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西方学术传统精神”

  江山◆全球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哦?  或者是有核心吗?这个问题存在吗?呵呵  丁国岭-诸子学  个人认为是:止  江山◆全球化  呵呵,国岭兄,这个“止”是指行为上的吗?  丁国岭-诸子学  不是。  是说:凡“有”皆有止  江山◆全球化  是不是对于“存天理,去人欲”的追求呢?  丁国岭-诸子学  不是。  世间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有 “止”的  江山◆全球化  恩,  丁国岭-诸子学  始制有名,名矣即有,夫矣将知止也。  丁国岭-诸子学  某一个事物有名称受制于它的开始,有了某一个事物的名称也就同时意味着有了该事物,这也是为了指导某一事物是有 “止”的  凡有皆有止,是儒、道都认可的思维起点  缗蛮黄鸟,止于偶丘,子曰:于止,知其所止,何以人不如鸟?  显然,在孔子看来:人和鸟都是有止的  江山◆全球化  恩,  丁国岭-诸子学  从 “凡有皆有止”出发,引申出中哲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伦(轮)理  江山◆全球化  呵呵,恩,  丁国岭-诸子学  在中哲看来,任何一个“有”,它的存在形态都是首先以 包含这个“有”的、与这个“有”存在直接相互联系的其他“有”所构成的物系中的  通过这个某一有所存在的直接的“物系”,进一步构成间接的、宏观的、更大的物系  江山◆全球化  呵呵,系统论吗?  丁国岭-诸子学  打个比方,某一个有,就象洋葱的 心子 ,该有的存在形态就象洋葱,总是一轮、一轮的扩展开的  中哲里的伦理其含义并不是西方的,或者我们现代人说的“伦理”的含义  伦理对人而言,就是人伦  对其他“有”而言,就是“天伦”  江山◆全球化  呵呵,恩,  丁国岭-诸子学  伦理不仅是儒家所认可,道家也认可 伦理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  “伦理”显然也是 道德经 思维所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江山◆全球化  恩,  这个伦理的核心就是“止”吗  丁国岭-诸子学  是。  洪范九畴◆先秦  儒道二家拥有共同的伦理背景,中国式伦理观的形成与产生,都和孔老以后的儒家和道家没啥关系,他们只是顺应并强调了这种价值观而已  丁国岭-诸子学  中国式伦理观的形成与产生,都和孔老以后的儒家和道家没啥关系,他们只是顺应并强调了这种价值观而已  赞同老洪前一句。反对你的后一句  不赞同你说的“价值观”  伦理 这是 事实。  你价值取向上无论怎样选择,都改变不了它 的伦理  所以说 中哲 ,毋言 既直观 。  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临摹”  洪范九畴◆先秦  伦理哪会是什么事实,应该属于我们一种不自觉的假定  丁国岭-诸子学  画者,画其画前之易也。  无所谓 价值观  不管你怎样的价值观,你都改变不了 事物 一轮一轮 的存在状态  洪范九畴◆先秦  伦理的结果可以被描述为一种事实,但他本身可不是  丁国岭-诸子学  不管你信基督教,还是佛教、伊斯兰教什么教,  你都是首先处于和你有直接联系的人群中的  存在并通过这个人群,你又进一步构成了更大的人群中的一员而存在  江山◆全球化  国岭的这个观念是将中国哲学和西哲结合起来了哦,系统论的观点哦?呵呵  丁国岭-诸子学  嗯。中哲的思维模式一开始就是“系统论”  丁国岭-诸子学  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  中哲以人是有止的这个判定为基础,把世界的本源或本质啊这个导致西方哲学产生的问题屏蔽在了中国哲学的理论视野之外  从而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  话句话说,东、西方哲学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  江山◆全球化  呵呵,恩,  丁国岭-诸子学  中国哲学是怎样 从 人是有止的 这个论断出发,屏蔽掉 世界的本源或本质 这个问题呢?  天地之塞以成吾体,而吾体不必全用天地之塞  所以,对世界的本源或本质的追问对人的问题解决是没有必要的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庄子说的原因  在我们坚持 凡有皆有止 展开我们的思维时,我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  自大视细则不见,自细视大则不尽,势然也。  世界的本源或本质问题,也不是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世界的本源或本质的追问对人的问题解决是没有必要的  世界的本源或本质问题,也不是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的本源或本质没有成为中哲思维展开的核心问题  江山◆全球化  呵呵,恩  丁国岭-诸子学  当中哲把这个问题屏蔽在了理论思维之外后,中哲认为:人者,天下之极也,不可不务
,也就立起来了 人极 这个主导中哲思维展开的基本问题  承认了凡有皆有止,世界的本质或本源的问题 就丧失了其存在的理由,西方哲学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我认为:止 是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明的核心  只有承认了 凡有皆有止 ,中哲的这一切才能成立  人极问题才能在理论上凸显  丁国岭-诸子学  承认了 凡有皆有止
,世界的本质或本源问题 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  由于哲学在文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所以,我坚持认为:东、西方文明在根本上不具有兼容性  相应地,承认了 凡有皆有止, 哲学思维模式就只能是中哲的模式,而不可能是其他  面对西哲,我们有充分的自信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处于各种伦理关系中而遵守礼制规范,进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天人合一是它哲学思维的结论,而不是开端。
  回长弓射日:  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王。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如 无 "止",又如何“至圣王”而重“礼制”呢?  正因为荀子认可人是有止的,所以荀子才强调天、人相分,不能舍己之所参,不能错人而思天,才会有对礼制的强调。  不能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处于各种伦理关系中而遵守礼制规范,进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家,不能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制。只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制。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胡闹,瞎搞。非要给他们找个核心,这个核心是皇帝。皇帝是他们共同维护的
  @welyoung
15:46:00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处于各种伦理关系中而遵守礼制规范,进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家,不能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制。只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制。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胡闹,瞎搞。非要给他们找个核心,这个核心是皇帝。皇帝是他们共同维护的  -----------------------------  这个问题我也觉得有点大了,呵呵,我个人觉得儒家最大的特点是礼,不是仁,个人意见了,不强求你同意。
  @丁国岭
8:59:00  回长弓射日:  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王。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如 无 "止",又如何“至圣王”而重“礼制”呢?  正因为荀子认可人是有止的,所以荀子才强调天、人相分,不能舍己之所参,不能错人而思天,才会有对礼制的强调。  不能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  -----------------------------  对此我是不敢苟同了,荀子学说的所有落脚点都是一个礼制,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
  (五)荀子——以“礼”管理人欲  人性本恶?这不过是荀子的独断论。不过荀子依然比孟子深刻,因为承认好吃、贪睡、求饱暖、好色的人欲,进而认可满足欲望的行为。不过欲望不加节制的确会让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物质分配不公又会导致纷争,它有时候的确会导致恶,荀子认为这必须以“礼”制约束“恶”,也就承认了依靠外在且后天的力量约束改造人性,这样反应了荀子的核心思想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善是后天形成的,认识到欲望不是不能改变,也不是不能控制。欲望既然可以改变,那么就可以通过后天的方式引导,此时就需要善与恶的引导作用。孔孟力图通过仁义道德控制欲望,虽然也承认一定的物质欲望的合理性,但终究以义制利,以礼束缚,最终造成对利的压制与打击。而荀子能够正视利,既然这是人的本性,不能消灭也只有想办法满足,人欲只要满足了就处于停息状态,因此不要压制而要满足,这是对待欲望的最佳方式,荀子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欲望永无止境,庄子就担忧人被欲望所控制,如果一味的满足欲望肯定是一个无底洞,除非社会能够提供永不缺乏的物质,在当时的社会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无尽的欲望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在这一点荀子看得非常透彻,欲望的确会不断要求满足,如果任由人们受其控制必然使人被欲望所奴役并做坏事,但是对待欲望又不能不满足,在这两难中荀子发现了“礼”,他希望建立一套制度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之下分配物质产品,欲望的确没有止境,但是如果能够确立一套人们认可的体系以此为标准分配物质产品,这就可以被人们所接受,毕竟人们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下,所希望得到的物质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所限制,那个时候的人绝对不会想要手机,而只是希望得到那个时代的物质产品,因此如何确立一套被人们所接受的制度更加重要。  通过建立礼制,既满足欲望又分配物质,荀子在这一点上远远高于其他思想家,孔孟所强调的“礼”在这里被荀子发展成为包括各种制度的集合,包括韩非子所强调的法制,也包括孔孟以仁义为基础的礼制。荀子所建立的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分”,建立一套分类制度,使人处于不同的阶层,明白所处的地位;其次“养”,由个人所处的地位获得相应的物质。通过“礼”这个标准使人判断并明确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有权利获得多少物质,成功的把“利”控制在礼的范围之内,实现了以“礼”导“利”,维护了社会稳定。  但荀子始终认为人性本恶,也是他所不能接受的,礼制也不过是一种通往善良的手段,同时他也强调通过教育与惩罚达到目的,而他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孔子的仁义道德,这样一方面使其“礼”更容易操作使用,一方面有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也使荀子逃不脱时代限制,依然以孔子的“君臣、父子,夫妇”为主轴建立了相应的分类体制,由于君与父握有权力而高高在上使其转变为一套等级制度,个人失去了自由与独立,最终“礼”成为对人的压迫和束缚的制度。  不过荀子重利又重礼,利是礼的前提,礼是对利的调节,还是思想上一大进步。但是重利却不重视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方式满足欲望,而只是通过礼制管理人欲,不重视发展科技生产更多更高级的物质产品,使技术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阶段,这样阻隔了欲望升级带来发展更高技术的冲动,而只是一味通过仁义道德把人限制在各种关系之中,限制个人的发展,打压了个人的力量,而软弱的个人也只能接受权力的压制与打击。在这一点也只有“墨子”看到了技术的重要性,懂得通过技术满足欲望,荀子依然强调管理。  这三位大儒对传统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提供了“礼”这一制度规范,两汉时期的儒家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礼制”,《仪礼》、《周礼》、《礼记》更加注重各种礼仪制度的建设,把人一生所有活动规划在在各种礼仪规范中,这都更加导致了人的弱小与思想的僵化,也阻碍了社会进步。以后的王朝越是稳定,礼制越是昌明,也预示着中国越来越弱小人才越来越少,反而乱世才能出人才,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悲剧。
  中国传统文化不单指百家争鸣中的某一家,而是贯穿百家的东西。  诸子百家不是凭空而降的,都是华夏文明这个大树上的一个分支。  看不到这个“根”,诸子百家就是互不相关的孤立的东西。
  长弓射日君,荀子凭啥主张性恶而重礼呢?又为啥主张性恶而重礼呢?欢迎你到我的贴文《荀子的哲学》中做客。  诸子的思维是相互冲撞、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也欢迎你到我的贴文《诸子争锋》中做客。
  @丁国岭
17:41:00  长弓射日君,荀子凭啥主张性恶而重礼呢?又为啥主张性恶而重礼呢?欢迎你到我的贴文《荀子的哲学》中做客。  诸子的思维是相互冲撞、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也欢迎你到我的贴文《诸子争锋》中做客。  -----------------------------  好的,一定要去看看了,有地址吗?那我去搜索一下了。
  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Query.asp?stype=1&nSearch=1&keyword=丁国岭&SearchDate=all  这里有我的全部文章。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顺应规律!
  传统文化不光说顺应,还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天人合一 贵和尚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孔子讲的仁,仁是上帝的心灵意念旨义,是孔子得之于心的道,是做人的-套论理,是上天的命令,这些体现在-个生而知之的天生圣人身上,是圣人的心灵言语行为道路,圣人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源头也是核心。  没有人明白孔子讲的圣人是谁,也没有人完全明白孔子讲的仁道是什么,仁圣之道被后人认为是孔子虚设的位置沒有人能做到,然而由道而来的论理钻之弥坚让人欲罢不能,后人探索猜想发明说孔子讲的仁道是先王治世之道,说孔子的宗旨是为君王的统治利益服务,变异了的孔儒被汉王朝利用,政教结合,经过对孔子儒学的改造发挥创造了一套适合君主统治利益的汉文化,汉文化经过承前启后的发展至宋代程朱集大成,孕育了—个宠大的汉民族,使大一统的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孔子自言:志于道,据于德,游于仁,依于义。孔子之志在道,仁者游而已  中庸 又言: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仁、知、勇,行之者而已,手段而已。
  孔子为什么志于道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故知其不可而为之。人之必群也,以其有止也。
  这个帖子又浮起来了。俺也踩一下脚印
  道,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丁国岭 4楼
08:54:00  天人合一是它哲学思维的结论,而不是开端。  -----------------------------  道德识别就是天人合一的过程。
  道的识别就是天人合一的过程。  ——————————  前面错字会引起误会,特纠正。
  核心是“道”(宇宙之本源,人类之皈依),特质是“中”(中和、中正、中庸)
  道,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保其赤子之心”。  大家应该注意到,在西方很小的孩子就被教育得懂规则、秩序。而中国即使是老人,有时也不脱孩子气。你注意西方人和中国人在大笑时的区别:他们有节制,而中国人是笑到心里的,你注意一下往届春晚观众的笑。  其实这是中国文化设计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是真正心灵的生活。西方人偏向理性、设计,认为那样运转的世界是完美的。英国曾有一件事:某人在河中突然发病,救护人员很快就到了,但没人下河。旁人质问,一个解释说,我是三级资格,只能在水位在脚脖以下的情况下工作,另一人说,我是二级资格,只能在腰以下水位工作。还有那个范跑跑,都是典型西式教育的产物。毛主席很有智慧的总结道:知识分子读古书越读越糊涂,读外国书越读越反动。  西方杀人用精致的断头台,托尔斯泰游法时看到感到窒息。中国是斩首。这里不谈哪个好,只是谈区别。区别是在中国是把你当个人看,有情绪在里边。西方是把你当细菌,所以希特勒可以发明批量杀人的方法,所以比尔盖茨们会很理智的分析地球生存不超过20亿人为合适,然后用疫苗用转基因杀死那些几十亿的垃圾人口。  讲到这,已经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良苦用心,就是不会产生比尔盖茨们这样逆天(真是逆天)的人种。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顺道而行,不逆天,就是保护人的灵真。仁义忠信等等就是以此为核心而做的文化设计。  大陆人访问南怀瑾,谈到改革开放的问题,南老说要晚点开放,就是基于文化而谈的。其实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一脉相承的,不论中间有多大的政治变迁民族融合,其实国共两党都是标准的中国人。而这三十年以来,很痛心的看到,实在是中华文明空前的劫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不是哪个人脑子里思维出来的,它与人类宇宙的本源是密切相关的,是合道的,代表着宇宙间的光明力量,在不久的将来领袖全球文化是天命所归。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是犹太人建立了世界政府,那也意味着人类黑暗时期的到来,人类重见光明不知是何年何月。  楼主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希望大家讨论出个明白来!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名要利不要命,厌倦了的人则产生隐居的念头,甚或出现晋朝文化疯癫的景象。
  我来打酱油了
  有要发表评高级职称发表论文的可以与我联系!  投稿信箱:Edit01@,  编辑QQ:,  联系电话:9
  似乎,中国文化的核心,主观。两元对立  当前西方文化多了一个标准,或参照
  这个标准恰恰引出了客观
  怪不得,我一直都是3个人在战斗
  主观的本质是两者之间(中医)  客观的本质是参照权衡(物理)
  作者:灰色颓废教主 时间: 23:01:00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顺应规律!  +++++++++++++++++++++++++++++++  赞同!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顺应自然规律,是以阴(有形)阳(无形)这一简单朴素的世界观,来解释万物生死的自然规律。  在我们这个世界(时间和空间),万物都是“有无相生”,有形和无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依附着可见的有形,可见的有形包裹着无形(内在动力——灵魂)。  万物之生,从无形而至有形,就像水凝而坠地、润物无声。万物由于得到了无形的(灵魂),这个内在动力而得以生长,“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  万物之死,从有形又归于无形,就像水蒸而升天,回归于原本的状态,如游子归故乡。  从无形而至有形,又从有形归于无形。这一的转换过程,就像水的循环过程一样(水几于道),凝而坠地,蒸而升天,不断循环往复,所以“周行而不殆”。这一循环过程无(无形的灵魂)都一直存在于整个循环过程的始终,不曾改变,所以“独立而不改”,(它的形态)相对独立,不曾改变。  无(无形的灵魂)是这一循环过程中最本质东东。这一循环过程是无(无形的灵魂)所经历的道路,是无(无形的灵魂)固有的运动过程、运动规律。所以,《老子》将无(无形的灵魂)命名为“道”。强调的就是无(无形的灵魂)的固有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循环特征。  《易经》第一卦乾,六爻皆阳,代表的就是无形的灵魂在天地间的循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要我们效法无形的灵魂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循环,永不停歇。  所以,道,就是无(无形的灵魂,阴阳黑白中的白),是无所经历的固有的道路,是万物生死的规律。  道德,知道而能自守,谓之道德。简单的讲就是“知其白,守其黑”,知晓无形的灵魂的存在(生死规律),就能(自觉遵循生死的规律)自觉自律、自我约束有形的形体。
  原是老贴。其实无非“真善美”三字;真知难求,真善难行,真美不在形。道求真知,墨为大善,儒在形美;兵、法最讲真(伪)与善(恶),其他家亦不过此三字,可自寻证之。儒无真知与大善,唯美(丑)是辨,事非难分。  
  印度,佛学。美国,自由民主。中国无主流  
    这个图案——太极图,就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密码!  五千年华夏文明,讲的就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道”离不开阴阳!要搞清“道”就先要搞清阴阳!  《道德经》就是在讲阴阳!正因为阴阳的迷失,所以,《道德经》成为了天书,被解释得乱七八糟,有的说它是兵书,是修身的、治国的。。。等等各种不同的猜测,不同的解释。  就像哑巴卖汤圆。汤圆煮在锅里,没揭开盖子前,人们问哑巴买的什么?哑巴伸出一个食指头比了个一,然后双手比了一个碗口大的大圆,又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了个八,然后双手比了一个牛眼大的小圆,又伸出食指和中指比了个二;。于是,问的人一头雾水,各种猜测。  当揭开锅盖,看见汤圆,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哑巴讲得很清楚:一碗八个汤圆,两毛钱!  《道德经》也是如此!《道德经》讲得很清楚,只是人们不知阴阳,也不知他在讲阴阳。
  用一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还真有创建,思想交化应从观念上和方法上两方面看,分离这两方面就如鸡与蛋,渔与鱼,苹果树与苹果谁为核心一样。道德经无凝是十分透彻的,因为他不仅知止,而且还知一,并知由一至止的常法(基本的自然的形式),可以说是自然这种德统摄一切(包括人及人类社会)的自然哲学,儒家知止(目的,结果)却不知一,主要是从人这个角度出发去认识和衡量一切的人本主义,而在这两者基础上的荀子以及法家思想更注重社会的作用,因此,传统思想文化就是在自然主义(道家思想),人本主义(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荀子和法家思想)以及还有崇尚技术的墨家思想等。谁更为核心?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几千年,可以说这些思想都在实际的社会治理中实践过,但这个一和止却越来越迷糊了,一和止构不起正确的正,政治也就糊涂而治了,要是从方法论上看,核心应该是易经的象数系统,这才是传统文化之树,道家儒家乃至周易的一些思想观念只不过是此树的不同果实而已。
  @洋纳川
13:26:00  用一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还真有创建,思想交化应从观念上和方法上两方面看,分离这两方面就如鸡与蛋,渔与鱼,苹果树与苹果谁为核心一样。道德经无凝是十分透彻的,因为他不仅知止,而且还知一,并知由一至止的常法(基本的自然的形式),可以说是自然这种德统摄一切(包括人及人类社会)的自然哲学,儒家知止(目的,结果)却不知一,主要是从人这个角度出发去认识和衡量一切的人本主义,而在这两者基础上的荀子以及法家思......  -----------------------------  没有你讲的那么复杂,确实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那就是一个字——道。  道是规律,是生死的规律。“知其白”,就能“守其黑”,知“道”,即知晓规律,知晓生死的规律,人们就会自觉自律遵循生死的规律。  故古人云:知乎生死,国家安宁!
  知道,只是知一而已,知白是知其运动变化,知黑乃守其静,道虽为根本,但说其为核心就不对了。
  白应为事物显著运动变化的状态,是较难控制的,而黑是相对静止的状态,知白守黑,就是事前作好规划,而使事物得到可控。
  【梅洛-庞蒂认为,行为的特性,不管就其反映面还是就其高级层面,其本质就在于:对它的“刺激”(stimulus)的有效性,都决定于它所隶属的有机体先天固有的“意义”或“价值”;而这些意义或价值,与其是由外来的刺激,不如是由有机体本身所产生。】  =============================================  名实--止--立极--立极的方法?  西方世界希望能够“回到生活”,“面向生活”,“面向事情本身”,他们是从何处希望回到生活的?  身后有余望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但是,能否放弃科学(认知)呢?
  有机体固有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种先天性的判断之源,在外部的作用(环境条件和他事物的关系所形成的刺激)中,能根据机体需要(维持机体安全,稳定,发展的趋吉避害及新存代谢的物质能量需求)对这些刺激进行感觉判断选择等,符合需求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反之就是有害的,趋吉避害,是一般有机体的天性。这好象在有机体内内置了一套程序一样,能先天地进行是非判断。能主动趋吉避害的是动物,不能的一般为植物。这套内置的程序,从内观看是理念精神,从外观看是形式和规律,前者可能被当作主观唯心的,后者被当作客观唯物并科学的。当这种客观科学无法更深入时,换个角度唯心地认识下,或辩证唯物把唯心与唯物统一起来,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洋纳川
11:16:00  有机体固有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种先天性的判断之源,在外部的作用(环境条件和他事物的关系所形成的刺激)中,能根据机体需要(维持机体安全,稳定,发展的趋吉避害及新存代谢的物质能量需求)对这些刺激进行感觉判断选择等,符合需求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反之就是有害的,趋吉避害,是一般有机体的天性。这好象在有机体内内置了一套程序一样,能先天地进行是非判断。能主动趋吉避害的是动物,不能的一般为植物。这套内置的程......  -----------------------------  好见识!确实不能据泥于唯心唯物这种老的判断方式。  但是,我以为必须小心的是:不能越界!也即,无论“从内观”,还是“从外观”都不可绝对化,一绝对化就掉进万丈深坑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数千年来没有哲学,总是形而上学当道德原因!
  【康庄】老麻花:哲学()
05:03:34  【大逵】丁国岭:诸子学()
22:57:55  历史,把人当成自己的工具。  历史 ,只有以人为极,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  =========================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其实是历史形而上学(寻求不变的规律),我也认为是错误的。  理由如下:所谓历史,即人的活动,而在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人自身活动的结果。  如果改变人的活动形式,则其结果也将改变。如果强调在历史中存在着不变的规律,那么,人在绝对意义上就不是自由的,即不是以其自身为目的的!  当然,要确立以人自身为目的,这在认识上是一个艰难困苦的理论工作!这是一个改写人类历史的工作!
  丁老师好!~若水
  传统文化是尊老爱幼,这样能延续香火。  
  @洋纳川
13:23:00  白应为事物显著运动变化的状态,是较难控制的,而黑是相对静止的状态,知白守黑,就是事前作好规划,而使事物得到可控。  -----------------------------  不知阴阳,不懂黑白,没有解开锅盖。所以只是瞎猜,把道想得太复杂了。
  @洋纳川
11:16:00  有机体固有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种先天性的判断之源,在外部的作用(环境条件和他事物的关系所形成的刺激)中,能根据机体需要(维持机体安全,稳定,发展的趋吉避害及新存代谢的物质能量需求)对这些刺激进行感觉判断选择等,符合需求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反之就是有害的,趋吉避害,是一般有机体的天性。这好象在有机体内内置了一套程序一样,能先天地进行是非判断。能主动趋吉避害的是动物,不能的一般为植物。这套内置的程......  -----------------------------  @老麻花-26 06:56:00  好见识!确实不能据泥于唯心唯物这种老的判断方式。  但是,我以为必须小心的是:不能越界!也即,无论“从内观”,还是“从外观”都不可绝对化,一绝对化就掉进万丈深坑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数千年来没有哲学,总是形而上学当道德原因!  -----------------------------  唯心,不过是唯物主义者强加在传统文化上的一顶帽子!  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唯物!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为无而为。无,并不是没有,不存在,而是趋近于无穷小,极其细微,所以肉眼看不见。但在极端虚静,至极虚(入定)的状态下可以看见“其中有精,其中有象”。  所以古人才有“慎独”的思想,不仅要唯看得见的物;无为,是唯的细微看不见的物!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即是 为无而为,庄子称之为朝三。  只有猴子喜欢朝四!只顾眼前利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梦溪 学术与传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