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美国的英国商科硕士学费真的相差很大吗

【纠结中求助】学商科读研究生到底该 去英国还是美国?_美国留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6,686贴子:
【纠结中求助】学商科读研究生到底该 去英国还是美国?收藏
RTLZ大二,一直以来去英国是梦想,高中最艰难的时期唯一的动力就是大学毕业去英国。但是最近却发现大部分的学经济金融的学姐学长们都选择留学美国。甚至还有认识的叔叔问我,大家都想去美国,你怎么想去英国呢?学商科的人真的该去美国么?美国真的是更好的选择吗?
LZ大学不错,成绩也还好,托福雅思准备一下应该也不差。相同的条件下,是不是在美国能有更多的选择?是不是回国后能有更好的发展?
真心害怕废了那么大劲出了国,可是回来后的文凭对就业没有任何帮助。。。
我是不是得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意,去美国读商科硕士?
你的各种经历包括学习成绩种种因素揉在一起决定了是否能上到牛校,当然了,获取的难度也决定了他的珍贵,因为一旦进入,你的社交圈子一下就被打开了,说白了,商院混的是圈子,不是文凭。
美国吧美国吧,一是英国的硕士学制就我而已不太喜欢,二是我周围的朋友吃喝玩乐的全被家里送去英国,学霸型的通过自己努力去了美国,可能这样说有点片面,可是我还是喜欢美国~
英国的master时间好短,一年蛮短,壕很多,但是会变得有气质(基本上我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美国也有壕,学术会比较浓吧,也许会各种套头衫文化衫嘻嘻。师太说女生去英国蛮好,可是我觉得要想学习还是去大美帝吧!ps.英国硕博连读的学长说英国经济不会太大好转,只有top3的学校读起来有价值不过我也有学姐在IVY读了一学期觉得压力太大转学英国的我也一直在纠结
从来没听说过从美帝转到大英帝国或者袋鼠枫叶国的但从这些国家转到美国的都是
除了大家说的以外,还可以考虑下毕业后的打算。如果打算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高度推荐),就工作机会,签证难度,文化接受度来说都优先选择美国。我现在洛杉矶,华人圈子很大,工作机会也多。我去英国的朋友基本上1-2年项目念完就回国了。entry level工作跟国内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区别不大。在美国工作2年以后起码回去还是比较有机会往经理级别上申请。学商科更加是美国好一些。英国偏学术,美国偏使用。还有就是美国人的圈子还是相对比较好近一些,容易交朋友。英国相对来说,更保守,更排外一点。不过人在江湖,这些都是身不由己啦。Anyways, I'm having a lot of fun here in Los Angeles.
美国留学资深团队专业办理 海量成功案例保证美国留学咨询热线
读研究生的商科看读什么专业
如果考虑工作的话,应该还是美国吧,现在海外留学回来找工作并没有太大优势,除非你有工作经验,美国和 英国的区别,就是美国读完,如果努努力,还可以想办法留在美国有个实习工作,但是英国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再者,回国找工作的话,美国的名声确实要比澳洲英国的好一些,公司会觉得美国回来的普遍能力会好一些,这是我问过好多外企后的结论,但具体还是要看后期公司表现了
我好像和你差不多,不过估计学校没你好,想出去读研,纠结哪里比较好
楼主什么学校的?我是WHU的,应该和你差不多。。现在还在犹豫美国or英国的问题~~~我打算多和中介聊一下
我同学从美国圣巴巴拉转到了应该剑桥!我问她为啥?她说名字好听!汗
总该想想自己嘛,让各种现实干扰自己的心,总会遗憾的,想去英国就去,别想那么多
商科还是美国好 话说基本什么专业都是美国更好一些 而且无论是将来留下就业还是回国就业 美国的文凭还是不错的 你要学商科哪个专业的硕士啊
看你是为了以后在海外发展还是为了混文凭了,我高中本科都是美国读的,读研去英国,因为相同成绩更容易申请到英国好的学校,而且英国研究生时间短,但是英国商科留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其实我觉得英美都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有读博打算 英国更有挑战性 因为英国考试难 70以上就是distinct 美帝拿A相对简单 不过是牛人 在英国照样90+ 拿到强推的可能性较大
帝国理工就不错,朋友姐姐在那读研生活充实也没什么压力。
究竟去哪个国家,要看哪个国家更利于你的深造
我也是学金融
觉得更想去美国
楼主握个手~我现在大三了也在纠结去英国还是美国。我学的会计、想去英国读A&F、看到好多说英国硕士一年很难毕业特别累天天熬通宵!但是国内却普遍不认可觉得英国硕士一年很水。(但是在英国读研的都觉得学的东西很多而且压力很大含金量并不低!)如果真的在英国那么拼命读回来还不被认可真的太苦逼了。还有就是英国毕业了能留下来工作很难。。纠结!
本人现在大二 会计专业 正在纠结去英国还是美国读研 不知楼主过了一年思考的怎么样了
我也纠结到底去美国还是英国
建议来美国,如果选择的话,可以去加州。我就去加州,而且呆在美国三年了,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留学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就业。从就业角度上来看,美国每年会很轻松的提供十万个就业岗位,如果可以留在美国工作,那就是极好的了,总比回国强。
英国教育是被当做一个赚钱的产业来做的,前3名之外的学校教育质量的确呵呵。美国学的东西的确多些。国内含金量要看情况。你出国之后很多想法也会变。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13年专注出国留学的诚信品牌
全国免费咨询
2016年是美国大学申请变革集中爆发的一年,大到SAT考试改革、CAAS申请系统上线、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Turning The Tide调研报告,呼吁美国大学改革招生流程。美国的6-18岁是属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部份。教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及高等教育。在高中毕业前是属于通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院、大学和研究所)才分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
留学过英国的娃都清楚,商科三大类,管理板块最容易,市场其次,金融最难。所以,你申请的专业也要按照这个高低来选择。英国教育体系完善、复杂却灵活,历史悠久。其高中教育更是被各国奉为基础教育的经典。英国共有中学千余所,有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之分,同时也有男校、女校及男女合校的区别。
加拿大享有一流的教育水平,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教育体系最完整、教育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加拿大大学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对留学的收费略低于其他英语国家。 此外,留学移民的政策,成为众多学子心中所向。想要申请加拿大的高中,就要首先了解加拿大高中具体的开学时间,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安排加拿大高中的留学申请时间。加拿大公立高中开学的日期是每年2月和9月。
英国大学硕士课程入学要求中提到的2.1 degree,2.2degree学位,总是很模糊,同学们也会常常充满疑问。英国学位等级要求和我们中国大学的平均分或是GPA有什么区别呢?很多同学对于自己的SAT成绩能申请什么样的学校是没有明确定位的,简单说就是没有参考,也基于这个原因,华联留学为大家整理出来前100美国名校对新SAT/ACT分数要求。
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是加拿大TOP1名校,每一个科系也都在世界排名的几乎都在前20,刘同学是在7月上旬到找到我们,她的最终目标是在10月份申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MMPA。王同学高二第一学期找到我们时很坚定要申请金融专业,所以她所选的学校和院系都是加拿大的顶尖学校,例如UBC,多伦多大学,女皇大学,西蒙菲莎大学等,而这些学校的申请的难度是很大的,对于数学能力要求也很高。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大波士顿地区)。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于1861年,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中国最早从事出国留学服务的机构,国有老字号一站式出国留学权威机构。20年成功帮助,数十万学员顺利留学。华联兴业国际教育交流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留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展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及培训业务为主的知名机构,荣获深圳市出国留学行业“315诚信品牌”称号,是华联发展集团的全资企业。
当前位置: >>
  很多人吐槽美国很多商科硕士项目录取门槛低,中国学生多,又贵又没用,就业又困难……  “只要肯掏学费,录取率就很高。GPA低至3.1,托福没过100,GRE310左右,甚至没去面试的人都能申上。”  “哥大统计学,看看下面的毕业生名单除了中国人,还能找到其他国家的人吗?”  很多人存在上述的疑问,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的声音:  1、学制时间短,就代表学不到东西?  Master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当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基本上每天一个测验,两个星期一次考试,每天睡眠时间5个小时左右。学习时间短,并不代表学习效率低,学不到东西。  有些人拿Master和PhD比较是不合理的。一个Master,一年得学6-8门课,一个PhD
六年只上不到10门课,Master的学习强度可想而知。Master以应用,就业为导向,而PhD以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导向,学习内容与目标不一样,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2、中国学生人数多,背景强错了么?  当年最招黑的哥大统计学专业,据哥大某受访者透露,他们那届统计的中国学生,本科大都毕业于985、211高校,其中毕业于清北复交的有20个左右。  据知乎用户白学松的回帖,他在几个月前得到了美国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6个学校的录取,后来选择了哥大。  他加入了所申请项目的微信群,有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来扒一扒他们的学历背景:清华、浙大、武大、上交、英国诺丁汉、同济,有的人工作经验丰富,有的人成绩优异,有的人经历丰富,各有各的优势。  这样的阵容,你还觉得水吗?要不你申一个给我看看?  3、录取人数多、门槛降低,就是水?  2016年哥大MFE一共录取60几人。美国这两年金融市场在复苏,市场在好转,不招更多人你让华尔街怎么发展?招的人多,就影响它的项目质量吗?被号称最水的哥大统计学硕士项目,就业结果还挺感人的。  我们来扒一扒当时学生的就业情况:  在M.A. Statistics期间,找到美国Internship的有99人,占70.21%;M.A.
Statistics期间,没有找到美国Internship的有41人,占29.29%。所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在哥大统计找实习还是挺容易的,然后粗略统计下大部分都是在纽约的实习且非Summer
Internship。  截止2015年毕业后找工作的情况:找到美国工作的一共有69人,占48.94%;找到中国工作的一共有9人,占6.38%;剩下的62人,占43.97%,随着时间的流逝,前两项比例肯定会逐渐上升....  在69人找到工作的情况下,最火的工作职位:  Data Analyst相关:29人  Business Analyst相关:15人  Consultant相关:7人  Quantitative Analyst相关:3人  其他analyst:3人  其他各职位:12人  回国工作的去向:Deloitte, PwC, 支付宝,CRISIL,etc  在美国工作的去向:Amazon,Barclays,Deloitte Consulting,EY Advisory,etc  就业感不感人?那到底是真水还假水?你是怎么看的?华联兴业国际教育交流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展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为主的知名机构,荣获深圳市出国留学行业“315诚信品牌”称号,现在主营服务项目有、、等,咨询热线:2
下一篇:上一篇:
您的浏览历史
深圳市华联兴业国际教育交流咨询有限公司
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编号:教外综资认字【号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08号华联大厦8楼12楼
服务热线:2 &&nbsp8英国硕士真的很水吗?
来源:互联网
【在豆瓣某贴看到争论英国硕士的,有好几个说什么英国一年制硕士国内不太认可,什么招聘单位很多直接pass英国硕士,说英国硕士不如hk啊云云。让准备申请英国的感觉到很惶恐啊? 想知道英硕这么不受待见吗?回国比其他硕士都不好找工作?】
有几方面的原因:1.英国留学是一个产业,本科比硕士好一些,但是也相当产业化,非欧盟学生是他们赚钱的大头,打个比喻,英国的比思特购物村现在出现很多outlet特供的奢侈品包包和服装,质地设计都跟旗舰店差一筹,因为他们抓住了买奢侈品人的心理。英国留学产业也是一样,他们抓住了国际学生钱好赚的心理,开设一些亚洲学生认为热门的专业,降低录取的门槛,基本成了有钱就可以申请的境况,学校的教授又何尝不知道这个产业的运作规律呢?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工作,是大学的市场战略分析师,面试前有给过我一些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要得出目前留学产业的走向和趋势,哪些专业热门,针对哪个地区的学生热门,哪些区域的学校热门,录取人数增长趋势,新专业走势等等,完全是当成商业数据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入学率,提高整体学校收益。另外英国的大学教授们的工作动力从来都不是来自于教课,英国大学教授讲师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教课从来都不是他们的主要绩效。所以很多大学老师基本就是完成上课任务即可,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自己领域的研究上面,这个问题就不是针对留学生了,对于所有本地非本地的学生都是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学生,但是并不会很充分。2.这条跟上面那条有关系,正式因为留学变成一门产业,很多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差一些并不能在一年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最典型的是连基本的英文能力都提升不了多少,我身边不乏一些找人代写论文的学生,有在海外本科加硕士呆了四年连一句囫囵英文句子都说不好的。这样的人回国以后他们是要面临就业的,国内的雇主看多了良莠不齐英硕毕业的学生的真实水平,作为雇主不再把英硕回国的求职者放在眼里,我完全可以理解。这样的结果是伤害了真正优秀的留学生。所以如果你是真正努力学习能力佳的学生就努力在国外找找工作,因为海外的工作经历才能证明你不水。即便留学归国的人跟本土毕业生相比是少数,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一些不好好学习实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就劣币驱逐良币了,大大破坏了留学生文凭的含金量。3.如果家里有条件供你读一年硕士,那最好此经历当作一段体验,回国可以放低姿态,踏踏实实的找工作或者还更可能取得雇主的信任。另外如果雇主或者面试官自己本身有留学经历的话有时候会是一个优势,至少他们知道留学经历是怎么一回事,对面试者也会有更多的理解。
我在英国读书四年,助教三年。留意了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说实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人和什么都大。有的人经常在自习室出现,有的人经常发party的照片。前者能问我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我非常乐意在助教外的时间帮助他们,因为觉得这些事件付出是有意义的。后者经常考试前才出现,问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我也就懒得搭理。更有甚者,拿着U盘敲我门,睁着水汪汪的眼睛,卖着萌说明天就deadline了,程序编译不出来,让我看看哪里错了。当时我就想一脚踹开她。一年下来前者能学到的东西后者两年也学不到。所以,还是看人的。题主你是哪一类?
更评论中有说:实话实说,英国留学生的名声确实被一群人搞烂了,良莠不齐吧。回复: 这才是正常的,毕业生水平本就是应该符合正态分布,而不全都是栋梁之才。而且用留学生的质量来衡量水不水,只能说能反应出某方面,但是有失偏颇。现在你是牛剑出来的,那你依然是牛人。就像中国大学扩招了,考上大学不再是件过独木桥的事情,也总有大学生不值钱的说法了,但是清北依然是清北。现在其实也好,海归回到了他真正的价值区间,过去一听到是海归,无论是接受怎样等级学校的教育,无论本人成绩和水平如何,都会捧到天上去的情况,反而是扭曲的。---------------------------------------------------------------无邀自来。我用手机看不到问题的发布时间,不知道现在回答还对答主有没有参考意义了,不过还是想说几句。我这句话先放在这里,一切不从个人目标和英国教育体系出发来说的答案,和为了黑而黑的答案,都是对需要获取正确信息的人的极度不负责!英国老师教的水吗,课程设置水吗?我觉得不会比国内同级别学校的老师教的差。大家说的水是什么,是文凭的作用,是毕业生的水平。到底水不水,这个问题会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去和去了的人根本就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盲目的做了,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自然自己就会觉得水。至于别人觉得水不水,刨去明显不学习的人,我明确的说,同样级别的学校,比如国内二本硕士和英国排名30+的学校的taught master(这个是我大约举例,请各位看客别较真是不是匹配),在国内认可度会有什么天差地别吗?你期待读个times排名10+的学校授课硕士,回来和C9学硕毕业生有同样的待遇,那你照着C9学硕毕业的学生来对比,肯定是水到家了!而且就算是国内读研的同学,我想已经找工作了的应该很清楚一点吧,就是无论你研究生是清华还是北大,很多牛企HR最看中的还是你的本科,本科一般的,直接低人一等。所以请问这种被低看一眼是因为985.211的硕士水吗?你没有正确的预期硕士这个文凭能带来的东西,那无论你在哪里读,都会觉得水,也都会有人说你水!英国的教育体制是,本科三年,如果你有志进行学术研究,可以直接申请PhD或Mphil(可以理解为PhD的前导)。而通常大家申请的taught项目,是以授课为主,更以技能为导向而非学术研究,有些课可能还会和本科课程有重叠,这也是为什么本地人有一些是工作几年才来读这种,他们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提升工作能力,增加一些以前没学过的专业技能。了解了英国的教育体制之后,要申英国一年制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的同学,我想请你先一定思考好,你为什么而申,毕业后想做什么,甚至于以此为起点,五年十年都是怎样规划的。这不是要你回顾一遍在PS里骗学校的理由,而是你内心的理由。思考好了,你再看我下面说的。如果你是生在土豪家庭,不差这三四十万,那什么理由都无所谓,喜欢就去,在英国有钱可以活的和国内一样好。甚至我这一类建议能高中出去的话,高中就出去,不要等硕士才走。这种情况无论回不回国,基本都有个不错的地方工作,除了仇富黑,谁会说他们水?如果是为了要一个硕士文凭镀金,比如很多工作都要求至少是个硕士,你本科学校也不错,但是国内无论学硕专硕,基本都要两年起,你用金钱换一年时间,这个理由OK。但是从在国内的知名度上来说,一定是越大的城市,越大的企业那里,越不会因为没听说过卡你。这就像我在本省不错的双非,在本省找工作不会比985.211差太多,但是出了省自然就很多人不认了。这一类同学有明确的镀金目的的,请自行选择普通人耳熟能详,业内有认可的学校,不要高估普通企业HR的学校认知水平,否则你一定会内心默默喊这一年读的太水了。如果是为了继续在欧美读博,但是又没牛到直接申PhD,那ok这一年给你做了缓冲,但是基本没有奖学金,和上一条差不多,在国内读相比就是金钱换时间。如果是你是为了看看异域风情,增长见识,广交朋友,家里不土豪但也负担得起这钱,那去英国见识一下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嗯风采,顺便还能欧洲游一大圈,也不亏。如果你想移民英国,但不是雅思8+的学神,那劝你断了这个念想,一年的taught想留下找工作都是难事,想留下找工作和移民请步别的国家。如果你去了,很可能回来喊水。如果你本科学校差,想在英国镀金一年回来翻身进牛企,我也想请你三思。我在上面也说了,想走校招去牛企,你本科学校可能就让你网申的机器自动筛选都过不去,你人再牛面试都拿不到,有什么用?真是牛人毕业了直接工作,两三年后肯定是远超旁人的(你除了考试分高别的都不行那也不算牛人,所以这里别较真说我认识一个谁谁怎么样),你以社招跳槽的形式去到心仪的牛企的机会要大很多,到时再读个MBA镀金,不要让学历影响升职就OK。如果你还是决定去了,你一定会在心里喊太水了,不是牛人的回来还会被别人黑。如果你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就说想出去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变牛人,到一年之后回来了就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出去,sorry,回来保证你内心一定觉得水,嘴上又得逞强和别人骂战说你收获很多,一点都不水。这种人有很多,什么水平的人都有,去英国什么层次学校的人都有,学成什么样回国的都有。你若是虽然迷茫但真学了点东西还好,这只是自己觉得出国一年也没什么大收获,自己喊喊水就算了;你若是刚一出去,整个人就懵了,原本就没有目标,然后又不知所措,一年下来迷迷糊糊就回来了,不仅你自己觉得水,别人也会觉得你水。这就是水的最大来源,既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会自然而然的读完了就能变牛了,达不到别人眼里海归应该有的水准。对于这一类人呢,我奉劝你,如果真的想不明白自己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什么帮助和作用,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你还是剩下这30万吧。以后看病养老压力多大,结婚生子压力多大,有这钱花在刀刃上多好,你说是不是?各种情况我是列举不完的,但是你明白你要的是什么,你也明确了去英国读一年可以让你得到你想要的,那你就绝对不会觉得水。最后对那些旁人觉得水的,我也想说几句。你要是个资深HR,见过太多我之前说的那种人,那我觉得你有资格说英硕水,但是我觉得你改成海归水比较好,因为无论哪个回家留学回来的,都有大批这样的人。你如果就是个道听途说的,或者为了抬高自己学校和自己的人,我只想说你们别总想搞出个大新闻,naive。为了我可怜的友善度,我也就不说什么难听的了,冷暖自知就好。这个答案也许没有很多人看,但是你认真看了,还有疑问的,我在我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很愿意为你解答。以上。
本人已经在英国生活两年,并且未来的一段时间也会在这里,周围的同学有的在英国有的在美国,也有来了英国后又去美国的,通过我的观察简单说说硕士水不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7成在人心,3成在体制。先说7成人心,中国人讲究物以稀为贵,中国建国初期,相当大的一部分科技精英都是留学归来,再加上对于这些人上帝般的宣传,中国人是有留学情结的。但一开始穷,没有钱去留学,能留学的都是自身能力大神级别的拿奖学金出去,让留学生光环愈发刺眼。其实中国人的光环很多,其中也有大学生光环,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村里出了个大学生那是了不得的事情,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在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大学生就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光环大幅贬值,于是社会上开始兴起读书无用论,宁可去做个小生意、学个小手艺,记得90年代中期硕士毕业的老爹收入还不如一个理发师。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比那个时候更难,做的工作更低廉,为何却没有兴起读书无用论了呢?大学生光环的破裂,让更多人可以理性的看这个问题,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也不可小觑,要具体看个人。而人的认知曲线就像下图。会有过度崇拜,也会有过度鄙视,但是最终会趋于理性具体的分析。再回过头来说留学生光环,中国人慢慢有钱了以后,更多的人可以自己负担留学的费用了,于是在留学生光环的照耀下有了留学的打算,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是当时已经教育产业化的西方国家是没有意识到的。最早意识到中国这块大市场的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于是有了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留学潮,一开始中国人觉得哇塞太牛了留学生,慢慢的人越来越多,评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硕士水的声音开始出现,加澳留学生光环开始破裂。这个时候英国也发现了中国这块市场,而美国仍然在冷艳旁观中;于是大家开始说哇塞英国的硕士好牛,于是人又一窝蜂的去读英国的硕士。慢慢的去英国的人越来越多,英国留学生的光环开始破裂,而此时加澳留学生光环已经破裂的差不多了。现在呢,美国终于发现了中国这块市场,在近5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井喷,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崇拜的对象,有崇拜就必然有鄙视,鄙视就鄙视处在认知曲线低端的英国。我认识很多在美国读硕士的同学,并不觉得他们就比在英国读硕士的同学强,甚至是很多常春藤名校的同学。很多人在分析为何英硕水,归结为一年制硕士水,但其实英国有很多两年的硕士,美国也有很多一年制的硕士,说白了,社会上很简单的以“物以稀为贵”作为判断标准,是有失偏颇的。所以未来如何所有人都可以预测,美国硕士将“逐渐变水”,英国的硕士将和澳加的硕士一样:因人而异。再说3分体制的问题,英国的学制中硕士的角色是相对而言比较模糊的,在英国可以本科以优异的成绩后直接读博士,读硕士的同学一般是两种角色:1、不想读博士,只想快快找工作,但是本科内容又不够,所以读个master充实一下。2、想读博士但是水平不够读个master铺垫一下。所以我觉得英国的master是一个辅助性的学位,是本科生的高帽或者博士生的垫脚石,这样的角色注定他的功能很有限。但是据我所知,硕士在很多的国家都是类似的角色,而像中国这样把硕士正儿巴经把硕士当个阶段性的学位的,好像有俄罗斯、德国、瑞士。而美英澳加香港新加坡都不在列。所以对于英国的硕士该不该读,我觉得有机会可以读,我体验了国内的大学教育和英国的大学教育,还是很不一样的,来了英国是我很引以为豪的决定之一,相信对于你的选择会有帮助。
不能说一年制硕士水,只能说招的大部分人比较水,尤其是中后半段的。对于那些国内大学最后阶段刷分拿到offer的,到了英国又不好好学的,不水没天理了,所以,首先先自我审视下自己学到了些什么,有没有努力,来英国目的是什么,然后再评价英国的教育。还有,英国硕士本来就有创收成分,不然招那么多中国人,另,英国前面梯队的大学无论硬件还是师资,比国内大部分好多了吧,有些留学生过来了就玩了,怪谁呢?
说得好像国内的硕士不水一样。
不是的。通常来说,普遍认为英国商科硕士水。其他专业的话就不会有歧视。。如果是艺术或者文科的英国硕士,在国内很吃香。另外这个现象并不针对英国。另外澳洲新西兰香港新加坡等等国家的商科硕士在国内都普遍认为水。。
水不水,一看专业和教授,二看学校,三看自己学的如何。很多时候不是专业水,是学生自己学的水。英国1年其实很紧张,压力很大,但能坚持下来且拿到比较好的成绩的,都会是很出色的人。如果拿国内普通大学里多数学生那种学习态度来的话,那1年很可能确实学不到什么东西。
最后一更了昨天知道了毕业论文的成绩,73。总平均分69.2,离Distinction的一等学位差了0.8。非常恨那个广告学的台湾老师,出题不严谨,与教学内容不符,给分还非常低,挂了一大半的人。详细的我说过了,46分拉了我平均分,现在没有一等学位就是因为那个老师。再懊悔也没用,总之,我没有达到出国前的目标,没有得到一等学位,毕业典礼我也不会去的了。这一年生活,总结成词依次排序,应该是:成长、孤单、炸鱼。让我更加沉稳了,读了很多书,学到很多东西,见到很多人,说了很多英语;一个人呆房间好几个星期,安排自己的一天,孤独得不行;各种炸我都喜欢,最爱炸鱼。英国留学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现在有朋友赏识找我去他那工作,现在在市场部工作两个星期,游刃有余,很自在。谢谢各位的点赞,最后用我邮箱的签名做结尾吧,泪目Warm RegardsMike————————————————可能是最后一更了,今天是九月五号。选择今天更新,是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接人气了,上次开口说话(超过三句),是跟导师见面聊了聊我的论文,导师是很喜欢的,评价挺高。要说什么呢,两个很熟的室友回国了,这俩小情侣,抛下我,哎,在这诺大的屋子里,在这extra large房间里,我继续着我的宅男生活。每天的食物早就厌倦,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去趟超市也开始希望遇到个熟人说说话,可惜,我并没有朋友了。我倒是不觉得惋惜,毕竟这些人我真是觉得没意思的。最近唯一特别的事情,可能就是遇到一个很有趣的女生,非常想了解她多一点,不过直觉告诉我应该慢慢来,我也处于耐心的状态。我也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总觉得我现在这样孤单的状态,又无奈又新鲜,不知道自己会变成怎么样。论文是我每天的主干。别人早早写完回国,我还在慢慢研究怎么样充实内容。别人读十来二十篇文章,引用列表可能有七八十篇文章,我算算看,我现在读了将近四十篇,引用列表里刚好有一百五十篇文章,数完挺有成就感的,嗷嗷。从原本的product placement植入广告,延伸了很多其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读得太快,一下子有点记不起,要汲取并不容易。然后前几天,收集好数据,上youtube看了无数的spss的教学软件,从怎么做简单的correlation到复杂的anova,再到如何规范地呈现数据,是很耗心力。最后做到了我也很满意,毕竟问过其他人,好像没有人做这么深。17号就要交论文了,留学的最后十几天,该以什么姿态度过,我渐渐也明白了,是以和尚的姿态啊。每天打坐似的阅读思考写论文,吃着简单的炸鸡牛排,偶尔出去一趟争取跟收银员多说说今天的天气如何,每天过了下午五点,微信也不用再打开了,她肯定睡了,唯一想聊的人也没了(最近她身体也不好,想回去给她运功疗伤)。然后写论文看看视频(最近重温灌篮高手,呜呜好感动),一直熬到凌晨两点才有睡意,一天也算是过完了。所以,写完以上这些,我心也定下来很多了,好好做个和尚。对了,英国的车都会主动停下来让站在路边要过马路的人,每次我过马路,都会双手合十致意车里的人。感觉做了对的事,心情会变好。----------------嗷嗷-------------------------八月了,一年的留学生活虽然已经步入尾声,但每天都好像是不一样的,因为,太,闲,了!在第二个学期结束后,第三个学期是没有课的,写毕业论文,dissertation,字。关于上学期的成绩,让我很无语,因为有一科非常难看,因为老师说看不懂我写的广告分析。老师是台湾人,说我写的东西不能理解。我承认我的文笔并没有达到能把广告剖析得很专业,但我实在不能忍受老师说我没写到点子上。我把所选的杂志上的法国香水广告里里外外分析个遍,她居然说重点是在广告的覆盖率,这些上课她自己都不当重点讲的东西,而且详细数据一个学生怎么有access啊,我都语无伦次了。很多人都挂了,我也很低分,导致我加权平均分岌岌可危,Distinction勉勉强强。这个台湾老师还说,能argue,不能改分数。真是,一肚子火。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的文献分析,我得到84分,老师的评语只有一句话:IT WAS A JOY TO READ. EXCELLENT WORK. WELL DONE.课程就到这里了,学业可没有结束。毕业论文,从选题,大量的阅读,Conceptual framework和Literature review,花去了我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八月了,我写了6000字,reference list里已经有近百篇文章了,虽然有些只是读了摘要,但大部分都是通读的。我的课题是strategy model of sitcom product placement,情景喜剧的植入广告办法。看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总结,做出自己Conceptual framework,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个好像可以贴一下,有没有内行的人给予指导呢?这自己的东西,我会越看越觉得不专业,这是个好现象,不断有新的想法去优化自己的积累。然后要开始做调查问卷,然后收集数据之类的。分享下现在的生活状态,每天主线就是写论文,没有其他的事情,我本身就宅得要命,也没有什么朋友,打打游戏,看看电影,就酱紫。dota2从3000打到现在3600,哈哈哈哈哈。咳,之前是说这一年不打游戏的,但.....我买了新mbp,可以流畅玩dota2啦哈哈哈哈哈哈咳,是的,是说不玩游戏的,但是实在是我的问题,我的性格不喜欢旅游,不喜欢社交的,整天在家确实很闷呢。购物吧,我买了gopro hero4 silver,每天拍一段自己练舞。买了beats蓝牙耳机。买了衣服裤子等。真是,这一年我生活总共才花了9万多啊,少别人很多啊。现在真是再次感受到留学生活的孤独和寂寞,做完一件事,就会陷入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恐慌。虽然我调整得不错,不过这是我亲身体验到的感觉。诶,新帽子好看吗----------------就写这么多吧,欢迎讨论-------------------------------就写这么多吧,欢迎讨论---------------5月论文期更新。我已经疯了。一天十五个小时自修室。是这样的。这边的第二学期间有个长假十来二十天,复活节假期。我回国了,憋了这么久,回老家,约会,打dota什么的。放完假回到英国,还有五天就是一个小组作业展示。我抱大腿了,是个广告展示。四人组,一个中国女生,啊没什么作为,一个五年工作经验的孟加拉大哥和一个法国帅小伙,成果如下。这是法国小伙,后面是展板,都是我自学Ai,改素材,整合信息弄成的。好像很漂亮对不对,嗷嗷,老师也说很喜欢。看我们自信满满的,老师一定会喜欢的嗷嗷。但是,总会有但是的,其他组中国人多啊,每个中国人都是social animal啊,中国人们拉着各自一大群中国人朋友去投自己啊,大众投票比重虽然不重但也有10%啊,你们这样call友真的好吗。进门好歹也看一下我们的展示吧,投完自己朋友就走了是怕我打死你吗。吐槽归吐槽。其他组的成果,很花俏,也不能说不好,不专业吧我客观认为。总之,结果不理想,大腿没站稳,我也过于相信大哥的专业了。这个完了之后是出了放假前的Public Relations的成绩,主题是写一个啤酒品牌的营销计划,我是68分,差一点啊我去,差2分就优秀了啊。后来班主任发邮件说近四成的人低于50分挂科了,不要气馁的云云。我心里就平衡了许多。这都不是事儿。5月初,4号5号交两篇。先说第一篇市场调查的。这科很实用,还教你SPSS,这一般人都会吧。老师一再强调conceptual map也让我印象深刻。不吐槽中国学生就不像我了,他们一个个抱着泰国妹子的大腿。数据收集靠泰妹,软件分析靠泰妹,阿西吧,最后我看了泰妹的概念逻辑图,笑了,概念搞错了你敢信,不过也难怪,attitude的词义理解和使用了attitude abc model后就略有层次差别,很难察觉。不过我觉得挺自信的就是这个SPSS,我youtube找了很多教程一一看过后,发现可以在报告里写一些比较专业的分析。于是我就边看边理解,什么effect size,Hedges G的好处之类的我都尽力去理解和落实到报告里去。希望有个好成绩。然后到了我觉得没有把握的international marketing,我选的题目是分析文章。怎么说呢,很难啊,这个就略过吧,这东西真是花了我好久看了好多文章才写完,感觉也不太好。最后就是我现在的状态了,过几天要交毕业论文的proposal,开题报告,占总分15%。 还有一片广告分析的文章,就选一个广告,详细分析文字修辞,图片表达,媒体选择应用之类之类的。如果真的认真去完成,能学到整个流程,加以总结的话,我相信是能在行业里完成类似的任务的,可能也不行啊啊哈哈。二十多天了,每天就只有一件事,看资料,构思修改论文。真的很累,十几个小时,日复一日,三餐都没好好吃。室友都忙论文,不再一起吃晚饭了。我自己做又千篇一律,叫外卖又贵,嗷嗷。本来就孤僻,现在一天下来都不会开口说几句话,最后跟便利店收银员讲几句英语。到极限了,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了,视力也下降了,开始感叹自己智商不够用了。还有三天,交完这两篇,就开始准备19号的考试。完了就可以暂时放松了,好像终点很近,却又那么远。坚持下去,睡不睡,吃不吃,都是其次了,多花时间就是优势,拿到平均分70,拿到一等学位,牛逼回国。就酱。-------------------眨眼就快结束的节奏-----------春节更新,新年伊始,祝求学者学业有成。是的,一个学期过去了,第一学期考试成绩,笔试没出,小组作业的出了。之前所说的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thics,3000字论文我拿67。一拿到这个分数我就非常不爽,觉得很低分,我觉得我写得很好,起码比其他的论文要丰满。一问,我说所谓不够我丰满的文章都50-60左右,都是中国人。我开始心理平衡,也有数个中国人跟我相差一两分,听说是几个阅卷老师,每个老师就只给了两三个70分以上。非常严格的评判,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只要广度深度做到了就能得到70分以上的distinction。算是受挫吧。一说到小组作业,抱大腿就会挂在嘴边。我是觉得没有必要,自己努力一点,就能比别人好,大家都是零基础嘛。但是,事实是,你要高分,不说抱大腿,队友不坑是必须的。中国人你一眼就看出谁比较积极,谁有心读书,谁在思考,选他们!举个例子,写一段,不想看就跳过下一段。一女同学,很认真学习。拉一组中国人写media plan,就是做一个promotion的,一般是几个人分工,先讨论,完分工回去写,一人整合。她在最后一晚整合的时候发现队友写的都是shenmegui,她就自己重做,一人写了2000字。跟我一样,我队友虽然不坑,但他们文笔不好,我也好不到哪里去,帮他们改,也写了两千多字。最后那个女同学那组50分,刚好及格。我这组62。拿到成绩的我眼泪又流下来,这么低,但知道所有中国人组都是50或者52后,我也庆幸了下。但听到外国人组两个80,我直接就懊恼死了。外国人的优势,大了去了。是的,结论就是,中国人队友,必须选有实力,有心学的。能拉到外国人必然是最好,当然也不要选那些屌屌的痞子类型的外国人。理由有很多:老师对中国人的作业不看好,大半学生是中国人,大半中国学生写的东西就那样。外国人不同,我们班一组越南香港人组80,英国孟加拉美国人组80,中国人组50,我这组62。相当大的距离。我看了香港人的作业,80分当之无愧,我写的东西无地自容。奋斗吧,多向外国人学习。另,第二个学期了,课多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也多了。这个晚点再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商学院的实习机会,商学院是很多商家开发大学生市场的切入点,合作一下,找几个商学院学生做项目,一方面学生得到经验,另一方面商家得到成果。我就参加了,就觉得很不错。多多留意身边的机会,多亏我们辅导员,一个台湾人,很帮助我们,有什么好的机会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先写到这里,留学不容易啊,上课去了。--------------------分割线------------------差点就忘了,三个月后更新。圣诞节假期十来二十天。我哪里都没去。英国大城小城都差不多,我也不爱旅游,去欧洲其他国家又不舍得花钱,所以我足不出户很久了。早上七点醒,八点开始学习直到晚上十二点,去了吃饭洗澡什么的,再去了休息,再去了看个电影,跟她视频什么的。一天学习时间达到6-8个小时。今天看完第二本教材,消费者行为学,摘录了要点。外国人对考试没有像中国那种组织考前复习大纲啊,习题啊之类的。就是简单提醒下,介绍下题型,有准备的老师会给去年题目,仅此而已。事在人为,老师说的考前信息其实很容易参透,重框架,重案例,重逻辑之类的复习指导。可是,作为course representative,我收到几位同学说:怎么复习啊,怎么我觉得这个学期什么都没学到啊。很可惜,我们学校课代表的职责只是收集问题而已,没有义务解答。吐槽的部分写出来没意义,说这个是为了表明不是老师学校做得不好。学校排名,在我看来只是录取学生的素质高低罢了。之前提到的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thics,职场技能和道德。共3300字,我反复改了好几次,引用列表将近50个,查重率10%。提前几天就交了,我很自豪,因为我很用心,最后几天大家赶论文,我也帮几个人梳理了题目。很容易写偏题,跟老师讨论过,也有较深的理解。很多同学问了我的引用数目都觉得不可思议,是他们的两倍,我只是看得多资料多而已。整合市场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的小组作业,让做一个广告方案。五人一组,共2500字,我写了2200。为什么,他们说分工合作,三个人分别挑了简介总结、受众分析、品牌定位,我跟一女生合作写具体方案,谁知那女生要忙另一篇论文(上文说的那篇职场技能),我一个人想了整个方案,写了出来。个人感觉一般,显然没有做得很好,一个人按照书本的流程,结合几个案例来做得方案,如果时间再多就能做得更全面,可惜字数也超了。理当不会超字数,超了,说明有废话,略有点后悔。还有一个小组作业一月底交,一月中考试。这样小组课题,练手的机会绝对是够的,不用争取,你想做,没有人跟你抢的,他们恨不得都给你做。我总结一下这个月的学习。非常厚重啊,并不是外界给的压力,完全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图书馆借还书的票据已扎堆,书,文献都看了很多,都是自己想看,愿意看的。朋友圈大多数都是同学去哪玩去哪吃什么的,我是不舍得多花爸妈的钱,更不舍得这宝贵的teaching period,学习时间啊。同学们一开始一个月还算是正常的,兴致勃勃学习,上课都来,偶尔有记笔记。现在?职场知识和道德那门课,我觉得每节课都受益匪浅,教你公司如何领导如何,最后一节课大家都写论文,一百人的课来了三个人啊我去。三个人啊我去repeat。不记签到的大课少了很多人啊,课上还有很多人睡觉啊。这英国硕士是真的水啊,普遍水啊。我回国要怎么证明我不是英国水硕士啊?我要拿平均分70以上的一等一学位。ps:跟这边学校舞队表演了,跟一大群外国妹子跳舞,虽然她们水平一般,还让我下学期去教她们,不过没时间啦,跟她们一起跳还是很开心的。----------------俩月前的答案----------------学习了一个月之后的感受。先总结:事在人为,你80%的课余时间拿去学习,这一年绝对获益匪浅,再水也比国内强。我学的是市场营销,第一学期四门课principles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buyer behavior,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thics.简单讲前三个,两个小时一节课,一天一节课,一个星期有每个科目的小课tutorial(主要是小组实践)。三个科目相互包含,非常适合没有市场营销背景的学生。很多中国人上课听都没听完就说:这不是讲过了么。是,是讲过,每个老师讲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很多没预习没复习没经验又不努力的同学跟我提一些问题(因为我是课代表),我都……算了,下文也不再做吐槽。对,课程安排合理,虽然进度我觉得有点慢,不过也让我有更多时间扩展学习。课程一天的内容回去消化再预习,还做另外的阅读,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没时间出去happy的。重点讲最后一个课程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thics,感触比较多(可能我没见过世面,或者怪我大学没认真学习,可能土木论文不一样吧)因为最近开始着手写论文,提前了很多,让我有足够时间修改。为了完成我第一篇论文,其实是非常小的论文,3000字。我看完所有老师给的帮助写论文的资料,对论文有了明确的认识。引用要15~20个,严格的规范,我非常享受阅读其他文献,摘录,应用。就像第二部分的2000字,要求根据个人团队合作经历,结合理论,分析,验证,综合,评价。老师给了详细的评分等级标准,说明了一篇详尽的报告的内容和逻辑。各位业内人士不要见笑,我眼界小,过誉了就见谅。我真的觉得这样的学习环境,加上个人努力,真能提高很多的。我每天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他们都叫我学霸,我知道其实我学习能力不强,要多花时间才能积累起来。一篇3000字论文要20个引用才能高分,让我非常有干劲,觉得真是在雕琢文章。我英语不好,雅思6分,在留学党里论语言论学校论资质我没法跟上面的人比,阅读书面交流我都很一般,但我可以努力啊。我每天七点起床往图书馆跑,有的书还只能借24小时,不然罚款。在这学习我真是不亦乐乎,如果我这样拼命一年下来混个一等学位,这样的英国硕士还被人说水的话,我是否可以鄙视他这种拿起嘴就说的行为?三个月的时候再更新我的看法。
心态放低,看到自己MA或者MSc的学位就当是博士预科班的结业证书。如果不想读博,就在心中默念“妈妈让我又读了一年大四”。
我读的设计,或者说艺术类。硕士的学校在国内的名声不如我国内本科的学校。尽管读的专业是这个学院最好的专业,还是不止一个中国人问“呃?你怎么来这个学校?” 我也就开开玩笑自嘲来了野鸡大学。 。。 但是我感觉,这一年的收获不比之前四年小。因为时间短嘛,真是非常非常的高强度,班上的同学们,包括我,时不时压力大到哭。所以我真的认为,不水不水不水!! 我估计回国还是会有人讽刺“一年能学到什么啊?”,我也懒得详细解释了。。谁读谁知道。。
留学王大炮王觉菊:
自己不水很重要,有句话说,富地有穷人,穷地也有富人。那些地域歧视都是宏观印象,到了微观个人还是拼人品
我身边好几个家里条件不错的学渣都去英国读商科硕士了。。他们学渣到什么程度呢?学渣到很多人本科三本都是花了钱才进去的。然而他们在英国读的学校都号成“英国十大名校”、“世界排名前100”之类的。名声就是这么变差的。
william ho:
再补充一下吧:我和楼上的某位差不多,当年也是国内某985知名院校的,混了四年(主要是各种兼职),唯一做了的就是每次考试前突击两周,竟然他么的还可以保研(有这资格主要是几个大牛出国了,一部分专业成绩好的没有六级,还有两个任性的放弃保研工作去了),我呢,因为大学期间跟着导师做过一些事情,所以知道所谓的我们专业的研究生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我也就任性的放弃保研,准备创业了。在瞎折腾了两年后挣了点小钱,但是生活上,个人成长上毫无进步。家里人也想让我安定下来,这样呢我一边创业,一边找工作。这时候就被各种歧视加鄙视,原因有二,一是我不是应届生,二是我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我创业也基本上是做销售这一块,一喝酒吹逼为业,你懂得)。一气之下,放弃创业,怒考雅思,然后就出国了。在英国的学校呢不算太好,但是也能说得过去,申请的专业也是在欧盟很有影响力的。废话已说完!对于英国的硕士水不水,我这么说吧:1. 国内混了四年,拿到了保研资格,如果继续读研究生,我或许还会混,但是成绩应该不会差,但是如果英国一年硕士我那么混,估计早就得回家了。2.英国这边的课程设置系统性很强,联系相当紧密,不像国内,院里有几个老师,哪个老师会讲什么课一起给你开,你自己选修就可以。3.作业吧,有些的确很水,但是妹的,难死人的也不少,不是人弄得作业也是一大堆一大堆。4.我们学院有好些个中国人,英国读完硕士读博士,然后留下做博士后,讲师,副教授的,这些人有那么几个年龄还不到40岁, SCI发表200篇以上,引用次数接近20000次,和他们套个近乎,聊几次天感觉收货都比大学读一年书对这个领域的认识强很多。我国内本科阶段的导师也是相关领域大牛,在自己办的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加起来引用次数不超过100次,而且还是自己团队引用的,你想想啊,你听SCI论文引用次数接近20000的和知网还不到100的,那个信息量啊!不说了,写论文了,有时间再来吹逼!
mikawithlee:
当然是看学校了好吧 你一个全球只招几十个人的硕士学位 专业全球排名前几的学校 肯定是能学到东西的 至于回国认不认 事在人为这句话太适合中国 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到东西
1年时间,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毕业时见真章。有人考试过不了,被劝退回家有人半玩半学,勉强毕业有人整年学霸模式,拿到Distinction还有人勤奋爆表+天赋异禀,秒杀考试、毕业论文和外国同学,教授跪求读博士同样是在英国,谁在留学呢?
看看有些学校的保研生源的水平就能知道水不水了 就算保研名额给我我都不去。而且从今年开始保研的条件越来越宽松,同时更多优质人才选择出国,所以留下来继续读国内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在逐渐下降。可以这么说,真正能去英美名校的人(这里的名校指美国ivy或美国综排top20或英国G5)各方面条件和能力都是完爆国内普通985保研生的。国内读3年,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没有一点兴奋和惊喜(就保本校研或本专业研而言)天天对着本科四年的那些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老师、熟悉的行政作风,真的觉得开心么?而且那些说英国研究生水的人犯了逻辑上的错误。1.首先凭一些个体样本来估测整体。可能有些见到的英硕真的没学到什么,那也只是个例。如果要从个例中不完全归纳一个结论,样本数量首先要足够。就像我之前说的,国内生源在下降,但是我并不是说是绝对的,因为也有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完硕士再出去攻博或者以后准备在博士阶段公派出国。这些人我特别钦佩。2.学校层次上的个例不能反映整体。说英国硕士水的那些人的target指的是哪些学校呢,这些需要further examination来考证。就好比说清北交复的硕士、双非学校的硕士、G5的硕士,难道是一个影响力和能力递减的排列么?3.用某一个时间长度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是片面的。有人试图用读研年限来评估一个项目“水不水” 这个是很可笑的。就好比很多人在国内读3年还是在混日子呢,你怎么不举着这些人的例子说国内硕士水。以上是我看到这个问题第一下反应出来的逻辑漏洞 还有很多 懒得写了。 要不该写成一篇冗长的AWA了 没意思。说到底还是傲慢与偏见的问题吧。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决定权,但是没有人有权这么心安理得地批评有些优秀的人在异国辛辛苦苦扛着巨大压力拿到文凭不值钱。匿了。
用时间来衡量价值是没意义的,英国硕士虽然时间短但是强度比国内两三年的硕士大得多。在国内读过大学的人基本都知道国内的研究生是什么状态。拿我学校为例,某211财经院校,如果读本校本专业的硕士就意味着面对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老师还有一样的教材,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另外,附加个人想法:我最看不惯自己没出国读过书还说英国硕士水的人。全是中国人怎么了,没见过整天疯玩一到做作业搭便车的欧洲人你都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勤快。你什么都不知道你bb个屁啊!(请忽略最后一句)即使是去所谓不水的美国读过书的人也不会轻易说英国硕士水,因为他们对西方的教育体制有深刻体会。
水不水是看人的。能不能学到东西不是看你在什么国家学,而是你自己怎么去学。
说水的的人,你们真以为硕士文凭是大马路上捡到的么---------------------------------------------------------------割--------------------------------------------------------------------------很多人会说,一年能学什么,很想反问一句,你们四年大学又学到了什么。愿意学习的人,哪怕学一个月,也能比不愿学的人学一年得到的东西多。他们只看到假期时我们在朋友圈晒旅游照,晒走过的各国,却看不到考试前通宵复习,deadline之前反复修改论文报告时的情形。答主专业略苦逼,课程非常紧,几乎每天都是早上八点上课,下午三四点下课,中午只有一小时吃饭时间。每周还有三天下午五点到七点的tutorial,两学期八门课,每门课八九百页,期末没重点,考试覆盖全书,第三学期三个月两个毕设。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人基本全过,倒是很多英国本地人挂了不少。请问,这个硕士水么?答主在出国前乃至到现在,都不停有人在我妈耳边说,她一年出去能学什么,不就是出去玩了一年么。相信我,他们只是认为时间=效率,或者纯粹是以讹传讹,和网上的键盘侠们没甚么区别,不要理会就好。至于说招聘单位认不认,得看你的专业排名程度以及HR的专业程度了。比如答主学校,在普通人眼中,乃至在国企对口专业招聘单位眼中,都只是一所二流学校开外甚至可以称为野鸡大学。但是在对应各大外企里,答主学校几乎成了他们人才培训基地,英国本地公司每年招聘的应届生有近一半是来自答主专业。你还觉得水么?给个小建议,如果说今后回国发展,进国企的话,还是以学校排名为重;外企的话,还是以专业排名为重。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不要站在制高点去评判别人努力所得的。以上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商科硕士费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