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锡良:怎样看待中国儒学史的弱势地位

许锡良:儒家文化才是社会浮躁的根源
我的图书馆
许锡良:儒家文化才是社会浮躁的根源
家庭学堂微信号tgb1388 声明:本文已获得许锡良授权在家庭学堂微信平台发布 前两天,自我写出《蔡元培当年为什么要废止读经》一文后,有读者反馈回来信息说,蔡元培当年废止读经是因为要把中国人从僵化的思想中拉回来,那时必须打破陈规陋习,才能够革命。而今天中国社会则完全不同了,到处世俗功利浮躁,因此必须读点儒家经书,重新回到儒家去才能够压压当下中国社会的功利浮躁。我想有这种认识的人可能还很不少。然而,果真是这样的吗? 确实,中国社会很功利,很浮躁,但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国社会为什么浮躁?浮躁的人究竟拥有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一点可能正是值得我们好好探究的。 说中国社会现在很浮躁,其实也就暗含了一个说法,就是以前的中国是不浮躁的。可是,在中国,什么时候不浮躁呢?举例说孔子时代不浮躁吗?那时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飞,各家各派纷纷上路,已经不是浮躁二字可以了结了。而孔子本人其实就是功利浮躁的祖宗。他“十五有志于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做官,做大官,做对别人有生杀予夺的朝廷大官。一朝权到手,便把人来杀,与他竞争生源的同僚少正卯先生,就这样不幸死在了孔子的手上。他为了做官,四处跑官要官,三日无君便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一旦有点点希望,他便向主子信誓旦旦:“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做官,我一个月就能够见成效,三年就大功告成。这样的心态与这样的行为,还不浮躁吗?孔子仕途不得志之后才收门徒,而且收门徒的目的也是为了做官,他办学的目的就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收门徒的目的,所谓读书、仁政与“六艺”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弄个官做,从而享受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没有别的追求。为了功利最大化,孔子不顾当时办学条件的简陋与师资力量的薄弱,硬是以自己的家为学校,以自己一个人既为校长,又当教师,却收了三千个学生,名为学生,实际上是忽悠来的家奴,学生交足昂贵的学费之后,却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整天为孔子家打理家务,劈柴喂马,收藏粮食,四处奔波,自己还吃不饱,穿不暖。乃至孔庙里“四配之首”的颜回,因为长年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又要跟着孔子四处奔波,劳累过度,短命而死。对这样的现象,孔子从来不反思自己,反而赞叹颜回的过份节俭,仅仅为了多节省一些钱粮。(“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样办学效率自然就极其地低下,三千门徒中,只有七十二个勉强合格,这些所谓七十二贤人中,两个最有名的,一个颜回,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得病短命而死,另一个子路,听信了孔子的教导:“君子死,冠不免”,打仗的时候,帽子掉了,不顾身家性命,而是冒死捡帽子,结果被人刺成了肉酱。孔子以浮躁之心求官,以功利之心办学,失败是可想而知的,孔子本人被圣化之后,其个人的思想言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社会浮躁与教育功利的祖宗。 中国人二千多年来,捧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为至圣至理,不可有丝毫冒犯与丝毫怀疑,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极大悲哀。孔子创立的学说其核心,其实就是维护等级特权制度。为了维护这个等级特权,不惜大力推广愚民治国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对晋国铸刑鼎,怕老百姓知道了国家的法律,而要求权贵也去遵守,从而不能够落实他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等级特权制度。他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孔子及儒家思想,硬把人分成高低贵贱,三六九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形成了中国二千多年来延续不断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人不得独立思考,不得自由发展,世代终身为奴,并且以为奴为乐。 我们至今还常常听到中国人的感叹:“活在中国,即使做个乞丐,也要跑在前面才行”。这难道不是中国儒家等级思想与等级制度造成的恶果?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业,哪怕是一个做乞丐的,一朝落后,终身受欺。更不要说中国人的官场了。那个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更不用说了,有时官位的竞争,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分水岭,是生与死的分界线,能不拼命吗?从前的宫廷内斗你死我活,不择手段,十分残酷,今天中国人的官场商场又安能够安稳平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把人按照高低贵贱的等级排列,你敢不挖空心思地去钻营?你敢不尔虞我诈作你死我活的去作垂死争斗?你敢像老子说的那样:“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吗?在儒家创立的文化环境里,你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还有你敢像墨子所说的那样:“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吗?在这个儒家世界里早就没有了你的生存立足之地。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中国老庄的道家,这样提倡道法自然的学说会成变得渐渐式微,而倡导自由、平等、兼爱,互惠互利的墨家更是会销声匿迹,至今几乎无人提及。在这样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儒术独尊几乎就是必然的。可以说当年的儒生董仲舒与汉武帝合作搞“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式的思想垄断那也是必然的。这是儒家“学而优则仕”、“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本质性质决定的,是其价值导向与内在逻辑决定的。 自从中国人生活在孔子至圣的巨大阴影里,挣扎在儒文化等级特权文化里的中国人就没有了第二种选择的可能了。即使吸收外来文化,也是按照儒家价值观与等级思想而来的。假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儒家的大同世界没有相同之处,儒家的等级特权与阶级划分不相类似,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不能够相通,儒家的“至圣”与伟大的“导师”不能够通约,中国人会接受来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吗?中国人即使面对鸦片战争时的“三千年不遇之变局”,面对西方的人权、民主、自由与法治制度,以及科学思想与科学技术,所能够想到的也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说,再变也只是技术细节上的改变,而不可能改变儒家维护的皇权文化价值观念与等级特权思想与制度。 都说今天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公权侵入到私人领域的恶果,却没有想过,这恰恰是儒家文化的必然产物。儒家的孝文化早就为每家每户制定了与计划生育政策看似完全相反,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生育政策。如果说计划生育政策是用公权对你说“不准你生”的话,那么儒家孝文化则是用公权对你说“不准你不生”,特别是“不准你不生男孩”,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的三种不孝,在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也就是说,不要以为你生了个闺女就算是有后了,在中国儒家孝文化里,无论生多少个闺女都算是断子绝孙的,因为女人不算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就是说,即使勉强算人,也只能够算到“小人”一类。三不孝中的“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这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罪过,以及最大的失败,不论你现在多么荣华富贵,多么耀武扬威,但是,后继无人,断祖宗的香火,能够逞能到几时啊?按照此说,那些热衷倡导儒文化的人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够得上资格,如果你不做官,不发财,又不是男人,甚至也不生出一个男孩来为自己续香火,断了祖祀,就跟在后面追随儒家学说,到时你迟早会很痛苦的。 在儒家文化里,世俗的功名利禄就是一切。这些功名利禄,还被民间概括成为“三星高照”,即福星、禄星与寿星。其中福星被排在第一位是符合儒家的价值取向与逻辑思维的。所谓福星高照,其实就是“子孙满堂”,这是孝之本也。也是取得“禄星”的前提。否则再有才能,再有贡献也是白搭的。像王安石这样位居宰相的儿子王雱才华十分了得,“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历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读。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尝作策三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邓绾、曾布荐之于神宗,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受诏撰《书义》、《诗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熙宁九年(1076年)迁龙图阁直学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托老父王安石的宰相权威,王雱死后进了孔庙受到祭祀,排位还比较靠前。结果王安石一死,那些儒生就以王雱少年短命,又没有留下后代,极为不孝为名,革除了他留在孔庙吃冷猪肉的权利。但是,孔子嫡系又可以例外,比如颜回,虽然也短命,甚至比王雱更短命,据说只活了二十九岁,好像也没有留下后代(以颜回那样长期营养不良,睡眠不足,饿得精瘦的身体,似乎也是没有生育能力了。)却能够位居孔庙“四配之首“,孔子一人之下,所有圣贤之上。 由此可见,儒家文化才是中国社会变得浮躁的根源。在中国无一朝代不浮躁,那些读书入科举仕途、追逐功名的儒生学子不浮躁吗?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里,那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兴亡交替过程不浮躁吗?那些你死我活的宫廷内斗过程不浮躁吗?在中国,不浮躁的人,只有那些仕途失落,真正看破儒家文化本质的田园诗人才不浮躁。像陶渊明这样的田园诗人可以算一个。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仕途不得志者都不再浮躁。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终南捷径”的典故似乎很能够说明问题。这个故事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说的是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听说皇帝经常路过终南山,终日打听皇帝的行走路线,不时调整具体的隐居地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次“碰巧”遇到了路过此地的皇帝,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了大官。后来同僚司马承祯先生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先生极力建议他隐居终南山,那可是他独特的成功经验。司马承祯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儒文化之下的社会浮躁并不限于庙堂之高,也不限于江湖之远,甚至不远不近的“终南山”,也是浮躁的捷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今天儒学再次被大规模、高规格地倡导,官场人士趋之若鹜,纷纷出版儒学心得体会著作,其实不也是欲走终南捷径吗?那些想以儒文化平抑社会浮躁之心的善良人,实在是太天真了,也太缺乏历史文化常识了。
2014年9月28日星期日 文章来自许锡良凤凰博报 http://xuxiliang./2677877.html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九井】驳许锡良:日来日去的教授何时休?
【九井】驳许锡良:日来日去的教授何时休?
阅读数:2942发表时间: 20:19:14
&日来日去的教授何时休?作者:九井来源:凯迪社区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廿六日己未& & & & & &耶稣日&&复旦刘清平教授骂孔子“接近于狗日的野合产品”,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许锡良写专文帮腔,说是儒学有“死穴”,孔子是私生子,所以该骂——我怎么感觉这是幼儿园逻辑呢?&许教授又说司马迁有记载孔子是“野合”所生,所以刘教授只不过重复司马迁的话。&这等于说因为司马迁记载了项羽自刎乌江,教授就可以说项羽在乌江边上死他娘的了。&许教授还抬出毛主席骂孔的诗来,证明主席骂得我骂得。&其实毛泽东也就在诗里说“孔学名高实秕糠”,秕糠和“狗日的”,挨得上吗?&许锡良教授又说:“伟大的领袖与导师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评价孔子:“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架车子,也了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作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不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毛泽东这番话到了许教授口里就变成这样:“孔子也就相当于一个混吃等喝,苟且偷生,四处求官不得的屌丝”,并且认为:毛泽东“对孔子这样的评价,其实离‘以下流低劣字眼,谩骂和无道德底限的方式污辱先圣先贤’已经不远了。”——把大家对刘教授的指责转嫁给“伟大领袖和导师”,就证明了刘教授的合理?&不再多说,让我们看事实。&五四以前是尊孔的,五四以后是反孔的,文革是尤其反孔的,教授们自己比较一下吧!怎么可以撇开事实搞学问甚至骂娘呢?流氓还是教授呢?&无论许教授认为刘教授学问有多高,学问是学问,修养是修养,教授骂脏话就是没教养!中国特色无产阶级教授都是些大老粗吗?不可以批评吗?&据说解放初工农干部走上主席台喜欢来个开场白:“我是大老粗。”言下之意非常自豪。怎么几十年光阴过去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教授们还在以骂街为豪?&中国人流氓化,这些专职辱骂提倡礼义廉耻的孔子的教授们没有责任吗?&有人认为文革之后再没有(合格的)知识分子,我认为除了学问不够,独立性创造性差,缺乏担当,还有一条,就是缺修养。&越是没有学问越缺修养。&据许教授说,复旦大学博士生(新浪微博名@济楚复旦)在微博发起了一场名为“将刘清平逐出复旦”的活动,我认为应该支持,历史上北大学生有权赶老师,别说不合格的老师,连胡适也差点被赶走。&附录:【许锡良】责任编辑:葛灿灿&
以下是来自新浪微博的实时交流动态
&copy 儒家网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许锡良:我对儒学认识的心路历程(下)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日晚在《教师博览》微信群的讲座实录)【以下接9月27日上集】以上是政治方面的,我们看到的他们都有相关性,就是为...
(日晚在《教师博览》微信群的讲座实录)【以下接9月27日上集】以上是政治方面的,我们看到的他们都有相关性,就是为什么要变革?儒家文化的这个体制下,是不可能产生其他变化的。那么这里我还要提一点,放到世界眼界一看,欧美国家我们且不论。现在我们争议最大的就是说,儒家文化很好啊,首先是日本,然后是韩国,然后是台湾,然后是新加坡和香港,这几个地方是儒家文化实施的典范,是成功的典范,很多时候去争论的时候,他们都喜欢拿出来这些东西来,事实上,是似是而非,可以讲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是一种不经研究,不踏实的学术风气,是一种妄断。像日本,他们确实二战以后搞的很好,明治以后也还不错,但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到现在的150多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日本是一个“脱亚入欧”的一个过程,福泽谕吉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有《劝学篇》、《文明论概略》,一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明确表态学习欧美西洋文明的。比如,《汉学已经过时》、《脱亚论》等等,这些文章在网上都可以找到。所以明治维新的时候,其实是日本第一次脱亚。脱亚,说到底就是脱中国文化,而脱中国文化说到底又是脱儒家文化,而脱儒家文化首先就是摆脱儒家传统的政治模式与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在政治方面,脱掉儒学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君主立宪”制,先让日本的天皇获得实权,剥夺幕府将军控制权,即“捧还大政”,然后在君主制下制定宪政。可以说日本明治维新的君主立宪制改革并不彻底。不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是真正意义上的虚君,由内阁会议决策。所以为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留下了隐患。日本当时的议会制度,那个时候是君权虽然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儒家里面就朕即是法,朕即是国家的思想并没有退出来,只是比儒家政治里的“天下皆朕,皇权独尊”要好一些而已,儒家君主的权力事实上是不受控制的。虽然儒家也曾想通过做帝王师,用了一套道统来控制政统,其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可惜的是明治维新的时候,脱亚脱儒脱的不够干净彻底,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下流行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忠君爱国”、“皇国皇民”这一套来自中国儒家文化的东西,后来就直接演化为日本的军国主义。事实上是日本学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再结合他的神道教,变成军国主义来侵略中国,可以说这是极大的讽刺,也是让人令人深思的一个现象。那么,日本真正完全脱掉儒家文化,特别是儒家的政治文化,是二战美国为他制定的《麦克阿瑟宪法》,这部宪法彻底的消解了儒家文化在日本政治上的影响。当然日本在细枝末节,日常生活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还保留了中国的一些影响,比如说:茶文化,和服,日本古建筑等等,这些衣食住行的东西受些中国的影响,包括还保留了一些中国的汉字,但是已经无伤大雅,因为他们在价值取向和政治结构这些方面,已经完全消解了儒家文化的的影响,他已经突出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以及突出了个人的幸福,作为治国的终极目标。而儒家文化是以君主、国家这些东西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而老百姓国民却是作为他们牺牲的材料,这是颠覆过来了,价值取向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至于一些礼节礼仪一些服装和生活这些东西,已经是无伤大雅,因为这些东西不能代表一种文化的核心,他只是文化的外面层次。文化的最核心层次,其实是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你看日本的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二战以后,已经跟儒家文化跟中国是完全的不同。然后我们再看韩国,韩国的现代化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脱亚的过程,只是没有像日本那么猛烈,因为他没有经历二战的战败,所以这个过程中曲折会多一点,留的东西也会多一点,但是我们看到,在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的发展文明程度方面,恰好是在“脱亚”这个方面,虽然不如日本彻底,也反映了他们社会和国民素质的的差异的根源就在这里。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自从朴槿惠当了总统之后,也把国家的发展,转向个人幸福,这事实上也是进一步脱掉儒家文化的影响的一个过程。韩国脱亚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实现了民主法治社会,同时还不像日本,他们有一个去汉化的过程,把汉城、汉江、汉城大学都改名为“首尔”。而且常常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优越感。台湾讲起来可能是比较复杂,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说,儒家文化好像还有一个台湾,在作为我们的一个样本一个榜样,树在那里,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有生命活力的,这是一个证据。但事实上,台湾要看怎么来理解,我对台湾百年历史的发展,关注了很长时间,其实这个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台湾的百年历史,有50年1895 — 1945年,50年在日本文化的影响下,在这50年里面,台湾已经被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台湾州,是日本的一个地方,完全给了日本,所以50年。那么1945年以后,国民党接管,在这个接管的过程中也是很曲折的,蒋介石蒋氏父子在台湾的后50年里面,比较曲折,50年代到70年代的台湾是白色恐怖时期,推行儒家文化,其实那段时间的台湾很痛苦,跟大陆的“文革”差不了多少,只是规模和程度有点差别,我曾经看过文革时期的台湾和文革时期的大陆,两个时期的照片对比,你会发现他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2002年的时候,接待过台湾师大的一批学者、教授,他们说到那个时候的情景和我们这个时候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上个世纪的1989年,台湾拍摄了一部教育电影《鲁冰花》,对当时转型时期的台湾有非常好的描述,那时白色恐怖笼罩着台湾,在中小学校里强行推行的国学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与天赋的扼杀是非常严重的。龙应台在1984年也写过《野火集》,其中就有《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样的文章。还有台湾的作家柏扬著有《丑陋的中国人》等等,说明台湾当时推行的国学,特别是儒家经典教育的作用主要是负面的。台湾尊孔崇儒推行国学的那么20多年时间,实际上是白色恐怖时期,是台湾自由民主严重倒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当然比大陆要好一点,至少自由度要大一点,虽然没有那么红色恐怖那么恐怖,但是白色恐怖也是很恐怖的,所以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进入80年代未期以后,台湾才开始有点松懈,特别是蒋经国去世以后,因为他后事没有安排好,特别是“江南事件”,让他准备接班的儿子,没有办法接班。这个历史事件,我当时是在中学读高一,也算是历史的经历者。1984年,台湾政坛发生了一件大事:蒋经国准备接班的儿子蒋孝武自作主张,秘密策划台湾情报机关与黑社会连手,刺杀了撰写《蒋经国传》的作家江南,在台湾引发了一场“政治大地震”,使“蒋经国时代”苦心经营的“民主”与“法治”形象,毁于一旦。为了平息事态,蒋经国只好于1986年将蒋孝武外放出岛,让他远赴新加坡,“屈就”台湾的国民党“政权”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之职,岛内所兼各职一并免除。从此而后,蒋孝武一蹶不振,其政治生命事实上已告结束。最后看到整个台湾就像太平洋上风雨飘摇的一艘船,当时还有一部台湾的电影就叫《汪洋中的一条船》,据说是蒋经国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既说明当时的台湾处境,也表达了当时蒋经国个人及家族事业孤苦无助的境况。台湾最后的出路在哪里啊?既不能传自己的子孙,也没有外援,特别是美国的支持,还要受到大陆的“解放”威胁,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台湾走上了一条“开放党禁报禁”的民主法治之路。台湾的民主之路,不要把蒋氏父子想像得太好了,不是他们的施舍的结果。倒是朝鲜的政治与社会更像是按照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建立的国家。比如韩国父传子,子传孙,搞什么“先军政治”,这个按照事实上就是他们的“血统”和“道统”,这些传统都是具备的。儒家统治按照血统、学统、道统与政统来统治的。血统,即按照世袭制度安排人事,学统,就是科举考试制度。道统就是一套“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学说。政统,就是一套等级特权的官僚体制。算下来,其实,今天的朝鲜更像是按照儒家文化建立起来的国家。所以我们讲金家王国的朝鲜,才是真正的儒家文化实践的典范,而韩国不是,因为韩国的政治结构已经是跟欧美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三权分立”,新闻自由,市场经济与选举制度,这些东西与欧美国家已经差别不大了。主张个人自由,信仰自由,这些儒家文化也是没有过的,从来没有过的,而且是与此针锋相对的。儒家文化就是一统天下,他从来没有说开放、多元,儒家文化的典范是什么?“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信仰不自由,思想不自由,思想罪、文字狱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统治,这才是儒家在现实中产生的后果。然后,就是新加坡和香港。新加坡是比较复杂,他实际上是很小的一个城市国家,李光耀家族在那里统治了半个多世纪,其实我1999年到新加坡特意去考察过,他们确实留下了一些儒家的东西,但主要是语言文字,一些风俗习惯,衣着之类,当然还有一些刑法方面的条文,确实是保留了一些儒家的特色,比如,新加坡的法律里还保留有鞭刑,这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的打板子、吃法棒留下的痕迹。但是在社会管理方面,在法制方面,他还是倾向于欧美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新加坡几乎是完全与欧美国家接轨的市场经济,按照世贸规则运作。另外,在新加坡英语才是官方语言,虽然使用中文的人也很多的,但是官方语言是英语,而且始终保持对欧美国家的开放,所以在这些方面,事实上,新加坡的西化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到那里去看他的贸易法则早就融入了世界主流。但是李光耀作为一个华人,他在中国有利益,有时候回过头来,投其所好,说一些儒家文化的东西,这是政治人物说的话,但是,他后来还是承认了新加坡不是按照儒家文化建立起来的国家,儒学在世界上已经走向穷途末路了,一个农业时代的文化,不可能兴建现代工商业国家。其实你只要深入到新加坡社会的生活中去,在贸易方面,在法律方面,在社会规则方面,特别是社会契约方面,其实是相当跟国际接轨,按照法治社会规则运作的。比如,他们的经济发展,是靠市场经济,特别是港口自由贸易,靠国际金融,这些跟儒家文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当然你可以穿一点中国传统的服装,念一点《四书五经》里面的之乎者也,也给人一种错觉,毕竟新加坡还要跟中国做生意,取得中国人的好感。包括最近中国媒体大肆渲染的韩国总统朴槿惠怎样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特别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影响,这个要作具体分析。冯友兰的书,连他自己都没有做到,在“批林批孔”时他80多岁了,还成了一个政治投机分子。我怎么看来怎么看去,朴槿惠更像是一个基督徒啊,按照儒家说法朴槿惠作为一个未婚老女人,无老公,无子女,无家庭,也无家人,按照孔子的说法,她连与小人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我们不要被政治人物的某些话语所迷惑了,他们是来中国做生意的,要投其所好,自然是要说点好听的。香港的情况不用多说了,英国殖民一百多年,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法治意识与市场规则意识。儒家的那一套早已经被抛弃了或者被边缘了。但是,香港百年来深受英国自由宪政思想影响,多元开放,儒家文化当然还有一席之地,但是早已经退出了社会的主流舞台,特别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主流。最后讲一点,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留给了我们的是什么。我常常说,教育的核心就是两个内容,一个是教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第二个是教会孩子学会思考。就这两个方面而言,儒家究竟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什么?前面已经说了价值取向这是很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现在为什么高考这么严酷?为什么唯独中国有科举考试,而且能够延续将近1400年,这个里面蕴含了什么?其实这个是有原因的,别的国家不会有,西方不会有,中国会有,跟儒家文化是有关系的。首先儒家文化留下了做人上人的价值取向,而科举考试制度,他是从“血统”到“学统”、“道统”再到“政统”转变的关键因素,科举是这些不同统的联结点,各方面的资源都给予了保证,因为我们现代的话说,就叫通过教化到组织政治行为,保证了百姓在这条道路上通行,而科举考试里面生出来的等级,以及科举成功以后在仕途上的等级,非常吻合儒家文化的那种等级特权,那样的一种价值追求和情感支柱。儒家文化讲到底,就是从小教人要吃苦,做人上人就是把别人踩踏在下面,所以我们科举考试制度也是这样的,自己成功别人就失败,他是一个零和博弈,他造成的就是你死我活。这跟基督教文化里面讲到的耶稣创建的“我死你活”的新价值是完全不同的。那个“你死我活”,事实上是仍然没有摆脱动物的那一种丛林法则性,我们的科举考试就是一种丛林,到官场也是一种丛林法则,也是你死我活,斗的你死去活来,所以这里面他培养的东西没有可延续性。所以有人说,科举考试制度,为什么中断100年以后,中国在高考以及公务员考试各种考试里面,仍然顽强的表现出了科举考试的遗风,其实一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你的教育价值取向没有改变,教育思维方式没有改变,所以你的制度不会改变,你的行为也不会改变。大家都想牛逼,怎么才能牛逼?不是告创造发明,而是靠权力与金钱把别人压下去。压下去靠什么呢?靠考分靠比赛把人家压下去,我考上多少清华北大,你一个没考到,我就牛逼,那这个就是学校之间是这样牛逼的,家庭之间也是这样的,个人之间也是这样的。所以他必然是鼓励同胞之间争斗,培养一种羡慕嫉妒恨。这种情绪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很早就听说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尽管你一个中国人一定是一条龙,但你三个中国人一定是一条虫,为什么是这样的?就是因为你这种文化鼓励人互相争压互相争斗互相使坏,所以中国古人留下来的格言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这就是一种恶劣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里面导致出来的一种人生经验,这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那么这是一种价值取向方面的东西,我们今天反思,回到我们现在来看,为什么高考这么有市场,关键是我们的根子的东西,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没有改变吧。那么第二个呢?就是思维方式方面。思维方式方面,儒家留下的文化经典,对我们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大家可以发现深受儒家影响,并且对儒家深信不疑,崇拜有加的人,你会发现跟他很难沟通,他特别喜欢骂人,他很难跟你平等的探讨,几句话过来,就把你骂的鲜血淋漓,为什么他们表现会有这种共性啊?主要是因为不是因为他个别的品性很差,因为孔子很喜欢骂人,朽木不可雕也,唯女子与小人不可养也等等。孟子也喜欢骂人,动不动就是禽兽也,这些就都是一个典范吧,但这个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儒家经典,他为了造就圣人,所以他是用了一种语录文本格言警句的方式,来作为叙述的方式,这种叙述的方式他有利于培养一种牛逼感,好像是真理在握,掌握了终极真理,宇宙真理,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独断语,这些独断语,没有主语没有谓语,这些前因后果没有,时间地点没有交代,所以他是一种独断的话语,语录的文本,后来文革的语录,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果。《论语》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的语录,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其实它们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这种语录文本,他是独断式的话语体系,他们都是用权威来压制,而不是用逻辑推理论证,摆事实,讲道理,他们都不是用证据说话,而是靠权威来推动,所以中国成语里才会有“一言九鼎”,甚至权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可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地位低贱,那就是“人轻言微”等等。所以他们都不是靠逻辑的力量,靠里面的道理、证据、事实真相,不是靠真理的力量来说服,而是靠权威来打压。所以中国人特别认讲话的人的身份,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是不重要的,谁来讲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话,不同身份的人讲出来效果就大不相同。所以这也就是圣人文化里特别喜欢争夺话语霸权的内在原因,话语霸权远比话语里面蕴藏的真理要重要。权力权威成为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不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是不会去探索真理的,而是把聪明才智与时间精力用在了争夺话语权上。无论什么目的就是夺权,争夺宝座,夺江山,夺美女。谁成功争夺了江山,那他就是圣上,他就是成五,就有资格“一言九鼎”,这个时候他说什么话都是有道理的,说什么下面都要听,成功了放个屁都是有道理的,那如果你失败的话,那就是人轻言微。这个时候就是再有道理,也是等于放屁一样。在儒家文化里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于成败,成败论英雄,成就王败就寇,为什么?因为这个里面掌握的东西,有话语霸权,有生杀大权,所以是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受儒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很难讲道理,很难沟通。15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所写了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性格》,里面就特意写到了中国人在沟通方面,在讲理方面特别难,听话能力差,领会能力差,表达能力也差,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儒家文化从《论语》、《孟子》开始就是独断的话语方式,这里没有推理论证,没有清晰的概念,也不需要什么证据。不像柏拉图对话集里的苏格拉底的那种对话方式,他是平等、自由、开放的对话、交流、探讨,话题是自由开放的,双方提出一个问题来,大家摆出证据,然后推理论证,是冲着问题和道理去的,而中国是冲着人的身份去的。那么既然没有道理可讲,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就强调一个背诵和服从。背诵和服从,现在教《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等也就是要求背诵而已,不需要,甚至也允许你去理解,更不允许你讨论质疑问难,如果你敢批评,那更是大逆不道,那天都要塌下来了,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文化和国学影响的孩子事实上是会被教坏的,因为他只会用自己的记忆他不会用自己的推理论证,更不善于提问,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全部被毁掉,受这样的教育十几年下来,真的是被毁了。现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是这样被毁掉的,很多人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讲道理,讲道理,人才会进入文明社会。文明和野蛮的区别,不就是文明人是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以理服人,懂得尊重人和平等待人吗?不就是珍爱自由吗?前提就是你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他人的,宽容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人,这个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那么首先你要学会提问题啊,遇到问题,能够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这样来追问。你要善于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才是对的啊。那么儒家文化来说,教育方法与方式,上来就要求背。因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叙述本来就是断章取义的,整个《论语》、《弟子规》里面,所罗列的他都不是很有逻辑的,连话语都不是很集中在某一个话题里,就是那样一堆一堆的罗列在那里,读这些东西怎样会推理论证?学会讲理?《论语》其实是孔子及其学生及他们的门人,东凑一片竹简,西凑一片竹简,凑了一百多年,既没有时间顺序,更没有逻辑顺序。认真去读还会发现,这些语录之间也常常是互相攻击,互相矛盾的。你攻击我,我攻击你,然后放在一起,所以《论语》的版本也特别多。有很多人说,《论语》才是可靠的,因为这个直接出自孔子及其弟子。其实也不可靠,这个东西都弄了一百多年,究竟哪个话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其实也是无可考证的,而且考证的意义也不大。一部《论语》把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弄乱了。我常常开玩笑说,《论语》是影响我们中国最深最广时间最长的一部书,可惜这部书不是一本真正的书,因为书要有概念有问题要演绎推理要论证,要有这些东西才能成为一部书的。论语就是散乱的格言警句是一本语录,而且编排没有体系,前沿后语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时间关系都没有甚至,那这些东西把我们中国人害苦了。论语论语,我常常开玩笑说,他就是胡言乱语,我这个话一讲,很多人就拍案而起,很不能理解。那你从这个角度来讲,的确他是不讲道理的,他不给你论证。儒家的教育,几千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他不能够开启明智,我们的发明创造也很少,而且这些很少的发明创造,也是跟儒家文化,儒家教育没有什么关系的,“四大发明”都是旁门左道的结果,在儒家里面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这就是文化的局限性。中国大陆到现在也培养不出自己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也是这个原因。出去了就有可能,出去受西方文明外国文明的影响,他部分的基本上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就有可能了。但是在中国大陆上,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儒家教育呢,他其实真实的目的就是在于升官发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些东西,完全是世俗的功利的,读书学习只是敲门砖。我也写过文章说,中国人读书是非常痛苦,为什么痛苦啊?因为他没有问题,体会不到思维的乐趣,孩子本来是天真好问的好思考好想象的,但是被儒家的经典和教育方式,都完全消灭了。接下来就是死记硬背,当然痛苦,没有问题没有逻辑推理,体会不到思维的乐趣,那么为什么还要读?因为后面有高官厚禄、功名利禄在等着,有特殊的身份可以有牛逼感,所以这是一种毒药。世世代代中国人陷入其中很痛苦。在这里我特别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是陶行知先生在30年代写过的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叫《伪知识阶级》,论述得非常好,对于儒家文化,科举考试功名利禄,作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他的核心对中国人的毒害有多深,读的东西都是伪知识,所以中国读书人,没有前途,也没有出路。儒家文化里面,读书人我们都看到就是没用书生。因为他既不会了解自然,不会发明创造,也不懂的社会的治理。只会一些格言警句,摇头晃脑,只是古董先生一个。像孔乙己这种人,鲁迅先生用小说表达出来,是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国科举考试失败以后的那些读书人,那些文人,他们的穷途末路,他们的穷困潦倒,他们那种百无一用,脱离生命,脱离生活,也脱离生产的教育,所以这种教育产生这样的人,不是无缘无故的。讲了这么多,最后我想概括一点。我的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就是一个摆脱儒文化的影响过程,摆脱多少,现代化就进步多少,现代文明就发展多少。中国的自由民主宪政也是摆脱儒家文化的过程。周边的亚洲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成功的国家,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个是现实的案例。中国怎么摆脱,关起门来死路一条,必须开放必须自由。那么中国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我们要相信,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追求幸福追求个性的。这些东西,你只要给他开放,让他开眼界他自然就会比较体会,他会从自己的生活生命,从身边出发,一定会选最适合于他自己的。中国社会就一点,开放就够了,开放就自由,开放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能着急,中国2千多年都是封闭的。中国偶尔有短暂的开放,也常常是被迫的,比如被外敌入侵打进来的,或者内忧外患的结果,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是主动走出去,主动走出去学习一点人家的好东西。即使走出去,也是去传经送宝、安抚天下、展示自己我的天朝牛逼感的,像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从没有一个时代是主动出去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主动走出去,人家走出去不是去建孔子学院,他们走出去是把人家好东西学到来,滋养自己,成就自我,不要老想解放全世界,解放其他国家的人,不要去找到领袖感,先踏实的把自己做好。中国当下不是用儒家文化去拯救世界,而是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拯救自己跟世界接轨。那么开放的环境中,啥事都好办。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我相信中国的科举考试还会延续到今天,而且我还相信中国两千多年的太监制造也会延续到今天,还有中国的女人缠足制度——三寸金莲也还会保存到今天。为什么这些东西,也是最为传统,后来却消逝了呢?因为在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这是丑陋的东西,野蛮的东西,必须把他消掉。同样在开放的环境中我们还可以在价值取向上,在政治体制上面,我们也可以消除很多丑陋的东西,价值取向上,普适价值,人性化、人权自由,这些概念必然也必须是中国人发展的方向。谁要以它作为敌人来反对,那是没有出路的,中国要在这方面达成共识。中国在教育方面还要普及逻辑学。我在大学还教了好几年的《逻辑与批判思维》的课,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因为这个是给人思考的工具,必须要普及。如果我们即是人性化的普世价值,又懂得逻辑推讲道理,又有一个开放的自由环境,假以时日,中国肯定是能发展得更好的,对此,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中国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虽然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还是想儒家一家独尊,还是想统一思想,还是想封锁信息,还是想搞思想罪和文字狱,但是无奈时过境迁,已经不可能再回到“文革”那样的时代了。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群与群之间、QQ,网络,每天都让人民目不暇接的接受资讯,比较过程中人民自然就会清醒。这是我有信心的地方,我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十年来,自有互联网有了博客后,到今年已经是10年整了,我一直活跃在网上,因为这里是新生事物,比较自由,在网上也写了很多文章,影响也很大。这些不算科研成果,评职称也没有用,也不算工作量,什么都不算,事实上,每天花在这里的时间精力还是不少的,但我为什么我还乐此不疲呢?就是说,这是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召唤。上帝送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必须要有人来承接,我们必要要利用好这个东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东西,不要让5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骂我们背负着罪孽,除了罪孽,什么也没有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最后想讲一点,我们要对中国自己的同胞要好一点,要尊重每一个活着的人。不管他叫“五毛”,还是他叫尊孔崇儒的孔迷儒迷,或者他是自由民主人士,还是别的什么,我认为只要他是一个活人,我们都应该好好地尊重他,要尊重活人,爱自己的同胞,不要对他们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不要侮辱、践踏自己的同胞,不管他是什么思想观点,不要轻易说人家傻逼、脑残,要学会尊重每一个活人,特别是自己的同胞。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有什么是最好的?我以为就是活着的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的尊严与幸福就是最好的,这也是衡量一切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但是对传统的历史人物,我觉得不妨尖锐一点,深刻一点,甚至偏激一点都没有关系,因为不会再伤害他们了,但是,这些历史人物倒是还有可能伤害着活着的中国人。因为我们中国人,每个活着的中国人,还常常要受到死人的牵连。所以人死了,盖棺就定论了,他们作为文化符号,既然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当然有权利去反思他,去批评他。所以我希望中国人能够把对祖宗、对传统的狂热崇拜、尊敬以及温情转移到活生生的每一个中国的同胞这里来,那我们就有希望啦。今天晚上我就讲这么多。不到的地方请多多批评,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样好的一个机会,感谢大家给我学习与交流的一个机会,如果大家想讨论,我还愿意跟大家一起再呆一段时间。感谢大家,谢谢,谢谢!【讲座后提问时间】群友第一个问题是:儒家文化和前苏联政治体制下的文化有关系吗?如果有,那是什么渊源?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刚才我的讲座里面没有提这个问题,就是红色文化,也有说是黄俄。总之来说就是共产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其实张耀杰先生今天发的一个微信里面,也说到了这一点,我也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就是中国在“五四运动”的时候,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时候,中国为什么没有选择欧美国家的自由民主宪政,而是选择邻国的俄罗斯、苏联的道路?选择了他们产生的共产文化,他们之间事实上是有渊源关系的,或者说是有相似关系的。正如我们一个人也一样,你是什么你才会选择什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实也是这样的,你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什么?情感态度是什么?传统的制度是什么?你也就会选什么。所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候,面对眼花缭乱的外面的文化,中国最后鬼使神差的,不知不觉的统一,最后选择了苏联制度下的共产文化,他们也是有相似之处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了,儒家文化和共产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包括他的终极理想,儒家文化是“大同世界”,苏俄是共产主义,他们也有相似之处,儒家文化是一直是家天下,五四之后是党天下,当年国民党的三个一,即“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实行的党化教育,其实这也是儒家独尊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儒家文化是“中庸之道”,共产文化从苏联引进来的“唯物辩证法”,他们也是极有相似的地方,儒家将讲“四海之内皆兄弟”,共产文化讲“全世界无限阶级联合起来”。儒家文化讲究的是家天下的皇权政治,共产文化讲的无产阶级专政。儒家文化里面,他的是一种等级特权体制,是一种差别的特权文化,那共产主义讲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要将人分成不同类别,贴上不同的标签。所以从理想、思维、价值取向和情感来说,中国人自然而然的就选取了苏联政治体制的那种,社会主义或者叫共产主义的文那种化。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太像他了,所以你就选了他。所以有人说,这个里面具体怎么样,那只是细节问题。应该承认中国选择共产主义,是全民族主流选择的结果,没有主流选择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儒家文化基因在起着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作用。而这种主流选择,就是因为我们跟他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顺风顺水之中就把他拿来了,而且是不知不觉中就把他拿来了。那么儒文化和共产文化,在革命时候是不是也是针锋相对的啊?不错啊,针锋相对是不错的,但这种争锋相对来说,是为了夺取话语权,夺取江山,夺取权利,这种争斗并不能说他们是不同的,那种斗争只是具体的利益之争,但是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等方面,其实他们还是很相似的。等江山稳定下来以后,我们也看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后,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儒家文化和党文化又重新联合起来了,国共两党不约而同在海峡两岸隆重推崇儒家文化,尊孔读经,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人为造作的。事实上,是他们内在逻辑与文化基因的结果,因为当初的具体利益争斗已经完成了,江山也已经稳定了,事实上,他们也还是一体的,必定是要走到一起来的。这就好像两个黑社会团伙,打斗以后,最后有一派赢了,另一派输了,但他们事实上还是可以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其实是这么回事的,所以我们不要在这个方面犯糊涂,他们还是相似的。有人很不理解,现在为什么还要把孔儒推得那么高呢?因为,中国人骨髓里还是这种文化基因,现实社会,还是这样的社会,因此,还要维持这种体制嘛,要维持这种体制,现在唯一的最有力的政治资源思想资源,就是儒家文化了,只要把儒家文化拿过来,中国的民主宪政就不需要动任何东西。按照儒家文化来说,现在每一个官员到任都是合法的,甚至他们的贪腐也是合法的。高官厚禄,本来就包含贪腐嘛。但是,如果民主宪政引进来,那就不合法了,为什么呢?儒家讲禅让,讲提拔,讲提携,伯乐相马嘛,不贪点,贡献点,怎么行?所以现在每一个官员,每一层次的官员都是这样来的。在儒文化里,反腐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儒文化是承认腐败的。和珅只是乾隆养大的一头肥猪,留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宰杀。另外,我还要讲一个常识,中国两千多年来,儒家独尊,并不是儒家没有作为,没有获得机会,事实上,中国的儒家在政治领域里实验了两千多年,实验的结果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不会再有什么奇迹了。之所以还有人要尊孔崇儒,其实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保守,复古,维持现状,维持特殊利益集团,再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了,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大家不要犯糊涂。儒家宪政主义、儒家自由主义,儒家社会主义,都是犯糊涂的。这个问题我就谈到这里。谢谢。群友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说儒家的优点?儒学理论没有可取之处吗?儒学有真儒和假儒,你认为你批判的都是假儒吗?答:儒家文化是中国自然农业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基本上是不符合现代工商业社会的。如果说儒家的优点的话,也只能够是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适应那样一个社会环境,可能是有点优点的。比如,科举固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是,也同时打破了完全按照血缘晋升,给了平民一点机会,尽管这个机会也只是做奴才的机会,不过,算是一种公平吧。如果要说现代社会儒学还有什么优点的话,我认为就是对儒家做一些现代创造性的转换了,才能说到他的好。这些话语,比如“仁爱”能不能跟“博爱”联系起来?在儒文化里增加自由与法治的元素?这个才有可能。儒家理论,如果一定要说他有点什么好的话,我认为在就修身养性方面,是有点可取的。也就是说局限于私人领域里。其实,儒家本来就是家庭个人修养的学问,他错就错在哪儿,硬扯到到了公共的领域。由私域扯到了公共领域,把家庭和个人修身扯到公共领域,国家治理层,把“私孝”与“国忠”混为一谈,所以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如果留在作为人际关系,作为个人修身方面自然有他可取的地方,但是这个呢,我认为不需要去张扬,好东西是百姓日用不知,他就在我们生活里。严格的意义上说,我批儒家,其实他也是儒家。就像邓晓芒先生说过的,中国需要有一种批判儒家的儒家,也就是反思儒家的儒家存在,好东西他是自然会留下来的,他在我们生命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之中,还是有一种温暖的情怀的。所以儒家修身养性,回到日常生活中,就对了。不要让他去干扰政治公共领域中去。即使是私孝,我以为,也存在着一种转变的问题。私孝,其实是完全可以用亲情代替。要倡导平等、和睦,充满温暖与爱意的家庭氛围,而不是用孝来把子女作为父母私产。另外就是真儒和假儒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儒学就是儒学,任何文化都有渊源,都有流传,也都有分支细节。一种文化发展下去都会有他的内在逻辑,其实你很难说那是发展还是被篡改。所以,我以为,儒就是儒,虽然他们的分支流派,会有争议,比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也会有争论,但是,总体上,他们在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上还是基本一致的。所谓不同的儒学流派,其实多是方法层面的。有时也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我也遇到一些朋友跟我说,你批到的都是假儒、后儒、新儒之类,如果是古儒、原始儒,特别是“三代”的儒,那就好,真儒就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很多人也跟我说这个话,我觉得首先有一个难题,就是他们是怎么分出了真儒与假儒的?第二个难题就是,你凭什么说古儒就是好的?古儒说到底就是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也只是幻想,谁见过了?孔子总是向往尧、舜、禹时代,向往周公时代。凭想像而已。其实,古儒不就是原教旨主义,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一种原教旨主义,复古情绪的原教旨主义,这是不现实的。首先孔子那个时候,你也不可能去复原,所以孟子后来说,孔子离他有一百多年,也都搞不清楚了。孔子之前500年的周公,其实孔子也没有见过,凭想象而已。周公之前的1000多年,有什么尧舜禹,这些谁又见过啊?所以孟子说,谁也没见过啊,所以也能够说说而已。我们不要把理想放在远古,当然共产主义,放到遥远的未来也是不对的,所以中国人要学会面对现实,重视现在的活人,注重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现实,从当下的问题出发,用波普尔的“零星社会工程”,一点一滴地去解剖,去化解,去解决,就是这么进步的。英国,日本,美国,他的历史上都是用这种方法。所以要把儒家的乌托邦工程,还要把红色文化中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工程丢弃掉。我们要学会从当下的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一点一点的像日本那样用精致的工匠精神,细致的研究,一点一点的去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解决,不要老想着,像武侠小说那样一飞冲天,这是不现实的。一个社会的巨大发展,要几代人去做,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做一点榜样,做什么榜样啊?就是活出幸福、尊严和快乐的榜样,而不是苦逼的榜样,前代为后代牺牲的说法,这是不对的。每一代人都不可能让另一代人去替代。各负其责,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把生活过好。我们每一代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能够扎扎实实去解决一个时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每一代解决一部分问题,经过三五代,其实也就很好了,同时呢也要谨防那种完美主义者,人类就是不完美的,就是存在缺陷的,总是有这些阴暗的东西,总是会存在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逐渐的进步,每天改进进步一点点,每代人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像美国那样独立的问题,黑人歧视的问题,是不是啊,一个一个走过来,不就解决好啦吗?这些东西都是每一代人积累过来的,但是前提是要有共识。这个共识就是普世价值人性化,还有一个要认识到,权利他的可造恶性可腐败性,所以要制衡他,儒家为我们化了一个圣人君子,这样一些特殊的人,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完美世界,这都是虚幻的,不存在的,所以儒家的信善把最善的人说成圣人君子,把权利交给他,天下大吉,万事具备,这也是极大的不同的。最后我还说一点,就是说任何文化,他都是一个历史长河,他都是一个有机系统。我在这里也要说明一点,中国最喜欢说“儒法斗争”,说儒是好的,法是坏的。我对这个说法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张耀杰先生今天也说了,毛泽东难道是外国文化的产物吗?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他不就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吗?他读马列的东西读了多少?受欧洲影响大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大?他读的书从头到尾都是《四书五经》,都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宫廷斗争的书,还有《三国》、《水浒》、《红楼梦》之类。这些东西,不是说明毛泽东不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一个人?有些人喜欢拿儒法说事,其实认真去考察,法家也是儒家的一个分支,所谓“外儒内法”、“儒表法里”他们其实是一体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还有就是,荀子其实也是儒家代表性人物的,儒法斗争即使有,也只是短时利益和长远利益他们的争论,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承认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这点他们是相同的,只是着眼点与统治方法上有点差异而已。法家是用来对付现实的,是运作权利的产物。儒家是装点门面的,是给人温情脉脉的,所谓“内圣外王”,内圣,常常就是儒家,外王,常常就是法家。所以这两手,一手软,一手硬,一手温情,一手残酷,然后共同构成了中国儒家的政治面目。还有些人钻在真儒假儒,儒还是法,古儒还是新儒,在这里面,其实眼界不够高远的,视野太窄了。总是陷入儒法斗争的传统老套里不能自拔。老是喜欢在一些考据的细节方面去辩论这些事情,弄来弄去就是跳不出来的。实际上儒法他们是一个文化整体与政治整体。中国儒家文化就是一个整体。当然“儒、释、道”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三足鼎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我后来想了想,中国文化的三足鼎立,形成了超稳定的结构,分工合作。儒学扮演的角色,是冲锋陷阵于官场权斗。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官场上当然失败者居多,所以中国人说,人生不如意常十有八九,就是这样造成的。那么失败以后,总要有个去处啊,所以道家就给了他留了退路,回归山林,成为田园诗人,游山玩水,躲在山洞里修炼等等。然后呢,追求长生不老。“福、禄、寿”三星高照。寿,这个是由道家来完成。禄,是由儒家来完成。福,多子多孙,是由释,即汉传佛教来完成。“福、禄、寿”三星高照,构成相对应的儒、释、道三家,然后形成中国文化超稳定的结构,那么儒家管入世做官发财,高官厚禄。道家管长寿长生不老。释家管人的生死,死后的出路问题。那么完美的人生就是“儒、释、道”的三者合一。我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群友 第三个问题:赞成开放思想市场,政教分离是宪政的基本要求。儒家和天主教在历史上有没有相似之处?答:在等级制方面应该有相似的地方。我对天主教研究的不多。但是我觉得天主教,其实也是基督教,是真正的宗教。儒教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宗教。因为宗教追求彼岸世界,而儒教只关心世俗生活里的“福、禄、寿”,当然,天主教也是有缺陷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基督教才会发展出基督新教来。甚至慢慢地让位给了基督新教,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天主教曾经有过的政教合一以及和等级森严和宗教权威,在这个方面,人性也确实受到了也束缚与压抑,阻碍了社会发展,我们所说的欧洲中世纪黑暗,主要是在罗马教皇时期的天主教。当然我对天主教了解的不多,也不敢多说什么,对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也不敢多说,还是慎重一点吧。谢谢。不好意思,孩子要睡了,他在哭,刚才我的讲座吵醒了他, 今天晚上就这样吧。感谢大家来捧场,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多多批评指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再次感谢大家! (江西省丰城市铁路镇青峰小学徐玉乔老师根据微信语音整理,对徐老师谨表感谢!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教师博览》微电影】点击欣赏:————————世界那么大《教师博览》陪你走——————————————2016年我们约会吧——————【好消息】————————————————朋友,读完文章请顺手点开最下面广告,获取生活资讯,支持教师博览,谢谢!————————————————————《教师博览》,教育品牌!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jsblzzs本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喜欢,欢迎推荐到您的朋友圈。欢迎添加小编微信xt545328、本微信QQ群,以推荐您认为的好文章。欢迎订阅2016年《教师博览》杂志邮发代号:文摘版44-70,原创版44-76,科研版44-32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jsblzzs
以广阔的视野看教育,以教师的眼睛看世界.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高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儒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