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观念不新会随时间改变 ? 感觉自己最近像变了一个人

XIAO A&&10:59:25
有些都几十岁了还恐呢&
XIAO A&&10:59:38
我就怕那种
平易&&10:59:39
那是因为他的理论方向、方法统统错误
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呢
XIAO A&&11:00:44
我在网上查到的
XIAO A&&11:01:44
只是我看过的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励志的书也看过很多,但就像风吹过,很快没效了
平易&&11:02:12
你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改变自我,否定自我
平易&&11:02:14
所以都错了
XIAO A&&11:02:39
可这一切都根深蒂固了,很难改变啊
XIAO A&&11:02:58
看着那些正常的人,我觉得好羡慕,好羡慕
XIAO A&&11:03:33
说这都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不然怎么会叫社恐呢?
平易&&11:04:16
不是很难改变,是你的方向根本不对,你的所谓的改变只是打着改变的旗号在进行强化和发展罢了,要是恶性循环不阻断,良性循环没有建立,是不可能改变的
XIAO A&&11:04:36
呵呵,有见地
平易&&11:05:13
你以前做的一切都是在发展社恐,你并不知道这些,只是掉入了恐惧――关注――强化――更加顽固――更恐惧――更关注的恶性循环中了。
XIAO A&&11:05:19
打着改变的旗号在进行强化和发展罢了
或许就像你说的
XIAO A&&11:06:47
可是,怎么走出来呢?其实在我的社空前,我是个极度自信的嗯,有点不可一世,,也许这就叫物极必反。。但是,,我现在已是人生低谷,却不见反,,我想不通
XIAO A&&11:07:28
也许等不到反的那天我就挂了
XIAO A&&11:08:10
你说的方向,我一直弄不明白
XIAO A&&11:08:24
到底怎么才算是合理的方向?
平易&&11:09:28
证明自己是正常人,而不是证明自己不正常
XIAO A&&11:09:49
呵呵,太深奥啦
平易&&11:10:26
是啊,我的理论是一个系统理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
XIAO A&&11:10:27
理论太深奥,这实践就难施行啦
平易&&11:10:34
其实,并不深奥
平易&&11:11:59
你认为别人正常,自己不正常,所以,你的这个定位就会自动搜集别人正常的证据,而搜集自己不正常的证据(心理学叫做自我验证、自我实现的预言),时间久了,自己压力越来越大,结果自己被束缚了,被压抑了,又拿这个结果来证明自己确实不正常,别人正常。
A&&11:23:27
还在么?我要下了
平易&&11:23:39
首先,应该承认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确实是一件有相当难度的事情。中国人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便如此这话还是留有余地的,它说“难移”而不是“不能移”。我们可也看到或者听说过一些自己改变自己的例子,有的人一夜暴富,像变了一个人,有的人遇到车祸也像变了一个人,有的人成功之后也像变了一个人,所以,人的性格其实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然是发展过程,就一定有其规律性在里面,只是这个规律不易掌握。因为有些因素不是明显的,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有的是互动的。不论是有意改变自己还是无意改变自己而最终获得改变的人,他们的改变过程一定遵循了改变的内在规律,即便他并没有什么理论方法。就像很多人曾经自卑、胆小、害羞过,后来变得自信起来,虽然他自己并未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过程符合什么所谓的理论方法,但是,他既然改变了,他的这个改变过程也就必然符合改变的内在规律。说得更明白些,不论是有些人自己有意识的应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方法而改变,还是另外一些人自己无意识的在生活工作中逐渐的改变的,他们改变的过程都有许多相似的内在规律。而相反的,有很多人想主动改变,并且学习各种改变自己的理论方法,但是改变并未发生,那是因为虽然他主观上努力改变,但并不一定他改变的过程就符合改变的内在规律。举个具体例子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所谓森田疗法,但是自己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而改变了,其实,这个无意识的改变过程本身就符合森田的精神实质了;可是,还有一些人整天高喊森田、研究森田如何接受如何放下(几乎那些深受社交困扰的人基本都这样),这本身就是放不下的表现,虽说森田理论知道一大推,每天都在想如何接纳,可是这种行为实质已经是与森田精神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森田,自己无意的改变恰恰符合森田,而那些整天研究森田用森田的人反倒可能恰恰违背了森田。因此,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有一个表象,还有一个内在的本质问题。如果你很多年尝试各种理论方法都没有改变,可能你只是在外在表象层面在努力罢了,而其本质层面非但没有改变,更有甚者可能你在离本质越来越远了。
平易&&11:24:02
那么你以前的改变的可能只是表象,而本质却是在发展和强化问题。
XIAO A&&11:25:49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平易&&11:26:56
社交恐惧困扰和口吃困扰改变起来确实很不易。但是,究竟是这件事情本身难度很大,还是因为你方向方法错了而导致的难以改变?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就像你爬一座山,这座山可能确实很难爬,即便找对了正确的道路还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因为改变自我本身就比较难。但是,“难”并非“不能”。而你现在之所以久久不能爬到山顶,并不是因为这座山很难爬,而是根本上就走错路了,如果走错了,不仅是很难,而是不可能成功!所以,如果你久久不能摆脱困扰,你应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过去的努力,是不是走错路了,而导致没有成功!所以,你对社交恐惧与口吃困扰摆脱起来很困难的看法是正确的,你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你的解释归因可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改变自我很难,但并不是不能呢?因为大量的事实都可以证明改变是可能的,至少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善改良。首先,想想我们小时侯,怕黑,怕小动物,怕打雷,怕闪电,怕这怕那,可现在为何都不怕了,其实,人本身就有一种自动成长的机制,因此,改变其实一直都在你身上发生着,那个内在改变的规律其实一直都在运行着,不过你现在针对口吃困扰或者社交恐惧困扰的改变可能因为你的刻意,反倒破坏了那个内在规律。(我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曾经分析过这个内在规律如何运作的)。其次,很多人改变了,这是一个事实,不论是无意的改变,还是有意识的改变都发生了。我本人是一个例子,还有我帮助过的一些人,也发生了改变(当然,坦白讲,在我帮助下也有没有摆脱困扰的,不过这里面必定有原因的,我以后会介绍这些原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方法。),此外,我相信还有许多人你和我都不知道,改变也一定在他们身上曾经或正在发生。你可能会反驳说,“我没有见过几个”,你的结论只是你的自我验证而已。因为在你头脑中一直认为改变很难,甚至不可能,这是你的信念,所以,你只会搜集到那些没有改变的例子。建议大家可以查阅心理学有关自我实现的的预言(自我验证)和归因的概念,我多年的研究发现这两个概念是在社交恐惧困扰中最常出现的最重要的心理定律,建议你一定要了解理解并且会自我分析,这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这里给出网络上的有关两个概念的相关的资料。自我实现的的预言&&归因。
有趣的是,你确实很容易搜集到这些证据,首先你自己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自己很多年尝试了很多方法很多努力都没有改变,其次,你在网络上认识很多和你一样的困扰者,比如加了很多群,很多qq网友,很多帖子文章等等,网上聚集了许多很多年没有改变的网友。这一切似乎更加证实了你的信念――没有谁真正的发生改变了!成功学有句话说得很好,你今天和卖茶叶蛋的交朋友,明天你可能就在街边卖茶叶蛋,你今天和百万富翁交朋友,明天你可能就成为百万富翁。失败者只能给你失败者的经验,那些没有摆脱困扰的社交恐惧者当然相互可以交流倾诉,相互理解支持,但是,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缺少的是真正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路以及成功的经验。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摆脱了这些困扰,摆脱这些困扰类似走迷宫,很多人没有走出来,但是也确实有人走出来了,那么你应该去研究那些走出来的人是如何走出来的,而不应该怀疑这个迷宫根本不能走出来,而应该去怀疑自己没有找对路子。那么在群里的许多人都是迷路者,只有迷路的经验,而没有走出迷宫的经验。这些迷路者形成了一个圈子,在这些圈子里,大家的言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强化自己的问题,比如,每天讨论自己吃药,自己如何痛苦,如何恐惧,甚至自杀,消极的东西确实是比较多的,当然积极的东西也是有的,但还是相对的少得多。就像没有爬到山顶的人,怎们可能告诉你如何爬到山顶呢?
其实,正是因为你的信念使你被套在了一个自圆其说的思维逻辑中,你一直都在被自己所蒙骗。你的信念是――没有人改变,你的证据是――你自己没有改变、网上很多人都没有改变,这些证据又加强了你的信念。这个逻辑很可怕,首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并不是不加选择的完全接收,而是有一个无意识选择过程,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接收与自己观念相符合的信息,而排斥与自身观念不相符的信息。比如,一个人长久没有改变,那么他的观念是,社交恐惧很难改变,他对改变持一种怀疑态度。当有人声称自己改变了,他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与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念不相符合。比如,我本人就经常被怀疑曾经是否口吃和社交恐惧,因为与我通过话的人都为我现在的口才折服,而我曾经多次上过电视和报纸,并且前年春节后到广州南方医科大学讲学,他们看不到我曾经戴着墨镜与人交往,看不到多少次因为说话怕出现口吃而把话咽到肚子里,他们只看到我现在说话的的流利,看到我的成功。因为历史不可验证而现在又历历在目那么真实,这种对比之后的巨大反差,使他们过去的经验和观念很难接受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当一些人知道我是从事心理工作的并且开展的有培训课程,这种怀疑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他会恍然大悟,原来平易说自己走出来是因为商业目的。
还有,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生病了会去医院,可是你病好之后还会没事跑到医院里面吗?你当然不会了。因为生病去医院不是我们生活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更好更快乐的享受生活,所以,当人没有病的时候,不但不会去医院,也很少想起来医院。其实,很多已经摆脱困扰的人,已经对这些话题不再感兴趣了,他们会投入到生活中去,过去他们深受困扰所以必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问题上,因为他影响力工作、生活、交际、学习等等,这个问题只是影响生活的一个障碍,既然障碍没有了,他们自然的就走上了生活的正规,即便再无事可做,他们宁可去看一场电影,去打打游戏,也不会闲极无聊的去再捡起“社交恐惧”相关的一切事情。说实话,我之所以再自己摆脱困扰后仍然对社交恐惧对口吃感兴趣,一是因为我想把自己的多年的经验发展完善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方法,把这个难题攻克,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实现了自我价值,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这又可以成为自己一份热爱的职业。那些曾经有困扰而摆脱的人,其实已经对这些问题失去了兴趣,这是再正常和自然不过的事了。他们很久不上那些相关网站,也逐渐与那些难友们失去联系,他们仍然上网,但是他们会淡出这个有关社恐、口吃的圈子了。偶尔有人在一些社交恐惧或者口吃群里说自己已经摆脱了,马上招来相当一部分人的怀疑,当然也会有不少人羡慕、祝贺、想向其学习的,想了解他是如何改变的,当有些人在网上说出自己是在哪个心理老师或者机构的帮助下走出来的,立即被当做托看待。诚然,不排除存在许多托,不排除许多的骗子。因为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还是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失败的,失败次数多了,看问题就以偏概全,绝对化的看问题了。
A&&11:26:58
但不管怎么样,改变才是最终的目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改变,什么样的理论也好,只要能让我好起来,无所谓怎么称呼它了
平易&&11:27:05
记住,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XIAO A&&11:27:13
平易&&11:27:28
不是称呼的问题,而是你方向的问题
XIAO A&&11:29:42
哎!不管啦,能好就万岁了。可是我就这样下去也不见的有什么好转啊
XIAO A&&11:30:27
就算是方向的问题,也得有个过程,然后慢慢改变啊
XIAO A&&11:31:37
那您说我究竟该怎么做呢?
平易&&11:32:32
你别着急啊,我再给你“洗脑”呢
平易&&11:32:42
你和我学习我的理论可以彻底摆脱,
XIAO A&&11:33:31
理论、???理论的东西我读的多了去啦,可结果呢。。。。。更严重。
XIAO A&&11:33:44
平易&&11:33:54
因为,第一我自己走出来了,第二,我的活动参加的有近500人,有50期了,有不少人摆脱了,
XIAO A&&11:33:55
平易&&11:34:05
呵呵,或者说经验,
平易&&11:34:23
再说,你过去的接触的一些东西和我的完全一样吗?你没有成功,你学习很多理论,是理论的问题,还是你没用好理论呢?就比如我上面说的森田理论,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都了解推崇,但是,可在应用时恰恰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完全错用!
A&&11:35:14
但人不同,或许说命不同
XIAO A&&11:35:24
我不见的运气就好啦
平易&&11:35:36
如果说,有人确实摆脱了,那就应该去找出里面的差别,
平易&&11:35:44
找不到问题在哪里了,就归结到命运了!?究竟是客观上这些问题真的没有答案,还是你没有找到答案!是难还是根本不能?!这就是人类自圆其说的欺骗自我的行为。归因错误!这根本不是运气的问题!
平易&&11:36:16
你自己努力了,你的方向对了吗,方法对了吗,细节都对吗,
XIAO A&&11:37:10
我看那些成功的亿万富翁,我也在想,问什么都是普通人,人家那么有钱,这差别在那里?
XIAO A&&11:37:37
如果找到差别就人人都是富翁喽!
平易&&11:37:39
那是所有的经历、性格、努力、机遇、环境、等等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平易&&11:38:29
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富翁,但也并不能说明富翁的形成没有一些规律,
XIAO A&&11:38:43
嗯,其实想想也简单,就是人家具备那种素质,自己想通了不一定就富裕了,只能眼巴巴的瞧
平易&&11:39:02
谁的素质也不是天生的,你见过那个富翁天生的
罗斯福之所以当美国总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堂叔就是前总统,还有很多人,不论是从商从政还是娱乐界,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多因素促成的,
XIAO A&&11:40:35
平易&&11:41:13
我会把我想说的话打给你的,不过你记住一点,把心态放开,听听我说的也无妨,人最大的敌人不是恐惧,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XIAO A&&11:41:28
平易&&11:41:59
这些文字我可能会发到我的日志里,帮助更多人解放思想,你的网名我会代换掉,可以吗,
平易&&11:42:37
我不可能每个来找我的人,我都重复同样的话来为大家解释,呵呵,那样效率太低了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决定立场!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不正确、不纯洁,就走不出一条端正的人生路!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人,不能是自己伟大,但一定要是自己崇高!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52:02&)
9039字(9977/74)
( 15:06:20)
( 15:05:51)
( 10:11:21)
164字(90/0)
( 19:48:51)
28字(20/0)
( 14:38:02)
31字(38/0)
( 10:16:44)
90字(40/0)
( 10:03:08)
116字(32/0)
( 09:40:35)
36字(29/0)
( 09:41:26)
13字(13/0)
( 08:21:06)
67字(18/2)
( 09:16:01)
48字(15/0)
( 08:11:50)
21字(47/0)
( 08:15:25)
( 08:10:01)
( 08:10:01)
( 08:10:20)
( 07:43:30)
41字(35/0)
( 07:44:50)
48字(32/0)
( 07:37:02)
47字(55/0)
( 06:41:35)
( 06:30:07)
18字(10/0)
( 01:03:50)
( 01:25:47)
( 00:07:33)
42字(21/0)
( 21:10:53)
111字(58/2)
( 21:18:44)
32字(20/2)
( 21:31:03)
41字(43/0)
( 20:43:35)
14字(12/2)
( 20:49:19)
37字(68/2)
( 20:55:27)
25字(20/2)
( 21:04:21)
36字(17/2)
( 21:15:24)
23字(12/0)
( 16:59:39)
70字(19/0)
( 16:59:10)
41字(11/0)
( 16:57:02)
( 16:33:36)
28字(41/0)
( 16:20:23)
131字(41/0)
( 16:07:15)
78字(50/0)
( 16:05:28)
22字(70/0)
( 16:01:47)
74字(11/0)
( 15:57:17)
68字(63/0)
( 15:58:45)
25字(11/0)
( 15:06:23)
( 14:55:23)
92字(13/0)
( 14:39:03)
( 13:30:36)
11字(23/0)
( 13:31:33)
32字(11/0)
( 13:20:06)
38字(12/0)
( 13:24:01)
32字(27/0)
( 12:22:21)
267字(51/0)
( 11:49:52)
3803字(102/0)
( 11:41:36)
96字(29/0)
( 11:02:25)
3817字(200/0)
( 10:59:51)
35字(12/0)
( 10:52:39)
21字(225/0)
( 10:52:26)
( 10:52:15)
27字(81/0)
( 10:41:52)
31字(19/0)
( 10:29:05)
11字(11/0)
( 10:28:36)
18字(12/0)
( 10:16:26)
43字(3302/0)
( 09:51:40)
28字(11/0)
( 09:48:22)
93字(39/0)
( 09:23:40)
34字(19/0)
( 09:14:38)
93字(26/0)
( 08:56:33)
29字(36/2)
( 09:08:11)
44字(65/0)
( 08:32:37)
42字(44/0)
( 08:31:21)
( 08:31:03)
72字(52/0)
( 08:25:56)
81字(18/0)
( 08:24:17)
( 08:11:37)
( 08:09:17)
50字(1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一个人的改变是怎样发生的 丛非从- 摘抄大全
我想当我学会看淡一切的时候,或许我的内心也释然了。看淡也是生命的行程之一,它会支撑..
心理学到底能不能改变一个人,我也无法做出一个定论,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这个问题有着无比的迷茫。在当前的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心灵鸡汤、成功学、成长课程、蜕变训练。很多人在接触了这些东西后,大受触动、感染,感觉像掌握了的真理一样,发誓要回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是&&
接下来和你们所想的一样,该彷徨还是在彷徨,该怎样还是在怎样。痛苦或者没有半分减轻,或者断章取义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很多人在见到心理学的时候望而生畏:这些人怎么越学心理学毛病越多呢?如果心理学真的有用,为什么没有把他改变呢?
但你不能说心理学对人毫无改变,甚至不能说一个人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国内很多心理师半道出家,班门弄斧,一知半解的时候就开始传播心理学,结果就心理学就成了这个形象。其实改变,和心理学可以有关,也可以无关。因为心理学只是其中一个渠道,用得好就可以改变人,用得不好只是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用心理学,改变依然可以发生: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人,一门学科,甚至一句话都会改变一个人。更或者说,改变人的不是心理学或其他刺激,而是人的内在自我。
改变。说到底就两个东西:先解构,然后重新建构。
所有的改变最后都将以认知改变的方式体验出来。即最终都是以改变你对世界的态度呈现出来,你坚信的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思维方式产生了改变。看起来就是你掌握了更多人生的真谛。更简单的说,就是你把习得的这些道理内化到你骨头里,并把它活出来。但绝不是你在头脑里掌握了这些道理就可以内化到你骨头里的。它需要经历3个阶段:
顺从。当大家都说你有问题,你也意识到自己或许有问题。为了表现得不那么异常,你会顺从某些道理而生活。比如:人不应该生气,人应该礼貌,人应该努力勤奋等。至于你的内心是否真的想这么做,那就不一定了。所以你会用拖延、忧伤、暴脾气来应对对自己的不满。拖延就是意识想干潜意识不顺从而发展出的策略,忧伤就是把自己弄得没力气来逃避去做,暴脾气就是把不想做的事想想推给别人的一种方式。
认同。似乎读到一句话,掌握了个道理的时候,你所有所思,好像是那么回事。从逻辑上讲,你认同了这个道理,并决心去实践。但你整个经验体系及庞大的潜意识系统并不认同,所以你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些挑战与你的经验体系是冲突的。所以你本能的就会选择听从经验的指挥自动化反应。然后意识的部分又反过来指责自己:我痛苦,是因为我没做好,我没实践这些道理。
内化。认同必须要到内化的阶段。让你的整个人、整颗心、整个有机系统都认同这些道理,让它替代你的经验,完成价值观的彻底换血。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提出的价值内化的三个阶段。很多心理学的课程、成功学的理念都让人停留在了第二个阶段上,而没有进一步巩固,所以才让改变失去了效果。让人成为了&道理懂得一堆、改变没有一点&的人。
真的改变,需要经历的过程较为漫长和复杂,但并不是不可能的。无论解构还是重构,都是个力气活。如果你期待一次性改变和短时间改变才是真正改变,那改变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实际上一个人的改变,在维吉尼亚&萨提亚看来,需要经历这些才能完成:
1.现状阶段的失衡。也就是现在的状态,可能有些失衡,工作、、关系、心理状态等方面出了点问题,让你感觉到有些彷徨,想寻找新的平衡。这时候你会刻意去寻找如何改变。请注意,如果没有失衡,很安心于现在的状态,改变通常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改变是打破现在的状态,重新构建平衡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本身现在就感觉很平衡,那么打破就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常说:一个人不想改变的人,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2.外来因素的刺激。外来因素可能就是一堂课的刺激、心理师的一个点拨、书里的一句共鸣、他人的一个警醒,等等。这些外来刺激的作用,主要是打破系统的平衡,冲击原来的价值体系,尝试对你进行解构。但是这个刺激只有触动到你才叫刺激,也就是与你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固有经验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你坚持了几十年的思考方式居然和这个外来刺激所呈现的不一样,而且貌似你的头脑逻辑告诉你,它说的还很有道理。你的内心像平静的湖面一样,突然落下了一块石头,惊起了一点波澜。在这个阶段里,你开始尝试接触到外来刺激,并尝试认同它。就像抓住了一些可以救命的宝盒一样,企图打开宝盒一看究竟。于是外来因素企图从意识进入潜意识。
3.混乱。如果你的心像冰山一样,那么你将经历的就是一堆火焰。我在做课程的时候,经常会有学员分享到&感觉以前的经验轰然倒塌,觉得有些失意,像是无依无靠一样&。通常我会恭喜他们,因为他们进入了混乱阶段。混乱就是外来因素被认同后,开始尝试内化。就像体内植入的某个元素一样,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排异反应,最后完成认同。混乱有时候是痛苦的,当你发现你以前惯用的那些伎俩都不再实用,当你发现通常争吵、冷战、自卑、逃避等方式都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你需要建立新的方式才能完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一面,你想用你安全习惯的方式来应对,另一方面你又明白了其实你可以另外一种途径来做。你纠结于到底该怎么做,你挣扎于要不要那么做。那种感觉,不亚于先把方便面干吃下去,然后又倒了一杯热水进肚子里,最后把调料干吞,在肚子里搅和下。虽然你期待泡方便面的味道能上来一点,但是那个搅和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混乱也未必都是痛苦的,当你原来的现状的痛苦程度大于混乱的痛苦的时候,你是微微幸福的。因为新元素的刺激,至少给你一颗救命草的感觉,让你看到了希望而感到一丝甜美。
4.整合。在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后,你才开始去整合。通过把旧有的经验和新的思维模式的加工,成为自己的新的价值体系。这个新价值体系就像是一个新生婴儿一样,让你感到一丝曙光,感觉到有些安详,像是重生了一样。你将重新去看待周围,重新去生活。并不是所有整合都是成功的,你很可能会失败。然后你的潜意识又把外来元素排斥出去,让它回到意识的大脑里,成为了你在意识上知道这些道理。但是潜意识并不认同,于是你只是顺从或认同这些道理,而没有内化。整合就是重新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
5.练习与实践。然后你开始去滋养这个新生儿,让它慢慢在社会生活里学会适应,长大,只到它像原来的经验体系一样庞大。你就完成了重生,形成了新的现状。
当我们把改变的过程来肢解,其实会发现它是可能的。只是它不是一步到位的。经历混乱的时候,必然有些外来因素的刺激被潜意识排斥出去,只剩下一小部分,而你只能内化一小部分,整合成新的现状里,并不全是新的元素,而是大部分旧有的元素与小部分新的元素的融合体。但是当你回首,你会发现你已经进步了一点点,然后你会在新的现状里再接受新的刺激,再混乱,然后整合,再去实践。如此一步步。
改变,是个螺旋向上的过程。螺旋向上就是:在你接受到新刺激大振人心的时候,你以为进步了10步,你在一小段时间内感觉非常良好,完全按照新学习的模式来形式,但是那都是个表象,是你因为认同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强制执行,并不是内化。内化需要你经历了混乱和新的整合才能完成。而在这两个阶段里,你旧有的经验就会把你拉回9步去,于是你会有种感觉:没什么用,又回去了。这个回去只是跟你接受完新的刺激的那段时间比,但是跟你旧有的现状比,你还是有所进步的。
这就是螺旋向上的改变,因为新刺激暂时进10步,因为混乱与整合退9步,新的现状就只能比旧的现状进步了1步。
而有时候进步的这一步,外人甚至自己都是有些难以觉察的。如果你期待一个人学了心理学,就有了100步的变化,变了一个人一样,那你对他的观察就是没有任何改变。很可能只是它停止了成长的步伐,固守在新形成的模式里而没有继续接受新刺激,继续混乱整合。只进步了1步就沾沾自喜。而这个沾沾自喜又会阻碍了他。
所以改变,就是一步步来的。急不得。
这也是成功学、保险公司的培训等不断做的事情:持续给你新的刺激。而我们没有强制体系的时候,就要自动去寻求新的刺激,不断学习、成长,混乱、改变。
但起码是可能的。于是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两个了:
1.你想改变吗?
2.你想付出多大的付出来改变?
你可以先回答完这两个问题,然后再去考虑要不要改变现在的自己。
分类:&Tag:&&关键词:丛非从,一个人,改变,怎样发生
分享地址:已有人分享。下一篇: 上一篇: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摘抄大全网(美文摘抄/美句摘抄/优美作文摘抄/好段摘抄/好词摘抄/优美句子摘抄)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网站免责声明:摘抄网WWW.ROUWEN.NET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我们转载的摘抄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