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等 没人懂懂你歌词的含义是什么吗或者翻译成中文吗

求助:信息化怎么翻译?在线等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Informationlization   晚了~~~
  informatization, 没看过楼上这个词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lization is the collect translation.
  我们有google搜一下看看  1.简体中文 和 繁体中文 和 英文网页中,约有 56,100 项符合informatization的查询结果,  2.简体中文 和 繁体中文 和 英文网页中,约有 102 项符合Informationlization的查询结果  简体中文 和 繁体中文 和 英文网页中,约有 3,410 项符合Informationalization的查询结果      你说应该是哪个?
  这个吗,好象以前就讨论过,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有外国特色(针对英语国家)的词。哪个用的多也未必到位,但尽量用被广泛接受的吧。  Informationlization应该是typo被用多了的结果。  另外两个都可以,好象还有一个也在用,忘了...
  找到了别人的论著,大家分享一下吧。  ——————————    从“信息化”等词语的翻译看学术界的责任  木凡 @
14:30    黄长 著     汉语词“信息化”出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也许更早,属于中国大陆各种媒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可是翻遍近年出版的汉英语文类词典,极少有收入该词的。总的趋势似乎是回避。没有回避的,其翻译大多欠推敲,或失之随意。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最新汉英词语词典》,将“信息化”译为“informationize”,此处显系动词,尚可理解;可接下去的词条“信息化社会”却译作“informationizationed society”,则匪夷所思,此处的informationizationed显然是一个不成功的自造词。从英语的构词规则看,也是没有根据的。200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新出版的《英汉信息技术词典》收录了informatization一词,这个词不是“土生土长”的英语词,英语词典中也查不到,显然借自法语。这本无不可,但该词典中的“信息化社会”却又用的是informationized society。     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由于英文原文中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对等于汉语“信息化”的词所造成的。自己造,把握不大,于是采取回避态度或变通译法。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态度多少还算是严肃的。但是如果想当然地生硬造出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所不能接受或认同的词语来,这种态度不能提倡。     近年来英美出版的所有英语词典,包括一些国际公认的比较权威的英语词典,均未收录大致可表达汉语中“信息化”一词的含义的词。在2000年末访美期间,笔者曾与几位美国的语言学家和信息科学家讨论这个问题,他们众口一词的意见是:英文中没有一个现成的词可表达“信息化”的含义,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考虑根据英语的构词习惯造一个,当然也可考虑借用法语的informatization,或者采用其他变通做法,有人甚至建议可否用popularizing/exte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来表达。     我国的一些涉外报刊在涉及“信息化”一词的翻译时,也多少反映出某种无奈和犹豫不决的态度。仅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翻译“信息化”一词时,至少用过以下四种译法:     
1.informationalization   
2.informationization   
3.informatization   
4.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或 the use or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是较早的用法;2和3是晚近时期的用法。其中,informatization一词借自法语,目前似有普及的趋势;而informationization和informationalization则都是自造词,但前者似乎与英语的构词习惯更接近一点,从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出发,可能也更容易流行一点。但是在两种语言的接触过程中,如果这两种语言对要表述的某一概念没有现成的完全的对等词,而其他有影响的语言刚好有,且从构词特点等衡量尚可接受,那么借用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策略,因此借自法语的informatization也可与informationization一起流通,将来依照“适者生存”的原则决定取舍。北京市办了一个刊物叫《首都信息化》,封面附英语译文,就是用的Capital Informatization。先不论这样译是否是最佳选择,但至少可以说人们已开始把目光投向informatization这个法语词了。此外,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等报刊也开始采用informatization这一说法,说明这个词有流通的可能。     在中国日报网站编的《汉英最新特色词汇》中,收录了“信息化”一词,译为informatize。这个英语词在近几年国内外的正式出版物中,笔者还是第一次看见,显然是编者在借用法语词informatization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以改造,自造了一个动词,使汉语词“信息化”已经足够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中又增添了一个新词。     在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编者干脆把“信息化”译作了“informationalize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显然是按编者对“信息化”一词的引申理解翻译的,作为词条词的翻译,这样处理似不妥。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把“信息化”一词译作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或using IT当然也是一种选择。在我国对外宣传的正式出版物或对外广播中,特别是在“十六大”宣传文件中,“大力推进信息化”就译为 energetically apply IT ;另一句“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译为 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using IT to propel industrialization... 。     但是不管怎么说,像“信息化”这种使用频率极高且语义单一,又不大可能引起歧义的词,一下子冒出5, 6种,甚至更多的译法,至今未有一种广为接受的统一译名,使人们无所适从,不能不说是中国翻译界和英语界的一大憾事。有时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个“信息化”,能冒出来两三种不同的译法,而根据上下文看,它们之间并无区别,这至少反映了译者在翻译时的犹豫不决。     事实上,汉语中的许多词或词组,在英语中都没有完全对等的说法,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一种正常现象。把这类词或词组翻译成英语,第一需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切忌想当然;第二要有相关领域的学者的参与,对其中有些影响较大、使用频繁的词语,还应有中外学者的共同参与。用新造词的办法来表述某一文化背景中的概念并非不可,但更应慎之又慎,如以network为基础造出一个networkization来表达汉语中的常用词“网络化”就显得很生硬,为什么不用networking呢?又如把汉语中常说的“误区”译作wrong region,会让人不知所云,为什么不译作long standing mistaken idea或干脆译作misunderstanding呢?     英译汉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也不少。先不说整段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就是词语翻译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此处仅举一例:现在大家广为使用的Internet,有关部门曾建议推广“因特网”的译法(即音译 意译),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现在各种媒体上常使用的,除了“因特网”的译法外,至少还有“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网际网”等,或者干脆不翻译,直接用Internet,基本上是各行其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中首字母大写的Internet(首字母大写时前面应加定冠词the,即the Internet)和首字母小写的internet是有区别的。建议用“因特网”来译the Internet的学者们,其初衷肯定是好的,他们无非是想用“因特网”来表示采用TCP/IP协议的全球性的、最大的通信网络。该网络把世界上许多大小不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译法实际上并未减少这两个词在翻译中的混乱,而是适得其反,造成了多种译法并存的状况。无论是Internet还是internet,其中的前缀“inter ”都含有“相互…”的意思,因此按实际含义把the Internet译为“国际互联网”,而把首字母小写的internet译作“互联网”就完全可以对它们加以区分了。考虑到首字母小写的internet实际上很少使用,因此用简称“互联网”来指称首字母大写的Internet也并无不可,事实上大家也是这样用的。这里还得提到一个与Internet和internet相对应的intranet[intra 在…内的 net],指的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在某一机构的私人服务器上建立的内部网站,显然这个词译为“内联网”就行了,刚好与“互联网”对应。     这里只是从词语翻译存在的大量问题中选择了很有限的几个例子,试图透过它们来看看翻译的难处。其实,作为学术工作者,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大量这类问题。勤思考、多请教,忌随意、戒浮躁,也许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途径。    文章来源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另一个:    ————————————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d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informationalisation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海你不懂爱的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