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化学方程式书写软件都是怎么书写的

相关内容:
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设计晋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对比法,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板书:两极地区。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二)极地考察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1、阅读自学53—54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3、自学阅读材料《南极大陆的探险活动》,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4、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 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 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板书:南极条约。(四)本课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内容:
七年级下册《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教学设计晋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概况。2.利用资料,说出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3.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解美国农业生产特点和主要农业带的分布。4.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工业的特色和主要的工业城市。教学重点星条旗飘扬的国度、多民族的国家。教学难点高度发达的经济。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综合比较法。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同学们,对于下面展示的图片你一定不陌生,它是一个国际著名公司的商标。你知道这个公司的名称吗?它的产品有哪些?总部位于哪个国家呢?板书:一、多样的自然环境&“星条旗飘扬的国度”1、出示美国国旗图案,指名学生说说美国旗图案的含义。2、讲解美国国旗与其领土组成成和扩张历史之间的关系。3、观察美国全图找一找:美国的位置、组成领土的三个部分及主要城市。4、师生补充和交流相关知识。结合课本89-91总结美国多样的自然环境。完成学案内容1.读下图中美国本土简图回答问题:在图中填注: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拿大、墨西哥;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 城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领土组____________,南邻(国家)____________。&&&半球位置&位于______半球,______半球&&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____________山系&&&中部平原区:面积广大的中央大平原&&&东部山地及沿海平原:____________山脉、&&&&&&&&&&&& 沿岸平原&&&地形呈_________分布,_________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地势表现出东西两侧&&&&& ,中间&&&& 的特点。&&河流&____________是北美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四长河,注入&&&&&&& 。&&湖泊&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湖全部位于美国境内。1、苏必利尔湖& 2、密歇根湖& 3、休伦湖&& 4、伊利湖&& 5、安大略湖& (将数字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2.美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以什么气候为主?板书:二、高度发达的经济展示课本图10.53和10.54,了解美国经济水平。结合93页图10.55“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完成“积极参与”结合94页10.56了解美国工业发展情况和主要的工业区和城市。完成学案:1.农业:美国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_____、_____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煤、______、天然气、铜、______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3.美国工业的特点:工业体系______,技术______,______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板书:三、移民为主的国家自学课本95-96完成学案:人口:美国人口约2.9亿,是一个移民为主的国家,居民主要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印第安人是原住______居民。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形成了统一的______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
相关内容: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复习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想想做做”用铁锁做单摆。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4.科学世界1.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使学生揭开谜底,往往由此而损伤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讲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参看图1,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我们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永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大约是8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
相关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相关内容:
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2、知道杠杆的平衡。3、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4、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杠杆的分类教学难点1、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2、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 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2、 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3、 探究过程(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 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1l1= F2l2 或 EQ \F(F1,F2) = EQ \F(l2,l1)即:力与力臂成反比(6) 评估:a、 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 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2、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六、杠杆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资源库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七、练习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资源库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资源库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③猜想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资源库需要的辅助器材:应用的物理知识: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相关内容: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一、地理规律:本节课我积极展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学会从地图中寻找信息,进行正确的图文转化,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部分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共分三个标题:“大量的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在说明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开发现状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人地关系和谐的思想,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巴西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三、学生分析: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四、设计理念: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关心的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巴西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情况;3.通过数字、图表信息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4.运用资料分析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六、重点难点重点:巴西种族、文化特色;热带雨林的作用和问题;人地关系和谐理念。难点:巴西工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如果我们没有了肺我们就会死亡,你知道地球的肺在哪里么?现在地球的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的肺没有了我们人类结局会怎样?我们能够拯救“地球之肺”吗?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巴西,走进拥有“地球之肺”这个神秘而重要的国家。主题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自主学习]读“卞卡一家”图,了解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卞卡一家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有大量的混血种人是不是卞卡家特殊的情况呢?出示图片“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读图认识:巴西& 白& 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占一半,其次是 黑白混血 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 6& %,印第安人不到 1 %,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过渡:巴西的这种混血种人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探究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合作探究]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巴西会有许多混血种人?从巴西的代表文化狂欢节和桑巴舞,可以发现葡萄牙、非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印记,这对巴西有什么影响?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狂欢节足球桑巴舞成果展示: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世界上还有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很多,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阅读书籍等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过渡:如果你想到巴西来,你需要知道巴西哪些方面的资料?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居住?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主题二:巴西的自然环境[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85页“巴西地形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赤道 至& 南回归线& 之间, 热 带面积广大。②海陆位置:位于 南美洲(拉丁美洲) 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2)地形: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3)河流: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 亚马孙& 河流经巴西西北部。(4)气候类型:学生根据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观察巴西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其主要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100200300400500&[合作探究] 罗斯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农业的人,他带来了几种经济作物的种子,各小组帮他选一下,找出适合在巴西耕种经济作物并简单说明理由。&过渡: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接下来共同来探究一下巴西的工农业发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自主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为之后的工农业发展学习做铺垫。&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主题三:巴西的工农业发展[自主学习]读图“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自主完成问题。1.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大概分布在哪里?2.找出图例所示矿产资源分布。3.找出三座工业城市,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主要工业,并说明这些工业与其周围哪些原材料有关,并填写课本87页表格。[合作探究] 读图“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哪些因素有关?&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出示课件,明确探究结果。成果展示:巴西农业生产与当地热带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热带作物生产是巴西的农业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巴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原料丰富的基础上,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巴西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侵略,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生产,二战后工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读图分析,学会归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过渡: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热带雨林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去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看看吧!主题四: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目前,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大&[自主学习]热带雨林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合作探究]1.学生结合课本88页图9.26谈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谈对砍伐雨林现象的不同观点。&&2.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成果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巴西人而言,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展现亚马孙热带雨林及其被破坏的情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