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从弟桃李园序》写什么情景表达什么情感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赏析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赏析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是一篇骈体抒情小品,言简意长,文采俊逸,脍炙人口,被收集在《古文观止》之中。文章不长,却色浓景深,韵味深长。既有动人美景的描绘,又有隐含哲理的思索,还有真情实感的流露。音韵和谐,风格清新,犹如同珠滚玉盘,是一首美奂至极的抒情散文诗,今注释如下。
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释:从弟,堂弟。从,堂房亲属。序,通”叙”,叙说。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者,用在主语后面,表示语音及语气上的停顿。逆旅,客舍,旅馆。逆,迎接。旅,客。过客,过往的旅客。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而,连接上文,表示顺承关系。浮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的对生命的认识或体会,以为世事无定,生命短促,好象水面上浮萍一样毫无着落。汉贾谊《鹏鸟赋》:“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若梦,反映了一种悲观的生死观,认为人的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间的不同,变化纷坛,不可究诘。秉烛夜游,手持灯烛彻夜游乐,谓及时行乐。《昭明文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几何,多少。秉,执。良,确实。有以,有原因。以,因由,道理。也,表示肯定语气。阳春,温暖的春天,和煦的春光。召,号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的景色,因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所呈现的一种烟雾朦胧的状态。大块,大地;大自然。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期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自然之称。”《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使我以劳。自我以死。”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错综华丽的色彩或花纹,具体指锦绣交织成纹的自然景物,也指绚丽丰富的文采。文,通”纹”,章,指章法。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芳园,即芳菲的花园。序,欢舒,畅谈,抒发。天伦,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伦,次序。因为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先后等次序,都是天生的,故称天伦。群季,诸弟。兄弟按年龄排列,长幼之序,依次为伯、仲、叔、季。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以季泛指弟。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诗人,早慧,幼年能文,以诗歌擅名,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这里以谢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吾人,即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咏歌,吟诗。独惭,唯独自已感到惭愧。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这里借以自喻。幽赏,幽雅地欣赏。幽,沉静,安闲。 清,清新。已,停止;中止。琼筵,华贵、珍美的筵席。南朝齐谢眺《始出尚书省》:“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坐花,坐在花丛中。飞,飞舞,挥动,形容不断举起酒杯喝酒。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陶醉于月光下。伸,抒发。雅怀,素雅的情怀。罚依金谷酒数,罚酒依照金谷园连饮三杯。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其《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依,按照,根据。
译文:即便是这浩渺的昊天和广袤的大地之属,也只不过是宇宙万物过往的日夜旅馆;疾飞如梭转眼即逝的时光掠影之类,也只不过是千世百代以来的匆匆过客。因而可以说,那宛如浮萍的人生,真好象是那随时幻灭的虚境空梦,这样,能让人真正得到的欢乐又有多少?古人曾热衷执着灯烛作彻夜的游乐,看来也确实有一定道理的啊。何况那美好的春光,所迎候我的也只是朦胧的烟色云景,大自然所提供给我的,也只是那变幻莫测的色彩和花纹。今天大家相会在这桃红李白的芳菲花园,在一齐共享天伦之乐。看到诸多昆仲均为少年俊秀,一个个皆如小谢惠连;我这一个人虽然也能咏诗吟曲,但慎独一想,总自觉惭愧于大谢灵运。幽雅的赞赏尚未中止,高谈阔论却已趋向清新流转。大摆丰盛的筵席让大家坐在这万花丛里,飞舞着酒杯而陶醉于月色之中。此时如没有上乘的佳作,又怎能抒发那典雅的情怀?如果连诗也作不出来,那么就只好依照石崇金谷园宴席的规矩,罚酒三杯。
此文是李白为与众堂弟在春夜宴饮赋诗所作的序文。大约作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地点是湖北安陆桃花园,白兆山桃花岩。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一生浪迹天涯,飘泊如萍,在安陆娶妻生子,这里可谓是他的第二故乡。
“诸从弟”一齐来到异乡自己身边,怎能不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之间,一篇盖世之作嘎然问世。这是诗仙的智商,情商,逆境商(挫折商)高度统一的产物。三者有序结合,为创造性思维的巅峰之作。
此文虽说是文,却以诗意行文,全篇诗情画意,难于言表。虽说是小品,却和诗一样飘逸俊爽,将景、情、思融合成人间的美妙意境。故作品又充满着旺盛如春的生机蓬勃气息。
光明洞彻,爽朗无穷,此情此景,让人陶醉。此文一举将本属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提炼并升华到了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境。
李白在安陆十年,娶妻生子,面对安陆的美好风光,李白曾写下了“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动人诗句,今天又产生了一篇扣人心弦的美文。
在这桃李芬芳的花园,百花争娉斗妍的季节,特摆下亲情浓郁的家宴,以抒发淳美真挈的情愫,于是撰写了最绮丽的文章。
这是一个春月夜,李白与众堂弟聚集在这桃李芬芳的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之乐。那真切而热闹的情景,让他触景生情,情动智涌,天才发挥。
其实这也只是一篇“随笔”,一种很随意的写法。但是文章并没有象平常一样,接下去写什么众人诗咏相竞的精彩一幕,而是突然撂笔掉毫,从而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千百年来,品读此文,仍然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且欢宴尚在进行之中,李白尚在吟诗作文。时光隧道,直达回转。
此文极具抒情性。不管是记时、记地、记人、记事,都充溢着进取精神和生活激情。作者把这种精神和激情,融入到手足亲情中去抒发,显得格外地真挚而亲切,从而显得充实欢畅,神采飞扬,充满生活气息。
李白的诗文一向以抒发豪情,抒发壮志,慷慨雄浑者居多。像此种心旷神怡,自然清新的生活小品记叙其实极少。虽不算是一篇奇文,然而在游玩中阐释人生,在欢乐中寄寓自信,在诙谐中蕴藏庄重,却是很有其特色的。
然而仔细端详此文,个中虽然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眷恋,但是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既伤感于时光的飞逝,也伤感于人生的坎坷,还伤感于心境的艰难。这种思想意识,实际上是内心不满现实的一种表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孟德将酒文化推向了顶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又将酒文化擎上了天空。虽有相似的豪迈之处,也有明显差别。前者悲叹人生短暂,后者悲叹欢乐不多。
“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生若浮云”、“人生如梦”、“人生苦短”,因此李白在《将进酒》时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位浪漫主义诗仙振臂一呼,还让现实主义诗圣杜甫也在积极响应,故在《曲江二首》中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云绊此身。”
面对现实,时光的确稍瞬即逝,盛筵也转眼难再。何妨也另辟磎径,寻求新的时空。斗争与妥协,也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如同阴阳、上下、高低一样,如影随形,对立统一。
看看世间那么多兄弟阋隙墙、反目成仇的天伦悲剧,怎能不让人心寒胆凉?只有兄弟同心,力可断金,亲友合力,势可移山!能否与天妥协,与地妥协,与人妥协,的确值得深思,可深入品尝小品的真谛!
李白的文辞的笔势,素来大开大阖,犹如流水行云,字里行间,豪情纵横,潇洒飘逸。其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气概,令人心潮澎湃,又神清气爽。然而这百十个字,既把作者的气魄和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把作者的温情和细腻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赞成作者以转折自如的笔调,清新俊逸的风格,去实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回归本真!
此文从谋篇方面来看,采取的是缘题生发的方法。文章以题目入手,宴、春夜之宴、春夜桃李园之宴几个层次,层层递进。层次递增,最后发出“为欢几何”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以提纲挈领,坦明宗旨。
文章的结构颇具特点。起头是关于天地、万物、人生的感谓,将这个寻常的欢宴,放在终极关怀的主题之下,最后使其得到了升华,
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而结尾,也让人拍案惊奇。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却出生在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迁徙在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却漫游洞庭湖、湘江而吴、越;寓居在安陆,却北上太原、长安而齐、鲁;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却应召进京,供职翰林。因受权贵的谗晦,排挤出京,李白又盘桓江、淮;隐居于庐山,被邀入永王李遴幕府;李遴反叛被灭,他受牵连而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终病死于安徽当涂。
挫折和苦难,也是人生的精神财富。李白少年时代的学识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之外,还统览诸子百家;好剑术,喜神仙,很早就相信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只是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因面让他的一生充满站着矛盾心理。
虽“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却仍在关心国事,总希望能重获朝廷任用。“安史之乱”爆发,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他应邀入永王李遴幕府。没想到李遴触怒唐肃宗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晚年又流落在江南,当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又跃跃欲试,准备从军杀敌,无奈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当涂(今属安徽)寓所病逝。一代诗仙,魂归太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统观李白一生,从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世俗沉浮,表现出傲岸不屈的非凡性格,然而他这里却坦言“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这不仅是他们性格相同使然,境遇相同使然,而且还是诗风相同使然。
李白“诗宗康乐”,从诗经、国风起,经曹植、谢灵运到李白,可谓一脉相承。他们的诗风豪迈奔放,潇洒浪漫,语言奇妙,立意清晰,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清新飘逸。
李白终生追寻谢灵运的足迹,“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作名山游”,如同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所说:“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宿处青苔没。”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坚信不渝:“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字太白,太白金星,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人们把李白看成仙人。当然在李白眼中看来,谢灵运也早已经登天成仙了。
据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东邻墓故事载,已被处死的金侠客曾对解缙耳孙解必昌说:“顷亦蝉蜕羽化,如郭璞、谢灵运诸公,非真遭戮也。”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游仙诗的祖师、中国风水学鼻祖,所著《葬经》。
当然谢灵运并不是什么风水学鼻祖,而是山水诗开山鼻祖。当然他还是文学家,史学家,目录学家,梵文翻译家,书法家、画家,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谢灵运兼通史学,曾奉诏撰《晋书》,也精通佛教老庄哲学,精通梵文,为佛经翻译润色。他擅长绘画佛像,故人们目为“开门佛子”、“在家菩萨”。
仙佛同天,想必李白与谢灵运在天上往来无间,过从甚密。他们一同随喜鹿野苑,一同宴饮瑶池筵,一同赋诗作序。只可惜他们的天堂佳作,未传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作者:匿名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语文组
郑小莉【教材分析】《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的拓展篇目,虽是拓展篇目,但无论基本篇目还是拓展篇目,其目的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经历以及其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鉴赏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学会知人论作。【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本知识。必修1-5的文言文,非常强调文言基本知识的积累情况,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则强调对文本的鉴赏。本次所选的教学班虽为尖刀班,但语文基础并不是非常好。据该班语文老师介绍,学生们上课不爱发言,课堂氛围往往比较沉闷。基于这一情况,我准备先以一些比较简单易回答的问题开始,先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安排一些学生动口、动手环节,让学生能够跟随老师一起品鉴全文。【教学设想】本人认为该文应重鉴赏,没有必要一字一句落实字词。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疲惫,本来他们对文言文已经畏惧不已,割裂文章的整体美感无疑会更让学生完全丧失对文言文的兴趣。当然,文言字词不能放,但不作为上课教授的重点,文与言必须兼顾而有所偏重。因此,这一节课只是桥梁,希望达到的效果是通过分析本诗以及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能够领悟李白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我的教学思路主要是“由浅入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学会合作探究,动口、动手、动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品鉴全文。【教学准备】课前印发课文给学生,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完成正字音、初步翻译文章的任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2.比较“一觞一咏”与“世俗浪游者”宴饮之乐的不同之处,并引申至与《兰亭集序》作比较,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讨论落实字词。2.反复诵读,分析诗歌内容。3.比较赏读,体会作者情感。4.拓展阅读,提升学生对生命、人生的认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和学习诗人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豁达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反复诵读、对比赏析、拓展提升【教
具】多媒体课件【授课用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曾经有这么一句话:“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少文人因酒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的徜徉,因酒而丢掉面具,吐露真情,因酒而成就传世的佳作。唐代诗人李白,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自言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可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就是李白,李白饮下去的是美酒,是物质,喷薄而出的是诗篇,是精神。今天就让我一起来与李白共醉于桃花园中,一起思考人生,领悟生命!二、破题提问:文章的题目就是全文的眼睛,请说说本文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1、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2、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三、初读,晓字词(见ppt课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能够读准字音,能初步分析文中的疑难字词。(抽取学生理解诗文,点名其中重要文言现象,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再读,析文本1.解读全文,找出“宴之由”明确:原因有四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短暂)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2)古人也秉烛夜宴。这里宕开一笔,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虚度?4)共享天伦,机会难得。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亦为人生一大乐事。2.读法指导:在朗读时每条理由应读出什么情感?明确:“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句要读得稍稍低落一些,因为相对于天地、光阴来说,李白认为人生太短暂、太脆弱,随时都可能梦一般破灭,享乐的日子太少了,要及时行乐。因而要明显读出与前两句不同的低落情绪。“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既是对古人夜游原因的领悟,又是自己夜宴效仿的范例。因而可以读出(恍然大悟)若有所悟,也可读出理直气壮。“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 “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要读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禁不住诱惑、压抑不住的喜爱。3.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一情感基调,作者写了哪个事?乐: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作诗,罚酒。1)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2)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3)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4)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5)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明确:幽赏之乐、高谈之乐、宴饮之乐、赋诗之乐主旨: 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应带着“美好”“浪漫”“欢乐”“高雅”的情绪朗读这一层。)五、三读,品性情1.思考:李白在本诗开头就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是不是过于消沉了?李白实乃性情中人,往往故作颓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虽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才是李白的本真。对于李白和从弟们的快乐,有这样的评价:“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两篇序文虽出自两个兴衰迥然的朝代,两个地位悬殊的名士,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差近四百年。但是《兰亭集序》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却能碰撞出相同的火花,燃烧出不同的火焰。2.思考: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为什么会有不同?
明确: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他感慨时过境迁,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自信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时,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人生观或者生命观这方面来说:就个体而言,王羲之与李白都是积极入世的。但是就整个时代而言,魏晋人的就有些崇尚虚无、消极避世远远不如唐人那样从骨子里透出一种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延续帝国盛世的人生观了!3.小结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阳春,月下,美酒,共享天伦;咏歌,畅谈,赋诗,其乐融融。六、拓展阅读,思考人生与生命1.例举一些古往今来的抒写对人生、生命感慨的语句,让学生赏读。(补充内容见ppt)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这些语句带给她们的感悟。2.这样的一篇美文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然浮生若梦,生命易逝,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拓展生命的宽度,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屈原选择上下求索、曹操选择建功立业、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行乐,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方式。七、结束语李白与从弟春夜宴桃花园,没有丝竹管弦;没有缓歌缦舞;也没有酒池肉林。他们寄情山水、诗酒助兴,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从中获得一种乐观旷达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的欢愉,这是生命最本真的感受。感谢李白,带领我们进入了一场高雅的精神盛宴!在诵读中再度感悟作者情怀(根据ppt上的提示,尝试背诵)
12、《阿房宫赋》杜牧1、压三百余里,离天日。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流入宫墙。2、,檐牙高啄;各抱地势,。盘盘焉,焉,蜂房水,不知其几千万落。3、,?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响,春光;4、一日之...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15题。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①(甲)天地者,;光阴者,。②(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③(丙)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④...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易错字词;2、文学常识;3、理解内容,把握写作意图。。学习流程:流程一:自主学习自己复习各块内容流程二:测试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2、序:...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15题。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①(甲)天地者,;光阴者,。②(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③(丙)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④...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易错字词;2、文学常识;3、理解内容,把握写作意图。学习流程:流程一:自主学习自己复习各块内容流程二:测试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