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家访 考什么 会不会家访 报刊

更多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幼升小|老师家访看什么?这些门道您一定要看明白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幼升小”为何 异化成变相考试---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10版:国内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商报头版
第A02 : 商报眼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聚焦
第A06 : 民生
第A07 : 金融
第A08 : 综合/专题
第A09 : 国内/专题
第A10 : 国内
第A11 : 国内
第A12 : 国际
第A13 : 财经新闻
第A14 : 证券资讯
第A15 : 证券市场
第A16 : 相关市场
第A17 : 金融
第A18 : 出国资讯
第A19 : 出国资讯/保健
第A20 : 财经参考/休闲\饮食
第B01 : 都市新闻
第B02 : 城事/区街
第B03 : 拍案
第B04 : 热线
第C01 : 文化广场
第C02 : 娱乐聚焦
第C03 : 文化时评
第C04 : 万象
本应就近、免试入学,一些幼儿园却以面试之名行考试之实
“幼升小”为何 异化成变相考试
幼儿园异化成学校,不但入学要考试,毕业也要照毕业照。这是6月3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身着“学士服”拍摄毕业照。新华
【新华社南京6月10日电】近期全国各地小学报名正陆续开展。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中热点小学的面试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方面,难度远超适龄儿童认知水平。 本应“就近、免试”入学的“幼升小”,为何被一些热点小学异化为“变相考试”?孩子考晕、家长纠结,这场考试考的究竟是“谁”?谁来斩断择校热背后的利益链条? “神考题”频现 得先学奥数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教育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北京、南京等地优质公办小学的择校空间被大大压缩,但一些城市有着招生自主权的民办学校却成为过度择校的“重灾区”。一些热点小学更是打着“面试”的名义行“考试”之实。 记者了解到,前些年,包括南京、上海等全国多地一些优质高中办了民办性质的中小学,如今虽然两者明面“脱钩”,但暗地里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有名校背景的民办小学一方面教学质量好些,另一方面,升入优质中学的机会相对多一些。”业内人士指出。 近期,南京张女士的儿子参加了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的“幼升小”面试,尽管有所准备,但这所热点民办小学的面试题目难度还是让她感到诧异。 “很多逻辑、图形和数学题都属于奥数范畴,儿子之前没上过补习班,只能当‘陪考’。”张女士说,其中一道题是:汽车上坐了7个人,还有2个空位,下去1个人,上了6个人,问上去的6个人有几个站着的,有几个坐着的?“我们家长听着都晕,更何况是孩子!” “说是面试,但很多题目连家长都要用笔算算,何况孩子!这样包含‘笔试’环节的面试难道不算考试?”广州的一位家长说,孩子参加了今年广外附小的“面谈”,其中一道题目是“买了6个鸡蛋和一些鸭蛋,吃了3个鸡蛋后鸭蛋和鸡蛋一样多了,问鸭蛋有多少个?” 唐僧有几个徒弟?两棵树上各有5只鸟,其中一棵树上的两只鸟飞到另一棵树上,问两棵树上一共还剩几只鸟……面对家长论坛里流传的各所名校“幼升小”面试题,一些家长感到很无奈:这样的“神题”纯粹是脑筋急转弯。 随着“幼升小”面试难度日益“超前”,奥数培训幼儿化趋势明显。记者在南京城区多家写字楼走访发现,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升一”“幼升小”培训课程,收费不菲,很多孩子还没上小学,已经开始补习奥数。 表面考孩子 实质考家长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考试,但为什么一些学校仍然热衷打擦边球,将“考试”变成所谓的“面试”,尤其一些优质民办小学更是神题、难题频出? 记者调查中发现,对一些公办小学来说,面试更多是为了均衡分班。南京一所热点公办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幼升小”面试目的在于均衡分配每个班的生源。如果班级之间生源质量相差过大,带班老师会有意见,不利于内部教学管理。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存疑指出,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怎么能通过一场面试就区别出生源质量? “幼升小”是孩子步入学校的重要一环,好的学校竞争格外激烈。“这两年我们学校一年级招生216人,但去年报名3000多,今年报名4000多,不面试怎么办?”南外仙林分校一位老师说。作为很多家长心目的“明星”民办小学,南外仙林分校今年“幼升小”面试定在6月6日,高考前一天。 “对于孩子来说,6日的面试虽然不是高考,但和高考一样重要。”一心想让女儿上南外仙林分校的施女士,从三年前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就为这次“幼升小”面试做起了准备。“除了认字背诗、数学运算,还学了简单的英语口语。” 于是,在给孩子“奔前程”的路上,家长们纷纷“使劲”。更令人心惊的是,面试背后的择校费屡禁不绝。“面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南京家长张女士说,有的“明星”小学“赞助费”动辄10万元以上,成绩差一点还要有“条子”才有机会交钱。 “这些难题、神题表面上看是考孩子,实质上是考家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报刊博览&正文
广州民校幼升小“考爹妈”?孩子纷纷花万元上突击班?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日前,一则“上海幼升小面谈,家长却被考晕”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上海一民办小学在面谈孩子的同时,把家长集中在几个大教室里,让家长们用手机做题。
日前,一则“上海幼升小面谈,家长却被考晕”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上海一民办小学在面谈孩子的同时,把家长集中在几个大教室里,让家长们用手机做题。很多家长做不出来,担心给娃拖了后腿,郁闷不已。这一消息的真假还有待验证,不过,不少广州家长却“心有戚戚”,纷纷转发。广州各所民办小学也将在近期陆续展开面谈,“广州的民办学校也会考家长吗?”不少家长担心地问道,还打趣要不要紧急补补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为挤进民校 家长为孩子花万元上“突击班”
5月6日和7日,广州最热门的一所民办小学分批进行了入学面谈。据学校通知,面谈结束后,在昨日下午开始,通过办公电话通知被录取的新生,今日上午开始新生交费。学校通过面谈招收的学生大概在200人左右,而今年参加面谈的孩子据说超过了1000人。
“淘汰率那么高,一点准备都不做就去面谈,基本上不用想了。”陈女士说。在孩子上大班之前,陈女士都是放养,“我女儿识字不超过十个,我问她4+4等于几,她都要数手指头。”然而,在孩子升入大班后,陈女士这才发现,家长们要么早已买好了学位房,准备送孩子上公办名校,要么早早开始了幼小衔接,誓要把孩子送进热门民校。陈女士的房产所在地段对应的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她突然感到自己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决定想办法把孩子送进离家较近的一所民办小学。
她得知学校附近有很热门的幼小衔接机构,其培训过的孩子进入该小学的比例很高,家长们挤破了头把孩子塞进去,但陈女士“顿悟”得太晚,培训班已经没有名额了。后来,她又听说还有一个“突击班”,上四次课,通过搜集历年该学校的面谈真题,给孩子们进行突击培训收费,收费一万元。如果突击培训后感觉孩子还有欠缺,免费继续加课,直到认为孩子面谈“有戏”为止。这个“突击班”也非常火爆,陈女士找了一圈人,终于把孩子塞了进去。5月6日上午,陈女士一家陪着孩子参加面谈,孩子从进去到出来,一共花了二十分钟。等到孩子一脸笑容地走出来,说“全部都会做”时,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学校也“考爹”? 聊天中考察家长教育理念
实际上,在广州,也有民办学校在面谈孩子的过程中,面谈家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吴波校长表示,学校无论是小学部还是中学部,在学生入学的面谈或者考试时,都要与家长进行沟通。“我们与家长进行面谈,绝对不是为了考家长。面谈的内容主要是聊天。”吴波介绍,聊天过程中,招生老师需要了解三个方面:家长的教育理念、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和目标、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亲子沟通、亲子关系如何。“我们需要找到能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的家长,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把他们送进更理想的学校。”吴波说。
今年3月,广州番禺区一所民办学校在招收小学新生的通知中称,父母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引发舆论哗然。有网友认为,该学校为私立学校,有办学自主权,要求学生家长学历本科无可厚非。但也有家长认为,“只招本科家长的孩子”的要求,看似是私立小学的招生自由,实则是对低学历人群赤裸裸的歧视,“学校的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教育的本质,教出来的学生会有好吗”?
事后,番禺区教育局表示, 虽然民办学校有办学自主权,但该校在本次招生宣传中有违教育公平。本着“有教无类”、对所有学生及家长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民办学校依法办学的要求,该局对该校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其立即停止该宣传行为,并提出整改措施,在往后的招生工作中,要依法做好招生简章备案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及工作安排,规范招生行为。后学校撤去了相关宣传公告。
淘汰比例高
去年有热门民校7进1
近年来,广州民办小学热度持续增高。2016年,广州首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统一网上报名,其中共有297所民办小学。在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的100所民办小学中,黄冈中学广州实验小学报名人数最多,有1934人,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的报名人数则达到了1804人。
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民办小学是荔湾区华侨外国语实验学校,录取比例为1:6.97,其次为泰景中英文小学,录取比例为1:6.64、白云区三元里实验小学录取比例为1:6.07。
与公办小学的简单面谈不同,民办小学面谈带有选拔性质,热门民办小学动辄50%的淘汰率,让家长们不敢掉以轻心。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面谈训练,想脱颖而出确实不太容易。民办小学热催生了“幼小衔接”热,对于不少家长而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还不够,纷纷给孩子报班“加码”。广州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去年的报读人数为634人,今年就激增至1500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陈洋洋
点击加载更多
报刊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升小家访不通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