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中国首次公布新标准核算GDP:重点看什么 破七又如何?_凤凰财经
中国首次公布新标准核算GDP:重点看什么 破七又如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了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报告标准,中国调整GDP数据核算方式。国家统计局周一将公布分季和累计核算的产出数据。中国的季度GDP核算原来采用累计方式,没有详细说明每个季度本身的金额。
从美联储主席耶伦到把所有储蓄都投入股市而满心焦虑的上海退休人士,全世界的目光周一都将投向北京,关注定于上午10时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华尔街是周日晚上10点。)
中国GDP增速
经济学家预估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可能同比增长6.8% 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可能同比增长6.8%,为2009年以来最慢季度增速。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头两个季度的增速均为7%。鉴于中国已上升到投资者和耶伦等最高货币政策官员担忧清单的榜首,其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滑坡将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更厚重的阴云。 除了整体增长数字以外,投资者还需要更详细地研读数据,关注新闻发布会和相关报告,才能对经济形势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汇丰银行(HSBC)首席执行官欧智华(Stuart Gulliver)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减速的担忧可能被夸大了。 欧智华预期,得益于强劲的消费者开支增长,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 在伦敦一场汇丰银行客户聚会上,欧智华表示,虽然中国贸易和制造业使经济增长率面临下滑风险,但是这些并不是新趋势。&总的来说,我不认为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为了促进更持续的增长,中国决策者一直试图将经济增长从投资导向型转为国内开支导向型。8月中国人民银行所做的贬值决定已经在全球股市引起了新一轮恐慌。然而欧智华称,这并不能反映其实体经济的脆弱性。&过去几个月股市波动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下周一发布的官方数据有望展现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8%,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欧智华还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实现中国政府设定的&约7%&目标。&在任何一个市场驱动的经济中,波动性是很正常的。它并不能分散中国经济发展重心。& 新数字 为了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报告标准,中国调整GDP数据核算方式。国家统计局周一将公布分季和累计核算的产出数据。中国的季度GDP核算原来采用累计方式,没有详细说明每个季度本身的金额。 新的数字可以更容易计算出过去一个季度(未经因素调整的)产出相比于上年同期的变化,而累计数据通常会抚平波动性。这或许意味着,第三季度增速下滑的幅度可能会超出稳定的整体数据。 增长动力 国家统计局周二将在其网站公布分的GDP核算情况。根据7月份的公告,服务业在中国上半年GDP中所占比重达到49.5%。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服务业的表现已经超越制造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第三季度的形势可能不会同样乐观,因为之前推动券商和银行利润增长的股市繁荣已经破裂。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和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表示,牛市行情对中国上半年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0.5个百分点,对第三季度的贡献会显著缩小。 另外,许多旧的增长引擎已经停转。发电量可能已经没有李克强将其作为一项值得关注的主要指标时那么重要,但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业指标,而其读数仍然低迷。 房地产市场 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开始从去年的下行趋势中反弹,但是并没有提振开发商的信心。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增速被认为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提振经济的信号,今年前八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放缓至3.5%。该数据的最新表现将于周一公布,如果出现反弹,则将缓解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忧虑,并可能提振水泥等商品的需求。 受关注程度略低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将显示开发商的项目融资能力。 基建刺激 周一的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将显示,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是否提升了投资,抵消了民间投资的放缓。 决策者 很依赖于道路和桥梁等基建支出来提振经济。央行扩大了信贷,财政部放松了地方政府的借贷规定,国家的经济计划部门前三个季度批准了21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价值约1.81万亿元(2,800亿)。 就业增长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劳动力供需比例通常与GDP数据同日公布。第二季度空缺岗位数量与求职者的比例下跌。 今年前九个月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政府的全年目标是新增1,000万个。这一数据通常与GDP一同公布,但是人力资源部本周表示,今年前九个月新增就业1070万个。 基于主要城市的调查得出的失业率。这一数据今年以来维持在5%左右。统计局官员周一可能会提及这一指标。 在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一片忧虑声中,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三季度GDP可能破七的现实?到底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阵痛还是中国经济就此步入跌途的开始?这显然也是即将出台的中国&十三五&(年)规划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尽管学界不乏中国应该取消GDP增长目标设置的建议,认为不应唯GDP至上,因为目标设定后更像一把尺子,不仅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标杆,同时也会强化外界对GDP数据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尤其当GDP不能达标的时候更容易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误判,继而影响到市场的预期。 不过,一位学者就坦称,在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水平下,量化的经济指标仍是必须的,至少能为宏观调控提供合理的依据。 &总得有个参考指标吧,虽然也强调不再唯GDP至上,GDP也不是考核官员的唯一标准。但从中国目前的现实看,经济调控目标的设定仍有必要的。至少是考核政府工作的一个指标。&该位人士称。 至于以后GDP破七是否会成为新常态,他认为目前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毕竟中国经济仍在转型期,仍有发展后劲,对GDP数据也不宜过份解读。 曾参与过多个国家五年规划制定的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曾公开表示,&十三五&时期GDP的增长底线是6.5%左右。这一数据略低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预计的&十三五&期间中国7-8%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理性看待GDP破七,引导预期也不宜过度 事实上,当中国上半年GDP增幅精准落在7%的年初预定目标值时,曾引发外界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而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官方表述也一度成为官方各部门对中国经济形势判断的标准用语。 不过,随着三季度月度数据的发布,经济下行压力似乎未见缓解,其后包括统计局及发改委等多部门纷纷发声,力证中国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乐观判断却明显降温。 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此前的媒体吹风会上,被问及三季度GDP是否会破七时也曾表态与二季度偏离不大。 &从目前看,7-8月份相关指标看仍是平稳运行,即使有偏离(与上半年GDP增幅7%)也不大。&盛来运称,就其个人的理解,全年GDP增幅7%左右的左不要在6.5%以下,右也不要超过7.5%以上,左和右可能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本周四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后,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称,中国经济仍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并在合理区间内运行,预计三季度GDP增幅仍会保持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不会出现大幅的上涨。
[责任编辑:zhang_yu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2498
播放数:89933
播放数:18686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欢迎来到安乡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位置: >
什么是GDP?GDP的核算方法
安乡政府网 www. &&发布日期:&&作者:&&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或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和提供的的总值。在中,常用GDP和(、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综合水平通用的。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它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四、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
GDP指标分析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
来源:县统计局
【责编:县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我的图书馆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 产 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 入 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2)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4)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 出 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影响,会有一定的统计误差。目前通常是以生产法或收入法为准,三种方法互相验证,并将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常住单位是指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而所谓的经济利益中心是说某一经济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它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经济活动并达到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说明这一经济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国内生产总值关注的是地域概念。一个法人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始终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我国的常住单位,就应计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而不论该企业属于哪个国家。如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该企业就属于我国的一个常住单位,其生产经营成果就统计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个住户,如果他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他们主要场所,则认为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所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它的计算范围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所谓中间产品是为进行生产而购入的产品。如服装厂在计算其最终生产成果的价值时,需要扣除为生产服装而购入的"布匹"的价值,对于服装厂而言布匹就是中间产品。由此看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新增加的价值,也称"附加价值",因而它不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强调是生产的概念,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但是日常经济活动中也涉及许多非生产性交易,即与当期生产无关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不应计入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例如:  (1)买卖股票  当你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上市的股票时,必须有人按照当时的价格卖给你,这实质上是股票所有权的转移。这和股份公司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因而这项股票交易所涉及的货币金额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至于证券交易所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则做为服务性收入而计入服务业增加值中,而这不包括股票交易金额的本身。  (2)政府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无偿的,它是作为国家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例如失业救济金、离退休养老金补助、学生助学金等。这些纯属政府的支出都是无偿的单向的转移,与当期的生产活动无关,因而也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3)私人之间的转移支付  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亲戚朋友之间的馈赠支出,这些个人之间的货币资金的无偿转移,不属于生产行为,因而肯定不应包括在GDP中。
&&&&&&&&&&&&&&&&&&&&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价值量来衡量的,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括了数量变化,又有价格变动的因素。因此,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时,应消除物价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实际变化。  消除不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对比中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不变价法,主要是在计算工业、农业增加值时采用,不同时期不变价增加值对比,因为价格可比,所以只反映物量的变化;二是价格指数缩减法,即运用价格指数将报告期按现价计算的增加值调整为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量,然后计算发展速度,即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只反映数量的变化。目前实际核算中主要使用价格指数缩减法。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总量的价值指标,不可能用一两种价格指数进行缩减,而必须根据不同产业部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价格指数进行缩减,然后加以综合。如工业、农业可以按照不变价产值(90价)进行折算,运输业采用交通价格指数、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根据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服务业按照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项目指数进行折算等,然后汇总得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时,计算出的增长速度即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速度。在对外公布的资料中,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是按现价计算的,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常住人口  用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相比得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核算期内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能够反映人民基本生活状况和基本国情国力、市情市力。因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观察其动态变化时,一般用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相比来计算,以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为了便于国际间比较,常常需要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成美元,即按当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折算。2002年天津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38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704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