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和今日头条4月25日29:30,某地比其早4时20分,求该地经度,时区,中央经线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825
总量:5721742

2012届高考地理高效提分复习课件2
2012届高考地理高效提分复习课件2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通用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5056次
文档大小:5.29M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第5讲 │ 要点探究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 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此题是对太阳光照图的考查,由图上的经度可判断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西半球,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由昼夜示意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可得为60°E;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 10°,太阳直射点在10°N,此时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10°-31°=69°,因此,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69°。
[答案] (1)西 6 (2)北 东经60° (3)11 (4)69° 第5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光照图的判读是技巧性很强的地理技能,在解答有关该类问题时要充分利用“三类点”和“三条线”。“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及其与赤道的交点。极点能说明地球自转方向及东、西经度的递变规律;太阳直射点为计算地方时、推知直射纬线与极昼极夜范围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提供条件;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可为计算地方时与新旧日期变化提供帮助。 第5讲 │ 要点探究
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结合晨(昏)线可以判读日出(日落)现象或计算昼夜长短,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赤道上日出(落)时间、昼(夜)长度及该线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的实地距离往往为光照图中的相关计算提供前提条件。所以在判读任意一种光照图时首先要找准“三类点”和“三条线”。 第5讲 │ 要点探究  
[2010·郑州模拟] 下图中,甲、乙两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直射点在西半球。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丙点的地方时最有可能是(  )
A.3时   B.9时  
C.15时  D.21时
(2)图中所示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
D.10月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经度为东经,甲在赤道上,并且甲、乙在晨昏线上,则甲经线上的时间为6:00或18:00。由题干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西半球,故甲、乙在昏线上,则丙点的地方时有可能为21时。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半球越往北,其昼越长,夜越短,因此为北半球夏半年。
[答案] (1)D (2)C 第5讲 │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本题为本讲综合性探究题目,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所有探究问题完成后综合提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从斐济开始,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国的城市率先熄灯,欧洲、美洲等国的城市紧随其后。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时30分至21时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
第5讲 │ 备用习题 材料二 几个主要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第5讲 │ 备用习题
(1)当新西兰和斐济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图中5个城市中最接近正午的是__________。
(2)关于以上5个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个城市均在大陆西岸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一致 第5讲 │ 备用习题
(3)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家住伦敦的珍妮观察到太阳方位与下图大致相符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4)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昼夜等长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 第5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第(1)题,新西兰和斐济在东十二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存在4个小时的时差,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30分-4小时=16时30分;最接近正午的城市与惠灵顿经度应相差127.5°,且在惠灵顿西侧,故莫斯科最接近。第(2)题,5个城市中,莫斯科在大陆内部,雅典在欧洲南部,地中海岸边;伦敦终年温和湿润,而雅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特征不一致;雅典和惠灵顿纬度数相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莫斯科比旧金山纬度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比旧金山大。 第5讲 │ 备用习题
第(3)题,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伦敦正值当地时间早上8:30,此时的太阳方位大致与①点相符。第(4)题,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3月28日昼夜等长的点应在赤道上,赤道上属于昼半球的范围为37.5°W向东到142.5°E,求二者的交集即可。
[答案] (1)16时30分 莫斯科
(2)C (3)A
(4)20°W向东到142.5°E 第6讲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6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五 太阳周日运动和影子问题
1.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第5讲 │ 要点探究 2.比较下面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图5-21 第5讲 │ 要点探究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2)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在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第5讲 │ 要点探究
3.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第5讲 │ 要点探究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南极点外)正午日影只能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第5讲 │ 要点探究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日影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④极点:北极点极昼期间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极昼期间,日影始终朝北;一年中日影随正午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变短,但日影长短在一天中无变化。 第5讲 │ 要点探究
例5 [2011·镇江模拟]
下图为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22 第5讲 │ 要点探究
(1)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_。
(2)当该地处于夏至日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推算该地夏至日的日出日落时间。日出________;日落________。
(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圈与纬线圈相切的最低纬度是________。
(5)在图中所示地区的某学校操场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一年中正午杆影始终指向当地的________方向。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根据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为50°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40°,又因为该地正午太阳始终在南方,可知为北半球。故答案为40°N。(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冬至日夜长为15小时,这恰好是夏至日的昼长,故夏至日日出时间为4:30;日落时间为19:30。(4)由于黄赤交角(23°26′)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23°26′S/N)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这时晨昏圈与纬线圈相切的纬度达到最低,为66°34′。(5)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学校一年中,正午的太阳始终在南方,即一年中正午杆影始终指向当地的正北方向。 第5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1)40°N (2)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4:30 19:30 (4)66°34′ (5)正北
[点评] 该题考查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出错的几种可能:①看不懂太阳周日视运动图,不能从图中找到日出、日落和正午太阳的位置,②不知道一地冬至日的夜长就是夏至日的昼长这个规律,从而不能推算该地夏至日的日出日落时间;③知道了一地冬至日的夜长就是夏至日的昼长这个规律,但由于不知道正午12点平分白昼这一规律(生活中可以清楚体会到),即使知道昼长也推不出日出日落时间。 第5讲 │ 要点探究  
[2010·济南模拟]
某同学每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习惯观察日出,记录到在日出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5:20,日出位于b点时北京时间为5:00。图中SN为南北方向,PQ垂直于SN。据此判断P点所在半球及经度位置(  ) A.南半球、130°E    
B.北半球、110°E C.南半球、110°E
D.北半球、130°E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a点位于正东方,地方时为6:00,则该地的经度数为130°E。b点位于东偏南,日出时间为5:00,早于春秋分的日出时间,说明昼长夜短,应位于南半球。
[答案] A 第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六 光照图的类型、判读与画法
1.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1)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竖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3)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6)地球公转轨道图
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第5讲 │ 要点探究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第5讲 │ 要点探究
2.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内容
(1)确定南北极
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②极地投影图: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北逆南顺;b.根据经度的排列情况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即东经度数沿逆时针方向增加为北极图;沿顺时针方向增加为南极图。 第5讲 │ 要点探究
(2)确定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线(圈)。在地球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第5讲 │ 要点探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北极圈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北极圈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为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但在某个时刻只直射其中的一点。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地球光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经度。
(5)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第5讲 │ 要点探究
3.如何画好一幅日照图
(1)要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地平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是直射光线。
(2)往往要用若干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阳光,这些带箭头线段要彼此平行。 第5讲 │ 要点探究
(3)任何节气的日照图,晨昏线与阳光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日照图上,晨昏线要与南北极圈相切;表现在侧视图上,如图5-32,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一端相交于圆上,与南极圈的另一端相交于圆上,且晨昏线要过圆心。
第5讲 │ 要点探究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阳光延长即可。黄道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
(6)只有地轴和黄道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能画出圆外。
(7)画冬、夏至日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阳光要画成水平的。 第5讲 │ 要点探究 (a)
试试看:把图5-33(a)图上的日照情况转绘到(b)图上,表示出太阳直射点M,画出晨昏圈,用平行斜线画出夜半球。
提示:图的上半部为夜,晨昏线通过极点将地球平分,M点标在最外面的纬线圈上,且在0°经线上。
第5讲 │ 要点探究
例6 [2010·上海地理卷]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__时。 第5讲 │ 要点探究
例2 [2009·福建卷]
读图5-9,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图5-9 第5讲 │ 要点探究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该题关键是对P点出现极昼现象和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别,P点出现极昼现象可能的情况包括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和P点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极昼现象。P点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时,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纬度为70°N,即太阳直射在20°N;P点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极昼现象的最大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即太阳直射在23°26′N,所以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故选C。 第5讲 │ 要点探究
(2)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做地轴的垂直线KL(如图),即KL为赤道,在赤道平面上,则此时黄赤交角为20°,即黄赤交角比原来变小了,则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0°S/N,南北极圈的纬度为70°S/N,所以北温带的范围变大,全球极夜范围缩小; 第5讲 │ 要点探究
福州冬季时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距离(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0°S)变近了,则福州冬季均温升高;悉尼(约34°S,在南半球)夏季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0°S)的距离变远了,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变小,昼夜差距缩小了,因而悉尼夏季昼变短了,即选A。
[答案] (1)C (2)A
[点评] 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着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大小,即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影响着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五带的划分。黄赤交角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五带范围的变化。 第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察图5-10中a、b、c、d四图,可得出:①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垂直;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之和为90°;③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各地昼长和夜长之差越大;④黄赤交角越大,除赤道和有极昼极夜的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最长昼长(夜长)和最短昼长(夜长)差别越大。 第5讲 │ 要点探究 图5-10 第5讲 │ 要点探究
2.昼夜长短的判断与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断四法则: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②太阳直射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相反。③昼长夜短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昼短夜长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④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第5讲 │ 要点探究
(2)昼夜长短计算的三种题型:①昼长与夜长→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弧与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昼长夜长时间。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②利用与赤道的昼长永远为12小时的比较关系计算。③已知公式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昼长+夜长=24小时。 第5讲 │ 要点探究
(3)日出、日落时间推算:①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可以认为某条纬线在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弧度数,也就是昼弧和夜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②根据昼夜长短可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0+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 第5讲 │ 要点探究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图5-11 第5讲 │ 要点探究 (2)在图示月份中(  )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若①②③三地属南半球的白昼变化,可知三地昼长夜短,是南半球的夏半年,排除B、C两项。三地a月份的昼长大于b月份的昼长,则a月份对应12月、1月,b月份对应于11月、2月,因此D项可排除。第(2)题,读图可知a、b两月份②地昼长均在14小时以上,即夜长均小于10小时,A项错误;图示月份中③地的白昼最长,故B项错;从b月到a月,三地昼长相差越来越大,且③地昼长增长最快、变化最大,故C项错,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1)A (2)D 第5讲 │ 要点探究
下图为某日某条经线上的昼夜分布状况图(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B、C为经线上的三点,A、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若此时该经线上的时间为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C段都是昼长夜短
B.C点的昼长小于4个小时
C.A点的昼长小于B点的昼长
D.CS段一定出现极夜现象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变式光照图的判读,难度较大。根据图示可知,该日北半球为夏季,C点位于南半球,由赤道到C点之间的地区昼短夜长,故A错误;B点2时日出,其昼长为20小时,A点的昼长大于20小时,位于不同半球、与A点纬度数相同的C点的昼长小于4小时,故B正确、C错误;此日不能够判断出CS段是否出现极夜现象,故D错误。
[答案] B 第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四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图可知:
①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
②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第5讲 │ 要点探究 (2)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第5讲 │ 要点探究
①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二分→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②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二分→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小结: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第5讲 │ 要点探究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第5讲 │ 要点探究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第5讲 │ 要点探究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第5讲 │ 要点探究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第5讲 │ 要点探究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第5讲 │ 要点探究
【特别说明】 图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第5讲 │ 要点探究
例4 [2010·江苏地理卷] 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第5讲 │ 要点探究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乙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南回归线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故乙地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热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甲、丁两地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足30°,但大于0°,甲、丁位于温带。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故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比丙地大,甲、丁比乙、丙小。综上所述,可推知B项正确。 第5讲 │ 要点探究
(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丁位于温带,甲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甲位于北温带;丁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丁位于南温带。结合上题分析丙位于北回归线上,乙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故四地由北向南的排序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 (1)B (2)D 第5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该题组以地球表面四地点在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材料,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内容涉及面较广,既有对自转规律的考查,也有对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方法技巧性强。在解答问题时,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的表现,充分利用排除法等答题技巧得出正确结论。 第5讲 │ 要点探究
下图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此日实验中学校园(本校)内(约36.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  )
D.66.50° 第5讲 │ 要点探究
(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角为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则(  )
A.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会缩小
B.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将会减小
C.回归线将穿过我国的海南岛
D.夏至日北半球所有地点白昼时间都将变短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太阳高度一日内保持不变,说明该地区为北极点,此日太阳直射22°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B项正确。第(2)题,结合题意可知太阳直射最北的纬度为22°,故黄赤交角变小,为22°,则温带范围将扩大;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将会减小;回归线的纬度为22°,海南最北端纬度为20°,故C项错误;夏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昼未变短。
[答案] (1)B (2) B 第4讲 │ 备用习题
(2)过多久后甲、乙两地同处于新的一天(  )
[解析] 根据∠MON为60°和甲与OM的经度相差30°,可知甲位于ON的西侧偏270°,则过270/15=18小时后,甲、乙两地同处于新的一天。
[答案] C 第4讲 │ 备用习题
2.(本题为本讲综合性探究题目,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所有探究问题完成后综合提升)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比较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早晚(地方时)。
第4讲 │ 备用习题
(3)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____(选择填空),这是______的反映
第4讲 │ 备用习题 第4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利用及学生的绘图能力。第(1)题,结合甲、乙、S三地的纬度位置和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判断。第(2)题,结合昼弧长短判断白天长短,白天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第(3)题,旗杆日影的周日移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影朝西南,日落西北,日影朝东南。第(4)题,画图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180°上的地方时为12时,赤道上昼夜平分等。 第4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1)角速度:甲=乙>S 线速度: 甲>乙>S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乙比丙地晚2个小时。
(3)A 地球自转
(4)略 第5讲 │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 │ 考纲考向 考纲考向
【考纲概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向定位】
1.熟练掌握地球公转的特征。
2.结合图示考查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特别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影响。
3.结合生产和生活实例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第5讲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方向:①
________。
(2)周期:恒星年,②__________
365日6时9分10秒
第5讲 │ 考点梳理 (3)速度 近日点
第5讲 │ 考点梳理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其大小为⑥________。
第5讲 │ 考点梳理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⑦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 南北回归线
第5讲 │ 考点梳理
【误区警示】
(1)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3)春、秋分日大阳直射赤道,但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秋分日后大阳直射点南移。
(4)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各直射一次,回归线之间的地点,太阳每年都直射两次。 第5讲 │ 考点梳理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节气 图示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⑧________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⑨________,夜越短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⑩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__现象
????????????????????????????????????????????????????????????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______,纬度越高, 昼越短,夜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现象
???????????????????????????????????????????????????????????? 昼越长
第5讲 │ 考点梳理 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节气 图示 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各地?________
???????????????????????????????????????????????????????????? (续表)
第5讲 │ 考点梳理 太阳直射点
第5讲 │ 考点梳理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白昼最长、太阳最高
第5讲 │ 考点梳理
【特别说明】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第5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1.地球公转方向的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有恒星年和回归年之分,恒星年的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而一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第5讲 │ 要点探究
3.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可以借助坐标轴记忆:
(1)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能够利用地球公转在不同月份的速度差异归纳出北半球冬半年短、夏半年长;南半球冬半年长、夏半年短的原理。 第5讲 │ 要点探究
(3)能够在二分二至日图上找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掌握其分析过程)。
(4)注意近日点、远日点在不同图中的位置(如下图),并对其速度变化进行把握。
图5-4 第5讲 │ 要点探究
例1 [2010·海淀模拟]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第5讲 │ 要点探究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图中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由图中乙位置看,乙并不处在远日点附近(7月初),故由甲至乙,并不存在重庆正午太阳高度减小的问题。第(2)题,当地球处在图中甲位置时,位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因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1)B (2)C 第5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地球公转规律是造成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如五带范围、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等等。因此,掌握地球公转规律,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基础。 第5讲 │ 要点探究
日18时59分57秒,我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开始了它的探月之旅。据此回答(1)~(2)题。
(1)“嫦娥二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 第5讲 │ 要点探究
①ab段 ②cd段 ③gh段 ④ef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嫦娥二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如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速度(  )
①在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 ②在远月点时,公转线速度较慢 ③公转速度始终不变 ④在圆形轨道上时快时慢
D.③④ 第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10月1日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当地轴向右倾时,b处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夏至日,顺着地球的公转方向,a、b、c、d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同理可推知g、h、e、f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第(2)题,“嫦娥二号”绕月运行特征应类似于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其在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快,在远月点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慢,运行轨道也是椭圆。
[答案] (1)B (2)A 第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影响
如图5-7,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6′S)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第5讲 │ 要点探究
当地球又回到a点时,太阳又重新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就这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图5-7 第5讲 │ 要点探究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如图5-8所示即为其中三种:
图5-8 第5讲 │ 要点探究
要能够灵活绘制上图并判别任何日期太阳所在的半球及其移动方向。如教师节时太阳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3.太阳平均约3个月移动23°26′的纬度,即大约每个月移动8个纬度。如若已知太阳位于8°N,则可以大体推算此时的日期大约为4月21日或8月23日左右。 第4讲 │ 要点探究  
图中A、B为一段昏线,A(70°S)是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地同时日出、日落
B.此时北京正处于下班高峰期
C.该日青岛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4°
D.该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局部日照图还原成完整的日照图。AB处在不同经线上,日出、日落时间不同。A为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太阳直射20°N,则青岛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4°。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半年,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D 第4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地方时、时区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1.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
(1)地方时的确定
①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l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③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图(a)中A点、图(c)中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b)中B点、图(c)中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第4讲 │ 要点探究
④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图(a)中D点、图(b)中C点、图(c)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a)中E点、图(b)中F点、图(c)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第4讲 │ 要点探究
(2)地方时与经度的计算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a.“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b.“同减异加”原则。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②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公式:某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 第4讲 │ 要点探究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如下图所示: 第4讲 │ 要点探究
(2)时区确定: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若余数小于7.5°,所得商即为时区数,如50°E所在时区:50°÷15°的余数为5,商为3,故所在时区应为东3区;若余数大于7.5°,所得商加1后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东经7.5°~西经7.5°为零时区;东经172.5°~西经172.5°为十二时区)。 第4讲 │ 要点探究
(3)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4)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如西三区中央经线为15°×3=45°W。
(5)区时计算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区时,即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可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求出。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利用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区时差。(注意:“±”符合“东加西减”原则;两地区时差=两地时区差) 第4讲 │ 要点探究
例1 [2010·天津卷]
读下图,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 第4讲 │ 要点探究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根据图中的经度,可知纽约位于西五区,新加坡位于东七区,伦敦位于中时区,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当北京时间4月30日20时10分时,纽约为4时30日7时10分,新加坡为4月30日19时10分,伦敦为4月30日12时10分,巴西利亚为4月30日9时10分。C项正确。
[答案] C 第4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地方时的计算是每年高考试题都必涉及的知识。不仅要会计算某一地方的地方时,还要会逆向推导,计算未知地点的经度位置,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区时和新旧日期的计算和转换之中。 第4讲 │ 要点探究
读“某日晨线图”,ac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时间可能是10时40分
B. a点地方时可能是12时
C. b点地方时可能是14时
D. c点地方时可能是0时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可将ac线放置在日照图上,由抽象图变成直观图。图示如下。然后根据有关条件及地方时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获取答案。
[答案] A 第4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四 日界线与日期范围的确定
1.地球上分割日期的界线有两条
(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
(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下图所示。 第4讲 │ 要点探究 第4讲 │ 要点探究
2.日期范围的确定
(1)若把全球分为“今天”和“昨天”两个日期,那么“今天”所占的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24。
(2)若计算时需要计算和某点位于同一天的范围,则需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某点”位于“今天”还是“昨天”,如果位于今天,则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如果位于“昨天”,则其比例=1-180°经线的地方时/24。 第4讲 │ 要点探究
下图中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3)题。
(1)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
B.4点  
C.8点   D.10点 图4-14 第4讲 │ 要点探究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③MH为晨线 ④E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3)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  )
D.20小时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可知,E、F所在的经线是日界线,一个是地方时零点所在的经线,一个是180°经线;在1月6日这一天,北极点附近是极夜,所以此图为北半球,E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所以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8:00。第(2)题,此图为北半球,MH为晨线。第(3)题,E点所在经线为东经60°经线,为东四区,当E为0:00时,北京已经是4:00,从这一刻开始,两地均处于同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北京为0:00时,E点为20:00,两者同为一天的时间到这一刻结束。所以两条经线所在时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两个时区之间的时间差,即:两条经线所在时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24-两个时区之间的区时差。
第4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1)C (2)B (3)D
[点评] 本题组灵活考查了运用日期分界的两条界线进行解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考查了晨昏线的相关知识,第(3)题综合能力较强,是一类比较典型的题型,需要特别注意。 第4讲 │ 要点探究
如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大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完成(1)~(2)题。 第4讲 │ 要点探究
(1)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是(  )
(2)卫星M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全球是6月2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的(  )
D.3/5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地方时与东经120°相差8小时,经度差为120°,即此经线为0°经线。第(2)题,卫星的运行周期为6小时,当卫星第二次到达P点时,时间过了6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计算出0时经线为90°E,向东至180°的范围为6月23日,则6月22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3/4。
[答案] (1)A (2)C 第4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五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1.地转偏向力:人们把使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其大小与纬度、物体运动速度成正比,即: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
3.影响:对行星风系、河流流向及河岸侵蚀与堆积、洋流的流向、铁轨轨道的磨损程度等产生影响。 第4讲 │ 要点探究
例5 [2010·广东文基卷]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2)题。
(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第4讲 │ 要点探究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当a(晨昏线)、c(经线)两线重叠,日期为春(秋)分日,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b地自转线速度最大,应位于赤道上,在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应达一年中最大值,而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第(2)题,由于b位于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应保持初始方向。
[答案] (1)A (2)C
[点评] 判断物体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时,一方面要明确物体的偏向法则,另一方面要准确判断物体初始运动的方向,一般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确定初始运动方向。 第4讲 │ 要点探究  
[2010·黄冈模拟]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由此判断,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地转偏力和河流流向的判读。由于河流横剖面垂直于河流流向,根据图中横剖面是南北方向,可以推测出河流是东西流向,再根据河流横剖面显示南岸受侵蚀,可判断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故选A。
[答案] A 第4讲 │ 备用习题 1. (本题可以与例4互换使用)右图中O为极点,ON为零时,∠MON为60°,阴影区比非阴影区早一天,甲与OM的经度相差30°,乙与ON的经度相差30°,据此回答(1)~(2)题。
(1)过多久后乙地处于新的一天 (  )
A.1小时      B.2小时
D.4小时 第4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阴影区比非阴影区早一天,ON为零时,可以得知OM为180°,即O为南极点,地球顺时针自转,由乙与ON的经度相差30°可知此时位于ON西侧的乙地地方时为22时,则进一步推出过2小时后,乙地地方时为24时(0时),即乙地处于新的一天。
[答案] B 第3讲 │ 备用习题 2.(本题为本讲综合性探究题目,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所有探究问题完成后综合提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3讲 │ 备用习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公转方向,并说明图中所包括天体系统的层次。
(2)彗星的出现与流星现象在我国古代都被认为与吉凶祸福有关,其实它们都是普通的天体。晴朗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现象是________;拖着长尾的是________。
(3)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________行星,其轨道以内的天体属于________ 行星。
(4)如果把图示中的“木星”修改为“地球”,说明此时决定北半球太阳辐射量丰富的主要因素。
(5)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需具备什么条件? 第3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呈逆时针方向。图中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行星系。彗星拖着长尾,方向朝向太阳的相反方向。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木星属于巨行星,其轨道内的为类地行星。此时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夏季,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第3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1)图略(木星为逆时针方向) 图中共有太阳系和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
(2)流星现象 彗星 (3)巨 类地 (4)太阳高度角
(5)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第4讲 │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 考纲考向 考纲考向
【考纲概览】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向定位】
1.熟练掌握地球自转的特征。
2.结合太阳光照图判读晨昏线并加以应用。
3.结合重大事件发生地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其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4.以实验形式或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及应用。 第4讲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逆时针
赤道向两极
│ 考点梳理
【特别说明】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的一半。其他各纬度(φ)的线速度(Vφ)与赤道线速度(V0)的关系为:Vφ=V0cosφ。 第4讲
│ 考点梳理 夜半球
第4讲 │ 考点梳理
昼夜界线:AB线所在大圆为⑨________(圈),AOB为⑩________线。
(2)昼夜交替
成因:地球的?________。
周期:1个?________。
2.产生时差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______。 晨昏线
第4讲 │ 考点梳理 经度
第4讲 │ 考点梳理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________。
(2)偏转规律;北半球___偏,南半球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误区警示】
(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0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
第4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用自转方向判断南、北极: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此外还可通过海陆轮廓或经度判断南北极。如果东经度数逆时针增加,则中心点为北极;如果东经度数顺时针增加,则中心点为南极。
2.恒星日和太阳日不同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 第4讲 │ 要点探究
3.地球自转速度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除极点外,地表各点角速度相同,均为约15°/小时;
(3)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4)赤道的线速度约为1670km/h;3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1447km/h;6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837km/h;其他纬度线速度的计算公式:
Vφ=V赤道×cosφ(φ表示该地纬度) 第4讲 │ 要点探究
(5)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6)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相同。 第4讲 │ 要点探究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
C.A在B的东南方向
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极点俯视图的判断能力。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可以判断:该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点的地理纬度不可能是南纬23°26′;越靠近极点,越往北,所以A在B的南面,顺地球自转的方向,A在B的东面,所以A在B的东南方向;地球上除极点自转角速度为0外,其他各点角速度均为15°/小时。
[答案] C 第4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本题出错的几种可能:①对极点俯视图的地球自转方向掌握不牢,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②在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断方向不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而是要根据顺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逆地球自转的方向向西,离北(南)极点越近,越靠北(南);③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理解不清,而导致其大小判断不准。 第4讲 │ 要点探究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答案] D 第4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晨昏线的判读与运用
1.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①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②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昏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晨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3)方位法:①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②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第4讲 │ 要点探究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下图中若AB弧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弧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第4讲 │ 要点探究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下图BN地方时是6:00,AN地方时是18:00。 第4讲 │ 要点探究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第4讲 │ 要点探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第4讲 │ 要点探究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第4讲 │ 要点探究
【特别说明】 晨昏线的特点
(1)平分地球,是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
(2)永远平分赤道。
(3)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第4讲 │ 要点探究
例2 [2010·四川卷]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2)题。
第4讲 │ 要点探究
(1)若上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第4讲 │ 要点探究
(2)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三条日出时刻曲线可以看成三条晨线,6月22日,赤道上6时日出,66°34′N上0时日出,因此下面一条曲线错误;由于晨昏线在6月22日与66°34′相切而不相交,因此上面曲线正确,中间的一条错误。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相当于北纬40°~50°地区的昼长,由图可知北纬40°~50°地区的日出时间为:3:50~4:30左右,即昼长为15小时~16小时20分,A项正确。
(2)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根据曲线随纬度变化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当北京时间12点时,30°E为6点,150°W为18点,所以D是正确的。
[答案] (1)A (2)D 第4讲 │ 要点探究
本题重点考查晨昏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关系。很多同学往往因为地球自转方向不清、昼夜半球划分不明而晨线、昏线判断不准。这就要求在平时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基本图表判读的结合,对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有规律的图不仅能熟练判读,还要规范地画出来,这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第3讲 │ 要点探究 第3讲 │ 要点探究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①、②相比,地球(  )
公转周期最长
质量、体积最大
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D. 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二近的大行 星
图3-5 第3讲 │ 要点探究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第3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①火星最长;地球自转、公转方向相同,②金星不同;地球距太阳距离在大行星中排第3位;由图中圆的大小可看出三者体积,地球最大。第(2)题,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三: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原始大洋(液态水)的存在。结合题目所提供的选项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1)B (2)A 第3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属于基本的识记内容,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把握,另一方面要结合宇宙生命物质的探索,善于知识迁移运用,分析归纳其他天体上可能存在生命物质的前提。 第3讲 │ 要点探究
原定2010年秋季升天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由于种种非技术原因,将升天时间推至2011年下半年。到时,“萤火一号”将搭乘俄运载火箭飞向火星,它将努力在火星上寻找水源,甚至生命的迹象。结合下表完成(1)~(2)题。
第3讲 │ 要点探究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3讲 │ 要点探究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D.①④ 第3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液态水的存在”其条件应是地球上的温度介于0℃~100℃之间,而影响地球上气温的因素则是日地距离和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第(2)题,地球外围包围着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而火星外围是厚厚的二氧化碳;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更替,但长度并不一样;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差距较小;火星轨道和地球运行轨道相邻,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答案] (1)D (2)C 第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导致全球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存在地区和季节上的差异。
1.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但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第3讲 │ 要点探究 第3讲 │ 要点探究
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22°~35°之间,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第3讲 │ 要点探究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3-7 第3讲 │ 要点探究
(2)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3)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第3讲 │ 要点探究 第3讲 │ 要点探究 第3讲 │ 要点探究
例2 [2009·安徽卷]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D.冬季 第3讲 │ 要点探究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第3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题中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第(2)题,如果坡度增大,则该地坡地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故获得的太阳辐射会增多,其与地平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就会增大。
[答案] (1)D (2)A 第3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能量源泉,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多样,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常规的理论分析过程外,还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图示进行分析,例如坡度大小与获取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由此可见,坡度愈大,入射角(太阳高度角)愈大,获取的太阳辐射就越多。本题组四个月份的曲线中,最大数值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1月、10月、4月、7月。 第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 阳 活 动 对 地 球 的 影 响
影响 地球 气候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 视对太阳 活动的观 测和预测, 力图把太 阳活动可 能造成的 不利影响 降到最低 程度 
扰乱 地球 电离 层 
 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其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第3讲 │ 要点探究 项 目 影 响
防 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 地球 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准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  世界各 国和我国 都十分重 视对太阳 活动的观 测和预测, 力图把太 阳活动可 能造成的 不利影响 降到最低 程度   产生 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 自然 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第3讲 │ 要点探究
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第3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B项中的“流星雨”不是太阳活动引起的。C项,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项,色球层上有耀斑,日冕层上是太阳风。
[答案] A 第3讲 │ 要点探究
某年,美国纽约天文台于当地时间12月16日11时观测到一次太阳耀斑爆发,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以30万米/秒的速度向地球方向运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年此时我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无法观测到此次耀斑爆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 要点探究
(2)当年出现的下列现象,据说与此次耀斑爆发有直接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①耀斑爆发时,纽约附近海轮上的罗盘指针曾一度失灵: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年冬至,西伯利亚与我国南极中山站都观察到壮观的极光现象: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 要点探究
③次年元旦,世界各地的无线电短波通讯曾出现短暂中断: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曾发生特大水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学生分析理解及推理判断能力。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有:①纽约天文台观测的时间;②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现象是耀斑爆发;③高能带电粒子流的运动速度;④题干设问中的各个时间信息及地点信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此次活动的时间及对地球的影响。 第3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1)此时我国正处于夜晚,无法观测太阳 (2)①可信 耀斑爆发,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撞入地球磁场,扰动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②不可信 极光只出现在极夜上空,此时南极为极昼,中山站观测不到 ③不可信 活动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一般出现在太阳活动后的3~5天内 ④不可信 当年夏季是在太阳活动之前,不会对夏季气候产生影响 第3讲 │ 备用习题
1.[2009·海南卷] (本题可以与例2互换使用)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第3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该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能力。需注意: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或者相同或者相差一个等差值。判读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或趋势是该题的关键;注意题干有效信息的提取:一月份、冬季风、山脉、山脉西南、山脉东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 第3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如图。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知识框图 第二单元 │ 知识框图 第二单元 │ 知识框图 复习策略 第二单元 │ 复习策略
本单元知识点多,地理思维抽象,难度较大。近几年高考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地球运动特征、时间计算、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偏向、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光照图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重大的太空时事活动与地理知识的结合,如“嫦娥二号”发射、太阳活动大爆发、火星移民等; 第二单元 │ 复习策略
(2)加强识图、判图、绘图等地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太阳光照图是重点,在光照图的判图过程中,注意“图图转换法”的运用;
(3)加强计算能力培养,地理计算(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多是建立在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之上的,只有理解地球运动的特征、规律,计算能力才会稳固提高。 使用建议 第二单元 │ 使用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3~6讲共4讲内容,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比较简单,可让学生结合考点整合及探究点掌握;第6讲只需要作简单了解即可,不需要作深入探究。
2.第4、5讲内容比较复杂,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也是越来越灵活,对这两讲内容不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以不变应万变。
3.课时建议:第3讲1课时、第4讲2课时、第5讲2课时、第6讲1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 第3讲 │ 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及太
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考向 第3讲 │ 考纲考向
【考纲概览】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向定位】
1.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基本模型,识别八大行星的主要运动规律与结构特征。
2.结合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迁移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第3讲 │ 考纲考向
3.结合图文材料,解释我国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4.根据最新材料和现象,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 │ 考点梳理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物质组成
(1)天体的概念:宇宙间①________的存在形式。
(2)天体的类型
自然天体:主要有②________、行星、③________、彗星、卫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是指在宇宙中运行着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考点梳理 物质
第3讲 │ 考点梳理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④
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相互绕转
第3讲 │ 考点梳理 第3讲 │ 考点梳理
(1)八大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水星,B ⑨________,C ⑩________,D火星,E ?________,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 近圆形:绕日公转的轨道?_
_______; 共面性:轨道面?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星
近似圆形 
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第3讲 │ 考点梳理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条件:安全的?________;稳定的?________。
(2)自身条件:适宜的?______条件;适于?________的大气;_?________的存在。 宇宙环境
第3讲 │ 考点梳理 核聚变
1.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反应。
(2)太阳辐射的影响 直接为地球提供_________资源;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_________;为人类提供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3讲 │ 考点梳理 色球
第3讲 │ 考点梳理 无线电短波通讯
(4)主要影响
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__________________;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________”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第3讲 │ 考点梳理 由里向外:(1)亮度越来越小;(2)密度越来越小;(3)厚 度越来越大;(4)温度越来越高。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探究途径 第3讲 │ 要点探究 第3讲 │ 要点探究 2.地球上存在生命成因的具体分析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