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初中数学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本文字数:2028字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利用实物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然而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初一年级数学课本上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其中有个例题:&用直径为200毫米的圆钢,锻造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0毫米、300毫米和80毫米的长方体毛坯底板,应截取圆钢多长?&此例,有两个立体图形,我又用硬纸做了它们的模型,但考虑到这模型已从圆柱体变为长方体了,那么其中什么没有变呢?又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呢?学校旁边有黄色的粘土,我想到用它来做模型,让学生也动手做.这样,这个应用题中的抽象等量关系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从模型变化中获取形象认知.
  又如,一例:&有盐质量分数为16%的盐水800g,要得到盐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水,应加水多少克?&此例书上有图,但图形不会动.它们之间是什么在变化,什么不变呢?于是,我就拿来两个烧杯,一杯放着800g16%的盐水,另一杯放着480g水,然后让学生思考,加上水,让学生思考盐溶液变稀,是什么量变了,什么量没有变?再由一个学生演示给同学看.这样用实验的方法激发数学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探究的热情更高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思维
  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的适当程度的认知冲突,它能够引起学生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这样的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爆器&,可以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把问题内化,驱使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好奇的、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开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产生困惑,然后试着去解决.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探索、推导过程,提高思维的探究水平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不仅体现了这种教学思想,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探究水平.如初中第五册数学中&韦达定理&的教学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请同学们解下列两组一元二次方程:
  2.你发现每组中的两个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试说明理由.
  3.每组中两个方程,未知数不同,但未知项相应的系数相同,这说明方程的根仅与方程的系数有关.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4.为便于观察,先讨论二次项系数为1的方程,如:x²-7x+12=0,y²-7y+12=0等,从中发现两根和与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数.
  5.将关系方程2x²+3x-2=0,2y²+3y-2=0等来验证,进一步坚定对所提出的猜想的信心.
  6.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它的根与系数究竟有什么关系?提出设想,并加以证明.
  由此可见,在公式、定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探索、推导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探究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思维方法.
  四、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是进行思维结果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同思维过程完全不同的较为确定的可言传形态.但由于它内涵的深刻性和外延的丰富性,不是短期就能让学生掌握的,而需要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逐步领会,形成意向和观念,此意向和观念反过来又潜意识地影响思维的策略水平.如下图,已知五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一个L形的纸片,如何将其切两刀,使其拼成一个正方形?
  此题的难度在于这两刀在何处下手切.考虑到图形切割前后的面积是不变量,故可以建立方程以发现上图中的切割线.
  设每个正方形边长为a,切割后拼成的正方形边长为x,则有x²=5a²,x=.
  此时不难发现图中线段AB= ,如何切两刀?答案一目了然.
  这种寻找变化过程中的某个不变量,然后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量,以建立等式的极简单极朴素的方程思想,在以后学习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思想,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凭借一两次讲课或几个例题的讲解,也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就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而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进行.
  五、结语
  以上,笔者粗浅地探讨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做法.通过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主动性、敏捷性、独创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健.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戴立先.高中男女生数学思维能力差异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庞其云.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1.
  [7]陈华伟.高中数学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8]刘颖.高中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9]胡香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
  [10]孟海港.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摘 要 数学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初中数学为例,就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数学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初中数学为例,就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中国论文网 /9/view-7279079.htm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X(6-02   1 前言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第一要务,且伴随教材的不断改革,数学教学内容也发生相应变化,这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提出更新的要求,为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虽然每个学校日渐重视并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创新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或过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视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各个击破;或过分追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培养;等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效果。故寻求更为严谨、有效的教学办法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意义重大。   2 深入引导,培养思维深刻性   所谓思维深刻性,指的就是思维活动的深度和思维逻辑水平抽象的程度,集中表现了学生对相应数学定理、公理与概念、公式等知识的深刻理解,并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以更加全面地把握事物规律和本质,更好把握问题中各因素间的关系与内部结构[1]。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就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对其加以引导,让学生更认真地分析题目,以识别事物本质特点,通过比较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来逆向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已知条件,并展开独自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加以深入探讨,使之更有条理地对问题加以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有效预测事物发展结论的基础上,对一系列理论和计算进行验证。   3 强化练习,培养思维广阔性   在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知识与思维方法后,教师就应重视对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与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开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已知条件寻出数、形方面特征,后结合已有知识、法则与解题方法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入手,思考问题,最终寻出最优解题方案,以达到培养数学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引导学生展开练习来培养其思维广阔性呢?首先,在进行例题练习时,教师将自己解题思路同例题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分析,以寻出自身解题思路的不足所在,从而获得针对性的提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习题的练习,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实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模式,鼓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或走“多题一解”模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同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以免重复练习,从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   如:“已经方程2x2-kx+(k+2)=0存在两个实根,一个大于2,一个小于2,求k的取值范围。”对于这类练习题,笔者就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角度入手来思考:一是要结合题目已知条件、已学定理与公式等来解题;二是在顺向解题中出现障碍,就换另一种解题思路,如应用反面求解、逆向推理等逆向思维求解;三是通过类比事物间相似性来解题。而在这三种解题思路中就用到了定式思维、逆向思维与类比思维三种思维方式,对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效果显著。   4 错题剖析,培养思维严谨性   思维严谨性指的是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有据性。而要想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逐步强化练习。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步思维,尤其是在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方法的时候,需从基本步骤开始逐步深入;然后,要求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推理论证充分,发挥主观力量,但又不完全依靠直观认识,抓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注意结论成立条件,认真区别各概念间的相异性,最终得出问题所有答案。   如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笔者就出示了这样一道易出错的题目:“已知函数y=(m-1)x2-2mx+4,求证:不管m为何值,该函数图象总同x轴相交。”看到这道题目,有些学生就会解为:因△=(-2m)2-4(m-1)×4=4(m-2)2≥0,故不管m取何值,该函数图象总同x轴相交。但是,这种解法考虑得并不是很全面,只考虑到这是一个二次函数,而没有考虑到其他情况。为此,正确解法应该是:①当m=1时,原函数为一次函数,即y=-2x+4,得出该函数图象同x轴相交于点(2,0);②当m≠1时,△=4(m-2)2   ≥0,故该二次函数图象一直同x轴相交。以上说明,不管m取何值,该函数图象一直同x轴相交。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有计划地收集一些学生容易犯错且意识不到的错误解题方法,让学生思维进行对与错的交叉冲突,使之寻出致误原因,让思维得以活跃。   5 数形结合,培养思维创造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与形象性。如在比较有理数大小与绝对值等知识讲解中,可借助数轴来理解,让代数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而在几何教学中,也可通过结合直观图形,并引导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类比方法的应用,对培养学生思维形象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强化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引导学生进一步类比、想象,从而逐步树立创新思维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创新思维能力[2]。   6 结语   综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数学素质的好坏。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数学学科本身特点与知识规律入手,对课堂教学方法加以改革,通过深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强化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通过错题剖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最终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久梅.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162-163.   [2]赵建文.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4(6):12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论文发表期刊
职称论文范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dolunwen
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教学论文范文热门文章
步步高论文发表网,10年专业级职称论文发表机构,最受欢迎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169;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号-1.
【合作】站长QQ:1451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