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海面下是北极地区海面显著特征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3)
我的图书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3)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一、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农业
1、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②半球位置: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②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领土组成:本土由48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4、人口: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数量已不多;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玑和纽约。
5、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③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家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门化。6、主要农业带农业带&
形成原因乳畜带&
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
&&&&&&&&&&&&&
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玉米带&
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棉花带&
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己经衰落。现己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
&&&&&&&&&&&&&
物区小麦带&
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灌溉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畜牧和灌溉带&
&&&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亚热带作物带&
&&&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二、美国的工业
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强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2、三大工业区&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
一、领土由三部分组成: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二、.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为邻,南与墨西哥相接。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西面与加拿大领土相接,东面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的。
2、纬度位置:主体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位于热带
1、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人种构成中白种人占84%,其次为黑种人占13%,华人华侨约有160万人。
2、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文化、语言和生活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4、美国地形:大致是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其中平原面积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5、美国的农业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6、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7、记住P82页图9.5及图上3个框内的内容(在图中知道以下地理要素: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拿大、墨西哥、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经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圣劳伦斯河);记住P85图9.9主要农业带在图中的位置。
8、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9、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中心。
10、记住P87活动1(2)的主要工业城市在图9.12的分布。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3、在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其上覆盖着地球一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记住P90图9.18: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
4、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
6、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7、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
8、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柑橘、甘蔗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9、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10、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界议程&
11、热带雨林的作用:1)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2)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3)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调节全球气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圣堡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13、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巴西的位置、人种和工农业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
2、民族大熔炉: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巴西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稍多。不同的人种汇集在巴西,他们之间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混血种人占40%,黑人占6%,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3、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
4、工业:巴西铁矿、水能资源丰富。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此,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四、巴西的环境问题和城市化问题
1、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位于巴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热带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应。但是巴西广阔的热带雨林正受到人们的严得破坏。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夺式的迁移农业造成的。
&&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0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决心用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2、城市化问题:巴西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1、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P100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2、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101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严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4、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寻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5、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
6、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7、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8、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
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上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脆弱的美:全球变暖下的北极冰川_网易旅游
脆弱的美:全球变暖下的北极冰川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温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冰块从雅各布港冰川裂开,导致冰山的数量逐渐增多。
图为在一次夏日风暴中,冰山从雅各布港冰川分裂,漂流到格陵兰的迪斯科湾。摄影:FERNANDO MOLERES/PANOSFernando Moleres拍摄了一个名为“消融的景观”的摄影项目,该项目将地区特有的巨大冰山、庞大的冰川以及覆盖冰雪的冰原等景观分解为最小元素。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等待阴沉的天气,以便拍摄到合适的照片。迪斯科湾的冰山是由雅各布港冰川分裂而来。雅各布港冰川耗费了格林兰岛的大部分冰盖,根据NASA地球观测站提供的数据,其融化对提升海平面所做的贡献可能比北半球其它任一单一特性都大。“我不想突出色彩或者尺寸。我的意图是尽可能的减少拍摄景观所处背景的视觉参照作用,营造出一种空虚之境。照片呈现的洁白和空虚感象征着一个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地方,”他说道。图为冰岛的Fjallsárlón冰川。Moleres称,冰岛每年因为冰川融化而失去110亿吨冰。从2014年8月到2015年10月,Moleres先后数次前往格陵兰岛和冰岛,拍摄最易受到影响的地方。他的目标是通过照片来展现气候变化,同时呈现出这片白色世界的美,“表现出北极的严酷和脆弱的环境”。图为迪斯科湾的冰山。Moleres表示,夏季期间,随着温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冰块从雅各布港冰川裂开,导致冰山的数量逐渐增多。极地冰川融化对全球的影响是一个经常被谈论的话题,而且冰川融化的趋势依旧严峻。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仅格陵兰冰盖就达170万平方公里,接近德克萨斯州面积的3倍,覆盖着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国家冰雪数据中心预测,如果格陵兰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会上升6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称,格陵兰冰川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减少。全球海平面在本世纪和未来很可能会继续上升。图为格陵兰岛迪斯科湾的冰山。Moleres拍摄的景观包括冰岛的Fjallsárlón冰川、雅各布港冰川以及其分裂出去的位于迪斯科湾的冰山,这些景观都有显著的特征,通过Moreles始终如一的拍摄风格而得到清晰的呈现。最难到达的景观位于冰岛,他说道。为了前往这些地方,Moreles穿了3层衣服,他表示虽然非常寒冷但也没那么糟糕,他还与当地渔民一起乘坐渡船拍摄雅各布港冰川,从海中的有利位置拍摄冰峡湾。有一次,他和一个猎人一起乘坐狗拉雪橇前行,雪橇狗突然挣脱,把他们困在了冰原上,他不得不停下拍了张照片。雪橇狗在雪地里等待下一次旅程或食物。“伊卢利萨特大约有1000只狗,大概只有1980年的1/3。气候改变导致海冰变薄,对于旅行来说不够安全,于是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机动雪橇,狗也更多的用于雪橇比赛而不是基本旅行。”Moleres说道。尽管面对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景观的宁静和美丽还是深深的吸引着他。他觉得被自然界包围,感受相比自然自己的渺小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图为冰岛的Fjallsárlón冰川。当被问及他想通过这些照片表达什么时,他概括的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很脆弱,气候改变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的反应已经落后了。从不同层面来说,所有人都有阻止全球变暖的责任,这需要我们深刻改变观念,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能源。”相关阅读》》》揭露冰川下的秘密&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I6KDHFD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t_AI6KDHFD17KK0006.jpg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I6KDHLA17KK0006.jpg
http://img5./photo/-11/t_AI6KDHLA17KK0006.jpg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I6KDHQD17KK0006.jpg
http://img5./photo/-11/t_AI6KDHQD17KK0006.jpg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I6KDI.jpg
http://img4./photo/-11/t_AI6KDI.jpg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I6KDI4S17KK0006.jpg
http://img5./photo/-11/t_AI6KDI4S17KK0006.jpg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I6KDIB317KK0006.jpg
http://img2./photo/-11/t_AI6KDIB317KK0006.jpg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I6KDIFO17KK0006.jpg
http://img4./photo/-11/t_AI6KDIFO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I6KDIKQ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t_AI6KDIKQ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I6KDIPU17KK0006.jpg
http://img4./photo/-11/t_AI6KDIPU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I6KDIVC17KK0006.jpg
http://img6./photo/-11/t_AI6KDIVC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I6KDJ4A17KK0006.jpg
http://img3./photo/-11/t_AI6KDJ4A17KK0006.jpg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I6KDJ9C17KK0006.jpg
http://img4./photo/-11/t_AI6KDJ9C17KK0006.jpg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I6KDJES17KK0006.jpg
http://img2./photo/-11/t_AI6KDJES17KK0006.jpg
http://img5./photo/-11/600x450_AI6KDJK317KK0006.jpg
http://img6./photo/-11/t_AI6KDJK317KK0006.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推送编辑:Yolanda)
本文来源:华夏地理
责任编辑:闫珺_NQ531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北极冰川融化对我们有何影响?-中国矿业网
当前位置:
编务热线:&010-7
北极冰川融化对我们有何影响?
.cn 日 作者:姜晨怡 编辑:中国矿业报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北极海冰的总量已下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证实了该地区的急剧变暖,而且可能是更剧烈的变化即将到来的前兆。  科学家称,追踪海冰范围的卫星发现,海冰的覆盖面积不到北冰洋表面的30%。这一数值仅比2007年的记录略低,但是由于夏季融冰季节尚有数周时间才结束,很明显,记录将被大幅度地打破。  冰天雪地的北极人迹罕至,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而这里却是资源的宝库,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石能源、可再生生物资源以及水力、风力等恒定资源。最近,随着北极冰川的进一步消减,能源开发变得越发可行。  全球冰川正在以怎样的速度融化?冰川融化会对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北极蕴藏的丰富资源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海冰融化见证全球变暖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科学家8月27日宣布,北冰洋地区的海冰面积于8月26日下降到410万平方千米,创下自1979年开始进行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值。  上一次北极海冰面积最低纪录发生在日,约为417万平方千米,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0万平方千米,缩小的面积相当于英国的10倍。  开展研究的美国航天局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北冰洋海冰面积最低值通常发生在每年9月中下旬融冰季结束之时,因此今后两到三周内,海冰面积预计将持续降低,其最低纪录将被进一步打破。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科学家沃尔特?迈耶表示,北冰洋今年8月份的海冰面积就创新纪录“有些奇怪”,待融冰季结束,海冰面积最低值预计将明显低于2007年的纪录。  据介绍,北极海冰面积每年冬季逐渐增多,春夏两季随着气温升高则逐渐缩小。过去30多年的卫星观测显示,北极海冰面积最低值每10年下降约13%,海冰厚度也持续下降。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最近的《科学美国》杂志网站上,冰川和海洋学博士本?林霍夫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其中他提到,冰川融化见证了全球变暖。“今年可能将是冰雪融化量破纪录的一年,并仅仅是个开始。”他介绍,冰川在海洋的光合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冰川融水、冰山和风从冰原上带来的尘埃都能将重要的营养物质运输到海洋中营养物匮乏的地区。这些冰川营养物丰富了海水,促进了光合作用,并最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形成了一个循环:更多的冰川可以吸收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气温下降;下降的气温使冰川生长,从而又有了更多冰山,更多二氧化碳被吸收,气温再进一步下降。英国气象局的报告指出,自开始记录以来,地球10个最热的年份通通出现在过去14年里。  冰川加速融化致地球变轻  两极冰川的融化将会带来海平面的长期上升,威胁到数百万生灵。自1900年以来,海平面大约平均上升了18厘米。全球急剧变暖将加速这一上升趋势,这不仅会威胁到海岸线,还将迫使低海拔城市建造海岸沿线的防御设施。科学家们上个月说,日渐稀薄的冰山和冰帽每年平均导致海平面上升1.5毫米。他们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将上升多达2米。  其实,冰川融化所带来的恶果不仅仅是某些知名城市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气候变化等。据英国国家气象局年初发表的报告显示,地球表面温度自1900年以来上升了0.75℃。美国太空总署根据从人造卫星所获得的数据公布地球重力分布卫星图像,它显示随着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地球重力分布也受到直接影响,地球“变轻”了。  至于地球重力的分布图,与1995年的图像相比,格陵兰一带重力变化最大,科学家认为这是当地冰川近年大规模融化所致。2002年至2011年间,格陵兰冰川消融量达2400亿吨,造成海平面每年上升0.7毫米。  如联合国召开的气候会议上所说,所有的国家在面对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前都是脆弱的。人们可能会面临热浪与暴雨的袭击,海平面上升既会带来洪水,又可能在某些地区造成强烈的干旱。  海冰融化本身不会使全球海平面升高,因为漂浮的海冰已经占据了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海水的体积。但是,急剧变暖导致的海冰融化同样威胁到了内陆冰。格陵兰冰原尤其显著,它正以加快的速度融化。内陆冰融化则确实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冰的减少已经在改变北极地区的天气模式,而且可能影响范围更广。它还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压力。由于暴露于更大的海浪之下,海岸线的侵蚀速度也很迅速。  北极变暖带来能源开采新机遇  不过,融冰还是有一些潜在好处的,包括新的货运航线,以及更容易获得石油和其他一些矿藏。圈地和探矿的风潮已经在北冰洋上展开。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北极的消退冰川和融化永冻土正在大规模泄漏甲烷,这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地面和空中观测,科学家发现了15万个甲烷泄漏点,他们主要分布在格陵兰与阿拉斯加正在融化的冰川和永冻土一带。  根据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所产生的影响将让气候难题变得更为复杂。随着更多冰川和永冻土融化,这种影响将越发严重。研究人员指出:“北极的冰川和永久冻结带能够捕获油气储层释放的甲烷,减少进入大气的甲烷数量。”这个发现无疑给北极的能源开采带来新机会。  北极地区一直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北极环境正在以地球上其他地方两倍的速度变暖。随着迅速消退的海冰,珍贵的矿产资源将得以开发,新的海岸线得以开辟,同时带给农业、航运、采矿、渔业和能源开采新的经济机会。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出口垄断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麾下的石油生产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日前开始北极地区一个新油田的首次石油生产。这个新油田是俄罗斯新建项目之一,由于西伯利亚老油田产量下降,因此,这些新建项目将帮助维持俄罗斯的石油产量。  事实上,作为拥有北极圈内最长海岸线的国家,俄罗斯从很早以前就展开了对北极的开发,并将其上升到了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一切都是缘于北极的珍贵能源。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的研究,北极可能储存着900亿桶石油和1669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两者分别占全球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13%和30%。因此,像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和俄罗斯这些环北极国家都已颁发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执照。  虽然能源巨头们都不愿意承认气候变化其实有助于其在北极的开发,因为他们不希望被扣上“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牟利”的帽子。但事实上,气候变化的确使像阿拉斯加等地区的油田开采变得更容易。格陵兰岛矿产与石油管理局局长尼尔森也承认,这确实是他们决定在格陵兰岛西部迪斯科湾开钻的主要原因。△
中国矿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报”、“中国矿业杂志”的所有信息,版权均属中国矿业联合会或中国矿业网所有,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中国矿业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报”、“中国矿业杂志”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矿业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会尊重著作权人或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著作权。如有异议,请按照《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的要求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电子邮箱:.cn
联系电话:010-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业杂志社联办)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的显著特征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