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满井游记中考》近些年考过么,是什么时候考的

《满井游记》中考试题汇编(年)-下载
《满井游记》中考试题汇编(年)
文件大小:
文件格式: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下载,出现本地下载1失败的,请尝试下载2!
* 本站使用了防盗链处理,请直接点击本地免费下载按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教材导航: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中考考试说1》
中考考试说1
中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是中考复习的指南针。为了更好地把握2013年中考,下面就让我们研读这份《考试说明》。二、考试范围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名著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作品为主。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关于考试范围的陈述,我谈三点理解:1.既然“考试范围”规定“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那么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教好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相当于数学科目中的例题,学生只有对例题印象深刻,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至于在应考的过程中,只要留心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三个版本的交叉篇目就可以了。这些交叉篇目,首先应该关注《与朱元思书》、《口技》和《满井游记》三个文言文篇目,和《春》、《济南的冬天》、《乡愁》、《沁园春雪》四个现代文篇目。另外据统计,以下篇目也是三个版本所共有的课文:《木兰诗》《湖心亭看雪》《再塑生命的人》《故乡》《范进中举》、《孔乙己》。其中,《木兰诗》《湖心亭看雪》是即将施行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诵读篇目。对于这些篇目,我建议应让学生去细读,去感受,这可能将直接有利于中考。比如,2011年语文中考试题的第2题:
这道题的文字材料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很可惜,有很多老师剥夺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权利! 这里我没有指责的意思,但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的确有很多疏漏之处。前面我们说过,中考试卷对教学有着导向作用,那么,2011年的试卷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至于2011年试卷中第5题标点符号题的B选项:“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同样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像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年份的试卷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大家可以去研究,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2. 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也就是说,诗文背诵理解的考查范围是34首诗和16篇文言文,不包括《与朱元思书》、《口技》和《满井游记》三个交叉篇目。3. 名著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关于名著考查范围第一次提出是在2009年,用词是“名著阅读”,2010年保持了这个用词。“名著阅读材料”一词是从2011年开始提的,而2011年试卷上没有体现名著阅读的试题。我感觉从“名著阅读”,到“名著阅读材料”这一表述的变化,其实也透露了一些很重要的考试信息。果然,在去年的考题中得以体现。去年考的是“给出一段名著材料回答问题”的形式。试题告诉我们:名著是需要引导学生去读的,而不是“吃快餐”!三、考试要求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这里不作深入分析。四、考试内容《2013年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分成了七个部分,分别是: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接下来我们逐一进行研究: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我将这一部分考试内容概括为10个考点,以便大家把握:[考点1]识字与写字: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我们将这一考试内容叫做“识字与写字”,下面大家随我回看一下这一考点近五年的试题情况:[展示08年试题]: 这是2008年的考查内容, 2个试题,共占4分。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字词数量比较大,共32个词语。它的弊端之一就是让学生存在蒙答案的可能,于是在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的选择题里面,出现了这样的题型:“你选该项的理由是 --------- .”值得我们在复习时关注。[展示09年试题] :这是2009年的考查内容,和上一年相比,变化不大, 2个试题,共占4分。字形的选项由词语变成了句子。应该看得出,命题者已经意识到选择题的另一个弊端,那就是单个词语的字音、字形的辨识,往往形不成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只有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才能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种从句子中找错别字的难度,比从一堆词语中找错别字的难度要大,学生失分率要高。怎么弥补这些试题的不足呢?我们来看2010年的试题:[展示10年试题]:这一年分数由4分增至5分,试题形式完全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了,虽然考查的范围有些狭小,但注重了学生在掌握字词时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强调了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很好地起到了写字教学的导向作用。[展示11年试题]:2011年的试题前面我们已经见过了,找出并改正错别字的题型没有变,字音考查的是注音的能力,分数占4分。这一年的试题告诉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字词知识。[展示12年试题]:这是去年的考试试题,沿用了2010年按拼音写出句子的试题形式。创新了“找出并改正错别字”的题型,更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分数值共5分。综合我们对河北省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的分析,“识字与写字”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必考题,题型主要包括①按拼音写汉字;②给汉字注音;③选择字音字形有误或完全正确的一项;④找出错别字并改正。该出的题型河北省都出过了,我个人认为今年中考我们要关注“选择加说明选该项理由”的题型。题型示例在《考试说明》中有所体现,大家可以看一看。[考点2]查字典: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关于查字典的考点第一次出现在《考试说明》中,是在2010年。至今这一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出现了三年,也空悬了三年。我感觉今年该考了,十分关注这一考点。至于怎么考,因为河北省试卷上没有先例,所以,应该以《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为准。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选出关于查字典的叙述正确(错误)的一项;题型2:按音序或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题型3:判断汉字查什么部首,除部首外查几画;判断汉字查什么音序,然后找到什么音节。需要注意的是: 1.按音序排序就是按声母的字母表顺序排序,字母表顺序依次为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2. 按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是按由少到多的顺序;当姓氏笔画相同时,按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同姓一般以姓名的第二个字的笔画多少为序。3.部首查字法中问“再查多少画”是指去掉部首后的画数;音序查字法中问“先查什么音序”时,音序应大写。问“再查什么音节”时,音节不带标调。以上是我根据《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和“题型拓展”中给出的试题答案总结的,不作为其他依据。[考点3]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一考点是从2010年出现在《考试说明》中的,并连续考了三年,试题如下:[展示三年试题]综合《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可以总结为以下题型:题型1:选出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错误)的一项;题型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提出修改意见。题型3:在一段文字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题型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在此我引用张素英老师总结的内容谈一下注意事项:1、完全引用时,引号内句末有标点。 如:我联想到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不完全引用时,引号内句末没有标点。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3、相邻的两个数表概数,不用顿号。如:他已经走了三四里路了。4、选择问句只在最后加问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5、有疑问词,但只充当句子成分,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6、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7、在分总或总分的句子结构中,要用冒号。 如:证券交易所里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8、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如: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同学,,,,等。(省略号用法错误)[考点4]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附录二)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其实,这是三个独立的考点,课本中的文学常识按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掌握即可应考;课外名著共十个篇目,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关键是要有阅读经历;关于“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在2010年诗词阅读题中考查“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就是间接考查律诗的文体知识,如果学生不知道“颈联”具体指的是哪一句,很难正确回答。由于中考试卷题量有限,文学常识和名著以及文体知识可能综合考查,以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的形式出现。[展示12年试题]:去年我省的试题是“针对某一段名著原文,完成问题”。前面在分析“考试范围”时,我已经谈过《考试说明》关于“名著阅读”和“名著阅读材料”的变化。我认为,如果今年要考名著阅读的话,保持去年试题形式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吃快餐”现象,从而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考点5]诗文默写: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见附录三、四)
这是一个每年必考的内容,考试范围是34首诗、16篇文言文和4个现代诗文,具体篇目请看《考试说明》。考试题型一般为诗文默写题和理解运用题,分数约占6分。我曾试着标注河北省近10年所考过的篇目,结果没有发现出题规律,却发现2009年和2011年重复考了《论语》中“-----------,不亦乐乎”的填空题!常年教毕业班的老师或多或少都会和学生们谈,某某诗词或文言文,去年或前年刚刚考了,不用复习了。今天听了我的统计发现,你还敢这么做吗?而且河北省惯用今年考某篇的默写,下一年考阅读的手段。去年文言文阅读考的是《送东阳马生序》,那么我们在今年的复习应考中,可以淡化一下阅读方面的训练,但背诵、默写万万不可忽视,课文的翻译我认为也不可忽视,因为有些虚词的解释,可以关联到本课。河北省中考不按规则出牌是有原因的,出题者最担忧的,恐怕就是我们算卦赌题。这样对学生的积累不利,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高考。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今年的考试内容上小赌一下。关于现代诗文的考查,是从2007年开始的,07年考的是朱自清的《春》,08年考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09年考的还是朱自清的《春》,10年考的是《沁园春
雪》的理解填空,11年和12年连续两年没考。所以,我认为今年应该特别关注现代诗文的背诵和理解。[考点6]病句修改: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这一考点和上一年相比,病句类型新增了“否定词使用不当”。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认为不宜空洞的讲解,可以在试题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河北省关于这一考点的试题:[展示解说各年试题]综合河北省的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对病句提出修改意见、针对一段文字按要求指出并修改病句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我省从06年起,连续考了5年,2011年和2012年两年没有考,所以,今年复习应考应该格外关注这一考点。[考点7]修辞方法及作用: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对于这一考点,河北省中考试卷一般不单独成题,往往和仿写、综合性学习以及阅读中句子赏析结合在一起考查。题型一般有选择题;按要求写出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和仿写相结合);指出某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往往在阅读中考查)。关于八种修辞的辨析和作用,河北省试题涉及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的作用在《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里有,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考点8]理解和使用词语: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我们先回顾一下河北省的试题:[展示两年试题]河北省连续两年考了这一考点所包含的两种题型:词语的理解运用题,成语的理解运用题。
这一考点是2010年《考试说明》中新增考点,今年是第三年考查。2011年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运用,试题难度不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词语的理解运用还包括一种特殊词语——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难度稍大些。去年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运用。我们发现,四个选项中的成语有三个来自课内。“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门庭若市”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将课本中出现的重要成语进行整理,从正确书写到词义理解,尤其是19篇文言文和公共篇目中的成语。[考点9]排序衔接: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河北省连续两年考了这一考点。以下是河北省的试题:[展示两年试题]连续两年考的都是“为打乱顺序的一组句子选择正确的语序”,其实在《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这一考点包括“排序”和“衔接”两个内容。这两年只考了排序,如果还要考下去,应该还有“根据语境选择衔接连贯、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例如:[展示试题]另外,句子排序衔接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在阅读当中考查,将抽出的某句(段)放回原文并说明安放理由。[考点10]仿写句子: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这个考点往往出现在综合性学习或阅读当中,基本包括两种形式: 仿照例句进行仿写和根据语境仿写。以上10个考点的复习,除诗文默写按所给范围复习外,我认为识字与写字、成语、文学常识与名著以及文体知识,可以梳理一下课本。其他考点为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中考试题,形成专项训练。这种专项训练我认为九年级一开始就逐步渗透,逐轮进行。后期训练不宜集中,要穿插进行,避免学生产生疲乏感。可以充分利用手头的成套试题资料,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整理错题,以求准确率的提升。(二)口语交际: 根据《考试说明》中的陈述,我将这一考试内容分成了三个考点:
题型1:根据对象和场合,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题型2:针对不同对象,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题型3:抓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并简要转述。关于口语交际的考点只在07年第4题第3小题“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说的话”出现,08、09、10年没有考查。2011年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可以算作“根据对象和场合,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我觉得如果今年再出现的话,可能会侧重考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可以连带考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同时,关于“抓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也可能出现,“转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生疏,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三) 综合性学习:根据《考试说明》的陈述,我将这一考试内容分成了四个考点:
题型1: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题型2: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
题型3: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题型4: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先回顾一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展示几年试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省关于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通常融在一起来考查,河北省也不例外,08年的试卷中第5题“爷爷,生日快乐,许个愿吧”的漫画,考查的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09年第6题“给新闻拟写标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很多人预测10年考“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是10年又以“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漫画重复了08年的考点。2011年考的是“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12年编写幽默短信应该属于“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河北省语文中考没有按套路出牌。当然,这种不按套路出牌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们应在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明确每一个考点,以求高效。不要主观推测,河北省中考,一切皆有可能!(四)古代诗词阅读:《考试说明》明确地规定了古代诗词阅读的考试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5个考点:1、 理解词义和句意
2、 划分朗读节奏。
3、 欣赏词语和句子。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 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河北省从2010年开始,依次考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数值6分左右,考试范围还是34首。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建议。我们都知道,一首诗词的学习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将这5个考点排一下先后顺序的话,我认为朗读在先,词意和句意的理解在后,接下来要品读词语,赏析句子,然后才能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才能谈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甚至是写作借鉴。如果我们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将5个考点循序渐进地巧妙融合,又何尝不能事半功倍呢!
(五)文言文阅读:这一考点包括6个考试内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3、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关于文言文阅读,很多人纠缠在阅读材料是课内还是课外的争论之中,我的观点是课外的我们无从预测,但课内的却有“章”可循。《考试说明》明文规定的19篇文章,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我曾对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过一个统计:年份
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文章理解及其他2008年
6分从这一表格我们不难看出,在近5年的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几乎都占半壁江山。其实,这就是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的前三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将它作为重点。至于其余的题型,其实和现代文阅读又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只要我们在复习中严格把握考点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五)现代文阅读: 1、能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2、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4、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6、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7、 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9、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10、 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2、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考试说明》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和上一年没有变化。分析河北省历届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好像它一直在躲避能形成答题规律的试题,而是更注重文本的理解。学生文本读得懂,答题自然有理有据。我不是否认在复习中带领学生总结答题规律的做法,事实上我也一直在总结答题规律。甚至说今天我们大家坐在这里,面对河北省《考试说明》,也是在总结规律。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才能更好的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向,才能使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下面我按文体特点分别对常见题型进行一下总结:[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我概括总结了13个题型:1.找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的内容; 3.分析说明顺序;4.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5.给事物下定义;6.分析说明文的语言(①准确严密性、科学性;②生动性、形象性);7.概括提取文章信息; 8.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为什么;9.某段能否删掉,为什么;10.代词指代的内容;11.开头语言的作用;12.运用本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3. 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我概括总结了14个题型:1.找出所议论的话题;2.概括中心论点或分论点;3.分析论证思路 4.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5.概括事实论据、补写事实或道理论据;6.分析议论文的语言(①严密性、有说服力;②生动性、形象性);7.概括提取文章信息;8.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9.某段能否删掉,为什么;10.代词指代的内容;11.开头引用故事(生活现象、新闻事件、漫画笑话、名人事例等)的作用;12.补写或仿写;13.理解句子(词语)的语境含义;14.针对文中话题或观点发表个人见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我概括总结了22个题型:1.梳理行文思路; 2.概括事件或内容;3.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4.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5.概括或分析人物性格特点;6.揣摩人物心理; 7.分析文章写作手法;8.赏析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9.概括提取文章信息;10.理解句子(词语)的语境含义;11.分析题目的含义或赏析题目的好处;12.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3.分析特殊段落(开头段落、过渡段、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14.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15.某段能否删掉,为什么;16.引用诗词的作用; 17.分析插叙(顺叙、倒叙)的作用;18.分析“我”在全文中的作用,或选用第一人称的好处;19.分析表达方式及作用;20. 就某一内容提出质疑并简要回答;21.就某一问题发表个人观点、谈感受或启示;22.就某一情境进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或口语交际。三种文体的阅读,有的存在答题规律,但不必教得过于死板,必须结合阅读段去总结给学生,切不可死记硬背。我们的做法是始于河北省中考阅读试题,止于《河北省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就是说我们在九年级上学期将河北省近10年的阅读题分类印发给学生,在做题、讲解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总结该文体的题型。这时候,教学生答题技巧和答题语言,做好笔记。分析完所有年份的试题之后,上面我总结的题型大多有所体现。然后让学生带着初步的做题经验去接触其他的阅读,随时补充题型,逐步提升答题能力。学生们有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也认识了三种文体的各种题型,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练就他们的“火眼金睛”,让他们在做题前先学会准确地辨认各种题型,揣摩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然后再根据做题经验,选择适当的答题语言,形成答案。后半学期有了《考试说明》,再很有针对性地对先前的阅读经验进行总结,查缺补漏。这样,学生对于自己的复习过程心里踏实,不至于临考前突然感觉自己什么阅读经验也没有。另外,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喜欢将现代文阅读材料当做范文,来引导学生借鉴和仿写,收效也不错。值得指出来的是:由于题量的限制,河北省三种文体的考查不见得面面俱到。07、08、09三年,试卷上三种文体的阅读都同时出现了,而2010年只考了说明文和记叙文,2011年考了议论文和记叙文,去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有的老师说:今年按这个规律出题,就应该是议论文和记叙文。我的看法是,河北省的试题一旦形成规律,就该出现变化了,我倒是认为今年三种文体的阅读都考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记叙文阅读只在2007年考了《江南陶公柳》这一写景状物类散文,事隔五年了,也该考考了。学生大多喜欢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不喜欢写景状物类或咏史抒怀类的散文,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多引导、多渗透,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六)写作:1、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根据生活需要,能写常见的应用文。2、 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并能根据题意和写作要求写作。做到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5、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6、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7、书写规范、工整、整洁。写作的要求变化不大,只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细化了。我感觉有暗示大小作文的意思,尤其是小议论文的写作,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将《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里的作文形式进行了一次汇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3.话题作文;4.材料作文;5.看图作文;6.扩写作文;7.续写作文;8.读后感;9.书信;10.小议论文以及作文修改。就应考来讲,我认为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可以先教学生从哪些角度选材,再例谈一些组材技巧,然后进行语言上的修饰。这些只是应考,真正作文能力的提升应该在平时的课文教学和阅读中。前面在现代文阅读中我已谈过,我喜欢在讲授诗词、文言文以及讲评试卷的过程中进行写作指导。因为写作和阅读是互为逆向的,我们在分析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们这样去写。另外,多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行文、语言上进行借鉴,效果也非常显著。五、考试形式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判断题、简答题、写作题等。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起,试题类型新增了“连线题”和“判断题”两种题型,去年考了“判断题”。另外,选择题有可能让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应该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中考题型成竹在胸。六、试卷结构试卷分数与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内容与分数比例: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考查语言知识的积累及其运用的能力,分值约占24分;第二部分为“阅读”,考查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分值约占46分。第三部分为“写作”,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分值占50分。试题难度与分配比例:难度较小的试题约占35%;中等难度的试题约占50%;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5%.试卷结构和难度比例没有变化。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把中考的考点尽早地详细地告诉学生,这样就如同让学生站在起跑线上就能看到终点。同时,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考点意识,让学生学会领会出题者的意图。后期复习中可以结合试卷讲评给学生进行《考试说明》解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箭不虚发。2014中考作文临场应试十大技巧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微博]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提纲就要简练些。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譬如,前年有奥运,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井游记中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