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动力矩副中,无论什么情况,总反应力始终应与摩擦圆相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识点 & “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画出)。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2)外力的功率。&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
分析与解答
习题“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在时间内,导体棒扫过的面积为: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②根据右手定则,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B端流向A端,因此流过导体R的电流方向是从C端流向D端;由欧姆定律流过导体R的电流满足;③联立①②③可得:④(2)在竖直方向有:mg-2N=0&&&&&&&&&&&&&&⑤式中,由于质量分布均匀,内外圆导轨对导体棒的正压力相等,其值为N,两导轨对运动的导体棒的滑动摩擦力均为:⑥在时间内,导体棒在内外圆导轨上扫过的弧长分别为:⑦和⑧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为:⑨在时间内,消耗在电阻R上的功为:⑩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外力在时间内做的功为:(11)外力的功率为:(12)由④至(12)式可得:(13)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主要考察你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与“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似的题目:
如图,平行光滑导轨左端电阻为R,其它电阻不计.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原来静止的导体棒MN受向右恒力F作用而向右运动.则回路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垂直的轴线AB转动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平行的轴线CD转动
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C.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一矩形线圈位于一随时间t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1中线圈上箭头所示方向的电流为正,则以下的I-t图中正确的是(  )
2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s&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s&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
3(2012o上海)正方形导线框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框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变化率为k.导体框质量为m、边长为L,总电阻为R,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导体框在磁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导体框中感应电流做功的功率为&&&&.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如图所示,A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的轴线OX从D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X变化规律的是(  )
2(2003o天津)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磁感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的电阻很小,可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为电阻R=0.50Ω,在t=0时刻,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0.5s,金属杆甲的加速度a=1.37m/s2,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3如图甲所示,线圈ABCD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磁场变化时,线圈AB边受安培力向右且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磁场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画出)。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2)外力的功率。”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画出)。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2)外力的功率。”相似的习题。} RunGLNL44678();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1.机构的结构分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的目的何在?
第二节机构的组成
1.何谓构件?构件与零件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其区别。
2.何谓运动副和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3.何谓高副?何谓低副?在平面机构中高副和低副一般各带入几个约束?齿轮副的约束数目应如何确定?
4.何谓运动链?运动链与机构有何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机构运动简图
1.何谓机构运动简图?它与机构示意图有何区别?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2.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构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五节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何谓公共约束?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实际上是一般机构自由度计算的什么特殊情况?
第六节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何谓机构的自由度?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七节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的合理设计
1.既然虚约束对于机构的运动实际上不起约束作用,那么在实际机构中为什么又常常存在虚约束?
2.为什么说虚约束也是表征机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虚约束对机构有哪些重要影响?
第八节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1.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征?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
2.如何确定基本杆组及机构的级别?确定基本杆组及机构的级别有何意义?
第九节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代
1.为什么要对平面机构进行“高副低代”?
2.对平面机构进行“高副低代”时,应满足什么条件?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二节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1.何谓速度瞬心?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有何区别?
2.何谓三心定理?
3.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能否利用速度瞬心法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第三节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1.何谓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应用影像法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要注意哪些问题?
2.既然每一个构件与其速度图和加速度图之间都存在影像关系,那末整个机构也存在影像关系,对吗?机构中机架的影像在图中的何处?
3.为什么说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任何重合点之间的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和哥氏加速度之间,处处各自分别相等(包括大小和方向)?akB2B3与akB3B2的关系如何?
4.用图解法(瞬心法、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作运动分析,若不首先准确作出机构运动简图将产生什么恶果?采用解析法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第五节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1.用解析法作机构运动分析的关键是什么?解析法和图解法各有哪些特点?各应用在什么场合下比较适宜?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二节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1.何谓质量代换法?进行质量代换的目的何在?何谓质量的动代换和静代换?各需满足哪些条件?各有何优缺点?静代换两代换点与构件质心不在一直线上可以吗?
第三节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构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构件运动的绝对速度方向相反,对吗?
2.何谓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为何要引进当量摩擦的概念?为什么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是否因为槽面摩擦的摩擦系数大于平面摩擦的摩擦系数所致?
3.当量摩擦系数与实际摩擦系数不同,是因为两物体接触面几何形状改变,从而引起摩擦系数改变的结果?对吗?
4.何谓摩擦圆?摩擦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转动副中如何确定其总反力的方位?
5.在转动副中,无论什么情况,总反力始终应与摩擦圆相切的论断正确否?为什么?
6.何谓轴端?为什么说跑合轴端不能再假定其接触面上的压强p为常数?为什么跑合轴端常作成空心的?
第四节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1.构件组的静定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基本杆组都是静定的?
2.何谓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的步骤如何?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第一节机械的效率
1.对机械效率的力或力矩比形式的计算公η=F0/F=M0/M应如何理解?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串联、并联及混联机组的效率如何计算?从中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
第二节机械的自锁
1.所谓自锁机构是否就是不能运动的机构?
2.作用在转动副中的轴颈上的外力为一力偶矩时,也会发生自锁吗?
3.对于机械自锁时,其效率η≤0应如何理解?
4.机构正、反行程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其自锁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第一节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内容
1.为什么要对回转构件进行平衡?
2.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为什么不能就构件本身将其惯性力加以平衡?
第二节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1.机械中的哪一类构件只需要进行静平衡?哪一类构件必须进行动平衡?
2.动平衡的构件一定是静平衡,反之亦然?对吗?为什么?
3.要求进行动平衡的回转构件,如果只进行静平衡,是否一定能减轻偏心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4.何谓质径积?为什么要提出“质径积”这个概念?质径积是什么量?
第三节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1.为什么经平衡设计后的转子,还必须对其进行最终的实验平衡?既然实验平衡是转子最终平衡,那么对转子只进行实验平衡,而不进行平衡计算行不行?
第四节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1.在工程上为什么要规定许用不平衡量?为什么说完全的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第六节平面机构的平衡
1.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2.何谓平面机构的完全平衡?这种平衡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3.何谓平面机构的部分平衡?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第七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二节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1.“等效力”和“等效力矩”的转化条件是什么?而“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的转化条件是什么?如何进行转化?
2.在什么情况下,等效质量me和等效转动惯量Je为常数?在什么情况下,等效质量me和等效转动惯量Je为变数?
第四节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机器主轴的运转速度为什么是波动的?产生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什么要加以调节?各可用什么办法来加以调节?
2.机器安装了飞轮以后能否得到绝对匀速运转? [δ]是否选得越小越好?欲减小机器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转动惯量相同的飞轮应安装在机器的高速轴上还是安装在低速轴上?
3.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确定最大盈亏功?
4.为什么说在锻压设备中安装飞轮,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第五节机械的非周期性波动及其调节
1.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是什么?飞轮能否用来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2.为什么有的机器上既装有飞轮又装有调速器?而有的机器上只装有飞轮,有的机器上只装有调速器?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第二节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1.何谓连杆机构?连杆机构适合于什么场合?
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是什么?它有哪些演化型式?研究平面四杆机构演化的目的何在?
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1.何谓曲柄?四杆机构具有曲柄的条件是什么?曲柄是否就是最短杆?
2.何谓行程速比系数?何谓急回作用?何谓极位夹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何谓连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研究传动角有何意义?在连杆机构设计中对传动角有何限制?为什么说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
4.在四杆机构中,死点和极位实际上是同一个位置,那末为什么有时叫它死点,有时又叫它极位,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5.死点与自锁有什么区别?说明死点的危害及其克服方法,以及死点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第四节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1.机构倒置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如何将按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的问题转化为按连杆预定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的问题?
3.根据什么条件来判断四杆机构的设计问题是否有解,无解或有唯一解,或为无穷多解?
第五节多杆机构
1.多杆机构较之四杆机构,有何优点?
2.瓦特和斯蒂芬森六杆机构有何本质区别?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及分类
1.凸轮机构有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何特点?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是如何命名的?
2.如何根据机器的工作要求来选择凸轮机构的型式?
第二节推杆的运动规律
1.在凸轮机构设计中有哪几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各有什么特点及优缺点?在选择推杆的运动规律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2.何谓刚性冲击?何谓柔性冲击? 3.推杆运动规律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第四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压力角的大小在凸轮机构的设计中有何重要意义?回程时的许用压力角[α]在什么情况下,可较推程许用压力角[α]取得大一些?
2.平底推杆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多少?是否恒为零?这种凸轮机构是否也存在自锁问题?为什么?
3.何谓凸轮机构的变尖现象和失真现象?它对凸轮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如何加以避免?
4.在凸轮已制作好后,再改变偏距大小、偏置方向或滚子大小会产生何种影响?偏置方向对凸轮机构压力角有何影响?
5.从受力的观点考虑,直动推杆的导轨长度l和悬臂尺寸b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四节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何谓齿轮的模数?为什么要规定模数的标准值?
2.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有标准的?为什么说这些参数是基本参数?
3.渐开线的形状因何而异?一对啮合的渐开线齿轮,若其齿数不同,其齿廓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又如有两个齿轮,其分度圆及压力角相同,但模数不同,试问其齿廓的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又若两个齿轮的模数和齿数均相同,但压力角不同,其齿廓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
第五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要齿轮传动匀速、连续、平稳的进行,必须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各起何作用?
2.何谓标准齿轮?何谓标准中心距?一对标准齿轮的实际中心距略大于标准中心距时,其传动比有无变化?仍能继续正确啮合吗?其顶隙、齿侧间隙和重合度有何变化?
3.重合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重合度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增大齿轮的模数对提高重合度有无好处?
第六节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
1.何谓齿廓的根切现象?是否齿轮的齿根被切去一块的现象就叫根切?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根切现象?是否基圆半径愈小就愈容易产生根切?齿廓的根切有什么危害?根切与被切齿轮的齿数有什么关系?如何避免根切?
2.一齿轮的齿数z= 12(&17)欲采用正变位来避免根切,问其最小变位系数应为多少才能避免根切?
3.何谓变位齿轮?为什么要对齿轮进行变位修正?齿轮变位修正后哪些尺寸改变了?哪些尺寸没有改变?
4.齿轮齿条传动有何特点?当齿条的位置相对于齿轮中心的距离改变后,齿轮的节圆、齿条的节线、传动的啮合角有无变化?
5.什么是无侧隙啮合?在设计变位齿轮传动时,是否可以不利用无侧隙啮合方程式?
第七节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斜齿轮传动和直齿轮传动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缺点?为什么斜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有法面和端面之分?为什么要取法面参数为标准值?
2.斜齿轮的螺旋角对传动有什么影响?它的常用范围是多少?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限制?
3.斜齿轮传动和相错轴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各为何?它们各有何传动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第八节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有何优缺点?为什么说多头蜗杆传动有发展趋势?蜗杆传动的效率是不是只能较低,而不能提得较高?你能指出提高蜗杆传动效率的途径吗?
2.你见过以蜗轮为原动件的蜗杆传动吗?这时是什么传动?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实现此种传动?
3.为什么要规定蜗杆分度圆直径的标准系列?为什么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mz1/tanγ1,而蜗轮的分度圆直径却为d2=mz2,为什么蜗杆传动的传动比i≠d2/d1?
4.如何确定蜗杆传动中从动轮的转向?
第九节圆锥齿轮传动
1.圆锥齿轮和蜗杆蜗轮上,何处的模数为标准值?对比圆锥齿轮和圆柱齿轮的标准模数系列(教材表10—8与10—1),试指出两者的不同点。在旧国标中圆锥和圆柱齿轮的标准模数系列是相同的,你知道为什么在新国标中要将两者分开吗?
2.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各为何?它们各有何传动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何谓斜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圆锥齿轮的当量齿轮?两者有何异同?提出当量齿轮的意义何在?
4.为什么在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中,要计算锥齿轮的顶.锥角和根锥角?它们的大小等于多少?
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
第二节定轴轮系的传动
1.在定轴轮系中,其从动件的转向是如何确定的?
2.何谓过轮?它在轮系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节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在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中,其从动件的转向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2.在计算行星轮系的传动比时,式iHm=1-iHmn只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才是正确的?
3.在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式iH13=(ω1-ωH)/(ω3-ωH)中,iH13是什么传动比?其大小和“&”号如何确定?
第四节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计算复合轮系的传动比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能否通过给整个复合轮系加上一个公共的角速度“-ωH”的方法来计算整个轮系的传动比?为什么?
2.为什么说复合轮系的正确划分是其传动比计算的关键?如何从复合轮系中划分出各个基本轮系?
第五节轮系的功用
1.轮系一般有哪些功用?什么祥的轮系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2.在玩具汽车中,其电动机通过一个差动轮系来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其前进。请你想想为什么玩具汽车在遇到障碍后,就能自动调换方向前进?
第六节:行星轮系的效率
1.用转化轮系法计算行星轮系效率为什么不适用于高速传动?
2.何谓正号机构?何谓负号机构?各有何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第七节: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1.在确定行星轮系中各轮的齿数时,应满足哪些条件?
2.为什么动力传动用的行星轮系都采用多个均布的行星轮?这种轮系为什么要采用均载装置?采用均载装置后会不会影响轮系的传动比?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机构
第一节棘轮机构
1.棘轮机构有何特点?棘轮工作齿面的倾斜角应如何确定?若倾斜角过小,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2.棘轮机构除用作间歇送进机构外,还常用来作什么机构使用?
3.试论述在牛头刨床的送进机构中采用棘轮机构是否合理?
第二节槽轮机构
1.何谓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和静止系数?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槽轮机构不允许有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主动拨销同时工作?
2.试论述在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中采用槽轮机构是否合理?
第三节擒纵轮机构
1.擒纵轮机构也是一种间歇机构,但它主要用来作什么机构用?
2.试论述在洗衣机等家电的定时器中采用擒纵轮机构是否合理?
第四节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了适应高速运动的要求,在设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节不完全齿轮机构
1.为什么不完全齿轮机构主动轮的首、末两轮齿的齿高一般需要削减?加上瞬心线附加杆后,是否仍需削减?为什么?
2.试论述在蜂窝煤制作机的工作台转位机构中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是否合理?
第七节螺旋机构
1.螺旋机构的运动特点是什么?变转动为移动有哪三种基本形式,其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第八节万向铰链机构
1.单万向铰链机构在传动过程中有何特点?一般用于什么场合?
2.双万向铰链机构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证传动比恒为1,中间轴作何种运动?
第九节组合机构
1.常用的组合机构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何特点?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石河子大学机械原理习题集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石河子大学机械原理习题集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动惯性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