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受大众喜爱的原因,用毛概知识点总结分析

《人民的名义》死的为啥是会计,刷爆朋友圈,却没人注意到这个细节……
我的图书馆
《人民的名义》死的为啥是会计,刷爆朋友圈,却没人注意到这个细节……
看《人民的名义》反腐,死的为啥是会计,其中到底隐含哪些会计分险? 最近朋友圈被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刷屏,台词也是相当经典。站在会计人的角度看这些台词简直分分钟出戏啊!一入会计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小编也深陷其中!不过,具有财务思维的小编注意到的地方会计人可要注意了! & & &《人民的名义》到目前就死了两个人:一个大风厂会计,一个山水集团会计。那么多贪官,就把两会计弄死了...& 这年头财务可不好当,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  这个案件主要涉及到三家企业,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大风服装厂,另一个是山水集团,还有一家国企,除了国企的会计没出啥事儿之外,另外两家的会计可都不好当。特别是这山水集团的会计,掌握了大量的犯罪事实。  这样担惊受怕的结局是啥?在给原反贪局局长陈海打了个举报电话后,就被杀了。  会计们天天说,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此话一点不假。  所以这两年,会计人员都被逼疯了,工资低低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心!太!累!做财务工作不容易,当会计天天提心吊胆,特别是在税务机关运用大数据监管企业的当下,对会计来说,到处都是坑,公司财务出问题,会计一定被牵连。那么在工作中会计可能会面临那些会计分险呢?  那么在工作中会计可能会面临那些会计分险呢?  道德风险“被”做假账受牵连  “不做假账”个大字,明明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却被当做要求提出来,恐怕没有一个会计人员心里会好受  其实,小编相信没有一个会计是心甘情愿做假账的,都是被上面负责人逼出来的。一旦真出了事情,查出了假账,负责人就把责任全部往会计的身上推;就算最后查出来不完全是会计的责任,会计跟着也要受连带的责罚,可谓是吃力不讨好。  毕竟,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太多了,一抓一大把,低端的财务人员早已饱和,而且成本被越压越低。因此,没点高端的财经证书,如CPA、等,去找寻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没点过硬的不可替代的技能,大多数小会计们就只能屈从于现状,天天昧着良心做着胆战心惊的事情。  “企业内部的财务越乱,做假账的机会越大”。  法律风险违规避税、“小金库”暗箱操作担责  在财务人员的等级序列中,无论是出纳,还是会计师、主管,甚至是CFO,都面临着未知的法律风险。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既可能是有意而为之,也可能是受到波及或者牵连,还有可能是无意而为之的行为。  如果以身试法,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或者是偷漏漏税,私自截留收入,私刻公章,绝对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心里还是有法律这杆秤的”,“主动犯罪的只是少数。”大多数法律风险其实来源于单位或者上头领导的压力。迫于无奈,只有做转移、隐匿等多种违规处理方式,来为企业“光荣”避税,甚至要参与策划偷税和漏税。  《人民的名义》引发收视狂潮以来,老戏骨的演技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有的网友看后有感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演员,有演技有实力!演员也应该设立“演员上岗证”,像会计人考证一样,通过考试获得初级、中级、高级证书。高级要结合工作经验、资历来评定审核。上岗的时候,必须持证上岗,等级越高,获得的片酬也可以越高。  我们会计人,也要想像剧中老戏骨那样演的出彩,提升自己是关键,下班了也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规划自己的人生,愿每一个会计人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小编也不负众望地入坑了!不过,关注点清奇的小编注意到的地方当然与众不同——剧里,大风服装厂在京州商业银行的贷款到期后,需要过桥资金,就以股权为质押,向山水集团借款5000万元,日息千分之四。半年后,因还不起山水集团的借款,大风服装厂被法院判定股权直接归山水集团所有。同学们,重点来了——我有个问题!大风服装厂还要缴税吗?王哥胡税官从剧情来看,大风服装厂还在正常生产经营中,需要据实缴税。大风服装厂向银行和山水集团都借款了。利息成本这么高,税务上能有什么减免吗?王哥胡税官企业的借款利息可以税前扣除,但是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大风服装厂有两笔借款,一笔是京州商业银行的,一笔是山水集团的。这两笔借款分别属于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和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借款。胡税官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可按向金融企业实际支出的利息,在发生年度的当期扣除。也就是说,大风服装厂向京州商业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可以据实扣除。可是大风服装厂不是没法还钱吗?更别说利息了。这个利息是不是要等还了之后才能扣除?王哥胡税官不是这样的。要遵循权责发生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时当年应付(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未付的利息,也应当在当年扣除。大风服装厂显然是要逾期还款了。又被加收罚息的话,要怎么办?王哥胡税官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予以税前扣除,包括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也可以在税前扣除。晓得了。大风服装厂跟山水集团的借款有什么不同?王哥胡税官这个利息也可以税前扣除,但是准予扣除的部分是有限制的,不能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出的数额。“&这里,小编要指出《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小bug,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人民法院支持,借款利率超过36%,超过部分无效。大风服装厂与山水集团约定的利息为日息千分之四,按此计算,年利率将达到146%,明显超过了国家规定。“&在税法上,千分之四的日息也明显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的利率。因此,大风服装厂在税前扣除利息时,应按照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的利率来计算扣除数额。  《人民的名义》还藏着这些税法知识,没想到吧:)最后,小编还要乘机表达对达康书记深深的爱:来源:厦门国税微宣传、思明区国税局&
TA的最新馆藏《人民的名义》迄今为止最好的分析文章
我的图书馆
《人民的名义》迄今为止最好的分析文章
为什么我对《RENMIN的名义》里的反派恨不起来呢?答案很简单——他们所犯的过错,并不全是个人的过错。如果换一个人处于他们的位置,很可能殊途同归。第二集里,现金堆满一座别墅的贪官,人赃俱获以后涕泪俱下说,自己从来不敢花受贿得来的钱。他的钱和别墅对改善生活水平没有丝毫帮助,反而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那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拿了钱也不敢花的人,拿钱的目的是什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剧中的正派对于导致腐败的原因显得缺少深入的理解。抓到贪官以后,自带主角光环的反贪局长大义凛然:“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这话说得的确解气。但仔细一想,中国出了那么多贪官,难道他们的父母都碰巧走了霉运?局长的强力后援——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深入反思了工厂拆迁酿成群体事件的原因——干部腐败。然而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沙书记不想回答,也不敢回答。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电视剧要想播出,必须符合一定的尺度。但另一种解读是,这里的保留既展示了正派的局限性,也暗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反腐是无法治本的。导致腐败的本质原因是政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且不受监督。在政治上,权力决定谁可以晋升,谁不能晋升。在经济上,权力决定土地、资本和资源如何分配。这些现象在《RENMIN的名义》中都有深入展现。易学习二十多年不能晋升,新来的省委书记去趟他家,立刻成了市长;土地拍卖由政府主持、权贵操纵;国企可以从国有银行贷款,而民企只能从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这里,批判腐败的人自己就是绝对权力的拥有者。由这些“正面人物”来点出自身的症结,显然并不合理。而指望这些人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恐怕跟寄希望于出来个易学习当交通局长、吕州市长一样,属于一种多半落空的妄想。为什么反腐者反而不如贪官能够得到观众的同情?因为事实上,反腐者与腐败分子,同属拥有权力的特权阶层。据说这个阶层存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但人民对他们普遍感到畏惧、不信任,甚至鄙视。剧中以清正廉洁形象示人的反腐者不是出身权贵家庭,就是领导的秘书,要么就是得到了当权者的背书,这进一步增加了人民与他们的距离感。反观剧中的几个出身朴素的反派:赵德汉、祁同伟、高小琴,都是一些无权无势又追求升官、发财,想要“胜天半子”逆流而上的人。平心而论,他们的动机,恰好是大多数人民群众自己的动机。而反贪的动机,从实际层面讲是要避免“亡党亡国”,从理论高度说是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些都离人民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腐败者来自于人民,而反腐者凌驾于人民。这就是《RENMIN的名义》的现实之处,也是现实的荒诞之处。腐败的根源在于创租(Rent-creation)和寻租(Rent-seeking)。创租就是通过人为创造垄断地位,创造垄断利益。寻租就是为了获取这种垄断利益作出的努力。政府创造寻租的空间,而寻租者竞相争夺利益。这两者的关系来源于制度,不因制度中人的变化而改变。道理很简单:只要政府拥有着资源的分配权力,有能力赋予某个商人、某家企业垄断特权,一定会有若干商人和企业付出努力来争夺特权。只要上级决定着下级的升迁之路,一定会有若干官员付出努力来讨好上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制度的安排一日不变,权力的分配一日不变,打倒了明目张胆收钱的腐败分子,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的反腐者将以更隐蔽、更合法的方式落入创租-寻租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切实的好处。“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面用来反腐的大旗,一个有名无实的名义。今天打起这面旗帜的人,可能正是明天的腐败者。对此,《RENMIN的名义》仍有展现:警察分局局长程度为了维护自己的表弟滥用职权,被警局上司祁同伟以人民的名义斥责:而祁同伟自己勾结商人,大肆敛财,还涉嫌命案,眼看着要被反腐者以“人民的名义”绳之以法。类比地来看,如果不是某事件,很难想象“唱红打黑”的发起者,其实自己最黑。过去借用人民名义的人已经被证明背叛了人民,有理由相信今天身居高位的反腐者真的代表着人民吗?《RENMIN的名义》除了拍政治斗争,还用了很多时间来拍大风厂工人的故事。据编剧说这是为了展现腐败对人民实际生活的影响,然而这一段剧情却再一次揭示了,对人民的福利来说,腐败者与反腐者都是一丘之貉。在腐败分子丁义珍当政期间,工厂股权未经持股工人同意就被收受好处的法官错判给了有后台的企业——山水集团。为此工人占领厂房,与拆迁队形成对峙。丁义诊逃跑,工厂对峙酿成大火,“人民的好公仆”——最近颇走红的李达康书记马上指示:用政府的钱赔偿工人,法院重审股权所有权问题。乍一看,出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给工人做主。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工厂工会主席碰巧有一个朋友是抗日老兵、退休的省检察长,而老检察长碰巧认识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李达康的顶头上司。如果没有老检察长一句话,李达康准备做的事是对工人来一个釜底抽薪,趁着工人放人进厂灭火,把工厂拆个干净。这件事的结局是,工厂没拆掉,政府花了一大笔钱,李达康同志派了一位孙区长来擦屁股。他自己成了老检察长和省委书记的政治盟友。孙区长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来找回花掉的四千五百万,更没有办法实现李达康许下的空头承诺:另找土地给工人重新建厂。于是工人的处境极其尴尬,只能翻窗户上下班,还有人走到了绑架勒索的违法行为边缘,最后还是因为惊动了省委书记沙瑞金,在高阶权力的驱动下,问题才得以缓解。表面上李达康是一个好官,但实际上除了不贪不腐(也有可能是贪腐尚未暴露),他的行为跟为所欲为的官员没有太大区别。未经民主集中,他就花掉政府四千五百万。二十年前为了集资修路逼死了一个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是队友替他背了黑锅。在吕州跟领导高育良不合,结果不但没被整,自己反而官升一级被调走成了市委书记。联想到他以前是时任省委书记的秘书,如果未来有一天他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这些全都是达康同志大搞特权、独断专行的证据。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尽管所有人嘴里都说着“人民的名义”,《RENMIN的名义》里其实没有一个官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体现了实际世界中的情况。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代替人民实施这些权力的是政府,而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的个人利益,必然在很多时候会与人民的利益产生冲突。腐败与人民利益的冲突,是所谓“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le-agent&Problem)的一种体现。人民将权力委托给若干代理人实施,而代理人却并非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有时候,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人权力越大,可能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就越大。而中国的高速发展,正得益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所谓“国家能力”的强势。这使得中国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以此为豪。然而赋予代理人强力的代价是,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的更大差别,以及委托人利益的更大损失。?解决经济层面的“委托-代理问题”,有诸多方案。譬如建立对代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赋予代理人股权,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迫使代理人将自己的行为公开;建立官僚制度(Bureaucracy),规范代理人的行为等等。这些解决方案不可避免涉及到制度更迭:舆论监督、问责制、法治、民主......但如今的反腐者,并不愿意接受制度更迭,反而高喊“制度自信”。对此问题,他们的解答是,把腐败的代理人清除出去,留下“为人民服务”的代理人来垄断权力。这些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够抵挡腐败的诱惑。这属于罔顾人性的空想。执政党将近一亿党员,有几个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民并不需要成天高喊“人民的名义”的干部。真正为人民利益行事的人始终是少数,何况他们有时也无法真正判断什么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举动。人民需要的是干部必须依法行事、依规行事,而人民自己必须参与到法规的制定当中。因为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人民自己。&来源:公民驿站B
TA的最新馆藏高中生评《人民的名义》,迄今为止最好的分析文章!
我的图书馆
高中生评《人民的名义》,迄今为止最好的分析文章!
为什么我对《RENMIN的名义》里的反派恨不起来呢?答案很简单——他们所犯的过错,并不全是个人的过错。如果换一个人处于他们的位置,很可能殊途同归。第二集里,现金堆满一座别墅的贪官,人赃俱获以后涕泪俱下说,自己从来不敢花受贿得来的钱。他的钱和别墅对改善生活水平没有丝毫帮助,反而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那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拿了钱也不敢花的人,拿钱的目的是什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剧中的正派对于导致腐败的原因显得缺少深入的理解。抓到贪官以后,自带主角光环的反贪局长大义凛然:“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这话说得的确解气。但仔细一想,中国出了那么多贪官,难道他们的父母都要背黑锅吗?局长的强力后援——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深入反思了工厂拆迁酿成群体事件的原因——干部腐败。然而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沙书记不想回答,也不敢回答。为什么反腐者反而不如贪官能够得到观众的同情?因为事实上,反腐者与腐败分子,同属拥有权力的特权阶层。腐败者来自于人民,而反腐者凌驾于人民。这就是《RENMIN的名义》的现实之处,也是现实的荒诞之处。腐败的根源在于创租(Rent-creation)和寻租(Rent-seeking)。创租就是通过人为创造垄断地位,创造垄断利益。寻租就是为了获取这种垄断利益作出的努力。政府创造寻租的空间,而寻租者竞相争夺利益。这两者的关系来源于制度,不因制度中人的变化而改变。道理很简单:只要政府拥有着资源的分配权力,有能力赋予某个商人、某家企业垄断特权,一定会有若干商人和企业付出努力来争夺特权。只要上级决定着下级的升迁之路,一定会有若干官员付出努力来讨好上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制度的安排一日不变,权力的分配一日不变,打倒了明目张胆收钱的腐败分子,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的反腐者将以更隐蔽、更合法的方式落入创租-寻租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切实的好处。“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面用来反腐的大旗,一个有名无实的名义。今天打起这面旗帜的人,可能正是明天的腐败者。对此,《RENMIN的名义》仍有展现:警察分局局长程度为了维护自己的表弟滥用职权,被警局上司祁同伟以人民的名义斥责。而祁同伟自己勾结商人,大肆敛财,还涉嫌命案,眼看着要被反腐者以“人民的名义”绳之以法。类比地来看,如果不是某事件,很难想象“唱红打黑”的发起者,其实自己最黑。过去借用人民名义的人已经被证明背叛了人民,有理由相信今天身居高位的反腐者真的代表着人民吗?《RENMIN的名义》除了拍政治斗争,还用了很多时间来拍大风厂工人的故事。据编剧说这是为了展现腐败对人民实际生活的影响,然而这一段剧情却再一次揭示了,对人民的福利来说,腐败者与反腐者都是一丘之貉。在腐败分子丁义珍当政期间,工厂股权未经持股工人同意就被收受好处的法官错判给了有后台的企业——山水集团。为此工人占领厂房,与拆迁队形成对峙。丁义诊逃跑,工厂对峙酿成大火,“人民的好公仆”——最近颇走红的李达康书记马上指示:用政府的钱赔偿工人,法院重审股权所有权问题。乍一看,出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给工人做主。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工厂工会主席碰巧有一个朋友是抗日老兵、退休的省检察长,而老检察长碰巧认识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李达康的顶头上司。如果没有老检察长一句话,李达康准备做的事是对工人来一个釜底抽薪,趁着工人放人进厂灭火,把工厂拆个干净。这件事的结局是,工厂没拆掉,政府花了一大笔钱,李达康同志派了一位孙区长来擦屁股。他自己成了老检察长和省委书记的政治盟友。孙区长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来找回花掉的四千五百万,更没有办法实现李达康许下的空头承诺:另找土地给工人重新建厂。于是工人的处境极其尴尬,只能翻窗户上下班,还有人走到了绑架勒索的违法行为边缘,最后还是因为惊动了省委书记沙瑞金,在高阶权力的驱动下,问题才得以缓解。表面上李达康是一个好官,但实际上除了不贪不腐(也有可能是贪腐尚未暴露),他的行为跟无法无天的官员没有太大区别。未经民主集中,他就花掉政府四千五百万。二十年前为了集资修路逼死了一个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是队长替他背了黑锅。在吕州跟领导高育良不合,结果不但没被整,自己反而官升一级被调走成了市委书记。还有,李达康急于求成,在任免干部上只看能力不顾品性,所以在林城和京州都重用了贪婪恶劣的官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尽管所有人嘴里都说着“人民的名义”,《RENMIN的名义》里其实没有一个官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体现了实际世界中的情况。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代替人民实施这些权力的是政府,而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的个人利益,必然在很多时候会与人民的利益产生冲突。腐败与人民利益的冲突,是所谓“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le-agent Problem)的一种体现。人民将权力委托给若干代理人实施,而代理人却并非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有时候,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人权力越大,可能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就越大。而中国的高速发展,正得益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所谓“国家能力”的强势。这使得中国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以此为豪。然而赋予代理人强力的代价是,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的更大差别,以及委托人利益的更大损失。?解决经济层面的“委托-代理问题”,有诸多方案。譬如建立对代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赋予代理人股权,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迫使代理人将自己的行为公开;建立官僚制度(Bureaucracy),规范代理人的行为等等。这些解决方案不可避免涉及到制度更迭:舆论监督、问责制、法治、民主......但如今的反腐者,并不愿意接受制度更迭,反而高喊“制度自信”。对此问题,他们的解答是,把腐败的代理人清除出去,留下“为人民服务”的代理人来垄断权力。这些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够抵挡腐败的诱惑。这属于罔顾人性的空想。执政党将近一亿党员,有几个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民并不需要成天高喊“人民的名义”的干部。真正为人民利益行事的人始终是少数,何况他们有时也无法真正判断什么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举动。人民需要的是干部必须依法行事、依规行事,而人民自己必须参与到法规的制定当中。因为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人民自己。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概2015修订版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