时间进行观察,统计和记录这些抽样时间内在教室里作业的人数,从而做出分析判断。2. 场合抽样观察法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个自然场合,观察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例如,进行学校卫生面貌的观察,可以把厕所作为反映学校卫生面貌的抽样场所,进行观察,并由此分析学校卫生状况。3.阶段抽样观察法观察者选择某一阶段,对观察对象的状态进行观察。例如,观察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现状,可以选择期末考试阶段,因为这是检验全面安排和实施的典型的阶段。运用以上方法,必须注意抽样的科学性,以保证观察结果能符合总体情况。(二)追踪观察法这是一种长期、系统、全面地观察研究对象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获得对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材料,以便研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常常用在对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上,是一种实验观察类型。例如,进行女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月经和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这就确定了在较长时间内(如一年),对一定数量女学生的月经情况、学业负担情况(规定几个统一标准)和焦虑情绪(确定几个指标的不同程度级)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和记录。这样就可以获得有关的发展变化过程的材料,为研究其相关性提供依据。(三)隐蔽观察法在观察中,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是一通病,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观察材料的真实性。为了在对人进行观察时,使观察对象自然、放松,往往采用通过单向透光玻璃、电视、纱幕或潜视系统等等进行观察,让观察对象不知不觉,这就是隐蔽观察法,从实际条件出发,这种方法的采用还常常不具备条件,但是,这种方法的精神却是观察者应十分重视的。(四)综合观察法客观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成功地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必须将几种有关的观察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观察材料,才能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综合观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对某一具体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时,要把眼光扩展到同观察对象有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上;二是指在观察某一观察对象时,不单是使用一种观察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把几种相关的观察方法有机地结合使用。观察的实际进行,除了充分选用观察的不同途径和方法之外,还必须注意遵循观察的原则,即可观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典型性原则。&四.观察法的一般步骤(一)观察准备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作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定观察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例如,进行中小学班主任政策可行性研究需要确定对班主任工作量现状的观察。事先便应对班主任有关情况进行大略的调查,通过谈话,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进行试探性观察,对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等等有所了解,这样便可以科学地确定观察的范围:有高年级段和低年级段的;有文科、理科、艺术科的,有不同责任心的;有不同工作能力和风格的,以及不同年龄、教龄和不同性别等等,有重点地进行,还可以划定观察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根据观察量,做好观察者的组织分工。2.制订观察计划确定了观察目的,又收集了有关观察对象的材料,并进行试探性的观察后,就应深思熟虑地制订出观察计划,使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观察目的;&& (2)观察重点和范围,一般重点不能多,范围不能太广;&& (3)观察提纲,列出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的要目;&& (4)观察过程,包括选择观察的途径、安排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的方法和掌握观察的密度等等;&& (5)观察的注意事项,根据观察的特点,列出为保持观察对象常态的有关规定;&& (6)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的参照标准;&& (7)观察仪器;&& (8)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 (9)观察的应变措施。3.做好物质准备&& (1)如果观察要借助仪器,就必须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查、安装,以及使用的安排。&& (2)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要的材料,便于日后的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 (二)进行实际观察1.进行实际观察应尽量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离开了原定的观察目的。如果原定计划确实不妥,或观察现象有所变更,则应按计划中的应变措施或实际的变化情况随机应变,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力求妥善地完成原定任务,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成果。2.因人、因事而异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观察。一般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观。这是常用的观察形式。&& (2)听课。这是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教育观察形式。&& (3)参加活动。包括各种内容、各种范围、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集体活动,这是最丰富、最广阔的观察形式。&& (4)列席会议。&& (5)结合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的调查等方法进行观察。(三)进行观察时必须注意的事项1.选择最佳观察位置。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2.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的因素。根据科研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能获得有价值材料的重要因素上去,不为无关的,次要的因素所纠缠,提高观察效率。3.善于抓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每一种现象的出现,都要能找到引起现象出现的原因,使获得的观察材料具有科研的价值。4.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偶然的或特殊的反应。作为说明本质问题的是一贯性的东西,但是全面正确地了解问题,偶然的或特殊的东西不是无足轻重的,它对于研究问题的动向,更在启示意义。5.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教育科研中,观察对象往往是人,因此在观察中陌生感容易改变观察对象的常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保持观察的正常状态。&& (四)观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1.做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要求,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一般的记录方法有:&& (1)评等法观察者对观察对象评定等级,如在观察记录学生在某一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时,可以分十分活跃、活跃、一般、不活跃、很不活跃五级。记录的方法可以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等级划圈。&& (2)频率法观察者事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项目印成表格,一旦出现某一现象,就在表格的相应框格内打上记号。&& (3)连续记录法就是当场在笔记上作连续记录,或借用录音机、摄像机等将现场连续录下。2.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五.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观察与分析相结合科学的观察不仅仅是被动地搜集事实,更重要的是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与分析研究相结合,通俗地说,即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1.要摒弃一切先入之见,按照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分析研究中把观察引向更深的层次。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得到高质量的观察结果。2.要深思细察,善疑多问,面对观察事实进行分析,不断提出为什么。在分析研究中注视观察对象;不分散注意力,不漏掉细节。不轻易相信观察对象的变化,不急于下肯定性的结论。而是在缜密的分析、比较,思考、研究中,提出结论或观点。3.要见机行事,根据观察对象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观察计划。同时又要及时、敏锐地捕捉观察对象的各种细微变化,从中找出联系,以使观察后果更丰富,或从中引出新的研究课题。&& (二)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除了选择好课题、制订周密的计划等等之外,很重要的一条还取决于研究者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因此,必须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即要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精于观察,思想集中,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在科研中长期、系统、多方面地观察一个或一类对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观察多种多样的对象都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要注意学会各种观察方法,掌握不同类型观察方法的顺序、步骤,随手做记录,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就会形成具有高度准确性的观察能力。2.掌握必备知识,不断积累观察经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具有多方面知识,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富有观察经验的“内行”能从一个现象中看出“门道”,而一个“外行”却只能看看“热闹”;“识广”必须以“多见”为前提,但“多见”未必一定“识广”,关键是不断总结和自觉地积累观察经验。&& (三)注意科研精神的培养1.勇于献身,不畏劳苦科学的观察需要具有忘我献身、刻苦耐劳的精神,必须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出发,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甘心情愿地把整个身心都献给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2.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科学观察不是一次或一时就能在得成果的,观察遭到失败,或者出现谬误,或者一无所获,是常有的事。为此,只有坚持不懈,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穷追到底,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成回就。3.大胆质疑,实事求是创造性的科学观察,发端于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讲,科学观察就是为释“疑”提供事实的。然而大胆质疑决非胡乱猜疑,而是要尊重事实,正确反映事实,从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4.虚怀若谷,精细入微科学观察的大敌是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粗枝大叶,漫不经心。随着时代的推移,教育科学研究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更要求在观察中处处留心,全神贯注,才能明察秋毫,打开教育科研的门径。精确、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科学观察相适应的优良品质素养,不是生出来就有的,天才来自勤奋,才干来自实干。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观察水平,获得有价值的观察成果。&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李联欣,男,从事电脑工作15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9年,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培训工作4年。2007年被教育部信息中心收录为信息化专家。多篇论文在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会刊上发表与交流。从09年开始,被聘为吉林省教育社区管理员,负责吉林省教育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2010年被评为维基教师星光计划 优秀教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法研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