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股票有泡沫吗

美国科技类股票有泡沫吗? _ 东方财富网()
美国科技类股票有泡沫吗?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科技类股票有没有泡沫?如果有的话,泡沫多大?
  今年(2017年)年初以来,在短短的5个月内,几大科技巨头的股价上涨都特别引人注目。比如Facebook上涨22%,亚马逊上涨24%,苹果上涨19%,谷歌上涨26%。  因此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是:科技类股票有没有泡沫?如果有的话,泡沫多大?  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让我们先把时间轴拉回到2000年,回顾一下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  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当时的历史新高5,048点。整个世界为互联网带来的科技革命感到疯狂。  以1999年年底的数据为例。当时美国市值规模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6家属于科技类公司。成立于1975年的微软(MSFT),在1999年的市值超过了6,000亿美元。  相比之下,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年石油企业艾克森美孚(其前身为成立于1870年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值还不到微软的一半,蓝色巨人IBM和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银行花旗银行的市值,还不到微软的1/3.  但是好景不长。纳斯达克指数在5,000点之上只是稍微停留了一小段时间,科技泡沫就发生破裂。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纳斯达克指数狂泻66%,下跌到2,000点以下。有不少名头很大的科技企业,其公司股票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  比如美国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Amazon,上图蓝线),其股价从100多美元下跌到个位数,在短短一年内其股价下跌超过了九成。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公司之一思科(Cisco,上图红线),其股价从80美元下跌到13美元左右,下跌幅度达到84%。  在这些“跌落到凡间的天使”中,有一家公司特别值得一提。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Excite,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  该公司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几位大学生在1994年创办。一开始公司名叫Architext,后来改名Excite。在经历了几轮风险投资后,该公司的规模日渐扩大。在1990年代,Excite被评为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1998年,Excite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在该年度亏损3000万美元。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该公司股价节节上升。1999年1月,Excite被另外一家互联网公司@Home以67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合并后的新公司名叫Excite@Home。这两家公司的合并是当年美国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之一。  同样在1999年,两名名叫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的斯坦福大学学生找上Excite@Home,想把他们自己创立的一家名叫谷歌(Google)的公司出售。佩奇和布林一开始开价100万美元出售谷歌,但是遭到Excite拒绝。后来佩奇将出售价格降到75万美元,再次遭到拒绝。  仅仅两年之后的2001年9月,Excite@Home由于现金流不继,向旧金山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开始公开拍卖公司剩下的资产。这家公司在“鼎盛”时期的市值高达350亿美元。而到了2001年破产时,其拍卖的资产总额仅为3.5亿美元,是两年前的1%。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轴向前推进十多年,来到2015年。  2015年5月,纳斯达克指数再次突破5,000点。这一次的突破,距离上一次纳斯达克达到5,000点的高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5年之久。而这一次的“牛市”似乎比15年前的那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7年4月,纳斯达克指数突破6,000点大关。曾今在2000年股灾中差点破产的亚马逊,其股价在2017年6月突破1000美元,市值达到4800亿美元左右,成为当今世界上市值排名第四大公司(截止日).  目前美国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中,有6家都是科技公司,前五名全部都是科技股票。苹果公司的市值(8000多亿美元)早已超过微软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前的市值巅峰。如果我们算上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市值为3250亿美元左右),那么全世界市值规模最大的十家公司中有7家都为科技企业。  根据标准普尔公司的计算,在1999年科技泡沫顶峰时,科技类股票的市值占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9%左右。以2017年5月底的数据来计算的话,目前科技类股票的市值占到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3%,离当初“疯狂的顶点”已经不太远了。科技类股票的市值占比,几乎是第二名的医疗类股票市值(13%)的一倍。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提的问题,今天的科技股大涨是不是泡沫?和年那场泡沫有没有可比性?  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17年前后纳斯达克科技股的差别: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当时(2000年)和现在(2017年)的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当时的Top 10巨头包括微软,思科,英特尔,甲骨文和戴尔等科技明星,而如今最出风头的则是苹果,谷歌,微软和亚马逊。  从市值来看,如今前十的公司市值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要比2000年时高出不少。当时的十大天王,如今还在十大之列的仅剩微软,英特尔和思科。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下面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纳斯达克在2000年和2017年的一些关键指标。  目前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市值,要比2000年高出43%左右。如果我们横向比较这两个时间点的股票估值(PE),就会发现目前的股票市盈率要比2000年时合理得多。  以2016年最大的IPO,Trivago为例,其上市融资的规模大概在3.3亿美元左右,还不到1999年IPO冠军Charter Comms的融资规模的10%。由此也可让我们一窥当年IPO市场有多疯狂。顺便说一句,Charter Comms在2009年申请破产,在经过债务重组后,于2010年9月第二次在纳斯达克上上市。  如果我们对比今天和17年前的科技公司分红总额,就会发现目前的公司分红要比那时候高得多。以2016年为例,纳斯达克指数的分红率大约为1.37%,虽然算不上很高,但和年相比时则要健康的多。  综合来看,目前的纳斯达克科技股票,从估值(PE),分红等方面来看,还没有到达泡沫顶峰时的“疯狂”状态。当然,这并不代表股市不会下跌。一个更好的投资策略,是多元分散,控制成本,长期坚持。这样的投资哲学可以更好的帮助投资者避免由于类似2000年的股灾而遭受投资上的灭顶之灾。美国经济市场焦点
(责任编辑:DF134)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中国和美国股市泡沫有着根本的区别
作者:钟伟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中国的泡沫问题,并且将其和Nasdaq泡沫相比。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还在吹大的泡沫,但有些泡沫是伟大的,有些泡沫是卑微的。如果我们能够拥抱一场的Nasdaq泡沫,那是我们的幸运,而非不幸。
  Nasdaq泡沫对有何意义?
  一是重新确立了美国的自信。在新经济之前,美国开始羡慕日本和德国,有些怀疑自身所选择的道路,甚至开始怀疑市场机制者也在增加。而持续十年的新经济,使美国人很大程度上修复了“制度自信”。这是能源危机和滞胀冲击后,是里根时代之后,给予美国最好的礼物。
  二是国际格局的变化重新有利于美国。美国拥有了新经济,苏联和日本却先后被美国抛远,这使得美国此后在全球放心地推动全球化。没有Nasdaq创新,这些恐怕难以想象。而在当时,进入新经济的美国由于通过全球贸易和投资将制造加工进行外包,被批评为产业空心化。人们可能忽视了美国留在本土的是什么。
  三是创新的不可预知性。Nasdaq时期,并非只有美国在谋求创新,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苏、德、日也不例外。但没有遍地泡沫便没有稀缺的创新硕果。追求科技立国和产业政策的日本,相形见绌了。根源就在于,创新是向所有可能的方向试错,政府定向注水通常更容易收获泡沫,而不是创新。
  四是泡沫的不可回避性。能否只要Nasdaq的创新,却不要其泡沫?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被高度丑化的,在1996年就提出了非理性繁荣,但市场对他的警告熟视无睹,继续在此后4年上升一倍。泡沫成就了新经济,而则因重复格林斯潘的判断而获得诺奖。格林斯潘是聪明的,他没有在采取更激烈的举措,才造就了超常的景气。
  五是泡沫是否致命? 似乎并非没顶之灾。一些伟大的公司涌现了并引领着美国经济,美国恢复了制度自信和经济活力,金融泡沫的退潮看来只是恰当其时。考虑到Nasdaq投资人的开放性,本质上是美国烧的是全球净储蓄,却独自收获了诸多伟大的行业和公司。
  Nasdaq泡沫的伟大,只是因后来的911而有所误读。从相对长周期的视角来看,新经济和Nasdaq对美国而言,是及其重要的事件。
  对比中国,现在创业板仿佛有一些类似的味道。例如,估值离谱。但如果我们看现在一些被认为是好的美国公司,例如Google, Facebook,亚马逊也都曾离盈利无限远。即便今日。美国Nasdaq中剔除少量手持巨额现金、估值便宜的大公司,恐怕大多数公司也仍然是新奇却尚难估值的企业。
  现在中国创业板和美国的差异性更大
  一是中国现在承受严峻的外部压力,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巨大而持续的安全压力和竞争压力。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创新体系,而小型开放经济体则没有这种生死攸关的压力。
  二是美国Nasdaq泡沫破灭时,实体经济转型基本完成,而现在中国的转型道路还曲折。不仅如此,中国已经尝试了10万亿刺激、微刺激等各种卑微的泡沫,却一无所获。
  三是金融氛围不同。美联储从1994年底开始犹豫是否应,到1995年下半年开始坚定持续加息,而中国则目前还看不到有加息的可能性。这也折射出在中国创新更稀缺,更紧迫。
  四是美国没有吞噬巨大资源的国有经济部门,因此其创新更容易通过市场方式完成。而在中国,创业板的估值和热闹,是刺激和提醒政府,国有经济除了必然的市场化改革之外,已无其他假改的时空。
  五是创新背后并非没有政府的影子,即便在Nasdaq泡沫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军方主导的领域,覆盖了互联网、GPS、人类基因组测序等诸多领域。而至今,注入创业板创新的政府采购并不充分。
  中国如有与Nasdaq可比的泡沫是万幸
  不必否定Nasdaq曾经历了巨大的泡沫,但这种泡沫是为收获创新所不可或缺的伟大泡沫。
  不必讳言10万亿之类很大程度上也是泡沫,但这是除了泡沫还是泡沫的卑微泡沫。
  和仍然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愿的庞大国有经济相比,中国创业板更弱小而泡沫化,如果说它是一场泡沫,那它是体制异化环境下,最为绝望和狂想的伟大泡沫。
  中国不需要空洞的制度自信,需要一场救亡运动,无论它是悲剧性还是戏剧性的。
  如果中国能有和新经济、和Nasdaq可比的泡沫,有被泡沫淹没的大多数投资者,那不是中国的不幸,而是万幸。
(责任编辑:HN016)
05/28 06:0005/27 08:0405/26 13:4105/26 08:5605/25 07:0805/25 06:5205/23 07:5705/22 07:21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新融资求报道
新公司求报道
新产品求报道
创投新闻爆料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36Kr股权投资
汇集行业内最优质创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平台
聚集15家顶级投资机构的专业互联网融资平台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末日博士警告美股或有泡沫:一半资金或化为乌有
  汇通网6月1日讯――著名投资人,“末日博士”麦嘉华(MarcFaber)周三(5月31日)认为,正处于巨大的泡沫之中,最为危险的是,投资者可能将会损失一半的资金。  麦嘉华还表示,美国股市已经没有被低估价格的股票,泡沫可能无处不在。  麦嘉华外号“末日博士”,一直对市场持有看空态度,因而此番警告并不能算是意外。尽管如此,在当前股市大幅上涨的时候,这位末日博士发出此番警告,显得对前景有些悲观,而且是急不可耐的悲观。  其进一步称,在1999年到2000年之间,科技泡沫破灭导致股市下跌;当前也充满大量泡沫,泡沫终究会结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们将失去其资产的50%。  自从去年11月份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股市的上涨幅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两位数,这非常令人不安,希望特朗普的政策能够对商业更加有利。  Faber表示,虽然自己不否认特朗普的政策对市场和经济有好处,但他的一些言论和行动对美国会带来不利影响。  事实上,自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因其许多政策承诺都迟迟未能兑现,市场短期的利好已经消退;然而,大多数分析师仍然认为,市场的看涨预期保持不变。  Faber则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复苏仍处于阶段,但消费相比起来较弱,预计随着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薪资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  波动性上升,可以认为是市场形势正在转向的先兆之一。但是即使是缺乏波动性,麦嘉华也会感到不解,并表示“我不明白为什么波动性如此之低,但是随着股价上涨,波动性也上升,这将是一个市场正在变化的前兆”。  数据集团表示,CBOE波动指数是衡量投资者在未来30天内波动的预期。令人惊喜的是,自2006年11月以来,平均每月的VIX只有10.89,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此外,麦嘉华认为美国的投资价值较高,因为其收益有保证,特别是和日本和欧洲国债的近零利率相比更是如此。  对于麦嘉华而言,美国国债可能是其唯一看好的美国资产,即使其本身依然具有泡沫。和美国相比,其更看好欧洲资产和;此外,其投资股票和债券的90%位于新兴市场。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股模拟交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