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明真相的就随意评论作文

> 论自由作文
论自由作文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2014年高考作文 中新网6月7日电 2014年全国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全国共有约939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公布,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本网简要梳理如下:(根据现有材料整理,请以高考试卷真实内容为准) 新课标全国一卷 根据一段材料写作文,要求800字左右,材料内容大概如下: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个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进行讨论。 新课标全国二卷 动物有野性,喂养野生动物会让动物失去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800字, 自拟题目。 北京卷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上海卷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卷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东卷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卷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辽宁卷 孙子说,灯红酒绿和高楼大厦是最美的,爷爷听完感叹说,还是怀念曾经的星空满天星空灿烂。问你的观点是什么?考生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福建卷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重庆卷 有一个游客到波罗的海度假,打算与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友善建议游客事主几天再签合同,但游客很满意却打碎了玻璃杯。 几天后,深感满意的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你不是故意是的”,老人原谅了他。但情节一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而拒绝游客的租房请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浙江卷 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门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通向未来。大学的门,一边连接着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新,是它的通行证。从过去到未来,无数的脚步在这里交集,有的人走的很浅,有的人走的很深。 对此谈谈你的感想,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 假如有一个人发明了智能芯片,植入卖菜大娘脑后可以让她博览古今??任何人无需再学习。请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广西卷 老王生病,医院全心全力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赶工,又提出向医院兼职做陪检员以支付剩余医药费,因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顾病人。根据材料作文。湖北卷 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江西卷 有些人认为探究是一种乐趣,有些人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还有一些人认为探究流于形式。要求考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对探究的理解。 山东卷 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写文章。 湖南卷 一位最美乡镇干部去到一个别人不愿去的乡村,在那干了8年后,这个乡村变成了最美乡村。别人问他为何要去那里,他回答: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 抵制谣言,还网络一片净土 “9?23事件中铁道部赔偿国外遇难者300亿元”,“李天一并非李双江亲生”,“雷锋生活奢侈无度”??近日,网络上出现如此之多的虚假信息,并被网民疯狂转发。这些谣言都出自一个网名为“秦火火”的网络推手,目前已被送进法院,接受法律的制裁。 秦火火等人通过对时事的任意编造扰乱视听,损害他人的名誉,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从中非法牟取暴利。他们的行为不仅对那些被造谣的人有所影响,还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抵制谣言,刻不容缓,还网络一片净土吧! 抵制谣言需要法律法规,国家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网络虽是一片自由的天地,网民们有权发表自己的言论与观点,但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律。法律应对网民起到一定的约束,对于随意诋毁他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应该坚决制止,并对不法分子做出严肃严厉的制裁。谣言止于法制,健全法律法规,还网络一片净土。抵制谣言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站出来,还民众一个真相。为什么谣言会被一传再传,面对几千万的转发量,向民众澄清事实,还被造谣者一个清白,给千万民众一个交代是十分必要的。“郭美美”事件曝光后不久,红十字会出面解释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并无关系,虽然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但这一做法无疑使红十字会的声誉获得回升。谣言止于真相,撕破谣言的假面具,还网络一片净土。抵制谣言需要广大网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做谣言的“扩音器”。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言论观点,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信谣,更不传谣,从我做起,坚决抵制谣言。诚然,违法的是秦火火那些造谣者,但是如果网民们都能明辨是非,那那些网络推手又如何引起篇二:作文题材思考 (5000字) 1 自己B介 2私の住んでいる町 3私のIH 4日本Zの勉
5日 6私の趣味 7私の大学生活 8私の 9私の好きな游 10Q生日 11私の友_ 12友_への手 13私の一日 14なぞ日本Zを勉するか 15高校の恩への手 16私の尊敬する人 17\ 18映画 1私が住んでいる部屋 2私の国の季 3 アルバイト 4病 5ストア 6私の家族 7日本Zの授I 8S 9私の一Lg 10私の国の教育 11える突然死
通过对十年考试作文话题的细致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凡是大型英语社会类考试,比如考研英语、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它们的作文话题均是对社会广泛人群产生指导意义和启迪思考的题目。
更有意思的是,五、六年前流行和考试题目考过的话题,时至今日仍然是社会的焦点、热点话题。比如“关于春晚”“环保、健康、理想的校园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
我们发现,四六级考试作文话题相较与考研话题,它跟大学生朋友细节的生活环境、正确人生理念关系和时尚环保生活方式更加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看出,相比较四六级的作文话题,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试卷作文部分的话题具有更深远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近几年,环保、文化、网络对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关系的影响一直是现实社会和考试中的我们熟悉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平时休息之余可以有意识的梳理一下给你深刻印象的热点有哪些?时间不需要很多,走路、吃饭、睡前等等都可以,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主流的媒体杂志报刊启发一下自己的想法,因为越临近考试,你头脑中储备的“内容”资料应该再多一些、丰富一些、并且有条理性。这样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就能够避免既似曾相识又无话可说的窘况发生。
下图为大家细致总结年度研究生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真题作文部分的话题,供大家参考,不妨自己都来预测一下2012年度考研作文话题吧!
考试/年度 考研 六级 四级
母应该如何帮
2010 子独立 2010.06 应
设“绿色”校
价博物馆 短文写作:旅程之“余”(环保2011.12 成功的途径 2011.12 没有坚意识薄弱,呼吁) 应用文写作:2011.06 证书考试热潮 信件(推荐影片与理由) 短文:文化“火锅”,既美味又2010.12 我对大学排名的2010.12 父营养 应用文:通知(招募大会志看法 2010.06 应该足够重助孩愿者) 视中文学习 该重视英文拼写 不会成功 2011.06 网购 短文:网络的“近”与“远” 应2009.12 家长是否应该送2009.12 建用文: 信件(给报社主编,反映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班 园 2009.06 评 2009
白色污染问题) 2009.06 名字或名称是否免费开放
短文:你一条腿,我一条腿;你2008.12 怎样提高大学生2008.12 限制使用一次性
2008 我一起,走南闯北 应用文:信件的心理健康 2008.06 电子塑料袋 2008.06 娱乐活
(给房东,道歉并提出建议) 图书会取代传统图书吗 动
短文:自信的重要性 应用文:信2007.12 数字化时代 2007.12 选择选修课
2007 件(给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 2007.06 做好事时应该期2007.06 欢迎加入我们的
待得到回报吗 俱乐部
短文:偶像崇拜 应用文:信件(给2006.12 阅读经典书籍的2006.12关于春节联欢晚
2006 希望工程,认捐资助孩子愿望) 重要性 2006.06 人们选择会 2006.06 关于学生自
出境游的原因和影响 短文:孝顺老人问题 应用文:信 件(给老板,辞去工作) 短文:终点又是新起点 短文: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
短文:文化――民族的,也是世 选任课 2002
2012考研作文预测及范文
个人(个体)体人与人(社会)
人与自然(实物)关系类
验类 关系类
小作文预测及英语作文话题
2012考研英语作文话题预测
团结就是力量 毅力与恒心
论贪婪 责任心篇三:论自由新诗的“自由” 论自由新诗的“自由”
【摘要】自由新诗的自由性,是以诗歌的共性要素为创作前提的。只有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法则,在共性要素的必要限制中,它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绝对没有限制的自由新诗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难以成其为“诗”,这是“自由性”与“诗”的艺术辩证关系。 【关键词】自由新诗;“自由”;自由。
一、关于自由新诗
自由新诗是现当代诗体中的一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欧洲,其特点是诗体结构自由,段数p行数p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一般认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新诗的创始者,代表作为《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新诗开始在我国流行,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李金发的《弃妇》等。 自由新诗是新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五四运动前,旧体诗词充斥着腐朽气息:在思想内容上无病呻吟、言之无物;在诗体形式上顽守着陈腐不化的格律。“形式与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28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表达出高深的理想和复杂的感情??近来的新诗发生,不但打破七言五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1]。于是,在语言问题上,胡适把文言诗词和自由新诗弄到了生死对立的地步,而这一主张,又成为了后来自由新诗创作的经典理论。 由于自由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甚至彼此间形同水火、争论不休,无法构建其审美规范并达成审美共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在“瞎子摸象”: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着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麻,触其腹着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麻??而且都以自己摸到的是正宗,再不愿承认或包容其它。尤其是新时期以来,自由新诗的随意性愈演愈烈,你方唱罢我登场,诗人们的精神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时尚、喧嚣、庸俗、腐烂的方向,大家一味地“先锋”,一味地“解构”,一味地摧毁传统,一味地拉帮结派争先恐后做伪证,于是伪命题、伪概念、伪诗及伪诗人充斥着当代诗坛,大白话(如梨花体、羊羔体、口水诗、废话诗)、大黄话(如垃圾派、下半身)、大黑话(如先锋派、晦涩诗)流行自由新诗界,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令读者敬而远之,极大地阻碍了它的健康发展。
二、自由新诗的“自由”
自由新诗在新文学思潮推动下,摒弃了僵死的文言词语,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的那套封建主义的审美情趣,走上了诗体解放的道路,其产生与发展是适应着时代的呼唤的。但是,“由于急切‘求解放’的历史情结,也由于文言向‘白话’转换过程中现代汉语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世纪中国诗歌虽然在20年代出现过‘新月诗派’那样的集体试验、磋商诗歌格律的局面,但格律诗与自由诗并存、对话与互动的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而作为主导形式的自由诗,在急于替代古典诗歌的语言体系和形式秩序时,又对‘自由’与‘诗’的辩证关系存在着不少误解,影响了现代汉语诗歌的美学探讨和形式规律的探索。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基本形式背景的诗歌是文类模糊、缺少本体精神的诗歌,偶然的、权宜性的诗歌,是无法被普遍认同和被传统分享的诗歌。中国新诗的发展最终还要回到自己的美学议题上来。”[2] 由于自由新诗追求创作上的极端“自由”,而创作者把“个性写作”等同于“个人写作”,不厌其烦地对生活琐事与两性肉体作毫无意义的唠叨,并以创作道德沦丧、心灵麻木、人格扭曲的诗作为荣,导致读者群体不断萎缩,甚至“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昔日的辉煌终成明日黄花。 诗歌是一种精神的产物,缺少了精神的钙质,就成为行尸走肉;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艺术,无节制的随意和口水,会令其成为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自由新诗不受任何创作约束的“自由”,是当下诗歌创作流弊之源: 一、语言散乱,故作高深。现在的许多自由新诗其实就是诗或诗散文――分行排列是自由新诗,分段排列是散文诗或诗散文――这还算比较好的,更多的其实连散文诗或诗散文也不是,是随笔,是杂言,是无任何意义的大白话。更有甚者,或如三岁的孩子牙牙学语时随意蹦出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梦呓般的断句,或如某些小学生作文时生吞活剥的造句,或如精神病人无厘头的胡言乱语,故意让读者不知其所以然。 二、肤浅呈现,一览无余。由于对诗歌语言和形式没有约束,加之作者体验生活的肤浅和太多太盛的理念入诗,不少自由新诗显得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即便那些描述社会人生苦难生活的诗作的写实(转载自: 千 叶帆 文摘:论自由作文)手法也较肤浅,多以旁观姿态和一些生活表象的罗列堆集手法来呈现,而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更深刻的刻画,这种过分直露和明快的通病不仅使诗作本身缺乏应有的意境和充沛深刻的感情,也从整体的构成上丧失了诗歌的美感。 三、结构松散,篇幅冗长。纵观当前的自由新诗,普遍存在结构松散、篇幅冗长的弊病:把本来用几行文字就可以很好地阐明主旨的诗歌,硬要人为地拉成散文、小说或者其它载体,好象诗人不写“长诗”、“史诗”,不从篇幅长度上把别人比下去,就愧称诗人似的。 四、孤芳自赏,自我枯萎。时下不少自由新诗,患有一种“自恋症”。很多诗人对诗歌精神与格律形式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是嗤之以鼻、激烈批判。与此同时,他们选择了滑向平庸、堕落、低俗和散漫的深渊中,用媚俗的主题、散乱无章的结构、缺乏风骨的病句、雕虫般的技巧来制造文字垃圾,并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最后自我枯萎。 五、急功近利,山头林立。著名诗人北岛说:“自50年代后,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下坡路。这并非意味着苦难不复存在,而是人们不愿再正视它,越来越繁荣的电视等声像媒体,正迎合甚至创造了这种心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中国诗歌的问题。??没人读诗了,很多诗人放弃写作。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弊病――急功近利。商业化败了诗歌的火,因为商业化更急功近利。”[3] 一方面是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诗人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另一方面是许多诗人诗评家高举着“自由”的旗帜,以其诗作诗评作为谋取名利的工具,他们拉帮结派,炮制种种宣言,成立各类组织,渗透各式平台,不仅对当前诗歌创作进行翻云覆雨、指鹿为马的干涉,还利用相互吹捧、炒作、甚至漫骂和人身攻击来吸引眼球,千方百计地寻觅着出名捞利的机会。而一旦“修成正果”,在各地如火如荼举行的各类研讨会、评奖会和笔会中,就总是少不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自然出场费他们也没有少拿。虽然自由新诗山头林立,乱花迷眼,但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级诗人,也缺乏让读者震颤的经典诗歌。
三、自由新诗的自由
中国古诗形神兼备、简洁典雅、意境深远,是世界诗歌史上所罕见的。但白话新诗却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正逐渐走向衰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在限制中才显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认为:“对想干好一件事的人来说,没有一首诗是自由的??某种平易的格律的幽灵应当潜伏在即或是‘最自由’的诗的花毯后面,当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它驱使我们;当我们惊醒之际,它又悄然隐去。换言之,只有当自由在人为的限制下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认为:“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4];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宗白华也认为:“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底情绪中的意境??这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表写的‘意境’,就是诗的‘质’。换一句话说: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质’就是诗人的感想情绪。所以要想写出好诗真诗,就不得不在这两方面注意”[5]。可见诗歌是没有绝对的自由和自主的,古今中外概不例外。诗人反叛僵化的形式是为新形式的到来作准备,而不是在“自由”的名义下把诗歌写成拙劣的散文或小说,甚至毫无意义的口水。只要是写诗,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就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当前汉语自由新诗创作,不能完全以西方自由诗标准为圭臬,同时需要重视自己的民族、语言和音乐的特点,在中西诗艺交融下使其恢复活力,走上健康发展之大道。 无论是格律诗词还是自由新诗,它们首先必须是“诗”,必须具有汉语诗歌的共性特征。简言之,自由新诗也必须要具有: 一、抒情性。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诗是通过抒发情感来反映现实和认识现实的,但它抒发的情感不限抒个人的情,它要抒时代的情,抒大众的情”[6]。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和灵魂,尽管《诗经》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但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三千年前的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让我们为其真挚饱满的诗情所打动。 二、意象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写道:“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的诗。”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清新、灵动、贴切的形象化的语言来传达。因此,营造新奇的意象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而脱离或排斥意象,就会导致诗歌的概念化,成为空洞的和苍白无力的陈述。诗歌形象化使读者得到美的感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语言美。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没有那样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戏剧那样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有凝炼、准确、张驰有力、富于色彩的语言,诗人要用生花妙笔,把平淡无奇的文字,组合成优美、生动、有余韵的诗歌语言,抒发满腔的激情,从而打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心弦。 四、音乐美。诗歌与音乐,是各类文艺中最接近的两种艺术。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押韵上。自由新诗的自由性,决定了其可能拒绝刻意的音韵节奏对称和平仄关系,但它却不能够没有内在的节律和自然的音韵协调,分行也必须伴随意蕴的需要而定。没有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便难以传达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不能从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意境美。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意)和客观物景(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一首诗只有意没有境,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只有境没有意,犹如一个死寂的世界。诗歌是一种精神食粮,自然和谐、积极健康、崇高美好、情景交融的意境,能够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一语概之,自由新诗的自由性,是以诗歌的共性要素为创作前提的。只有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法则,在共性要素的必要限制中,它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绝对没有限制的自由新诗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难以成其为“诗”,这是“自由性”与“诗”的艺术辩证关系。 路遥知马力。期望自由新诗能够充实当代意识,扩充题材领域,探求内在节律,促进审美规范,达成审美共识,驰骋在诗的王国里,与格律体新诗、当代诗词互相借鉴、相互启迪、逐步完善,共同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稳健发展,最终实现中国当代诗歌的真正繁荣。
【参考文献】 [1]胡适.谈新诗[c]//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王光明.自由诗与中国新诗//百度文库. [3]老枪/北岛.北岛答记者问实录//新华网. 15:29:40. [4]闻一多.诗的格律[J].北京晨报?副刊,. [5]宗白华.新诗略谈//少年中国.一卷8期. [6]沫若诗话,第109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摘自《上海诗人》2012年2期)
【作者简介】李家庆,笔名李长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汉语诗歌创作与研究。诗学诗评散见《上海诗人》、《诗歌月刊》、《淮风诗刊》、《诗评人》、《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红楼梦研究辑刊》等报刊,著有诗评集《长空诗话》、格律新诗集《梦中家园》《尘世书》、自由新诗集《李长空诗选》《露骨的水》《叹息与疼痛》《迷乱的星空》、诗词辞赋集《镣铐之舞》、集《灯下漫笔》。电子信箱:
相关热词搜索:,,,,我们同学上课说话 ,没有人承认。老师罚我们写800字以诚实为主题的作文。5分速回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如何评价2015年安徽卷语文作文题的常识性错误?
【如何评价2015年安徽卷语文作文题的常识性错误?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然而电子显微镜是不会识别颜色的能看到颜色就见鬼了】 中国科大学生会:“下次科技开放日的科普活动,应该郑重地告诉每一个来访者:电镜是看不出颜色的,请不要随意脑补鸡汤和作文题。” 看来,科普工作真的任重道远。一坑,就坑了四十万人。 中科大搬到安徽是白搬了。 为那些被此题坑了的同学默哀。It is your fate,it is your life. 第一眼看到作文题时,本人的想法和各位理工科人士一样,扫描电镜拍的不是黑白图就怪了。 可是你能想象上面那种东西是什么颜色吗? 可是你能想象上面那种东西是什么颜色吗? (光学显微镜照片) 粉红色微粒悬浮于乳清中。(懂行的不罗嗦) (光学显微镜照片) 粉红色微粒悬浮于乳清中。(懂行的不罗嗦) 这个各位都熟悉,总有人问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什么,就不一一嘲讽了。 纳米金箔(厚度在2纳米左右)肉眼所见是透明略带紫色。至于金条是什么颜色的,地球人都知道。 等离子体(几乎一切物质被加热到1万摄氏度左右都会成为等离子体)是“隐形”的,因为其高温使其不发出可见光,发出x射线或伽马射线。而理论上,只要被加热不分解,任何物质的温度升到足够高,都能成为等离子体。所以由此可知,任何物质都有隐形的潜质啊! 以上颜色变化中,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禁让人想追问,XX的真实颜色到底是什么? 以上颜色变化敬请参考《牛顿光学》。 不过牛顿好像忘了一点,他是在人肉眼的主观情况下研究光的。而人眼只能看到红绿蓝3种颜色。 在生物学上,动物已知有4种感光视锥细胞。分别是红,绿,蓝,红外线。前3种你我都有,后者就属于响尾蛇啦。狗狗就只有绿,蓝了。 我们(人类)的颜色体系全是在红绿蓝的主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个各位都熟悉,总有人问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什么,就不一一嘲讽了。 纳米金箔(厚度在2纳米左右)肉眼所见是透明略带紫色。至于金条是什么颜色的,地球人都知道。 等离子体(几乎一切物质被加热到1万摄氏度左右都会成为等离子体)是“隐形”的,因为其高温使其不发出可见光,发出x射线或伽马射线。而理论上,只要被加热不分解,任何物质的温度升到足够高,都能成为等离子体。所以由此可知,任何物质都有隐形的潜质啊! 以上颜色变化中,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禁让人想追问,XX的真实颜色到底是什么? 以上颜色变化敬请参考《牛顿光学》。 不过牛顿好像忘了一点,他是在人肉眼的主观情况下研究光的。而人眼只能看到红绿蓝3种颜色。 在生物学上,动物已知有4种感光视锥细胞。分别是红,绿,蓝,红外线。前3种你我都有,后者就属于响尾蛇啦。狗狗就只有绿,蓝了。 我们(人类)的颜色体系全是在红绿蓝的主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果有人说这个是绿色,你怎么想。 颜色终究是惟心主义的主观概念,你不能说狗是色盲,因为你的色彩体系与它不同。同样的,你也不能与响尾蛇交流,红外线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各有各的颜色体系。 所以物质没有绝对颜色,颜色是折射等光现象产生的。 作文题欠科学一点,但可以写。 语文老师很欣赏,印出来全班人手一份。 (另:本人准初三一名,敬请前辈批评指教。) 创建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说明考试院的专家组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 比如在语文试卷出好以后交由生物组评判是否存在科学性疏漏。 同理,其他科目的卷子也可交由语文组评判是否有语义歧义。 总之,出题老师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对考生负责,不要想当然地为了构建情景而脱离现实,如果一定要构建情景的话,应该咨询专业人士避免误导考生。 1.题目本身的表述出现逻辑性错误:有无颜色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讨论,定义有无颜色本来就应该以正常人眼在自然光下所见为标准。 蝴蝶的翅膀本来就是有颜色的。 所以,把 “本是无色的,” 删去,改为 “原来,蝴蝶的翅膀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这或许不是常识错误,是表述错误,或许出题人知道电镜下本来不应有颜色之说,只是表述时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意义的偏差,导致人们以为其不了解相关知识; 这或许真的是常识错误,出题人本来也就不了解相关知识,仅仅用自己的话错误地描述了一番。 无论是哪种情况,出题人与审题人应该负很大责任。 2. 大部分考生们会因为这个错误而心存疑惑,大家都被考卷误导,很有可能在文中写出一些相似的惊人语句: 原来,我们本来都没有生命,只是因为具有独特的身体构造,才会演绎出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 原来,人们本来都不会唱歌,只是因为可以控制声带的振动,才会发出美妙的音符。 原来,眼镜本来不能让人看得更清楚,只是因为能够改变光路,才会给人呈现一个清晰的世界。 …… 考场上的紧张人人都能够体会,本来思考能力和平时相比就差了一些,题目再搅和一下,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于是,只好按照一般套路,鸡汤乱入。不过都是为了得分,无论怎样也不会去批判题目的错误写跑题作文吧? 忽然感觉一大波0分作文即将来袭…… 3. 最后只是希望以后的作文题目更加严谨,不要让无谓的错误抢了好题目的头条。 合肥人,去年高考,表达一下观点。 那么多人把重点纠结于电镜其实并没什么用,因为纳米尺度下通常用可见光波长定义的颜色已经失效了,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电镜,在那个尺度下看到的翅膀也是没有颜色的(高中水平的理解我们还没学光学)。 然而这个题目如果强行解(si)释(bi)依旧是流畅的:“蝴蝶翅膀本没有颜色”是对颜色产生机制的一般状况而言,也就是吸收,反射不同波段的可见光从而产生颜色的机制,而蝴蝶翅膀颜色有一部分是微观结构造成的。可惜出题老师科学素养有限理解和阐述都不充分。 另外想洗白的一点是这种题目不一定就没有征询专业人员(尤其是科大和中科院)的意见,记得我们某一年的高考题也被质疑过不科学,后来被咨询过的专家解释说他看了觉得是没问题的。这里不是黑,只是想表达可能很多专业人员浸淫某一方面尤其是前沿方向久了对于一些经典问题的表述已经不再苛求了,估计是那种“看什么都是山”的境界了orz 我觉得题主说的这个是个很好的角度 批评者的一种思路是,“照片黑白”不能推致无色,故原文逻辑是错的。 那如果原文稍微做些改动,“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颜色这种现象)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这样还能说逻辑有误吗? 我认为原文对电镜的描述,已经暗示了颜色的本质就是微观结构,得出的“无色”结论并不是因为照片黑白,而是因为颜色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更何况电镜观察的就是微观结构,电镜照片的黑白如何能与颜色的黑白联系在一起呢?可以说是批评者本身用错误的逻辑进行了批评。 哪个高考材料作文引用的段子不是假的? ……please define “常識” first 好吧感謝題主讓我多了一條“常識”。 这个材料论述逻辑有问题啊,在什么东西塞到扫描电镜下面都没颜色的情况下,硬是表述得好像蝴蝶翅膀没有颜色是扫描电镜造成得一样。(扫描电镜:“怪我咯!”→_→) 不信这群出卷老师会出现这种逻辑缺陷,因为起码就答主了解,出语文卷的老师一个个严谨得要命,争论到兴头上简直会撕破脸。答主大学有两位老师,几乎每年五月都在山里出题,前两年某省作文,就是什么沙子和珍珠那个,这两位教授,在材料审定的时候出现很大争议,大概是语言学教授坚持用“一粒沙子”,而文艺学教授要用“一粒砂”,最后需要全体出卷老师一起审定(反正用了什么我也忘记了),每一份高考卷子的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绝对是经过反复评价确认的,不可能敷衍了事。 那么暂时可以得到一个不严谨的推论,这次出安徽卷作文的老师们,大概是不懂“扫描电镜”神马的。 反正考生一时也反应不过来或者说反应过来也没有什么卵用 随便把以前的鸡汤文内容换一下 中心思想带入一个“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努力不同 我们要努力努力更努力 进步进步再进步”的中心思想 成了 首先是高考这个前提下,那么一切都要遵守高考的游戏规则。 然后,我想说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在语文里是不算错误的。我记得我们高中语文老师就常说不能把太理性的思维带到语文里。作文题目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明确了,这个错误并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如果有考生硬要钻这个较为明显的牛角尖,那只能说是脱离了考试的常规,三年的时间没学到这一点常识的话是参加不了高考的… 总而言之,没什么影响,顶多落下一些诟病】
中国科大学生会:“下次科技开放日的科普活动,应该郑重地告诉每一个来访者:电镜是看不出颜色的,请不要随意脑补鸡汤和作文题。” 看来,科普工作真的任重道远。一坑,就坑了四十万人。
中科大搬到安徽是白搬了。
为那些被此题坑了的同学默哀。It is your fate,it is your life.
第一眼看到作文题时,本人的想法和各位理工科人士一样,扫描电镜拍的不是黑白图就怪了。 可是你能想象上面那种东西是什么颜色吗? 可是你能想象上面那种东西是什么颜色吗? (光学显微镜照片) 粉红色微粒悬浮于乳清中。(懂行的不罗嗦) (光学显微镜照片) 粉红色微粒悬浮于乳清中。(懂行的不罗嗦) 这个各位都熟悉,总有人问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什么,就不一一嘲讽了。 纳米金箔(厚度在2纳米左右)肉眼所见是透明略带紫色。至于金条是什么颜色的,地球人都知道。 等离子体(几乎一切物质被加热到1万摄氏度左右都会成为等离子体)是“隐形”的,因为其高温使其不发出可见光,发出x射线或伽马射线。而理论上,只要被加热不分解,任何物质的温度升到足够高,都能成为等离子体。所以由此可知,任何物质都有隐形的潜质啊! 以上颜色变化中,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禁让人想追问,XX的真实颜色到底是什么? 以上颜色变化敬请参考《牛顿光学》。 不过牛顿好像忘了一点,他是在人肉眼的主观情况下研究光的。而人眼只能看到红绿蓝3种颜色。 在生物学上,动物已知有4种感光视锥细胞。分别是红,绿,蓝,红外线。前3种你我都有,后者就属于响尾蛇啦。狗狗就只有绿,蓝了。 我们(人类)的颜色体系全是在红绿蓝的主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个各位都熟悉,总有人问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什么,就不一一嘲讽了。 纳米金箔(厚度在2纳米左右)肉眼所见是透明略带紫色。至于金条是什么颜色的,地球人都知道。 等离子体(几乎一切物质被加热到1万摄氏度左右都会成为等离子体)是“隐形”的,因为其高温使其不发出可见光,发出x射线或伽马射线。而理论上,只要被加热不分解,任何物质的温度升到足够高,都能成为等离子体。所以由此可知,任何物质都有隐形的潜质啊! 以上颜色变化中,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禁让人想追问,XX的真实颜色到底是什么? 以上颜色变化敬请参考《牛顿光学》。 不过牛顿好像忘了一点,他是在人肉眼的主观情况下研究光的。而人眼只能看到红绿蓝3种颜色。 在生物学上,动物已知有4种感光视锥细胞。分别是红,绿,蓝,红外线。前3种你我都有,后者就属于响尾蛇啦。狗狗就只有绿,蓝了。 我们(人类)的颜色体系全是在红绿蓝的主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果有人说这个是绿色,你怎么想。 颜色终究是惟心主义的主观概念,你不能说狗是色盲,因为你的色彩体系与它不同。同样的,你也不能与响尾蛇交流,红外线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各有各的颜色体系。 所以物质没有绝对颜色,颜色是折射等光现象产生的。 作文题欠科学一点,但可以写。 语文老师很欣赏,印出来全班人手一份。 (另:本人准初三一名,敬请前辈批评指教。) 创建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说明考试院的专家组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 比如在语文试卷出好以后交由生物组评判是否存在科学性疏漏。 同理,其他科目的卷子也可交由语文组评判是否有语义歧义。 总之,出题老师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对考生负责,不要想当然地为了构建情景而脱离现实,如果一定要构建情景的话,应该咨询专业人士避免误导考生。
1.题目本身的表述出现逻辑性错误:有无颜色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讨论,定义有无颜色本来就应该以正常人眼在自然光下所见为标准。 蝴蝶的翅膀本来就是有颜色的。 所以,把 “本是无色的,” 删去,改为 “原来,蝴蝶的翅膀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这或许不是常识错误,是表述错误,或许出题人知道电镜下本来不应有颜色之说,只是表述时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意义的偏差,导致人们以为其不了解相关知识; 这或许真的是常识错误,出题人本来也就不了解相关知识,仅仅用自己的话错误地描述了一番。 无论是哪种情况,出题人与审题人应该负很大责任。 2. 大部分考生们会因为这个错误而心存疑惑,大家都被考卷误导,很有可能在文中写出一些相似的惊人语句: 原来,我们本来都没有生命,只是因为具有独特的身体构造,才会演绎出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 原来,人们本来都不会唱歌,只是因为可以控制声带的振动,才会发出美妙的音符。 原来,眼镜本来不能让人看得更清楚,只是因为能够改变光路,才会给人呈现一个清晰的世界。 …… 考场上的紧张人人都能够体会,本来思考能力和平时相比就差了一些,题目再搅和一下,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于是,只好按照一般套路,鸡汤乱入。不过都是为了得分,无论怎样也不会去批判题目的错误写跑题作文吧? 忽然感觉一大波0分作文即将来袭…… 3. 最后只是希望以后的作文题目更加严谨,不要让无谓的错误抢了好题目的头条。
合肥人,去年高考,表达一下观点。 那么多人把重点纠结于电镜其实并没什么用,因为纳米尺度下通常用可见光波长定义的颜色已经失效了,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电镜,在那个尺度下看到的翅膀也是没有颜色的(高中水平的理解我们还没学光学)。 然而这个题目如果强行解(si)释(bi)依旧是流畅的:“蝴蝶翅膀本没有颜色”是对颜色产生机制的一般状况而言,也就是吸收,反射不同波段的可见光从而产生颜色的机制,而蝴蝶翅膀颜色有一部分是微观结构造成的。可惜出题老师科学素养有限理解和阐述都不充分。 另外想洗白的一点是这种题目不一定就没有征询专业人员(尤其是科大和中科院)的意见,记得我们某一年的高考题也被质疑过不科学,后来被咨询过的专家解释说他看了觉得是没问题的。这里不是黑,只是想表达可能很多专业人员浸淫某一方面尤其是前沿方向久了对于一些经典问题的表述已经不再苛求了,估计是那种“看什么都是山”的境界了orz
我觉得题主说的这个是个很好的角度
CicholGricenchos:
批评者的一种思路是,“照片黑白”不能推致无色,故原文逻辑是错的。 那如果原文稍微做些改动,“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颜色这种现象)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这样还能说逻辑有误吗? 我认为原文对电镜的描述,已经暗示了颜色的本质就是微观结构,得出的“无色”结论并不是因为照片黑白,而是因为颜色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更何况电镜观察的就是微观结构,电镜照片的黑白如何能与颜色的黑白联系在一起呢?可以说是批评者本身用错误的逻辑进行了批评。
哪个高考材料作文引用的段子不是假的?
……please define “常識” first 好吧感謝題主讓我多了一條“常識”。
这个材料论述逻辑有问题啊,在什么东西塞到扫描电镜下面都没颜色的情况下,硬是表述得好像蝴蝶翅膀没有颜色是扫描电镜造成得一样。(扫描电镜:“怪我咯!”→_→) 不信这群出卷老师会出现这种逻辑缺陷,因为起码就答主了解,出语文卷的老师一个个严谨得要命,争论到兴头上简直会撕破脸。答主大学有两位老师,几乎每年五月都在山里出题,前两年某省作文,就是什么沙子和珍珠那个,这两位教授,在材料审定的时候出现很大争议,大概是语言学教授坚持用“一粒沙子”,而文艺学教授要用“一粒砂”,最后需要全体出卷老师一起审定(反正用了什么我也忘记了),每一份高考卷子的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绝对是经过反复评价确认的,不可能敷衍了事。 那么暂时可以得到一个不严谨的推论,这次出安徽卷作文的老师们,大概是不懂“扫描电镜”神马的。
反正考生一时也反应不过来或者说反应过来也没有什么卵用 随便把以前的鸡汤文内容换一下 中心思想带入一个“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努力不同 我们要努力努力更努力 进步进步再进步”的中心思想 成了
首先是高考这个前提下,那么一切都要遵守高考的游戏规则。 然后,我想说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在语文里是不算错误的。我记得我们高中语文老师就常说不能把太理性的思维带到语文里。作文题目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明确了,这个错误并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如果有考生硬要钻这个较为明显的牛角尖,那只能说是脱离了考试的常规,三年的时间没学到这一点常识的话是参加不了高考的… 总而言之,没什么影响,顶多落下一些诟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