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心衰浑身无力出院后在家调养现在晚上浑仃声发热但不发烧怎么回事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老人突然浑身,但不发烧怎么回事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病情分析:
你,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与脑供血不足有关系的,建议进一步做经颅多普勒检查
指导意见: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建议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西比灵,盐酸倍他司汀和脑络...
病情分析:
首先的应该要考虑和有感冒的前兆导致的有直接关系的,其次的也要和有不规律的饮食或生活习惯有联系的
指导意见:
应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其次的饮食避免吃...
医认为这是阴虚燥热和瘀血内停的表现
建议口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颗粒治疗,症状会有明显改善,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自律神经的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引起。加上脚趾、膝盖、肩膀、手指等都是运动较多的关节部位,脂肪少,热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较少,更容易感到发冷。
答: 甲亢疾病该吃什么药?医生你好,患者甲亢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请问吃什么药好?
答: 您好;平时注意禁烟酒,禁生泠酸辣,油腻性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答: 妊娠期间、乙肝患者有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有过...
答: 什么是肛瘘?肛瘘是什么症状?广州空军后勤医院肛肠诊疗中心的专家分析: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90岁老人39度发烧不退,怎么办?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去医院检查治疗并做物理退烧,用温水浸泡毛巾,拧干,然后放在额头,多给他喝水,想法让他出汗。
颈椎病的治疗首选牵引理疗可配合针灸、按摩,要坚持按疗程治疗效果,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工作或生活姿势避免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久.睡觉不益枕的过高,不要躺床上看电视和长时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
病情分析:根据你说的情况可能是咽喉炎引起的发烧,需要继续治疗咽喉炎。指导意见:建议你可以输青霉素效果比较好,输之前必须做皮试,阴性的才可以输。
您好这位朋友,建议查心电图,排除心脏疾患等症状.意见建议:这种情况也可以见于高热,低血糖,甲亢,需要结合检查看看.
病情分析:发高烧一般是,有炎症引起的,一般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意见建议:需要做血常规的检查,针对病因治疗,也需要用退烧药,可以口服布洛芬退烧。要适当的加大
你好,这个情况考虑有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建议你到医院检查一下血常规、尿常规、PPD、胸片等检查确诊,暂时可以服用萘普生、布洛芬、扑热息痛等药物退热治疗,建议查
你好,这种情况是需要注意是否是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以及是肺炎的情况,需要检查一下血常规和支原体看看。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
建议去医院哦
根据你的描述应该具体检查清楚,看是哪个位置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的发热比较好治疗,单纯的对症治疗效果是不好的!也不知道患者还有什么症状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微信关注医生
擅长: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哮喘、肺心病、肺炎、感冒
已有 126 人关注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关于老年病人诊疗的思考
作者:[1]&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2791&&
15:09:42&&
文字大小:
  生命的本质必然由健康走向衰退(躯体失能、失智)、衰竭(器官功能抵达极限),作为一名老年病人,总是期望每一种病痛都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拥有可替换的关节、清晰的视线、具有生命力的心脏等可以让自己无痛苦,活得更久。
  生命的本质必然由健康走向衰退(躯体失能、失智)、衰竭(器官功能抵达极限),作为一名老年病人,总是期望每一种病痛都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拥有可替换的关节、清晰的视线、具有生命力的心脏等可以让自己无痛苦,活得更久。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但医学不等于技术,是否医疗技术可实现的,医生都需要为病人去做?面对老年人的病痛,究其原因是由于“致病因素”还是由于“正常衰老、老化”所致?如何平衡技术与人体自然力的关系?是以“病为中心”还是以“病人为中心”?如何驾驭好技术的方向盘,不以追逐技术为目的?如何校正我们的目标――从单纯的治病,到预防疾病,到提高生命质量?对于我国社会严重老龄化的今天,这些都是临床医师亟需提高的认识。1老年病人的若干特点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老年病,即由于衰老引起的一系列增龄相关疾病(age-related diseases)及伴随的相关问题,包括生理性衰老和疾病引起的问题。生理性衰老如听力、视觉减退、骨质疏松、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气短等。疾病引起的相关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骨折、内分泌代谢疾病、脑缺血性认知障碍等。这些疾病可以使衰老现象提早出现,导致老年人寿命缩短。老年病的产生存在着个体间的高度异质性,临床医生需要重视和关注老年病的临床特点,予以最适宜的处置。1.1老年人自然衰老与病理改变相互交错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老年人机体的退行性改变具有普遍性、积累性和渐进性。随着增龄,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调节机制变得不敏感、不精确、缓慢以外,各脏器功能的退化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标志肺功能的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在25岁以后每年以0.03升的速度下降,70岁较25岁时下降50%。心脏30岁后每增长1岁,心输出量减少1%。标志肾功能的内生肌酐清除率30岁后每年降低1ml/min/1.73cm2。脑细胞的数量自40岁后每年减少1万个。50岁后人体肌肉质量每年下降1%~2%。胃肠道在60岁时约50%已发生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老年人的味觉、听力、膀胱、排便功能更是每况愈下。老年人在渐进性的老化过程中,生理的衰老和病理的变化有时难以区分,当老年人机体退行性改变达到一定阶段,其器官的功能实际上已处于衰竭的边缘时,一个小的应激反应,就可能让原先尚可维持平衡状态的机体发生“崩溃”。一位93岁的老人平素生活自理,玩牌总是赢钱,但一次不慎摔跤,股骨颈骨折,竟然一周内即死亡。一位98岁的医生,每周五天仍可出诊为病人诊察,因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一周内在睡眠中安静地长眠不起。同时老年人也常常起病隐匿不典型,例如,老年人的肺炎常常不咳嗽、不发烧,血象不高,而只是表现为不吃饭、没精神、没力气,人蔫了。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可完全没有疼痛,而仅表现为晕倒、气短、血压降低。有调查显示,人群中无痛性心肌梗死占7%,而老年人中占20%~80%;人群中缺少“三多一少”典型糖尿病症状的人为15%,而老年人中占52.8%。老年人化验显示脓尿的下尿路感染者大多缺乏尿频、尿急、尿痛症状434。1.2老年人多病共存,相互激恶,极易发生并发症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原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60岁~69岁组老年人平均患有独立疾病7.5种,70岁~79岁组为7.8种,80岁~89岁组为9.7种,没有一例老年病人仅患有一种疾病11。多病共存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如一位老年病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不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疾病。也可以是同一个系统的多种病变,如同时存在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另外,老人患病后常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一位88岁老人发生脑出血,顺利度过脑水肿期,无功能缺失,但是发生了快速房颤,接着就是心力衰竭。刚刚控制了心力衰竭,又因卧床继发了肺炎,出现低氧血症,进入ICU抢救,做了气管切开。原本恢复很好的脑出血却因为一段时间的血压偏低而诱发脑低灌注、脑缺血,又发生了完全偏瘫,可谓一关一关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种并发症依次发生,这就是老年人的特点。一位70岁平素体力很好的主动脉瓣病变老人,换瓣手术顺利完成,心脏瓣膜和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但病人出现了幻觉、谵妄,给予精神药物治疗有效,但出现了昏睡、思维混乱、低血压。因为昏睡无法进食,卧床不起,又出现肺内感染、呼吸困难、水肿。家属极其不能接受这一现实,经过医生细致地微调各种药物后方逐渐恢复正常。常见老年人感冒、呕吐无法进水或应用退热药大汗导致血压降低,随即脑梗、心梗同时发生。这种情况对年轻人都不是问题,但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已经处于失常的边缘,因此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全线崩溃”,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可谓医生手术很成功,病人比术前更难受。2老年病人诊疗的思考2.1老年病人更要注重健康管理,综合评估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如上所述,基于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是防患于未然,还是亡羊补牢?对于这座将要“坍塌的大楼”,临床医生不仅仅治疗疾病,更要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管理(managed care)”工作,即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做到疾病一、二、三级预防。芬兰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美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慢性疾病管理虽已开展,但正如胡大一教授反复强调的:目前治疗链仍存在断裂,轻预防、重治疗,忽略康复。老年人的一级预防就是没病的时候要注意预防摔倒,避免脱水、警惕低血压等;二级预防是出现脑供血不足以及心绞痛时及时给予治疗,预防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三级预防是当老人已发生了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后除了服药,更要注意不可卧床不起,要坚持活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保持生活质量,这一点是中国老百姓目前观念最差的部分,不少人以为心肌梗死放了支架后,不论男女老少再也不能工作、不能活动,需要被“养起来”。心力衰竭就是出门要坐轮椅,说话也要轻声细语的了。1802年康复的鼻祖,英国医生Willian Heberden发现心绞痛的病人,每天锯木材半小时,心绞痛几乎治愈。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在《专注力是与岁月对抗的力量》中阐述了其针对七八十岁老年人进行的科学研究,研究前他们几乎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研究设计让这些老人独立生活7天,言行举止要“活到20年前”。研究结束时局外人看到他们试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步态、体力都有了明显改善。研究结论是: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如果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由自己决定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就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年轻和长寿。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三级预防的重要目标及作用。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临床医生除了要注重传统医学中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老年病人遇到的健康问题远比其他成年人多而复杂,表现也多样化,为了能更好、更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生理功能、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发现老年人潜在的问题,1987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制定了老年人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448,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有研究发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可减少住院率26%、再住院率12%、死亡率14%,认知功能改善47%、体能改善72%,并且可以减少出院后的损伤发生率和推迟残疾发生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等18。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老年人综合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躯体功能状态评估、平衡与步态评估、营养状态评估、精神心理状态评估、衰弱评估、肌少症评估、疼痛评估、睡眠障碍评估、视力障碍评估、听力障碍评估、口腔问题评估、尿失禁评估、社会支持系统评估等18项评估。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可采用不同版本的老年综合评估软件完成评估工作,CGA不单纯是评估,也包括评估后的处理,实际上是实现整体医学的好方法。2.2老年病人必须注重医学整体观和整合观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对于老年病人的疾病诊治,局部看到的结果尽管是科学的,但只有整合到整体中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即要求医生不能研究“大树的枝芽、茎叶而忽略滋养它的根、干”。对于患病的个体,尤其是老年病人,我们更需要从整体角度去分析和处理他们存在的问题。一位93岁的老人发生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如果是年轻人肯定应该尽快手术解除梗阻,以免肠坏死。但一位看似重要脏器都没有什么疾病的93岁老人,一个全麻的手术打击就可能使他难以走出ICU。医生经过反复斟酌,每日严密观察、认真对待、细致入微地处理各种问题,尽最大可能地为病人解除了肠梗阻,未做手术,十天后病人顺利出院。如果手术,即使侥幸存活也不会这么顺利。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现代医学专科的细分、专业的细化,使临床各专科的诊疗技术都朝着更加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但也引发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医生知识碎片化,门诊老年病人被一个一个科室推出:“什么问题我也不清楚,反正不是我科疾病。”住院病人只要有非本专科的问题,无论大小、简单与复杂,均要请其他专科医生会诊,临床上这种现象已经蔚然成风、理所当然,病人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临床成了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的堆积,心理与躯体分离。因此,整合医学是发展的必然,整合不是否定专业化,专业细分和专科细化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实证化,这恰恰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整合医学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源。整合医学是要用人的整体、全局观点来整合技术还原论取得的微观成果,而绝不是像拼图一样各个科分别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完成“拼图”,结果造成老年人大把大把地服用各科的各种药物,而无人关心老年人这一大把药是否吃得进去?药物是否有相互作用问题?是否解决了老年人当下的主要问题?没有把老年病人的意愿、目前的状况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我们要对老年人各种无意义的检查、治疗说“不”,用药会做“减法”,处理病人要身心并重、医护并重、防治并重。一位老年病人身上有多种疾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哪些是急需解决的,哪些是可滞后考虑的甚或不予理睬的都要清清楚楚。例如,一位78岁严重心力衰竭、非常虚弱的老人住院检查中发现了肝癌,家属要求积极治疗,去除病灶。肝胆外科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介入医生建议介入栓塞治疗。此时病人没有疼痛、没有出血,我们决定对其不予处置,病人顺利存活了两年,死于心力衰竭。相反,如果给予肝癌手术等治疗,该患者心脏功能难以承受,即使手术成功,病人手术的创伤、术后的恢复也很难康复,两年的生活是在痛苦中度过,当然得不偿失。老年病人的预期寿命不长,所以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比关注他们的疾病、延长寿命更为重要。3老年病人的处理3.1“老年病”哪些该治,哪些不必治疗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老年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最要求个体化处理的科学。对于衰老,即老年退行性改变,如无力、上楼气短,记忆力下降,皮肤瘙痒、便秘、尿失禁,无食欲的处理只能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尽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也只能“服老”,接受现实。老年人关节退行性病变,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是给生活增加了痛苦,外科医生推荐手术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但手术是否获益?术后卧床、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谵妄等风险都是问题,对于老年人都需要个体化考虑风险获益比,不可唯手术治疗至上。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樊代明院士提出:用科学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能用之束缚医学;用科学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这正是指出了当前我国医疗的偏颇之处。一些医生常常把临床路径、诊治共识、指南挂在嘴边:“按照指南,就应该……”处理病人不分年龄,不分身体状况。80岁~90岁的老人,血压160mmHg,血糖7.5mmol/L,总胆固醇5.8mmol/L 就大惊小怪,惊呼“三高”了,要赶快控制到140/80mmHg以下。主动脉有钙化,颈动脉有斑块,狭窄&50% 也是大动干戈,如临大敌,告知不处理斑块就会掉下来堵塞血管。老人没有“病死”,也被“吓死”了,增加了不少医源性的焦虑情绪。而不懂或忽视老年人更大的风险是血压低而不是血压高造成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足,低血糖而不是高血糖会引发昏迷甚至死亡。更何况目前大多数疾病的诊治共识或指南并不适用于老年人,因为针对老年人的临床研究不多,依据不足,如2011年发布的《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90岁老年人的理想血压以及降压治疗的效果还有待研究。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因尚没有≥80岁老年人的临床研究,所以老年人他汀药物治疗靶目标值不做特别推荐。3.2老年病人过度医疗问题下述案例值得临床医生思考。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老年女性84岁,因为头晕半年,近期略有加重而入住当地二甲医院。既往高血压病2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较好,无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史,从无胸痛病史。生活自理,承担家务以及无电梯上下4楼无困难。食欲、尿便、睡眠均好。查体:血压146/60mmHg,心率68bpm;心电图正常;脑CT提示腔隙性脑梗塞, 颈动脉、椎动脉超声示有斑块,局部狭窄<50%。诊断:脑供血不足。处置:医生介绍脑动脉有斑块了,心脏血管也可能有问题,一起检查一下吧。因此,行冠状动脉造影,果然三支血管都有病变,前降支最重,狭窄近90%,决定给予治疗。但多次尝试不成功。为此转入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行冠脉造影,经过一番努力后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前降支支架治疗。但回到病房仅2个小时就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被告知是被疏通的血管内斑块掉到血管远端,堵塞了血管末梢,造成心肌坏死,室间隔穿孔了。随即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主动脉大血管内放一个球囊,病床旁一个大机器不停歇地运转着治疗维持血压)治疗。12天后行小切口完成了穿孔室间隔的修补术,手术成功,送入ICU。术后恢复顺利,几天后搬出ICU回到普通病房。不幸的是着凉感冒,随即肺炎,给予抗生素治疗,但随后出现肝功损害,给予保肝治疗后又出现肾功异常,最终血滤,反复调整抗生素等,共住院近2个月,自费部分花费20几万,最终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人家属无奈地说:“我妈的病治好了,人没了……”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临床医学的进步体现在单个疾病的诊疗规范上,针对老年病人的诊治与普通病人不同,既要从慢性病诊治进展中获益,也要考虑到老化、共病、衰弱、残障带来的异质性。作为一名医生,可以成为“大师”,也可能成为“工匠”。其差别在于,前者有思想、有方向,更注重人本身;而后者只是精确地做一件事情,重视病而忽视了人。专科单病种模式为主导的治疗,对于疾病本身而言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模式,但对于共病、高龄的老年人而言,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对于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并不少见。一位78岁老人体检发现一个小肝癌,顺利手术切除却未能出院,死于并发症。一位80多岁老人一个并不复杂、不大的疝气手术,术后各种并发症依次出现,迁延不愈达数月,苦不堪言。对于老年人由机体老化带来的生理或者是病理改变,医生是否有必要积极干预?或将各种治疗方案简单地叠加?还是在保证病人治疗安全的情况下,以病人能维持最佳生活状态为治疗目标?临床医生要慎重思考医学的边界问题,常言道:外科医生要知道什么时候不做手术,而不是见到结节就要切。结果老人的疾病是制服了一些,但同时又制造出许多其他的疾病。上述病例医生追求了科学的满足(打通狭窄的血管),而忽略了人类的满足,人类的需要,即该患者完全没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完全没有必要打通心脏冠状动脉的血管,属医疗过度。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医生在掌握自己专业技术的同时要充实全科医学、老年医学的知识,这样才能充分掌握老年病人的特点,全面细致地做好评估和管理,多病共存时注意解决老年病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权衡利弊,当老人的预期寿命已不长时不需要把存在的每个疾病都治疗得样样标准,而是应该以减轻痛苦为目标,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符合老人意愿的最适宜的临床决策,真正实现整合、整体医学模式,用好现代医疗技术,为老年人服好务。转载来源:《医学与哲学》杂志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介:
1955年生,1969年随大连医学院内迁至贵州遵义。1977年考取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以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一个耄耋老人的养生经历
我的图书馆
【原】一个耄耋老人的养生经历
“带病长寿的故事”——
90岁老人撰书长寿之道
一个耄耋老人的养生经历
(草稿 、初稿)&
当前的我,一九二五年出生,是一个健康老人、豁达开朗、笑口常开,身板硬朗,步履矫健,思维活跃。写作频频。网上的图书馆发表文章书稿近二百篇。每天清晨锻炼一小时:十八法二十分钟,八五式太极拳二十五分钟,四十二式太极剑六分钟,再加上外出步行、各种准备活动合起来一小时以上。下午跑步机上活动二三十分钟,计数器二公里以上。
很多人从外观上看我,大多都少猜我十多岁。一听我回答已八十九(虚岁),都有些惊讶,问我是怎样养生的。我的回答是:动。身动、脑子动。脑子动的注解是动正脑子,不动歪脑子。前者增寿,后者损寿。
其实,我一生疾病不少,青年期患过空洞型肺结核,当年抗痨药还没有发明,是用膈神经压榨,使横膈膜瘫痪、同时腹腔内注射空气,腹部还绑扎多头绑带,双重压力使横隔上抬而压缩肺空洞进行治疗;历数年方治愈。患过疟疾,连续间日高烧40度,没有抗疟疾药而挺过去自愈;患过细菌性痢疾,也高烧达四十度。中年期患过肝炎;患过房性过早搏动、发生过两次连续房早住过三次医院进行治疗,至今还常有间隙房性早搏发生;心律平一直备用携带在身边;老年期患过多发性神经炎,涉及范围几乎是左侧整个半身、奇痛难以忍受,真是有痛不欲生之感达数月方被治愈;目前还患有高血压史十余年,还被诊断为冠心病住过院:出院诊断:1,窦律;2,急性下壁心梗(演变期);2005年12月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缺血灶及腔隙灶。 日放射学诊断:脑干偏左侧腔隙性梗塞(慢性);两侧基底节区多发性缺血灶 。
血液生化检查指标:多次有异常:
2006年体检报告:
◆前列腺增生
◆PSA偏高8.6ng——(正常值:0-4.2ng/ml)。
◆尿素氮偏高(6.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4.1mmol/L)
◆甲状腺左侧无回声4*3mm&
2008年体检报告:
1,前裂腺Ⅱ°增生,质中,饱满,光滑。
2,PSA偏高:6.043ng(正常&4.2ng/ml);
3,B超:左甲状腺结节8×5mm;
4,尿素氮偏高9.1mmol/L(2012年2月复查:8.79 mmol/L;3月27:9.83 mmol/L)
2013年4月10日体检报告:
PSA 10.440 ng(正常&4.2ng/ml);
但是,我的临床自我感觉良好,无任何主诉症状。所以我根本未予理睬,只是加强自我观察,进行自我动态随访。在我写此书稿时,已是2013年,五六年过去了,我仍安然无恙,说明我的判断、我的理念是正确的。
我的这些疾病、这些问题、这些实践都没有妨碍我现在的健康,因为我有正确的养生理念,正确的养生方式方法。正确的对待疾病与态度,恰如其分处理了疾病、安度了一个一个生命难关与危机,安全地度过了一个一个生命的关口。
我一生中有过极其严重的疾病难关以及心理沉重负担:
&& 14年前,1999年,我患过好几个月的极其痛苦的疾病,为此我写下了如下的短文:
一场”劫难”
一个75岁老人的患病陈述
正当在20世纪最后一个欢庆除夕()之夜的下午三时许, 一个已患病卧床近半月之久的老人,突然大声尖叫起来,剧呼病侧大腿异样剧烈地疼痛,简直无法忍受!老人手扶左侧大腿,全身紧张呼叫而不敢动弹、要求其子把他扶起来半卧;在经历约一分钟左右后剧痛方始退走,但老人仍气喘心慌不已。这是老人一生以来遭受的、最空前的一次最剧烈疼痛感受:痛如刀刮、火燎、电击、万针齐刺。在此之前的两天深夜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发作,只不过程度稍轻和持续时间较短而已(约20余分钟),故老人咬牙忍住而未惊醒家人。
老人患病已半月余,经市级医院诊断,确定为带状疱疹并接受了正规的治疗。按理,此病对一般人和对医生而言并非大病、重病,预后也极其良好,病程仅 2-3个星期而已;然而,这个老人的带状疱疹却有其特殊性,受损害神经范围之广,发疱疹皮肤区域之大,实属少见;发疹的部位在:左侧腰骶部、下腹部、大腿内、前、外侧部;但根据疼痛的部位则还包括左中上腹部及左侧的胸壁;由此推测,受损害的神经根将累及胸下部的神经根及肋间神经、腰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而且有一段时间连左上臂也有放射样的疼痛出现,因此可以说,整个躯体的左半壁江山都跨了!这对一个年已古稀的老人简直成了一场“劫难”!
病自从1月24日开始,当时先发现左髂前上棘部有疼痛,还以为是肌肉劳损,就用按摩器按摩,但稍后又转向左腰骶部疼痛,故而又改用伤筋止痛膏贴敷,其实效果都不理想;至1/28日下午身感疲乏而午睡后的四时许醒,发现左腹股沟处有异常、出现疱疹,始知是患上了“带状疱疹”;但还总是以为一般规律的病程也只有二周左右,故尚不以为意,只用了手头有的一些常用药:ABOB、 VIT·B1、地巴坐等药治疗;数天后,疱疹范围扩大延伸至左下腹部、腰骶部及大腿前侧,深感不妙,故又从药房自购VIT·B12进行肌注,可依然效果不佳。1/31日开始出现全身反应,热度升至38度6,周身不适,看来病毒在进行复制分裂繁殖;这时开始曾想去住院治疗;但翌日(2/1)上午因有所缓解而作罢。入晚,症又转甚,终于下决心叫儿子明天来陪父去医院看病。至此,发病已近十天。
2/2 日从医院看病回家,诊断明确、治疗方针已定:TF 1U 皮下注射,明竹新口服,疗程两周(配药量仅一周)。
一周后,药用完,热退,但发疱疹范围更广,累及整个左大腿前、内、外及至阴囊边缘;可再一次错误估计,以为病已到极期高峰,往后即将进入恢复期;如此一日复一日的盼望其高峰期的到达和转机,然而迎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与落空;迎来的是广泛的神经损害和剧烈的疼痛。不得矣终于于人们尚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大年初二向奉贤求助要求住院。
年初四在老妻和儿子的护送下住入了奉贤县中心医院。
在住院的第一周内,病才真正的进入了顶峰期!苦痛也达到了极点!剧烈的神经痛和彻夜的难以入眠,心态恶劣透顶,食欲消失殆尽,体质迅速下降。2/20日病程记录的心情是:“真是苦不堪言,甚至脑海中出现了痛不欲生之感”;2/22日;“疼痛的程度、唯有自知,如此长期的煎熬,真怕总有一天要熬不下去而发生精神崩溃!”
一个曾经自诩是心身都相当健康、标准的老人:身子骨矫健、腰背挺拔、步履敏捷;晨锻炼站桩、十八法、太极拳、剑数套,最后还可来上几下飞腿踢脚;食欲、睡眠均极良好,从不用安眠药;心理上:思维敏捷、文思“潮涌”、下笔疾速,并自信当前的脑力真正才是处在顶峰的状态,如能获得良好的素材,千万字的文章,在电脑的帮助下能在数日内草就;而实际上好几篇书稿和文章都正在积极撰写和已在完成之中。
老人自98年11月初被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聘请担任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以来,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重视;老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独创的心理医学理论以及良好的医德、人格、品质,和在与有心理痛楚、迷惘、焦虑不安、无所适从的大学生的咨询交谈中所付出的爱心关怀、真诚、耐心、倾听,获得了大学生们的信任、信赖及至依赖,他(她)们向老人几乎倾诉了心中所有从未曾向任何人(包括父母)诉述过的心中痛苦的秘密和隐私。老人为此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自己的学识、经验、艺术和技巧去为他(她)们作心理疏导,疏解他(她)们心理上的症结,进行解惑、释疑、指向;耐心地、反复地、多次地与之讨论、辩论,直至使他(她)们感到有所帮助和得到心灵的启迪为止。老人付出的学识、知识和精力,结出了可喜的果实,寒假和春节期间,拜年声、贺年片、信件从山东、浙江、江苏飞到老人的家中。
就这样一个古稀的老人,还能为社会发挥出自己的余热,能为青年大学生作出有用的贡献,并得到他(她)们的信任而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获得最大的愉快。为此,老人还获得理工大学的信任,并进一步将被邀参加他们的研究课题。在此同时,老人还积极准备上互联网建立主页、发布有独立见解的、创新思维的《心理医学》的新作和与之相关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各种论文和文章;以争取各相关学科、有共同见解观点和志同道合者来进一步切磋、研讨、发展、和开拓。
可就是这样一个正值老当益壮、雄心不已之间的老人,突然间陷入了如此的疾病煎熬,以致使他一时间动弹不得,还不知道何日才能得到完全的康复,去实现他刚有眉目的想望。这才是真正的心身双重煎熬!
&&& 目前(3/5日)病的极期算是过去了;人已能下床,食欲基本恢复;然而局部的皮肤及其神经根和其末稍的疼痛仍还有很大程度的痛楚,残留未消,尤其是入晚,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其大范围、广面积的痛、痒、辣、麻、酸的各种难受的不适滋味阵阵袭来时,仍需依赖安定和泰诺林才能获得片刻入睡;而白天的行动弯腰依然艰难。老人对此已作好了再熬它一个月的思想准备;即使再长也在所不惜!
老人相信,康复终究还会回来!老人还有巨大的雄心计划要去争取、实现。
有所求,不强求。是老人的座右铭。当能够可以求的时候,决不放弃;但即使有再好的机会,而客观不具备条件时,也决不去强求!&&&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 日草于奉贤中心医院老干部病房病塌旁。
另一次是一场虚惊,是一次心理上的惊恐病,为此也写下了如下的短文:
发现了死神的足印
心理医生的心理问题
&&&&&&&&&&& 一个大学的青年心理工作者问我:“心理医生有心理问题吗?“
&&&&&&& &&&&答:“心理医生也是人,是人都有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解决问题,这方面心理医生可能与他人有所不同。”以下是我这个心里医生最近遇上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问题时、所发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心态的记录。
面对死神威胁的思索
病床日记(2002、10、19日凌晨)
我突然发现患上了致死性心律失常。这是一种我在网上告诉人们必须警惕、注意、预防它的,是猝死最重要的罪魁祸首。今天它居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为此我更比他人知道它的凶残险恶危害。死神就在我的眼前!
死可怕吗?!怎么说呢!不怕是假的。怕又有什么用!
当死神就在眼前时,引起了我无限的思索:活着为什么?走就走吧。人总是要走的。但能不走,最好不走。我还有些事没有做完,也许对社会还能作些什么……一本出版社已告知准备年底或年初出版的书稿尚未最后签约,另一本书也正在写作之中,而一本早已完成多年、专业学术性甚强的书稿,因不想预付出版费而未能出版,为此甚不甘心,因为这是一本向近代、当代医学思想、医学观念、观点和实践挑战的论著。我一直还想等待、寻找机会予以付梓。为了想实现我的医学思想、观点、实践,我还想计划做点什么……。
确实人是老了,这是铁定的事实。这种年龄还想做点什么?真是天大的笑话!!!没有任何人会同情,对你赞赏。但在网上需要你的人还真不少。这是一个最大的安慰!
周围人,亲人、子女、亲朋好友相劝都是合情合理的,无可抗辩。但要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思索,难道死神的威胁就远离了吗?不!它依然存在。它与我的思索、与我的正常思维活动,毫不相干。激烈的、异常的心理压力负担、紧张、焦虑,肯定会加快死神向我侵袭的步伐;而与我头脑冷静的、平稳有序的思考则完全无关。既不会使它止步,也不会加速。但它可以使我获得时间,让我作些有用的……工作。
人活着为什么?不就做事吗!有思想(理想)者,做”事”比肉体生命更重要。
老年人可以、应该”安度晚年”了。什么是”安度”?安度不也就是一种享受么。有享受的安度,才是真正的安度。”受罪”的安度,无聊的安度,空虚的安度,能叫享受吗?不叫享受的安度,有多大价值!
这就是我面对死神威胁的最主要思索。这就是我不能真心接受亲人、亲朋好友观点的主要思索。
我要思索。我还有些事没有做完,所以我想活。我要与死神抗争,最好是把它赶跑!驱走!至少我得赢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让我继续思索和做”事”。
没有了思索,没有更多的”事”了,我也就能愉快的走了。因为那时也可能没有东西可以思索了。
现在的思索,对吗?对!
如果给我安装上起搏器,我就能战胜恶性心律失常,就能将死神拒之门外。(抄写原文时将它删了,因为它不对)
我的躯体在老年人中应该称得上是非常良好和健康的。从无高血压史,不肥胖,无烟酒嗜好,无高血脂,心肺肝脾肾、胆胰肠胃的仪器检查、生化指标全部正常;每天清晨的锻炼也数十年坚持不懈。这样好的素质,难道就这样”一落千丈”?!
明知死生有定,人生的最终归宿是死亡。然而,一旦真的死神来临,还能坦然处置吗!!
究竟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人死生的唯一标志是有”一口气”。有,就是生,无,即是死。但气只是表象,心跳才是真谛。有心跳,才有气。心跳停,气即绝。死神的阴影,威胁着我的心跳。
“室速”(注)就是死神。室速发作时,心脏搏血量急剧下降,脉搏消失,几近无血搏出。脑无血供应1-2秒钟,就会发生头眩,黑朦;历9-10秒钟,人立即昏迷、抽搐;持续4、5分钟大脑就永久性地死亡,即使再把心跳抢救过来,也只能成为植物人。再往后,就是死亡。这就是猝死!
猝死者,即刻死亡也。(室速就是死神。昨天下午14时12分,我终于在心电监护屏前看到它瞬那的踪迹!!!)
死神的阴影缠上了身
&&&& 2002年9、29日,我正站立在电脑台前,操作电脑打印机打印文件时,突然瞬那一阵头眩黑朦(来如闪电),我知道这是心律发生了异常,立即按脉,似乎感到有缺脉一次?
有房早史已几十年了,不足为奇,发作时喉有不适感,也早已适应,但头眩、黑朦,尚属首次。根据已有的医学知识,我感到我的心律失常可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接着,9、30日下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又觉心律异常,即按脉,发现脉甚缓,约4、50次/分速率,数秒后,又骤即变成心动过速,&100次/分。这种快慢的迅速转换,不就成为”快慢综合症”了吗?又是一团疑惑!
10、1日上午,心律异常感觉又出现了,历时虽甚短暂,可最近几天的频频发生,真令人感到忧虑!原想去龙华医院诊治,但去电询问,节日休息,10、4日上班,只好作罢。在此前已决定并已正式、正规治疗:地奥心血康,丹参片,心律平各2粒,一日三次,因而再后症状暂时得到了控制,数天未发。
10、4日去了龙华门诊,心内科医生检查,有生以来首次被发现血压高达165/90。为此心生疑窦!接着又作Holtor检查。8日看报告,毫无所获。全部正常。隐患未能发现。心中担忧的阴影始终笼罩胸中,挥之不去。但也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只是我的”神经过敏”,”杞人忧天”。所以继续积极准备三峡游(10、14—10、27,船票已经到手)。
10、11日凌晨2时50分,”死神”敲门来了!!!当小便后上床,睡意仍浓,想继续入睡时,突然心脏中的”恶魔”又窜了出来,快速的心跳促使喉部的不适感持续不退,可搭脉反而规则,这与自我感觉的症状不相符合,即改用听诊器听诊心脏,发现心音异常,进而检测血压发现高达180/100。骤然神经紧张!按理午夜的血压是低的,而我的血压突然上升到有生以来的异常高度,这肯定是心血管出了问题!不得已叫的士赴龙华医院急诊。
“死神”威胁缠上了身!!!当机立断,退掉了三峡游船票。
然而感到死神的威胁,仅仅只是凭医生的知识和经验猜想病魔的凶险而来,还未能真正”捉到”死神的确证实据。由于极短暂、闪电般的发作,过后并未留下半点痕迹,因而所有对我进行诊治的医生都不以为然,认为我无重病的证据,即使后来住入”徐中心”监护病房(ICU)对我进行诊治的医生,同样如此的认为。在住院的第一个七天内,一直认为我的心律是正常的。
没有客观指标的自我主观感觉,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难道我对凶险病魔的感觉,真是一种”神经过敏”吗?!愿”老天保佑”,宁愿我是一个”神经过敏”。这样,过后我有能力挥除神经过敏的阴影。但愿对死神的猜想是一场虚惊!
发现了死神的足印
病床日记:
10、18日下午雨
生死的思考
下午2时许,我突然感到缺脉,至少有三次以上?但监视屏上似乎并无记录!!!奇事怪哉!?往下将会发生什么??我的心电肯定不稳定!机理、根源究竟在那里?心脏器质性变?证据不足。要有,也并不严重。如果发生意外,真不瞑目也!
今年78,真想到90。但愿到90!
生命是个谜。人生是个谜。心灵更是迷!
终生想求解,晚年刚入门,计划一大堆,留下的难道永远是遗憾???!!!
&&&&&&&&&&&&&&&&&&&&&&&&&&&&&&&&&&&&&&&&&&&&&&&&&&&&&&&&&&&&&&&&&&&&&&&&&&&
姑且记之 3:03PM/10/18/02
补记:最后找到病房医生,回放监视记录,终于发现2:12/PM的缺脉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室速”(见下图)
如果持续时间稍微延长达10秒以上,即可发生阿斯氏(昏迷抽搐),甚至猝死。这就是死神。
& 必要的、证明它并不是神经过敏的”神经过敏”,终于给了我回报:我捉到了”死神”的足印。
以上是当时我的心态记录,稍后冷静下来,仔细再次分析打印下来的心电监护记录,虽说上述”室速”判断存在错误,程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问题依然存在。今天我已出院。为了说明心理医生同样有心理问题,所以仍将原文照抄&&&&&&&&&&&&& 11、3日/2002
所以我的病不少,我的心理问题也众多,我现在的健康和算来还算长寿的得来是不易的,是经过努力的。
以下我将逐一展开我的这些养生的经历、经验、理念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一、健康与疾病的理念:健康时锻炼增强保持健康 无病时时时警惕疾病
二、生与死的理念:战略上藐视病魔 战术上步步为营& 一关一关闯过“死亡”
三、养生的理念:顺应自然 把握阴阳& 关于四大基石:
四、中医的理念: 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
五、潜能的理念:病残不可怕 人体有巨大的代偿潜能
六、心理的理念:意志与毅力 主观的巨大能动力 关于正能量
&&&&&&&&&&&&&&&&&&&&&&&&&&&&&&&&&&&&&& (7页 6714字)
一、健康与疾病的理念:
健康时锻炼增强保持健康 无病时时时警惕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的,是一对对立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绝对的健康,没有绝对的疾病,健康中包含着疾病,疾病中包含着健康;健康的没有病的人常常以为自己很健康而不珍惜健康,不锻炼增强健康,这是最大的误区;有病的人看不到自己健康的巨大潜力、潜能而惊慌失措、恐惧畏怯,这又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生物学告诉我们,人一生出来就是、就有生与死的存在,新的细胞不断新生成长;然后就有老的过时的细胞的凋谢死亡。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它的平均寿命是120天,也就是说每隔120天人体中血液中的红血球都换成了新的,老的衰老死去,新的生长成熟替换了老的。
其他所有的组织细胞都是在不断更新替换的,这就叫新陈代谢。所以死亡也是自然界铁的定律,只不过,在人体成熟期之前,生是主要的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死是次要的少量的相对弱势次体;但过了成熟期,生逐渐减少、停滞,退居此位,死不断上升,逐渐占据主位;一直到生完死绝。
理解了它 ,死亡就并不可怕。
我们需要努力的是避免人为地损害,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和死亡,避免早衰。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现在的人们的弊病常常是,健康时不知道健康的可贵,任意糟蹋健康;疾病时则又惊慌失措,药石乱投;不懂人有内在的强大的抗病潜力,不知道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一味依赖外力;这不仅力量有限,反而带来某些过度的副作用。
作者年轻时也不懂这个规律,只是喜爱运动而已,而是以后逐渐体会到这个规律。我是个卫生医务工作者,从最初在解放军当卫生员开始,以后当保健员、医务员;解放后以调干生身份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完医疗系毕业,成为一个科班出生的内科医生。
我开始进入医务事业的时代,是社会艰巨的时代,贫穷落后,物质稀少,饥饿遍地,蚊蝇滋生,细菌丛生,人之早衰早亡,不足为奇,肺结核、脑膜炎,白喉、伤寒,血吸虫横行;人的平均寿命仅三四十岁而已,夭折更不稀奇。那时候的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年级买蜡烛,二年级买痰盂,三年买棺材……,所以那个时代,根本谈不到健康不健康,而是疾病、疾病、死亡、死亡。
那个时代人们体质羸弱,被侮辱称之为东亚病夫,解放后时代巨变,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大搞体质锻炼。现在国人的健康,国人的长寿都与之有关。
可是现在遗憾的是,健康状况又出现了倒退,又在重蹈覆辙。尤其是在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健康体质问题,这在以后再展开讨论
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大学的,在提倡太极拳时代开始学太极拳,那是在1954、55年时代我在上海第二医学院读大学时,就此而一发不可收,一直坚持到今日几乎从未中断。从太极拳中我不仅只是学形,还进一步深入到学意、学精气神,学内功、学调息、学气功;不过,气功的真谛至今仍没有学会。但我学会了意志与毅力,所以一贯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今天,除了个别有原因的时间外从未间断。
此外,我还喜欢各种运动,喜欢文娱体育。这一来是我的爱好,二来我知道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所以我在大学中参加了技巧队,还代表学校参加过校间的比赛。也参加过校足球队(不过不是这块料,所以时间不长);全校的运动会,还参加了5000米的长跑,获得了名次,这不是我的成绩突出,而是由于参加的人数少,我坚持跑到终点。那个时代还有劳卫制,我是劳卫制二级获得者。当时我的体质还是不错的,在双杠上我能做直角支撑。
我的运动、活动给了我活力,给了我健康,这不仅是我的喜爱,而且我还从医学中、科学中、实践中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含义、真谛。生命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运动。运动停止,代谢结束,生命终止。远动强健,代谢旺盛,生命活跃;运动低迷,代谢衰退,生命衰老。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
运动能强健躯体,运动能活跃思维,运动能保持生命活力,运动能延年益寿。
健康不是坐等来的,健康靠的是锻炼。健康要从健康时锻炼起,要靠意志毅力和决心。这时锻炼获得的健康事半功倍,健康牢靠。等到体弱时才开始注意健康和锻炼健康,那么付出的代价就更艰巨,需要更大的意志和毅力。而且效力会打折扣。所以必须在健康时就必须积极努力运动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健康。
疾病与健康是相对的,患病、有病并不奇怪,并不可怕。懂得、保持正确的疾病理念对疾病的预防、医治、救治极其重要。有了正确的理念,才能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措施,才能避免疾病的凶险和危机。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几个疾病事例来述说医学理念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医学理念与健康疾病
几个医案的诊治、处理经验和评论
医案事例:
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现、早期六小时以内抢救,获得成功,几年后未彻底坏死的心肌再生修复,心脏功能重又得到康复。
成功的关键①理念②正确判断③时间④措施。措施再好,失去时间没有价值;有了时间,没有正确判断决策,白白浪费等于零;判断来于理念。正确的理念指导正确的行动。
上述案例是笔者亲身经历的;当时笔者得到求助电话,从语音、发生时间情景、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来判断,立即感到这不是一般的求助,因而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争取到了第一桶时间,立即快速进行检查,免去了所有客套,立即快速作出判断(当然这里包含经验知识),立即果断决定送院抢救。当然还有医院的积极配合和技术处理的功劳。这里时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例耽误不治对照。
同样的案例(是他人处理,笔者帮助整理的案例),丧失了时间发生沉痛的无可挽回的惨剧教训: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但未能得到正确的判断,以致耽误了近十余小时的案例。某某女 82岁 2012、10、4日凌晨0:30分发急病,胸闷,全身冷汗,衣服湿透,0:45电请医生;1:10某医生来,此前已服麝香保心丸2粒,无效,某医生给含服硝酸甘油片一粒,并嘱去做心电图,但家属年老行动不便,患者更是急重大病,无法自行前往。徐某在突发应激期过后,加上自己的意志控制,处于一个短暂的相对缓解宁静期(好如大风暴来前的短暂寂静),缺少了警惕。天亮6:30某医生虽然来随访一次,但仍无积极措施,就这样极其宝贵的抢救时间一点一点被消耗殆尽。八时半才由人帮助去了门诊部,此后只是在心电图医生发现了心肌梗死,才引起关注,到达医院时已接近11时。从发病心肌梗死,耽误了十个多小时,未作任何抢救措施。只是在病人坚强的意志毅力下,始终坚持着顽强的生命和生的愿望,但抢救已经为时过晚,无能为力,最后终于不治身亡。
患者平时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今年来每天清晨锻炼约一小时左右,并参加门球队兴趣小组,担任门球队小组副组长,坚持每周两次的门球训练,此外还照顾老伴生活。发病前日上午还进行过走路锻炼和和做早操,下午4——6时参加打拳和门球活动,4时前,在家整理衣服,准备再过三天乘豪华轮去韩日旅游。这些生活史说明发病前的健康状况是好的,心功能情况正常、良好。
所以之发生惨剧,全在于时间的延误。
其次是医学知识——医学常识的不足,从而导致警惕性的缺失。
这是需要健在者高度值得警觉、吸取的血的教训。
检查事例:正确对待、看待客观检查资料的知识、常识。
检查资料如下:
患者诉:“06年做了一次CT扫描心血管堵塞,要做冠状造影,意思可能安支架,没有理睬.今年8月体检做了心血管CT,结果三条血管有一条重度堵塞,两条中度堵塞,昨天去医院看门诊说冠心病是肯定的,并开了住院单要住院检查准备做支架.自认为身体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血压也还可以,每天生活很正常,吃得下睡的着,走步/游泳打乒乓球都没有问题,好像现在不需要去做,等身体感觉有问题再去做不是更好吗?当然也想如果做了血管会通畅一些生活质量会更好一些.麻烦帮看一下检查结果,提提建议,然后会认真考虑“.
回复:信悉
你说:“06年做了一次CT扫描心血管堵塞,要做冠状造影,意思可能安支架,没有理睬.”现在六年过去了,“每天生活很正常,吃得下睡的着,走步/游泳打乒乓球都没有问题,”。但“今年8月体检做了心血管CT,结果三条血管有一条重度堵塞,两条中度堵塞,”应该怎么处理。我看日常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还到世界旅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去做手术。
我考虑后,想这样回答你的问题。
①人的生老病死是铁定的,器官老化也是必然。最重要的是器官正常功能,即使是有点病变的器官,如果能维持功能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②心脏的功能是泵血,如果能把足够的血泵出去,那就行了。判断一个有问题的心脏功能标准叫做心脏的代偿功能如何。这个功能分五级:一级:正常的心脏;二级:一般日常工作和生活没有问题,但是重体力活和劳动时,不能胜任;三级:只能做轻活,和一般的工作,重的就不行;四级:休息时还可以,动辄气喘;五级:只能卧床还行,要想活动是没有能力了。那么按理说你现在的心脏是一级功能,根本不需要去动它。
③当然预防警惕 是必须的:1,预防警惕心绞痛的发生;2,预防动脉硬化的加重;体重的超重必须竭力避免;3,预防冠状动脉痉挛:不吸烟、避免情绪的极度的、突发的紧张、亢奋、疲劳……;4,用适度的锻炼、同样是在锻炼心脏,使动脉硬化逆转,使冠脉再通,这种方法更是积极的、主动的预防。
④还有现在医生的检查判断能力和操作技术也必须审慎判断;我看不到原件不敢妄加断语。
什么左房大呀,二尖瓣关闭不全呀等等,如果我有条件直接用手叩击心脏部位和听诊器听听心脏心音基本可以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诊断。(当然也不能说大话,现在的听力和感觉的敏感度都下降了都成为自己的问题。)
问题要细谈还很多,这里只能提供点滴意见供参考。
⑤还有装支架的滥、夸大、副作用,后遗症不详谈了。
茅塞顿开.觉得自己感觉才是最主要的.今年去美国和加拿大游玩,形程7,000多公里十分辛苦也都下来了.在洛杉矶玩影城的类似过山车的惊险也没什么大问题,怎么会马上住院安支架呢?自己多注意就行了,以后也不要那么辛苦的去玩了,还是保命重要.谢谢你的建议,我就放心了.望多保重.
某日接一至亲来电:要找一个肿瘤病的专家。直觉感到这绝非小事,而是家庭大事。会引起、造成合家惊恐,混乱;进一步询问,果然有至亲在某医院,因一般病患赴院门诊,初步检查怀疑有胃癌所致紧张而四处求助。笔者根据当前医务界的弊端,极易将一般病予以无限夸大,这样做确实保护了医生,但极易造成病家多方面的损害,从而引起无病成病,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重病变危病……。因而立即嘱咐在未得到确实有效的证据之前,别陷入“重围”,误住医院。住院会变得被动。不要盲目检查,任意扩大检查,这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待我亲到现场检查资料后再做决定。
果然,经过笔者对初步资料检查分析,仅仅是一个胃角部的小溃疡,
这个胃溃疡是一个极常见的普通的消化道疾病,在笔者年代治疗这种病方法很简单成熟,药物是常用药,费用根本不高,来源充足,治疗周长不长,可以彻底治愈:治疗原则是:①生活规律,②饮食细、软、避免辛辣刺激;少量多餐;③绝对戒烟、限酒;④对症碱性药物:⑤其他对症药物……
就此患者心理安定了,家属放心了,立即离开了住院,按部就班进行门诊治疗治疗,戒除吸烟,生活规律,心理宁静,饮食调节合理。不到数月症状全消。完全康复。遗憾的是。吸烟的习惯又染上了。
相反,如果是按照恐癌的思路去反复检查,深入检查,不仅心理不得宁静,适得其反,恐惧与日俱增,检查频繁进行,其结局可想而知,小小胃病,倒真是有癌变可能,后果可想而知矣!
精神与健康
一例中老年人& 男性 71岁 气色蛮好 精神欠佳 行动缓慢 步态蹒跚 狀似已入晚年;其老伴反映 疾病众多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胰腺癌 病史以来已久 好像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笔者是医生,当然义不容辞,理应应予以关怀。但习惯是重证据不轻信片言只语、更忌盲猜。嘱将历年来的诊治病程经过、经历材料拿来一阅,遗憾的是书面材料文字稀缺,尽是口头医生诉述。幸好,倒是有一张近期的X线胸片还在,那是因为胸部不适疑肺有病所摄;经仔细读片,心肺血管、胸廓中隔、横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异常可见;而自测的血糖数字动态记录,也只是有少许的临界过高,这与现代人群富营养饮食习惯生活有关,和人们心理紧张导致生理、免疫、植物神经、以及代谢功能、血糖调控能力下降大都有关,并无突出异常。笔者将此研读、考察、分析用通俗的人民习惯的语言予以深入浅出讲解,否定了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断,胰腺癌也毫无依据,糖尿病不是二型,只是通常的,现在几乎已成为伤风感冒一样的常见病,只要注意饮食管理,避免感染、重症,完全不需要紧张,更没有必要恐惧。而对其其他骨与关节外科方面的资料审查,也毫无所得,因此对他的步态蹒跚,也不属于疾病所致,而是心理畏葸所致。从而勉励他放下恐惧,“轻装上陈”,积极活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此后效果显然,老友信服笔者医技、医艺、医识,一改步态,精神立振,步履稳健、行走快速,至今每晨在小区内行走2——3公里左右;至此,笔者倒反而嘱其不要矫枉过正。
我一生的健康是在不断与疾病的斗争抗衡中获得的,老来尤其重视注意养生与锻炼保持健康。近二十年来我多次写过有关养生的文章,记录于下:
我的养生之道文章汇编
1,我的争寿之道& 1992年国庆前夕。见于:医搜网“我的养生之道”&
http://www.yisou.com/xinxi/mydetail.asp?myid=53
2,我的养生之道& 2001年3月
3,我的养生之道& 2005年& 新民晚报《我的健康一招》征文获二等奖
4,四写养生之道&
&&&&&&&&&&&&&&&&&&&&&&&&&&&&&&&&& 1992
医搜网“我的养生之道” http://www.yisou.com/xinxi/mydetail.asp?myid=53
我的养生之道
我今年跨入八十岁,蒙组织关怀在迎春会上为我们一批同龄人庆祝了生日,为了回报全体离休干部的关心,特将我的“养生之道”呈现给大家参考,并请予以指正和评点。
1943“,“,“
&&&&&&&&&&&&&&&&&&&&&&&&&&&&&&&&
601.42750144985016
毫升鲜血来挽救患者的生命;那时,完全是无偿的,不仅不去休息,而且仍日以继夜的抢救病人。
这就是我健康长寿的理念和健康长受的行为准则。
健康和疾病是一对矛盾,人没有绝对的健康,所以患病并不为奇。
&&& 人的健康长寿之路并不平坦,关键是始终要用理念与疾病作斗争。
&&&&&&&&&&&&&&&&&&&&&&&&&&&&&&&&&&&&&&&&&&&&& 2005
2005年& 新民晚报《我的健康一招》征文获二等奖
十七年前我第一次写养生之道,那时写道:
“我今年已近古稀之年,争寿的目标是耄耋年。
我现腰不伛,背不偻,眼不花,耳仍聪,步履轻松,上下单车如青年,吃得下,睡得着,从来不吃安眠药;前门松(尿自然),后门紧(每天大便一次),形适中(身高165公分,体重55公斤),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常写文章),记忆良好,心理安宁,情绪稳定,可算是一个理想的健康老年人。”这是我第一次写的养生之道,此后又写了两次,第三次写于2004年,并获得了新民晚报《我的健康一招》征文二等奖。
今年按照国人的纪年方法,我已经85岁了,已经达到了17年前的争寿目标:耄耋年。当前的健康状况,除了单车已经不骑外,其他差不多完全同17年前的描叙,所以很多人仍看不出我的实际年龄。
我喜欢旅游,每年都有好几次,当很多游伴知道我的实际年龄后都很惊讶,问我是怎样养生的,因此我准备第四次再写写养生之道来回答他们的疑问。
我的养生之道最根本是在于心理养生。其次是养身。
我没有心理负担,我的任务是吃和玩;其次是动:动脑和动身。动脑是动正道,不动歪道、不动歪脑筋。我的动脑主要是帮助他人疏通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症结,为他们写通俗的心理文章,2003年时将那些心得体会和资料集结出版了一本《找回失落的记忆》。现在仍坚持在写继续为人做心理咨询工作,写好的文章资料依然陆续在网上、在个人主页、个人博客上发表。
“动身”是锻炼,我每天晨锻炼,即使外出旅游也不间断。锻炼内容也很多,但基本是太极拳和十八法。所以我的关节至今仍很灵活,弯腰能使拳触地,下蹲能使臀与足髁齐。我从来没有什么关节痛和什么骨刺病。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我长期坚持不懈的十八法关节操锻炼。
我的睡眠仍非常良好,很多时候常会一觉睡到大天亮。这大概得益于我的心里非常安宁而获益。我有时也会有一些心理“问题”,但我的方法是决不将它留过夜,当天就将它解决掉。所以入睡时宁静得非常舒适。我心里所以能非常安宁,是由于我非常乐观,非常满足。我的人生道路有过很多艰辛曲折和蒙冤,但一来这已经过去了,二来人生就是战斗!这样一想,思想通了,所以我也就早把它忘了。我注重的是向前看,看到现在的国运亨通,国富民强、民生安康,老年处处受到尊敬和关怀,那还有什么不够满足呀!人生的晚年要的就是这些。过去我所为之的共产主义事业就是这些。所以我满足了,我豁达乐观,我心里宁静。我的任务就是健康和快乐。我认为老年人能够健康和快乐就是对人民的贡献。老年人个个健康,子女就没有后顾之忧,国家社区就显得和谐、幸福。
我的养生之道,就是追求快乐,维持心理安宁,保持最大的心理健康是最根本之道。我现在的宗旨是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所以我非常充实。
我并不是没有病,我的病仍是很多,而且有的也很危险,但是我的处理方针是:一不怕,二是小心、认真。这方面毛泽东的语录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这就是战略上藐视它,把它当死老虎,战术上重视它,把它当真老虎。例如,2002年时我准备去三峡旅游,船票已经买好,第二天即将启程,可是前半夜突然心跳不适,测血压达到200,当即决定中止出去旅游,健康第一,生命第一。所以半夜叫车去医院急诊,检查,并住入医院。后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生,一点后遗症也没有;有如,某年我我在外地晨出锻炼时,突然头晕得厉害,眼前发黑并立即感到心跳停了,我是个医生,我知道这是心律失常,心跳停了至少两次甚或三次,当时惊吓得不得了,因为如果是四五次那人就会立即发生昏迷的,如果持续到十几次,那就会发生阿斯氏综合征,甚至会猝死(谢晋估计就是这种情况);可我立即镇静下来,我知道慌既无济于事,反而会促使恶化,所以立即在原地镇静地站住不动并加强深呼吸。事实上心跳也就早已恢复,危机已经过去。人就是那样过五关斩六将,步步过关延年益寿的。死有什么可怕的,文天祥早已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而更重的是他后面的一句话: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我仍以我的医技去助人为乐。为党为人民发挥着晚年余热。
这就是我第四次写的养生之道。
&&&&&&&&&&&&&&&&&&&&&&&&&&&&&&&&&&&&&&&&&&
(14页 14368字)
【读者意见】
1、题目好像不够靓丽,不如“带病长寿的故事”——90岁老人撰书长寿之道
2、第一部分内容看上去像是素材的堆积,没体会到内容的线条
3、我觉得从可读性角度考虑,可以设计一条内容展开的线路,然后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展开内容。起点可以从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事件点开始。有些早期的事情可以在一个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去回放,同时在故事的叙述中去表述或总结一条条的养身理念。
4、这些故事并不完全是纯养身的,各种反映您老年生活的活动和思想或者他人的病例故事都是可以作为故事的题材,总体上呈现给读者的是您的多样化的老年生活和心情。全书大量的故事读完后,读者的情绪会随着您的故事而起伏,并领悟到养身的道理和对老年生活的信心和美好憧憬。
5、不必从教科书的角度去写养身之道或医学之理,这方面的东西可能看到的太多了,设法把要叙说的这些道理写到故事中去。如果把这些文字道理成段的写在一起,读起来可能会比较累。
6、我编了一段开场白,供参考:“亲爱的读者,当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肯定已过90岁了。我是在89岁高龄的时候开始写这本书的,因为我觉得经历过许多伤病折磨的我,仍健朗快乐着每一天,其中感悟出太多的养生之道,很想和您一起分享,让所有读过此书的朋友,一起长寿快乐!”
7、我想象这本书是轻松快乐的基调。
8、故事可以分成好几类:旅游、锻炼、学习、做事、写作、上网、治病、养身等等。故事写不完,只要编的有趣,书可以写的长也可以写的短。读者是中老年吧,不知阅读兴趣点该是怎样的。
&&&&&&&&&&&&&&&&&&&&&&&&&&&&&&
二.生与死的理念:
战略上藐视病魔 战术上步步为营& 一关一关闯过“死亡”
自然界生与死是铁定规律,任何生物都难以避免,人当然不能例外,那又何足为奇。死有几种死法:自然死亡,寿终天年(这是铁定规律,无可抗拒);突发意外伤害,天灾战祸(这靠科学靠社会力量可以有若干规避,而个体、个人无能为力,那也只能“听天由命”,多想无益);保养不当早衰死亡;病魔侵袭,病死;这些则是可以努力的,有极大的回转余地,正确的处理和努力、与消极恐惧对待两者间可以有天壤之别。而最重要的关键节点是理念。
正确的科学的理念会带来根本性的良果,结出丰硕的可喜的成果。
错误的盲目的理念会出现适得其反恶果,带来不良的严重的后果。
所以理念极其重要。
生与死的正确理念应该是:
战略上藐视病魔 战术上步步为营& 一关一关闯过“死亡”。
我就是持着这个理念来对待、对付出现的、威胁我生命的各个重大事件。
以下是这些事件的记录:
心脏停搏历史记录
02、9、25日 13:20分站在电脑台前准备纸张打印文件时,突然感到眼将发黑、头眩晕(是一次心博出严重下降的征兆!)立即坐下,顷刻缓解。心中难免嘀咕:人生总有一天走到尽头!!!
02、9、28 昨下午在电脑前编写网页时又一次瞬那发作,随即关闭电脑休息。
&&&& &&入晚在观看电视剧时,又突发,立即按脉,发现缺脉一次,因此可以判断属于逸博心律。
&&&&&& 在我的过去影响中,对逸博并没有是一种严重问题的认识,但为什么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为什么这样异常呢!??
02、10、4日 10、1日去恶儿子家,上午在电脑操作时又出现心律问题现象,心中极其不宁,阴影纭绕脑海,
10、18日下午 雨生与死的思考下午2时十几分,突然感到缺脉 2?至少有三次,但监视屏上似乎又缺记录!!!奇事怪哉!!!往下将发生什么?!
2005年4、1日 昨日来青岛出诊,晨起外出锻炼:
&将至海滨浴场时,突然心脏出现问题缺脉,心慌,头眩,双脚发软,心中惊慌,不敢移步,害怕倒地,立即依附于道傍栏杆上,争取自行缓解,思绪频起……,&&& 稍顷,历数分钟,渐行缓解……
&&&&&&& 因已经将抵浴场沙滩,近在咫尺(不过数十米而已)游心不甘,故而未直接返回酒店,继前行,抵达沙滩平台,凭栏远眺……心脏问题又随而出现……勉强摄影2张,缓步返程。抵客房,立即服心律平2粒,倍他洛克半粒。
&&&&&&& 危机又一次安然度过。但此次发作之程度,以往未曾有过,特予以记录。
2006年 1、3日。
&&&&&&& 1、5日 7时外出晨锻炼,7时45分左右返家,走近门口还有约十数米处,突感心律异常,可能是早博、缺脉5、过速等混合性失常,持续数分钟,走最后几格扶梯到房门口处,又感轻度头晕、眼黑,心中甚为紧张,即脱手套,按脉,发现心率甚速,大约可能有120此以上,再过数十秒到1、2分钟静坐,
6、7日 晨起感缺脉6频,测血压:160/90 服心律平2粒倍他洛克半粒,但又觉疲劳甚,未外出锻炼。昨半夜反胃,喉咙极其不适,服乳菌素片3粒,后适、入睡。
2007年1月27日 昨晚睡眠良好,晨起,血压正常,心率较快,90余次;喝饮料后外出锻炼,刚下,楼走十余米,突发眼黑,当然心中恐慌,立即身傍靠边上一部汽车上,此时6:50分,少停,按脉搏未发现异常,又赶到集体锻炼处,参加锻炼,然而,整个锻炼过程,感觉体软肢乏力。可见体内生化改变之快速严重。
2011年12月28日 5:20 电脑操作中突感心脏不适,搭脉停缺脉,数秒?后始复跳,停时间较以往长!警惕!
12月29日 昨整天倦怠,上午八九点钟在电脑台前就昏昏欲睡,晚饭后看走向海洋不断睡眼惺忪,八点前就上床就寝,晨起锻炼也极其乏力。这是否与昨凌晨缺脉有关,缺脉多久,未能精确测定,但记录“数秒?”恐缺脉会在三四次左右,甚或五次,那么大脑遭受缺氧显而易见,这是否是倦怠、乏力的根子所致???
12月30日 昨下午起似乎已经如常,晚上精力甚好,写作到21时,尚未倦怠,后就寝,入睡到23时后方进入梦乡。今晨起晚了,近六时怀英叫方醒。外出锻炼,体力甚好,近七时回,测血压:121/65 78。
2012年& 9月8日& 下午二点去美格菲准备游泳,泳前准备上三楼跑步机热身,
约二点二十五分时进入电梯、门已关、电梯启动,特感心脏停博,急按脉,仍无脉,二次、三次,不恢复,心中慌,如继续无脉,已准备用自己的拳叩击心脏,四次……接着脉率出现,电梯也已到达三楼,门开;出电梯;停博至少在四次以上,或许是五次、六次,持续停博时间在四五秒钟以上;这是有史以来停博最长的时间!是一凶险症兆!
&&&& 稍事休息,待心情宁静下来,决定回居室,不游泳了。
&&&& 14:45分 在家服用心律平二粒。测血压:162/85 60& 152/84 55;休息……;作健康记录……
&&&&&&&& 15:20 复查血压:153/79& 65
今晨六时左右,关联网电源开关时,突然心搏停一次的感受,接着似乎眼将发黑,紧按脉,同时准备拍击心前区,顷刻出现的是脉率加速,当然意念是紧张的,因为有恐惧心理早已存在,同时立即感受到了腿发软。这些都在同时出现的,几乎可以说毫无间隔,当然应该有先后,但时间之短,现有的计量单位根本用不上。
这一发生过程间距之短,速度之快,几乎可以忽略,因而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但实际上是有先后的。
其生理变化过程循序是这样的:心停薄的感觉,融合了原有的心停博的医学知识和可能连续发生的严重后果从而带来的恐惧心理的意念发生,紧跟着、接着神经系统分泌由这个意念专有的递质,后者立即作用于肌肉,这个递质使肌肉松弛,松弛状态又通过感受神经传向中枢,又被意念感受。
文字表达可以写一大堆,要展开还得更长,但发生是在瞬间。几乎连毫毫秒也难以描述。
人生哪!只能用禅来进行感悟。&&&&
现代的人们致死的原因大概可以有以下几种:
&&& 急性猝死;外伤拖死;癌症死;心脑血管病突发死……
因此,如果能够预防避免这几种原因,那么人的长寿,寿终天年问题就不会有太大困难。
猝死是最难预防的,而其绝对发生数、发生率并不在少数,中国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而且还有很多遗漏统计的人数。
例如,笔者听到过很多猝死的案例,某企业有一位职工驱车下班回家,到了居家的楼下打手机告诉其妻说,我已到了楼下即刻上楼吃晚饭,其妻立即摆好碗筷,端上菜肴;可是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仍未见其夫上楼,手机也不接,于是匆匆下楼,看到汽车原地不动,呼之不应,拉开车门,发现其夫倒伏在方向盘上,已经气绝。
罗阳的猝死众所周知。
诸如此类事例,实不罕见。
往往人们将此类猝死,归结为心肌梗死。确实很多是心肌梗死,但有的并非如此。很多猝死是心电紊乱所致。又如是一次发动机的突然熄火。
人体的生命维系,主要靠的是心脏,是心脏的跳动。心在跳,生命就存在。心跳停,生命就终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熄火,生命也随之熄灭。
人体的发动机是心脏,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血中携带着生命最需要的物质是氧气,大脑对氧气的需求最严格,分秒都不能停,血流一断,就是氧气断绝。如果血氧断流5秒以上,人就可以昏厥,晕倒、昏迷;血流断绝9秒以上,阿斯氏征(又称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表现:昏迷,全身抽搐)就立刻发生;血流停止4——6分钟,大脑就会不可逆地永久性损害,即使心脏动过通过抢救复跳了,那也只是个植物人。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有过亲身经历。 一个急危重的病例,出现严重的心律紊乱,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抢救,心跳停止时,心电图波形消失,显示为一条直线,这个直线持续达到就秒钟时,笔者就说马上就会出现阿斯氏的症候群。果然时间一到病人全身发生抽搐,接着心跳呼吸全停。这时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
大脑是人体需氧量最大的器官,脑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6,脑耗氧量约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正常人每分钟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45~50ml,各种原因所致脑血流量突然减少至31.5ml,则会引起晕厥;由此可见大脑的供血瞬那都不能停,为此对心跳骤停的患者抢救最关键的节点是时间。必须立即就地进行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术就是抢救心跳骤停的技术。方法和步骤如下:
病人立即就地平卧,第一步握拳在病人的胸前区叩击3、5下,如果能出现心跳,那是最理想的成功;如无效,立即进行如下的操作:抢救者双腿跪在病人一侧肩腰的中部位置,俩上臂垂直,双手掌重叠按于病人心前区胸骨的中下部,然后垂直用力下压,下压范围 3到5公分,少了不起作用,多了会将肋骨压断。人工呼吸(肺复苏)的方法是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将自己的嘴对着病人的嘴进行吹气,力度必须足够,以使病人的胸部明显膨胀隆起为止。圧心和吹肺的次数比例是15:1.。如果是一人抢救,那么就是按压15次心脏后改换吹气一次,反复持续进行下去,直至出现心跳和呼吸为止。一旦心跳呼吸出现,就表现为抢救成功。
上述这种猝死其原因多是严重的心电紊乱所致。
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肌有规则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而心肌的收缩靠的是心肌的电兴奋。电兴奋的原动力来自心脏的“配电房”这个配电房的名字叫窦房结。它长宽只有一粒米粒的大小,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的入口处。心脏的每次跳动先有它——窦房结发出电兴奋,然后这个兴奋传向左右心房束直到房室结,再由房室结传向左右心室支,最终传遍所有心肌,心肌受到电兴奋的激动,就开始一次收缩,完成一次心动周期,整个过程称之为电兴奋收缩偶联。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心跳节律的紊乱……
最严重的紊乱是突然熄火;停博。是室速。是室颤,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这一些结局都是心脏完全失去泵血功能,从而引起猝死。
猝死的确切精到的原因很多还是谜,但是相对原因是可以估测的,那就是心理精神因素,是高度的神经紧张,举例来说,常常可以听到有人在观看足球赛时,看到最紧张的关口,兴奋到极点或紧张到极点而发生猝死的事例。心脏与神经关系极其密切,最简单的例子可以自我观察,当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就会感到自己的心脏发生勃勃的跳。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过度激动、过度紧张,加强自我的性格修养,当发生情绪意外时,立即能管好自己的情绪使之恢复常态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此外积极学习懂得猝死的知识、常识也有相对的重要性。
笔者对死的态度是:不怕死,因为怕无益,但时时预防死,采取可以做到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死。尤其是做好做到心理情绪的调节,辩证的对待死:战略上藐视病魔战术上步步为营& 一关一关闯过“死亡”。
第二再说说意外的外伤后拖死。
老年人很怕跌跤。一跤跌下去,常常会使骨头跌断,尤其是股骨颈的骨折,极难愈合,从而长期卧床,睡出褥疮,结果致死。因此避免跌跤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跌跤时避免伤及股骨颈又是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那么平时的锻炼至关重要。以下说说笔者这方面的经历
笔者已年近九十,是耄耋之年,不谓不老矣,近两年曾经跌过量两跤:
一跤是在中山公园龙之梦后面的公交集散枢纽上公交车时,看到一部公交车停在出发位置上,有点急于赶上车的味道,从而疏于脚下的道路实况,结果行走至接近车门时从上街沿踏空到马路身体失去平衡向前跌了下去,卧倒于地;周围行人看到老人摔跤出现惊恐,好心人急忙上前救助,前来拉扶笔者,幸好,笔者清醒,自我感觉未伤及筋骨,因而表示谢意,示意能自行起来,最后由老伴相扶起立上车。
另一次更凶险的跌跤。
那是2013年1月16日晚在西安出诊下榻的宾馆门口想拍摄一张照片留念时,拍好一张(如图) ,还想把画面拍得大一点再拍一张,因而尽量向后退去移动距离,结果一直退到马路边沿,一脚踏空从人行道上向后摔向马路。这种向后摔下去的跌跤,非常危险,轻则骨折,重则伤命。这种突发的向后跌跤可以像一块排门板一样倒下去,力量是很大的,会摔得很重、很惨、老年人骨头脆,骨折是常见事,此外最严重的是,后脑壳直接摔向地面,引起后脑壳的破碎,脑浆外流;中脑延髓都在脑的后部,这是生命中枢所在地,损害了可以立即致命。多危险啊!我太大意了!
幸运的是我逃过了这一死亡关。
我之所以能逃过这一劫,这与我平时的锻炼密切相关。由于我的平时锻炼使我的反应度灵敏,反应速度加快,肌肉张力增加,维持人体平衡能力加强。在我跌跤的一瞬那,我的身体快速地一个向右侧转,这可以从我的右侧膝关节部右侧的残留伤疤印痕 可以看出(此照片是写稿时补拍得,当时是冬天我上身穿的是皮夹克,裤子内有羊毛裤,所以是比较厚的,但还是被擦破了皮,出了血),我倒地时,首先接触地面的是这个部位,然后是臀部。这时撞击的力度已经得到了缓冲,避免了股骨颈的伤害;其次是我下跌时头部是自动地向前弯曲起的,这就避免了后脑的触地伤害。这些反应措施都是自然的反应性本能,是自然完成的,根本不需要想,要是想后才做的话,根本就来不及。这些自然反应靠的是平时的锻炼,是坚持的持之以恒的锻炼。这也可算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非一日之功所能形成,这就是我平日里的锻炼所带来的裨益。
我能逃过跌跤这一死亡关,对我的长寿是原因之一。
第三再说说癌肿这一死亡关。
我对癌肿的观念早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写于“情绪与肿瘤”一文中。原文如下:
情绪与肿瘤
(本文是1996年秋对上海癌肿俱乐部癌肿患者的讲课提纲) &&& 癌不可怕!癌可以治!&&& 癌之所以可怕是在于不正常的医学思想和无知。 &&& 肿瘤问题是世界一大难题,它不仅是医学的、也是社会的、全人类的共性问题。现代高科技时代,医学模式发生转变,医学观念也必须随之改变;肿瘤的观点同样如此。情绪与肿瘤密切相关就是一种崭新的观点。癌肿俱乐部也许就是这种观点的新事物。 &&& 一,肿瘤的新概念 &&& ①肿瘤是可治的。 &&& 肿瘤是一种疾病。人类是在同机体内外各种不同的以及恶劣的环境作斗争中成长、壮大的;疾病就是这种环境之一。人在斗争中学会了各种本领和能力。人体的免疫力就是抗病的能力。抗癌也不例外。所以癌是可治的! &&& ②癌是不治之症的提法应该摈弃。 &&& 以往癌之所以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观点其原因有二:一是癌的治疗难度确实很大;二是人们的认识有误。今天,已有大量资料积累,正确的抗癌治癌方法已治愈了大量癌症患者。因此癌是可治的。而持不治的思想害处极大。③肿瘤的发生、转归与情绪有极大的内在联系。老的肿瘤学说(陈旧的观念)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研究致癌的外因和治癌的外力上、而忽略人体自身的内因和抗癌的内力,因而成效甚少。新的肿瘤概念重视了人的整体和内在的因素,即重视内在的心理情绪因素,从此着手来进行肿瘤的防治,因而使肿瘤的防治出现了新的局面。肿瘤的新概念来自新的医学模式。 &&& 二、新老医学模式概念的内涵 &&& ①老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 这种模式把人看成为一架生物机器;对病人只见病不见人。 &&& ②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新模式把人看成为心与身的统一、人与社会和谐的整体。心尤为重要。治病必须同步治心(即必须先安定心理情绪,坚强治病的信心)。肿瘤的观念是随着模式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老模式只见到局部的肿块,而忽略了长这个块的人;人的质地(主要指性格、意志、毅力等心理素质,其次是体质)千差万别,抗病能力各异;例如同处在一种致癌物质环境侵袭下的人,有的生癌了,有的就不会生;其理就在于此。因此不注重人就难以防癌和治癌。新模式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人内在的巨大的抗病能力,认为人自身在防癌治癌上不是无能为力的,一旦发掘出这一潜力,癌完全可防可治。 &&& 三、生物医学模式概念的肿瘤理论 &&& 从新模式理论的观念看老模式的肿瘤理论和观念可以发现后者有二个特点(或二个问题):一是所发现的致癌原种类巨大;一是重点研究用外力即用手术和化学药物的方法来治癌。现在看来,成效甚微。癌的发生,依然猖獗;癌的死亡,居高不下。这不能不使人思考这种研究方法和观念是否存在问题。但生物医学在肿瘤研究上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料为今后建立新的学说和观点提供了基础。 &&& 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表现在: &&& 1,肿瘤的性质种类发现。凡在人体任何部位的组织器官,其细胞发生异常、快速、畸形生长并形成肿块(血液中例外)时,其肿块即称为肿瘤。肿瘤根据生长速度和畸形程度分为恶性与良性两种。恶性肿瘤即为癌。 &&& 2,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异同&
人体在生长发育阶段的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后进行修补而生长繁殖的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这种细胞的分裂繁殖是正常细胞的功能。通过正常分裂、繁殖的细胞,其分裂的过程和繁殖成熟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完全同正常细胞一样。一旦发育成熟,修补完成,细胞就停止分裂繁殖。
变异后的细胞分裂繁殖就完全不同,它们是病态的分裂繁殖,既不是生长发育的需要,也不是损伤后的修补需要,而是毫无意义的疯狂的分裂生长;因此这种细胞的形态结构是畸形的,而且并不具备正常细胞的功能。正常和异常的细胞除了分裂繁殖的方式一样以外,其它就完全不同。但最初的异常细胞却来自正常细胞,它们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畸变所引起。 &&& 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3,正常细胞畸变的病因这是一个极大的题目,世界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生物医学研究的重点是外因。例如《现代肿瘤学》的病因学中所列的数量巨大的病因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物质三态、包含了化学、物理、机械、生物所有领域以及遗传,光其中"化学致癌因素不少于1000种以上…"。因此也可以说,人们日常所接触的物质都可以成为致癌物,尤其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烟雾和香烟,过度油煎的和腌制的食物,工业用的化工材料和化学品,环境中的三废公害……等等难以数尽的物品都被列入了致癌物。如果从这一观点来防癌,人们几乎是寸步难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常细胞的癌变主要是细胞内部的自身调控机制发生了错误。 &&& 四、新模式的肿瘤理论探索 &&& 1,病因上的探索新模式的肿瘤理论把内因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正常细胞的癌变,细胞自身的控制失调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外因仅仅是触发而矣。 &&& 2,强调人的心理情绪意志整体因素在肿瘤防治中的地位。人是个整体,因此不能把"病"从病人的整体中孤立出来加以认识。大脑神经中枢统一着人的整体,心理是统一的体现,所以情绪、意志具有极重要地位;由此可以说心理这一人体最高司令部的失调,是细胞分裂失控的主因。&&& 3,肿瘤的治疗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抑癌抗癌能力。 &&& 4,探索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 五、情绪在肿瘤发生发展与防治中作用机理 &&& 1,情绪是心理现象中最外显、最活跃的内容 &&& 2,情绪是心理与社会的纽带 &&& 新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心理-社会"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心理是内在的因素,社会是环境因素,心理与社会的联系是通过情绪实现的。人对社会的认识受人的情绪所左右。情绪有喜爱与厌恶,接近与躲避,欢迎与恐惧,从而对社会发生着影响、对社会认同或排斥;反之,社会环境的现状也通过情绪影响着心理心态的稳定或失衡,紊乱或平衡。情绪成为心理与社会的纽带。 &&& 3,情绪是心理与生理的桥梁 &&& 心理对社会有主动的认知和改造能力,社会则又不断作用和影响心理的活动和平衡;两者都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社会是通过人的情绪作用于人的心理的。 &&& 人患病时的症状表现,实质上就是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如果机体内虽有病灶,但还没有影响到机体的生理功能或生理功能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时,人就不产生任何症状;反之,如果人体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生了异常,而虽然体内并不存在病灶,但同样会产生很多不适的症状。所以症状的轻重和有无并不与病灶的大小和轻重成比例。人体的生理功能与人的心理状态有极大的关联。心理活动功能是大脑中枢最高级功能。控制全身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是植物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机构,这一中枢属皮层下中枢,位于延脑,它与大脑之间还有一个间脑。人的情绪中枢就在间脑的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心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以及生理活动对心理的影响都与情绪的变动有密切的关联。严重的生理功能异常显然会引起人情绪的极大波动而影响到人心理状态的稳定;反之,剧烈的心态变异情绪不稳,也会促使生理功能的异常和降低。由此可见情绪无论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是两者之间的桥梁。良好稳定的情绪会使症状减轻和加速康复,恶劣不稳的情绪会使生理功能紊乱而产生和加重症状的发生。 &&& 六、正、负情绪对于肿瘤的发病,症状的轻重治疗、转归、康复的关系 &&& 1,负性情绪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原因据"医学心理学"研究的资料,负性情绪引发肿瘤的的理论有以下几点:①负性情绪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的下降人就失去了对细胞癌变的免疫监督,从而使癌细胞得以趁势蔓延繁殖;②豪斯量表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积分的人,人尤其是遭受重大生活变故的人,是高发癌的人;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对人的个性进行研究后,把个性分成几种类型,从中发现:大多数生癌的人都有一种类似的性格,因此将这种性格名之为C型性格(C为拉丁文Cancer的第一个字母,Cancer的中文含义为癌);反之,C型性格人容易患癌。由此可见不良的情绪和性格是引发肿瘤的大敌。2,负性情绪是促使早期癌,微小癌转向发展,加速恶化的动力。人体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存在两种因子:一是致癌因子,一是消癌因子。在癌因子作用下,细胞有癌变的趋向,也可以出现微小癌的微小肿块(小于1个毫米)&&& 不良的情绪可以致癌,可以生病; &&& 2,正性情绪的重要性
良好的(即正性)情绪则可以祛病、可以消癌。良好情绪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情绪饱满,精力充沛。②充分调动机体的生理功能,并使免疫力强盛。③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使抗癌出现奇迹的若干事例:
该文讲授后,已近十七年过去了,至今笔者的观念未变,可惜社会的理念,医学界的理念仍把防治点放在生物因子上,以致癌肿依然十分猖獗。癌症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死亡率仍高。
更有甚者,很多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癌,而是死于惊恐,死于盲目的诊治。患恐癌症大有人在。
发现癌肿惊慌失措,药石乱投,盲目检查,检查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到处都有,治疗采取了损伤性极大地放疗、化疗,手术治疗。笔者在数十年前遇到一位同事,是个近四十岁的护士长,能力很强,个性好强,一次体检偶然发现肺部有实质阴影,被诊断为肺癌;当即天坍下来了!人立即萎靡不振,吃不下,睡不着,明显地消瘦下来,化疗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头发脱光,两个多月不幸死亡。
此类案例甚多,生癌着,很多不是死于癌,而是死于恐癌。
笔者自我防护的措施是情绪安定,辩证对待。
笔者身上也有癌的苗子存在,近几年的体检报告如下:
2006年体检报告:
◆前列腺增生
◆PSA偏高8.6ng——(正常值:0-4.2ng/ml)。
2008年体检报告:
5,前裂腺Ⅱ°增生,质中,饱满,光滑。
6,PSA偏高:6.043ng(正常&4.2ng/ml);
这些临界的指标,笔者未做任何处理,而做动态观察,尤其是临床的表现。三五年过去了,未发现任何异常。
今年——2013年4月10日体检报告:又出现更高的
PSA 10.440 ng(正常&4.2ng/ml)。这次要高出正常值的一半以上,达到10.440 ng,这确是有点令人担忧,但是我毫无症状、征象出现。虽然我必须警惕。还必须随访复查。但我安然若素,更无惊慌。
癌真要来,那就来。既来之,则安之。我要调动自我的内驱力,调动抗癌的潜力来战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心衰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