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一年后想回高中复读一年三本逆袭北大现实吗

学霸高考为名校多次复读 值还是不值_网易教育
学霸高考为名校多次复读 值还是不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一名复读的学生,都希望能够重新来过,考入更好的大学。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大批考生选择回炉复读再来一年。甚至有的都已经考入一本甚至名校,未来更高的目标,依然选择复读。
改名为张空谷的考霸张非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204VOBE25RJ0029.jpg
http://img4./photo/-25/t_A204VOBE25RJ0029.jpg
浙江嘉善状元陈一天
陈一天,浙江嘉善县高考文科状元,复读次数:3次,2009年考取复旦大学后复读。复读原因:想圆北大梦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204KQTU25RJ0029.jpg
http://img4./photo/-25/t_A204KQTU25RJ0029.jpg
黑龙江理科状元
刘秋实,2014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复读次数:2次,2012年考取哈工大,2014年考取北大。复读原因:偏爱北大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204KQ8C25RJ0029.jpg
http://img3./photo/-25/t_A204KQ8C25RJ0029.jpg
湖北状元周剑
周剑,2003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高考状元,复读次数:3次,2006年入读华中科大。复读原因:不及格被退学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204KPV125RJ0029.jpg
http://img4./photo/-25/t_A204KPV125RJ0029.jpg
清华江焕波
江焕波,2011年入读清华,复读次数:1次,2014年考取香港城大。复读原因:专业不满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204KPJ525RJ0029.jpg
http://img3./photo/-25/t_A204KPJ525RJ0029.jpg
女学霸刘丁宁
刘丁宁,辽宁省文科状元,复读次数:1次,2013年入读港大、2014年考取北大,复读原因:偏爱北大中文系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204KP.jpg
http://img3./photo/-25/t_A204KP.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广西钦州32岁男子吴善柳参加过10次高考,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2014年他再次高考,以680分的成绩成为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7月25日《新京报》)
14年参加10次高考,非清华不上,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2014年终于如愿所偿,吴善柳的高考路简直称得上是一部“高考诗史”。不过,笔者认为,吴善柳14年的苦读只为清华有点“一根筋”,这是一种偏执,很是不值。
记者梳理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发现“北大清华名校情结”“追求理想专业”对学霸们选择复读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媒体梳理近年15个考霸案例,7人为状元复读,10位考霸考上清华北大。
每一名复读的学生,都希望能够重新来过,考入更好的大学。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大批考生选择回炉复读再来一年。甚至有的都已经考入一本甚至名校,未来更高的目标,依然选择复读。
盘点学生复读原因
1.在高考期间由于健康,心态或状态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低于平时模拟成绩很多的学生。
2.考运不好,如今年高考物化较难对选择物、化的考生极不公平,导致不少原来准备冲刺名校的优秀生没考好。选择物、化的考生一般较聪明,这类考生复读一年冲刺名校的成功几率极大,复读有名牌的希望,不复读将极其可惜。
3.填报志愿失误,导致落榜的考生。
4.距理想的名牌大学35分以内的学生。
5.不懂高三复习方法、学习无策略无计划无体系,没有充分利用好高三这一年的考生。
6.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理想,有恒心,心理承受力较强,能够克服复读的艰苦的考生。
7.自身学习态度端正、刻苦用功,但由于原学校高三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习方法不科学、备考方向错误、高考成绩不佳的学生。
8.高一高二学习不够刻苦、态度不端正,等到高三幡然醒悟却感觉太迟的考生。
9.只能读民办本三的学生,基础可以,复读很容易考上二本或本一,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从本三退学复读。
10.无奈考入不理想的大学或极不喜欢的专业,进大学后长时间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大学里很多学生就是因此而消沉、堕落,而很多毅然退学复读的学生,却实现了理想。
11.是原本基础很差,但下决心复读要把基础补上来,来年再考;
12.是在高中前两年放松了学习,到了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树立信心,认为复读一年后肯定能考上;
13.是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高考没有发挥好,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14.是高考成绩可以上大专或普通本科,但考生心中装的是本科梦或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也决定复读。
争议:明智还是冒险
据统计,武汉市参加高考的考生中,2012年复读生有5294人,2013
年有5168人,2014年有4768人,三年来总人数虽然略有减少,但其中高分复读和大学回炉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是放弃一本名校回来复读。以位于武汉东亭的一所复读学校为例,该校今年招收的复读生中,超过一本线的超过20个,较去年增加4倍多,其中有学生放弃了就读武汉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名校生回炉”这一现象,社会各界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有人认为,名校生复读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大学生活,对大学有了较为深刻认识、客观感受和判断,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就业前景,经过多方权衡才做出选择。比如武汉某复读学校校长刘绍阳就表示,该校从一本院校回来的复读生都有“目标明晰、危机感强、独立性强、学习主动性强”的共性,这是多数应届高中生所不具备的。
反对者则认为,名校生回炉成本太高。比如在武汉大学任教的陈老师认为,很多学校都设置了转专业机会,大学生如果不喜欢所学专业,可以考虑辅修双学位,或争取转专业机会。重新高考相当于把过去推翻重来,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太高了,而且复读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能否再考出满意的成绩风险极大。
“站在学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他们想上好大学、读好专业的愿望;但从社会角度,这种行为是对招生资源的浪费。”清华大学湖北招生组负责人黄开胜认为,新生放弃入学或中途退学是不太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当年他占据了一个大学录取名额,同步就意味着另一个同学失去了到该大学就读的机会。14年参加10次高考,非清华不上,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2014年终于如愿所偿,吴善柳的高考路简直称得上是一部“高考诗史”。不过,笔者认为,吴善柳14年的苦读只为清华有点“一根筋”,这是一种偏执,很是不值。
点评:吴善柳“非清华不上”是一种偏执
算一算吴善柳14年苦读只为清华到底值不值,先看一看人生有几个14年。如果吴善柳能活到100岁的话,14年也将占他人生的近七分之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4年的辛苦复读,只为清华,这个代价超乎像笔者这样的普通人的想象。要知道,吴善柳10次高考8次考取了重点大学,都是全国的知名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与清华本身就不相上下,难分伯仲,如此一根筋只为上清华,得不偿失!
特别是,笔者不明白即使上了清华,又能代表什么呢?笔者认为什么也代表不了。清华只是一所大学,一个学习的平台,上了清华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成功,也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番伟业。再好的大学也产生差学生,
如果寄希望于清华来实现人生的梦想,那只是痴人说梦。而且,就算是二流的大学,也能培养出行业的佼佼者,要知道,现在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带头人,并不是清一色清华毕业生。而且,吴善柳14年参加10次高考,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侵占。教育资源本身就有限,他一个人霸占了14年。并且每一次参加高考,国家都要多投入人力物力。假设一下,如果全国的学生都如他一样,那么每年就会多出10来倍的考生,当今的高考将如何进行呢?不仅如此,这14年中,同龄的人很多早已经大学毕业,为家庭贡献着力量,而吴善柳却依然要“啃老”,笔者不禁要问,他何时才能反哺父母呢?
当然,对于吴善柳的高考经历,笔者也有
点疑问,文中只说了吴善柳14年参加了10次高考,而从2001年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后的几年并没有显示,也就是说从2002年到2006年这5年中,有4
年吴善柳并没有参加高考。既然复读,他为什么放弃高考的机会而不参加呢?这让人很是怀疑。
不管怎样,笔者认为吴善柳14年苦读只为上清华很是不值,这种一根筋的行为,与其说是他的执着,倒不如说他很偏执。如此挥霍青春,令人不齿。(中国教育在线)
欢迎参与投票
学霸复读是否值得提倡?
值得,复读之后可以考入更好的大学
不值得,来年有发挥失常的可能
值得,再奋斗一年,收获更多
不值得,占用大量社会资源
起止时间: 至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专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一年复读涨分124 从二本冲击进重点大学
[摘要]“与其进一个不满意的大学,不如复读一年,争取考进北大清华浙大这些牛校。”在2014年高考中,刘弋仕以578分的成绩被东北大学录取,但为了冲击名校,他选择参加复读圆梦行动。刘弋仕以625分被浙江大学录取获10万元励志奖学金。近日,二本院校调档线公布。部分没有达到自己理想学校调档线分数的考生开始犹豫是否复读。2014年,廖梁瑜也仅仅考上了二本线,为了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他毅然选择复读,在今年的()中,他取得了607分的高分,成绩提高了124分。“与其进一个不满意的大学,不如复读一年,争取考进北大清华浙大这些牛校。”在2014年高考中,刘弋仕以578分的成绩被录取,但为了冲击名校,他选择参加复读圆梦行动。今年,他以625分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并获得主办方10万元励志奖学金。刘爸爸庆幸地说道,孩子去年578分,读东北林业大学;今年625分,相比2014年一本线涨了59分,读浙江大学。这就是老师和孩子一年的努力结果。一年前的一个决定,让孩子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重基础 补短板复读一年提高124分“复读最重要的就是要‘补短板’”,复读一年,廖梁瑜对各科的学习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的短板就是物理,现在对于学习物理,廖梁瑜认为牢记基础知识、理清思路、分析透彻,再难的题目都会逐一突破。首先,读题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符号圈出迷惑点、关键点,看到已知条件就要立马条件发射出对应的公式定理,然后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提到热情开朗的得意弟子,班主任兼物理老师张老师乐呵呵地说:“这孩子,性格外向,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学好问,有时候还有点儿小调皮。”有一次,廖梁瑜指着某省一道历年高考题说道,他遇到过的物理老师没有一个人能解出来,结果,张老师很快便用简短而清晰的步骤做出正确答案。除了刘弋仕和廖梁瑜外,王莅立同学同样也是不满意去年的成绩,选择复读,今年取得了616分的高分,排在都江堰市的文科第一名。据了解,廖梁瑜、刘弋仕和王莅立所在的班级,每位学生平均提高70多分。理科一本上线率68.8%,位列成都市120所中学第11名,本科上线率98.7%,位列成都市120所中学第7名;文科本科上线率95.4%,位列成都市120所中学第5名。17名特级教师助力 保障复读效果今年,华西都市报教育金融事业部再次联合成都望子成龙教育集团及旗下玉垒中学举办“2015 华西高考复读圆梦行动”。据望子成龙教育集团董事长蒋杨斌表示,为了保证复读成功,学校安排了强大的师资团队给学生上课,特级教师17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省、市学科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10名,高级教师21名。这些名师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已培养数十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复旦、中科大、人大等名校。其中,数学老师杨郭,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5人。从教30年,所教学生11人考上北大,15人考上清华。语文老师徐明珠,从教25年,所教学生郭慧勤在2002年高考中摘取全省理科状元桂冠。学生中考入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上百人。物理老师张民教学25年,十五届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2014年所教毕业班学生周玉玲、左译志同时考上,到目前为止,所教学生共有25人考上清华、北大。据了解,“2015华西高考复读圆梦行动”向全省征集300名优秀学生,只要分数达到本科线,即可免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参加复读圆梦行动。而在一本线上的同学不仅可以全免费参加复读圆梦行动,还将获得2-10万的入学奖励。在2016年高考考上北大、清华奖励20万元,考上复旦、浙大、港大、人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科大奖励10万元,考上一本奖励2万元。刘皓洋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adope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唱歌时的哼唱从哪里发音正确?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失败,这是最后一次!”座右铭代表了复读生的真实心态。
  “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已经开始换代了。”
  “现在的复读不像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本科,当时有的省复读生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高出一本线29分,王艋的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校门,即将成为上海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准大一新生。
  可拆开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又用胶带封上放进了抽屉里。
  日,王艋踏进大学的那只脚最终退了回来,他选择了另外一个身份:高考复读生。
  这天,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王艋的第二次高考还有整整300天。
  300天意味着什么?王艋说自己想得很清楚,无非是一个未知的赌局:“就算失败了,也比无法抹去的遗憾更让人容易接受。”
  因为王艋的一句话,父母尊重了这个决定:“我想拥有这次选择的权利,我会为自己负责,希望你们相信我。”
  伴随着每年一次的高考,“复读”这个词也周而复始地出现。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招生计划增加带来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复读生这个群体的数量也在减少。
  然而,对于“王艋们”,一些长期在高考复读一线指导的老师有了新的发现――复读生人数减少的背后,是水平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王艋们”为了心中的“好大学”选择逆向回流。
  更有细致的老师发现,如今,社会对于复读的“偏见”正逐渐消失,这个抉择不再像以往那样“悲壮”,复读生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不少。相比从前,90后,甚至是95后,“对自己负责”的意愿更加强烈。
  就像王艋眼中的“复读”,“这不过是一次正常又普通的选择而已。”
  好学校的诱惑
  10万,这是教育部统计的去年全国高考复读生减少的人数。
  公开数据显示,湖南省高考复读生连续4年下降,从2012年占总人数17.6%的6.4万人降到今年的4.5万人,占考生总数11.5%。
  而今年,湖北省参加高考的复读生约3.7万人,占总人数一成,山东省高考复读生比例也降到了不足5%。
  人数虽然减少,但高分复读学生在增多。山东省某复读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近两年,复读生中的高分生占到了1/4到2/3左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贵州某复读培训机构负责招生的老师发现,7年前,当她开始接触复读班时,学生主体是分数达不到三本线的学生,二本以上分数线的学生占比不到30%。而这两年,近一半的复读生高考分数在二本线以上。
  “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已经开始换代了。”这位老师说,许多高分学生因为对录取学校或是被调剂的专业不满意选择再考一年。
  王艋就是其中之一。
  就读于省内一所重点中学的他,在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近年平均一本线高出60分左右的成绩。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他完全可以进入一所北京211高校就读,这也成为他奋斗的目标。
  可成绩和录取结果并非他所期待的。
  不甘心,是和王艋一样的高分生选择复读的最重要的原因。
  就读于湖南省常德市一所县级中学的杨溢,高三一年的成绩均在600分左右,可去年高考,因为失误仅拿到了566分。尽管如此,他依然以高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被重庆一所一本院校录取。
  可想到过去十多年的努力与最终结果的不成正比,在父母的支持下,杨溢选择在长沙一所中学进行复读。今年,他如愿拿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646分的成绩比一本线高了120分。
  杨溢所复读的中学去年一共有10个复读班,每个班级50到60人。“高手很多”,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最后“几乎全上了一本线”。
  “现在的复读不像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本科,当时有的省复读生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现在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了,平均录取率都达到70%~8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90%,“可以这么说,如果愿意上专科,大家都可以有大学上。”
  伴随着录取率的提高,学生复读的动机发生了变化。长沙市某复读中学的负责人发现,现在的复读生由希望上大学变为要上好大学:能上二本的希望通过复读考上一本,能上一本的希望考上名校。
  6年前,就读于广州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四学生罗洪作出了一个令导师、同学和家人吃惊的决定――放弃大学学习,重回高三复读参加高考。
  罗洪复读的动机,源自对学校和专业的不满意。但和选择考研换专业的室友想法不同,在她看来,一个二本生想要改变专业考入国内985、211高校实在是难以想象。“况且,现在用人单位不仅看你研究生文凭,还要看你的‘第一学历’,所以,还不如复读好好考个重点本科大学。”罗洪说。
  “在高考录取比例水涨船高的现状下,社会和用人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也对‘学校历’有要求。”刘海峰说,很多人对名校的追求更加强烈。
  成败在于炼心
  与其说现在的复读生少了以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情怀,不如说他们更加理性了。
  这个变化是罗洪复读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感受到的。这位班主任认为,选择复读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和自己情况如何。她常常告诫学生:别以为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就够了,你们永远不能小觑这条路上的沟坎。
  这一点,罗洪认为自己看得很清楚。在决定复读之前,她通过网上的资料已经清楚走复读这条路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有的复读一年成绩直线退步,有的最后连课都不愿上了,有复读了好几年成绩一直没起色的,有平常能考一本可上考场就发呆的,也有复读读出精神病的、自杀的……”尽管也有心里的挣扎和家人的压力,但罗洪依然决定复读。
  回到高三教室的那一天,距离2010年高考不到200天。最终,在那一年高考中,罗洪考上了西部一所一本院校,也在去年成功获得该校保研资格。
  “相比我那时候,现在提起复读,已经不觉得丢人了。我觉得,复读生开始变得理性,对自己、对接下来的这段经历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罗洪说。
  和罗洪一样,关于复读的那段经历,许多复读生都不愿再次回想。用李楠的话来说,那一年,表面上全世界的人都在支持你、帮助你,但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所有的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你拼命,“很简单,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
  李楠是去年安徽省高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如今已是西北一所211高校的大一学生。前年,她的高考成绩连三本线都没到。
  和不少安徽考生一样,李楠选择了在毛坦厂中学复读。这个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学生总数达到2.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复读生。
  对李楠而言,在毛坦厂中学复读的这一年是难以言说的。 “只有你一个人”“孤独”是这一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可相比提高的120分,这一年是值得的。
  “我高中三年就是睡过来的,根本没有学习。所以第一年的成绩我没有太吃惊。但想想,我是以中考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县最好中学的最好班,最后却三本都没考上,太不甘心了。”李楠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对自身有清楚认知的心态。
  心态是大多数复读生谈及的,决定复读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第一年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到复读两年后考取国内一所985高校,吴涵被认为是复读班的“传奇”。在他看来,很多复读的学生,基础都不差,最终失败并不是实力上的问题,往往是心态导致。
  “复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平静’。平静地面对复读这件事,平静地复读,平静地考试……”吴涵说,自己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复读生,可往往在这条痛苦的路上过多沉浸在不安当中。
  吴涵说,面对高考的一次“失利”,有人会妥协,有人会选择其他的路,比如出国。在他眼里,好心态就是把复读当成和出国一样的选择,“复读一年,和那些出国需要读两年预科不是一个道理吗?”
  在李楠身边,虽然有不少传奇发生,但同时,遗憾也有很多。比如,带着三本分数进来拿着三本分数离开,带着一本分数和冲击名校的决心而来却拿着二本分数离开,甚至还有放弃二本学校不念复读一年后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同学……
  复读这条回头路值不值得走,能不能走成功,没有人能用数据说明。但在李楠和吴涵看来,真正想清楚复读的学生,成败并不在于最后的分数。
  “其实,很多人觉得一次高考不能说明什么,但复读的这一年能让他认清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李楠的后桌“战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第一年没考上三本,觉得念高职“丢人”选择复读,第二年刚好达到三本线,最终却选择高职,“她看清了自己,更适合学一门技术!”因此,李楠认为,复读最大的成长在于“炼心”。
  “心智的成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像我一样,高中三年幼稚到意识不到读大学的重要性,而这一年会让你迅速成长,知道自己是什么样、该是什么样,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李楠说。
  吴涵那一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他说,失败并不可怕,再次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没有站起来面对失败的勇气,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失败的人。
  “复读一年,换一个强大的内心,这个成长,也许对高考无用,但对接下来的一生,有用。”吴涵说。
  对自己负责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名校、名专业。第一次高考那年,张克以在安徽省50万理科生中位列100多名的成绩被录取。可入学两年后,他却选择了退学复读。
  这个抉择令人惊讶。可张克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也曾尝试选修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也申请过转专业,最终无果。
  经过大二一年的犹豫和徘徊,张克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回到高中再战高考。
  在复读的一年中,张克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最后高考成绩是全省理科600多名――尽管不如第一次高考,但仍被中国政法大学6年制法学实验班录取。
  成绩的落差并没有让张克失落,相反,他对现在的专业很喜欢。
  回头再看当初复读的选择,张克认为,现在的上升通道越来越个人化,你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同时,90后面对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往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罗洪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如今,高分复读学生的增多,在于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自己把握的前途欲望越来越强,更敢于作出复读选择。
  此外,王艋提到,像他一样来自教育水平不高省份的孩子,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多保送、出国留学的机会,高考是实现自我价值、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最直接的方式。
  刘海峰说,近些年,依靠考上大学就能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高校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高考录取率在提高,但“上升渠道有限,也是导致高分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重新回炉的原因吧”。
  不过,这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让复读越来越功利化,会继续强化全社会的“名校情结”。
  如长沙某复读学校曹校长所言,不同时期,复读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复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候考大学是“跳龙门”,考生拼尽全力去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不惜多次复读;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读书的机会增加,复读人数减少;复读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由于出路的多元化,升学率不断增加,复读越来越功利化。
  2008年,教育部出台“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许多复读生只能选择由教育部门批准的复读学校,“有关系的”可以在少数公办中学里“混”到一个角落坐。
  “现在的复读生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人数虽然少了,但质量变厚了。这些学生,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指导。而复读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也值得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关注。”前述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说。
  不过一次选择
  一位朋友告诉王艋:决定复读要慎重,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因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而选择复读要轻松,它不代表着失败,只不过是给自己再一次选择大学的机会。
  她送给王艋一句话:君若有此心,莫畏风雨行,不负而今志,明年化蝶时。
  王艋选择复读了。
  300天后,任何一种结果都有可能,任何一种结果他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不过就是一次个人选择而已。”王艋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解读美术新闻、更多独家分析,尽在51美术网微信,关注微信 :meishu51免费阅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51美术网是集中国美术教育、美术资讯、行业新闻、服务受众为...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真的不想再复读一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