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环境减少幼儿血小板减少的行为问题

影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 特殊儿童 - 育儿论坛 - 育儿网
您的位置:
网站推荐专题
发帖小提示
影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状态:备孕中
02-24 17:30|
&&&&& 影响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因素有儿童自身的原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一、儿童自身的原因&&&&& 1.年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不同的年龄,行为模式会有不同。从发展顺序量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当一个儿童的某种行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时,就会认定该儿童的这种行为是不正常的。例如一个1岁大的婴儿,仅会叫&爸爸&是正常的,而对于一个3岁的幼儿而言,则是不正常的。儿童的行为问题在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在学龄前阶段,吮吸手指,遗尿等较多见;而多动,咬指甲则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多发问题。到了青春期,多出现情绪障碍。总体来看,9&12岁是行为偏异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 2.性别。行为问题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点。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为攻击性、多动,而女孩的行为问题多表现为胆小、焦虑等。&&&&& 李志勇、宋平、马佳、何珊茹。对深圳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岁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年龄组(6~11岁)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男15.8%,女10.4%,x2=8.11,P&0.05);大年龄组(12&16岁)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男13.12%,女16.9l%,x2=2.54,P&0.05)。&&&&& 张迪、陈容、顾国家、王容君为了解儿童多动症(ADH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Conners教师问卷,对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共筛查出74例具有多动倾向的儿童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和智力水平相同的74例作为对照组。对ADH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DHD的患病率为4.93%,其中男生患病率为7.76%,女生患病率为1.92%,差异有显著性(P&0.01)。&&&&& 卢林、施琪嘉、何汉武、徐松菊、陈吉安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武汉市随机抽取岁儿童,做了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研,探讨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①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②4&5岁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生与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家周围噪音污染和亲子关系无关,但与性别有关。&&&&& 3.智力。儿童的智力高低也会影响行为。如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大动怍及精细动作的发展速度要落后于正常儿童,表现为行为不足。&&&&& 除此之外,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及病理的原因也会伴生不良行为。韦小满(2003)的调查显示:智力落后学生中不良行为出现率分别为:攻击行为,71.6%;悄绪不稳定,69.1%;退缩,66.7%;反社会行为,62.6%;对抗行为,58.3%;不良的说话习惯,55.2%;不良的口腔习惯,50.4%;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47.7%;古怪的行为,41.2%;不可信赖行为,27.5%;刻板与自伤行为,30.3%。&&&&& 祝丽玲、李兴洲、马燕、刘爱书、王明富通过韦氏智商测试结果与儿童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功能测试结果进行的典型相关分析,在4所小学l~5年级2000名学龄儿童中所做的研究中发现:韦氏全量表智商越低,儿童越有趋向于发生交往不良因子异常的可能。韦氏操作智商越低,儿童空间知觉和操作活动为主的智力水平就越低。这说明,行为也和儿童的智力的高低有关系。
状态:备孕中
02-24 17:30|
&&&&& 4.营养状况。营养状况可以从多方而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发展,进一步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过程。动物实验证明.营养不良可影响动物的认知能力、活动水平、情绪稳定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营养不良对行为影响要早于对体格发育的影响。严重营养不良的幼婴儿补充营养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要先于体重的增加。&&&&& 在营养状况中,研究发现与儿童行为关联较多的微量元素有铁、钙、铅、镉等。铁缺乏的婴儿给补铁剂治疗,测查时则可见患儿的精神发育指数有明显地提高,反应性及运动协调明显改善,易激惹性和对环境的淡漠症状可在数天内好转,而此时血红蛋白仍未增加。抚州医学科学研究所对智力超常及对照组儿童的调查表明:智力超常组贫血患病率为60.98%、对照组为81.7l%,差异非常显著(P&0.001)。智力超常组儿童发生贫血的相对危险度较低,智力超常组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45+12.09.对照组为107.88+15.3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铁营养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是当前相当普遍的营养问题。尽管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健康状况不良的标志,然而对人体许多功能的损害,如生化方面及其重要的含铁酶活性方面的有害变化,在贫血出现前就发生了。它的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异常,影响着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其中包括铁缺乏儿童学习能力和某些行为的异常,这种损害常常是不可逆的。&&&& &锌缺乏儿童可出现智力行为发展的落后。动物实验表明,哺乳期缺锌可表现为小脑成熟障碍,断乳期缺锌则使大脑的海马区的苔状纤维电生理发生紊乱,而海马与记忆有关。据抚州医学科学研究所调查。智力超常儿童头发锌含量为138.21+39.14,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120.67+40.24ppm,差异非常显著。&&&&& 湖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一组确定为缺铁性贫血儿童及对照组的研究指出,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粉能检测量表按发育分为智力指数(MDI)及运动指数(PDI)进行检测。缺铁贫血组儿童的MDI及PDI均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再根据智力检测评分划分出7个不同等级观察,缺铁比贫血组儿童的MDI及PDI评分在中等以上的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在缺铁性贫血组用右旋糖酐铁肌肉注射治疗后3个月再进行检测,并做MDI及PDI评分,将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比较,中等以上评分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高血铅、低血锌可能是儿童多动症发病因素之一。该科近年来共收治2000余名多动症儿童,研究人员对其中300多名儿童进行血铅和血锌等微量元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血铅超标的孩子达六成。&&&&& 铅对儿童神经行为影响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儿童多动行为。其机制是:铅中毒可使大脑兴奋抑制功能紊乱;铅中毒可使大脑活性蛋白失活变性,致使某些脑细胞死亡,使相关功能活动停止;铅毒可破坏血脑屏障,使血液中的水分和毒物过多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水肿;铅毒可使神经发育不能同步化,破坏大脑网络结构,使整和、协调功能紊乱;铅会阻碍儿童的发育和生长;铅可导致儿童体格生长缓慢;铅可造成锌、铁、钙营养状况低下;铅中毒可直接影响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反应,使甲状腺分泌紊乱,从而影响儿童的生理代谢活动。&&&&& 朱中平、沈彤、杨永坚、俞翠莲、邹武庆、刘俊玲、姜玉屏、朱启星(2005)抽取安徽省池州市某区2~3岁幼儿共206名,研究血铅、镉、钙、锌、铜、铁6元素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关联程度。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幼儿进行了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家长用);采用2~3岁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CBCL)对幼儿进行了行为问题测试;采集指血206份,运用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了血铅、镉、钙、锌、铜、铁六种元素检测。结果显示: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6%;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幼儿血镉水平与攻击行为得分存在正相关(&=0.178,P&0.05);血钙水平与忧郁行为得分存在负相关(&=-0.173,P&0.05);幼儿血铅水平与睡眠问题(&=0.151)、破坏(&=0.156)、外向性行为(&=0.179)、总分(&=0.156)得分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5),且高血铅组与正常血铅组幼儿在攻击、破坏行为、外向性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由此项研究可以看到,血铅、镉、钙对幼儿行为问题有一定影响。
状态:备孕中
02-24 17:30|
&5.生物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注意到儿童行为的异常与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金真、臧玉峰、张磊、曾亚伟、王玉风、王彦研究了12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内可能存在的神经生化异常及呱甲酯对其的影响,得出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双侧纹状体存在神经元缺失或功能障碍,胆碱能神经系统可能有轻度失常。&&& 马融、李亚平对儿童多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被认为是特殊大脑调节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患儿整个环路,即脑干网状结构一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一大脑皮质的调节能力不足,脑功能紊乱,适宜的调节不能被强化,不利的调节得不到抑制,从而表现出儿童多动症的诸多问题。每个行为都是皮质与皮质、皮质与皮质下的网络建立联系来保持一种启动状态。网络保持启动状态或抑制状态时,其刺激性与脑电图方面同步,皮质活动和控制情况可以通过皮质神经活动诸如脑电图波谱的密度、分布、波幅及波形等观察到。&&& 在生物因素中,人们也注意到遗传因素对于儿童行为的影响。江三多、何玫、钱伊萍、汪栋祥、张野、李飞、田红军、忻仁娥、汤国梅、吴晓东做了一项研究,应用基因组扫描技术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在x染色体上易感位点,研究资料提示x染色体上Xp114-p21和Xq23区域可能存在ADHD的易感基因。二、环境因素&&& 在环境因素中,家庭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在儿童出生以后,不仅是儿童的养育者、监护者,还是儿童的模仿对象,也是儿童依恋的对象,更是儿童精神家园的缔造者和守护者。可以说父母的家庭教育观、教养方式、性格、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儿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赵光、白智泳、杜玉霞、李健梅、刘嫒嫒、袁宝强、耿德勤对徐州市城区四所小学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小学生58人,检出率为12.31%,集中出现的儿童行为问题有多动、分裂样、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任性、缺少锻炼等。而影响小学生行为和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可能为:孩子与父母间不良的依恋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养育方法不当等。&&& 张迪、陈容、顾国家、王容君采用(Conners教师问卷,对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共筛查出74例具有多动倾向的儿童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和智力水平相同的74例作为对照组,对ADH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关系不良和教养方式不当(P&0.05)是ADHD的危险因素。&&& 王素青选择1996年1月到2004年12月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行为偏异与情绪障碍患儿30例(男12例,女18例),研究儿童行为偏异与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家庭环境不良和对学校不适应是儿童行为偏异与情绪障碍最常见诱因。&&& 卢林、施琪嘉、何汉武、徐松菊、陈吉安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武汉市随机抽取岁儿童,做了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研,探讨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
状态:备孕中
02-24 17:31|
结果显示:&&& ①12~16岁行为异常儿童中非父母照顾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行为正常儿童(17.07%,3.64%,x2CMH=15。7005,P&0.01),说明12~16岁行为异常儿童中非父母照顾者多于由父母照顾的正常儿童。&&& ②行为问题发生率可能与儿童的生活照顾者、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及家庭周围的噪音有关。&&& 孔敏、翟静、宫爱华、盛永慧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日抽取济南市某社区12~16岁的中学生2 392名进行调查,探究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分析家庭类型及父母因素对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显示:&&& ①作为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受惊吓、缺陷家庭、有颅脑损伤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酗酒、母亲教育方式为又打又骂、父亲为文盲、与父母双方关系都不好、有孕期不利因素、父亲性格内向,依次为14.79,9.73,9.30.8.16,7.35,7.08,4.57,3.67,3.13,2.18,1.93,P均&0.01。&&& ②在诸多家庭因索中中学发生行为问题危险性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父亲性格趋于内向、教育方式趋于不当和与父母关系变差而升高(趋势x2=16.62,8.60,48.18,34.85,P&0.01)。&&& 由此得出结论:&&& ①受惊吓、缺陷家庭、有颅脑损伤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酗酒、母亲教育方式为又打又骂、父亲为文盲、与父母双方关系都不好、有孕期不利因素、父亲性格内向是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受惊吓危险性最高,父亲性格内向相对最低。&&& ②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危险性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父亲性格趋于内向、教育方式趋于不当和与父母关系变差而升高。&&& 从此项调查中,可以发现在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的11项危险因素中,有9项属于家庭环境因素,只有2项是与家庭环境无关的因素。弗里克发现在很多不良行为的案例中都存在父母婚姻不和谐、家庭机能不良、养育方式不当以及父母有精神疾病。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幼儿环境行为培养策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挥霍与浪费的现象日益;一、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1、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如:在晨间游戏时,我让幼儿利用废旧的可乐瓶装沙子;又如:在区角活动的生活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2、一日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杜威先生曾
幼儿环境行为培养策略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挥霍与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并制造出各种环境灾难。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被幼儿耳濡目染。通过教学,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许多,在回答有关环保问题时,总能说的头头是道,效果挺好的。幼儿说是说得好,可在生活中当面对环保问题,需做出环保行为时,孩子们却常常出现“视而不见”或“不知所以然”的行为。即:说要比做的好,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还等不上号。的确,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环保课程的设计,而忽略了幼儿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才会出现一些与意识不等的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同步成长。
一、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将绿色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玩中受教育,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晨间游戏时,我让幼儿利用废旧的可乐瓶装沙子当跨栏,锻炼幼儿的跨跳能力;用米袋做成“袋鼠跳”,训练幼儿的蹦跳能力;用报纸做成纸球来踢球。让孩子知道,废旧材料还是挺有用的。智力游戏下环保棋的过程中,幼儿能在相互交流中区分环保和不环保的行为,增长幼儿的环保见识。
又如:在区角活动的生活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花生、开心果和松子壳等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这样的垃圾可以用来粘贴做装饰画。区域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废旧材料加工厂,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运动器械,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有些生活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孩子们也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一日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杜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即教育,
教育的契机蕴涵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平常小事,充分发挥教育的随机性,顺应幼儿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两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在盥洗活动中,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轻轻搬动小椅子,轻轻走路,不大声吵闹。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并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另外,针对我班幼儿大声说话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轻轻讲、静静听”,让幼儿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并知道一些保护嗓音的办法。再如,户外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在草地里乱打乱闹,不随便摇晃小树,不随便摘花草,慢慢帮助幼儿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一日活动中我总是有的放矢对幼儿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深信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3、自然角观察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通过种植、管理自然角来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多种感官发挥作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
如:当我发现幼儿不爱护鱼缸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幼儿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它们同样也是鱼妈妈的小宝贝,我们要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
再如:春天午餐后我带幼儿散步来到了草地,花开了,引来了好多小蝴蝶,幼儿总是好奇地去捉蝴蝶,并把种草地的一些草也踩坏掉。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幼儿知道要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4、节日活动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在节日活动中,我们提倡重参与,重实践,重体现,如3月12日植树节之际,我班在园内开展制作环保书签,给小树苗浇水的活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们大二班和中二班结对
互换玩具和图书,让资源再利用。并在班内制作宣传卡,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环保知识竞赛。让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获得知识,愉悦身心,又积累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节日活动还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无烟日,中国土地日等,我们都充分利用。
二、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
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种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通过歌曲演唱,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歌曲《爱护小树苗》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幼儿萌生爱护树木的愿望。故事《大口袋》使幼儿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知道有些垃圾能回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此后,幼儿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他们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可以说,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2、通过报纸、社会环境以及耳闻目睹,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例如:我从报纸上看到某动物园为取悦游客,满足游客的刺激欲望,向游客出售活的小动物,大量游客买了这些活的小动物亲手扔进鳄鱼嘴里,看它活活被咬死。第二天我就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小朋友。大家都为这些小动物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游客的残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我们发自内心地呼:“救救可爱的动物!”
3、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幼儿也都喜爱。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的活动中,看见有的小朋友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或水龙头没关紧,我就赶快把水
龙头拧紧,并教育幼儿不能浪费水。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节约用水。
4、环境创设与陶冶
环境创设需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美,环境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或课程。 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注重精神上的愉悦,所以良好的环境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开心。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创同一片蓝天,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15幼儿环境行为培养策略等内容。 
 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探究来了解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现状与成因,探求幼儿对 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  这就是说,幼儿 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情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 不容乐观,...  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浅谈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  在环保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培养行为习惯绿色的环境从小抓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摘要】 : 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改善策略摘要: 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 要奠基时期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维度分析 1、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形成 (1)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2)幼儿生活习惯的纠正 (3)幼儿在园内正确环保行为的督促与培养。 2、对幼儿教学的设定培养 (1)语言...  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的 重要条件,幼儿园宽松和谐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在实施幼儿文明礼貌教育时, 我园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  蚌埠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将研究角度开始从生态和文化中入手, 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 以及...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简要说明应该如何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诱发幼儿积极的行为及创造性思维,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整合起来.二、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进行表达表现.三、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请他们和孩子共同收集资料,使得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的必要性,强调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要素,是幼儿自主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体验事物的最佳途径,这就对环境创设的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否能满足幼儿活动需要?幼儿园环境究竟该如何创设呢?通过对多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从具体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