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的区别引言:逻辑学属于什么学科的推理和生活中的推理有什

【转】宁莉娜:逻辑对生活的意义——在上海大学社科论坛的演讲
宁莉娜:逻辑对生活的意义
——在上海大学社科论坛的演讲
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宁莉娜&&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曾多次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西方逻辑思想史》、《逻辑学》等十余部,在&《哲学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哲学动态》、《求是学刊》、《学术月刊》等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逻辑在生活中的价值,表现为辨析、推理与论证的智慧。它据此唤醒人的理性自觉、激发人自身本质力量的不断展开。正如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所言:“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而逻辑不仅是获取知识的科学手段,更是达成幸福生活的人文智慧。
&&&&逻辑话语承载规则意识
&&&&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人们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在选择、确立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自觉遵循相关推理、论证的规则,以防偏离思维的正轨
&&&&“逻辑”一词,由英文音译而来,源于希腊文,其原意是指话语、理性、规律、规则等。在古希腊思想家们那里,看似散乱的宇宙万物是有可遵循的规律、规则的,即存在着以理性为基础的秩序世界。
&&&&柏拉图在《高尔吉亚篇》中借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用几何思想所表征的自然宇宙结构去对应人类社会结构,强调几何思想的尺度特征,将宇宙秩序思想投射到社会生活中,以宇宙内在规律和分配法则为参照来探究城邦的平等秩序。他在试图探究世界的本原和秩序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化给予了相对应的理智回答,为城邦秩序提供了理性基础。
&&&&韦尔南曾在《希腊思想的起源》中指出,希腊人的演绎科学是一门“随着欧几里得的理论而出现的、涉及抽象对象的科学,从有限的几条公设、公理和定义出发,把严密演绎得出的命题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用具有形式化特点的验算来保证每个命题的有效性,并在连贯的推理中把这种有效性确定了下来”。具有几何风格的希腊理性形成于人们的交往关系,得益于语言的运用技术。它奠定了城邦制的基础,孕育了社会生活中的逻辑智慧,对希腊的社会结构及精神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以对话的方式,融入到追求公民地位平等、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生活中,服务于构建对称、平衡、平等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并因其能提供思维交流的准则,成为人们参与公共生活、进行演讲论证的有效工具。如果说,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要把自己作为思想的对象,进而追问人的存在价值;柏拉图则由思维的具体对象形成概念,再对概念进行研究,使思维的抽象转向抽象的思维,描述城邦生活的存在价值;到了亚里士多德,则将推理、论证的逻辑价值用于创造高尚而满意的社会生活。
&&&&随着古希腊逻辑思想的形成,凡涉及城邦公民利益的问题时,都要通过论辩的方式来解决、以演说的形式来表达,并要求符合证明和证伪的模式。正是在这种辩论中,逻辑的规则和效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治家参政及法庭控辩双方获胜的有力武器。自此以后,语言作为逻辑的载体,成为希腊城邦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表达工具。经过逻辑加工的语言,可将推理、论证转换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使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消除富人纵欲的破坏力量,获得由节制、美德、信任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和谐的内在心理补偿,产生可信的社会效应,发挥出政治的真理功能。
&&&&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人们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在选择、确立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自觉遵循相关推理、论证的规则,以防偏离思维的正轨。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所指出的那样,“几乎每一个人和所有的社会共同体都有某种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人们有所选择或有所回避。这个目标简单说来就是幸福及其组成部分。让我们通过证明来确定什么是单纯意义上的幸福,幸福由什么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还总结出一系列关于论证的逻辑原则和反驳诡辩、谬误的方法,为人们有效表达思想、实现生活目标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准则。
&&&&亚里士多德强调,在阐释观点、进行论辩中,要有明确的论题,即要把所提出的问题或讨论的论题明白确切地表述出来;明确论题的有效方法是下定义法,即通过确定所要论证的对象的内涵,使论辩双方能在同一的确定意义下讨论问题;要选用确实可靠的论据使论题得到支持,即应使论题得到有真实理由的论证,并且所用论据不能依赖于论题。
&&&&总体来说,古希腊逻辑生成于人们的认知、对话、交往、辨谬等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它是思想家们追求有序社会生活理想、构建新型城邦生活方式的产物,引导人们在交往中具有理性担当,开启了人类以思维规则为对象的研究,并将逻辑方法用于对美好生存境界的反思与求证。
&&&&逻辑精神内蕴人文关怀
&&&&无论是西方的智者,或是中国的贤者,他们眼中的逻辑都不仅仅是论辩的技巧、思维的技能,也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目标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在思想空前活跃、自由争辩之风盛行的古希腊,人们思考、讨论的对象是逐步由自然界转向人自身的。这导致思维工具发生变革,激发了逻辑作为推理、论证工具的形成。经历了上述衍变后,逻辑成为人们获取知识、认识真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被逻辑史学家视为《工具论》精华的《分析前篇》中,亚里士多德不仅探讨了关于证明、反驳、论辩的技巧和原则,还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了三段论在人类思维活动中可以有何作为。在《分析后篇》中,亚里士多德继续研讨了认识真理、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由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中心内容是推理,而推理理论的核心就是以揭露诡辩、批驳谬误、探求真理、获得科学知识、推断结论为目的的证明,所以,亚里士多德用了相当大的精力去探索有效和无效的推理论证形式。在《解释篇》和《分析前篇》中,亚里士多德重点研究了判断的结构、三段论的格与式等思维形式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后篇》、《论题篇》及《辨谬篇》中则明显地表现出对证明、反驳等活动的思维内容的重视。这说明,亚里士多德对各种思维形式的研究,是为了服务于人们求真的思维活动。
&&&&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吸收自然哲学家和思辨哲学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以认识真理、反对诡辩、正确表达思想为目的,构筑了一套研究有效推论的方法体系,试图通过推理、论证达到求知的目的。在亚里士多德手中的逻辑方法,既是以自然语言为载体,对思维形式做出概括、总结,同时,又为了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科学、严密、清晰、避免歧义发生,采用了一些形式化的处理手段,诸如引入变项,用变项代替推理的具体内容,等等。这种撇开内容、抽取逻辑形式的研究方法,为后来的逻辑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也表现出希腊文化的理性特征。由于古希腊语言文化的传统、数理几何学的创立和应用,以及古希腊崇尚知识的文化精神,这些都使得形成和运用抽象方法成为可能,也使得西方逻辑从一开始就具有古希腊几何学的演绎性质和特点,成为了有效论证的典范。近代以降,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以完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为目的,尝试将人类思想符号化,用机器演算的方法去理解人类思想的构成,延续了逻辑的科学精神。
&&&&那么,为什么说古希腊逻辑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内蕴着人文关怀呢?因为,这些思想家们往往在发展逻辑学的过程中,试图以逻辑的话语规则探求达成人类幸福生活的路径。比如,苏格拉底相信,“理性的追寻和省察能够帮助人类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为此,他致力于塑造理性的个人。在苏格拉底那里,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他认为,每一个陈述都有逻辑推论,即“所有的信念都有你不曾认识到的隐含信息,不过,你可以借着逻辑的力量认识到……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信念的推论,你就不认识你自己”。这里明确阐释了理性及逻辑功能在人类认识自身活动中的重要性。柏拉图则力图根据理性的准则来安排人们的政治生活,进而建立理性的社会。他在《理想国》中提出,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差异,安排与其能力、欲望相一致的工作,这样的社会才是正义的、理性的社会。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推理活动是人类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他认为,这种推理并非专门服务于研究哲学问题、解决逻辑问题,而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他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发现一种能力,即从前提出发、对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训练习得,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有用知识,进而成为通向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苏格拉底关注对话活动中逻辑的试错功能,并重视理性对人思维的重要影响,因而成为省察对话双方表达方式是否合乎逻辑的探究者,那么柏拉图则在探讨与公民权有关问题的过程中,试图以逻辑的定义方法确证&“正义”、“爱”等内涵;亚里士多德则更多地重视思辨活动及其推理、论证方式与幸福生活的关联性,强调智慧的生活就是幸福、理智的生命是最高的幸福。显然,古希腊逻辑思想中强调了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所具有的一种内在自由。通过这种内在自由,人们更进一步理解了美德与幸福。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出现、有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古希腊逻辑所内蕴的价值理性的需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在《逻辑体系》中指出,“逻辑是有关智力活动的科学,是有效的求证活动。这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不难看出,他所理解的逻辑是有效推断、求证的活动。逻辑能够澄明思想,为获得真理性认识提供科学方法。不仅如此,穆勒的逻辑思想涵盖着对人的命运、人类幸福以及追求幸福的思考。他说,“推理是生活中的大事,每个人时刻都要探知有没有可以直接觉察的事实;不是因为这些事实附加到知识储备中的普遍意义,而是因为,这些事实本身对于人们的利益和工作是重要的”。无疑,在穆勒那里,人的自由与全面幸福成为其逻辑体系的关怀目标。
&&&&无论是西方的智者,或是中国的贤者,他们眼中的逻辑都不仅仅是论辩的技巧、思维的技能,也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目标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正因如此,严复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自强保种之际,将穆勒的逻辑思想引入国人视野,为中国近代文化革新和社会转型,提供了逻辑方法论的基础及其人文价值指向。由严复译介并传播的穆勒逻辑思想,以批判意识作为思维方式变革的起点,为中国文化“革故更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给中国近代文化重构带来了新的思想资源、新的思维方式及新的文化意识,为中国近代科学精神的养成、生活目标的设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逻辑智慧涵养公共理性
&&&&一个充满公共理性、关切人的尊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通过有效说理来澄明思想、充分证明论题真实性、彰显人类理性能力的社会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类已步入“对话时代”。每个人都无法游离于公共生活之外、无视他人的存在。个人的幸福与公共生活愈发密不可分。人们生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社会共同体、思维共同体的对话、交流及共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公共生活更需要养成公共意识、遵守公共秩序,需要以充分的论证来讲道理、说服人,让公共生活中的个体与群体都受到应有的尊重,使公共生活的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在反思逻辑的技术功能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由于人类的思维具有共同性和相通性,人们对自由与尊严的认同,常常寄希望于通过平等对话的理性辩论与说服方式达成。具体说来,能否改善和提高公共生活中的推理、论证能力,关乎人的尊严能否在论证的充分展开中得到承认与尊重。显然,从与人类生存活动的关联性出发,有必要对逻辑作出新的理解。换言之,逻辑在当下的使命,在于对物化世界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担当。它应更多体现为逻辑精神与人类自由的契合,向逻辑的生活本质回归。
&&&&公共理性是人类在满足生存需要、追求发展目标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行为的守约特征。因为有公共理性的存在,才使人的活动脱离了生命的自在性和盲目性,进而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自觉实践。而推理、论证的功能,正在于以对话和说服的力量,来引导人们有效沟通,凸显人的自由特质。只有符合人类理性思维规律的说理,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吸引和说服听众,成为真正有效的论证的组成部分。通常说来,运用被人们信服的一些判断及符合逻辑规则的方式来推出一个新判断,会令人信服;而将还没有被人们普遍信服的判断作为前提,或违反逻辑规则来推导结论,就不容易说服人。
&&&&一个充满公共理性、关切人的尊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通过有效说理来澄明思想、充分证明论题真实性、彰显人类理性能力的社会。逻辑的生活视界,表现为推理、论证活动以自由、自觉的方式展开,并自发、自为地存在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讲究逻辑”是包括情绪、情感等在内的人类生活赖以遵从的理性规约,是人类避免或减少生存障碍的必要选择。正因如此,逻辑成为使个体的人与作为生命总体构成的社会贯通起来的一种内在的公共理性力量。逻辑作为一种生活智慧,能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具有前瞻特质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理性认知不同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对生命的尊重和规则意识,来从事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活动。
&&&&逻辑作为公共理性建构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现代社会共同体中的理性支点作用已愈发突出。这一方面由逻辑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认知、描述作用所决定,另一方面又是由现代公共意识的丰富内涵所决定。无论是对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群体的生命的尊重和维护,对公共社会秩序的自觉监督与强调,认同、信仰社会公正、社会正义;还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表现出对社会公共责任的积极担当;正视历史、关注未来,自觉的怀疑倾向和批判精神;自觉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平等关系;达成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高度的道德内省、自律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逻辑论证时,要分析相关需要的合理性,再予以论证、推断的充分性。
&&&&逻辑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理性,能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提供论证,为发展、实现人的利益要求作出推断;能将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彰显人存在的意义,作为公共理性构建的目标。逻辑能够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完善,提升人们的理解、分析、判断、评价能力,使个人生活、社会管理、群体间的交往多一些抗风险的感知力和推断力。逻辑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理性基础,既可以为人类思维、人类生活提供智慧,贯穿于人们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思维与言行中,还将对提升思维品质、培育公共责任起到引领作用。
&&&&逻辑所内蕴的对人的生存方式的价值考量,具有滋养人文情怀、规约公共理性的深切关注,是人类生活与交往所需要的自觉选择。这可以归因为,体现推理、论证智慧的逻辑,生成于人类的认知、对话、交往、辨谬等活动中,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偏离逻辑,易发生思维混乱;缺失理性,则会导致生活无序,由此,逻辑承载了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理性支点作用,其人文价值不断凸显出来。当下,我们正处于社会生活发生转型之时,更加迫切需要激发社会成员内在的理性自觉,提倡人们更多地通过展现生活的逻辑智慧,重建精神家园。&
&2007年11月宁莉娜参加在上海师大举行的全国语言逻辑-符号学、形式逻辑学术会议。
2009年宁莉娜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cus4824拍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逻辑学基础(万千教育)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逻辑学视域下的类比推理性质探究-逻辑学-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逻辑学视域下的类比推理性质探究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金立
逻辑学视域下的类比推理性质探究
一、 引 言& &
类比推理与传统的演绎、归纳、溯因等推理形式不同,它体现的是类似事物之间特有属性的一种&迁移&,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类比推理在知识学习、科技创新、论辩、司法判决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因此,关于类比推理的研究在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学、学、逻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都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领域的学者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
亚里士多德早就用了类比(analogy)这一术语,并谈到了类比预测,虽然他从未涉及类比推理和类比论证,但他对两种论证形式即举例论证和相似论证的区分,都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类比推理。从总体上看,亚里士多德主要是从常识的角度提出了类比推理的评价标准[1]。Hesse非常关注科学中的类比推理,并提出了类比推理必须满足的三个实质性标准:实质类比,具有因果关系,无本质差异[2]。Gentner(1983)进一步提出了结构映射理论(structuremapping theory),认为一个类比推理在结构和语法上必须具备结构连续性、以关系为中心和系统性等三个特征[3]。Holyoak 和Thagard从人的心理机制出发,创建了多重约束理论(multiconstraint theory),不仅强调类比推理在结构上的约束,还提出了语用约束和语义约束的重要作用[45]。Bartha提出了关联模型(articulation model),认为一个好的类比推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先验关联和泛化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潜力[6]。国内方面,张向葵等人综述了类比推理的图式研究[78]。芦芸蓉等论述了类比论证的论证类型和论证性[910]。胡浩利用Bartha的理论提出了类比论证的特征及其评价标准[11]。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从不同角度探讨类比推理的特征及评价标准,而对类比推理性质的探究并不多见。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背景下明确类比推理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对类比推理的性质做出详尽的阐释。   演绎推理体现的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归纳推理体现的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而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推理进程上的特殊性就决定了类比推理在语法和语义上与其他推理形式存在根本差异。类比推理由源域S(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targetdomain)两个部分构成,源域与目标域的元素之间在属性、关系及系统三个方面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复杂的映射关系是构成类比推理的基础。为了获知目标域是否具有某种特殊属性,需要从源域的属性出发,将这种属性&迁移&到目标域上,在这个&迁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新的谓词,用来确保语义的正确性,Juthe称之为指派谓词(assignedpredicate)[12]。指派谓词是指源域S中各项属性之间存在谓词关系R,由于目标域T与源域S的某些属性存在类比映射关系,源域S的元素间的谓词关系R被指派给了目标域T,进而使目标域T的元素间也具有了相应的谓词关系R。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谓词的相关性对于类比推理的有效性起关键作用。据此,我们将类比推理定义如下:  (1)源域S与目标域T可以构成类比推理,当且仅当决定指派谓词AP的源域S的所有元素都与目标域T的元素存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   (2)源域S中的一个元素是目标域T中的一个元素的对应部分,当且仅当在源域S中的元素和另一个元素间存在谓词关系R,并且在目标域T中的对应元素和另一个元素间也存在映射的谓词关系R。   (3)源域S和目标域T的元素必须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仅符合人类认知,还可以合理地推出类比的结论。  基于此定义,本文将从逻辑学的视域出发,具体阐释类比推理的三个基本性质:映射性、相似性和语用性。二、 映射性   映射是指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对应&关系。与其他推理形式不同,构成类比推理的两个事物之所以可以构成,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映射结构。类比推理的映射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源域的元素与目标域的元素间构成的横向属性映射;在源域的元素间与目标域的元素间所形成的纵向关系映射;以及综合起来形成的双向、较为完整的系统映射。   首先,属性映射。类比映射主要涉及源域S和目标域T及其在类比映射阶段形成的类比映射函项fM。&根据Gentner(1983)的结构映射理论,结构必须保证fM是一对一的,即fM必须是一个从S的某部分S到T的某部分T的同构。但Holyoak & Thagard(1995)在他们的多重限制理论中指出这样的条件过于严格,他们只要求fM作为一个函项,即它也可以是多对一,把S中的多个元素映射到T中的同一个元素。因此,对他们来说,fM是一种近似同态。&[13]102本文认为类比映射函项fM既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多对一的。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学推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