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青年安徽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副秘书长林锋老师怎么联系

  伴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逐年上升趋势的严重性,此类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年)》提出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教育部、团中央、文化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20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要开展包括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内容;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在大力提倡鼓励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要规范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可见国家对社会化青少年心理服务机构需求非常广泛,非常重视青少年心理行业的发展。
  为此联合行业内权威机构共同开展&2017青少年心理行业推荐行动&,积极举荐一批行业内优秀的社会化机构和杰出人物,展示该领域内先进创新技术、产品、项目等课题成果。通过推荐机构倡导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青少年心理服务全面推广提供实践样本,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力量和引导作用,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为青少年心理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良好社会氛围。
  具体活动内容:
  1、首届青少年心理化教育发展论坛暨2017年度青少年心理创业创新成果博览会;
  2017年6月,我们将邀请此次推荐活动的参与单位和100多个城市协会的推荐代表以及联合推荐单位的领导专家等近500余人,在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共同开展&首届青少年心理化教育发展论坛暨2017年度青少年心理创业创新成果博览会&。此次盛会一方面积极推荐和表彰行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团队、单位和个人,向社会各界大力展示推广当前青少年心理行业领域的项目、活动、技术、经验、课题等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就工作的开展、活动的组织、学术的交流、人员的互动、行业间和城市间的合作与共享等议题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探讨。此次盛会将成为青少年心理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型集会和交流展示平台。
  2 、青少年心理 2017 年度&新华人物访谈&专题栏目
  由新华网开设青少年心理&新华人物访谈&专栏,跟踪报道2017年度青少年心理行业创新创业推荐机构和推荐人物,倡导经验,鼓励创新,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全面推广提供实践样本。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为青少年心理服务全面推广提供实践样本,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大力宣传各地青少年心理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其他新闻媒体的宣传力量和引导作用,加大先进机构和个人的宣传力度,为青少年心理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良好社会氛围。
  3 、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7 年度&公益中国行&主题活动
  由中国网倡导联合上百位由专家领导、获奖机构、推荐人物、支持媒体等共同参加的巡讲团,开展&2017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中国行&主题活动,深入全国10个大型城市,广泛开展以青少年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为主题的专家巡讲活动。积极宣传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及社会服务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时宣传、交流和总结、推广各地、各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等。探索开通健康热线,开设健康专题网站、微信或微博为家长和青少年提供服务渠道。积极招募和组织本区域&青少年心理志愿者&以一对一,手拉手,心连心的方式开展家庭、家长、孩子的公益帮扶工作。
  4 、青少年心理&中青在线体验馆&
  为大力推动各地青少年心理工作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集中展现本次推荐活动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新课程等品牌成果,中青在线将联合各大获奖单位共同构建线上实景&青少年心理生活体验概念馆&。摸索经验,鼓励创新,整合形成科学有效的配套技术、产品、项目、课程等完整方案,为青少年心理社会机构和校园心理健康辅导室全面推广建设提供设计样本,未来作为教育部和团中央重点课题项目逐步在线下试点推广。
  5 、教育部 &十三五&教育科研全国重点课题《青少年心理 / 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经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同意,&十三五&教育科研全国重点课题《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总课题组决定面向本次推荐活动中获奖单位和个人重点开展《青少年心理/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课题申报,就青少年心理训练团体课程、青少年心理辅导个体课程、心理设备应用教育学习方式、注意力集中训练学习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由参与人员据所学科共同确定课题实验研究的方向、内容,每个子课题负责人1名,参与人数以6-10人为宜。
  6 、 2017 年度青少年心理专业人才培训计划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青少年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已成为各部门紧缺型人才,在青少年服务格局中需求广泛,大力开展青少年心理服务机构的孵化和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成为目前工作的主要内容。
  十三五&教育科研全国重点课题《青少年心理/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课题组、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青少年心理安全教育基地联合各地方协学会组织共同开展青少年心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本次推荐活动的参与代表将作为第一批青少年心理课题研究、青少年心理社区工作和校园工作骨干人才队伍。
  活动组委会
  1、联合推荐单位:
  新华网、中青在线、中国网、教育部&十三五&全国重点课题《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总课题组、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基金、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北戴河活动营地、青少年心理社会工作联合平台、湖南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中心、贵州省心理工作者协会、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内蒙古心理咨询师协会、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江苏省心理咨询协会、重庆心理咨询协会、湖南省心理咨询协会、广西省社会心理学会、青海省心理协会、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云南省心理学会、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心理咨询师协会。
  2、联合协办单位:
  呼伦贝尔心理咨询师协会、泉州市心理卫生学会、常州市青少年心理协会、连云港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蚌埠市心理咨询学会、渭南市婚姻家庭教育协会、兰州心理咨询协会、银川市婚恋家庭专业行业协会、土默特右旗心理咨询协会、连云港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沧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濮阳心理咨询师协会、新乡心理咨询师协会、淄博心理咨询师协会、德阳市心理健康咨询行业协会、济南心理卫生协会、广东省汕头市心理健康文化协会、淮安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盐城市心里咨询师协会、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蚌埠市心理咨询学会、扬州市心理学会、昆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廊坊市心理学会、濮阳市心理学会、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徐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曲靖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咸阳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晋中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珠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德市家庭教育协会、岳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东营心理学会、信阳市平桥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协会、漯河市心理咨询师专业协会。
  3、媒体支持单位:
  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人民网、央视网、中华网、中国网、中青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TOM、雅虎、MSN、凤凰网、东方网、猫扑、南方网、新民网、北方网、千龙网、中国经济网、杨子晚报、香港卫视、温州之窗、南昌在线、福州之窗、珠海网、重庆网、宁波之窗、佛山之窗、昆明在线、南宁在线、贵阳网、呼和浩特网、天津在线、武汉网、郑州网、杭州在线、南京网、成都在线、兰州在线、沈阳在线、济南在线、西安在线、哈尔滨在线石家庄网。
  4、专家委员会:
  田万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教授,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刘华清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学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研究预防与培训合作中心, 临床心理科主任兼任儿童心理科主任;
  姜长青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系务委员,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参与起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的编纂工作,任人社部、司法部等部委心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胡佩诚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大生 医学心理学博士,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首席专家,副会长,副秘书长。
  范燕宁 教授,哲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
  郭铁军 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青少年项目特别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茂春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许莉娅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赵 丰 教授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梁 君 教授 鄂州职业大学社科部退休教授
  钱 宁 教授 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刘建新 教授 澳门城市大学
  5、承办单位:
  心灵成长(北京)科技服务中心
  十百千万(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
  活动组委会
  秘书处:刘存宝 刘 妍 王海英 高 欣
  电  话:010-946590
  电子信箱: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大成路6号大成时代写字楼607-608
  基 地:赵再静 祖 建 单洪慧
  电 话:
  邮 箱:
  地 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黑石路4号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仅供参考,盲目相信,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原标题:32岁男子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
  “你不出去工作,我百年之后你咋办?”
  “我也想工作,只是要轻松一点的,不要太下体力。我在等待机会。”
  这对母子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10多年了。
  高中辍学后,就在家呆着,几份工作都没干长。他说自己难以胜任,受不了领导的责备。在家,是为等待更合适的机会。这一等就是10多年。如今,已经32岁,母亲十分焦虑,只好拨通海都金牌调解员的热线。
  是什么原因,让选择躲避职场和社会?他是否还能鼓起勇气,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昨日中午,海都金牌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森老师,与面对面。
  待业家中10多年母子关系僵化
  “不知该怎么说他了,我这人就是乐观,才一天天陪着他这样熬下去。”提到大儿子,52岁的刘女士难掩悲伤。今年32岁,高二辍学后,一直呆在家中。工作找过几个,都没干长。
  7年前,丈夫因病撒手人寰。二儿子考了大学,工作后每月2000多元收入,勉强维持自己一家的生活。闲坐家中的大儿子,才让她担心不已。海都记者昨日陪同泉州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森老师,一同前往刘女士家,打算听听的心声。
  初次见面,看似热情的,其实有些拘谨,手脚在发抖。
  “我不是不想工作,我只是在等机会。”落座后,郑老师小心翼翼地切入话题。告诉我们,他理想中的工作,要轻松一点的,不要太下体力,“我毕竟是高中学历”。
  谈话期间,刘女士一直屋里屋外地忙碌着,走路快捷,做事干练。说,母亲太能干了,自己呆在家中,感觉就像“老爷”一样,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
  两三盏茶水下肚,渐渐放松了,但手脚还是不停地发抖。
  他讲起父亲的去世。父亲生前是司机,爱喝酒抽烟,和母亲动不动就吵架,还打人。“我和弟弟,还有妈妈,都被他打过。”小声解释,父亲人已走了,不想说他太多,更不想让母亲听到,勾起伤心。
  说,自己找过一些工作,但有的工作太累,他不胜任,也不喜欢。自己又不会为人处世,常受到老板责备,受不了便最终放弃了工作。“我只想找轻松一点的事做,一直没机会。”他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诉求。
  这些年在家没事做,就上网玩游戏。恋爱没想过,因为没工作,没钱,他不着急,也知道着急不来。“你请人家姑娘喝奶茶,一次花个十几元,第三次第四次呢,还请人家喝奶茶吗?”认为,一切都不晚。他希望自己以后有了钱,让另一半过更好的生活,“否则以我的长相,想找女朋友是容易的”。
  说到一半,母亲从屋外忙到屋里,突然沉默起来。见儿子手脚发抖,刘女士生气地朝他使了个眼色。
  刘女士说,和这个大儿子的关系,已经开始僵化了。她恨铁不成钢,甚至因此动手。
  “你是个有想法的人,只是缺乏说干就干的勇气。你愿意尝试着再出发,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吗?”郑老师鼓舞着,也十分想听听他的打算。
  沉默一阵说,如果有人介绍,他可以试一试。
  退行阻碍原因多方造成
  “聊天时,我注意到他有很多非常夸张的肢体语言。”郑晓森老师认为,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属于退行。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会放弃已经学会的应对策略和行为方式,恢复比较幼稚、原始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它可以表现为对人际交往的冷漠、对职场逃避,也可以是对社会活动的拒绝。
  主要表现为对职场的逃避,以应对职场中各种不适应带来的焦虑感。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正常的应对模式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应对技能和策略,才能内化为自身内在的“程式”,这也是人慢慢成熟、完善的一个过程。
  的退行性行为,阻碍了他正常发展完善的需求,转变为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如果投射到他人身上,就会想象别人对自己有攻击性。比如面对家人的唠叨,会反抗,甚至会谩骂、殴打母亲。
  原因有多方面,家庭教育是最主要因素。过程中,父母包办太多。比如学习成绩高低、工作好坏、收入多少等,评价体系都被父母包办了,就失去了“”的机会。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部分父母将气撒在孩子身上,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自卑、懦弱,或者走向暴力极端。的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打骂,这对他的健康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生活事件的影响也不可或缺。高二辍学,外出务工,因一时适应不了而遭受他人的指责,从而让其产生了“外出工作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的印象,因此会尽量地回避它。
  郑老师认为,解决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帮助。他的问题已经持续十几年,人格发生了改变,并相对稳定。改变需要一个长期、连续的专业帮助。
  家人也需要改变对“好吃懒做”的指责,要鼓励他走出去,增加他面对社会的信心。最关键的是,自身也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自我调适。
  郑老师建议,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让其多尝试、多走出去,哪怕犯错,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同时,对于问题要抱着“早发现、早纠正”的原则,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千万不要有“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思想误区。
  一个非典型啃老青年
  不工作,在家啃老。,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人——海都报去年首篇深读人物《一个非典型啃老青年》中的小龙。
  23岁的小龙,住在泉州市区,因向母亲索要1000元未果,将母亲反锁家里,多次推打;为了要钱砍伤父亲,逼得父亲写下遗书。小龙的母亲求助海都报,他和丈夫不知道这个曾白白净净讨人喜欢的儿子,最近10年是怎么了。
  去年6月30日,经过10天4次与小龙面对面的探访,海都深读第一篇,讲述了一个只靠电脑提供几乎全部生活答案的“啃老青年”。他和有点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锋说,小龙身上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退化现象,与人脱节,与社会脱节,要改变他,爸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这是两个人的痛,更是两个家庭的痛。
  针对小龙的情况,两位心理专家提出了4点建议。
  在此,只简述四点建议:一、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他“伸手要”开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孩子要安慰、要自由、要物质的教育机会;二、给孩子钱不等于给孩子爱,当孩子要时,不妨换一种给予的方式;三、有陪伴才有倾听,有倾听才能“对症下药”;四、你如何与孩子相处,孩子就如何与世界相处。
  原标题: 32岁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自称在等待机会
  稿源:中国青年网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32岁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
  日 14:42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32岁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
  “你不出去工作,我百年之后你咋办?”
  “我也想工作,只是要轻松一点的,不要太下体力。我在等待机会。”
  这对母子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10多年了。
  高中辍学后,就在家呆着,几份工作都没干长。他说自己难以胜任,受不了领导的责备。在家,是为等待更合适的机会。这一等就是10多年。如今,已经32岁,母亲十分焦虑,只好拨通海都金牌调解员的热线。
  是什么原因,让选择躲避职场和社会?他是否还能鼓起勇气,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昨日中午,海都金牌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森老师,与面对面。
  待业家中10多年母子关系僵化
  “不知该怎么说他了,我这人就是乐观,才一天天陪着他这样熬下去。”提到大儿子,52岁的刘女士难掩悲伤。今年32岁,高二辍学后,一直呆在家中。工作找过几个,都没干长。
  7年前,丈夫因病撒手人寰。二儿子考了大学,工作后每月2000多元收入,勉强维持自己一家的生活。闲坐家中的大儿子,才让她担心不已。海都记者昨日陪同泉州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森老师,一同前往刘女士家,打算听听的心声。
  初次见面,看似热情的,其实有些拘谨,手脚在发抖。
  “我不是不想工作,我只是在等机会。”落座后,郑老师小心翼翼地切入话题。告诉我们,他理想中的工作,要轻松一点的,不要太下体力,“我毕竟是高中学历”。
  谈话期间,刘女士一直屋里屋外地忙碌着,走路快捷,做事干练。说,母亲太能干了,自己呆在家中,感觉就像“老爷”一样,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
  两三盏茶水下肚,渐渐放松了,但手脚还是不停地发抖。
  他讲起父亲的去世。父亲生前是司机,爱喝酒抽烟,和母亲动不动就吵架,还打人。“我和弟弟,还有妈妈,都被他打过。”小声解释,父亲人已走了,不想说他太多,更不想让母亲听到,勾起伤心。
  说,自己找过一些工作,但有的工作太累,他不胜任,也不喜欢。自己又不会为人处世,常受到老板责备,受不了便最终放弃了工作。“我只想找轻松一点的事做,一直没机会。”他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诉求。
  这些年在家没事做,就上网玩游戏。恋爱没想过,因为没工作,没钱,他不着急,也知道着急不来。“你请人家姑娘喝奶茶,一次花个十几元,第三次第四次呢,还请人家喝奶茶吗?”认为,一切都不晚。他希望自己以后有了钱,让另一半过更好的生活,“否则以我的长相,想找女朋友是容易的”。
  说到一半,母亲从屋外忙到屋里,突然沉默起来。见儿子手脚发抖,刘女士生气地朝他使了个眼色。
  刘女士说,和这个大儿子的关系,已经开始僵化了。她恨铁不成钢,甚至因此动手。
  “你是个有想法的人,只是缺乏说干就干的勇气。你愿意尝试着再出发,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吗?”郑老师鼓舞着,也十分想听听他的打算。
  沉默一阵说,如果有人介绍,他可以试一试。
  退行阻碍原因多方造成
  “聊天时,我注意到他有很多非常夸张的肢体语言。”郑晓森老师认为,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属于退行。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会放弃已经学会的应对策略和行为方式,恢复比较幼稚、原始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它可以表现为对人际交往的冷漠、对职场逃避,也可以是对社会活动的拒绝。
  主要表现为对职场的逃避,以应对职场中各种不适应带来的焦虑感。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正常的应对模式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应对技能和策略,才能内化为自身内在的“程式”,这也是人慢慢成熟、完善的一个过程。
  的退行性行为,阻碍了他正常发展完善的需求,转变为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如果投射到他人身上,就会想象别人对自己有攻击性。比如面对家人的唠叨,会反抗,甚至会谩骂、殴打母亲。
  原因有多方面,家庭教育是最主要因素。过程中,父母包办太多。比如学习成绩高低、工作好坏、收入多少等,评价体系都被父母包办了,就失去了“”的机会。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部分父母将气撒在孩子身上,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自卑、懦弱,或者走向暴力极端。的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打骂,这对他的健康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生活事件的影响也不可或缺。高二辍学,外出务工,因一时适应不了而遭受他人的指责,从而让其产生了“外出工作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的印象,因此会尽量地回避它。
  郑老师认为,解决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帮助。他的问题已经持续十几年,人格发生了改变,并相对稳定。改变需要一个长期、连续的专业帮助。
  家人也需要改变对“好吃懒做”的指责,要鼓励他走出去,增加他面对社会的信心。最关键的是,自身也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自我调适。
  郑老师建议,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让其多尝试、多走出去,哪怕犯错,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同时,对于问题要抱着“早发现、早纠正”的原则,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千万不要有“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思想误区。
  一个非典型啃老青年
  不工作,在家啃老。,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人——海都报去年首篇深读人物《一个非典型啃老青年》中的小龙。
  23岁的小龙,住在泉州市区,因向母亲索要1000元未果,将母亲反锁家里,多次推打;为了要钱砍伤父亲,逼得父亲写下遗书。小龙的母亲求助海都报,他和丈夫不知道这个曾白白净净讨人喜欢的儿子,最近10年是怎么了。
  去年6月30日,经过10天4次与小龙面对面的探访,海都深读第一篇,讲述了一个只靠电脑提供几乎全部生活答案的“啃老青年”。他和有点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锋说,小龙身上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退化现象,与人脱节,与社会脱节,要改变他,爸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这是两个人的痛,更是两个家庭的痛。
  针对小龙的情况,两位心理专家提出了4点建议。
  在此,只简述四点建议:一、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他“伸手要”开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孩子要安慰、要自由、要物质的教育机会;二、给孩子钱不等于给孩子爱,当孩子要时,不妨换一种给予的方式;三、有陪伴才有倾听,有倾听才能“对症下药”;四、你如何与孩子相处,孩子就如何与世界相处。
  原标题: 32岁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自称在等待机会
  稿源:中国青年网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某公司占地900平米的创意建筑体验...
苏州河钢结构老桥、历经107年风雨...
小朋友们玩九子游戏、家门口的糖炒栗...
即将开幕的2015上海奉贤菜花节将...
为了迎接今天的世界水日(3月22日...
莹白的雪花,浩瀚的星空,五彩冰面美...
3月20日至4月19日,由市科委主...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text]返回顶部&/&32岁男子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围观&·&&0评论&·&&0香蕉&/&&&/&&已收藏&/&&/&32岁男子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
“你不出去工作,我百年之后你咋办?”
  “我也想工作,只是要轻松一点的,不要太下体力。我在等待机会。”
  这对母子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10多年了。
  高中辍学后,阿强就在家呆着,几份工作都没干长。他说自己难以胜任,受不了领导的责备。在家,是为等待更合适的机会。这一等就是10多年。如今,阿强已经32岁,母亲十分焦虑,只好拨通海都金牌调解员的热线。
  是什么原因,让阿强选择躲避职场和社会?他是否还能鼓起勇气,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昨日中午,海都金牌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森老师,与阿强面对面。
待业家中10多年 母子关系僵化
  “不知该怎么说他了,我这人就是乐观,才一天天陪着他这样熬下去。”提到大儿子阿强,52岁的刘女士难掩悲伤。阿强今年32岁,高二辍学后,一直呆在家中。工作找过几个,都没干长。
  7年前,丈夫因病撒手人寰。二儿子考了大学,工作后每月2000多元收入,勉强维持自己一家的生活。闲坐家中的大儿子,才让她担心不已。海都记者昨日陪同泉州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森老师,一同前往刘女士家,打算听听阿强的心声。
  初次见面,看似热情的阿强,其实有些拘谨,手脚在发抖。
  “我不是不想工作,我只是在等机会。”落座后,郑老师小心翼翼地切入话题。阿强告诉我们,他理想中的工作,要轻松一点的,不要太下体力,“我毕竟是高中学历”。
  谈话期间,刘女士一直屋里屋外地忙碌着,走路快捷,做事干练。阿强说,母亲太能干了,自己呆在家中,感觉就像“老爷”一样,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
  两三盏茶水下肚,阿强渐渐放松了,但手脚还是不停地发抖。
  他讲起父亲的去世。父亲生前是司机,爱喝酒抽烟,和母亲动不动就吵架,还打人。“我和弟弟,还有妈妈,都被他打过。”阿强小声解释,父亲人已走了,不想说他太多,更不想让母亲听到,勾起伤心。
  阿强说,自己找过一些工作,但有的工作太累,他不胜任,也不喜欢。自己又不会为人处世,常受到老板责备,受不了便最终放弃了工作。“我只想找轻松一点的事做,一直没机会。”他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诉求。
  这些年在家没事做,阿强就上网玩游戏。恋爱没想过,因为没工作,没钱,他不着急,也知道着急不来。“你请人家姑娘喝奶茶,一次花个十几元,第三次第四次呢,还请人家喝奶茶吗?”阿强认为,一切都不晚。他希望自己以后有了钱,让另一半过更好的生活,“否则以我的长相,想找女朋友是容易的”。
  说到一半,母亲从屋外忙到屋里,阿强突然沉默起来。见儿子手脚发抖,刘女士生气地朝他使了个眼色。
  刘女士说,和这个大儿子的关系,已经开始僵化了。她恨铁不成钢,甚至因此动手。
  “你是个有想法的人,只是缺乏说干就干的勇气。你愿意尝试着再出发,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吗?”郑老师鼓舞着阿强,也十分想听听他的打算。
  阿强沉默一阵说,如果有人介绍,他可以试一试。
退行阻碍成长 原因多方造成
  “聊天时,我注意到他有很多非常夸张的肢体语言。”郑晓森老师认为,阿强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属于退行。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会放弃已经学会的应对策略和行为方式,恢复比较幼稚、原始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它可以表现为对人际交往的冷漠、对职场逃避,也可以是对社会活动的拒绝。
  阿强主要表现为对职场的逃避,以应对职场中各种不适应带来的焦虑感。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正常的应对模式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应对技能和策略,才能内化为自身内在的“程式”,这也是人慢慢成熟、完善的一个过程。
  阿强的退行性行为,阻碍了他正常发展完善的需求,转变为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如果投射到他人身上,就会想象别人对自己有攻击性。比如阿强面对家人的唠叨,会反抗,甚至会谩骂、殴打母亲。
  原因有多方面,家庭教育是最主要因素。阿强成长过程中,父母包办太多。比如学习成绩高低、工作好坏、收入多少等,评价体系都被父母包办了,阿强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部分父母将气撒在孩子身上,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自卑、懦弱,或者走向暴力极端。阿强的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打骂,这对他的健康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生活事件的影响也不可或缺。阿强高二辍学,外出务工,因一时适应不了而遭受他人的指责,从而让其产生了“外出工作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的印象,因此会尽量地回避它。
  郑老师认为,解决阿强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帮助。他的问题已经持续十几年,人格发生了改变,并相对稳定。改变需要一个长期、连续的专业帮助。
  家人也需要改变对阿强“好吃懒做”的指责,要鼓励他走出去,增加他面对社会的信心。最关键的是,阿强自身也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自我调适。
  郑老师建议,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让其多尝试、多走出去,哪怕犯错,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同时,对于问题要抱着“早发现、早纠正”的原则,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千万不要有“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思想误区。
一个非典型啃老青年
  不工作,在家啃老。阿强,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人——海都报去年首篇深读人物《一个非典型啃老青年》中的小龙。
  23岁的小龙,住在泉州市区,因向母亲索要1000元未果,将母亲反锁家里,多次推打;为了要钱砍伤父亲,逼得父亲写下遗书。小龙的母亲求助海都报,他和丈夫不知道这个曾白白净净讨人喜欢的儿子,最近10年是怎么了。
  去年6月30日,经过10天4次与小龙面对面的探访,海都深读第一篇,讲述了一个只靠电脑提供几乎全部生活答案的“啃老青年”。他和阿强有点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锋说,小龙身上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退化现象,与人脱节,与社会脱节,要改变他,爸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这是两个人的痛,更是两个家庭的痛。
  针对小龙的情况,两位心理专家提出了4点建议。
  在此,只简述四点建议:一、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他“伸手要”开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孩子要安慰、要自由、要物质的教育机会;二、给孩子钱不等于给孩子爱,当孩子要时,不妨换一种给予的方式;三、有陪伴才有倾听,有倾听才能“对症下药”;四、你如何与孩子相处,孩子就如何与世界相处。
32岁男子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该投稿暂无简介32岁男子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32岁男子不工作在家啃老10多年 自称在等待机会[+展开简介]投1蕉安利给基友官方下载友情链接反馈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Copyright (C)
AcFun. 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