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扩容治疗的方法

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体温下降与对策的用户评论
12345678910当前位置:
&休克及低血压
休克及低血压预防和治疗
  【治疗原则】   1.一般紧急处理包括对创伤的制动、控制活动性大出血、保证呼吸道通畅等。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一30°,下肢抬高15°一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并用药(见后)维持或提高血压。早期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注意保温,酌情给予镇痛药。   2.原发病的积极处理对原发病做积极处理的意义与改善有效循环血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大多存在需手术处理的原发病灶,如有内脏大出血、存在坏死肠袢、有消化道穿孔或腹内脓肿等。治疗原则应该是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对原发病灶做手术处理,治疗效果非常好。即使有时病情尚未稳定,为避免延误抢救的时机,仍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   3.补充血容量为纠正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扭转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特别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快速补充血容量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VP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皮肤温度、末梢循环、脉搏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判断所需补充的液体量。一般而言,休克程度越重,需补充的血容量也就越多。由于不仅要补充所丢失的血容量,还要充填扩大的毛细血管床,因此实际需要量往往大于估计量。补充血容量所选用的液体应该是晶、胶体并重。通常可先采用晶体溶液(平衡盐溶液)。由于晶体溶液扩容作用的维持时间很短(仅1小时左右),可加用血浆增量剂(羟乙基淀粉)。血浆增量剂的最大用量为ml/d。高分子质量(分子质量为10万一20万Da)的产品可维持扩容效果达6小时以上,是紧急补充血容量的最佳选择。当血细胞比容低于30%时,可选用浓缩红细胞。大量出血时可快速输注全血。人体白蛋白可用于纠正低白蛋白血症。   4.纠正酸碱失调病人在休克状态下,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性环境对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肾功能都有抑制作用,应予纠正。但病情较轻的病人,可在机体代偿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过度换气呼出大量CO2,可使病人的动脉血pH仍然调整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并非所有休克病人都需立即输注碱性药物。因为按照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的规律,碱中毒环境不利于氧从血红蛋白中释出。反而会使组织缺氧加重。另外。不很严重的酸性环境对氧从血红蛋白中解离出来是有利的,并不需要去积极纠正。而且,机体在获得充足血容量和微循环得到改善之后,轻度酸中毒常可缓解而不需要再用碱性药物。但重度休克经扩容治疗后仍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时.仍需使用碱性药物,常用药物是5%碳酸氢钠。用药后30一60分钟应复查动脉血气,了解治疗效果并据此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5.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可分为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两大类。究竟选用哪一类,经历了相当长的认识过程。早先,血管收缩剂的应用很普遍,但因其使血管收缩太强而导致组织更加缺血、缺氧,使休克变得更为严重。近几十年来,主张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选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使原来处于微小动脉收缩状态的区域重新得到血流灌注,以缓解组织缺氧,从而使休克得到纠正。这种做法已得到普遍的共识。但最近的研究结果又提出应该重新评价血管收缩剂在休克治疗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是强调了足够的血压和血管张力对休克治疗的重要性。目前有作者提出当采用扩容和扩血管药物治疗仍然无效时,可考虑改用适当剂量的血管收缩剂,可望得到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   (1)血管收缩剂:包括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和多巴胺等。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兴奋α受体、轻度兴奋β受体的血管收缩荆,能兴奋心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及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作用时间短。由于其很强的α受体兴奋作用和作用时间非常短暂,是很常用的血管收缩剂。问羟胺对α、β受体有间接兴奋作用,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同去甲肾上腺素,但作用弱,维持时间较长。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收缩剂,具有多种作用,包括兴奋α、β,受体和兴奋多巴胺受体等。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10 g=&& min-kg=&& 1=&&&15μg/(minokg)时则为兴奋旺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抗休克时主要取其强心和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故宜采取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较多巴胺强,能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改善心泵功能。小剂量有轻度缩血管作用。   (2)血管扩张剂:主要分为α受体阻滞剂和抗胆碱能药两类,前者包括酚妥拉明、酚苄明等,能解除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小血管收缩和微循环淤滞并增强左心室收缩力。其他还有硝普钠等药物。酚妥拉明的作用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能解除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小血管收缩,并可使左心室收缩力增强。酚苄明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兼有间接新反射性兴奋β受体的作用。能轻度增加心脏收缩力、心排血量和心率,同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周围循环阻力和血压。   抗胆碱能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人工合成品为654-2)在临床上较为多用。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使血管舒张,从而改善微循环。还可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释放,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外周血管痉挛时,山莨菪碱在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稳定病情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效果。硝普钠也是一种血管扩张剂,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能同时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但对心脏无直接作用。静脉用药后可降低前负荷。   6.心功能不全时可给予强心药物   最主要的是强心苷(如毛花苷C),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的作用。当扩容治疗已相当充分、但动脉压仍低,而且中心静脉压显示已超过1.5cmH2O时,提示同时存在心功能不全。此外,上述兴奋α和β肾上腺索能受体的药物(如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也兼有强心功能。
《新编外科疾病诊疗学》吴学田,袁邦平等主编
用途:与配套输液管路共同使用,用于医疗机构的输液或输血,并可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
用途: 专用于在极高要求的环境中,为护理者提供强大而灵活的通气能力。
用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用途:供医疗机构用空气与氧气混合气体做单向间歇正压人工呼吸急救和辅助呼吸用。
用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休克的治疗原则
我的图书馆
休克的治疗原则
无论哪种休克,都有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液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休克时应按如下原则处理。
  一、扩容
  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 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保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路则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2.常用扩容液体
  电解质溶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补充血容量:输全血、血浆等。
  右旋糖酐:能提高渗透压,常用中、低分子两种。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仅能扩容,也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
  二、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地处理原发疾病,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如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疾病。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抢救和治疗。
  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
  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其中一类为升压药物。这类药物为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另一类为血管扩张药,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具体何时应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而定。一般扩容后,血压仍低于8.0kPa(60mmHg),可应用血管收缩药,但扩容后血压能维持在12kPa(90mmHg)以上时可适应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
  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馆藏&349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休克病人的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