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色即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理解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何理解?;;是什么求助各位啦!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 中国流行最广泛的 佛经.据说这是 观音 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 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 佛经的总括,读懂 了心经,读 佛经就入门了.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 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 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 色即是 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 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 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 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 当体即是色.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 表 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 起解的.所以色即是空-- 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好, []|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本期责编:詹尉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理解“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然后佛经有十万颂,就是有很大的一个,庞大的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然后就是两万五千颂,一万八千颂,八百颂,这些所有的内容浓缩了以后,比如说十万颂是一个很庞大的佛经。浓缩以后就是《金刚经》五千多个字,十万个偈子浓缩以后就是《金刚经》五千多个字。
然后《金刚经》五千多个字再浓缩了以后就是《心经》两百多个字,然后《心经》两百多个字,其余这些前后刨开了以后,真正它的精华、它的核心的东西就是四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除了这个东西以外,般若波罗蜜多就十万颂里面就是讲这个,不过它用的词汇比较多,全方位的去解释这个。实际上真正的意思就是这个,这个懂了以后,全都懂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叫做空性,佛教的空性就是这个。
还有一个关于修行的时候,就是比较重要的。修行的时候,比如说外面的,刚才我们讲的鹅卵石等等等等,它到底存在和不存在,虚拟和真实,平时对我们不会有太大的作用,真正的我们的这所有的困扰,所有的痛苦都不是来自于鹅卵石,只是来自我自己的心里。
所以我们从最低的层面讲,我们的生活幸福和不幸福,我们一直都认为以我的生活的水平来决定,其实根本不是我的生活的水平决定,而是我对生活的态度来决定。幸福和不幸福,在这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是生活的水平。生活水平非常地低,但是他的生活的品质相当地高,而品质跟水平是不一样,生活水平是以拥有的物质来衡量,所以如果他拥有得多,生活水平高,少就是低。
但生活的品质里面就有人的主观的幸福感在里边,所以生活水平高不一定生活的品质高,生活品质高不一定生活的水平高,那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没有钱的时候,我们都是贫穷的时候,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有一天能把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话,那我一定会很幸福,为什么不幸福?有钱怎么不幸福呢?就是这种观点。
但是就为了这个错误的观点拼命地去奋斗,然后总有一天我真的有钱了,那么这一天生活水平真的是提高了,他住的房子、开的车子一切都很不错了。但是品质一直都在下降下降,没有幸福感,是为什么呢?就是这时候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对,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有问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满,就这两个字,不满。我们对生活的不满,然后有了这两个字,然后这个后面所有的问题都出来了,都是因为不满。然后就开始抱怨,开始怎么痛苦什么都产生了。
所以“满足”这两个字,佛教一直都在讲满足满足。然后儒家也在讲知足即是福。如果知足了,少欲知足了,你就是很富裕的了,所谓的富裕就是当你满足了你是富裕,物质财富很多,但是你不满足,你还是贫穷的。因为你觉得这个不够那个不够,不够有那个不够档次,这时候还是一个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的时候,物质多但是人还是一个很贫穷的,觉得缺乏很多很多东西,这时候还是贫穷的,跟以前的是一样。所以心态去决定,生活当中不是这样子。
我们刚才讲的空性也是这样,这个鹅卵石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不是很重要,主要的是我们的心态,问题都在心,从我们的心里产生。所以《金刚经》就有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的心也不可得。那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那什么可以得呢?没有得到,就是除了过去、现在、未来以外还有什么,没有什么。
所以大乘佛教就认为外面的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心的反射、投射出来的,只要在这里边解决了,外面的问题全部解决,不需要到外面去,不需要去看鹅卵石是真还是假的,首先看你自己的心是真还是假,这搞定了以后一切都搞定。大乘佛教的诀窍就是说先不要去看这么多。这外面的东西太多了,你就是一个个去看,观察真实不真实,这个人的一生当中都看不完,都想不完的事情,就在这里解决。这里解决了以后,所有问题解决了,外面都是我们心的反射,所以《金刚经》讲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它把所有的东西,外面的东西先暂时搁在一边,先看心是不是真实的。
我们真正体会到我的心,也就是虚幻的东西的时候,那么我的什么叫做心呢?就是整天开心、不开心这些情绪叫做心。除了这些情绪以外,有没有心?有,但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一般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到作用就是表面这些情绪的波动。那这个不存在,如果你真的知道,比如说有一个很痛苦的情绪,很悲伤的、焦虑的或者一个恐慌,这种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把它当作是一个真实的,那么就一定会让你非常的痛苦,非常痛苦,甚至这个痛苦里面很长时间都出不来。然后最终的结果,抑郁症,跳楼自杀都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你对它的态度,比如说你心里面冒出一个很不好的感受,焦虑、悲伤这样子的时候,然后你看到它是虚假的,它不是真实的话,那么当下焦虑就消失了。焦虑立即就瓦解、崩溃了,就像我们做梦的时候,非常痛苦的时候,立即知道人还没有醒过来,人还没有醒过来,知道在做梦的时候。然后这个现象,比如说老虎或者毒蛇在追我,要做这样一个恶梦的时候,老虎还没有消失,还在追,但是我根本不害怕,知道这是梦。
腾讯佛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达吉堪布色即是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